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嗤之以鼻造句40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20:34:26 作文素材
嗤之以鼻造句40字作文素材

篇一:成语练习之造句

一、1相濡以沫 【成语释义】濡:沾湿;沫:唾沫。泉水干了,鱼吐沫互相润湿。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多用于夫妻之间。

【成语例句】 在自己最适宜的地方,快乐的生活,忘记对方,也忘记那段相濡以沫的生活。

【近义词】同甘共苦、患难与共

【反义词】自私自利、背信弃义

2捕风捉影 【成语释义】 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近义词】望风捕影、无中生有、道听途说 贬义

【反义词】 铁证如山、证据确凿、实事求是、耳闻目睹、确凿不移

【例】 对于~的流言,我们切不可轻信

3欲壑难填 【成语释义】欲:欲望;壑:山沟,深谷。形容欲望像深谷一样,很难填满。指贪心重,无法满足。贬义

[近义词]贪得无厌、贪心不足、唯利是图

[反义词]不饮盗泉、一身清白、一尘不染

4不屑一顾 解释:不屑:不值得,不愿意(去);一顾:看一下。认为不值得一看。 形容对某事物极端轻视鄙夷.含贬义,形容蔑视、轻视

示例:清·曾朴《孽海花》第28回:“我的眼光是一直线,只看前面的,两旁和后方,都悍然不屑一顾了。

近义词:不足挂齿、嗤之以鼻

反义词:刮目相看、举足轻重

5嗤之以鼻 【解 释】 嗤:讥笑。用鼻子吭气,表示看不起。含贬义,用于对错误言行的蔑视

【示 例】 说于乡,乡人笑之;说于市,市人非之;请于巨绅贵族,更~。

二、1独树一帜 解 释:树:树立。帜:旗帜。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风格独特新奇,自成一家。

出 处:清·袁枚《随园诗话》:“所以能独树一帜者,正为其不袭盛唐窠臼也。” 近义词:别具一格、独辟蹊径、标新立异、 匠心独运、异军突起

反义词:蹈常袭故、步人后尘

2别具一格 【释 义】 别:另外。比喻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味)。 广场侧面的天鹅咖啡馆是一座别具一格又独有意义的建筑。

【示 例】 这个画家的人物画拙中见巧,~。

【近义词】标新立异、别开生面、别有风味 、独具一格、不拘一格

别开生面:另辟蹊径开创新的形式或格局。

示 例 今日林妹妹这五首诗,亦可谓命意新奇,~了。

3独辟蹊径【注 释】 辟:开辟。蹊径:小路。自己开辟一条路。比喻独创一种新风格或者新方法,体裁。

4标新立异, 通常指提出新的主张、见解或创造出新奇的样式。也指为了显示自己,故意显出自己的与众不同或者用往常不同的表达方式来吸引人。有时是褒义,有时作贬义。

【造句】人家都这样讲,这样做,要是你一个人偏偏标新立异,人家就要怪你不是了。 做事标新立异是好的,可是不能胡乱的想,这样只会适得其反。

2◎我们现在毫无计划地滥采自然资源,无异于饮鸩止渴,最终必然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在现今的商业时代,生产商只靠降价来吸引消费者,只能是一种饮鸩止渴的手段。 五、1无出其右:没有人能超出他的右边(即胜过他)。指在某方面居领先地位。近义词 天下第一

造句:“独君资禀聪悟,气量宏博,侪辈~。”

2形容非常贫穷,一分钱也没有的成语:一贫如洗 身无分文 不名一文 家徒四壁 一穷二白【比喻基础差,底子薄。】

捉襟见肘:形容衣服破烂。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在现代汉语中,捉襟见肘可比喻成资金、物质条件,以及能力上的匮乏或欠缺,有时还指某件事物的不完善。造句:曾子捉襟见肘,纳履决踵,贫不胜言。

3黔驴技穷:比喻仅有的一点伎俩也用完了,没有办法了。

江郎才尽:比喻才思枯竭。

山穷水尽:比喻无路可走陷入绝境。反义词:柳暗花明。

九、

1里出外进

【解释】:形容不平整、不整齐。

【示例】:这面墙砌得里出外进的,只好拆了重修。

2“殊途同归”和“异曲同工”;都有“用不同的方法;得到同样的结果”的意思;但~不强调结果的好坏;“异曲同工”偏重于效果极好。Eg 一道题,往往有几种解法,但~,答案只能有一个。

3造句:无数星星点点 的火把在雾里闪耀着. 对面的山坡上点缀着~的小花。 4缓不济急

【释义】缓慢的行动适应不了紧急的需要。

eg看看还差个八百多两银子,没有法子想,要变卖东西,却又~。

争先恐后:比喻争着向前,唯恐落后。反义词 不紧不慢 慢条斯理

10 此起彼伏:这边起来,那边伏倒,这边伏倒,那边起来。形容一起一伏,接连不断,高潮迭起,从未止息。Eg争取自由解放的斗争此起彼伏。北京市民街头目睹阅兵队伍撤离,现场自发而起的祖国万岁声此起彼伏。

一、少不更事 释 义 少:年轻;更:经历。年纪轻,没有经历过什么事情。指经验不多。 出 处 《隋书·李雄传》:“吾儿既少,更事未多。”

近义词:羽毛未丰、初出茅庐 反义词:饱经风霜、少年老成

讳莫如深 : 讳:瞒着不说;深:事件重大。原指事件重大,讳而不言。后指把事情隐瞒得很深,泛指把事情的真相紧紧隐瞒。

近义词 秘而不宣、守口如瓶、高深莫测

反义词 直言不讳、和盘托出、显而易见

四1防患于未然 [释 义]患:灾祸;未然:没有这样,指尚未形成。防止事故或祸害于尚未发生之前。eg各单位必须加强防火措施,以~。 近义词 防微杜渐、有备无患

反义词 临渴掘井、江心补漏、患至呼天

2患至呼天:形容事前不作准备,灾祸临头,求天救助。

eg “患至而后呼天,不亦晚乎!”

〖示例〗如果不早作准备,来年汛期~,就来不及了。

3无地自容 ( wú dì zì róng ) 解 释: 没有地方可以让自己容身。形容非常羞愧。

eg我们的过错确是无辞可辩的。我自己感觉着无地自容。”

4信马由缰:信、由:听任。骑着马不拉缰绳,任其自由移动。骑着马无目的地闲逛。比喻随便走走。也比喻无主见,随外力而转移。

【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八十六回:“却说王氏是一个昏天黑地的母亲,绍闻是一个信马由缰的儿子。” 【示例】他~地走到中央公园,糊里糊涂地买了一张门券进去。

八、连你爱吃冰棒都是球迷们津津乐道的事。十余年来,在不少出版物中我都看到这幅画,它为不少人所~

九 春秋鼎盛【解释】

春秋:指年龄。鼎盛:正当旺盛之时。人年龄正处于旺盛、强壮之际。

Eg科学家蒋筑英在他春秋鼎盛时期,为了他心爱的光学事业奉献出了生命。

1诚惶诚恐

解释:诚,确实;惶,害怕;恐,畏惧。原指封建官员给皇帝上奏章时用的客套话,反义词:处之泰然

Eg“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奉职无效,久窃禄位,令功臣怀愠,诚惶诚恐。”

一些成了惊弓之鸟的部员们算也~地先后把那段危险的地面通过了。(郭沫若《北伐途中》二十一)

战战兢兢

释 义 战战:害怕,恐惧的样子;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形容因非常害怕而微微发抖,从而小心谨慎的样子。

出 处 《诗经·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含贬义 近义词 如履薄冰、

反义词 胆大妄为

示 例 那小孩~地走着,唯恐摔倒。

歇后语:踩高跷上高墙——战战兢兢;穿木屐上高墙——战战兢兢;鸡窝里的蚂蚱——战战兢兢 在《傅雷家书》里出现了这一词:......所以你更应战战兢兢,郑重其事。 如履薄冰

【汉语拼音】rú lǚ bó bīng

【词语解释】像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

【字词解释】履:践、踩在上面。

【反义词】 如履平地 、脚踏实地、厝火积薪

【注意点】只能强调主观心态之谨慎小心,而非客观情况之危急。 《诗经·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岁末楼市,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对岸是风景无限还是依旧黯然?有道是:非同寻常,最是2007。

“我这一生如履薄冰,你说我能走到对岸吗?”——来自《投名状》的这一经典台词,

2走马观花的中文解释

【解释】:走马:骑着马跑。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

【出自】:唐·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近义词】:浮光掠影、蜻蜓点水

【反义词】:下马看花、入木三分、鞭辟入里

◎从易到难,也要注意认真对待每一道题,不能走马观花,有难就退,伤害解题情绪。 ◎具体国情构成国情整体,对具体国情进行深入研究、调查,不能走马观花,更重要的是这种微观要具有典型性研究。回肠荡气

3荡气回肠 形容文章、乐曲十分婉转动人。

出处 战国·楚·宋玉《高唐赋》:“感心动耳,回肠荡气。”

三国·魏·曹丕《大墙上蒿行》:“女娥长歌,声协宫商,感心动耳,荡气回肠。”

这首乐曲旋律优美动人,令人~。

4高山仰止

【解释】: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出自】:《诗经·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gāo shān yǎng zhǐ jǐng háng xíng zhǐ 高山, 喻高尚的德行。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经常“喻以崇高的品行”之意。后以“高山景行”比喻崇高的德行。 回眸启功:浮光掠影难载传奇一生

悼念启功先生“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5摩肩接踵的中文解释

【解释】:肩碰着肩,脚碰着脚。形容人多拥挤。

【出自】:《战国策·齐策一》:“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宋史·李显忠传》:“入城,宣布德意,不戮一人,中原归附者踵接。”

【示例】:节日的公园里,游人~,十分拥挤。毂gǔ击肩摩(形容车马行人众多,来往十分拥挤)。 6 声情并茂的中文解释

【解释】:并:都;茂:草木丰盛的样子,引伸为美好。指演唱的音色、唱腔和表达的感情都很动人。

【示例】:她的演唱声情并茂,极富艺术感染力。

7别无二致的中文解释

【解释】:指区分不出两者的差别。

【出自】:郭沫若《海涛集·徐家埠》:“江西境内的风物,太平淡无奇了,这儿和长江沿岸所见到的别无二致。”

【近义词】:完全一致

示例:两件作品~,让人难以区分。

8耿耿于怀的中文解释

【解释】:耿耿:有心事的样子。不能忘怀,牵萦于心。

【出自】:《诗经·邶风·柏舟》:“耿耿不寐,如有隐忧。”

【示例】:同学之间应团结互助,绝不能因一点小事就~。

9耳提面命的中文解释

【解释】: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

嗤之以鼻造句40字

【示例】:有一种文字,即有一种文字之法脉准绳,载之于书者,不异~。 ◎清·李渔《曲话·结构》

专家指出,家长教育孩子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多沟通交流,多尊重鼓励,多赏识教育, 不能耳提面命,指手画脚,絮絮叨叨的。

篇二:[套卷]重庆市杨家坪中学2014届高三(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重庆市杨家坪中学高2014级高三(上)第一次月考

语 文 试 题

第Ⅰ卷(32分)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字形正确且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称(chèn)职 岿(guī)然不动 不卑不抗 变本加厉 ..

B、溃(huì)脓 不可名状 嗤之以鼻 舶(bó)来品 ..

C、百纳衣 暴虎冯(píng)河 同仇敌忾(gài) 陈词滥调 ..

D、揣(chuǎi)测 飞湍(tuān)瀑流 冒然 弱不经风 ..

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由此想到了一切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的人们,在火刑柱上微笑的布鲁诺、横刀对天的谭嗣同、惨死狱中的少年邹容??他们也是夸父、普罗米修斯。

B.我不知道应不应该来这儿?也不知道好多事能不能说清楚?可是我想平安度过高考前的这段日子,我不想再次失利。

C.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河南省新密市刘寨镇农民张海超《开胸验肺》事件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D.重建后的花溪村,改善了原有的农户居住条件,整治了村庄的环境,同时,他们的塑料大棚通过土地流转方式,也成为了农业产业基地。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通讯日渐发达,手机几乎成为大家必不可少的必需品,但使用量增加之后,关于手机质量的投诉也越来越多。

B.制造灾祸然后去救灾,让人掉进陷阱然后去救人,这不是正义,这是正义的反面。

C.许多高中毕业生填报志愿时,是优先考虑专业还是优先考虑学校,很大程度上是受市场需求、社会动向、父母意愿、个人喜好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

D.对偶尔失足的青少年,应耐心教育,热情帮助,而不要歧视他们。这不利于他们改正错误,也不利于对他们的教育工作。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现在少数媒体放着有重要新闻价值的素材不去挖掘,反倒抓住某些明星的一些逸闻就笔走..龙蛇,这种做法真是令人费解。 ..

B.歹徒在向他人勒索巨额钱款时,猝死于作案现场。他一生恶贯满盈,真是死得其所。 ....

C、“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我们更要努力攀登书山,而不能高山仰止。 ....

D、 这次选举他最有希望,但由于他近年来的 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 ....

二、(本大题共3小题,共11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5~7题。

元芳体走红的社会学解读

前些年有一部电视连续剧《神探狄仁杰》很火。这个“元芳体”就出自于狄仁杰和他的得力助手李元芳之口。李元芳在电视剧中是狄仁杰的副手,因思维缜密、善于推理而备受器重。每每遇到疑案,狄仁杰总是要问“元芳,你怎么看?”征询元芳意见;对此,李元芳总是“公式化”地答道:“大人,此事必有蹊跷。”其实,元芳体突然在网上走红,其中也有蹊跷。微博带动起一股跟风热潮,一时间,网友世间万事皆问“元芳”,有搞笑的,有调侃的,有质问的,有发泄的,有风马牛不相及的,更有借机炒作一把的??网友们疯狂使用“元芳”造句,或自言自语,或分析事件,或引人关注,或制造话题,一时间,竟有上百万网友向元芳发问,如:“我现在还没有女朋友,元芳,你怎么看?”,“连续三个月未发工资,元芳,你怎么看?”,“地铁票价到底多少合适?元芳,你怎么看?”,“昨夜楼下施工,搅扰得大人我彻夜未眠。元芳,你怎么看?”种种逗趣问答,令人忍俊不禁。有的还借用央视记者的口吻发问:“你幸福吗?元芳,你怎么看?”

元芳体为何能够风靡一时,人们对此有不同的解读。有人说,李元芳总是回应一句:“大人,此事必有蹊跷。”这表面看似古板其实透着一种生存之道,迎合了人们积极求发展的心态:这既显示了他对疑案保持深究的专业眼光,同时也故意点到为止,给上司狄大人进一步发挥留下足够空间。最后,当狄大人把案情分析得头头是道,说出英明判断,他再补上一句“大人真乃神人也。”由此,这折射出了职场潜规则,下属重要的是洗耳恭听不必多言,更不能抢夺上司风光,这问答之间暗藏着职场智慧甚至是官场哲学。

但在更多的网友眼中,所谓元芳体不过是一种面对生活压力的自我戏谑和调侃。如果心理是一个箩筐,人们总得找到清空的办法。大家利用元芳体发出追问,其实没指望别人能作出回答,这种看似无厘头的问答,重点不是问而是在表达网友意见和传递网友情感,网友在发问前,其实答案已在心中,有的甚至以此寻求大家共鸣,这不仅显示了当今价值的多元,同时也成了一种游戏式的时尚,大家乐在其中,借此释放情感,带给人们以阅读乐趣,体现了网络时代的互动精神,我们不必对此进行过度解读。

网上据此以“从众心理”“诉求表达多元”为题做了一个网络探因调查:支持“从众心理”35.3%;支持“诉求表达多元”64.6%!

但我不这样看。我以为,应当还历史的真面目。“元芳,你怎么看”?有这样几层意思: 民主讨论的作风。办案是一个缜密的,循序渐进,抽丝剥茧的过程,要避免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就得倾听他人意见;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办案最忌领导搞家长制和一言堂。习惯于与同僚、下属讨论和论证,更能够有助于提高办案效率和质量。同时,“元芳,你怎么看?”在中国目前两极分化严重,民生问题突出的大环境中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这个“你”既指老百姓,更指各级领导。“怎么看”包括了总结经验教训,反思反省,更包括了兼听则明之民主议政。“元芳,你怎么看?”不仅是改善党群关系,政群关系,上下级关系,平级关系,区域关系,贫富不均,分配不均的总的指导思想;也是一种很务实有效的工作方法与工作态度。是对民心,民情,民意,民议的一种民主讨论作风。任何事情,社会上出现不同意见,不同看法很正常;这是因为现在社会总是存在信息不对称,知识不对称,社会地位不对称,经济收入不对称,个人际遇不对称的客观事实;每一个人的观点和看法总是来自于这些“不对称”,因为人们只能在自己掌握的知识范围内去识别信息的真伪好坏优劣。

让人说话有天不会垮的自信。李元芳并不是个傻子,如果狄仁杰把李元芳视为傻子,那狄仁杰自己就先是一个傻子了。李元芳之所以始终没有正面直接表达过自己的看法,但是,“此事必有蹊跷”已经非常明白地表达了他对案子是有自己的看法和主见的,只是囿于种种原因不能或者不便和盘托出己见而已。

“大人真乃神人也”,是李元芳在狄仁杰破案后高唱的万无一失的马后炮赞歌;这样的赞歌会让任何人都陶醉其中,狄仁杰也不例外。事情办好了,成功了,听听赞歌不算得意忘形,可以理解、包容。

总之,“元芳,你怎么看”?在今天比较符合创新社会管理的要求,很值得进一步讨论研究。

5.下列关于“元芳体”走红原因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元芳体”的流行是因为它在中国目前两极分化严重、民生问题突出的大环境中具有现实意义。

B. 网络调查显示“元芳体”的流行源于人们的“从众心理”和人们“诉求表达多元”的需求。

C. 作者认为“元芳体”流行的深层原因源于人们对民主作风的渴求,符合创新生活管理的要求。

D.电视剧《神探狄仁杰》很火,知晓度高,主人公之间的对话得以流行。

6.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民主讨论的作风有助于提高办案效率和质量,电视剧正是通过“元芳体”形象地表现了狄仁杰办案的民主作风。

B. “元芳体”蹿红的现象显示了当今价值的多元,体现了网络时代的互动精神。

C. 李元芳在破案之后总有一句“大人真乃神人也”,这表达了他对狄仁杰的钦佩之情,也说明狄仁杰喜欢听赞美之词。

D. 由于对任何事情社会上都会出现不同意见和不同看法,所以导致社会存在信息不对称。

7.探究文中“元芳体”的流行蕴藏着哪些社会心理。(5分)

三、(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

李士谦传

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也。髫龀丧父,事母以孝闻。母曾呕吐,疑为中毒,因跪而尝之。伯父魏岐州刺史瑒,深所嗟尚,每称曰:“此儿吾家之颜子也。”年十二,魏广平王赞辟开府参军事。后丁母忧,居丧骨立。赵郡王睿举德行,称疾不就。和士开亦重其名,将讽朝廷,擢为国子祭酒。士谦知而固辞,得免。 家富于财,躬处节俭,每以振施为务。州里有丧事不办者,士谦辄奔走赴之,随乏供济。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阋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兄弟愧惧,更相推..

让,卒为善士。有牛犯其田者,士谦牵置凉处饲之,过于本主。望见盗刈其禾黍者,默而避之。其家僮尝执盗粟者,士谦慰谕之曰:“穷困所致,义无相责。”遽令放之。其奴尝与乡人董震因醉角力,震扼其喉,毙于手下。震惶惧请罪,士谦谓之曰:“卿本无杀心,何为相谢!..

然可远去,无为吏之所拘。”性宽厚,皆此类也。

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士谦曰:“吾家余粟,本图振赡,岂求利哉!”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契,曰:“债了矣,幸勿为念也。”各令罢去。明年大熟,债家争来偿谦,谦拒之,一无所受。他年又大饥,多有死者,士谦罄竭家资,为之糜粥,赖以全活者将万计。收埋骸骨,所见无遗。至春,又出粮种,分给贫乏。赵郡农民德之,抚其子孙曰:“此乃李参军遗惠也。”或谓士谦曰:“子多阴德。”士谦曰:“所谓阴德者何?犹耳鸣,已独闻之,人无知者。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

开皇八年,终于家,时年六十六。赵郡士女闻之,莫不流涕曰:“我曹不死,而令李参军死乎!”会葬者万余人。乡人李景伯等以士谦道著丘园,条其行状,诣尚书省请先生之谥,事寝不行,遂相与树碑于墓。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 埒:相等 .

B.其奴尝与乡人董震因醉角力 角力:较量力气大小 ..

C.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阋讼 阋:不和,争吵 .

D.乡人李景伯等以士谦道著丘园,条其行状 行状:轮廓、式样 ..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事母以孝闻 B. 卿本无杀心,何为相谢 ..

每以振施为务 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 ..

C. 无为吏之所拘。 D. 赵郡农民德之 ..

为设酒食,对之燔契 何阴德之有 ..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士谦是一个大孝子。他幼年丧父,侍奉母亲以孝顺闻名。他曾经为弄清母亲呕吐的原因,尝食她的呕吐物,孝顺之举深得伯父赞赏。

B.李士谦性格宽厚。别人的牛毁坏了他的田地,他反而替人好好喂着;有人偷割他的禾苗,他却不加阻拦;甚至放走被家仆抓住的盗粟者。

C.李士谦有乐善好施的品德。他周济乡里无钱办丧事的人家,又曾拿出钱财来化解兄弟间因分财不均而起的纠纷。

D.李士谦的德行深得同乡人的爱戴。他死后,人们为他举行万人葬礼,树碑立传,并联名请求朝廷给了他一个谥号。

第Ⅱ卷(共118分)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3分)

11. ⑴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州里有丧事不办者,士谦辄奔走赴之,随乏供济。(3分)

②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契,曰:“债了矣,幸勿为念也。”(4分)

(2)给文中无标点的句子断句(用/线即可)(3分)

夫君子之所取远者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12.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7分)

蝶 恋 花①

纳兰性德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②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注:①这是一首悼亡词。作者在《沁园春》一词的小序中曾写道:“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澹妆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

篇三:全国通用2016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保温练15 语言文字运用+名句默写+文学类文本阅读(一)

保温练15 语言文字运用+名句默写+文学类文本阅读(一)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青年人难免产生一时的疑惑、彷徨、失落,但只要把握好思想的总方向,善于分析,正确抉择,就能在正误、真假、善恶、美丑面前________。

②网络本身的虚拟性会导致其反映的某些情况存在夸大成分,因此,要想做到________,必须亲自走到基层一线,看看、问问、坐坐、聊聊,这样才能看到网上所看不到的东西。

③南开大学通过学校官方网站公布了该校2015年本科招生录取结果,罕见地晒出了全部的录取名单,不同地区招生名额差异、考生成绩排序等信息在这份大名单上________。

A.一目了然

B.明察秋毫

C.洞若观火

D.洞若观火 明察秋毫 洞若观火 洞若观火 明察秋毫 一目了然 一目了然 一目了然 明察秋毫

解析 洞若观火:形容看得清楚明白。明察秋毫:形容为人非常精明,任何小问题都看得很清楚。一目了然:一眼就能看清楚。①句突出观察透彻深远,②句突出观察巨细靡遗,③句突出一眼就看得很清楚。

答案 C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国家质检部门表示,今年我国乳制品食用安全状况明显改善,产品质量稳步提高,与去年同期相比,乳制品检验不合格率下降了一倍多。

B.侍弄过花草的人都知道,园艺的活计是多么让人忘我投入——虽然很辛苦,也能让人真正地放松。

C.这个人连门卫都不认识,居然还进了小区,挨家挨户去推销一种新的洗涤产品。

D.鼠兔生活在青藏高原,形体矮小,长得像老鼠,是日本动画片《神奇宝贝》中的“皮卡丘”形象的设计灵感来源。

解析 A项,“下降了一倍多”有误,“下降”不能用倍数表示。B项,搭配不当,“也”改为“但”。C项,有歧义,“连门卫都不认识”既可指“这个人不认识门卫”,也可指“门卫不认识这个人”。

答案 D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还记得影视剧中的测谎专家吗?他们能从人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说话声音和遣词造句中,发现隐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秘密。不过,这种方法对于普通人来说太高端了,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能够看透人心呢?以色列研究人员最近发现,____①____。当人们书写的内容是谎言时,往往下笔更重,写的字更高更长;____②____,画面的视角,则往往会从第一人称视角转换为第三人称俯视视角。这是因为谎言编造需要更长的时间思索,因而人们写字时会下意识地犹豫、拖沓,____③____;同样的,由于绘画的内容是大脑编造的,因此具有全局性,所以往往是以第三人称视角出现的,反之则不然。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由“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能够看透人心呢?”这个问句可知,后文的主要内容应介绍这种方法。后文写了两样事,一是书写,二是绘画。所以以色列研究人员发现的结果,一定是通过书写和绘画可以看透人心,由此可得出①处答案。第②处,可以从句式方面考虑,要看到前面“当人们书写的内容是谎言时”的提示。第③处,要从写字的结果上考虑,即前文所说的“写的字更高更长”。

答案 ①从书写和绘画中可以看出人的心理 ②当人们所画的内容是谎言时 ③导致所写的字更高更长。(意思对即可)

4.请在横线处续写一段文字。要求:语言表达鲜明、生动、连贯,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60个字)

历经艰辛,我们终于登上了山巅,一轮红日在天边冉冉升起,也在我们心灵的天空冉冉升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答题时要注意不得改变原文中心,并且要顺着原语段的思路续写。“一轮红日在天边冉冉升起,也在我们心灵的天空冉冉升起”,显然这句话的语意重点是后一句,所以续写的语句要围绕一轮红日在我们心灵的天空冉冉升起展开。此外,要注意字数的限制,注意语言的鲜明、生动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答案 它耀眼的光芒亲吻着我们,温暖了我们的心灵,驱散了我们一路的艰辛。我们跳呀,抖

落一身的疲惫;我们唱呀,唱亮阴暗的心灵;我们笑呀,迎接全新的生活。

5.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按要求完成问题。

(1)描述漫画的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简洁的语言揭示漫画的寓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描述漫画的内容,要着眼于整体,按照一定的空间顺序,有什么说什么,不可以在这个环节上延伸出漫画中没有的信息。概括这幅漫画的寓意时,应联系社会生活来进行思考,可以得出理想、梦想等要从实际出发等类似的寓意。

答案 (1)画面的主体是一条正从水里跃上水面的鱼,画面的左上方是一只正在空中自由飞舞的蝴蝶,而能够像蝴蝶那样在空中自由飞舞正是鱼儿的梦想。画面的右上方写着:鱼儿一旦想变成蝶,它便苦恼。

(2)做任何事情都不能痴心妄想,应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条件。

二、名句默写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揭示一个国家灭亡原因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商隐《锦瑟》一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比喻创设出无比美妙的意境,表达了作者的怅惘之情。

(3)屈原《离骚》中表现诗人崇尚高洁、虽死无悔思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2)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3)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老八样

薛 舒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她厌倦了在家里过除夕。这是一年中最繁忙、最嘈杂的一天,她总是借故赶稿子而躲避着厨房。她身上穿着父亲的大棉袄,脚上拖着母亲的老棉鞋,像一只慵懒的家猫一样身陷沙发的怀抱。她的面前,小小的折叠桌上立着超薄笔记本电脑,屏幕上开着一页空白的文档,上面还没有留下只字片言。

空调嗡嗡驱赶着寒冷,玻璃窗阻隔了正逐渐入侵的暮色,遥远的爆竹声渐次密集起来,“××酒”金红闪光的广告在央视春晚开始前试图夺人眼目。人们让喧闹留有余地,是对零点以后新年的莅临表示更为热烈的欢迎。一切都在拥挤着来临,旧年只剩下最后一日,“旧”,“一”和“日”的左右结构,将成为一段打上句号的往昔。

母亲往花瓶里插入一束银柳,然后抓起一块抹布擦着早已亮闪闪的电视柜,唠叨着:要在零点之前扔掉垃圾,在零点之前冲好抽水马桶,在零点之前洗完脏衣服??大年初一,不可以做一切与“扫除”有关的事。

父亲正在准备年夜饭,忙碌的身影不时从厨房进入客厅,又从客厅进入厨房。进出间,熏鱼和酱鸭的香味飘逸而来,油锅正发出“哔哔啵啵”和“哩哩啦啦”的欢快的哼唱。老八样,还是老八样,他三十年如一日地为除夕的餐桌奉上最古老的八道菜。她给他买过一本《时尚家庭菜谱》,他只粗略地翻了一遍彩页,并且对华而不实的菜式嗤之以鼻。他排斥“时尚”或者“流行”这样的字眼,他认为那是“浮躁”和“骗术”的代名词。他并未意识到他的过时,一如既往地操作着古老的年夜饭,并且永远保持着三十年前的热情。他看着自己做出来的一大碗一大碗的菜肴,脸上流溢着满足的表情。他好像从不知道,她早就吃腻了老八样。整个春节期间,他把那八道菜端出端进,从除夕一直端到正月十五。

这是她记忆中千篇一律的春节,她过够了。于是今年,她准备出逃,自然是有人领着她逃。她只给家里打了一个电话,然后,有一双大手牵着她的小手,长了翅膀一样,远走高飞了。去海南的机票竟不打折,原来那么多人和她一样,厌烦了在家里过年。满员的经济舱里空气浑浊,却浑浊得让她心安理得。深冬的海南没有一丝深冬的气象,绿意葱茏的热带植物染绿了她的眼睛,碧蓝的大海边,暖风飞扬起她单薄的衣衫,赤裸的脚趾里灌满了温暖的细沙??没有人忙于过年,

没有人惦记着插银柳、大扫除、做年夜饭、放鞭炮,没有人记得,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这个日子叫除夕。直到午夜,手机忽然发出一声布谷鸟的呼唤,是短信。白天的疯玩让她疲惫不堪,她打开昏昏欲睡的眼皮看短信:阿囡,新年到啦,爸爸妈妈祝你快乐,进步!

新年到了吗?她以为她在梦中,梦中的新年为何是一盏昏暗寂寞的床头灯?怎么是一床除了白色还是白色的被褥枕头?怎么是一个没有飘逸出熏鱼酱鸭香味的标准间?她终于清醒地意识到,她逃离到了一个不需要过除夕的地方,可新年还是马不停蹄地来临了。

她推了推熟睡的人:新年好!

熟睡的人发出梦中的呢喃:好!??继续熟睡。

她发了一会儿呆,然后,感觉有点饿,她听到胃壁在暗暗地较劲,发出微弱的研磨声,身体内的生物钟醒了,她终于惦念起了某些食物,那些应该出现在除夕餐桌上的三十年不变的食物。她便问熟睡的人:现在,你最想吃什么?

熟睡的人没有回答她,她便自问自答:第一想吃八宝饭,第二想吃白斩鸡,第三油爆虾,第四咸肉炖笋干,第五熏鱼,第六酱鸭,第七扣三丝??她掰着手指头数了一遍,才七个,还有一个,对了,还有一个,肉圆蛋饺三鲜锅。

她简直胃口大开,她几乎要吃成一个大胖子了,她第一次用想象和回忆,品尝出了老八样的美味。美味的老八样,让她忽然有些想念她厌倦了的家。

她忍不住又推了推依然熟睡的他:明天,我们还是回上海吧,我想吃我爸做的老八样。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小说采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写出了“她”由吃腻了老八样到想吃老八样的转变,情节一波三折,意蕴丰富。

B.母亲在除夕这天进行大扫除,不停唠叨着“要在零点之前扔掉垃圾,在零点之前??”,这表现了母亲的封建迷信思想。

C.父亲每年除夕都做老八样,女儿给他买了一本《时尚家庭菜谱》,他却对书上的菜式嗤之以鼻,他觉得自己做的老八样是世上最美味的菜肴。

D.第四段中提到父亲的老八样而不具体点明,吊读者胃口;倒数第三段通过“她”的口一一道出八样菜的名称,前后呼应。

E.强烈鲜明的对比是这篇小说突出的特色,同时,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多种描写手法的灵活运用也为小说增色不少。

解析 A项,“情节一波三折”错误。B项,“表现了母亲的封建迷信思想”错误。C项,“他

篇四:重庆市杨家坪中学高2014级高三(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重庆市杨家坪中学高2014级高三(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第Ⅰ卷(32分)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字形正确且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称(chèn)职 岿(guī)然不动 不卑不抗 变本加厉

B、溃(huì)脓 不可名状 嗤之以鼻 舶(bó)来品

C、百纳衣 暴虎冯(píng)河 同仇敌忾(gài) 陈词滥调 D、揣(chuǎi)测 飞湍(tuān)瀑流 冒然 弱不经风

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由此想到了一切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的人们,在火刑柱上微笑的布鲁诺、横刀对天的谭嗣同、惨死狱中的少年邹容??他们也是夸父、普罗米修斯。

B.我不知道应不应该来这儿?也不知道好多事能不能说清楚?可是我想平安度过高考前的这段日子,我不想再次失利。

C.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河南省新密市刘寨镇农民张海超《开胸验肺》事件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D.重建后的花溪村,改善了原有的农户居住条件,整治了村庄的环境,同时,他们的塑料大棚通过土地流转方式,也成为了农业产业基地。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通讯日渐发达,手机几乎成为大家必不可少的必需品,但使用量增加之后,关于手机质量的投诉也越来越多。

B.制造灾祸然后去救灾,让人掉进陷阱然后去救人,这不是正义,这是正义的反面。

C.许多高中毕业生填报志愿时,是优先考虑专业还是优先考虑学校,很大程度上是受市场需求、社会动向、父母意愿、个人喜好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

D.对偶尔失足的青少年,应耐心教育,热情帮助,而不要歧视他们。这不利于他们改正错误,也不利于对他们的教育工作。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现在少数媒体放着有重要新闻价值的素材不去挖掘,反倒抓住某些明星的一些逸闻就笔走龙蛇,这种做法真是令人费解。

B.歹徒在向他人勒索巨额钱款时,猝死于作案现场。他一生恶贯满盈,真是死得其所。

C、“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我们更要努力攀登书山,而不能高山仰止。

D、 这次选举他最有希望,但由于他近年来的 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

二、(本大题共3小题,共11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5~7题。

元芳体走红的社会学解读

前些年有一部电视连续剧《神探狄仁杰》很火。这个“元芳体”就出自于狄仁杰和他的得力助手李元芳之口。李元芳在电视剧中是狄仁杰的副手,因思 维缜密、善于推理而备受器重。每每遇到疑案,狄仁杰总是要问“元芳,你怎么看?”征询元芳意见;对此,李元芳总是“公式化”地答道:“大人,此事必有蹊 跷。”其实,元芳体突然在网上走红,其中也有蹊跷。微博带动起一股跟风热潮,一时间,网友世间万事皆问“元芳”,有搞笑的,有调侃的,有质问的,有发泄 的,有风马牛不相及的,更有借机炒作一把的??网友们疯狂使用“元芳”造句,或自言自语,或分析事件,或引人关注,或制造话题,一时间,竟有上百万网友向 元芳发问,如:“我现在还没有女朋友,元芳,你怎么看?”,“连续三个月未发工资,元芳,你怎么看?”,“地铁票价到底多少合适?元芳,你怎么看?”, “昨夜楼下施工,搅扰得大人我彻夜未眠。元芳,你怎么看?”种种逗趣问答,令人忍俊不禁。有的还借用央视记者的口吻发问:“你幸福吗?元芳,你怎么看?”

元芳体为何能够风靡一时,人们对此有不同的解读。有人说,李元芳总是回应一句:“大人,此事必有蹊跷。”这表面看似古板其实透着一种生存之道,迎合了人们 积极求发展的心态:这既显示了他对疑案保持深究的专业眼光,同时也故意点到为止,给上司狄大人进一步发挥留下足够空间。最后,当狄大人把案情分析得头头是 道,说出英明判断,他再补上一句“大人真乃神人也。”由此,这折射出了职场潜规则,下属重要的是洗耳恭听不必多言,更不能抢夺上司风光,这问答之间暗藏着 职场智慧甚至是官场哲学。

但在更多的网友眼中,所谓元芳体不过是一种面对生活压力的自我戏谑和调侃。如果心理是一个箩筐,人们总得找到清空的办法。大家利用元芳体发出追问,其实没 指望别人能作出回答,这种看似无厘头的问答,重点不是问而是在表达网友意见和传递网友情感,网友在发问前,其实答案已在心中,有的甚至以此寻求大家共鸣, 这不仅显示了当今价值的多元,同时也成了一种游戏式的时尚,

大家乐在其中,借此释放情感,带给人们以阅读乐趣,体现了网络时代的互动精神,我们不必对此进 行过度解读。

网上据此以“从众心理”“诉求表达多元”为题做了一个网络探因调查:支持“从众心理”35.3%;支持“诉求表达多元”64.6%!

但我不这样看。我以为,应当还历史的真面目。“元芳,你怎么看”?有这样几层意思:

民主讨论的作风。办案是一个缜密的,循序渐进,抽丝剥茧的过程,要避免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就得倾听他人意见;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办案最忌领导搞家长制 和一言堂。习惯于与同僚、下属讨论和论证,更能够有助于提高办案效率和质量。同时,“元芳,你怎么看?”在中国目前两极分化严重,民生问题突出的大环境中 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这个“你”既指老百姓,更指各级领导。“怎么看”包括了总结经验教训,反思反省,更包括了兼听则明之民主议政。“元芳,你怎么看?” 不仅是改善党群关系,政群关系,上下级关系,平级关系,区域关系,贫富不均,分配不均的总的指导思想;也是一种很务实有效的工作方法与工作态度。是对民 心,民情,民意,民议的一种民主讨论作风。任何事情,社会上出现不同意见,不同看法很正常;这是因为现在社会总是存在信息不对称,知识不对称,社会地位不 对称,经济收入不对称,个人际遇不对称的客观事实;每一个人的观点和看法总是来自于这些“不对称”,因为人们只能在自己掌握的知识范围内去识别信息的真伪 好坏优劣。

让人说话有天不会垮的自信。李元芳并不是个傻子,如果狄仁杰把李元芳视为傻子,那狄仁杰自己就先是一个傻子了。李元芳之所以始终没有正面直接表达过自 己的看法,但是,“此事必有蹊跷”已经非常明白地表达了他对案子是有自己的看法和主见的,只是囿于种种原因不能或者不便和盘托出己见而已。 “大人真乃神人也”,是李元芳在狄仁杰破案后高唱的万无一失的马后炮赞歌;这样的赞歌会让任何人都陶醉其中,狄仁杰也不例外。事情办好了,成功了,听听赞歌不算得意忘形,可以理解、包容。

总之,“元芳,你怎么看”?在今天比较符合创新社会管理的要求,很值得进一步讨论研究。

5.下列关于“元芳体”走红原因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元芳体”的流行是因为它在中国目前两极分化严重、民生问题突出的大环境中具有现实意义。

B. 网络调查显示“元芳体”的流行源于人们的“从众心理”和人们“诉求表达多元”的需求。

C. 作者认为“元芳体”流行的深层原因源于人们对民主作风的渴求,符合创新生活管理的要求。

D.电视剧《神探狄仁杰》很火,知晓度高,主人公之间的对话得以流行。

6.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民主讨论的作风有助于提高办案效率和质量,电视剧正是通过“元芳体”形象地表现了狄仁杰办案的民主作风。

B. “元芳体”蹿红的现象显示了当今价值的多元,体现了网络时代的互动精神。

C. 李元芳在破案之后总有一句“大人真乃神人也”,这表达了他对狄仁杰的钦佩之情,也说明狄仁杰喜欢听赞美之词。

D. 由于对任何事情社会上都会出现不同意见和不同看法,所以导致社会存在信息不对称。

7.探究文中“元芳体”的流行蕴藏着哪些社会心理。(5分)

三、(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

李士谦传

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也。髫龀丧父,事母以孝闻。母曾呕吐,疑为中毒,因跪而尝之。伯父魏岐州刺史瑒,深所嗟尚,每称曰:“此儿吾家之颜子也。”年十 二,魏广平王赞辟开府参军事。后丁母忧,居丧骨立。赵郡王睿举德行,称疾不就。和士开亦重其名,将讽朝廷,擢为国子祭酒。士谦知而固辞,得免。 家富于财,躬处节俭,每以振施为务。州里有丧事不办者,士谦辄奔走赴之,随乏供济。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阋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 与多者相埒。兄弟愧惧,更相推让,卒为善士。有牛犯其田者,士谦牵置凉处饲之,过于本主。望见盗刈其禾黍者,默而避之。其家僮尝执盗粟者,士谦慰谕之曰: “穷困所致,义无相责。”遽令放之。其奴尝与乡人董震因醉角力,震扼其喉,毙于手下。震惶惧请罪,士谦谓之曰:“卿本无杀心,何为相谢!然可远去,无为吏 之所拘。”性宽厚,皆此类也。

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士谦曰:“吾家余粟,本图振赡,岂求利哉!”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契,曰:“债了矣,幸勿为念也。”各 令罢去。明年大熟,债家争来偿谦,谦拒之,一无所受。他年又大饥,多有死者,士谦罄竭家资,为之糜粥,赖以全活者将万计。收埋骸骨,所见无遗。至春,又出 粮种,分给贫乏。赵郡农民德之,抚其子孙曰:“此乃李参军遗惠也。”或谓士谦曰:“子多阴德。”士谦曰:“所谓阴德者何?犹耳鸣,已独闻之,人无知者。今 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

开皇八年,终于家,时年六十六。赵郡士女闻之,莫不流涕曰:“我曹不死,而令李参军死乎!”会葬者万余人。乡人李景伯等以士谦道著丘园,条其行状,诣尚书省请先生之谥,事寝不行,遂相与树碑于墓。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 埒:相等

B.其奴尝与乡人董震因醉角力 角力:较量力气大小

C.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阋讼 阋:不和,争吵

D.乡人李景伯等以士谦道著丘园,条其行状 行状:轮廓、式样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事母以孝闻 B. 卿本无杀心,何为相谢 每以振施为务 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

C. 无为吏之所拘。 D. 赵郡农民德之

为设酒食,对之燔契 何阴德之有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士谦是一个大孝子。他幼年丧父,侍奉母亲以孝顺闻名。他曾经为弄清母亲呕吐的原因,尝食她的呕吐物,孝顺之举深得伯父赞赏。

B.李士谦性格宽厚。别人的牛毁坏了他的田地,他反而替人好好喂着;有人偷割他的禾苗,他却不加阻拦;甚至放走被家仆抓住的盗粟者。

C.李士谦有乐善好施的品德。他周济乡里无钱办丧事的人家,又曾拿出钱财来化解兄弟间因分财不均而起的纠纷。

D.李士谦的德行深得同乡人的爱戴。他死后,人们为他举行万人葬礼,树碑立传,并联名请求朝廷给了他一个谥号。

第Ⅱ卷(共118分)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3分)

11. ⑴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州里有丧事不办者,士谦辄奔走赴之,随乏供济。(3分)

篇五:保温练15

保温练15 语言文字运用+名句默写+文学类文本阅读(一)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青年人难免产生一时的疑惑、彷徨、失落,但只要把握好思想的总方向,善于分析,正确抉择,就能在正误、真假、善恶、美丑面前________。

②网络本身的虚拟性会导致其反映的某些情况存在夸大成分,因此,要想做到________,必须亲自走到基层一线,看看、问问、坐坐、聊聊,这样才能看到网上所看不到的东西。 ③南开大学通过学校官方网站公布了该校2015年本科招生录取结果,罕见地晒出了全部的录取名单,不同地区招生名额差异、考生成绩排序等信息在这份大名单上________。

A.一目了然

B.明察秋毫

C.洞若观火

D.洞若观火 明察秋毫 洞若观火 明察秋毫 一目了然 洞若观火 一目了然 一目了然 明察秋毫

解析 洞若观火:形容看得清楚明白。明察秋毫:形容为人非常精明,任何小问题都看得很清楚。一目了然:一眼就能看清楚。①句突出观察透彻深远,②句突出观察巨细靡遗,③句突出一眼就看得很清楚。

答案 C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国家质检部门表示,今年我国乳制品食用安全状况明显改善,产品质量稳步提高,与去年同期相比,乳制品检验不合格率下降了一倍多。

B.侍弄过花草的人都知道,园艺的活计是多么让人忘我投入——虽然很辛苦,也能让人真正地放松。

C.这个人连门卫都不认识,居然还进了小区,挨家挨户去推销一种新的洗涤产品。

D.鼠兔生活在青藏高原,形体矮小,长得像老鼠,是日本动画片《神奇宝贝》中的“皮卡丘”形象的设计灵感来源。

解析 A项,“下降了一倍多”有误,“下降”不能用倍数表示。B项,搭配不当,“也”改为“但”。C项,有歧义,“连门卫都不认识”既可指“这个人不认识门卫”,也可指“门卫不认识这个人”。

答案 D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还记得影视剧中的测谎专家吗?他们能从人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说话声音和遣词造句中,发现隐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秘密。不过,这种方法对于普通人来说太高端了,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能够看透人心呢?以色列研究人员最近发现,____①____。当人们书写的内容是谎言时,往往下笔更重,写的字更高更长;____②____,画面的视角,则往往会从第一人称视角转换为第三人称俯视视角。这是因为谎言编造需要更长的时间思索,因而人们写字时会下意识地犹豫、拖沓,____③____;同样的,由于绘画的内容是大脑编造的,因此具有全局性,所以往往是以第三人称视角出现的,反之则不然。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由“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能够看透人心呢?”这个问句可知,后文的主要内容应介绍这种方法。后文写了两样事,一是书写,二是绘画。所以以色列研究人员发现的结果,一定是通过书写和绘画可以看透人心,由此可得出①处答案。第②处,可以从句式方面考虑,要看到前面“当人们书写的内容是谎言时”的提示。第③处,要从写字的结果上考虑,即前文所说的“写的字更高更长”。

答案 ①从书写和绘画中可以看出人的心理 ②当人们所画的内容是谎言时 ③导致所写的字更高更长。(意思对即可)

4.请在横线处续写一段文字。要求:语言表达鲜明、生动、连贯,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60个字)

历经艰辛,我们终于登上了山巅,一轮红日在天边冉冉升起,也在我们心灵的天空冉冉升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答题时要注意不得改变原文中心,并且要顺着原语段的思路续写。“一轮红日在天边冉冉升起,也在我们心灵的天空冉冉升起”,显然这句话的语意重点是后一句,所以续写的语句要围绕一轮红日在我们心灵的天空冉冉升起展开。此外,要注意字数的限制,注意语言的鲜明、生动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答案 它耀眼的光芒亲吻着我们,温暖了我们的心灵,驱散了我们一路的艰辛。我们跳呀,

抖落一身的疲惫;我们唱呀,唱亮阴暗的心灵;我们笑呀,迎接全新的生活。

5.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按要求完成问题。

(1)描述漫画的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简洁的语言揭示漫画的寓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描述漫画的内容,要着眼于整体,按照一定的空间顺序,有什么说什么,不可以在这个环节上延伸出漫画中没有的信息。概括这幅漫画的寓意时,应联系社会生活来进行思考,可以得出理想、梦想等要从实际出发等类似的寓意。

答案 (1)画面的主体是一条正从水里跃上水面的鱼,画面的左上方是一只正在空中自由飞舞的蝴蝶,而能够像蝴蝶那样在空中自由飞舞正是鱼儿的梦想。画面的右上方写着:鱼儿一旦想变成蝶,它便苦恼。

(2)做任何事情都不能痴心妄想,应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条件。

二、名句默写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揭示一个国家灭亡原因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商隐《锦瑟》一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比喻创设出无比美妙的意境,表达了作者的怅惘之情。

(3)屈原《离骚》中表现诗人崇尚高洁、虽死无悔思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2)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3)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老八样

薛 舒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她厌倦了在家里过除夕。这是一年中最繁忙、最嘈杂的一天,她总是借故赶稿子而躲避着厨房。她身上穿着父亲的大棉袄,脚上拖着母亲的老棉鞋,像一只慵懒的家猫一样身陷沙发的怀抱。她的面前,小小的折叠桌上立着超薄笔记本电脑,屏幕上开着一页空白的文档,上面还没有留下只字片言。

空调嗡嗡驱赶着寒冷,玻璃窗阻隔了正逐渐入侵的暮色,遥远的爆竹声渐次密集起来,“××酒”金红闪光的广告在央视春晚开始前试图夺人眼目。人们让喧闹留有余地,是对零点以后新年的莅临表示更为热烈的欢迎。一切都在拥挤着来临,旧年只剩下最后一日,“旧”,“一”和“日”的左右结构,将成为一段打上句号的往昔。

母亲往花瓶里插入一束银柳,然后抓起一块抹布擦着早已亮闪闪的电视柜,唠叨着:要在零点之前扔掉垃圾,在零点之前冲好抽水马桶,在零点之前洗完脏衣服??大年初一,不可以做一切与“扫除”有关的事。

父亲正在准备年夜饭,忙碌的身影不时从厨房进入客厅,又从客厅进入厨房。进出间,熏鱼和酱鸭的香味飘逸而来,油锅正发出“哔哔啵啵”和“哩哩啦啦”的欢快的哼唱。老八样,还是老八样,他三十年如一日地为除夕的餐桌奉上最古老的八道菜。她给他买过一本《时尚家庭菜谱》,他只粗略地翻了一遍彩页,并且对华而不实的菜式嗤之以鼻。他排斥“时尚”或者“流行”这样的字眼,他认为那是“浮躁”和“骗术”的代名词。他并未意识到他的过时,一如既往地操作着古老的年夜饭,并且永远保持着三十年前的热情。他看着自己做出来的一大碗一大碗的菜肴,脸上流溢着满足的表情。他好像从不知道,她早就吃腻了老八样。整个春节期间,他把那八道菜端出端进,从除夕一直端到正月十五。

这是她记忆中千篇一律的春节,她过够了。于是今年,她准备出逃,自然是有人领着她逃。她只给家里打了一个电话,然后,有一双大手牵着她的小手,长了翅膀一样,远走高飞了。去海南的机票竟不打折,原来那么多人和她一样,厌烦了在家里过年。满员的经济舱里空气浑浊,却浑浊得让她心安理得。深冬的海南没有一丝深冬的气象,绿意葱茏的热带植物染绿了她的眼睛,碧蓝的大海边,暖风飞扬起她单薄的衣衫,赤裸的脚趾里灌满了温暖的细

沙??没有人忙于过年,没有人惦记着插银柳、大扫除、做年夜饭、放鞭炮,没有人记得,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这个日子叫除夕。直到午夜,手机忽然发出一声布谷鸟的呼唤,是短信。白天的疯玩让她疲惫不堪,她打开昏昏欲睡的眼皮看短信:阿囡,新年到啦,爸爸妈妈祝你快乐,进步!

新年到了吗?她以为她在梦中,梦中的新年为何是一盏昏暗寂寞的床头灯?怎么是一床除了白色还是白色的被褥枕头?怎么是一个没有飘逸出熏鱼酱鸭香味的标准间?她终于清醒地意识到,她逃离到了一个不需要过除夕的地方,可新年还是马不停蹄地来临了。

她推了推熟睡的人:新年好!

熟睡的人发出梦中的呢喃:好!??继续熟睡。

她发了一会儿呆,然后,感觉有点饿,她听到胃壁在暗暗地较劲,发出微弱的研磨声,身体内的生物钟醒了,她终于惦念起了某些食物,那些应该出现在除夕餐桌上的三十年不变的食物。她便问熟睡的人:现在,你最想吃什么?

熟睡的人没有回答她,她便自问自答:第一想吃八宝饭,第二想吃白斩鸡,第三油爆虾,第四咸肉炖笋干,第五熏鱼,第六酱鸭,第七扣三丝??她掰着手指头数了一遍,才七个,还有一个,对了,还有一个,肉圆蛋饺三鲜锅。

她简直胃口大开,她几乎要吃成一个大胖子了,她第一次用想象和回忆,品尝出了老八样的美味。美味的老八样,让她忽然有些想念她厌倦了的家。

她忍不住又推了推依然熟睡的他:明天,我们还是回上海吧,我想吃我爸做的老八样。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小说采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写出了“她”由吃腻了老八样到想吃老八样的转变,情节一波三折,意蕴丰富。

B.母亲在除夕这天进行大扫除,不停唠叨着“要在零点之前扔掉垃圾,在零点之前??”,这表现了母亲的封建迷信思想。

C.父亲每年除夕都做老八样,女儿给他买了一本《时尚家庭菜谱》,他却对书上的菜式嗤之以鼻,他觉得自己做的老八样是世上最美味的菜肴。

D.第四段中提到父亲的老八样而不具体点明,吊读者胃口;倒数第三段通过“她”的口一一道出八样菜的名称,前后呼应。

E.强烈鲜明的对比是这篇小说突出的特色,同时,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多种描写手法的灵活运用也为小说增色不少。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