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英语作文 > 教育资讯

陶器图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1:19:03 英语作文
陶器图片英语作文

篇一:仰韶陶器图片

篇二:中国陶器艺术欣赏

课 题:中国陶器艺术欣赏

教 科 书:人教版高三年级

年级班次:高三1班

课 类 型:综合课

课 时:一课时

教学目的:1、了解我国制陶工艺的悠久历史和艺术成就。

2、通过对陶器的欣赏,培养学生对陶器的欣赏能力,

3、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1、陶器与瓷器的区别。

2、陶器的造型和装饰的演变。

3、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培养同学们的爱国情操。

教学难点:了解不同种类陶器,认识它们各自的美感所在,提高对美的认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讲授法、观察法、比较法、引导法、启发法。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问:同学们,谁知道“China”都有什么意思?

以英文单词“China”汉语意思——中国、瓷器、陶器、陶瓷。

2、让学生了解中国是陶瓷的故乡,播放陶器——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1陶器的产生:

提问:那位同学知道陶器是怎么做成的?对人类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讲授:陶器是用泥巴(粘土)成型晾干后,用火烧出来的,是泥与火的结晶。原始陶器主要是生活用品,人类在长期实践对陶器进行了装饰,便形成后来的陶器是实用和审美的有机结合。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进程--是人类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来的一种崭新的东西。陶器的发明,它揭开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与自然做斗争的新的一页,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是人类生产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陶器的出现,标志着原始人阶段的结束,新石器时代的到来。

2陶器与瓷器的区别: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听到的是“陶瓷”,其实陶瓷是陶器与瓷器的统称,从发展的历程来看是先有陶器,后有瓷器,在西汉时陶器和瓷器才分开。

讨论:大家在生活中见过也用过陶器或者瓷器,结合下面两幅图,分组讨论一下陶器和瓷器的特点,两者的区别。

讲授:陶与瓷的区别总结:

一、烧成温度不同

二、坚硬程度不同

三、使用原料不同

四、透明度不同

五、釉料不同

六、吸水率

(陶器) (瓷器) 七、含铁量

3陶器的分类:

(1)红陶

红陶是新石器时代陶器的一种。因粘土里含有铁的成分,焙烧时氧化成三氧化二铁,陶器就呈现土红、砖红或红褐色,故此得名。红陶有夹砂陶和泥质陶两种,我国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手制陶器,以夹砂粗红陶为主。红陶的使用延续整个新石器时代,但进入夏、商时代后,就逐渐衰落。

《尖底红陶瓶》

(转 载 于: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陶器图片)

它直口、方唇、上腹近直,下腹稍鼓急收至尖

底(见图);泥质红陶,陶质较细,使用泥条盘筑

法制成,内壁有拍捏痕迹;口沿下有几周弦纹,近

口处有六组捏制而成的附加堆纹,划纹布满整器,

从一侧斜下盘旋至底,感觉犹如一个水中的旋涡;

腹中部有一系,系上面有一不规则的圆孔

《红陶鬶》

鬶(guī 音规),唇口,口一侧出鸟喙状长流,长

颈,下承以三个袋状足。器身一侧置绳状鋬(pàn音盼)

手。口沿下及鋬手上端饰乳钉纹。颈、足衔接处饰凸弦

纹。器表打磨光亮。

提问:那位同学分析一下它的造型?

分析:高高的冲天流恰似雄鹰的尖喙,三条肥硕的

袋足雄健刚劲,偏置一侧的把手让人不禁想起鸟儿奋飞

前鼓起的侧翼??一只振翅冲霄的雄鹰形象活灵活现

地展现出来。自上而下的圆润曲线,又恰到好处地使这

勃勃的雄性避免了生硬和呆板,可谓刚柔相济,形神兼备。

(2)彩绘陶

彩绘陶是烧成以后画上彩的陶器。又称烧后彩绘陶。与在陶坯上画彩、彩料和坯体压磨在一起、经高温焙烧而成的彩陶不同,彩绘陶的花纹受潮或经水容易脱落。在中国,彩绘陶在大汶口文化等新石器时代文化中就开始生产,花纹的颜色是红色、黄色和白色,花纹有弦纹、带纹、大圆点纹,弧线纹和八角星简单。最普遍纹等。进入文明时代后彩陶衰退,彩绘陶继续存在,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隋唐等时期都有生产,常以白粉打底,上绘当时流行的花纹。彩绘陶主要用作随葬的明器

《嵌贝彩绘陶鬲》

夏(公元前2070-前1600)时文物,高29.5

厘米,口径22厘米,1974年出土于敖汉旗大甸

子墓地。泥制褐陶。口沿上镶嵌4个贝壳,贝壳

间还粘贴有4个圆形蚌泡,器壁用红白两色绘制

成沟云形图案

《彩绘陶负鼎鸠》

提问:同学们,这件陶器中,你都看见了什么

讲授:这件陶器,西汉。通高52.9厘米,横

宽43.5厘米。前后长38厘米,1969年济南市无影

山出土,现保存于济南市博物馆。泥质灰陶。鸠鸟

昂首站立,体态肥硕,双翼伸展,各负一朱绘陶壶,

作欲飞状。汉代人认为鸠是吉祥不噎之鸟,满壶浆

液,供老人食用,反映汉代敬老及孝道传统观念。

(3)彩陶

在古代陶器中,彩陶是原始文化的重要标志,是指新石器时代彩绘陶器的总称,在烧制前用红黑矿物质作色料,在陶胎上绘各种装饰纹样,烧后洗刷不脱落。

《人面鱼纹盆》

提问:大家看了这个陶器,分析一下陶器上

的图案和当时生活有怎样的联系?

讲授:这个陶器上的图案和当时的图腾崇拜和经

济生活有关,半坡人在河谷阶地营建聚落,过着以农业

生产为主的定居生活,兼营采集和渔猎,这种鱼纹装饰

是他们生活的写照。该陶盆质地细腻,造型敦厚,简洁朴实,尤其是盆内壁用红黑色彩绘出的两组相对的人面鱼纹,在圆形的人面上有发髻,两耳左右各画一条小鱼,口内衔两鱼,在人面之间有两条鱼儿在游动,形成相互追逐的动势,线条简练而生动,反映出渔民的艺术想象力和艺术创造热情。

《漩涡纹尖底瓶

提问:同学们看到这件陶器的花纹,能猜到

它是用来干什么的器皿吗?

讲授:实用功能:装水的容器。瓶口小,携带

时,水不容易溢出来,尖底可以直接插入松软的土

中,以防倾斜使水外溢,两侧穿绳的耳,注满水可

以用绳子提出水面。审美功能:采用漩涡纹图案,

以漩涡为中心,用点、线、面结合,具有奔放的美

感。

提问:同学们,看完彩陶和彩绘陶,谁能说说它们的不同?

目的:锻炼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4)白陶

商代为鼎盛时期,基本上都是手制,到了西周,由于印纹硬陶器较多烧制与使用,白陶器即不再烧造了。

《商白陶雕刻饕餮纹双耳壶》

提问:同学们仔细看图上花纹,你们在那些器皿上见过?

讲授:器身通体刻划饕餮纹,此器无论造型或纹饰,均模仿当时的青铜

器,是商代白陶的典型器物。这件《商白陶雕刻饕餮纹双耳壶》

唇口外卷,溜肩,鼓腹,腹下渐收,近足处外撇,圈足。

通体雕刻纹饰,以精细的回纹作地衬托几何纹,主次分明,

错落有致,显得格外庄重精美。

以回纹作地衬托几何纹也是青铜器上装饰的常用方法,以

此显示出纹饰的层次感,从而显得华丽繁缛。

《白陶鬶》

《白陶鬶》这是煮食的饮具,犹如昂首摇尾的动物,采用

三条腿具有稳定性,口部便于倒物,尾巴易拿,整个陶器有挺

拔的气势。

(5)黑陶

黑陶有细泥、泥质和夹砂三种,细泥薄壁黑陶制作水平最高。有“黑 如

漆、薄如纸”的美称。

《黑陶蛋壳杯》

制酒器,出土于山东日照,藏于山东博物馆,属于新石器晚期的陶

器,特点:胎体较薄,胎质细腻,漆黑光亮,从造型上看显的高贵、典雅。 腹杯身,细管形高柄,圈足底座;杯腹中部装饰六道凹弦纹;细

柄中部鼓出部位中空并装饰细密的镂孔,貌似笼状,其内放置一

粒陶丸,将杯子拿在手中晃动时,陶丸碰撞笼壁会发出轻脆的响

声,杯子站立时,陶丸落定能够起到稳定重心的作用,设计十分

巧妙。这件高柄杯的造型体态轻盈,挺拔秀丽,制作技艺美妙绝

伦,是一件绝无仅有的古代艺术珍品。 蛋壳黑陶器皿是山东龙山

文化特有的标志性陶器,也是我国古代制陶艺术的巅峰之作。龙

山文化的蛋壳黑陶器皿不以色彩、纹饰为重,乃以造型和工艺见长,风格简洁爽利,应是当时人们审美观念的一种反映。

(6)印纹陶

提问:看看下面三个陶器图片,谁能说说这种陶器的特点

讲授;印纹陶是在做好的陶坯上,趁未干前用印模将所需花纹在所定部位捺印上去后进行烧制。依其烧制温度的低高,又分为印纹软陶和印纹硬陶。印纹软陶多流行于新石器时代至商代以前,色彩一般多呈红褐、灰白、灰等色;印纹硬陶是在印纹软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约出现于商代以后,因烧制时温度较高,所以胎质坚硬,呈灰色。制作法为手制、模制、轮制。其纹饰初出于加固陶坯的目的,器物多留有布纹、席纹、绳纹的痕迹,后渐趋丰富、精美,纹样均为几何形纹饰,主要有水波纹、米字纹、回字纹、方格纹、编织纹、云雷纹等。

讨论:欣赏了这么多的陶器,大家分成六组,每一组总结一种陶器的特点、造型、色彩的特点?

目的:总结、回顾上课内容,强化记忆。加强学生间的互动。

四、总结

1、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进程--是人类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来的一种崭新的东西。陶器的发明,它揭开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与自然做斗争的新的一页,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是人类生产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2、陶器的产生、制作和装饰

3、陶器从实用性向装饰性逐步发展

4、陶与瓷的区别

5、陶器的分类:红陶,彩绘陶,彩陶,白陶,黑陶,印纹陶。

五、课堂延伸

1、古代陶器造型与装饰有什么特色?

2、欣赏这么多陶器,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件或一类陶器写一篇简短的欣赏文章?

篇三:鉴定古陶器方法(图 )

鉴定古陶器方法

彩陶钵,新石器时代青莲岗文化

鉴定古陶器方法

一、鉴定古代陶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我国的陶器制作,历史悠久,窑口众多,产量极大,除了历代流传下来的传世品外,地下出土物中要数陶器最为丰富。但是历史上某些人出于各种动机,对古陶器也和对其它文物一样,制作了一些复制品或伪品,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一下子也难以搞清。为了保护祖国的文物,就需要研究陶器的演变规律,对它的制作年代和真伪,进行准确的科学鉴定。用科学的方法来分析、辨别古代陶器的真伪及其艺术水平的高下就叫作古陶器鉴定。

鉴定古陶器,并非十分神秘而高不可攀,但必须认真实践,从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有意识地对各种真品和伪作进行分析比较,搞清 1

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窑口的风格,各种复制品与作伪的种种表现,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观察、分析、比较,掌握其演变规律,就可逐步地获得鉴定的入门知识。鉴定陶器关键在于要多观看、多接触、多实践,从把握历代陶器的典型风貌和基本特征着手,作规律性的认识,再加上运用现代科学测试手段,这样就能获得陶器鉴定的真知灼见。当然,真正精通陶器鉴定也非一蹴而就,轻而易举之事。我国自古至今,流传下来和出土的陶器不计其数,时代不同,陶器的风格面貌也就不同;即使是同一时代的器物,不同地区,制作的风格面貌也有所不同。何况古陶器自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以来,就不断有人仿造,使尽各种方法来蒙骗人呢!因此,从数量众多的古陶器中,鉴定出某件产品的年代、窑口、真伪及其艺术水平的高下就不那么容易了。除了需要专门知识外,还要有丰富的历史、文学、艺术、物理、化学等方面的知识。从这一点来说,古陶器鉴定又是一项比较复杂,有难度的学问。

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陶器鉴定还只限于通过人体的感官(即眼、耳、手等)进行辨伪、断代及考。70年代后,一些新的科学技术手段在陶器鉴定中得到运用,从而使陶器鉴定进入新的境界。如用碳14和热释光间接和直接测量陶器的年代,用光谱、质谱等分析、比较陶器的化学成分,用电子自旋共振波谱法检测陶器化学元素的含量,用电子显微镜检定陶器的质地、结构等等。但以上的设备投资大,成本高,所索鉴定费也高,因此在鉴别陶器时人们常常凭感官,即是 2

说,用现代科学技术还不能代替人体的感官的作用。到目前为止,依靠人体感官来鉴定古陶器,仍占主导地位。

鉴定古代陶器,主要是从古代陶器的产地、器型、图案花纹、制作工艺等入手。其基本原则和方法是:

1.产地

每一种古代陶器,都有一定的出土地点和分布范围。例如,仰韶文化,1921年首次发现于河南省渑池县的仰韶村而得名,遗址中出土不少非常精美的彩陶器,是新石器时代的艺术明珠。其后考古学家又在黄河流域的陕西、河北、甘肃、青海等地发现类似仰韶文化遗址多处,其中心地区有北首岭、半坡、庙底沟、西王村四个类型。因此一提起彩陶,或得着一件彩陶器就会立刻想到它的产地和范围。在长江中下游一带的河姆渡文化和山东龙山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陶器属于黑陶,尤其是山东龙山文化和大汶口文化的黑陶,器壁极薄且光滑,有“黑如漆,薄如纸”的美称。凡遇漆黑光亮的蛋壳陶,肯定是山东龙山文化之物。几何印纹硬陶在商代和西周时期就很兴盛,春秋和战国时期仍在继续发展,盛行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和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等地。凡遇胎质比一般陶器坚硬,烧成温度比较高,叩之能发出金属声,器表拍印有几何纹饰的一些贮盛器的,可以说绝大多数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产品。可见,掌握每件陶器的出土地点、分布范围和流传的经过等等,对鉴定陶器的时代、真伪和价值都会起很大的作用。

2.器型

3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审美标准、生活习惯及技术条件,制约着不同时代陶器的造型。因此,弄清陶器器型产生、发展、演变和消失的历史,则为古陶器的鉴定提供了可靠的基础。例如,新石器时代和商周时期鬲十分流行,到了汉代鬲则无影无踪。陶鼎和陶钟等仿铜陶器,流行于战国和两汉,到魏晋以后就彻底绝迹了。又如仰韶文化多见平底器,缺乏袋足器、三足器和圈足器,龙山文化恰恰与仰韶文化相反,器型多为三足器、圈足器、袋足器,平底或圆底的盆、钵极为少见。除了掌握每个时代器型产生、发展、演变、消亡的历史和地区特有的器型外,还要对每件陶器的口沿、腹部、肩部、颈部、底部和柄、耳、系、流、足、钮、鋬、鼻等细部特征进行仔细对比研究。掌握了器型,再结合胎质、花纹、款识、制作工艺方面的特征进行鉴定,在断代和辨伪时就不致失之千里。因此,形成准确的器型概念,善于体察各时代器型的不同风貌非常重要。

3.图案花纹

陶器上的纹饰,无论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与瓷器、玉器、古砚上的纹饰一样,都强烈地反映着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和情趣,都有鲜明的时代风格和特点,都可以成为我们鉴定陶器时的参考因素。如商代早、中、晚期的陶器在图案花纹上都有比较明显的区别。商代早期陶器多见细绳纹,少见饕餮纹;中期则饕餮纹十分盛行;晚期饕餮纹非常罕见,绳纹又重新兴起,但比商周早期的粗。西周早期的绳纹与商代晚期不同,成组的竖形粗绳纹增多;中期除了绳纹外,又出现了瓦纹(即凹沟纹);晚期素面增多,绳纹较粗,且模糊不清。春秋时期 4

的陶器以素面磨光者为多,并盛行暗纹,绳纹不常见了。部分彩陶下腹部有“十”、“一”、“○”、“丨”、“卐”等花纹符号的,肯定是甘肃临洮马家窑的产品,而不是其它仰韶文化的产品。可见对各时期陶器上图案花纹的了解和研究,是有助于陶器鉴定的。

4.制作工艺

陶器的成型和加工工艺,往往在陶器上留下痕迹。这些痕迹,亦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地区特色。如新石器时代的制陶者,初时只会用手捏塑一些简单的实用器物,因此,器型不可能规整,器壁上常常留有指纹。后来逐渐摸索出一种新的手工成型方法,即泥条盘筑法。其法是先将泥料制成泥条,然后圈起来一层一层地叠上去,并将里外抹平,制成所需陶器的雏形。如仰韶文化中的小口尖底瓶就是采用这种方法制作的。在器底的内部都保留有泥条盘旋的痕迹。今天云南傣族、佤族等少数民族地区,还有采用这种方法制陶的。轮制法是更进一步的制陶工艺。用轮制法制成的陶器,器型规整,厚薄均匀,器物表面留有圆环状轮纹。在一些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内壁上,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这种轮纹。从出土陶器上的轮纹来看,我国新石器时代的轮制设备,可分为快轮和慢轮两种形式。慢轮修整的陶器往往遗有局部的轮纹,例如仰韶文化的某些陶器上,轮纹大多出现在器口部分,这是慢轮修整口沿留下的重要证据。到了大汶口文化时期,尤其是龙山文化时期,轮制已普遍使用,从器物内外同心轮纹上看,无疑是在快速转动的快轮上制成的。又如同样是黑陶,制陶的工艺也不一样。河姆渡的原始先民们为了减少泥坯收缩、破裂,而创造性地在泥土中加入炭末。由 5

篇四:陶器

陶器

二里头文化时期

主要特征:1.流行夹砂灰陶和泥质灰陶,少见黑陶。2.纹饰以绳纹为主,其中一二期时绳纹和篮纹并重,有部分方格纹,三四期基本不见篮纹、方格纹。

鼎:

以罐形比较有特点,继承于王湾三期文化,但仅

见扁三角形足未见柱形足。新砦期的鼎接近王湾

三期,不同之处在于,腹部下垂,扁三角形足比

较高,一至四期的鼎为鼓腹,腹的最大直径在腹

的中部,扁三角形足比较高,足跟的外侧向上伸

到腹的中部,足跟上面明显向外凸出来。

鬲:

二里头文化二期开始出现,特点,鼓腹、实足尖垂

直,腹部与实足尖装饰绳纹

二里岗文化时期

主要特征:陶器主要为灰陶,纹饰以绳纹为主。最典型的器物是陶鬲,而陶鼎已经极为少见。

陶鬲:

器高明显大于器宽,垂腹,腹的最大直径靠近袋足的底部,

实足尖外撇。腹部装饰绳纹,实足尖则为素面(早期陶鬲

多数为卷沿圆唇,晚期多为折沿方唇)

殷墟文化时期

主要特征:主要是灰陶,纹饰主要是绳纹,最典型的器物是陶鬲。

陶鬲:

形制上为方形(器宽、器高大致相等)或者是

扁方形(器高明显小于器宽)股部装饰绳纹,

其颈部的绳纹多有磨掉的习惯,实足尖为素面。

西周时期

主要特征:陶色为灰色,纹饰为绳纹 最具特征的器物是陶鬲

陶鬲:

方形或扁方形,与晚商不同的是,西周的鬲通

体装饰绳纹,尤其实足尖也装饰绳纹。

春秋中期:

陶鬲:

陶鬲已经不再有袋足,二十平底一下有象征性的三

个小实足

到春秋晚期陶鬲已经逐渐被陶釜所代替。

青铜器:

二里岗文化时期

主要特点:青铜器器壁较薄,表面粗糙,器形多仿自于陶器。

爵:

扁圆体,流尾比较平直,束腰平底,三足较直,

多数无柱,个别流折处有另个小柱。

斝:

锥形足中空与器腹相通,多为平底,双柱小而靠前部。

鼎:

立耳,一耳与一足上下在同一条直线上(一耳当足),器腹

微鼓,平底,锥形足中空与器腹相通。

纹饰:多数器物无纹饰,个别的器物上有圆钉、圆饼状凸起或条带状网格纹。

二里岗文化时期

主要特征:器形种类和大型器物增多。器壁较薄,器形仿制于陶器。鼎,鬲等三足食器,一耳当足,至二里岗文化末期,二耳都不与三足相对称。鼎、斝等的锥状足上部中空与器腹相通,到二里岗文化末期出现柱足鼎和丁字形足斝。觚、尊、罍、簋等的圈足上都有十字形的镂空,觚体较粗,不分段。

圆鼎:

立耳,一耳当足,深腹,腹壁比较直,圜底近平,锥

状空足与器腹相通,二里岗文化末期出现柱足鼎。

方鼎:

器壁较薄,容器部分作深斗状。

爵:

扁圆体,到二里岗文化末期出现圆体爵,仍为平底,但是

束腰不明显,流部上翘,流折处有双柱,柱多为菌状。

簋:

多数无耳,圈足上有镂空,腹部相对较深。

纹饰:都是单层,呈条带状,装饰于器物的上腹部主要纹饰有

饕餮纹(兽面纹),这一时期的饕餮纹只哟兽目最为

明显,其他线条多不具体表示某个部位

连珠

乳钉纹

雷纹

殷墟文化时期

主要特点:青铜器自成系列,器壁比较厚重。出现了觥、觯、豆等新器型。方形器比较流行,主要的酒器几乎都有方形。鼎、鬲、甗等三足器为柱足。开始出现铭文,一般是几个字,几十个字的很少,内容多为族徽标记和人名。觚体比较细,多呈三段式器体。

圆鼎:

立耳,腹部变浅,与腹宽相当,圜底近平,柱足。

篇五:中国陶器艺术欣赏

中国陶器艺术欣赏

主讲:袁林林

课题:中国陶器艺术欣赏

课时:一课时

年级:初中三年级

课类型:欣赏课

教学方法:讲授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陶器和瓷器。

教学内容:初中欣赏课是为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而进行的美术作品感受、品味、欣赏的教学活动之一,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掌握欣赏方法,提高欣赏水平。

教材分析:为调动欣赏积极性,本课以接近现实生活的陶器进行重点欣赏,在欣赏教学中,采取积极的措施给以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提高初中欣赏课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性学习能力和审美感受能力。

教学目的: 1、了解我国制陶工艺的悠久历史和艺术成就。

2、通过对陶器的欣赏,培养学生对陶器的欣赏能力,从而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风俗文化和时代精神。

教学重点: 1、陶器与瓷器的区别。

2、陶器的造型和装饰的演变

教学难点: 陶器的制作和装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以英文单词“China”汉语意思——中国、瓷器、陶器、陶瓷。

2、让学生了解中国是陶瓷的故乡,播放陶器——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最早的造型艺术:陶器属于造型艺术,180万年前原始人打制第一个石制工具,那就是最早的造型艺术,在漫长的岁月里,人类为了生存,不断打制各种形状的石器工具,打制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起造型技能和审美观念(展示图片)。

2、陶器的产生:陶器的出现和火的发明与使用有着密切关系(讲解),大约8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在实践过程中就利用泥土和水混合捏制各种造型,然后晒干,烧烤后就成了陶器,陶器的出现,标志着原始人阶段的结束,新石器时代的到来。原始陶器主要是生活用品,人类在长期实践对陶器进行了装饰,以便形成后来的陶器是实用和审美的有机结合。

3、陶器与瓷器的区别: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听到的是“陶瓷”,其实陶瓷是陶器与瓷器的统称,从发展的历程来看是先有陶器,后有瓷器,在西汉时陶器和瓷器才分开。

陶器

展示实物——让学生鉴别陶与瓷的区别——教师总结展示画面。

4、彩陶

在古代陶器中,彩陶是原始文化的重要标志,是指新石器时代彩绘陶器的总称,在烧制前用红黑矿物质作色料,在陶胎上绘各种装饰纹样,烧后洗刷不脱落。 彩陶-:《人面鱼纹盆》

分析: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半坡遗址,距今 6000-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该陶盆质地细腻,造型敦厚,简洁朴实,尤其是盆内壁用红黑色彩绘出的两组相对的人面鱼纹,在圆形的人面上有发髻,两耳左右各画一条小鱼,口内衔两鱼,在人面之间有两条鱼儿在游动,形成相互追逐的动势,线条简练而生动,反映出渔民的艺术想象力和艺术创造热情。(图片) 彩陶二:《舞蹈纹彩陶盆》

分析: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出土于青海省大通县,距今约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内壁口沿画三组舞蹈人,各组均为五人,手拉手,头向一边侧着,两腿稍微叉开,头有发辫,身有尾饰。从发辫和尾饰运动的方向,明显看出这些人

正在有节奏地舞蹈着。盛水之后就像一个小小的池塘,人们在岸边歌舞,别有一番情趣,无论从题材、装饰、考古方面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讨论、提问:原始人为什么把图案装饰在盆的内侧?

分析:当时的原始人都是席地而坐,无论拿在手上还上放在地上,多数是俯视,看到的是盆的内壁。

彩陶三:《漩涡纹尖底瓶》

分析:实用功能:装水的容器。瓶口小,携带时,水不容易溢出来,尖底可以直接插入松软的土中,以防倾斜使水外溢,两侧穿绳的耳,注满水可以用绳子提出水面。审美功能:采用漩涡纹图案,以漩涡为中心,用点、线、面结合,具有奔放的美感。

彩陶四:《彩陶瓮》

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