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初中作文 > 教育资讯

输液的危害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5:27:47 初中作文
输液的危害初中作文

篇一:央视揭密:感冒输液的危害

央视新闻1+1 输液,为何泛滥成灾

主持人李小萌:欢迎来到“新闻1+1”。天气寒冷,感冒的人多了,像这样的画面,在医院当中就是再寻常不过了。有人非常形象的把这样的场面称作是“吊瓶森林”。人们原本是在追求健康,但是没有意识到,这样的行为本身恰恰是在威胁着自己的健康,而且是一个长久的威胁。今天我们关注这个问题。 2009年我国医疗输液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口每人输了8瓶液。

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一个医学常识为什么反而会演变为输液泛滥? 医生:非常严重的(会)休克,甚至引起死亡的都有。过度输液危害巨大,面对慎重输液的医学警告,医院里却是如此场景。 患者:最好是输液,输液快一点。 "输液大国"、"抗生素大国"、"感冒药大国",药品滥用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 胡皓夫:药品的收入占到整个医院的40%。 黄建始: 抗生素合理应用缺少管理、缺少监督。

《新闻1+1》今日关注,"请强制我们远离危险!"

主持人李小萌:

欢迎来到《新闻1+1》。

天气寒冷,感冒的人多了,像这样的画面在医院当中就是再寻常不过了,有人非常形象地把这样的场面称作是"吊瓶森林"。人们原本是在追求健康,但是可能没有意识到,这样的行为本身恰恰是在威胁着自己的健康,而且是一个长久的威胁,今天我们关注这个问题。 2011年1月6日

这是今天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感染科,这也是北京各大医院每天出现的场景:拥挤的人群,忙碌的医生,还有这成排的吊瓶。

患者:

感冒了。

记者:

您这是打的第几瓶了?

患者:

我这是打第三瓶了。

患者1:

第二瓶吧。

患者2:

第五瓶了。

当农历节气进入小寒这个一年中最冷的阶段,我国很多地区也同时进入了感冒和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感冒、发烧、打吊瓶,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在中国的每一个地方哪家医院不是如此呢?

患者家属:

发烧、咳嗽,昨天打的(点滴),今天也打了,她不吃药,她不爱吃药。

输液,一个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习惯性选择,正在演化成一场严重的社会危机。近日,国家发改委就公布了这样一组数据。

2010年12月28日新闻晚间新闻 8瓶!输液输出"高"水平

去年我国医疗输液104亿瓶,相当于全国人均输进了8瓶液,远远高于国际上2.5至3.3瓶的水平,这种过度用药危害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每人8瓶,有媒体称,中国人几乎把输液当成了可乐喝,一个全民输液时代悄然到来,输液泛滥成灾,已不是一个单纯的医学问题,而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

记者:

一般的时候你要是病了,是打针还是吃药?

患者:

一般是输液吧,好得快,赶紧回去上班。

患者:

很少感冒发烧,如果要是感冒发烧了,一般是输液,输液快一点。

字幕提示:新闻直播间广西南宁

市民:

输液快一点。

市民:

不影响工作,见效快一点。

字幕提示:山东青岛

市民:

吃药我觉得可能几十块钱,用不了一百块钱,应该就差不多(好)了。但吃药可能用的时间要更长一些。

记者:

你还要上班吗?

市民:

明天就该上班了,所以我想赶快好,就想打个吊瓶。

高燕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

有的时候病人可能恨病用药,流感是个病毒性感染的疾病,像现在输液的话,大部分还都是抗菌素,对他(患者)根本是没有效果的。流感的病程,自然的病程就是需要三到五天,你即使输液它也是需要三到五天才能好。

今天,面对人均8瓶这个令人吃惊的数据,我们还有必要了解另外一个数据。"在我国,每年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有60%左右是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发生的,这通常是因为药品直接进入了血液,缺少消化道及防御系统的屏障,再加上内毒素、PH值、渗透压等诱因导致的。"输液产生的危害应该是一个医疗常识。

高燕:

能口服的就不要去输液,这是一个公认的原则。我想可能还是大家一个认识的误区,出现输液反应,这个很常见,病人轻的,可以只是有一些皮疹,注射局部的疼痛。重的话可以出现一个过敏性休克,甚至经常还能有一些死亡病例的报告。

"输液治疗不等于好得快",这张一人多高的海报就挂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感染科的分诊台前。但是,无论是前来就诊的患者,还是为患者开药的医生,谁会做出正确的选择呢?

在中国,输液为什么会泛滥成灾?危险的背后原因又是什么呢?

主持人:

全民输液时代,像这样的总结还是少一点的好。说到这种过度输液应该是两方,医生还有病人。你觉得在这个事儿当中两方分别承担着什么样的责任?

白岩松评论员:

先说这种现象。刚才就在咱们播短片的时候,你看外面的导播在耳机里都跟咱们说,他儿子为了输液要排一个小时队。说明输液不是躲的问题,而是求之不得,甚至成了某种待遇。我觉得三个原因造成的:

第一,患者。1,患者想快,快点儿好,由于各种各样的压力导致的,我不知道为什么中国人现在这么着急。2,他觉得这好,别人也打,我为什么不打呢,否则就吃亏了。 主持人:

高级别的待遇。

白岩松:

一个求快,一个求好,而且是对比当中他要这么做。

第二,医生。1,医生第一是"被",很多患者觉得你要不让我打点滴,你就怠慢了我,你对我不太负责任。2,由于以药养医,吊瓶可能是吃药的10倍价格,那个二三十解决了,这个要二三百,这里有利可图。

第三,我觉得也非常重要,我们也有责任,媒体、社会及整个周边环境,对输液所产生的危害做的宣传和科普太少。

主持人:

岩松已经把过度输液的各种社会原因分析清楚了,我们再听听专业人士的看法,我们来连线公共卫生专家黄建始教授。黄教授,您好。

黄建始《健康管理》杂志主编:

您好。

字幕提示:电话采访《健康管理》杂志主编黄建始

主持人:

有一个说法,能吃药就不打针,能打针就不输液,这样的说法您同意吗?

黄建始:

这是对的。我们学医的人从开始就学到,能吃药不要打针,能打肌肉针不要打吊针。但是很遗憾,都出现了这样一些问题,这完全是个误导。

主持人:

为什么一个常识被人们忘记了呢?

黄建始:

至少有下面四个原因:

第一,大家健康意识增强了,但就像白老师说的,都追求短平快。

第二,信息被误导了。因为主要是现代社会普遍都追求快,但没有认识到快不等于好。 第三,有关职能部门在定价政策上没有尽到责任,无意间促进了输液。

第四,大部分的医院和医生迫于生存的压力和利益集团的推动,不得不迎合患者不正常的要求。就像我跟一个很著名的专家谈了这个问题,我说打吊针到底好不好?她说当然不好。我说为什么还要打?她说因为我不打它,它要打我,现在我们社会的这个问题没有解决。

主持人:

我知道您也曾经在国外做过医生,也做过医疗方面的官员,也向您求证一个事儿。在美国输液这样的事慎重程度不亚于一个小型的手术,是不是这样,为什么要如此的谨慎? 黄建始:

在国外的确是很少输液。我顺便说一下,我在美国做过卫生官员,但没有做过医生,我太太做过医生。在洛杉矶有很多华人,包括台湾去的华人要求输液都不给输的,因为保险公司就把他卡下来了。是绝对不能做这个事,这是违反科学的。

主持人:

好,谢谢黄教授,待会儿我们再联系。

岩松,你看,黄教授这个观点跟你是完全一致的。像这种过度的输液,它的风险还在哪些方面存在着?

白岩松:

其实我刚才说到的第三点很重要,大家只是看到了快或者好,没有看到它对你的危害是什么。如果我们能把这种危害更早、更细,经常地说清楚的话,也许很多人就会拒绝它。比如说,如果要从输液角度来说,为什么在医学界提倡的是能吃药就不打针,能打针就不输液。我要再加上一句话,能少输几瓶液就别多输几瓶液。你比如说抗药性的问题,因为2002年的时候我们就做了抗生素滥用。什么叫"抗药性"呢?我相信青霉素最起作用的时候是它刚发明那段时间。

主持人:

是,细菌都没见过它嘛。

白岩松:

打一针细菌全趴下,后来打着打着细菌也在跟你搏斗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强大。可是我们现在在灭蚊子的时候,就开始用大炮打它,已经点滴了、输液了,一下把蚊子给打死了。过两天您身上出现苍蝇的时候,您动大炮已经不管用了,受危害的是你。

第二,打点滴本身也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你比如说抗药性的问题,刚才已经讲到了,60%的不良反应是在输液过程当中出现的,而且我今天看了很多资料,死亡的病例并不少。另外,在最严格操作的情况下,输液也会导致微颗粒进入体内,慢慢地会形成血栓,对你产生的危害接二连三地出现。如果我们一、二、三、四都跟大家去说了的话,大家还会这样选择吗? 刚才医生说了一句话也蛮好的,遇到尤其像感冒这样的病时,你什么都不吃三五天也好了,打了点滴三五天也好了,可是体内你扔进那么多炮弹去,将来苍蝇都打不了。

主持人:

我们为什么在心态上已经连生病都等不起了?

白岩松:

这其实是最痛苦的一种感觉,是,有外在的一种压力,大家的工作、岗位,各方面都来之不易。但是我觉得这不是一个唯一的理由,还有一个就是,大家急匆匆地在向前走,另外什

么都在追求极致,你看八分饱对身体是最好的,可是我们都要吃撑了;买车家里头1.6排量足够了,非要大排量的;生活半径两三公里之内也一定要买车,攀比;上学一定要去本城市最好的这种学校,但是不一定对孩子好,因为他要在这里落后的话自信心就会遭受打击,但是大家都不会去考虑。我觉得,的确,很长期的紧缺经济和我们人口众多,使大家突然在新的这种时代条件下都要选择我先占上,我要成为极致,我要最好,然后忘了它可能给你带来非常大的危害。

主持人:

像这样的心理,你说我们多长时间可以调试到比较适度的一个状态呢?

白岩松:

我觉得有些事情可以调试。比如说像一些消费性的东西,我们可以慢慢调试,因为它对你直接产生的是物质的危害,你挣的钱白扔进去了,但是对于像抗生素和输液这样的情况我们不能等。

我觉得首先的责任要从宣传和医生两方面共同去做,为什么?它直接对你的身体带来极度的危害,还不像说你一个月挣三千,但是非要吃咸菜,凑够几个月的工资要去买LV。现在我觉得随着大家慢慢富裕了之后,这个会慢慢地过去。可是,抗生素滥用以及点滴这样的东西不能等,所以我觉得要尽早有一种更严格的规定,迅速使我们回落到一个比较正常的水准上,我们不能总是领先于世界三倍的输液的量吧?

主持人:

当医疗资源依然紧张,医保投入还不足的时候,我们却看到了各种各样的过度:输液的过度、剖腹产的过度、抗生素的过度,这些现象是如何产生的,稍候我们继续。

记者:

你喜欢给你看病的爷爷吗?

河北就诊患儿:

喜欢,因为他不给我打针。

患者家长:

我觉得他医术挺好,而且医德特别好,能吃药的不让打针输液,这点挺好,孩子也比较喜欢。

孩子们喜欢的这位爷爷叫胡皓夫,他是河北省儿童医院的名誉院长,年过八旬,从医50多年。今天,他让人们关注的焦点在于,坐诊的几十年间,他只开一些抗病毒的药和中药,为孩子治病。近20年,他只给一个休克的孩子做过肌肉注射,孩子们亲切地称呼他"不打针爷爷"。

电话采访河北省儿童医院名誉院长胡皓夫

胡皓夫河北省儿童医院名誉院长:

从89年开始,我基本上就没给孩子打过针,尤其是5岁的小孩,尽量不要做肌肉注射,上呼吸道感染的病人90%是病毒感染,也就是90%的病人不需要用抗生素,但是我们其中70%、80%都用了抗生素。一个病程大概一周左右,这种病人最好休息,多喝水,即使不吃药他也可以自然恢复。

去年4月份,2009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发布,其中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品种59%为注射剂。报告提示,静脉注射的给药途径风险较高,应重点关注。

篇二:输液的危害=自杀

输液的危害

输液的危害=自杀----

来自中央电视新闻,为了自他健康,请速转

输液的危害=自杀

据中国安全注射联盟统计,我国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导致死亡的人数在39万以上。当前有的卫生所或医院为了骗钱,“凡病皆吊瓶”的现象非常严重。哪怕是牙痛、伤风感冒等小病,也要挂“吊瓶”。专家调查发现,95%以上的人不知道滥用输液及不安全注射的危害。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70%以上的输液其实是不必要的。触目惊心的滥用输液已给人类带来重大灾难。我国城乡已成了重灾区。

国内外医学专家呼吁:“医生在选择用药时,要遵循可以口服的不注射,可肌肉注射不静脉注射的原则”。如医生违背这一原则,滥用输液,会给病人造成不良后果,甚至危及生命。这是因为强行将药物和水往血液中灌输,直接进入心脑肺肾等生命器官,要比口服药有更大的风险。临床发现“吊瓶”中加入的药物越多,其毒副作用就越大,而且微粒剧增。“吊瓶”中如合用七种药物,其毒副作用就会增加50%以上。有些药物配合不当,进入血管可发生化学反应性沉淀。例如氨苄青霉素与去甲肾上腺素联用,可呈现棕色沉淀。有的医生常大量为病人输注维生素C。其实连续大量输注维生素C,可使病人出现中毒反应。滥打“吊瓶”的输液反应也很严重。某科研单位统计:6个医疗单位,一年之中就有326例输液反应,其中死亡7例。输液反应轻者头痛、低烧、药疹、心慌,重者高烧、寒颤、关节酸痛、烦躁、抽搐、休克甚至死亡,滥打“吊瓶”

还可造成人体的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任何质量好的注射剂都达不到理想的“零微粒”标准。北京某医院在对“吊瓶”检查中发现,在1毫升20%甘露醇药液中,可查出粒径4~30微米的微粒598个。在1毫升50%葡萄糖加入青霉素的药液中可检出粒径2~16微米的微粒542个。一毫升药液中含有这么多微粒,那500毫升药液中就会有20万个微粒。由于人体毛细血管的直径只有4~7微米,如果经常打“吊瓶”,药液中超过4微米的微粒就会蓄积在心、肺、肝、肾、肌肉、皮肤等毛细血管中,长此下去,就会直接造成微血管堵塞、出血及静脉压增高、肺动脉高压、肺纤维化并致癌。微粒堵积还会引起局部供血不足、组织缺血缺氧、水肿和炎症、过敏等。随输液进入人体中的大量微粒被巨噬细胞吞噬后,可使巨噬细胞增大,形成肉芽肿。有一学者对一生输过 40升 “吊瓶”的尸体进行解剖,发现该尸体仅肺部就有500多个肉芽肿及大量微血管塞堵。由于输液对血管也是一种刺激,长期输液常会导致静脉发炎,出现红肿疼痛、局部体温升高,甚至硬化等。

静脉输液和口服药物的最终效果是完全一致的。如果病人胃肠功能正常,是万万不可滥用静脉输液的。滥用静脉输液一则多花钱, 二则可使你的身体受到伤害,严重的甚至断送性命。那么,什么情况才能静脉输液给药呢?专家认为只有3种情况:吞咽困难;严重吸收障碍严重脱水休克(如呕吐、严重腹泻等);病情危重,病情发展迅速,需要药物在组织中迅速达到高浓度才能紧急处理的情况。 长年来医学界一直延用“能口服就不肌注,能肌注就不静滴”的用药原则,目前,无知的人们为了追求高效快节奏的生活,强调一步到位,动辄就进行输液治疗,已

经带来了许多严重的不良后果,以至于国外同行把我们社区诊所的医生 称之为“水大夫”!

不当的输液治疗将已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

(一)据统计用电镜观察每瓶输入人体的液体里有大约30万个直径在10--30微米的玻璃碎屑及橡胶微粒,而人体毛细血管直径只有10微米,所以这些看不见的微粒将沉积在肺脏导致肺功能下降,现代人肺功能下降、肺活量降低与此不无关系!

(二)输液过多过快可引起急性心衰,长期输液将加重心脏和肾脏负担,对健康带来严重不良影响.

(三)输液过多往往伴随着抗生素的大量滥用,导致人体菌群失调,抗病能力下降,免疫力降低以及细菌抗药性的增加.这些都将在我们的身体内产生严重的恶果!

(四)如果消毒不严、操作不规范,因液体污染引起过敏反应、输液反应等,为此每年全国都有不少人付出生命!

(五)常见的一些小病如伤风`感冒`上感等多是病毒感染, 注意休息保暖营养5-10天就能自愈的病,根本与输液无关,也非抗生素静注就能治疗的,用吊瓶静注药物是拿健康生命开玩笑.

对策

但是现在,很多人无知, 无论什么病,也不管病情如何,纷纷要求输液。特别是换季之时,感冒发烧的患者大幅增加,各大医院输液室也人满为患. 而实际上,大部分患者是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发烧,其实根

本用不着输液,吃些药多休息休息就会自愈。与口服药物相比,以为输液的过敏反应几率更高,更易产生耐药性。无论小感冒还是其他什么病,人们误以为输液打吊瓶好得快,但却有可能成为一种“输液病”。得了感冒等去医院,一天一般只输一次,本来应一天分三次或四次摄入的药量一次性输入了体内,输完后血药浓度要达到一个高峰,但过一段时间浓度就会降低,这样就造成血药浓度不稳定,以后就可能诱发细菌产生耐药性。还有就是过敏反应。相对而言,口服药要经过肠道吸收,将身体不需要的或对身体有害的物质经胃肠肝过滤掉,之后才能进入血液循环内,经过这样一个过程之后就会降低血药浓度,进而降低过敏反应发生的几率。而输液时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发生过敏反应的几率相对就大而且快,甚至有些过敏反应是致命的。输液药品微粒过大,长期积累,易造成肺部堵塞,影响肺脏功能。相对于口服药而言,频繁地输液可能还会对身体的一些生命器官如心脑肺肾造成影响。任何液体药品在生产过程中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不溶性微粒,国家有标准但实际难保证都合格。

据北京妇产医院妇幼保健院副院长丁辉介绍,国家《药典》中规定的液体药品中含有的不容性微粒直径不能超过10毫微米。但是有调查却发现,市场上销售的很多输液药品含有的不容性微粒直径都超过了这一规定,有的甚至达到50毫微米以上。

造成堵塞。武警总医院病理科主任纪小龙指出,药品进入血液后,全身所有的静脉血都要回流到一个屏障器官,即肺脏,它能起到过滤器的作用,所以只要是直径大于毛细血管最窄处的颗粒都会被卡在肺里。这些颗粒无法通过代谢排出体外,这样就会造成肺部的氧气交换不够,人会呼吸困难。颗粒堵在血管里无法被清除出去并被纤维组织包起来,形成一个更大的团块。输液时如果经常输不合格的药品,肺里就会积聚很多这样的团块。

丁辉认为,我们平时输的液体一般是每瓶250毫升或500毫升,输液次数过多,就会在我们的体内留下数千个那样的团块,致使肺形成纤维化,呼吸能力就会下降,同时也影响全身的氧的供应。定期输液预防心脑血管病效果不确实,一些中老年人定期到医院输活血化淤、扩张血管

的中西药物,以预防血栓、冠心病或栓塞发生。但是这样做实得其反?

北医一院心内科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大夫认为,这样做没有科学依 据。而且心脑血管病的致病因素很多,特别是和人的生活饮食习惯关系很密切,单纯地依靠输液并不能解决问题。

吃药。

因液体污染引起过敏反应、输液反应等,为此每年全国都有不少人付出生命为代价是个天文数字!

篇三:输液的危害

珍惜血管,正视输液(医生版)

血管是人体内最庞大的系统,由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组成。其总长约10万公里,连起来可以绕地球2圈。这是一个密闭、具有自清能力的循环系统。人体免疫功能、营养及代谢产物的运输都必须通过这个循环来完成。因此,珍惜血管,还不得不从输液说起。记得医学院读书时候,一位留洋回来的眼科教授曾经如此教导我们:视病人的眼睛如生命,惜患者的血管如眼睛。意思很明确,不要以为我们有庞大的血管网,但是,每一寸血管都是不可或缺的,尤其维护循环系统的独立性完整性密闭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国家的门诊输液率高达30%,相比发达国家,明显存在门诊输液过度的现象,离WHO世界卫生组织的给药原则——能吃药的就不打针,能打针的就不输液,也存在很大差距。合理使用静脉输液,是每一位医生应该遵循的职业道德和规范。

首先,输液只是一种把治疗药物从外界输送到靶器官的方式而已。门诊就诊,没有严重脱水,没有胃肠吸收障碍的患者完全可以通过口服用药达到治疗效果。每一个药物在应用到临床前已经做过大量前期研究,保证其吸收率和生物利用度,我们大可不必“小病大治”。有部分医师担心不予病人输液治疗会被认为不尽力,甚至水平差。其实随着网络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患者,尤其是年轻人能够接受规范的治疗理念。作为医务工作者,更有义务为维护医疗的规范化、合理性起到主导作用。

其次,输液反应、过敏反应无论在理论还是实际操作中都无法完

全避免。但是,减少不必要的输液机会,就能很大限度降低医疗风险。人体是一台精密复杂的机器,在不同生理状态下对化学生物物质的反应不同,目前无法事前预测。严重的输液反应如急性肺水肿、空气栓塞等还存在一定的生命危险。长期输液导致局部静脉硬化坏死堵塞。循环密闭性的破坏也给细菌进入人体存在可乘之机。对可以口服用药的轻度病人,尽可能不输液,保证医疗安全。

第三,全民医保构建体系还存在不同医保待遇的差别,医疗负担一直是民众的一大呼声。在医保政策尚待完善的情况下,作为医疗行为主导的医生,有责任为患者的减负做出努力。减少过度医疗从我做起,从控制过度输液做起。

呼吁每一位医生,珍惜血管,正视输液,从我做起。

从“吊瓶森林”到“零输液”,你准备好了吗?(医生版)

自1832年,英格兰的托马斯医生为痢疾患者输注盐水,开创了静脉输液治疗模式以来,静脉输液作为特殊的治疗手段,主要用于病情危重患者的治疗。

然而在我国,这种危重患者专用的绿色生命通道却一直被国人“过度”地使用着:人们身体稍有不舒服就挂水,挂水成为人们的一种喜好,动辄输液已是中国医疗领域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根据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我国每年医疗输液量超过100亿瓶,相当于平均每人8瓶,远远高于国际上2.5—3.5瓶,每年约有20万人死于输液不良反应,过度输液带来了抗菌药物和中药注射剂的滥用,其危害不容忽视。

滥用静脉输液的危害是严重的,并且长远的。除了危及生命的药物过敏反应之外,常见的输液反应有发热反应、急性肺水肿、静脉炎、空气栓塞、液体外渗、神经损伤等,以发热反应最常见,常因输入致热物质(如致热源、药物制剂不纯等原因)引起。另外,过度输液造成一些肉眼看不到的微粒,如玻璃屑、橡胶微粒、塑料微粒、药物结晶及石棉纤维等被带入人体内,进入血液循环后,易堵塞毛细血管,造成局部组织栓塞、坏死或引起肺部肉芽肿。人体内的有益细菌群由于抗菌药的滥用导致体内的菌群失调,耐药菌乘虚而入。其实,抗生素只针对细菌起作用,对病毒性感冒无能为力,因此患病毒性感冒时滥用抗生素药品,非但无法治病,还会损害健康。

“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给药原则;是我国卫计委所确定的合理用药原则;也是我国所有医生在学医时就已烂熟于心的用药原则;更是医生在诊疗中应该遵循的职业道德规范。

2013年9月,国家卫计委出台了《关于加强合理用药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明确医疗机构有责任加强合理用药的监管,教育群众改变依赖输液治疗等不良习惯。同时,国家卫计委还发布了“合理用药十大核心信息,倡导合理用药。

如今,越来越多的医院加入到“门诊不输液”的行列中。宁波市第一医院、浙医二院、浙大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北京航空总医院、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九江市一医院等等大型综合型医院已实行“零输液门诊”。

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居民版)

由于输液作为一种持续的静脉注射,和口服药及皮下注射相比确实有疗效快疗程短的优势。但也就是这种优势满足了患者急功近利的心理,却也让病人忽视了其中的高风险。据国家卫生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推算,目前中国每年因为药物的不良反应住院的病人高达250万。

可以说,输液在中国的普及是跟抗生素的滥用分不开的。在中国购买和使用抗生素的门槛非常低,长时期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了把抗生素当做家庭的常备药,以至于稍有头疼脑热人们就要使用抗生素。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抗生素医院内使用率是30%。在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院内使用率是22%-25%,近5年在中国医院的使用率在67%到82%之间。抗生素加输液带来了一时的快速和少痛苦,让越来越多的人放弃了吃药、肌肉注射等治疗手段,甚至在医院就医时会直接指定医生开抗生素输液用药。

注射剂微粒会在体内积蓄,常输液体内会长“肉芽肿”。任何质量好的注射剂都达不到理想的“零微粒”标准。北京某医院在对“吊瓶”检查中发现,在1毫升20%甘露醇药液中,可查出粒径4-30微米的微粒598个。在1毫升50%葡萄糖加入青霉素的药液中可检出粒径2-16微米的微粒542个,500毫升药液中就会有20万个微粒。由于人体最小的毛细血管的直径只有4-7微米,如果经常打“吊瓶”,药液中超过4微米的微粒就会蓄积在心、肺、肝、肾、肌肉、皮肤等毛细血管中,长此下去,就会直接造成微血管血栓、出血及静脉压增

篇四:输液对人体的七大危害

? 输液对人体的七大危害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年前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上透露出几个数字:2009年我国医疗输液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口每人输了8瓶液,远远高于国际上2.5至

3.3瓶的水平??

过量输液其实反映的是一个非常简单但又尖锐的问题,医药是有害的,只是,专业人员不愿提及,而公众意识不到,也难以了解内情。

中国的过度治疗,包括滥用抗生素和过度输液,已经在为“医药带来的害处多于带来的好处”做出生动的解释。世界卫生组织的用药原则之一是,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但是这一原则早就在中国被突破,人们最常见的治疗方式之一,就是输液和使用抗生素。过度输液有害,没有哪个医生不知道,为何 “明知故犯”不外乎是为了个人和单位的利益罢了,杜绝输液过度治疗,除了加强宣传教育、医生自律、病人及其家属配合外,要靠制度保障医生待遇,约束医生行为;保障医疗机构正常运转,制约医疗机构“高大全、奇新尖”盲目扩张逐利行为,才有看可能制约盲目输液过度治疗。下面介绍输液看可能带来的危害,以引起全民警示。

1.发热反应

输入致热物质、输液瓶清洁灭菌不完善或被污染等原因,都会导致病人发冷、打寒战和发热,严重者高热达40~41摄氏度。

2.肺水肿

因为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而引起水肿,严重者有生命危险。有心力衰竭或心脏病史的患者,快速、大量输液或加重心力衰竭,重者或诱发肺水肿。

3.静脉炎

因为长期输注浓度过高、刺激性较强的药液,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时间太长,可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也可因在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引起局部静脉的感染。

4.空气栓塞

原因在于,输液时空气未排尽,橡胶管连接不紧有漏缝。只要少量空气进入静脉,患者就会感到胸部异常不适,随即发生呼吸困难、严重绀紫和缺氧,并可导致猝死。

5.“恶性”药物不良反应

打点滴也比口服药物更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特别是过敏反应。如果是口服,药物中能引起过敏的杂质可能就在消化道中被消化掉,或无法被身体吸收,但是打点滴时这些杂质却直接进入了血液,严重的能引起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近来媒体频频出现患者因为使用了中

药注射液而突然死亡,就是这个原因引起的,还曾有媒体曝光某医院在输液瓶中发现黑色絮状物。有医生表示“药物不良反应最终还是药物本身的原因,但是静脉滴注导致了这种不良反应的加剧,严重会导致休克甚至死亡。“欣弗”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引起严重不良反应让人触目惊心,挥之不去的痛。

据中国安全注射联盟统计,我国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导致死亡的人数在39万以上。当前有的村卫生所或医院为了骗钱,“凡病皆吊瓶”的现象非常严重。哪怕是牙痛、伤风感冒等小病,也要挂“吊瓶”。专家调查发现,95%以上的人不知道滥用输液及不安全注射的危害。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70%以上的输液为不必要的输液。触目惊心的滥用输液,不合理用药已给人类带来重大灾难。

6.肉芽肿危害

最近,英国一名25天的新生儿因肠炎死亡,治疗后期曾输液数千毫升,在其肺病理切片中发现了肉芽肿,这是由于大量输液带来的不溶性微粒造成的。

近几十年来,输液过程中不溶性微粒的危害,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人的肉眼可以看到直径在50微米以上的微粒,而恰恰是那些直径在2-50微米之间,肉眼看不见,会移动,不能在体内代谢的有害微粒进入血管,导致了各种输液污染病。

北京某医院在对“吊瓶”检查中发现,在1毫升20%甘露醇药液中,可查出粒径4-30微米的微粒598个。在1毫升50%葡萄糖加入青霉素的药液中可检出粒径2-16微米的微粒542个。一毫升药液中含有这么多微粒,那500毫升药液中就会有20万个微粒。由于人体最小的毛细血管的直径只有4-7微米,如果经常打“吊瓶”,药液中超过4微米的微粒就会蓄积在心、肺、肝、肾、肌肉、皮肤等毛细血管中,。Chen www.bjswb.com Chewww.bjgmrb.com he www.010guanggao.com chiwww.fzrbw.com长此下去,就会直接造成微血管血栓、出血及静脉压增高、肺动脉高压、肺纤维化并致癌。微粒堵积还会引起局部供血不足、组织缺血、缺氧、水肿和炎症、过敏等。随输液进入人体中的大量微粒被巨噬细胞吞噬后,可使巨噬细胞增大,形成肉芽肿。

随输液进入人体中的大量微粒被巨噬细胞吞噬后,可使巨噬细胞增大,形成肉芽肿。有一学者对一个一生输过40升“吊瓶”的尸体进行解剖,发现该尸体仅肺部就有500多个肉芽肿及大量微血管塞堵。

7.医源性感染

在几种给药方式中,打点滴是最危险的。打点滴穿透皮肤屏障,直接把药液输入血液中,需要严格的无菌处理。如果药液在生产或储藏过程中被污染,或者没有使用一次性针头,或者针刺部位的皮肤没有消毒好,就有可能让病毒、病菌进入体内,轻则引起局部发炎,重则病原体随着血液扩散到全身,引起败血症,会有生命危险。如果医疗环境中不能做到完全无菌,则会导致交叉感染。

篇五:输液对孩子危害大

输液对孩子危害大

孩子生病了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输液。输液是一种直接从静脉下药的治疗方法,虽然见效速度快,这种方法较之吃药打针的危害很大。吃药打针,药物须经过人身体的循环系统。通过人体自身的循环过滤,能将药物的毒副作用降至最低限度,特别是对人体内的重要器官和系统有保护作用。

除此之外,口服药物的好处还在于:

1、吃药的对症性强,选择面大,随机性高,中西医可以相互结合,治疗彻底。而且简单易行,风险很小。

2、由于药物在人体内的缓慢吸收,给人体中的系统留有发挥作用的空间和时间,有益于儿童免疫系统的生长发育。

3、药物在人体内缓慢的吸收,身体不会对此产生很强的抗药性,同时又达到了抑制疾病继续发展的目的。

给孩子输液有下面的坏处:

1、输液时稍有不慎,那些随液体进入到静脉的气泡,会给人的生命安全留下致命的祸根。

2、经常输液会使人体内产生很强的抗药性,一旦出现吃药打针不能控制的大病,输液也很难起到控制疾病发展的作用。

3、不论大病小病,习惯于依靠输液的方法治疗,会严重消弱孩子免疫系统的抗病能力,甚至会使孩子的免疫系统因为丧失了必要的杀灭病毒的锻炼机会,而 失去抵抗病毒的能力,造成免疫系统的能力低下,给孩子的健康埋下重大的隐患。

4、通过输液直接进入静脉的药物,虽然能很快的抑制病毒,但其毒副作用也会通过静脉直接影响到血液,内脏乃至大脑中枢神经系统。

所以,当孩子生病后能用吃药打针的方法就不要用输液的方法,不到万不得已非输液不可的时候,尽量不要给孩子输液。

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