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只因她是母亲阅读答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3:17:06 作文素材
只因她是母亲阅读答案作文素材

篇一:巫山县乌龙学校:2013年秋季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次文化素质测评试卷

巫山县乌龙学校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次文化素质测评试卷

亲爱的同学们:

本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共23个题。考试中请一定静心阅读,

仔细审题,认真答卷。语文试卷还要特别做到:字迹美观、卷面整洁、文笔优美、谢绝..............空题。 ..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29分)

1.请找出下列词语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3分) ....

A.悠闲(yōu xián) 惶急(huáng jí) 尴尬(gān gǎ) 愧怍(kuì zuò)

B.仄歪(zè wāi) 颓唐 (tuí táng) 烦躁(fán zào) 接济(jiē jì)

C.诘问(jié wèn) 琐屑(suǒ xiè) 取缔(qǔ tì) 伎俩(jì liǎ)

D.霹雳(pì lì) 交卸(jiāo xiè) 滞笨(zhì bèn) 颠沛(diān pèi)

2.请找出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3分) ....

A.风尘苦旅 束手无测 相安无事 风雪载途

B.低眉顺眼 无动于衷 消声匿迹 雅俗之别

C.惟妙惟肖 触目伤怀 草长莺飞 因地制宜

D.五彩斑斓 天衣无缝 周而复始 重峦叠障

3、下列句子中加粗的成语运用正确的是( )(3分)

A、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锐不可当的精神值得提倡。 ....

B、王小明同学心直口快,对有缺点的同学总是一针见血地指出来。 ....

C、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简直是天衣无缝。 ....

D、他这样做自以为很稳妥,其实是巧妙绝伦,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错误。 ....

4、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朱自清是散文家、诗人、学者,我们学过的《背影》《老王》都是他的作品。

B.鲁迅的散文《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表现了童年生活的情趣。

C.《信客》的作者是余秋雨,他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散文家。

D.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我们曾学过他的作品《记承天寺夜游》

5、下面语段划线处都有语病,请根据提示加以改正。(4分)

世界上所有的城市都在怀念乡村,做着还乡的梦。①人性的堕落与茎缩是世界上所有城市的通病,可是涌入城市的大潮还是源源不断。②城市提供给人最多的生存,但它很少有兄弟和伴侣,③是因为它牺牲了活泼的人性,冒着堕落的风险,承担起了援助无数贫困乡村的责任所造成的,④它的问题正日益升华。

(1)第①处语序不当,改法是将“ ”和“ ”交换位置。

(2)第②处成分残缺,改法是在句末加“ ”。

(3)第③处句式杂糅,改法是删去“ ”。

(4)第④处搭配不当,改法是将“ ”换成“ ”。

6、仿照下面前后句子的写法,在中间写出一句话。 (3分)

在与同学的交往中,我日渐感悟出:给别人一缕阳光,你也会感受到阳光的温暖与色彩;给别人 ,你也会 ;给别人一点快乐,你也会感觉到快乐的美好与充实。

7.综合性学习(10分)

为激励同学们树立志向、践行梦想,某校正在开展以“青春〃梦想”为主题的活动,请你也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

材料一:……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节选自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材料二:范仲淹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少年周恩来面对国难,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愿,为人民的独立幸福鞠躬尽瘁;“两弹元勋”邓稼先为摆脱中国任人宰割、亡国灭种的危险,年轻时就立志要让中国强盛起来,将自己毕生心血献给了中国国防科研事业。

材料三:刘伟10岁时就失去了双臂,他的梦想就是要“精彩地活”。为此,他练游泳,练习用脚打字、弹琴,还编曲填词。十余年来,他从未懈怠,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最终在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获得冠军,在“中国达人秀”中展现了绚丽的风采,还登上了维也纳金色大厅,既实现了他的梦想,也向世界展现了中国人的精彩。他曾说:“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梦想负责。”

(1)请根据才一和材料二,探究个人志向与国家梦想的关系。(4分)

(2)请结合材料三,谈谈个人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3分)

(3)邀请你担任“青春〃梦想”主题班会主持人,请设计一段50字左右的开场白。要求:文辞优美,富有感染力。(3分)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一)古诗文积累

8、古诗文默写填空。(10分,每空1分)

(1)晴川历历汉阳树, 。(2)相顾无相识, 。

(3)《长歌行》以百川归海,一去不回喻光阴易逝,以诗句 , 劝世人要珍惜光阴,有所作为。

(4)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表现洞庭湖的波澜壮阔的名句是 , 。

(5)《望岳》中表明作者想有一番远大抱负理想的诗句是 , 。

(6) ,恨别鸟惊心。(7)夜阑卧听风吹雨, 。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0-13题。(15分)

三峡

①金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

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

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①至于夏水襄陵( ) ②绝巘多生怪柏( ) ..

③或王命急宣 ( ) ④虽乘奔御风( )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1.作者描写三峡春冬之景有的专家提出适合修建水电站,请你列举出适合建水电站的理由?(3分) 12.2013年12月1日,“中国重庆长江三峡第六届国际红叶节’’在巫山红叶烂漫时正式开幕,本届红叶节期望将巫山红叶打造成巫山、重庆乃至整个长江三峡的旅游品牌,并将其推向世界。现在,请你替巫山县旅游局为本届红叶节写一段文辞优美的广告词。(不超

二、现代文阅读(41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一17题。(20分)

长江三峡和三峡工程

①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是全世界第三长河,它的源头在我国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流经十一个省市自治区,最后汇入东海,全长6300公里。

②当长江流至四川东部的奉节时,便冲开崇山峻岭奔腾而下,形成了雄伟壮丽的大峡谷——长江三峡。三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它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市南津关,跨五县市,全长200多公里。三段峡谷各有特色:瞿塘峡 ,巫峡 ,西陵峡 。三峡两岸重峦叠嶂,形态各异,船行其中,一会儿山色全阻,一会儿豁然开朗,别有洞天。

③瞿塘峡,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止巫山县的大溪镇,全长8公里,在举世闻名的三峡中最短,但是景观最雄伟壮观。江面在此非常狭窄,最窄的地方只有100米,两岸断岩峭壁犹如刀砍斧削,海拔高度多在1000米~1500米左右,山峰高出江面几百米,从两岸俯视就如船行驶在地道中一般。瞿塘峡文物景观多而集中,峡口山岩上有“夔门天下雄”五个大字,沿江而下有粉壁墙、孟良梯、倒吊和尚、犀牛望月等景,还有惊险万状的古栈道、古代巴人的悬棺、大溪文化遗址等。

④巫峡,西起重庆大宁河口,东止巴东县的关渡口,全长45公里,是长江三峡中长而整齐的一峡。巫峡中的人文景观非常多,最引人注意的则是屹立于两岸的巫山12峰,其中最为秀丽的就数神女峰,诗句“神女应无恙”即是指此。

⑤西陵峡,西起秭归的香溪口,东至宜昌市的南津关,是三峡中最长的一峡,自古以来一直以滩多水急著称,全长66公里,峡内有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肺峡等。今天的西陵峡大部分已经成为葛洲坝平湖库区,船行驶在西陵峡中感觉非常地平稳和舒适。

⑥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大坝坝址位于湖北省宜昌市三斗坪,建成后全坝长1983米,最大坝高为185米,最高运行水位175米,总蓄水量393亿立方米,是具有发电、防洪、航运等综合效益的水资源多目标开发工程。

⑦工程总装机容量1820千瓦,年发电量847亿度,相当于十座广东大亚湾核电站。三峡大坝建成后,我国每人每年将可以增加用电70度。

⑧水库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能有效控制上游进入中下游平原的洪水,遇百年一遇的洪水,可控制荆江河段的流量在安全范围内,是解除长江中游洪水威胁,防止荆江河段发生毁灭性灾害最有效的措施。

⑨三峡工程建成后,水库回水形成660公里长的深水航道,可改善重庆以下的航道条件。船舶的运输成本可明显降低,运输效率明显提高,将大力加速长江航运事业的发展。

13、下列三个词是从第②段里摘出来的,请你结合第③④⑤段,将它们还原在横线上,依次是: 。(3分)

A.幽深秀丽 B.滩多水急 C.雄伟险峻

14、仔细阅读第⑦段,说说这一段采用了 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答: 。

15、余秋雨先生说,在中国,如果要选择旅游胜地,三峡是最应该去的。因为三峡有厚重的各具特色的历史文化。根据积累回答下列问题。

(1)重庆奉节白帝城能让你联想到哪些相关的历史人物?(3分)

答: 。

(2)请写出与三峡相关的古代诗歌名句两句。(2分) , 。

16、三峡工程具有哪些方面的功用?请你概括。(4分)

答: 。

17、随着旅游高峰期的到来,在三峡风景区里,我们随处可以看见游人丢下的生活垃圾。针对这一现象,请你拟一条公益广告。(4分)

答: 。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一22题。(21分)

只因她是母亲

⑴那是母亲第一次来到城市,城市让她极不舒服。

⑵她战战兢兢地在屋子里走动,小心翼翼地和他以及他的妻子说话。五十多岁的母亲知道城市和乡村的区别,知道装修豪华的楼房和简陋的乡下草屋的区别,即使住在儿子家,她也不能太随便。

⑶他忙,不可能时时陪着母亲。妻子也忙,她得去公司上班,去健身房健身,去电影院看热播的大片,去业余班学英语……妻子对母亲说,这是马桶,按钮……;给小宝热牛奶的时候,用燃气灶,往右拧开关……

⑸母亲小心翼翼地关上门,愣愣地坐在沙发上。她不敢用抽水马桶,不敢动电视,不敢开冰箱,不敢接电话。后来她不得不硬着头皮打开了燃气灶,为自己的孙子煮了一杯牛奶。

⑹中午他回家时,闻到一股很浓的煤气味。孩子在卧室里睡觉,母亲坐在沙发上择着青菜。见了他,母亲说,我头有些晕。他不答话,冲进厨房,见燃气灶的开关开着,正咝咝地响。他忙关掉燃气灶,打开窗户,又冲进卧室,打开阳台的门。他一个房间一个房间跑,一扇窗子一扇窗子打开,母亲惊恐地看着他,脸色苍白。母亲说出什么事了吗?他说没事,脸却黑得可怕。母亲垂下头,她知道自己肯定闯下了祸。她不敢多说一句话。 ⑺妻子还是知道了这件事。晚上她把母亲叫到厨房,再一次跟她讲解燃气灶的用法。她说多险啊,如果不是他中午回了趟家……母亲说我吹不灭火,就用湿毛巾把火捂灭了。母亲说我不住了,在城里真住不习惯,以后,还不知道会闯下什么祸……

⑻母亲第二天就回了乡下。这时他才想起,母亲竟一次也没有用过家里的洗手间。母亲腿脚不便,可是她仍然坚持去一公里以外的公厕。再打电话,他也诚意地邀请,母亲总说城里不适应,乡下忙。

⑼第二年春天他的生活发生了重大变故。被公司解聘,妻子带着儿子和他离了婚。他重新变得一无所有,每日里借酒浇愁。有一天,他在横穿马路的时候,被一辆汽车撞倒在地。虽然没什么大碍,可医生要求他在床上静卧半年的时间。

⑽母亲再一次进了城。

⑾这次是母亲主动要求来的。他说您不是住不习惯吗?母亲说会习惯的。来的当天母亲就用燃气灶给他煮了晚饭。母亲说,你放心,煮完饭,我不会忘记关掉燃气灶的。 ⑷母亲的表情就像一个懵懂的孩子。这么多事,这么多规矩,她怕记不过来。 ⑿他惊讶地发现,母亲竟然表现出惊人的适应能力。她把冰箱整理得井井有条,每次

篇二:语文阅读答案

语文阅读答案 高一语文

旧式的情感

叶兆言

①三年前,在纪念祖父诞辰一百周年时,我有一点想不明白,那就是人们为什么总是对整数特别有兴趣。莫名其妙,就成了习惯。记得祖父在世时,对生日似乎很看重,尤其“文化大革命”后期,一家老小,都盼过节似地惦记着祖父的生日。是不是整数无所谓,过阴历或阳历也无所谓,快到了,就掰着指头数,算一算还有多少天。

②有时候,祖父的生日庆祝,安排在阳历的那一天,有时候,却是阴历,关键是看大家的方便,最好是一个休息天,反正灵活机动,哪个日子好,就选那一天。祖父很喜欢过生日,喜欢那个热闹。有一年,阳历和阴历的这一天,都适合于过生日,他老人家便孩子气地宣布:两个生日都过。

③想一想也简单,一个老人乐意过生日,原因就是平时太寂寞。老人永远是寂寞的,尤其是一个高寿的老人。同时代的人,一个接一个去了,活得越久,意味着越要忍受寂寞的煎熬。对于家庭成员来说,也是如此,小辈们一个个都相对独立,有了自己的小家,下了乡,去了别的城市,只有老人过生日这个借口,才能让大家理直气壮堂而皇之走到一起。

④老人的寂寞往往被我们所忽视。我侄女儿的小学要给解放军写慰问信,没人会写毛笔字,于是自告奋勇带回来,让祖父给她写。差不多相同的日子里,父亲想要什么内部资料,想要那些一时不易得手的马列著作,只要告诉祖父,祖父便会一笔不苟地抄了邮来。有一段时候,问祖父讨字留作纪念的人,渐渐多起来,闲着也是闲着,祖父就挨个地写,唐人的诗,宋人的词,毛主席的教导,一张张地写了,寄出去,直到写烦了,人也太老了,写不动为止。

⑤我记得常常陪祖父去四站路以外的王伯祥老人处。这是一位比祖父年龄更大的老人,他们从小学时代就是好朋友,相濡以沫,风风雨雨,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友谊。难能可贵的,是祖父坚持每星期都坐着公共汽车去看望老朋友。祖父订了一份大字《参考》,大概因为级别才订到的,王伯祥老人虽然是著名的历史学家,一级研究员,他似乎没有资格订阅,于是祖父便把自己订的报,带去给他看。每次见面大约两个多小时,一方是郑重其事地还报纸,另一方毕恭毕敬地将新的报纸递过去,然后就喝茶聊天,无主题变奏。

⑥说什么从来不重要,话不投机,酒逢知己,关键是看这一点。有时候,聊天也是一种寂寞,老人害怕寂寞,同时也最能享受寂寞。明白的老人永远是智者。我不得不承认自己在这些老人的寂寞中,学到了许多东西。我从老派人的聊天中,明白了许多老式的情感。旧式的情感是人类的结晶,只有当它们真正失去时,我们才会感到它的珍重。老派的人所看中的那些旧式情感,今天已经不复存在。物是人非,生活的节奏突然变快了。寂寞成了奢侈品,热闹反而让我们感到恐惧。

⑦老人最害怕告别,送君千里,终有一别,祖父晚年时,每次和他分手,心里都特别难受。于是大家就不说话,在房间里耗着,他坐在写字桌前写日记,我站在一边,有报纸,随手捞起一张,胡乱看下去。那时候要说话,也是一些和分别无关的话题,想到哪里是哪里,海阔天空。祖父平时很喜欢和我对话,他常常表扬我,说我小小年纪,知道的事却不少,说我的水平似乎超过了同龄人。我记得他总是鼓励我多说话,说讲什么并不重要,人有趣了,说什么话,都会有趣。早在还是一个无知的中学生时,我就是一个善于和老人对话的人。我并不知道祖父喜欢听什么,也从来就没有想过这些问题。我曾经真的是觉得自己知道的事多,肚子里学问大,后来才知道那是因为源于老人的寂寞。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莫名其妙,就成了习惯。

B.只有老人过生日这个借口,才能让大家理直气壮堂而皇之走到一起。

C.他们从小学时代就是好朋友,相濡以沫,风风雨雨,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友谊。

D.物是人非,生活的节奏突然变快了。

2.文中的“祖父”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和教育家,他的名字是______。(1分)

3.根据文意,祖父“寂寞”的原因主要有两条:(2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⑥段画线句中“这一点”是指__________________。(1分)

5.下列对本文的赏析,恰当的的两项是( )( )(4分)

A.第①段写全家“盼过节似地惦记着祖父的生日”,从侧面表现祖父生日的隆重程度。

B.第②段写祖父“孩子气地”宣布一年过两个生日,表明祖父童心未泯,喜欢热闹。

C.替侄女写慰问信,帮儿子抄资料,给他人写书法,文章用事实证明祖父并不寂寞。

D.第⑤段 中“坚持”、“每星期”、“坐着公共汽车”等词充分表现祖父对友情的执着。 E.第⑥段中“热闹反而让我们感到恐惧”,因为热闹背后往往缺失了那份寂寞的温情。

6.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组,分析他们之间是否存在“旧式的情感”。(3分)

杨绛与老王 萧红与鲁迅 史铁生与他的母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2分)D(“物是人非”表示景物依然,人事已非,强调人事的变化;而本句意在强调生活节奏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加快,应使用“时过境迁”等成语更合适)

2.(1分)叶圣陶

3.(2分)(1)同时代的人相继离世;(2)小辈们先后独立与离家。

4.(1分)是否把聊天内容当作重要的事

5.(4分)D E(A项:全家惦记祖父生日,是因为祖父喜欢过生日;B项:一年过两个生日,只因祖父喜欢过生日时的热闹,反衬祖父平时的寂寞,跟“童心”无关;C项:祖父所作的这些事只为打发寂寞,为他人忙碌的背后恰恰反映祖父的寂寞常被我们忽视)

6.(3分)旧式情感的含义,1分;结合课文内容分析,2分。

示例:所谓“旧式的情感”,依据文意,是指在漫长的岁月中形成的相濡以沫的情感(1分)。杨绛一家与老王互帮互助,历经战乱及文革等困难时期,这种情感就是一种老式的情感。

篇三:七年级语文作业题参考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作业

第一单元练习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略

2、D点拨:“模样”的“模”读音应该为“mú”。

3、合 惭 名 鼎 4.B 5.C

6、D点拨:此处的“言”是“字”的意思。

7、B点拨:后来为了不破坏她的美梦,“我”再也没有回复。

8、示例:正方:我方认为,猪八戒能吃苦耐劳,对师傅忠心耿耿。在与妖魔的斗争中,他总是挥舞钉耙,勇猛战头,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他知错能改,乐于助人,是一个忠勇善良、淳朴憨厚的人。点拨:理由要符合人物特点,表意清楚即可。

9、老师不可能一切都知道。点拨:答案不统一,意思相近即可。

10、别的书销量很好,都卖完了。点拨:不要求语言一致,有讽刺效果即可。

二、阅读理解

(一)11.⑴ 碧绿 ⑵ 光滑 ⑶ 高大 ⑷ 紫红 ⑸ 肥胖 ⑹ 轻捷

12.粗糙— 光滑 矮小——( 高大 ) 瘦小——( 肥胖) 笨重——( 轻捷 )

13. 引出下文 趣味 14.C 15. A

16.①不能。“伏”字准确地表现出黄蜂因肥胖而趴在菜花上的情态;“停”字就无法表现这种情态。②不能。“窜”字显示速度快,又来得突然,用“飞”字则无法表达这种效果。 (二)17.A.发现蘑菇 B.看守蘑菇 C.惊奇欣喜 D.小心翼翼

(转 载 于: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只因她是母亲阅读答案)

18.与蘑菇形成对比,表现作者对蘑菇的喜爱之情。 (以“狗尿苔”的丑陋,反衬蘑菇的可爱,突出我们对蘑菇的喜爱之情。)

19.蘑菇无人种植,生长环境贫瘠却富有生命力的生长。

20.突出我们对蘑菇成熟的期盼和蘑菇成熟后的欣喜之情。

21.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母亲的慈爱。

22.内容上:突出母亲的话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影响(或母亲的教育方法在我们身上起了作用),使我们注意自己的言行,变得更乖巧;结构上:承上启下(过渡)。

23.第⑨段:指蘑菇;第(13)段指我们身上具有的正直、善良、坦诚、踏实的品质(坦诚做人,踏实做事)。

三、写作

24. 略

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作业

第二单元练习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鹜 雁 鸦 长

2、(1)向往(2)小路(3)冲破(4)广阔高远(5)回旋(6)形容十分悲伤

3、(1)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2)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4、A

点拨:诗句中“坐”的意思是“因为”。

5、C

点拨:杜牧是唐代诗人。

6、B

点拨:《〔越调〕天净沙 秋思》的题目是《秋思》,“天净沙”是词牌名。

7、 B

8示例:有的澎湃激昂 有的含苞待放(语意连贯,突出景物特征即可)

二、阅读理解

(一)、9.风急-冷 天高-人渺小、孤独 猿啸-哀 鸟飞回-孤独

10.木:由木及人、生命短暂 。 江:时间无穷,更显人之渺小、生命之短。

11.此处的“作客”是飘零、流浪在外,客居他乡的意思。

12.多病,潦倒,愁苦无法排解,只能抑郁在心头。

(二)、13.①“看花”是全文围绕的中心事件。②“看花”是母爱的集中体现。③“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是母亲愿望的达成。

14、①母亲十分体谅儿子的苦衷。②母亲周到细心,尽可能不去惊扰儿子。③母亲的心里更难受。

15、第一处:“母亲喜欢花??”①母亲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②母亲为儿子放弃了对生活的享受。

第二处:“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痛??”①补充说明母亲的病具体到了哪步田地。②母亲做出的超常努力。

第三处:“别人告诉我??”说明母亲心里只为儿女的幸福着想,从未把自己放在心上。

16、从结尾的描写内容看,“我”不仅懂了,而且已经像母亲期待的那样不再消沉了,和妹妹一起相互扶持着积极地去面对生活了。

17、①“秋天”是背景,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②“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③“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

三、写作

18、略

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作业

第三单元练习答案

一、积累应用

1.略

2.当 骜 慨 震

3.C

点拨:“光景”这里指状况,境况。

4.⑴C ⑵C

5.B

点拨:《慈母情深》详细描写母亲的工作环境、劳动场景,对表现人物的情感、思想、品性以及文章主题具有很好的衬托、强化和补充说明的作用。

6.D

7、(略)

二、阅读理解

(一)

8.写两口子非常痛苦地要回送出去的孩子。

9.穷男人:疼爱子女,充满父爱,且能吃苦耐劳。

贵妇人:有爱心与同情心,能体谅他人的心理。

10.他们感觉再三调换孩子有些不好意思,但实在是爱子心切,内心非常痛苦,以至于又去见了财主夫人,但见了之后,一时无法也不知该如何开口。

11.这段文字有很深的感情包含在其中,这是一种真情的流露。作者通过财主夫人的口表达了她对父母的亲情的赞颂,人们常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是只有到了危急的时刻才会使人们更加懂得父母亲情的可贵,之所以能感动财主夫人这样一个本来与他们并无关联的人,恐怕就在于此。(啰嗦且不确切)

12.B 13.略

(二)14.对母亲不满,看不起她;后来回想到自己的罪过,十分愧疚,恨不能就此在她面前,向她请宽恕。

15.母亲的表情是平静、安详的,依然专注于准备晚餐。因为她的心里只想着让丈夫和孩子吃可口的饭菜,而对“我”的不满毫不在意。

16.“带子”喻指母亲对家人的爱。

17.赞成。因为母亲经历了那么多沧桑,对人生的理解和对世事的经历深刻而丰富,惟有任何一本哲学书籍能比得上。

三、作文(略)

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作业

第四单元练习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1)jiānɡ (2)悯 (3)jiū chán 患 (4)啰唆

2、B

3、(1)《伊索寓言》 古希腊 (2)《天方夜谭》 阿拉伯

4、B

5、(1)、《丑小鸭》、《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等 。

(2)、 例:诸葛亮和周瑜两位军事天才团结协作,以区区数万人在赤壁击败号称拥有八十万大军的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6、(1)、材料一(1分)

(2)、示例:

儿女酣眠时细密的针脚,那份辛劳陪伴我们入梦;

儿女童年时风雨中的接送,那份呵护陪伴我们成长。

二、阅读理解

(一)

7、渔夫引诱魔鬼进入胆瓶后,将瓶子重新扔进大海。

8、不一样。原句更能表现渔夫气愤的心理。

9、这一回我一定叫你在海里待一辈子。

10、不相信。因为魔鬼就是魔鬼,其本性是凶残狡诈,下流无耻的。

11、面对邪恶势力,决不能妥协退让,要沉着冷静,积极想办法,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敢战胜一切邪恶。

(二)

12、(1)这里指世间的人。(2)包庇、袒护。(3)表面上的光彩。

13、不能。因为前两次是铺垫,有了这两次的铺垫,第三次的问答才构成鲜明的对比。

14、内心骄傲,轻视别人。

15、对比 辛辣地讽刺贪慕虚荣的人。

16、尴尬不堪。

17、只有谦虚的人,才能受人尊重。

三、写作

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作业

第五单元练习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B

2、相提并论 声色俱厉 万籁俱寂 左道旁门

3、D 雨果是法国作家。

4、D

5、D A项缺少主语,应该把介词“通过”“使”删掉一个。B项“演奏”用词不当;C项句子成分缺失,造成前后语义矛盾,可在“被”字的前面加上主语“他”。

6.示例:稻穗——越是丰满的,越是低着头。[ 有真才实学的人,往往更是谦虚]

(从日常生活的食物中,选取一种,用借物抒情、联想等方法创造出蕴含一定道理的句子即可。)

7、示例:薛城建筑工地围墙要美化得有文化味

二、阅读理解

(一)8、① ɡòu lì ② nài ③ yǎn

9、①如怨如诉:形容乐器声、风声等好象在埋怨或诉说。课文中用来形容猫的叫声。 ②一之已甚岂可再乎:(错误、干扰等)有一次就已经很过分了,怎么还可以有第二次呢?

10、运用文言色彩很重的词语,造成洗炼的表达效果,表现了作者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

11、猫对我生活的干扰,我不堪其扰,对猫进行了适度的惩罚。

(二)

12. 语言描写 贝尔曼

13.年老、体弱,又在风雨交加的夜晚为乔安西画最后一片藤叶,致使病情加重。

14.(1)因为“最后一片叶子”拯救了乔安西的生命。(2)因为这片叶子是贝尔曼追求了四十年,等待了二十五年的艺术结晶。(3)这片叶子是贝尔曼人性的象征。它融入了贝尔

曼的爱、善和宝贵生命,成为了真正不朽的杰作。

15、善良、富有同情心的一个人。(理由回答合情合理即可得分。开放性的题目) (三)16.本文讲述的是狼与鹿生死相依的故事。

17.当洛耶耳岛驼鹿大量繁殖使岛上一片绿茵的花草灌木遭到毁灭性的破坏,生物学家们利用鹿的天敌狼来减少鹿的数量,从而保证了岛上的生物平衡。

18.因为鹿群自私、无义,缺乏团体合作的精神。

19.此题没有唯一答案,只要符合情境,想像合理即可。如:“孩子们,你们快跑吧”、“天啊,这到底是为什么”等。

三、略

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作业

第六单元练习答案

一、1. 聘 稽 诏 葸 窘 mai xiá niǎn háo ɡòu

2.C点拨:“区”此处应读作“ōu”。

3.和 倒 首 疾

4.C 【点拨】“无所不至”用以指什么坏事都能干得出来,也指没有达不到的地方。应改为“一无所知”。

5.B 6.C 7.A 8.B

9.苏辙 曾巩

10.全球掀起汉语学习热。点拨:答案不统一,意思对即可。

11.【示例】情节概述:皇帝穿着“新装”在街上游行

起因:大臣和官员们建议皇帝举行“游行大典”

经过:大臣、官员和老百姓都称赞衣服

结果:小孩说出真相、揭穿骗局

二、(一)12.【提示】从选文中可直接找到。

13.对皇帝采用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的方法,揭示皇帝惶恐的内心和虚伪的面目。

14.用这新的、美丽的布料做成的衣服,穿着这衣服去参加快要举行的游行大典。以此建议讨取皇帝欢心,求得更好官位,保住已有官职。

15.面对骗局,皇帝和大臣虚伪的表演,使骗子欺骗手段得逞。

(二)16、A 17、末句 18、C

19、第一次表现了蚊子的勇敢无畏。第二次表现了蚊子洋洋自得。这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蚊子得胜后不可一世的骄傲神态。

(三)20、(1)C

(2)小说叙述了两个外出打工者不同的经历和两次相遇的故事。

21、(1)推动情节发展,为后文埋下伏笔(作铺垫)。

(2)通过鲜明对比,使小说情节富有戏剧性,给人以深刻的教益。

22、(1)精明能干,勤劳务实,积极进取。

(2)愚钝无能,目光短浅,不思进取。

23、结局不会改变(与换票的结果一样)。因为不同的价值观、人生观决定了两个人不同的命运。

三、写作

24、略

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作业

期中检测题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 jiá tì tǎnɡ xi? bō chì páo

2. 因为 刻 冲破 衰老

3. D 4. A 5. C

6. A.失去心爱图书的悲痛。 B.对自己错误的行为感到羞愧。

7.(1)“我们”与“广大顾客”对换位置。(2)B

8.第①处在彩电严重滞销的情况下(或“在彩电市场持续低迷的情况下”);第②处长虹电器厂率先大幅度降价销售(或“长虹电器厂大幅度降价销售”);第③处经济效益一下子跃居全

国同行业前茅(或“经济效益迅速跃居全国同行业前茅”);第④处通过长虹电器厂的经营理念,我们懂得了一个道理(或“长虹电器厂的经营理念,使我们懂得了一个道理”);第⑤处企业如果善于运用“亏本”策略,就能取得柳暗花明或锦上添花的效果(成效)(或“企业如果善于运用‘亏本’策略,就能柳暗花明或锦上添花”)

点拨:选择其中的任何三处加以改正即可,如果写出正确的修改意见也可以,只找出病句没有修改不得分。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9.碧绿 光滑 高大 紫红 长吟 伏 窜

10.B C E ɡ K F I(具体、形象、生动)

11.植物 动物 爱玩

12.A. 排比 B. 比喻 C.拟人

13.喜爱 14.略

15.突出孩子爱玩的心理

16.⑤和⑥之间,儿童的好奇心理,对自然有浓厚的兴趣,对传说有很强的探求心理,表现儿童的天真、 幼稚。

(二)17.A、稚嫩 B、粗糙

18.“谜”主要指小八哥是如何飞走的。可能的谜底:一是大八哥用翅羽扶托着小八哥走的,二是小八哥自己飞走的。

19.开始是好奇喜欢,后来是担忧,最后是对八哥怀着敬意和歉疚。

20.描写声音、外貌。生动描绘了八哥的形象,流露出“我”对八哥的喜爱。

21.⑴作者在知道八哥一家飞后的失望、伤心。⑵寄托了“我”对小八哥的祝愿,也暗含了我对八哥一家的歉疚。

22.示例①突然的灾难往往使人更早直面人生,炼就坚强的意志。比如说文学家胡适,他幼年丧父,家道中落,在贫寒中苦读,终有所成。示例②自然界中,动物们有极强的生存和应变的能力,如提早离窝的小鸟也能搏击风雨,壁虎断了尾巴又会再生??面对这些动物朋友,我们应该充满敬意并与他们和谐相处。

点拨:要从内容、形式两方面,结合成长经验或阅读积累答题,言之成理即可。

三、写作(30分)

23.略。

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作业

期末检测题答案

20.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突出了红线和银针的形状和色彩,表达了母亲石带给作者的震撼。(共3点,每点1分。意对即可)

21.母亲此刻内心充满了对离家求学的儿子情感上的不舍,(1分)对离开母亲呵护的儿子独立生活的牵挂与担忧。(2分)(意对即可。)

22.母亲年近80,我却要离开母亲去外地工作,(2分)表达了我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的内疚和自责。(2分)(意对即可。)

23.①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中心;②深化文章的主旨,在赞颂母爱伟大的同时,警醒天下儿女更多关爱母亲。(每点2分,共4分。)

24.母亲石“身不高”“形不奇”,外表平凡,所以普通;(2分)但它又是寄寓了新教派创始人宗喀巴母亲的盼儿望儿深情的望儿石,被请到庙门口接受信徒崇拜,成为圣母石,普通的石头赋予了浓厚的文化内涵,当然是一块真正的文化石。(2分)

篇四:现代文阅读

文本解读:

母亲石(叙事线索)

梁衡

①那一年我到青海塔尔寺去,被一块普通的石头深深打动。【悬念】

②这石其身不高,约半米;其形不奇,略瘦长,平整光滑【普通的石头】。

但它却是一块真正的文化石【石头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是这块普通的石头

深深 打动我的原因,为什么强调“真正”呢?】。当年宗喀巴就是从这块石头旁出发,进藏学佛【儿追求自己的事业】

。他的亲每天到山下背水时就在这块石旁休息,西望拉萨,盼儿想儿。泪水滴于石【盼儿归,母思儿之情切】,汗水抹于石【儿不在,母生活之多艰】【两句似有互文之意】石头小憩时,体温亦传于石【石头也有温度,只因浸润人的温情】。后来,宗喀巴创立新教派成功,塔尔寺成了佛教圣地【儿事业有成】,这块

望儿石就被请到庙门口。【“请”一词表现的是事业有成的儿子对母亲的感激与崇敬。置于“庙门口”可见地位之高。】这实在是一块圣母石。【“实在”一词表“完全”、确实”之意,强调“望儿石”被“儿子”请到庙门口时,“石”就是母亲的化身。《白杨礼赞》一文有多处“实在”一词的解读,关注副词。】现在每当虔诚的信徒们来朝拜时,都要以他们特有的习惯来表达对这块石头的崇拜。

【朝拜的是对慈母的爱的感激与回报】。有的在其上抹一层酥油,有的撒一把糌粑,有的放几丝红线,有的放一枚银针【特有的习惯】。时一长,这石的原形早已难认,完全被人重新塑出了一个新貌,真正成了一块母亲石。【“真正”一词强调“母亲石”赋予的文化内涵已经深入人心。】就是毕加索、米开朗琪罗再世,也创作不出这样的杰作啊。【介绍文化石的新市场营销法则 助推企业成长电子商务营销 食品餐饮营销 建筑房产营销 消费品营销来由(文化渊源)。宗喀巴进藏学佛的出发地→望儿石→圣母石→母亲石,真人真事,并非传说或杜撰。所以说是“真正”的文化石。】

③我在石旁驻足良久,细读着那一层层的,在半透明的酥油间游走着线和闪亮的银针

【拟人手法】。红线蜿蜒曲折如山间细流,飘忽来去又如晚照中的彩云【比喻手法】。而散落着的细针,发出淡淡的轻光,

刺着游子们的心微微发痛。【读石,读出的是承载着深情母爱的石头带给我内心的触痛与心灵的震撼,自然过渡到下文,引出联想的内容。】我突然想起自己的母亲。那年我奉调进京【离开母亲赴外地工作】,走前正在家里收拾文件书籍,忽然听到楼下有“笃笃”的竹杖声。我急忙推开门,老母亲出现在楼梯口,背后窗户的逆光勾映出她满头的白发和微胖的身影。【细节描写凸显母亲的年迈。】母亲的家离我住地有几里地,街上车水马龙,我真不知道她是怎样拄着杖走过来的【母亲不顾年老体弱,不畏距离之远,不惧路途之艰,为

后文我油然而生的愧疚之情作铺垫,此情此景与《背影》中“望父买橘”的设计有异曲同工之妙】。我赶紧去扶她

【“赶紧”一词表现我的怜惜与心疼】。她看着我,大约有几秒钟,然后说:“你能不能不走?”声音有点颤抖。【盯着我看的几秒钟、颤抖的挽留的声音,表达的是对我的不舍之情】我的鼻子一下酸了。【面对老母亲的不舍,无法尽孝的我内心酸楚无比。】父亲文化程度不低,母亲却基本上是文盲,她这一辈子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善良】。小时每天放学,一进门母亲问的第一句话就是:“肚子饿了吧?”菜已炒好,炉子上的水已开过两遍。大学毕业后先在外地工作,后调回来没有房子,就住在父母家里。一下班,还是那一句话:“饿了吧。我马上去下面。”【一直以来全然接受着母亲无微不至的关爱,而自己没有半点回报。】

④我又想起我第一次离开母亲的时候。那年我已是17岁的小伙子,高中毕业,考上北京的学校。晚上父亲和哥哥送我去火车站。我们出门后,母亲一人对着空落落的房间,不知道该做么,

【儿子的离开带给母亲的是孤寂与失落】就打来一盆水准备洗脚【找来一事,或许母亲又睹物思人,浮现眼前的是儿子准备洗脚的场景或担心儿子有没有洗脚】。但是直到几个小时后【极言时间之长】父亲送完我回来,她两眼看着窗户【人在家,心已随儿去,牵挂之情透纸背。】,两只脚搁在盆边上没有沾一点水【全然忘却了洗脚一事,外出求学的儿子霸占着母亲的胸膛,儿行千里母牵挂,此时无声无胜有声。】。这是寒假回家时父亲给我讲的。

【插叙“母亲对第一次外出求学的我的牵挂与担忧”】现在,她年近80,却要离别自己最小的儿子。我上前扶着母亲,一瞬间我觉得我是这世上一个最不孝顺的儿子【愧疚之情涌上心头,萦绕于心尖】。

我还想起一个朋友讲起他的故事。他回老家出差,在城里办完事就回村里看老母亲,说好明天走前就不见了。然而,当他第二天到机场时,远远地就看见老母亲扶着拐杖坐在候机厅大门口。可怜天下父母心,儿女对他们的报答哪及他们对儿女关怀的万分之一。【警醒并呼吁儿女们多关爱生养了自己不求回报的母亲。】

⑤我知道在东南沿海有很多..望夫石,而在荒凉的西北却有这样一块....温情的望儿石,【 “望夫石”多为传说与杜撰,所以“很多”;“望儿石”实乃一个真实的故事,没有复制与克隆,所以仅此一块。“很多”与“这样一块”

在数量上形成鲜明的对比,众多的“望夫石”只能在“凄美的爱情故事中”复沓,而仅此一块的“望儿石”却将其传承的深厚的文化内涵濡养着中华儿女。

“荒凉”表现的是外在环境,“温情”表现的是内在的情愫。与开头“被普通的石头深深打动”遥相呼应。】一块伟大的圣母石。它是一面镜子,照见了所有慈母的爱,也照出了所有儿女们的惭愧。【揭示全文主旨,表明自己的期盼。勿让“愧疚”长存心间,多以“关爱”回报慈母。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选自《青年博览》2010年第4期)

2012年10月11日,北京时间19点,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中国作家莫言获奖。

诺贝尔委员会给其的颁奖词为:(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写作风格: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莫言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虽然早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但其写作风格素以大胆新奇著称,作品激情澎湃,想象诡异,语言肆虐。例如成名作《红高粱家族》里,不断出现的血腥场面中充满着强烈的感情控诉,在“屎尿横飞”的场景之间,是演义现代革命历史。

在经历《红高粱家族》的写作高峰后,莫言继续寻求突破,创作了大量中短篇作品及数部极具份量的长篇小说。其中,《丰乳肥臀》曾获中国有史以来最高额的“大家文学奖”,《檀香刑》曾获台湾《联合报》读书人年度文学类最佳书奖、第一届鼎钧双年文学奖,《红高粱系列》获第二届冯牧文学奖,《生死疲劳》获第二届红楼梦奖,《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此外,莫言还曾获法兰西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意大利第三十届诺尼诺国际文学奖、福冈亚洲文化奖等奖项,并曾位列第一届中国作家富豪榜第20位,中国作家实力榜第一位。

(提示:散文)莫言《母亲》答案:

1.①节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母亲捶打野菜的场景的?为什么说这场景是他文学道路的起点?

【答案】从视觉、嗅觉、听觉、感觉等方面描写了母亲捶打野菜的情景(2分)。这样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有形状的立体记忆,(或这种感受生活和记忆事物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作者小说的面貌和特质。

2.请解释划线词语和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①人性最低的标准

【答案】是从母亲和父亲、爷爷那儿懂得的标准,即面对饥饿灾难,要忍受,有活下去的勇气、信念;要不屈不挠,有尊严、有骨气地活着。

②看透了人的本质的某些方面

【答案】某些本质,指人在严酷的现实中体现的脆弱、丑陋、堕落等,比如害怕死亡、饥饿、困难等;比如失去人的尊严、骨气;像保管员条件稍稍优越时,不懂得尊重别人,侮辱别人的人格和尊严等。

3.请说说⑤节写贝鲁特老太太一节的作用。

【答案】这是宕开一笔,体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①内容上,与我母亲、父亲、爷爷的形象互补,说明无论何时何地,在灾难困苦当中,母亲和普通的人们,都表现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坚定不移的信念。丰富了内容,突出了主题。

②让文章结构灵活多变,有迂回,有张力,为下文抒写感受作铺垫。

4. “女人、母亲、土地、生命”,这些伟大的概念,为什么会在作者的脑海中翻腾?阅读全文,请探究作者这么说的多种原因。

【答案】一是孕育作用:①女人、母亲像大地孕育万物生命一样,孕育繁衍生命。母亲用野菜支撑这个家。精神上,母亲父亲爷爷,历经苦难,不屈不挠,顽强乐观的精神和信念,对我人生价值标准的确定有着很大的影响。②母亲与故乡一起,让我体验到了饥饿岁月里真切的生活,孕育了我的文学才华,让我把握到了文学的灵魂,获得了创作的宝贵资源,形成了我小说的面貌和特质。

二是激励、推动作用。母亲、父亲、祖父这些普普通通的人们,虽历经苦难困厄也不屈不挠、顽强乐观的精神(信念),一直伴随、激励着“我”;这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中不堕落的根本保障。这种精神信念,又让其作品升华到一个更高境界。

5.理解文中两处划横线句子的含义。

【答案】①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母亲不逃避困难和不幸,乐观顽强的面对困难;②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面对苦难要坚强的活下去,表现母亲的坚强和责任感;这种庄严的承诺,是为了消除儿子的担忧,体现了母爱的伟大。

6.第③段中,画曲线句子“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在文章结构和内容上有何作用?

【答案】照应前文“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时期”,引出下文我对母亲的担忧;体现生活的艰难、人性的脆弱,反衬母亲的坚强。

7.根据文意,请补写出第④段中父亲严厉批评我的话。(不超过40字)

【答案】内容要围绕人应该有骨气、有尊严地活展开;语言要口语化,且符合人物身份。

8.本文题目为“母亲”,但文中又用了不少文字写了父亲和爷爷,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原因。

【答案】①从内容上,为了更好的全面的揭示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丰富了文章内容;如果不写父亲、爷爷,内容就显得单薄。

②从主旨上看,我的母亲教育我,人要忍受苦难,不屈不挠的活下去;我的父亲和爷爷又教育我,人要有尊严的活着,互为补充,文章有厚重感。

③从人物形象上,母亲和父亲、爷爷相互映衬补充,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④其他方面,可以使我体验和洞察人性的复杂和单纯,不光使我认识到了人性的最低标准,也使我看透了人的本质的某些方面。

批注与旁白——读《目送》

读完《目送》,心中有一声叹息!哪个《野火集》中的飒爽女子远去了!

读完《目送》,心中有一个影象!哪是一个目光悠远的日渐苍老的母亲!

很多人买来这本书,只是为了体会文字中母亲对孩子的那份牵挂和女儿对父母的那份关切。仿佛从中就看到了自己,看到作为母亲的自己如何为了孩子的成长付出同样的辛苦!看到作为女儿的自己如何为父母的健康而做着同样的奔波!能够感受到这些当然是非常可贵的!但是,“爱”似乎并不是这本书真正所要表达的主题!如果是,那么这本书中所表达的爱的理念也只有一个——为了获得而去爱只有徒劳!

龙应台把这本书看作一朵花,书中两次提到坛经的故事: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作者在书中留下了几十幅安静的摄影代表着自己的目光,相机对于作者来说不过是心的批注、眼的旁白。其实这本书也同样是生命的批注与旁白。至于批注和旁白的内容,作者写出了自己的答案,读者也可以从花中看到自己的内心。 龙应台说这本书是对时间的无言,对生命的目送!而我则以为书的文眼无外乎书中那段引用《无常经》的话:"有三种法,于诸世间,是不可爱、是不光泽、是不可念、是不称意,何者为三,谓“老、病、死”。"由此,这本书就变成了三种影象的交织。第一篇写时光之老、第二篇写世界之病、第三篇写父亲之死。

“老”是什么?是对逝去年华的追忆么?是对未来岁月的拒绝么?是喜悦还是悲伤?所谓对时间的无言,我以为它预示着作者对儿女成长、青春流逝、年华老去的理性的自觉。龙应台从家庭的视角来解读生命的长度与宽度的不对称。无论是作为母亲之于儿子、还是作为女儿之于父母。个体生命并不因为长度而丰满,也并不因为宽度而深沉。一个女人的成长就是从目送孩子走进幼稚园到目送长大的儿子漠然的远行;从目送母亲逐步由老变痴到再目送父亲由病到死的过程中成长的!成熟的!衰老的!一个女人的衰老总是与一个孩子的成长相依相伴,从前那个女人是母亲,孩子是我;今天这个女人是我,孩子是我的孩子。“老”就是时光的距离,而时光的距离就是目光的距离! “病”是什么?是对生活不再有热切的期盼?是对过去不再有准确的回忆?是欢笑还是哭泣?所谓对幸福的体会,作者抱着一种迷惘的信任。这种迷惘的目光穿过寮国的长河、穿过汉城的僧衣、穿过扬子江的流水、穿过香港的咖啡屋,穿过城市、乡村、宫殿、荒漠,到处都可以看到人类的创伤,无语的创伤!需要四千二百年才能排完的地雷,目睹无数生命惨遭政治屠戮的佛眼,永远不会再现的孤独生存二十年的白暨豚,用自己的手结束生命的十五岁少年的身影,还有一年四、五千计惨遭横祸命丧铁轨而身不裹布的生灵。他们是母爱可以拯救的么?是关怀可以拯救的么?当我们的孩子可以从容求学成长的时光,在同一片天底下,有很多的岛屿和陆地孩子们却白天不可以打球,晚上不可以点灯,否则就是战争与死亡!“病”是时光癌症,是文明毒瘤,每一种病都不是一天爆发而是文明与进步积累的恶果。

“死”又是什么呢?是草木由绿变黄直到枯萎,是河流由长变短直到断流,是融合还是分离?所谓对生命的目送,书中最具有灵魂意义的话在一开篇就表达的格外透彻: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必追! ——是啊!不必追!时间对于任何人都是平等的!我们只要活着就都在一个轨道上运行!所以书中最深刻的文字源于那两个存折的故事,一个不断充满的存折是金钱;另一个不断透支的存折是时间。人们总是在无休止的透支自己的时间,在时间的隧道里茫然的前行,可是哪个在地铁车道里喊着要回家的老母亲她要回到自己的家,那个由时光凝铸的家而不可得,我们能够体会其中的悲伤么?“死”也许是无所牵挂,当我们连过往的一切都没有记忆的时候,那怕我们有呼吸我们的生命又何所谓“生”呢?

懂得了“老”、“病”、“死”就懂得了人生的真相和时间的意义。了解了“老”、“病”、“死”才会从那些纷纭的名利场中得到解脱。读这本书,心里就常常会被压上一块重石,一页一页翻下去,这石头一直到书的末尾,老父的魂灵回到故乡,一切都成为过往,才会放松了下来。这重石是什么呢?是父亲的病、母亲的老、儿子的远离和兄弟的牵挂?也许都是也许都不是。直到回首重读,在《目送》的序言里,龙应台不无悲凉的写到:对于台湾和海外的人,“相信”和“不相信”已经不是切肤的问题,反倒是个人生命中最私密、最深埋、最不可理喻的“伤逝”和“舍”才是刻骨铭心的痛!

我突然领悟:其实了解了这种“痛”还不够,作者想告诉大家的是要学会超越这“痛”,人生才会有一个好一点的圆满!

就象作者在文字中曾经悲愤的质问:“在我们整个成长的过程中,谁教过我们怎么去面对痛苦、挫折、失败?教育只教给孩子们追求卓越,但是没有人教过我们:你跌倒时怎么跌的有尊严,你的膝盖破得血肉模糊时,怎么清洗伤口、怎么包扎?你痛得无法忍受时,用什么样的表情面对别人?你一头栽下时怎么治疗内心淌血的创痛,怎么获得心灵深层的平静,心象玻璃碎了一地时,怎么收拾?”从来没有人教,每一个人的领悟都来自于人生的体验。所以,龙应台才平静地告诉你: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

《目送》其实是一本孤独的书,是母亲的孤独、是女儿的孤独、也是一份知识分子的孤独!当我读到龙应台用近乎呓语的笔写下的话:我想有一个家,家前有土,土上可以种植丝瓜,丝瓜沿竿而爬。迎光开出巨朵黄花,花谢结果,累累棚上,我就坐在那黄花土地上,看丝瓜身上一粒粒突起的青色疙瘩,漫看——,我的心也感到被温暖的光所抚慰,当一个人看透了“老、病、死”,她终将会明白什么是幸福?

幸福就是寻常的日子依旧!

散文知识点:《枯枝与鲜花》1、在第①段,作者描写了一棵充满了奇迹的树。

(1)作者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不超过10个字)

(2)联系全文看,作者为什么称这是奇迹(不超过10个字)

2、在第③段中,作者写枯树和牵牛花各做了什么,结果怎么样?

3、阅读第④⑤⑥段,填写下面的空白。

文章的这部分运用了【】的修辞方法和【】的写法,表达了对枯树和柔藤【】的生命现象的赞美。

4、文章在结尾写道?°望着这一棵树,我微笑着?±,你觉得作者从枯树和鲜花的生命现象中获得了怎样的人生感悟?

答案:

1、①落花时节繁花满枝②枯枝与牵牛花复活

2、枯枝把身躯借给牵牛花,牵牛花把鲜艳

的花簪上枯枝头顶,结果它们复活了,和谐美丽地生活在一起。

3、拟人、对比;相互依存,相互帮助。

4、人生只有相互信赖、宽容、帮助、合作,才能超越自我,充分实现生命的价值。 莫言《我的梦想》阅读答案:

1.(1)18岁时,我跟着村里人去昌邑县挖胶莱河回到家,火热的生活使我拿起笔,写下《胶莱河畔》第一章。

(2)23岁时,我参军入伍在黄县站岗时,写下小说《妈妈的故事》,后来又写了一个话剧《离婚》。

2.结构上,以年龄阶段组织材料,独具匠心,使文章层次分明。内容上: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生活角色的转换,对生活有着越来越深刻的感梧。作者巧用这种形式,将自己做人和写作文章的感悟结合在一起,使内容与形式达到完美统一。

3.①感慨当年是张老师最早发现我有文学才能并辛勤培育我不断提高写作水平;②感慨当年年幼无知,紧跟形势,与张老师闹翻了脸,伤害了张老师,也无缘继续得到张老师的指教; ③感慨这么多年来自己虽然坚持追寻写作的梦想,可是至今仍徘徊在文学殿堂之外。(答出两点即可得4分)

4.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编辑钢笔字体的潇洒漂亮、龙飞凤舞,也突出了我对收到第一封编辑来信的印象之深刻,记忆之鲜活。

5.示例:有了这样的成绩,我的腰带和裤裆问题也就变成了一个可爱的问题。含蓄地表达了随着我作文成绩的不断

提高,老师和同学们爱屋及乌,更多的是关注我的作文,我的“腰带和裤裆”的尴尬也就变得无足轻重了。

《陶醉壶口》阅读答案:①欲扬先抑,使文章波澜起伏; ②突出壶口给人的惊喜。 20.A.长鲸饮涧 B.彩桥飞架

C.花团锦簇 D.扑朔迷离 21.先声夺人。 22.壶口的气势和风采等,黄河漫长的历史和它丰富的内涵。 23.此题答案开放,能从结构方面的作用、语言表达的特色、主题、情感等某个方面提出观点,说出理由,且合情合理。语言表达流畅即可。 《水家乡》阅读答案:答案:

1.示例:(1)陈瞎子抓住了黑鸬鹚;(3)陈瞎子和黑鸬鹚都家破人亡。(评分说明:大意对即可。每空1分,共2分)

2.示例:第①处:鸬鹚捕获了花头鱼王,陈瞎子激动地到处炫耀,这个句子表现了他自豪(或喜悦)的心情。第②处:陈瞎子不得不送走鸬鹚,“絮絮叨叨”表现了他对鸬鹚的难舍难分,这里写出了他矛盾(或无奈)的心情。 (评分说明:大意对即可。分析心情各1分,结合词语各1分,共4分)

3.示例:这段文字描写了白洋淀秀丽的风景,烘托出大家捕鱼时欢快的心情,同时和下文白洋淀干涸后的情形形成对比。(评分说明:大意对即可,只答“烘托”“对比”不得分。共2分)

4.示例1:黑鸬鹚虽然被渔网罩住,从此失去自由,但是美丽的环境、温馨的家庭仍让他在随后的岁月里燃烧激情。可当环境被破坏,当白洋淀不再有波光闪烁、荷花飘香时,黑鸬鹚的悲惨命运终于降临了。命运唱响哀歌,生命却用执著使之奏出悲壮的旋律。

示例2:曾经的满淀荷花残败了,曾经的粼粼波光难觅了,曾经的悠扬渔歌消失了,曾经的欢乐和笑声随风而逝了??季节还在轮回,美丽的景象却不再重现。当命运被污浊的环境染黑了翅膀,它所带给人们的除了忧伤,就只剩下了等待。然而,改变的力量,也正在这等待中蕴积。(评分说明:言之成理即可。角度明确,理解深刻,思路清晰,语言有文采5~6分;角度明确,理解准确,思路较清晰,语言通顺3~4分;角度基本明确,理解基本准确,有简单思路,语言基本通顺1~2分)

篇五:因为文言虚词的理解与练习及答案

【因】

(一)介词。 1.依照,根据。 ①罔不因势象形。(《核舟记》根据木头的形状,像什么就刻成什么)

2.依靠,凭借。 ①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借着优势和便利,抢占天下土地,瓜分江山) 3.趁着,趁此。 ①不如因而厚遇之。(《鸿门宴》不如趁此好好招待他) 4.通过,经由。 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鸿门宴》:(廉颇)由(凭借 这里是意译)宾客带领到了蔺相如的门前谢罪) 5.因为,由于。 ①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 (由于(因为)建造玉清宫,砍伐山中的树木,获得建造的材料,砍伐地方(面积),人人都见得到!)(二)副词。 1.于是,就;因而。 ①因拔刀斫前奏案。(《赤壁之战》于是就拔出刀砍在了面前的桌案上) 2.原因,缘由,机缘。 ①于今无会因。(《孔雀东南飞》到现在没有相会的理由) (三)动词 1.根据 ①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因此情况随着不同时代而发展,政策措施也要适应不断发展的情况) 2.沿袭,继续。 ①蒙故业,因遗策。(承接已有的基业,沿袭前代策略。一 解释句中“因”字的意义和用法。

⑴ 不因势象形。 ⑵变法者因时而化。

⑵ 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⑷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⑸不如因而厚遇之。 ⑹因击沛公于坐。

⑺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⑻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

⑼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⑽因拔刀斫前奏案。

⑾相如因持璧却立?? ⑿于今无会因。 ⒀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

⒁蒙故业,因遗策。 ⒂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二 下列加点的“因”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

A.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

B.不如因而厚遇之

C.左右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

D.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

E.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F.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三 判断“因”在文中的意义。

1因能授官,不以门第取人,且不2因旧制,此乃曹操成大业之3因。其常4因人不备,袭取之,如乌巢焚粮。此一役,动摇袁绍军心,5因乘势击破之,成官渡大捷。此亦6因许攸之力而得,此正如7因枯木变为荣木也。途经绍墓,其尚8因众人至前拜祭。其量岂常人可比?9因此其得众人之心,以一天下。10因其有非常之量,故能就非凡之业。

【为】 (一)动词。 1.有“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等义,翻译比较灵活。 ①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砍来木棍当兵器,举起竹竿当旗帜。) ②然后以六合为家,崤xiáo函为宫。(《过秦论》然后将天下作为一家私产,用崤山、函谷关作为宫墙) 2.以为,认为。 ①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这样做是走灭亡的秦朝的旧路,我私下里认为大王不能这样做。) ②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个小孩子笑着对孔子说:“是谁认为你见多识广呢?”《两小儿辩日》) 3.判断词,是。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俎拼音: [zǔ],我为鱼肉。(《廉颇蔺相如列传》“现在别人是刀和砧板,我是鱼肉(任人宰割),还告辞什么呢?”) (二)介词。 1.表被动,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译为“被”。 ①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我今天就要成为

你的俘虏了!) 2.介绍原因或目的。为了,因为。 ①慎勿为归死,贵贱轻何薄(《孔雀东南飞》千万不要为了(一个)妇人去寻死,(你和她)贵溅不同,(休掉了她)哪里就算薄情呢?) 3.介绍涉及的对象。给,替。 ①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这时秦王很不高兴,但也不得不敲了一下缶。) 4.对,向。 ①为之奈何?(《鸿门宴》) ②如姬为公子泣(如姬对公子哭诉,) 5.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等。 ①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在他来到的时候,请允许我们捆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 (三)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呢。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现在别人是刀和砧板,我是鱼肉(任人宰割),还告辞什么呢)一 解释各句中“为”的意义以及用法。

1 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

2 君家妇难为。 3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4 能以经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

5 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速腐。

6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7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8、古人以俭为美德。 9 霓为衣兮风为马。

10 士大夫多予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11 君既为府吏。

12 十七为君妇。 13 自名为鸳鸯。 14 冥有鱼,其名为鲲。

15 始尔未为久。 16 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17 非为织作迟。

18 为秦宫人。 19 为仲卿母所遣。 20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21 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22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23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24 为吕氏者右袒,为刘氏者左袒。

25 公为我献之。 26 阿母为汝求。 27 慎勿为妇死。

28 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 29 如姬为公子泣。

30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1 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二 下列句中加点的“为”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

A.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B.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C.不足为外人道也 D.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

E.为赋新词强说愁 F.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G.不者,若属且皆为所虏

三 判断“为”在文中的意义

“天行有常,不1为尧存,不为桀亡。”此2为至理,当3为世人言之,切勿使之4为巫所惑。巫者,以诡5为业,其所6为皆7为利也。故8为其来也,即斥之以此理,彰其用心。9为天下除残去秽,乃吾辈本分,何辞10为?

答案

文言虚词练习(七)因

一、1、2句“依照、根据”;3、4句“依靠、凭借”;5、6句“趁着,趁此”;7句“通过,经由”;8、9句“因为,由于”;10、11句“于是,就;因而”;12句“原因,缘由,机缘”;13句“根据”;14、15句“沿袭,继续”。

二、CE(A于是,就 B趁机 C于是。就 D凭借 E于是,就 F通过)

三、1、介词,可译为根据2、动词,可译为沿袭3、名词,可译为原因4、介词,可译为趁着5、副或连,可译为于是6、介词,可译为凭借7、介词,可译为经由8、介词,可译为通过,经过9、介词,可译为因为10、连词,可译为因为

⑴ 不因势象形。(木头象什么就刻成什么 ) ⑵变法者因时而化。 (主持变法的人

是随着时间的不同而变化的)

⑵ 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又凭借丰厚的金银财宝收买(怀王的)近身侍臣靳尚,)

⑶ 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借着优势和便利,抢占天下土地,瓜分江山)

⑷ 如因而厚遇之。(不如趁此好好招待他) ⑹因击沛公于坐。(趁机击杀沛公(刘

邦)在他的座位。)

⑺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由(凭借 这里是意译)宾客带领到了蔺相如的门前谢罪)

⑻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由于(因为)建造玉清宫,砍伐山中的树木,获得建造的材料,砍伐地方(面积),人人都见得到!)

⑼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有恩赏加给人,就想到不要由于偏爱而奖赏不当。)

⑽因拔刀斫[zhuó]前奏案。(拔出刀来,把桌子角砍下来了。) ⑾相如因持璧却立(蔺相如于是捧着和氏璧后退几步站着。)

⑿于今无会因。(到现在没有相会的理由) ⒀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 (因此情况随着不同时代而发展,政策措施也要适应不断发展的情况)

⒁蒙故业,因遗策。(答承接已有的基业,沿袭前代策略) ⒂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用军队去讨伐它,并趁它饥荒)

译文:按照一个人才能的大小授予他官职,不因为门第高低来录用人才,而且不沿袭旧的规定,这就是曹操成就伟大事业的原因。曹操常常趁人不备,采用偷袭的办法攻打别人,例如乌巢焚粮一战。这一战役动摇了袁绍的军心,于是曹操乘胜追击,攻破了袁绍大军,取得了官渡一战的大捷,这也是凭借许攸的力量而获得的,这一过程犹如由干枯的树木变成茂密的树木一样。途径袁绍之墓,曹操还让人带路到墓前祭拜,他的度量难道是常人能比的吗?

文言虚词练习(八)为

一、1名词,作为、政绩;2动词,做、干;3第一个介词,替、给,第二个动词,做、干;4—5动词,制作;6第一个动词,治理,第二个,被;7动词,治理;8—10动词,当作、作为;11—12动词,身为、成为;13—14动词,叫做;15动词,算作;16第一个介词,替、给,第二个动词,算作;17动词,是;18动词,成为;19—20介词,表被动;21助词,表诘问;22语气助词,呢;23—24动词,帮助;25—26介词,替、给;27介词,为了;28—29介词,向、对;30—31连词,因为。

二、CD(A因为 B是 C对,向 D对,向 E为了 F呢 G“为所”表被动

三、1、介词,可译为因为2、动词,可译为是3、介词,可译为对、向4、介词,可译为被5、动词,可译为作为6、动词,可译为做7、介词,可译为为了8、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9、介词,可译为替10、句末语助,可译为呢

1 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如果君实您责备我因为(我)在位任职很久,没能帮助皇上干一番大事业,使这些老百姓得到好处,那么我承认(自己是)有罪的)

2 君家妇难为。(您家媳妇真难当) 3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第一个为应该是:给、替的意思。 第二个为:做、搞、策划的意思。谁为大王您出的这个计策呢?)

4 能以经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他能够用一寸那么短小的木头,做成宫殿、器皿、人物,甚至是鸟兽。)

5 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速腐。(这是一棵什么用处也没有的树,用它做成船定会沉没,用它做成棺椁定会很快朽烂,用它做成器皿定会很快毁坏)

6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治理国家的一国之君不要使自己被积威所胁迫啊! 使 是使动用法。 为国是治国 劫就是胁迫) 7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治理国家要以社会行为规范,他说话不谦让,因此要讥讽地笑他)

8、古人以俭为美德。 9 霓为衣兮风为马。(以彩虹作衣裳,以风儿做胯下的骏马) 10 士大夫多予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大小官员大多把不关心考虑国家大事、附和世俗、讨好众人当作上策。) 11 君既为府吏。(“你是太守府的官吏)

12 十七为君妇。 13 自名为鸳鸯。 14 冥有鱼,其名为鲲。(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

15 始尔未为久。(开始还没有多久) 16 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为国家管理钱财,不能说设法生财) 17 非为织作迟。(不是我织的慢)

18 为秦宫人。(是秦王朝宫里的人.) 19 为仲卿母所遣。(被焦仲卿的母亲赶回娘家) 20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由此而(导致)自己被杀,国家败亡,被天下耻笑)

21 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22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什么原因(让你)谨守美好的品德,而使自己被流放呢)

23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天道之中万物各有自己的轨迹,) 24 为吕氏者右袒,为刘氏者左袒。(支持姓吕的人就露出右肩,支持姓刘的就露出左肩)

25 公为我献之。(公”的意思就是“你”(指项羽)。为是代 、 替的意思吧) 26 阿母为汝求。(母亲这就为你求娶) 27 慎勿为妇死。(千万不要为了(一个)妇人去寻死)

28 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赵太后送燕后出嫁的时候,握着她的脚后跟对她哭泣。) 29 如姬为公子泣。(如姬对公子哭诉)

30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想问:那水渠中的水为什么总是这样清澈?原来,是水的发源处源源不断地流过来新鲜地水啊!) 31 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盘庚不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就改变自己的计划)

译文.天道有自己恒定的规律,不因为尧这样的贤君就存在(起作用),不因为桀这样的暴君就消失(不起作用)。这是最精深的道理,应该给世人谈一谈,千万不要让其被巫者迷惑。巫者,以欺骗为本业,他们的 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利益。所以他们来的时候,就以这样的道理来教训他们,彰明他们的用心。为天下消除邪恶污秽的东西,是我们这些人的本分,为什么推辞呢?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