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林彪井冈山会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4:27:11 作文素材
林彪井冈山会师作文素材

篇一:蒋介石眼中的林彪 总统蒋介

蒋介石眼中的林彪

总统蒋介石沙场论将,他认为林彪是黄埔生中的佼佼者,被他称之为“当代韩信”。早年曾想收归己用,谁知错失良机。林彪进入了叶挺独立团,后来参加了南昌起义,他过人的的军事才华崭露头角,不仅成为红军的主要将领,也成为了

他日后的一块心病。

1945年5月25日,延安东关机场,一架大肚子草绿色美国运输机已经发动起引擎,前往送行的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个个手里攥着一把汗,可出不得一点闪失啊,机舱里坐着的全是中共军界重量级人物:刘伯承、林彪、陈赓、薄一波、陈毅、肖劲光,他们身负着重要使命,将在今后与蒋介石争夺江山的斗争中起到关键作用。

飞机振翼而上,毛泽东手搭凉篷,久久凝视。无独有偶,远在重庆的蒋介石也在关心着这架飞机的航向,一日数次打听着情况。

时任行政院军政部长的陈诚立正报告,据可靠消息,那架美国飞机在中共晋冀鲁豫边区所在地晋东南方向的黎城县长凝机场降落后即返回,刘伯承、留在当地,陈毅赴华中,唯有林彪、肖劲光一行辗转北上,不明去向。

“这还要猜吗?林、肖肯定去东北了。”号称“小诸葛”的白崇禧一语中的。

蒋介石点点头,同意白崇禧的判断,他抽了一口凉气:“从此东北无宁日矣。”

蒋介石的担忧缘于他对林彪的了解。

蒋介石沙场论将,他认为林彪是黄埔生中的佼佼者,最厉害之处是“谋定而后动”,深得兵家之道,早年曾想收归己有,却神差鬼使放了这个人才。

提起黄埔岛,蒋介石就眉飞色舞,那是他一生事业之发祥地。国民党统治大陆时期,黄埔军校共毕业二十三期学员,但他最器重的,还是大革命时期的前五期。

在这五期学生中,他对第一期和第四期又最具感情,原因很简单,第一期是他的开山大弟子,那时他一心扑在军校的建设上,与学员朝夕相处,耳提面命,真是亲如父子。用他自己的话说:

“第一期学生可说由我亲自指导出来的多,其中虽不能完全照预定计划做到,但只在精神上说,差不多有十分之八,做到原来的希望了。”他报起黄埔一期生来,一个个都如数家珍,那神色得意极了。

至于二期生和三期生,因为他们一入学就赶上了两次东征,蒋介石戎马倥偬,也没有时间过多关心,许多人战死在疆场他还分不清是张三抑或李四,所以那感情自然淡了点。到了第四期,因为东征的胜利,广东形势又趋于稳定,他又能经常

光顾黄埔岛了,恰逢第四期学生开始招生,又因为共产党积极参与,选拔了不少优秀青年,所以这一批学员良才美质者甚多,让人看了也开心。如后来大名鼎鼎的张灵甫、胡琏、高魁元、谢晋元,这些国民党军界的佼佼者,都是四期出来的,但蒋介石心中却认定:林彪才是最优秀的。谁得此人,谁便得了江山!谁失此人,谁便失去江山!

这不是自己的主观臆断,而是来自实地的考察。记得那是在中山舰事变前夕,那一阶段与汪精卫争权夺势斗争的激烈,让他心里烦躁,于是上黄埔岛散散心,顺便视察岛上情况。恰巧,正逢四期步科的学生上战术课,他也没有惊动别人,悄悄地坐在了后面。

课题以前不久发生的惠州攻坚战为例,说一说这次战斗的取胜要素。这一仗乃蒋介石亲自指挥,他当然最熟悉不过了,于是听得饶有兴趣。

只见学生轮番上台,口说笔划,滔滔不绝,有人认为此战胜利乃在于步炮协作得力,有人认为则是指挥果断,士气高涨,不一而足。蒋介石心里哼了一声,不置可否,惠州之战,乃经典之作,以上所言,虽有几分道理,但不是关键,想当年大战之前,曾让他费尽心机,绞尽了脑汁

轮到林彪上台了,只见他一脸怯生生的模样,也不多言语,就开始在黑板上画起惠州地形图,他画得很仔细,很投入,城郭民居,地势地貌,山川河流,一一标点清楚。就凭这一手,

蒋介石已不用往下看了,该生是个有心人,他把这一课给钻研透了,熟悉得如同自己的掌纹。用兵之道,在于谋定而后动。林彪已经凭着其天生的禀赋掌握了战争艺术的精髓,特别是那极深的城府和精湛的军事才华已令蒋介石暗惊。他悄悄地走出教室,吩咐随行的人,下课后,请林彪去校长室见他。

这次谈话,十多年后蒋介石仍记住每一个细节,这林彪看似一个不谙世事的学生娃,却是城府森严,惜语如金。在以往与人的谈话中,蒋介石一向是多问少答,始终掌握着主动。但与林彪则难进行,对方从不多答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是经过深谋熟虑,却是极得体,极中听,总是一语惊人。这种大智若愚,镇定自若的人,蒋介石还是第一次遇到,真是天下军事奇才!

蒋介石心中有一股怪怪的感觉,年轻人本应该血气方刚,朝气蓬勃,很少有像林彪这样少年老成,这样稳重,这样有心机的。凭着直觉,他意识到坐在他面前的乃是难得一见之将才,但却很难驾驭,让人捉摸不透。不知为什么,他突然想起了汉代名将韩信,此人才华若此,心术若此。当然,这种感觉也是随着以后对林彪的认识逐渐加深的,他在与部下论及林彪时,曾多次以韩信作过比喻。要得天下者,非得此人护助不可!

蒋介石出师北伐后,一路征战,出两湖,战江西,眼看着大

雁南飞,已进入1927年的秋季,离开广东已有数月,黄埔四期生也面临毕业。蒋介石唤来了北伐军总司令部机要科长兼秘书处处长陈立夫,询问四期生分配情况,其中专门提到了林彪。

陈立夫这时已经成为蒋介石的心腹,特工的天分初步有所显示,心思极为精细,他报告说:

“立夫明白校长的意思,对那林彪有过调查,据说此人可能是名共党分子,他的一些亲戚可能还是中共重要人物,因此将此人放在校长身边怕是不妥。”

“这黄埔岛都成了共产党人大本营了。”蒋介石狠狠道,他挥挥手:“此事到此再不用提了,我不能引狼入室,身边放一个异党分子。”

蒋介石与林彪谈话不久,林彪即向中共黄埔党团书记熊雄作了汇报,熊雄当时就明确作了指示:

“你应该争取到蒋介石身边工作,那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自从陈赓同志离开了总司令部,我们的工作就削弱了许多,现在的机会难得,从中山舰事件发生后,蒋介石开始了向右转,你可以利用自己的影响,使其少受右派的唆使,维持国共联合的局面,争取北伐战争的胜利。”

然而,蒋介石的失信却将林彪满腔的希冀化作了冰冷的失望,还捎带着一些被人捉弄的怨恨,直到黄埔岛上空空荡

篇二:邓小平十年后再查林彪之死

邓小平十年后再查林彪之死

【导读】:林彪,原名林祚大,字阳春,号毓蓉;曾用名育容、育荣、尤勇、李进。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1925年参加中国。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在井冈山时期先后任营长、团长、军长、军团长等职。参加...

林彪,原名林祚大,字阳春,号毓蓉;曾用名育容、育荣、尤勇、李进。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1925年参加中国。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在井冈山时期先后任营长、团长、军长、军团长等职。参加了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等职,指挥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重大战役。解放后历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防部长、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文化大革命”中组成反党集团,有预谋地诬陷、迫害党和国家领导人,阴谋篡夺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 1971年9月13日,发生在蒙古人民共和国温都尔汗的一次空难,震惊了中国政坛。不久,以共和国总理周恩来为首的中央专案组进行调查。

公布了调查结果:中共党章法定接班人、在中国政坛上位居“二号人物”的林彪,企图篡党夺权,在阴谋政变未遂的情况下,仓惶乘机外逃,不料机毁人亡。

此事在10年之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又组织了庞大机构进行了复查,最后对这个定性为“反革命集团”的案件,进行了历史的审判。两次调查,结果一致。 1971年9月8日,下达反革命武装政变手令,企图谋害毛泽东,另立中央。在其妄图策划反革命政变、谋害毛泽东的阴谋败露后,于9月13日0时与妻子叶群、儿子林立果等从山海关机场强行乘飞机外逃,凌晨3时在蒙古人民共和国温都尔汗肯特省贝尔赫矿区南10公里处机毁人亡。

七零四工程指挥部就在这山的地下。但树欲静而风不止。大约在林彪事件至今的30年里,海内外有以“知情人”、“未亡人”和“研究专家”为名的人。

提出了林彪系“导弹击毁说”、“西山镇压说”、“绑架出逃说”、“替身代死说”和“软禁老死说”等种种谬传。锈迹斑斑的铁丝网依稀可见当年的痕迹。

林彪的七零四行宫位于风光旖旎的西湖之西。经过杨公堤,过陆军疗养院,来到龙井路,就到了建筑于杭州着名的西湖十景“双峰插云之间”的七零四行宫,这里四面环山,绿树成荫,如果不是有人告知,根本不知这里有一个如此神秘的行宫隐藏于此。 这座行宫,盖有4栋别墅,分别为1号、2号、3号和4号楼。4栋别墅散落于绿树之中,占地面积为307亩。1号楼供林彪一家居住,2号楼是座游泳池,一是为叶群喜

好而建,另一个目的是为其儿子林立果选美,此游泳池在七十年代是世界一流的半标准池,装有大型空调和吸音板,以及自动循环过滤系统和自动出水控制系统,自动恒温装置等。3号楼位于壹号楼的对面,是供林彪的四大干将: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居住的,因此,该楼又被称为将军楼。4号楼则是给林彪在浙江的代理人陈励耘居住的。

七零四工程指挥部,重达500公斤的各型根据需要而制造的防弹、防毒、防水钢门。 四栋别墅虽说风格各异,从外表看都显得古朴而平凡,但一走进里面,其设计之精巧,安全防范之严密,设施之华丽让人惊叹。可见其耗时、费力且投资巨大。

当时为建设这座行宫动用了大量的工程兵部队和七十九个单位的7000多名民工日夜苦战,用了一年零二个月,花费人民币3100多万元。四栋楼的总面积为28452平方米。

1971年5月1日晚,林彪匆匆而来,没有与毛泽东打招呼,又不辞而别。周恩来神情凝重地注视着林彪留下的空座位,再无心观看五颜六色的的礼花。、

七零四工程,是林彪为发动“571”武装政变而在杭州设立的一个军事基地,由于以“571”工程命名,易暴露其阴谋,所以就以当时建造年月为代号,因其是1970年4月造的,故称“七零四”工程,后来人们将它叫做林彪的七零四行宫。

建在1号楼下面的地下指挥中心,是整个工程中最为坚固的一部分,总面积为4000多平方米,是一个独立的坑道式建筑,设有指挥室、通讯发报室以及为此而附设的发电、供水系统和食物储备区。

1971年5月1日晚,毛泽东并不理会林彪不辞而别的态度,依然兴趣很浓的边吸烟边看烟火。

9月13日是中国当代史上的重大事件--林丶彪“9.13”事件三十八周年,笔者经过长期严肃的分析后认为本案存在多处重大疑点,所以特作此文。笔者将本着严肃,认真,研究的态度对“9.13”事件进行全新的探讨。

内容提要:

1971年5月1日晚,林彪匆匆而来,没有与毛泽东打招呼,又不辞而别。周恩来神情凝重地注视着林彪留下的空座位,再无心观看五颜六色的的礼花。

本文中笔者将要对“9.13”事件提出以下新的、不同于通常说法的核心结论:

一、林彪在1971年9月12日夜出走去机场的汽车上没有说过“到伊尔库茨克多远,要飞多长时间”这句关键性的话。这是林丶彪事件关键性证人李文普说的谎话,做的伪证。

二、林彪在9月12日夜乘机要出走的目的地是广州(香港),而不是想叛逃苏联。最终没有去往广州的原因是所乘三叉戟256号飞机燃油不足。而后来飞向蒙古、苏联的行为应由林彪之子林立果负责。

三、256飞机在外蒙古境内没有一直飞向苏联,而是在飞到苏联、蒙古边境处调头,向中国方向返回。这个举动不是因为燃油不够导致寻找机场迫降,而是因为林彪不想叛国,所以强令256飞机返回中国。

四、256飞机在外蒙古的温都尔汗着陆前,在空中就已经发生爆炸并起火。

五、256飞机在空中爆炸起火是由于在温都尔汗附近被驻蒙古的苏军导弹击中所致,飞机在受伤后,进行带火迫降时又发生事故,最后迫降失败,机毁人亡。

篇三:林彪后人状况

林彪后人状况

林彪,原名林祚大,字阳春,号毓蓉;曾用名育容、育荣、尤勇、李进。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192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在井冈山时期先后任营长、团长、军长、军团长等职。参加了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等职,指挥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重大战役。解放后历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防部长、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文化大革命”中组成反党集团,有预谋地诬陷、迫害党和国家领导人,阴谋篡夺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

林豆豆,本名林立衡,生于1944年,是林彪和叶群夫妇唯一的女儿。在“文革”特殊的年代,她曾担任过《空军报》的副总编,显赫一时,备受世人关注。2002年5月18日,一家名为“黄鹤大酒楼”的湖北餐馆在北京崇文门幸福大街开张了。这家酒店的“掌柜”不是别人,正是林豆豆

林立果:林彪的儿子林立果,1969年从一个北大物理系学生一跃而为空军作战部副部长。当时的空军作战部部长鲁珉认为林立果“野心大得很”,“在林立果眼里,中国就应该他来搞,那些老的都不行,都不在话下。后来我听林豆豆讲,林彪在他眼里也过时了,也不行,他们只不过要林彪这个牌子。”林立果,真是这样一个疯狂的黑太子吗?

林彪与儿子林立果 除了叶群,文化大革命中,林家还有另一个重要人物参政,他就是林彪的儿子林立果。如今他随着父亲一块埋骨异域。

林晓霖是林彪和前妻张梅的女儿,当年张梅被称为“陕北一枝花”。林晓霖认为父亲林彪后来有“九.一三”事件这样的悲惨结局,与叶群有很大的关系。“文革”中,“9.13事件”之后,林彪和他的老婆叶群、儿子林立果、女儿林立衡,成为老百姓街谈巷议的话题。她如今是已经68岁退休在家的普通军人。她为人单纯、朴实、低调,多年来很少为社会关注。

林彪的内定儿媳张宁当时的张宁大概也就17、8岁。由于张宁出众的美丽,在印尼居然险遭劫持,而幕后主导者是苏哈托的长子。而自古红颜多薄命。张宁回国后没有多久就爆发了中国近代史上所称的文化大革命。由于张宁幼年丧父,家中无人撑腰。所以竟然也受到了波及。

事后又恰逢林立果选妃,张宁被相中。自此后张宁被糊涂的卷进了一场浩大的政治风波。并在她今后生活中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篇四:十大元帅之间关系:林彪与九大元帅交恶录

十大元帅之间关系:林彪与九大元帅交恶录

林彪打了一辈子的仗,只负责军事,虽然有过党政军一把手的经历,但是和军中的将帅们打交到的时候还是占据大多数时间的。

1.林彪和朱德的关系

林彪是叶挺的部下,在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后成了朱德的部下,跟着朱德上了井冈山,后来飞黄腾达,所以他对朱德总体上是尊敬的,但是在军事上对朱德就不怎么尊敬了。上了井冈山之后,朱毛在军事问题上有过几次较大的争论,而在争论的时候,林彪支持毛丄泽东的主张,领会毛丄泽东的军事思想比较深刻一些,毛林两个人的友谊从井冈山延续到九届二中全会(即庐山会议)。由于朱德一直都是林彪的上级,所以林彪在多年间没有对朱德进行过顶撞,也接受了朱德对他的处分。在井冈山后期之后,朱德实际上没有多少直接指挥战斗了,越来越多的表现在“红军形象代言人”的位置,故林彪在军事上也听不到朱德的话了,和朱德没有多少直接的联系的。在文革中,刘丄少奇受托主持中央召开批判朱德的会议,我浏览了当时的各位的发言,应当说林彪批判朱德的话还不算是最厉害的,算是中流的,当时所有人都争先恐后的污蔑朱德,林彪也要敲鼓的,不然被专机接回到北京的作用就会招致不满。批判朱德的会议的目的,其实就是削弱朱德在军中的威望的。林彪针对朱德的发言,是因为林彪提出了“顶峰”之说,朱德表示反对这个说法,给林彪来了个窝脖,林彪也借此

会出气。除了这个事情之外,林彪还没有和朱德有过不去的事情。朱德的女儿朱敏曾说林彪对朱德还是比较尊敬的。

2.林彪和彭德怀的关系

林彪一直是佩服彭德怀的,原因是彭德怀敢打硬仗。由于彭德怀是平江起义的领导,年龄也大些,一直是中央红军的直接指挥者之一,在红军的初期中,在军事指挥上和林彪配合较多,尤其是在长征中相互配合掩护中央红军长征打仗,所以林彪比较钦佩彭德怀。在红军土城之战后会理会议之前,林彪曾经因为队伍牺牲的太大,对中央红军的军事指挥从长征开始到遵义后损失大半有意见,所以给彭德怀写信,说希望彭德怀能出面领导整个红军的军事指挥。后来这封信让毛丄泽东很生气,记了几十年。好在林彪在庐山上大家都在批判彭德怀时候,林彪声明了哪封信是他写的,和彭德怀无关。这个澄清让彭德怀感动,写在《彭德怀自述》里了。抗战时两人都不同意八路军只打游击战保存实力的主张,结果前有林彪的平型关,后有彭德怀的百团大战,都是违反中央军委的意图,为此后来都被批评,彭在庐山蒙难,吓得林忙说百团错误,平型关也是错的,是任弼时搞的。实际上,彭德怀的军事指挥权利一直在林彪之上,林彪是下级。在中央红军缩编到“陕甘支队”是,彭德怀是司令,林彪是副司令。后来彭德怀是八路军副总指挥,林彪是 115师师长。庐山会议批判彭德怀的事情,林彪是被叫上山来的,必须要批判彭德怀。等到人到齐了之后,重新开会时候,林彪是第一个发言的,但是林彪的发言耐人寻味:“只

有毛主席能当大英雄,别人谁也不要想当英雄,你我离得远的很,不要打这个主意。”这句话是将彭德怀放在追求名气的位置上,而不是像别人把彭德怀归之于反党集团的方面。甚至在会上林彪还说:批评彭德怀是帮助他,工作还要彭德怀来做。但是彭德怀还是被“破鼓乱人捶”了。后来林彪被摔死之后,中央让彭德怀批判林彪,彭德怀故意拖延含糊,不愿意批判林彪。这两个人在红军之初结下了友情,感情上还是近一些的。两个人都是在庐山会议时候遭灾的,算是同命运吧。

3.林彪和罗荣桓的关系

林彪和罗荣桓的关系虽然较早在井冈山时期就开始了,都是铁的追随者。但是两个人共事是在遵义会议之后,罗荣桓是在遵义会议之后被毛丄泽东调动到一军团林彪的政治部当主任的,邓丄小平当了副主任。两人是一直到抗大时候林彪当校长时候才分开。在东北的时候,两个人配合的相当好,联手进行了辽沈和平津战役;所以在罗荣桓病重时,林彪多次到医院看望罗荣桓,当罗荣桓病逝时,林彪参加了追悼会,并一直陪着家属等到骨灰放好后才离去。尔后好像是林彪只参加过陈赓的追悼会,再没有参加过谁的追悼会。有人写文章说在一次会议上林罗曾经发生过不愉快,把罗荣桓气的不轻,不知是真是假了,抑或是扩大了此事。总体来说林彪对罗荣桓还是不错的。

4.林彪和聂荣臻的关系

林彪在黄埔上学的时候,聂荣臻就是政治教官了,但是在聂荣臻的回忆录里没有看到和林彪的来往,可能是林彪还不引人注意吧。林聂合作是在井冈山时期,打漳州红军缴获的第一架飞机后,两人还上去溜了一下。但是聂荣臻好像不喜欢林彪,在回忆录中反映不出来两人的合作有多好,但是也没有说差。倒是揭发林彪私下在计算自己的歼敌数字,好像说林彪是个狭隘的人。在115师时候,两人合作还不错,打了平型关大捷。在平津战役两人有新的合作,但是不算紧密。解放之后两人就来往少了。后来在聂帅晚年的时候,专门又回到平型关之战的原址,回忆了过去的战争场景,看来还是对这一仗印象深刻。在罗荣桓病重不能跟随四野南下时候,林彪提出了希望聂荣臻来四野当政委,老聂拒绝了,不知是不想来,还是当北京的司令更好些的原因。聂荣臻是在回忆录中唯一说林彪不愿意出兵朝鲜是胆小,以有病为借口的人,让人搞不懂这个话是否是聂荣臻亲口说的。如果是聂帅亲口说的,那么老聂不应该这么说,因为在平型关林彪亲自到场地察看地形是和老聂在一起的,也没有见林彪有多怕。而且在枪林弹雨中的共同指挥战斗又不是一次两次的,老聂应该了解林彪的。

5.林彪和陈毅的关系

林彪最初是陈毅的下级,在井冈山时期,陈毅的职务一直比林彪高。陈毅一直心直口快,批评林彪有好几次。后来见面极少了。胖帅有个特点是跟着别人骂失势的人,从高岗事丄件起就这样了。在

林彪井冈山会师

庐山会议上,胖帅对彭德怀的斗争力气不小。后来在北京,文革开始后,在中央组织的对朱德的批评会上,胖帅发起了对朱德这个老上级的批判,言辞激烈,读来真让人吃惊:朱德我要问你:你是不是要搞政变?我看你是要黄袍加身,当皇帝。你还大力赞扬赫鲁晓夫。你野心非常大。林彪死后,在批判林彪的会议上,胖帅带着癌症之身,揭发林彪曾经当过逃兵。呵呵,南昌起义之后,组织者和参与者中有多人离开了队伍,没有见谁说是逃兵,轮到林彪就要上纲上线了,这就不地道了。翻了一些书籍,没有看到林彪对陈毅下石头的事情。在黄埔元帅里,林彪的资历是最浅的,更不用说人家是上级的时候多了,林彪尊重人家是正常的。

6.林彪和徐向前的关系

这两个人几乎没有什么交往;徐向前在西路军失败之后,失去了掌握重兵的权利,在八路军中当了副师长。两个人合作做的最大的,也是唯一的事情是“军委八条”。徐帅在建国后长期休息,文革来时当时徐帅被任命新职务,担心军队搞乱了,就来到林彪处,将自己拟定的“六条”和林彪商量,林彪又加了两条,呈给主席,主席将林徐提出的八条改了一下,发下去了,起到了稳定部队的作用。后来的历史将这个事情归之于徐帅身上,没有林彪什么事情了。

7.林彪和刘伯承的关系

林彪对刘伯承还是不感冒的,在井冈山时期,违抗了总参谋部(刘伯承任总参谋长)的战斗部署命令,将阻击战打成了漂亮的伏击

篇五:林彪与解放军将帅在军事能力方面的比较

林彪与解放军将帅在军事能力方面的比较

1、林彪和粟裕

粟裕(1907—1984),湖南会同人,(和林彪同岁一个是湖南人一个是湖北人)1927年5月从军,(1926年12月林彪由黄埔军校来到武汉,由中共武汉军委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第三连任见习排长。)在叶挺的国民革命军第24师教导队任班长,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就是在北伐战争中血战汀泗桥、贺胜桥,攻克武昌城的“铁军”——叶挺独立团。1927年初,叶挺独立团升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二十五师。后随叶挺参加了南昌起义。红军井冈山会师后,先后任红军连长、营长、支队长、师长、军参谋长,军团参谋长等职。红军第五“反围剿”失败后,任挺进师师长、率部挺进闽浙地区创建根据地,在南方展开游击战争。皖南事变后,粟裕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苏中、苏浙军区司令员兼政委, 领导苏中、浙西军民开辟抗日根据地。1944年3月,粟裕精心组织发动了车桥战役,他集中数千人的部队攻坚打援,一举攻克车桥据点,共歼日军465人,伪军500人。当捷报传到延安窑洞,慧眼识将才的毛泽东当场说了一句极有预言性的话:“这个从士兵成长起来的人,将来可以指挥四五十万军队”。我以为,毛泽东这只慧眼对粟裕发现的太晚了,因为他和林彪是同时随朱德上井冈山的人,但毕竟是林彪的表现更突出吧。

南昌起义

二次北伐成功后,汪精卫继蒋介石之后叛变革命,国共两党分裂。中国共产党人被迫拿起武器进行武装斗争。7月下旬,党中央授权周恩来组织前敌委员会,全权指挥南昌暴动。当时,贺龙的二十军、第四军第二十五师和蔡廷锴的第十师已经分头往南昌城集结,留在九江一带的还有十二师和二十四师。二十五师驻扎在马回岭,是预定参加南昌起义的主力之一。周恩来指示聂荣臻设法把二十五师拉到南昌,并负责接应随后赶到九江的部队和零星人员。他们约定,南昌一发难,立刻开出一列火车到马回岭,火车一到,立即把辎重物资和部队运往南昌。1927年8月1日凌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起义军二万余人发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此时此刻,纵令是总指挥也对七十三团无可奈何。在聂荣臻的率领下,二十五师的大部分官兵开进了起义胜利后的南昌。进抵南昌后,七十三团和七十四团一部经过补充,整编为二十五师,周士弟担任师长,陈毅担任了七十三团政治指导员,林彪仍任七连连长。其实这个过程说明林彪粟裕都没有参加成南昌起义,是起义后才成为起义部队的成员之一,林彪为未能参加8月1日的南昌起义而感到终生遗憾。面对起义领导人周恩来、朱德、贺龙、刘伯承的崇高威望,林彪即使后来身居高位,心里也始终是酸溜溜的。他曾几次心怀妒意地对罗瑞卿说过:“我们的威信不够吧? 因为我们不是南昌暴动的领导人呀!”当然,在井冈山会师以后,粟裕的表现就没有林彪突出了,这是公认的事实。

林彪和粟裕的军事才能比较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粟林同庚,都是1907年生,都是公认的军事天才。解放战争时期,粟林只是我军四大支柱中的两支,但消灭国民党部队的数量是彭德怀刘伯承部队所无法比拟的。这固然有客观因素,如西北地区地瘠民贫、人口稀少,不可能是国共决战的主战场;刘邓则是挺进大别山损耗太大、元气不足。但指挥员的主观原因也不能忽视。林粟都敢于置疑毛泽东的决定,比如中央也让粟裕南下江浙,挺进敌后,就被粟裕拒绝了,而后来的事实证明粟裕的拒绝是正确的。但是有一点,粟裕是一个纯军人,而林彪不是。粟裕性格谦虚恬淡,只是一个为战争而活着的人。

林彪和粟裕比林会更出色一些,看过一些战史资料,其中讲到三大战役四野就打了两个,而后又打了渡江战役,宝庆战役,一直打到海南岛,解放广东。粟裕确实也很能打,淮海战役啃下国民党军王牌--整编七十四师,但从总的战绩包括战役规模,战役次数,消灭敌人数看还是不如林彪。而且他只是三野的副司令,上面还有陈毅,有的战斗只能算共同指挥的。

从另外一点看,他不如林彪的地方就是两人虽然同岁,但他出头的太晚,人们真正知道粟裕是在抗战时期,粟裕任新四军一师领导人之时,而林彪则早在红军时期就成为共产党闻名遐迩的虎将,这个时年二十三岁的“娃娃军长”,二十五岁的红军主力红一军团长,曾经打的敌人闻风丧胆,以后也一直保持很好的战绩,有共产党“常胜将军的”的美名,比起他的前辈彭德怀也毫不逊色,这是粟裕没法比肩的。当然如果论战绩,粟裕是完全有资格在元帅里占一席之地的。我一直为粟裕总是推让军事主将颇不以为然:这是不是林彪和粟裕心理素质上有区别?粟裕在这方面谦虚地有些被动了,我以为他的这种性格并不是优点,这和后来没有成为元帅有直接的关系。

2、林彪与刘伯承

刘伯承(1892—1986),原名刘明昭,四川开县人。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时,在四川万县参加学生军。从而开始了长达70年的军事生涯。1912年春,刘伯承考入重庆陆军将弁学堂。年底提前毕业后被编入川军第5师任见习排长,随部参加了反袁世凯的“第二次革命”。在战火中,刘伯承因功被提升为连长。

1915年12月,刘伯承在涪陵成立了四川护国军第四支队,参加了第二次反袁战争,即护国战争。1916年3月,在攻打丰都的战斗中,刘伯承头部连中两弹,右眼受重伤。当德籍沃医生为他摘除右眼球时,为保护脑神经,未用一点麻醉药。他扶着柱子,满头大汗,没坑一声。沃医生不禁为之动容:“你不是军人,而是军神!军神!真有三国关云长刮骨疗伤的气概!”刘伯承伤势刚愈,又被川军总司令熊克武先后任命为第9旅参谋长、第2混成旅第1团团长。他在反袁世凯的护国战争中,率部浴血奋战,骁勇异常。他多谋善断,治军有方,被誉为“川中名将”。1927年8月,刘伯承参加了南昌起义,并任起义最高军事决策机关——军事参谋团参谋长,作为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而永载史册。 1927年11月,刘伯承被派往苏联,先进高级步兵学校学习,后升入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1930年8月回国后任中央军委参谋长兼长江局军委书记。1932年1月任红军学校校长兼政委,6月兼任瑞金卫戍司令。10月,刘伯承升任中央军委总参谋长,协助朱德、周恩来指挥第四、第五次反“围剿”。后因与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意见不合,被贬任为红5军团参谋长。 刘伯承以足智多谋和以伤残之躯指挥作战屡建奇功而闻名于世,是解放军杰出的军事家和军事理论家。在苏联学习回国之后,成为我军第一位翻译科长。他借助俄文工具,系统研究了罗马战史、拿破仑战史、日俄战争史等,开阔了军事视野。还系统研究了苏军的条例、条令、作战理论,增长了正规化军队和打现代战争的知识。这对红军的建军和军事理论的形成有一定的帮助,其主要军事论著收入《刘伯承军事文选》,另有《合同战术》、《论苏军合围钳形攻势》等大量译著。我一直认为刘伯承号称是解放军的军事理论家,但是在共产党军队的军史上,我看不到刘伯承在军事理论上对这支部队有什么重大的影响,解放军可以在世界上叫响的战法要么是“游击战”,要么是“运动战”,这两种战法的鼻祖是毛泽东,而“运动战”则被毛泽东的得意门生林彪运用得出神入化。唯一可以说得出的贡献就是抗战时期刘伯承翻译了苏军的《合同战术》及后来翻译的《论苏军的合围钳形攻势》,这些理论应当是对解放军的作战有所影响,但是总觉得没有毛泽东的游击战术和运动战对中国革命得贡献那样直观,据说中印反击战时制定的战略战术中闪现了刘伯承的军事思想,真正对解放军将帅的军事素质有较好的提高是在建国后的南京军事学院的系统学习,但即是这样,我觉得还不如林彪在东北创造的: “一点两面”、“四快一慢”“三三制”、、等等很多战役战术思想那样甚至至今仍然深深融入了解放军将领的精髓。总之刘伯承的辉煌更应该是刘邓大军时期。

3.林彪与彭德怀

彭德怀(1898—1974),原名彭得华,号石穿。湖南湘潭人。1916参加湘军,1922年考

入湖南陆军军官讲武堂,毕业后回湘军任连长、营长。北伐战争时期任国民革命军营长、团长。1928年7月领导平江起义,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任军长。红军井岗山会师后任红三军团总指挥、红一方面军副总司令,曾率部攻克长沙,首开红军战史上攻克省会的记录。从彭德怀的早期革命历史早期革命经历就可以看到,林彪无论如何是无法与之相提并论的。最早发现林彪军事才能的“伯乐”是朱德。耒阳之战,林彪一啸冲天,指挥一个营击溃敌军两个团,令全军刮目相看。湘赣边八月失败给林彪带来机遇,毛泽东破格攫升他为主力团团长,成为与黄公略、伍中豪齐名的“红四军三骁将”。但林彪对此并不感到满足他把目标盯上了声名显赫的彭德怀。1930年2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武装扩编成立红一军团,朱德、毛泽东就任军团首长,不再兼任红四军职务。在毛泽东的提携下,二十三岁的林彪出任红四军军长,进入红军最高领导层。1932年3月,中央军委决定恢复重建红一军团,任命林彪担任军团长。这年,林彪二十五岁。聂荣臻发现军团长最大的秘密是与彭德怀一争高下,这种竞争延续了三十多年。“我只有一种才能,绝不把打赢一场战役的机会搞砸。”黄陂、草台岗伏击战为林彪赢得运动战专家的美名。蒋介石称昔日的学生——林彪为“战争的魔鬼”,悬赏十万元收购他的首级。“短促突击”令红军损兵折将。面对“太上皇”李德,刘伯承犯颜直谏,彭德怀大骂(李德)“崽卖爷田心不痛”,林彪却训斥手下:“这种打法我也不懂,不懂就学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其实我觉得这里可以看出林彪的素质是很优秀的,拿破伦说的那句名言: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并且林彪对新鲜事物的态度不是轻易的否定。我想,共产国际推荐到中国的军事家李德应当不是浪得虚名,而是共产党的红军没有西方国家军队那种打阵地战的装备和资本,红军的那些家当连国民党的杂牌军都不如,甚至比不上地主武装,更不要说中央军了,所以只能说李德的战略战术是照搬国外的经验,根本就不适合中国的国情,但这并不等于国外的军事或者李德没有军事才干。不过最后的事实说明,尽管林彪在国内战争中的军事才干发挥出色,如日中天,但是,他还是无法超越彭德怀在共产党军队中的功绩、威望和地位,尤其是在抗美援朝的拒接帅印的客观事实上,高下立判。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