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遥远的炊烟,鲁先圣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0:25:06 高中作文
遥远的炊烟,鲁先圣高中作文

篇一:遥远的炊烟阅读及答案

遥远的炊烟

鲁先圣

①只要在乡村生活过,有谁不怀念村庄上空那袅袅升起的炊烟? 袅袅的炊烟在房屋的脊梁上盘旋,在树梢的鸟巢旁飘荡,在胡同的拐角里踱步,最后都凝聚成片片朦胧的烟霞。在那袅袅的炊烟里,有母亲的目光,也有父亲洪钟般的声音。

②有多久没有看到过炊烟了?城市里没有炊烟,城市里用的是煤气液化气,即使有了些许的炊烟,也是有害的气体,是不会让人留恋的。况且,城市里的人们,也没有时间留意炊烟,大家都匆匆忙忙,谁会有时间在意稍纵即逝的炊烟?炊烟只属于宁静的乡村,只属于浑厚的黄土地。

③只有当停下匆匆步履的时候,只有当心灵归于一份淡雅和安静的时候,那袅袅的炊烟才会从久远的记忆中升起来,瞬间就弥漫了你整个的心灵,它像一幅美丽的水墨画,让人有不尽的遐想。

④童年的时候,炊烟是娘做好的可口的饭菜。伙伴们成群结队去村外的田野里玩耍,去村头的小河里嬉戏。兴致起来,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回家。这个时候不知道谁说一声,我家房顶上没有烟了,娘做好饭了。大家立刻都齐刷刷地把目光投向村里,纷纷寻找自己家的房顶。不久前还袅袅升起着的炊烟,都已经渐渐散尽了,娘把饭都做好了。大家自然都收了心,赶快追逐着跑向村里,跑回自己的家里,那里有娘可口的饭菜等着啊。再不回家,娘就要到村口呼唤儿子了。

⑤炊烟是汉子们心底的温暖。太阳升起来了,汉子们赶着牲口,拉着牛车,说说笑笑地到村外的田地里劳作。到了中午了,汉子们累了的时候,村里的炊烟也升起来了。这个时候,大家纷纷卸下牲口,在地头坐下,点燃上一支烟,大家的目光都会朝向通往村里的小路。那条小路上,渐渐地,成群结队的妇女,提着饭菜从村里的炊烟里走来了。汉子们的疲劳消失了,那不尽的温暖扑面而来了。

⑥炊烟是 。不论到了天南海北还是在都市庙堂,不论你名满天下还 是腰缠万贯,最让你动心的,一定是故乡茅屋上升起的那袅袅炊烟啊!不论你遭受了多么深重的创伤,那随风飘浮的缕缕炊烟,顷刻之间就把你隐藏在了无边的温暖里。

⑦当我们忆起年迈的母亲,母亲的身影多半是在炊烟里。有多少回啊?当我们远行回到家里,当我们喊娘的时候,母亲的身影正在炊烟里忙碌。

⑧没有风的时候,炊烟就像一棵树,从家里的灶房里生长起来,然后与全村的树聚合成一棵参天大树。有风的时候就不同了,家家的炊烟刚刚冒上房顶,就迅速汇集,变成一片片灰色的云,飘浮到村庄的上空,最后都消失到无边的旷野里。其实,不论是有风的时候还是无风的时候,

乡村上空的炊烟都是一幅动人的画卷。可是炊烟与画卷又不同,因为炊烟里还有麦子的香味,更有母亲殷殷的目光。

(选自《视野》2009年第7期,有删节)

7.第②段中,作者为什么说“炊烟只属于宁静的乡村,只属于浑厚的黄土地”?(3分)

8.文章第③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具体分析。(4分)

9.阅读第⑥段,在横线上将句子补充完整。(3分)

炊烟是 ▲

10.自选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写出它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4分) 袅袅的炊烟在房屋的脊梁上盘旋,在树梢的鸟巢旁飘荡,在胡同的拐角里踱步,最后都凝聚成片片朦胧的烟霞。

我的赏

析:

参考答案:

7.城市里没有炊烟,即使有,城市的人们总是匆匆忙忙,无暇留意炊烟,而炊烟是乡村生活的一部分。(3分)

8.过渡作用。从上文对城市人忽略炊烟的论述过渡到下文对乡村炊烟的深情回忆中。(4分)

9.炊烟是远行游子心中的家园。(3分)

10.从“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回答即可。(4分)示例:这两句话用拟人兼排比的手法,写了炊烟的无所不在及其多姿的形态。不管你从哪个方向眺望,乡间的炊烟都使你感到亲切、温暖。作者选用几个具象化的地点“房屋的脊梁上”、“树梢的鸟巢旁”、“胡同的拐角里”,使得炊烟的所在有了具体的依托之境;又用“盘旋”、“飘荡”、“踱步”写出其袅袅变化之状,读来亲切、形象,充满诗意。

篇二:遥远的炊烟

遥远的炊烟

作者:鲁先圣

来源:《视野》2009年第07期

在城市生活得久了,常常想起乡村里的炊烟.炊烟下宁静的土屋,果实累累的枣树石榴树和悠闲的鸡鸭羊群,更常常想起炊烟里的母亲。

只要在乡村生活过,有谁不怀念村庄上空那袅袅升起的炊烟?袅袅的炊烟,在房屋的脊梁上盘旋,在树梢的鸟巢旁飘荡,在胡同的拐角里踱步.最后都凝聚成片片朦胧的烟霞。那温暖的烟霞里,有母亲的呼唤,有奶奶的目光。也有父亲洪钟般的声音。

对炊烟的记忆,是一个人心灵深处的情结,是一个人大浪淘沙之后的顿悟,是人生归于平静的从容。

有多久没有看到过炊烟了?城市里没有炊烟,城市里用的是煤气液化气。即使有了些许的炊烟,也是有害的气体,是不会让人留恋的。况且,城市里的人们,也没有时间留意炊烟,大家都匆匆忙忙,谁会有时间在意稍纵即逝的炊烟?炊烟只属于宁静的乡村,只属于浑厚的黄土地。

对于有着乡村生活经历的人们来说.童年的时候,炊烟是娘做好的可口的饭菜。伙伴们成群结队去村外的田野里玩耍.去村头的小河里嬉戏,兴致起来,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回家。这个时候不知道谁说一声,我家房顶上没有烟了,娘做好饭了。大家立刻都齐刷刷地把目光投向村里,纷纷寻找自己家的房顶。不久前还袅袅升起着的炊烟,都已经渐渐散尽了,娘把饭都做好了。大家自然都收了心,赶快追逐着跑向村里,跑回自己的家里,那里有娘可口的饭菜等着啊。再不回家,娘就要到村口呼唤儿子了。

炊烟是汉子们心底的温暖。太阳升起来了,汉子们赶着牲口,拉着牛车。说说笑笑地到村外的田地里劳作。到了中午,汉子们累了的时候,村里的炊烟也升起来了。这个时候,大家纷纷卸下牲口,在地头坐下,点燃一支烟,大家的目光都会朝向通往村里的小路。那条小路上,渐渐地,成群结队的妇女.提着饭菜从村里的炊烟里走来了。汉子们的疲劳消失了,那不尽的温暖扑面而来了。

炊烟就是远行的游子心中的家园。不论到了天南海北还是在都市庙堂,不论你名满天下还是腰缠万贯,最让你动心的,一定是故乡茅屋上升起的那袅袅炊烟啊。不论你遭受了多么深重的创伤,那随风漂浮的缕缕炊烟,顷刻之间就把你隐藏在了无边的温暖里。

当我们忆起年迈的母亲,母亲的身影多半是在炊烟里。有多少回啊,当我们从野外回到家里,当我们喊娘的时候,母亲的身影正在炊烟里忙碌。我们的姐妹呢,她们的身影在灶前的火

洞边,把小辫子甩在身后,正往炉膛里填着玉米和高粱秸秆。手上和鼻尖上都早已经变成了黑色,像一个演戏的大花脸。

篇三:初中中考语文大阅读训练3

遥远的炊烟

鲁先圣

①只要在乡村生活过,有谁不怀念村庄上空那袅袅升起的炊烟? 袅袅的炊烟在房屋的脊梁 上盘旋,在树梢的鸟巢旁飘荡,在胡同的拐角里踱步,最后都凝聚成片片朦胧的烟霞。在那袅袅的炊烟里,有母亲的目光,也有父亲洪钟般的声音。

②有多久没有看到过炊烟了?城市里没有炊烟,城市里用的是煤气液化气,即使有了些许的炊烟,也是有害的气体,是不会让人留恋的。况且,城市里的人们,也没有时间留意炊烟,大家都匆匆忙忙,谁会有时间在意稍纵即逝的炊烟?炊烟只属于宁静的乡村,只属于浑厚的黄土地。

③只有当停下匆匆步履的时候,只有当心灵归于一份淡雅和安静的时候,那袅袅的炊烟才 会从久远的记忆中升起来,瞬间就弥漫了你整个的心灵,它像一幅美丽的水墨画,让人有不尽的遐想。

④童年的时候,炊烟是娘做好的可口的饭菜。伙伴们成群结队去村外的田野里玩耍,去村头的小河里嬉戏。兴致起来,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回家。这个时候不知道谁说一声,我家房顶上没有烟了,娘做好饭了。大家立刻都齐刷刷地把目光投向村里,纷纷寻找自己家的房顶。不久前还袅袅升起着的炊烟,都已经渐渐散尽了,娘把饭都做好了。大家自然都收了心,赶快追逐着跑向村里,跑回自己的家里,那里有娘可口的饭菜等着啊。再不回家,娘就要到村口呼唤儿子了。

⑤炊烟是汉子们心底的温暖。太阳升起来了,汉子们赶着牲口,拉着牛车,说说笑笑地到村外的田地里劳作。到了中午了,汉子们累了的时候,村里的炊烟也升起来了。这个时候,大家纷纷卸下牲口,在地头坐下,点燃上一支烟,大家的目光都会朝向通往村里的小路。那条小路上,渐渐地,成群结队的妇女,提着饭菜从村里的炊烟里走来了。汉子们的疲劳消失了,那不尽的温暖扑面而来了。

⑥炊烟是 。不论到了天南海北还是在都市庙堂,不论你名满天下还 是腰缠万贯,最让你动心的,一定是故乡茅屋上升起的那袅袅炊烟啊!不论你遭受了多么深重的创伤,那随风飘浮的缕缕炊烟,顷刻之间就把你隐藏在了无边的温暖里。

⑦当我们忆起年迈的母亲,母亲的身影多半是在炊烟里。有多少回啊?当我们远行回到家 里,当我们喊娘的时候,母亲的身影正在炊烟里忙碌。

⑧没有风的时候,炊烟就像一棵树,从家里的灶房里生长起来,然后与全村的树聚合成一棵参天大树。有风的时候就不同了,家家的炊烟刚刚冒上房顶,就迅速汇集,变成一片片灰色的云,飘浮到村庄的上空,最后都消失到无边的旷野里。其实,不论是有风的时候还是无风的时候,乡村上空的炊烟都是一幅动人的画卷。可是炊烟与画卷又不同,因为炊烟里还有麦子的香味,更有母亲殷殷的目光。

(选自《视野》2009年第7期,有删节)

7.第②段中,作者为什么说“炊烟只属于宁静的乡村,只属于浑厚的黄土地”?(3分)

8.文章第③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具体分析。(4分)

9.阅读第⑥段,在横线上将句子补充完整。(3分)

炊烟是

10.自选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写出它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4分)

袅袅的炊烟在房屋的脊梁上盘旋,在树梢的鸟巢旁飘荡,在胡同的拐角里踱步,最后都凝聚成片片朦胧的烟霞。

我的赏析:

参考答案:

7.城市里没有炊烟,即使有,城市的人们总是匆匆忙忙,无暇留意炊烟,而炊烟是乡村生活的一部分。(3分)

8.过渡作用。从上文对城市人忽略炊烟的论述过渡到下文对乡村炊烟的深情回忆中。(4分)

9.炊烟是远行游子心中的家园。(3分)

10.从“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回答即可。(4分)示例:这两句话用拟人兼排比的手法,写了炊烟的无所不在及其多姿的形态。不管你从哪个方向眺望,乡间的炊烟都使你感到亲切、温暖。作者选用几个具象化的地点“房屋的脊梁上”、“树梢的鸟巢旁”、“胡同的拐角里”,使得炊烟的所在有了具体的依托之境;又用“盘旋”、“飘荡”、“踱步”写出其袅袅变化之状,读来亲切、形象,充满诗意。

篇四:2008-009年第二学期八下语文

宝安区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卷

八年级 语 文 2009.6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四道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答卷前,请检查试卷、答题卷,看是否完整无破损,之后,请在指定位臵填写

自己的学校、姓名和考号。

3.答题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的指定位臵;作文写在作文格内;不得使用涂改

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上交答题卡。

一、单项语文技能考查(每题3分,共12分)

1.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没有错误的一组( )

A.匿名(lì) 鬈发(quán) 禁固(gù) 广袤无垠(mào) ....

B.朔方(su?) .

C.咫尺(zhǐ) .

D.家醅(bai) .稽首 (qǐ) .挑衅 (xìn) .璀璨(cuǐ) .哂笑(shěn) .盛气陵人(líng) .相形见绌(chù) .门眉(m?i) 媲美(pì) 即物起兴(xìng) ...

2.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 )

A.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小学生在造句、作文中使用暴力、两性、金钱等“成人素材”

所引发的话题已是不争的事实,围绕着孰对孰错的问题更是莫衷一是。 ....

B.我班的小张同学非常热心,哪个同学有困难,他都能八面玲珑地解决困难,大家....

都喜欢他。

C.学校布告栏中贴了文学社成立的启事。 ..

D.7月24日从省商务厅获悉,据四川省生活必需品市场监测的数据显示,上周全省

及灾区市场生活必需品市场整体运行平稳,粮食、蔬菜批发价格基本稳定。 ..

3.请选出下列句子说法有误的一项( )

A.《藤野先生》选自鲁迅先生的小说集《朝花夕拾》。

B.《云南的歌会》是沈从文的作品,蕴含着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

C.《海燕》是前苏联作家高尔基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

“海燕之歌”。

D.《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代表作,他借千里马的遭遇发出的不平之音,激起

古今许多有才之士的共鸣。

4.请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 )

①微笑,昂首阔步 ②吹吹口哨或用鼻子哼一哼也可 ③作深呼吸,嘴里哼着歌儿

④如此一来,想让自己烦恼都不可能 ⑤倘使你不会唱歌

A.③②⑤④① B.③①⑤②④ C.①③⑤②④ D.③⑤②①④

二、古诗文能力考查(22分)

(一)课内文言文实词考查(4分)

5.下列各组句子和词语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两组分别是:( ) ( )

A.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B.潭中鱼可百许头/珠可历历数也 ....

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之不能尽其材 D.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矫揉造作 .....

八年级语文 第 1 页 (共 4 页)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考查(8分)

阅读下面文段,根据要求回答6到8题: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

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

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

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选自《醉翁亭记》

6.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

杂然而前陈者: 颓然乎其间者: ...

7.用现代汉语翻译划线句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2分)

8.请结合文段具体内容及现实,谈谈你对“与民同乐”的看法。(4分)

(三)古诗文默写考查(10分)

9.请在下列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句子。

(1) ,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2)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3) , ,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4) , !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行到水穷处, 。(王维《终南别业》)

(6)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范仲淹《苏幕遮》)

(7)《岳阳楼记》中“ , ”

点明了全文的主旨,同时道出了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

三、现代文阅读能力考查(26分)

(一)文学作品阅读(18分)

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10到15题。

遥 远 的 炊 烟 鲁先圣

①在城市生活得久了,常常想起乡村里的炊烟。炊烟下宁静的土屋,果实累累的

枣树石榴树和悠闲的鸡鸭羊群,更常常想起炊烟里的母亲。 ②只要在乡村生活过,有谁不怀念村庄上空那袅袅升起的炊烟?袅袅的炊烟,在房屋的脊梁上盘旋,在树梢的鸟巢旁飘荡,在胡同的拐角里踱步,最后都凝聚成片片朦胧的烟霞。那温暖的烟霞里,有母亲的呼唤,有奶奶的目光,也有父亲洪钟般的声

音。

③对炊烟的记忆,是一个人心灵深处的情节,是一个人大浪淘沙之后的顿悟,是

人生归于平静的从容。

④有多久没有看到过炊烟了?城市里没有炊烟,城市里用的是煤气液化气,即使

有了些许的炊烟,也是有害的气体,是不会让人留恋的。况且,城市里的人们,也没

有时间留意炊烟,大家都匆匆忙忙,谁会有时间在意稍纵即逝的炊烟?炊烟只属于宁

静的乡村,只属于浑厚的黄土地。

⑤对于有着乡村生活经历的人们来说,童年的时候,炊烟是娘做好的可口的饭菜。

伙伴们成群结队去村外的田野里玩耍,去村头的小河里嬉戏,兴致起来,忘记了时间,

忘记了回家。这个时候不知道谁说一声,我家房顶上没有烟了,娘做好饭了。大家立

八年级语文 第 2 页 (共 4 页)

刻都齐刷刷地把目光投向村里,纷纷寻找自己家的房顶。不久前还袅袅升起着的炊烟,

都已经渐渐散尽了,娘把饭都做好了。大家自然都收了心,赶快追逐着跑向村里,跑...

回自己的家里,那里有娘可口的饭菜等着啊。再不回家,娘就要到村口呼唤儿子了。

⑥炊烟是汉子们心底的温暖。太阳升起来了,汉子们赶着牲口,拉着牛车,说说

笑笑地到村外的田地里劳作。到了中午了,汉子们累了的时候,村里的炊烟也升起来

了。这个时候,大家纷纷卸下牲口,在地头坐下,点燃上一支烟,大家的目光都会朝

向通往村里的小路。那条小路上,渐渐地,成群结队的妇女,提着饭菜从村里的炊烟

里走来了。汉子们的疲劳消失了,那不尽的温暖扑面而来了。

⑦炊烟是远行的游子心中的家园。不论到了天南海北还是都市庙堂;不论你名满

天下还是腰缠万贯,最让你动心的,一定是故乡茅屋上升起的那袅袅炊烟啊。不论你

遭受了多么深重的重创,那随风漂浮的缕缕炊烟,顷刻之间就把你隐藏在了无边的温

暖里。

⑧当我们忆起年迈的母亲,母亲的身影多半是在炊烟里。有多少回啊,当我们从

野外回到家里,当我们喊娘的时候,母亲的身影正在炊烟里忙碌。我们的姐妹呢,她

们的身影在灶前的火洞边,把小辫子甩在身后,正往炉膛里填着玉米和高粱秸秆,手

上和鼻尖上都早已经变成了黑色,像一个演戏的大花脸。

⑨没有风的时候,炊烟是一棵树,从家里的灶房里生长起来,然后与全村的树聚

合成一棵参天大树。有风的时候就不同了,家家的炊烟刚刚冒上房顶,就迅速汇集一片,变成一片片灰色的云,漂浮到村庄的上空,最后都消失到无边的旷野里。其实,不论是有风的时候还是无风的时候,乡村上空的炊烟都是一幅动人的画卷,像飞流直下的瀑布,像艳丽多彩的锦缎, 。可是炊烟与画卷又不同,因为炊

烟里还有麦子的香味,更有母亲殷殷的目光。

(选自《视野》2009年第7期)

10.第⑤段加点的词语“收了心”在文中具体的指什么?(2分)

11.第⑤段—⑦段,写了哪几类人对炊烟的感受。(3分)

12.第④段为什么写城市的炊烟?从哪些方面写的?这几方面是用哪个关键词过渡

的?(5分)

13.从全文看,题目“遥远的炊烟”中“遥远”一词用得很形象,请分析“遥远”一

词的含义。(2分)

14.第②段划线句子“袅袅的炊烟,在房屋的脊梁上盘旋,在树梢的鸟巢旁飘荡,在

胡同的拐角里踱步,最后都凝聚成片片朦胧的烟霞。”写得很美,请做简要赏析。(3

分)

15.根据⑨段划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再续写一句前后连贯、合理的句子(3分)

其实,不论是有风的时候还是无风的时候,乡村上空的炊烟都是一幅动人的画卷,

像飞流直下的瀑布,像艳丽多彩的锦缎, 。

(二)名著阅读(8分)

阅读下列名著片断,根据要求回答问题。(两个片断中可任选一个作答。多做,按写对

的给分;给够满分为止。)

片 断 一

不知道是哪个有心人,用枞树枝编成的花圈把那一列坟墓装饰了起来,给这小小

的墓地围上了一圈绿色的栅栏。笔直的松树在陡坡上面高耸。绿荫似的嫩草铺遍了峡

谷的斜坡。

这儿是小镇的近郊,又阴郁,又冷清,只有松树林轻轻的低语和从复苏的大地上

散发出来的春天新鲜的气味。……就在这地方,他的同志们英勇就义,为了使那些生

于贫贱的、那些一出生就当奴隶的人们能有美好的生活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保尔缓缓地摘下了帽子。悲愤,极度的悲愤充满了他的心。

八年级语文 第 3 页 (共 4 页)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

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

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

的解放而斗争。”人应当赶紧地、充分地生活,因为意外的疾病或悲惨的事故随时都可

以突然结束他的生命。

保尔怀着这样的思想离开了烈士公墓。

16.以上片断选自 (填书名),作者是 (填国名) (填

人名)。(3分)

17.保尔最爱读英国小说 ,主人公的斗争精神让他敬佩不已。(1分)

18.阅读以上片断,保尔在烈士公墓前立下了什么誓言?保尔是这样做的吗?请回忆

全书有关内容写出一个符合其誓言的事例。(4分)

片 断 二

脚好了之后,他敢跑了。这使他非常的痛快,因为别的没有什么可怕的了:地名

他很熟习,即使有时候绕点远也没大关系,好在自己有的是力气。拉车的方法,以他

干过的那些推,拉,扛,挑的经验来领会,也不算十分难。况且他有他的主意:多留

神,少争胜,大概总不会出了毛病。至于讲价争座,他的嘴慢气盛,弄不过那些老油

子们。知道这个短处,他干脆不大到“车口儿”上去;哪里没车,他放在哪里。在这

僻静的地点,他可以从容的讲价,而且有时候不肯要价,只说声:“坐上吧,瞧着给!”

他的样子是那么诚实,脸上是那么简单可爱,人们好像只好信任他,不敢想这个傻大

个子是会敲人的。即使人们疑心,也只能怀疑他是新到城里来的乡下老儿,大概不认

识路,所以讲不出价钱来。以至人们问到:“认识呀?”他就又像装傻,又像耍俏的那

么一笑,使人们不知怎样才好。

两三个星期的工夫,他把腿溜出来了。他晓得自己的跑法很好看。跑法是车夫的

能力与资格的证据。那撇着脚,像一对蒲扇在地上扇乎的,无疑的是刚由乡间上来的

新手。那头低得很深,双脚蹭地,跑和走的速度差不多,而颇有跑的表示的,是那些

五十岁以上的老者们。那经验十足而没什么力气的却另有一种方法;胸向内含,度数

很深;腿抬得很高;一走一探头;这样,他们就带出跑得很用力的样子,而在事实上

一点也不比别人快;他们仗着“作派”去维持自己的尊严。祥子当然决不采取这几种

姿态。他的腿长步大,腰里非常的稳,跑起来没有多少响声,步步都有些伸缩,车把

不动,使座儿觉到安全,舒服。说站住,不论在跑得多么快的时候,大脚在地上轻蹭

两蹭,就站住了;他的力气似乎能达到车的各部分。脊背微俯,双手松松拢住车把,

他活动,利落,准确;看不出急促而跑得很快,快而没有危险。就是在拉包车的里面,

这也得算很名贵的。

19.以上片断选自 (填书名),主人公 (填人名)的最大

愿望是 。(3分)

20.认真阅读以上片断,它反映出主人公 、 、 的性格。(2分)

21.黑暗的社会让主人公的美好愿望一次次无情破灭,后来他变成了截然不同的另一

个人。他吃、他喝、他赌,他懒、他狡猾,他耍坏、打架、占便宜,甚至为了几个钱

可以出卖人命。我们为他痛苦、为他悲哀,但他曾经美好的内心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

忘怀。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一个能反映他美好内心的事例来。(3分)

四、作文能力考查(40分)

22.命题作文:

题目:同桌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②卷面整洁,书写规范,不写

错别字。 ③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否则扣分。

八年级语文 第 4 页 (共 4 页)

宝安区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卷

八年级 语文 答 案

一、单项语文技能考查(每题3分,共12分)

1.C 2.B 3.A 4.C

二、古诗文阅读能力考查(22分)

5.B、D(每项2分,共4分)

6.摆开(1分);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形容醉态。(1分)

7.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而欢乐,却不知道太守是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2分)

8.(4分)本文段主要为我们描绘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四幅生动的画面,反映了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思想,也反映了欧阳修治理有方,使百姓生活和乐,安居乐业。(正确联系文章得2分)

欧阳修的作为无疑为当今的领导者作出了榜样。我们的领导者更应心中装有百姓,放下架子,与民同乐。不过,与民同乐容易,而与民同患难才能真正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在汶川大地震中,温总理第一时间奔赴现场,亲临指挥;胡主席亲赴灾区,安抚受灾百姓,他们都为领导者做出了榜样,是感动中国与世界的官员。(联系现实,言之有理得2分。)

9.(每句1分,写错不给分。共10分)

(1)折戟沉沙铁未销(2)留取丹心照汗青(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4)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5)坐看云起时

(6)山映斜阳天接水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三、现代文阅读能力考查(26分)

(一)文学作品阅读(18分)

10.收了心指收了玩心,跑回家里了。(2分)

11.孩子、汉子、游子(3分,答对一点得1分)

12.写城市的炊烟是起到比较作用,为了衬托乡村炊烟的温暖。(2分);城市里没有炊烟;有的也是有害的气体;也没有人留意(2分,写对两点给满分);用“即使??也??”和“况且”过渡。(1分,写对一点给满分)

13.可从时间、空间两方面答题。(2分,答对一点得1分)

例1.对于久居城市的“我”,农村的炊烟早已成为遥远的记忆。

例2.农村的炊烟勾起“我”无穷的怀念,怀念是遥远的,怀想也因遥远而更显温暖,更显珍贵。

14.(3分)运用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村庄的炊烟无处不在(1分),表达了作者的怀想之情(1分)。

15.喻体要求符合“动人的画卷”。例1:像婀娜多姿的少女;例2:像飘忽散淡的烟霞(3分)

八年级语文 第 5 页 (共 4 页)

篇五: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检测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题(2013-2014学年)

第四单元

学校 班级 姓名 座号 评分

一、基础(30分)

1.将下面的文字抄写在田字格中,要求规范、端正、整洁。(2分)

蜂围蝶阵

2.给加点的字写出正确的拼音,依据拼音写汉字。(4分)

一瞬间( ) 宽恕( ) 一丝不(gǒ 盘(qiú)卧龙 ..

3.在你认为有语病的地方画上横线,在括号里写出修改意见。(2分)

赵本山的小品幽默搞笑,常常使大人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孩子们更是笑得前仰后合。

( )

4.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

A.诗歌《在山的那边》抒写了童年的向往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挠。

B.散文按表达方式分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散文最重要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紫藤萝瀑布》作者是当代女作家宗璞。

C.《短文两篇》由描写寻常小事感悟人生的道理:无论是什么样的生命,生命的长短如何,都应该好好地活过,一丝不苟地去活。

D.《学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礼仪的论著,其中所阐述的一些原则和规律,至今仍有重要意义。

5.有的人,泉水叮咚,在他听来是大自然奏出的美妙和谐的音乐;天上的白云,在他看来是大自然铺就的最美最好的图画:

按照所给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在下面横线上续写一个句子,使之与前文组成排比句(2分) 6.默写填空。(10分)

(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 。(《龟虽寿》)

(2) ,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问王昌龄左前龙标遥有此寄》)

(3) ,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过故人庄》)

(4)把《夜雨寄北》默写完整。

,。7.名著阅读(7分)

(1)总的来说,《繁星》《春水》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二是 三是

(2)《繁星》《春水》的名字内涵是什么?

二、古诗文阅读(20分)

(一)(6分)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虽有佳肴 虽( ) 不知其旨也 旨( ) ..

教学相长 长( ) 教然后知困 困( ) ..

9、“教学相长”的意思是(2分)

10、读了这篇短文,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谈一点你的学习体会。(2分)

(二)(10分)

闲情记趣

注释:①芸:指作者的妻子陈芸。 ②盍:何不。③踯躅:徘徊,文中指虫子不停地跳动。 ④作俑:比喻倡导做不好的事。

11.下列加点字与“盍仿而效之”中的“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3分)

A. 子之插花能备风晴雨露 B.心之所向 ..

C故时有物外之趣 D. 如其法行之 ..1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14.本文记叙了 的事,表现了自得其乐的家庭生活。(2分)

(三)(4分)

农家望晴

雍裕之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 麦场高处望云开。

15.诗中第四句表现了老农怎样的心情?请结合具体词语加以赏析。(4分)

三、现代文阅读(20分)

遥远的炊烟

鲁先圣

只要在乡村生活过,有谁不怀念村庄上空那袅袅升起的炊烟?袅袅的炊烟里,有母亲的呼唤,有奶奶的目光,也有父亲洪钟般的声音。

有多久没有看到过炊烟了?城市里没有炊烟,城市里用的是煤气液化气,即使有了些许的炊烟,也是有害的气体,是不会让人留恋的。况且,城市里的人们,也没有时间留意炊烟,

大家都匆匆忙忙,谁会有时间在意稍纵即逝的炊烟?炊烟只属于宁静的乡村,只属于浑厚的黄土地。

只有当停下了人生脚步的时候,只有当心灵归于一份淡雅和安静的时候,那袅袅的炊烟才会从久远的记忆中升起来,瞬间就弥漫了你整个的心灵。

对于有着乡村生活经历的人们来说,童年的时候,炊烟是娘做好的可口的饭菜。伙伴们成群结队去村外的田野里玩耍,去村头的小河里嬉戏。兴致起来,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回家。这个时候不知道谁说一声,我家房顶上没有烟了,娘做好饭了。大家立刻都齐刷刷地把目光投向村里,纷纷寻找自己家的房顶。不久前还袅袅升起着的炊烟,都已经渐渐散尽了,娘把饭做好了。大家自然都收了心,赶快追逐着跑向村里,跑回自己的家里,那里有娘可口的饭菜等着啊。再不回家,娘就要到村口呼唤儿子了。

炊烟是汉子们心底的温暖。大阳升起来了,汉于们赶着牲口,拉着牛车,说说笑笑地到村外的田地里劳作。到了中午了,汉于们累了的时候,村里的炊烟也升起来了。这个时候,大家纷纷卸下牲口,在地头坐下,点上一支烟,大家的目光都会朝向通往村里的小路。那条小路上,渐渐地,成群结队的妇女,提着饭菜从村里的炊烟里走来了。汉子们的疲劳消失了,那不尽的温暖扑面而来了。

炊烟就是远行的游子心中的家园。不论到了天南海北还是在都市庙堂,不论你名满天下还是腰缠万贯,最让你动心的,一定是故乡茅屋上升起的那袅袅炊烟啊。不论你遭受了多么深重的重创,那随风飘浮的缕缕炊烟,顷刻之间就把你隐藏在了无边的温暖里。

当我们忆起年迈的母亲,母亲的身影多半是在炊烟里。有多少回啊,当我们从野外回到家里,当我们喊娘的时候,母亲的身影正在炊烟里忙碌。我们的姐妹呢?她们的身影在灶前的火洞边,把小辫子甩在身后,正往炉膛里填着玉米和高梁秸秆。

遥远的炊烟 鲁先圣

我突然间想起人烟这个词。人烟,就一定是人间烟火,也就是指炊烟了,在千里荒漠的孤独中旅行的人,在浩瀚无边的大海中航行的人,突然看到地平线上升起的袅袅炊烟,会激动得热泪盈眶,那是看到了人间的信号。所有漫漫孤旅的寂寞和苍凉,所有长途跋涉的疲惫和恐惧,瞬间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没有风的时候,炊烟是一棵树,从家里的灶房里生长起来,然后与全村的树聚合成一棵参天大树。有风的时候就不同了;炊烟刚刚冒上房顶,就迅速汇集一片,变成一片片灰色的云,飘浮到村庄的上空,最后都消失到无边的旷野里。其实,不论是有风的时候还是无风的时候,乡村上空的炊烟都是一幅动人的画卷,像飞流直下的瀑布,像艳丽多彩的锦缎,像婀娜多姿的少女,像飘忽散淡的烟霞。可是炊烟与画卷又不同,因为炊烟里还有麦子的香味,更有母亲殷殷的目光。

16.炊烟勾起了作者的无限的遐想,纵观全文,期中蕴涵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分)

17.文章第三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4分)

18.结合具体词语,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袅袅的炊烟在房屋的脊梁上盘旋,在树梢的鸟巢旁飘荡,在胡同的拐角里踱步,最后都凝聚成片片朦胧的烟霞。(3分)

19.如何理解第二段画线句的含意。(4分)

20.文中的“炊烟”这个物象是与母亲的身影交织在一起的。生活中,亲情常常融注于某些特定的物象中,请你捕捉记忆中的美丽物象,用优美的文字描绘一个画面。(6分)

四、作文(50分)

21.有时你可能会感到生活不顺心,觉得生活很平常;其实,生活中处处有快乐,只要你改变自己的心态,只要你用心去欣赏。

请以“___________,我的快乐之源”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500字左右。

附:参考答案

一、1、书写(2分规范,端正,整洁,框架结构不协调1分,写错字不得分)

2、shùn shù 苟 虬

3、赵本山的小品幽默搞笑,常常使大人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孩子们更是笑得前仰后合。 把“地笑了起来”删掉

4、D

5、示例:声声鸟语,在他耳里就是捷报频传的阵阵凯歌;缕缕花香,在他的心中就是生活赐予的无限甜蜜

6、略

7、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 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繁星代表着零星的思想,春水是因为作者希望在不经意之时将思绪像春水一样流入读者心中。

二、古诗文阅读

8.即使 美味 促进 困惑

9.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10. 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理解得更深刻 11.D 13.我闲居在家桌上的瓶花总是不断地更换新鲜的 14.作者和妻子装饰瓶花的事 15.“望”字写出了老人登高执着远眺的动作,形象地表现了老农希望晴天的迫切心情。

三、现代文阅读 16.①作者借写炊烟表达了对母爱的赞美之情; ②对幸福温暖乡村生活的怀念;③远方游子的乡土之思。

17.过渡作用,承上启下,从上文对城市人忽略炊烟过渡到下文对乡村炊烟的深情回忆。

18、.①“踱步”一词将炊烟拟人化,形象地写出了炊烟袅袅上升的情态。②运用排比的句式,节奏感强,强调了炊烟各异的形态,突出对炊烟记忆之深;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感念之情。

19.城市没有炊烟,城市的人们无暇留意炊烟,(2分)而炊烟是乡村生活的一部分

20.略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