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小学作文 > 教育资讯

恨父母的说说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6:26:17 小学作文
恨父母的说说小学作文

篇一:和父母说说心里话

和父母说说心里话

世上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也从来没有不爱父母的孩子。

我希望有更多的父母成为这篇文章的读者,因为它所记叙的是很多很多我的同龄人的苦恼和希望。

天下的儿女各式各样,天下的父母更是千差万别。我一个人没有资格说这样的话,写这样的文章,但是当 我在同学当中谈论这个话题时,他们的苦恼、忧虑和他们那发自内心的纯洁的希望都一次又一次地让我震惊。 我再也不能熟视那家庭中两代人的痛苦而无动于衷。我拿起了笔,我要说说积淀在我们心中的很多话。

亲爱的父母们,当您的孩子长到十多岁的时候,您也许会感到孩子和小时候大不一样了。如果您再敏感一 些的话,会觉得孩子和自己不像从前那么亲了。他们有时会和您拌嘴;有时会和朋友玩得很晚才回家;如果他 们住校的话,那么他们回家的次数一定会越来越少。这一定会让您觉得心里挺不是滋味。本来嘛,自己看着长 大的孩子,竟变得对家这样冷淡,真是孩儿大不中留啊!当然,我们这些做儿女的为父母考虑得是少一些,可 是哪一个孩子天生就讨厌自己的父母,讨厌自己的家呢?

对于父母,我们的要求有时近于苛刻,总觉得他们应该什么都强,可事实上这种想法近乎空想,特别是在 我们刚上中学,当我们带着无论是有关人生还是有关宇宙万物的一些问题去请教父母,而他们又偏偏回答不出 来时,自己就觉得父母依靠不上了,自己是个大人了,伴随着这种优越感的产生,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望也 就开始下降。我觉得这是家庭感情发生变化的关键时刻,任何父母只要抓不住这个感情变化的契机,就会和孩 子形成距离,造成越来越大的隔阂。

有的父母埋怨说:“孩子越大越难‘侍候’。”的确,现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少父母为孩子提供了 相当舒适的学习、生活条件。可是,我们并不觉得这就是幸福。我们更多地需要精神上的关怀和慰勉。

首先,我们需要父母的理解,需要父母真正地懂得我们,了解我们。这一点实在是太重要了,我们真有很 多很多的话要讲。每当我们准备把烦恼或是某些想法向父母吐露的时候,最怕的就是父母神经质地捕风捉影, 把本来并不严重的问题说得神乎其神,或是没有听完你的话,就没头没脑地发表根本文不对题的意见。我有一 个住校的同学星期天很早就从家里回到学校,原来是和家里人呕气了。周六吃饭时,她随便地和母亲聊起来: “我们学校有谈恋爱的,我??”话还没说完,她的母亲劈头就一句“你也谈了?”接着就是什么“早恋没有 出息”啦,“影响学习”啦,最后竟说道:“你要做这种没出息的事就不要回家!”弄得这个同学难受得半天 说不出话来。她本来是一个很要强,很看不起早恋的女孩子。受母亲这一通不分青红皂白的“关心”“教育” 能不生气吗?我们常说“对症下药”“因材施教”,难道父母教育孩子就可以在不了解孩子具体想法的情况下 ,胡乱批评吗?这样的教育收不到成效事小,伤了孩子的自尊心,与父母产生感情隔膜事大,像这样好心办坏 事的做法还是越少越好。我觉得各位父母不妨认真地研究一下自己的孩子,和他们真诚地交换意见,从而对他 们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这是非常重要的。有的父母总用老眼光看孩子,好像他们还在吃奶似的,这也不放心, 那也不信任,使孩子产生了一种压抑感,这种情况也不少见。

其次,希望父母能把关心孩子的思想放在首位。我们不是没有心里话和父母讲,可是父母对我们的话不是 不感兴趣就是因为工作忙而无暇回答,弄得我们自己也觉得挺没趣。这样一来,同学之间倒有了无话不谈的亲 热,因而不少同学宁肯把心里话讲给知心的朋友也不向家长吐露半句。

再就是千万不要伤害孩子的热情。我们刚刚步入人生之途,对世界充满幻想、充满热情。当然,生活本身 是严肃的,对待生活,我们不应该过于浪漫,但这需要慢慢地加以引导。可是有些父母总是用他们在生活中遇 到的不幸来给生活下一些灰暗的定语,用他们的冷漠来嘲

笑孩子们的热情。记得在听英模报告团的报告时,不 少同学流下了眼泪,可我们的一些父母反而说:“人到了战场上,不那样做行吗?”多么冷漠,多么尖刻!亲 爱的父母们,您为什么要把您的不幸描绘在我们未来的人生之途上呢?为什么您要教会我们用旁观者的眼光去 看待生活呢?您也许是对的。您看问题的深刻、尖锐与复杂是我们无法相比的,但您不应该对任何事都抱有成 见,不要不了解情况就轻率地下判断,要珍重我们的热情,因为我们的社会需要这种热情。

最后是希望父母对孩子要一视同仁,对于处在青春期的孩子要特别关心。两个子女的父母常常爱偏向一个 ,那些得不到父母爱的孩子在家里感到很痛苦,很压抑。他们十有八九感到家庭没有温暖。还有的父母不关心 处在青春期的孩子,使他们对本来就不好意思问的问题更羞于开口,因而在家里他们就会感到孤独。这样,他 们就会不得不到外面找温暖,这恐怕也是中学生早恋的原因之一,在我们班里就有这种例子。

孩子没有选择父母的权利,但我们希望自己有个好爸爸,有个好妈妈,世界上还有什么感情比得上父子间 、母子间的亲情呢?愿我们都珍重这美好的感情,永远永远别让它黯淡失色,因为这对谁都是一件痛苦的事。

篇二:孩子最讨厌父母说的10句话

孩子最讨厌父母说的10句话

2013年07月09日 09:45

来源:凤凰网教育

4人参与0 2条评论0

分享到:更 多

1.我们是不行了,孩子,就看你的了!

把孩子的发展当成自己唯一的指望,是一种丧失自我的表现。这种家长往往得过且过,患得患失。自我丧失感虽然是为人父母的共性,但它并不是一种健康的心里,这种心里会给孩子造成负面影响。

2.“你看看人家谁谁谁!”

或许这是家长们最长说的一句话了,而恰恰是孩子们最讨厌的一句话。这种比较对孩子价值观确立是一种极大的干扰,对于孩子的自我评价系统也是一种破坏。

3.“没时间管你,不挣钱怎么过日子啊?”

名人言:“没有时间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抽时间和孩子相处是教育最大的前提。

4.“宝宝,爸爸不听话,打他!”

经常见到一些父母把孩子当玩具或者宠物,为了好玩,开这样或那样的玩笑。要知道孩子小时候是不辨是非的,什么行为得到鼓励和刺激,什么行为就得到强化。父母不应该随便利用孩子开玩笑,在这些无聊的玩笑中,孩子会养成不良的习惯,滋生不良的价值取向。

5.“进了前三名,妈妈给你买??!”

物质奖励看似是一种增强孩子动力的保障,其实弊大于利。孩子学习不是为家长学的,考砸了惩罚,考好了奖励,破坏了孩子对知识的正常理解,也助长了孩子的功利心。

6.“没有原因,我说不行就不行!”

这是典型的暴君式教育方式,源于家长头脑中的“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传统观念。这不仅会导致亲子关系对立,更会破坏和妨碍孩子的公正心和民主意识成长,缺乏协商能力,甚至还会滋生暴力倾向。

7.“你爱怎么着就怎么着吧,谁管得了你啊?”

一般父母这样说的时候,并非孩子完全不服管,可能只是不小心旧错从犯,这会让孩子觉得委屈。此类方法前两次用或许会让孩子感到愧疚,但是用多了就会引起逆反,索性将错就错。

8.“孩子是我的,我想怎样就怎样!”

因为孩子是自己养的,所以就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把愿望强加于孩子,任由情绪随意发泄,无视孩子的个人意愿。会让孩子心生怨意,久而久之形成孩子与家长关系紧张或滋生叛逆。

9.“你怎么这么笨?”

反复的言词否定,无异于毁灭孩子的自信,让孩子自我否定并且在面对同一件事时越来越恐惧。

10.“如果爸爸妈妈离婚,你要爸爸还是要妈妈?”

如果是真离婚另当别论,如果仅仅是个玩笑,那就太愚蠢了,孩子会因此产生恐惧心理,他一定会想爸爸妈妈为什么要离婚?他们是不是不要我了?他也一定会考虑自己会跟谁,但结果更遭,因为他发现跟谁都很痛苦。如此周而复始地焦虑不安,很可能形成抑郁情绪。

篇三:和父母说说心里话

和父母说说心里话

世上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也从来没有不爱父母的孩子。

我希望有更多的父母成为这篇文章的读者,因为它所记叙的是很多很多我的同龄人的苦恼和希望。

天下的儿女各式各样,天下的父母更是千差万别。我一个人没有资格说这样的话,写这样的文章,但是当 我在同学当中谈论这个话题时,他们的苦恼、忧虑和他们那发自内心的纯洁的希望都一次又一次地让我震惊。 我再也不能熟视那家庭中两代人的痛苦而无动于衷。我拿起了笔,我要说说积淀在我们心中的很多话。

亲爱的父母们,当您的孩子长到十多岁的时候,您也许会感到孩子和小时候大不一样了。如果您再敏感一 些的话,会觉得孩子和自己不像从前那么亲了。他们有时会和您拌嘴;有时会和朋友玩得很晚才回家;如果他 们住校的话,那么他们回家的次数一定会越来越少。这一定会让您觉得心里挺不是滋味。本来嘛,自己看着长 大的孩子,竟变得对家这样冷淡,真是孩儿大不中留啊!当然,我们这些做儿女的为父母考虑得是少一些,可 是哪一个孩子天生就讨厌自己的父母,讨厌自己的家呢?

对于父母,我们的要求有时近于苛刻,总觉得他们应该什么都

恨父母的说说

强,可事实上这种想法近乎空想,特别是在 我们刚上中学,当我们带着无论是有关人生还是有关宇宙万物的一些问题去请教父母,而他们又偏偏回答不出 来时,自己就觉得父母依靠不上了,自己是个大人了,伴随着这种优越感的产生,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望也 就开始下降。我觉得这是家庭感情发生变化的关键时刻,任何父母只要抓不住这个感情变化的契机,就会和孩 子形成距离,造成越来越大的隔阂。

有的父母埋怨说:“孩子越大越难‘侍候’。”的确,现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少父母为孩子提供了 相当舒适的学习、生活条件。可是,我们并不觉得这就是幸福。我们更多地需要精神上的关怀和慰勉。

首先,我们需要父母的理解,需要父母真正地懂得我们,了解我们。这一点实在是太重要了,我们真有很 多很多的话要讲。每当我们准备把烦恼或是某些想法向父母吐露的时候,最怕的就是父母神经质地捕风捉影, 把本来并不严重的问题说得神乎其神,或是没有听完你的话,就没头没脑地发表根本文不对题的意见。我有一 个住校的同学星期天很早就从家里回到学校,原来是和家里人呕气了。周六吃饭时,她随便地和母亲聊起来: “我们学校有谈恋爱的,我??”话还没说完,她的母亲劈头就一句“你也谈了?”接着就是什么“早恋没有 出息”啦,“影响学习”啦,最后竟说道:“你要做这种没出息的事就不要回家!”弄得这个同学难受得半天 说不出话来。她本来是一个很要强,很看不起早恋的女孩子。受母亲这一通不分青红皂白的“关心”“教育” 能不生气吗?我们常说“对症下药”“因材施教”,难道父母教育孩子就可以在不了解孩子具体想法的情况下 ,胡乱批评吗?这样的教育收不到成效事小,伤了孩子的自尊心,与父母产生感情隔膜事大,像这样好心办坏 事的做法还是越少越好。我觉得各位父母不妨认真地研究一下自己的孩子,和他们真诚地交换意见,从而对他 们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这是非常重要的。有的父母总用老眼光看孩子,好像他们还在吃奶似的,这也不放心, 那也不信任,使孩子产生了一种压抑感,这种情况也

不少见。

其次,希望父母能把关心孩子的思想放在首位。我们不是没有心里话和父母讲,可是父母对我们的话不是 不感兴趣就是因为工作忙而无暇回答,弄得我们自己也觉得挺没趣。这样一来,同学之间倒有了无话不谈的亲 热,因而不少同学宁肯把心里话讲给知心的朋友也不向家长吐露半句。

再就是千万不要伤害孩子的热情。我们刚刚步入人生之途,对世界充满幻想、充满热情。当然,生活本身 是严肃的,对待生活,我们不应该过于浪漫,但这需要慢慢地加以引导。可是有些父母总是用他们在生活中遇 到的不幸来给生活下一些灰暗的定语,用他们的冷漠来嘲笑孩子们的热情。记得在听英模报告团的报告时,不 少同学流下了眼泪,可我们的一些父母反而说:“人到了战场上,不那样做行吗?”多么冷漠,多么尖刻!亲 爱的父母们,您为什么要把您的不幸描绘在我们未来的人生之途上呢?为什么您要教会我们用旁观者的眼光去 看待生活呢?您也许是对的。您看问题的深刻、尖锐与复杂是我们无法相比的,但您不应该对任何事都抱有成 见,不要不了解情况就轻率地下判断,要珍重我们的热情,因为我们的社会需要这种热情。

最后是希望父母对孩子要一视同仁,对于处在青春期的孩子要特别关心。两个子女的父母常常爱偏向一个 ,那些得不到父母爱的孩子在家里感到很痛苦,很压抑。他们十有八九感到家庭没有温暖。还有的父母不关心 处在青春期的孩子,使他们对本来就不好意思问的问题更羞于开口,因而在家里他们就会感到孤独。这样,他 们就会不得不到外面找温暖,这恐怕也是中学生早恋的原因之一,在我们班里就有这种例子。

孩子没有选择父母的权利,但我们希望自己有个好爸爸,有个好妈妈,世界上还有什么感情比得上父子间 、母子间的亲情呢?愿我们都珍重这美好的感情,永远永远别让它黯淡失色,因为这对谁都是一件痛苦的事。

篇四:和父母说说心里话

和父母说说心里话(作文指导)

大田县均溪中心小学 茅秀媛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敞开心扉,写出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

2.引导学生通过具体事例,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难点: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回忆和父母相处印象最深的事,或者不理解父母的事。

2. 制作多媒体课件。

3.卡片

4.范文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阎维文的歌曲《母亲》。

一、情境导入,打开思路

1.导语:同学们,第六单元我们感受到了伟大的父爱和母爱,那我们和父母之间又有什么故事呢?请看图片。

2. 播放和父母有关的生活图片,照片系班中孩子的生活照,力图走进孩子的内心。看了这些画面,你想说些什么呢?

3.可是在生活中,有时候我们却不理解父母或父母不理解我们,今天就借写作文的机会和父母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吧。

板书:和父母说说心里话

二、小组交流,拓展选材

1.我们先来当一次小评委,请你根据爸爸妈妈的表现如实地打个分数,如果以100分为满分计算,你打算给谁打分,打多少分呢?想好了,请把你的分数写在我们手中的卡片上,开始吧!

生打分数,教师巡视。

师:都写完了吗?请亮分!指名说分数。

大家的分数各不相同,我想你们打这个分数一定有理由。

2.你为什么打了这个分数?通过具体事情来说明理由。

三、展示汇报,诉说真情

同学们,那么我们就发自内心地说一说刚才你为什么打了这个分数?

预设:

1. 我给妈妈打100分。因为妈妈养育了我,对我的照顾无微不至,所以我打满分。

师:你对妈妈满怀感激!板书:感激

那妈妈为你做的哪件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你感受到母亲的关爱呢?生说。

师:你妈妈当时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你当时的心情如何?生说事例。你的故事老师都感动了,母亲是伟大的,那如果现在有这个

机会,此时此刻,你的妈妈就站在你的面前,你想对他说些什么?生说。

师:说的太好了,我相信妈妈听到你真诚的话语会感动的,会为有你这样的好孩子而感到骄傲和自豪。除了想诉说你的感激外,谁还有不同的心情想诉说?

2. 我爸爸平时对我很关心,很疼爱我,但有时候脾气不太好,我犯错误的时候,不是打我就是骂我,所以我给他打85分。

师:我明白了,你对爸爸有小小的建议,有些不满。板书:建议能不能说说你爸爸的坏脾气什么时候发作的,你做了什么事情让他对你发脾气了呢?

学生说

师:爸爸当时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你的心情怎样?(生说)那现在也给你一个机会此时此刻,你的爸爸就站在你的面前,你想对他说些什么?(生说)我想爸爸听到你的心里话,一定会改掉坏脾气,会耐心教育你,好吗?

除了感激,建议外,谁还想说说其它的?板书:其他

3. 我妈妈有时候不太理解我,有时候发生一些事情之后,我想跟她解释事情的原委,她总觉得我是在为自己找借口。

师:你有委屈,是吗?板书:委屈 那么现在把你深藏在内心的委屈诉说出来吧!生说。

看来我们真的很有必要和爸爸妈妈交流沟通,把心中想的都诉说出来,除了这些,还可以向爸爸妈妈说哪些心里话呢?

生:做过后悔的事,令人高兴的事,误解父母的事,也可以诉说自己心中的小秘密??

4.小结:父母爱我们,我们也爱父母,可是彼此沟通很重要。如果我们带着一颗真诚的心,(板书

)和父母沟通,那一定会增进我们的感情。

四、品评例文,指导写法

师:同学们,把自己的心里话话说出来是一件开心快乐的事。前几天,有一名同学写了一篇作文《妈妈,我想对您说》,他想把作文和大家一起分享。现在老师读一读,你们听后想一想,这篇作文写的怎么样?好在哪里?

2.学生从事先分发的信封里取出范文,老师朗读,学生拿笔做批注。

3.评价例文:好在哪里?指名说。

生:能选取典型事例去说。师板书: 写实例

生:我觉得他对当时妈妈的描写很细致。

板书:抓细节

生:他表达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师板书:表真情

师小结:同学们很善于评价。看来我们对父母说心里话如果要打动人,也要像这位同学这样写实例,抓细节,才能表真情。下面我们来试试吧。

五、激励写作,抒写真情

1.出示幻灯片,学生根据要求写一段话。(你们最想对爸爸或妈

妈说什么,通过具体的事例,写一段话,表达真情实感。)

2.文章三分写七分读,谁愿意把你写的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其余生评价写的怎么样?

3.小结:著名文学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同学们写完一定要多修改。

七、总结写作,祝愿父母

同学们,你们都写得很好,课后把文章修改好、充实好,别忘了给写的内容加个题目!并读给你们的爸妈听,希望通过这篇习作可以增进你和爸爸妈妈们之间的感情。最后,让我们一起祝愿天底下的父母亲身体健康!永远幸福!同学们, 下课!

板书设计:

和父母说说心里话

建议

抓细节 委屈 表真情

感激

道歉

??

写实例

篇五:父母如何面对孩子的怨恨

父母如何面对孩子的怨恨

作者:远博编辑 来源:远博教育网 日期:2013/11/27 人气:417 标签:

目前依然普遍存在:父母自认为付出了爱,到孩子那里,爱却成了伤害。几乎所有的父母在爱孩子时都恨不得把自己的心掏出来,可为什么孩子长大后却一身的题?父母辛苦养育子女,为何换来的是问题和怨恨?

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常投射自己的心理状态,要成为好父母,首先要完成自己的成长。建议每个为人父母的人要重新检视自己的成长过程,发现自身的问题并改变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和孩子互动,我们不妨从下面几点入手:

1、态度要温和而坚定

温和而坚定,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父母可以先检视一下自己是怎么对待自己的。比如说,你失败了,对失败耿耿于怀,那么面对孩子犯错或失败时你的态度不会温和;你不能管住自己,遇到某种事不能很坚定地对自己说“不”?那么你的规则在孩子面前也会因你的心情等因素随时发生变化。

2、管好自己的情绪

管理情绪,是父母的大功课,不仅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还要学会正确帮孩子疏导情绪。管理情绪要先认清一个问题:情绪没有对错之分,管理情绪的方法才有和坏。父母要营造一个自在、轻松的氛围,教会孩子表达情绪的词汇,比如说我很生气,我感到快乐等。孩子把情绪说出来,既释放了压力,父母也知道该如何帮孩子写日记、听音乐等形式也是情绪宣泄的不错的方法。

3、学会自我认可

父母如果不能认可自我,会拼命地通过他人来证明自己能行,比如说在单位,如果同事或领导没有认可、肯定自己,便有很强烈的挫败感。比如对孩子,会过分要孩子优秀、成功,通过这样来证明自己是一个很有教育水平的人。其实,父母不能认可自己,也是缘于他们幼年时期缺乏赞同和认可。

4、尊重并相信孩子

孩子最讨厌被利用的感觉,如果你经常念叨“你要好好学习,要不爸爸妈妈脸上没光”之类的话,那么孩子就会明白你为他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的面子,那么他会变得叛逆。孩子上学后,不仅承载了来自父母的压力,还要承载来自老师的压力,面对这两个强势压力,只有部分孩子能克服,很多孩子都无法自己解决,于是便有了极端叛逆行为。

孩子玩叛逆,家长不如以退为进

作者:远博编辑 来源:远博教育网 日期:2014/4/23 人气:183 标签:

案例:许女士的儿子今年读初二,最近一段时间,儿子和父母的关系变得很僵硬,经常因为一些小事而争吵。许女士说,儿子从小就练钢琴,主要是因为孩子的亲希望他学习一技之长,但也感觉到孩子的兴趣其实并不浓厚。现在儿子逐渐进入青春期,凡事都强调自己做主,自过年之后就明确的告诉父母不再继续练钢琴,为此子的父亲很生气,越发对儿子严加管教,就这样恶性循环,亲子关系越来越糟糕。

教育专家建议:十多岁的孩子有了非常明确的自我意识,他们觉得自己长大了,完全可以独立地处理一些事情,期望家长能够认可自己的决定,承认自己已经是个“大人”的事实,给予更多自己处理事情的空间。当孩子发现家长依然把自己当成“孩子”,依然以命令的方式,要求自己做这做那时,他们就会不自觉地站到家长的对面,以自己微弱的力量对抗家长,以示自己的独立存在。那么,对于这一时期的孩子,家长就不宜再以命令的口吻、“粗暴”的管教方式来处理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事情了否则就会面对孩子一次次的挑战。如果,家长再以“镇压”的方式应对,那么必然造成子女与父母关系不断僵化。逐渐地,无论家长的建议是对是错,孩子都会以抵触的绪应对。许女士的困扰就在于此。

那么,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应当如何处理呢?给予孩子们更多自主处理事情、解决困难的机会自己“退居二线”,给孩子们出谋划策,告诉孩子自己对于事情的断,把最后的决定权交给孩子。孩子们或许会因为自己错误的判断,作出错误的决断,但是有着父母这对坚强的后盾,孩子们是不会受到多大的伤害的,相反他们会从汲取到宝贵的人生经验。所以,父母现在“退一步”、“让着点”,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在面对逆反期的孩子们,“退”,有时候是最好的“进”,只有走进孩子的心灵,孩子们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我们父母的“指令”才会真正起到有效的作用。

孩子叛逆期,家长避免教育误区

作者:远博编辑 来源:远博教育网 日期:2013/6/17 人气:258 标签:

孩子在幼儿时期某个阶段会表现出很强的违拗意识,这是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期,在7-8岁的时候出现第二个叛逆期。在13-18的时候出现第三个叛逆期,也就是人们所说的青春期.

通常认为的叛逆期就是青春期,这个阶段的孩子很不好管,最懵懂的时期,在很多事情中,他们都是似懂非懂,可偏偏喜欢装的什么都懂似的,因为他们老是喜欢别人唱反调尤其是大人(老师跟家长),大人觉得这样他们就那样,总觉得,按大人们的方法做就很受委屈,所以称之为叛逆期。

这个阶段的家长要避免两极教育误区,家长应辩证看待孩子的青春叛逆期,该阶段是孩子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其个性和创造性都恣意升腾,侍机张扬;同时,于孩子身心发展、所受教育的局限,他们形成的诸多想法并不成熟甚至偏激,这就需要靠外界教育正确引导孩子。但在现实的教育中,一些家长却很容易陷入教育两极化的误区。

误区一:全面打击。有的家长面对孩子的叛逆言行,如顶嘴、不听话等,大为恼火,觉得不把孩子的这股“邪劲”压下去,孩子就有可能变坏。于是家长采取了强硬的措施,非打即骂。渐渐地,孩子表面上恢复到以前那个言听计从的“乖孩子”,实际上,已关上心灵深处那扇与父母交流的大门。

误区二:放任自流。在现实中,一些家长面对难教的孩子,在几度管教而无多大起色后便失去了信心,开始对孩子放任自流。此时,无论孩子的言行、想法怎样,长都不再过问、指导。久而久之,孩子受到不良影响,行为发生偏差,待家长懊悔时,才发现已耽误了孩子的一生。

孩子进入青春叛逆期后,格外渴望得到外界的认可和尊重。所以,家长要注意对他们下放各种权利,以帮助孩子从不谙世事向成熟过渡。

一、发言权。“考不上大学就去扫马路”等话语,不少家长都对孩子说过,虽然是为了孩子好,但他们的耳朵已经长茧,叛逆期的他们对这些话可以说是“百毒不侵”了这时家长应少说多听,了解孩子到底在想什么。

二、自主权。“你应该”、“你必须”、“你懂什么”诸如此类的话是不少家长的口头禅。建议家长们面对叛逆期的孩子尽量少说这样的话,内心深处认为自己已是大人的子是不会接受这种命令的口吻的。

三、时间支配权。这个时期的孩子渴望拥有自己的小天地,所以,家长不要自作主张,将孩子的时间按自己的意愿排得满满的,要将时间交由孩子自己去安排,对排的不合理处,家长再以商量的口吻提出建议,千万不要全盘否定孩子。

表决权家中的一些大事,如搬家、买房之类的,不妨同孩子商量一下,考虑一下孩子的感受,征求孩子的意见,有着民主氛围的家庭,孩子一般能主动向父母靠近

四、隐私权。孩子在进入初中后,一些家长发现,以前经常跟自己说心里话的孩子变得不太爱搭理自己了,孩子开始有了自己上锁的日记本、私人信件。如果孩子在不愿同家长交流,也不必过于强迫,尤其是不要偷窥孩子隐私,尊重孩子的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尊重。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