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大自然的现象风阅读题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6:23:33 体裁作文
大自然的现象风阅读题体裁作文

篇一:五上阅读专项练习一:大自然的现象--风

阅读专项练习一

认真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大自然的现象——风

大自然真是千奇百怪,样样俱全。风就是其中的一种。

风对于我们并不陌生,它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的身边走动。风像一位神奇的隐士,看不见也摸不着。一会儿,又像凶神恶煞,疯狂地抽打着你的身躯。总之,它是变化无常的。

那么,风又是怎样形成的呢?其实很简单。只要空气流动,就会产生风。只不过,有时流动得快,有时流动得慢罢了。

地球上,有6个风带:南、北信风带,南、北东风带和南、北西风带。由于这6个风带的纬度、方向和速度的不同,就会出现我们所说的不同种类的风。此外,风形成的因素还有地形的高低、气候的冷暖等。

风对我们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古代,劳动人民利用风的原理,给船加上风帆,于是,帆船就成沟通各大洋之间的主要交通工具。明代,郑和七下西洋使用的帆船就有两千多吨重,足以显示当时造船业的高度发达及风的大作用。近代,由于热机的发明,帆船的地位逐渐下降,但是,又由于现代“经济危机”和“能源危机”的反复冲击,帆船的地位又逐渐回升了。日本提出造五万吨的帆船货轮的方案,荷兰也设想建设更大吨位的集装箱船,将来,新型的帆船会乘风破浪地出现在辽阔的海洋上。新-课-标-第-一-网

我国人民很早就利用风车磨面。现代,美国的一个研究机构,做了一个大风车,用来发电,其发电量足够一个1500户人家的村镇使用。美国还想造功率更大的风力发电机构,来解决当前的“能源危机”。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利用风的

原理,制造风洞,研究气流,一定会有新的进展。

不过,风也有它有害的一面。美国出现过的黑风暴。曾席卷大半个美国,将3亿吨优质土统统吹入了大西洋,给农业带来巨大的损失。我国沿海的台风,墨西哥湾的以及加勒比海的飓风,都给当地人民带来灾害。

风是大自然的现象。它能给人类造福,也能给人类带来灾害。但是,人是大自然的主人,他们有能力改造自然,征服自然。随着时代的进一步发展,相信不远的将来,风一定会给人类带来更大的幸福。X|k |b| 1 . c|o |m

1、 文章是怎么写风是变化无常的,请你把有关的语句抄写下来。

2、风是怎么形成的?用“ ”在文中画出。

3、判断:你认为正确的在括号里画“√”。文章主要写的是:

风是变化无常的。( )

风是怎样形成的。( )

风给我们人类带来了哪些贡献和伤害。( )

风的形成及风与人类的关系。( )

4、“随着时代的进一步发展,相信在不远繁荣将来,风一定会给人类带来更大的幸福。”请你大胆的想象一下,不远的将来,风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幸福?要求举例说明。

篇二:《大自然的语言》阅读题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题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1)(A清醒;B苏醒;C醒悟;D复苏)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2)(A次第;B连续;C陆续;D全部)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3)(A纷纷;B刷刷;C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1.在语段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

(1)( ) (2)( ) (3)( )

2.解释下列词语。

销声匿迹:

翩然:

3.这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

A.物候现象 B.气候变化 C.物候规律 D.四季景色变化

4.这两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 主要的说明方法是:

5.去掉“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几个词语行不行,为什么?

6.作者为什么说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7.(1)段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这样写好在哪里?

8.本题目是“大自然的语言”,实际指什么?这样命题好不好?为什么?

9.揣摩本文重要句子的含义。

(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次第”是什么意思?

(2)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三个例子说明什么道理?

针对第二段回答问题

1、解释“据以安排农事”这句话的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两组反义词语写在下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将这段文字分为三层。

4、这段文字中有三处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将表示拟人的三个词语写在下面横线上。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

6、是否能将“赶快种谷子”后边的句号改为分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A.能,因为这三句都是拟人句式,内容上没有什么区别。( )

B.不能。因为杏花、桃花是植物,而布谷鸟是动物,两种不同类型的物候现象不宜合在一个句子里说。( )

C.不能。因为前者说的是春天的物候现象,后者说的是夏季的物候现象。( )

D.能。因为三句都是在说明物候现象与农事的关系,杏花、桃花和布谷鸟又是同一类事物。( )

7本段说明的对象是( )

A.大自然的语言是指杏花开了,桃花开了,布谷鸟唱歌了这类自然现象。

B.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C.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决定农事的安排。

D.要注意观察气候与自然现象的关系。

8、本段扣住“草木荣枯、候鸟去来”举了哪三个例子说明自然现象与气候的关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本段的说明顺序是( )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

10、理解下列句子的意思,回答问题。

①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能将“赶快种谷子”后面的句号改成分号吗?为什么?

(二)

读课文“物候观测使用。。。。。农业更大的丰收。”这部分回答问题

1、找出选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

2、 选文中说“那年春初种的花生受到低温损害”,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 选文“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那些因素呢?”在文中有何作用?

4、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作者是按怎样的说明顺序来介绍这些因素的?

5、根据选文概括物候学研究的几点意义。

6、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年至1750年10年平均同1921年到1930年10年平均的春初7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9天。就是说,春天提前9天。

“前者”和“后者”各指什么?

7、、自己收集几则民间谚语,反映大自然的物候现象方面的,写在下面。

(三)

经度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经度之所以发生影响,是离海洋远近的关系。凡是近海

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一度,但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1)这段文字说明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第______句,这段文字是按__________顺序解说事理的。

(3)用大连和北京、济南和烟台相比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说明方法。

(5)“凡是”“都”在文中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①首先是纬度。②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③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④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⑤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⑥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1、第二段的中心句是第 句。( )

A、第①句 B、第③句 C、第⑤句 D、第⑥句

2、第二段第一句话是个省略句,请把它补充完整。

3、第二段可分两层,这两层的关系是( )

A、总分 B、并列 C、解说 D、补叙

4、第二段未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A、作比较 B、列数字 C、举例子 D、打比方

5、“气候”是“气”与“候”的合称,我国有“二十四气,“七十二候”的说法,请写出两个节气的名称。

6、选文第一段中能表明不止一个因素的词是 ;选文第二段表明按主次顺序说明这些因素的词是 。

7、选文第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运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8、再写出两个影响物候来临的因素。

参考答案:1.B A C

2.销声匿迹:这里指消失了鸣叫声,藏起了形迹。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3.A

4.时间顺序;举例子

5.不行。以上情况只限于“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

6.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寓说明于描写之中,如同展现一幅四季风光画卷,既引人入胜又使人联想,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又给人以强烈的悬念,从而为下文说明大自然的语言做了充分的渲染和有力的铺垫。

7.题目标作“大自然的语言”,其实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的说法。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

8.(1)次第,一个接一个。

(2)说明一些普通的自然现象,在农业生产那里,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

(二)

(1)根据这些来安排农事。

(2)荣枯 去来

(3)用“||”将这段文字分为三层。

(3)??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

(4)①传语 ②暗示 ③唱歌

(5)A.× B.√ C.√ D.×

(6)以实例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

(7)①杏花开了?? ②桃花开了?? ③布谷鸟开始唱歌??

(转 载于: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大自然的现象风阅读题)

(8)逻辑顺序

(三)

(1)经度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

(2)①; 概括到具体(逻辑)

(3)说明经度的差异影响物候的来临。

(4)举例子列数字 作比较

(5)表示没有例外,这样就准确地表达了经度对物候的影响

(四)

1、A

2、物候现象的来临首先决定于纬度因素。

3、C

4、D

5、二十四节气名称选其二即可

6、“哪些”“首先”

7、设问 引起读者的注意,引人思考

8、经度因素、高度因素、古今因素三者选其二

篇三:《大自然的语言》课内阅读练习附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课内语段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一)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沉睡中_____(A、清醒;B、苏醒;C、醒悟;D、复苏)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_____(A、次第;B、连续;C、陆续;D、全部)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_____(A、纷纷;B、刷刷;

C、簌簌)的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去播禾。”这#者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1、在语段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2、解释词语:销声匿迹 翩然

3、这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

A、物候现象;B、气候变化;C、物候规律;D、四季景色变化。

4、这两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主要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5、去掉“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几个词语行不行,为什么?

(二)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①首先是纬度。②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③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④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⑤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⑥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1、第二段的中心句是第_______句。( )

A、第①句 B、第③句 C、第⑤句 D、第⑥句

2、第二段第一句话是个省略句,请把它补充完整。

3、第二段可分两层,这两层的关系是( )

A、总分 B、并列 C、解说 D、补叙

4、第二段未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A、作比较 B、列数字 C、举例子 D、打比方

5、第⑤句中的“早春”、“晚春”两个词在文中指公历三、四、五月,其实农历对正月、二月、三月也有称呼。请问农历五月与三月分别称作什么?

6、“气候”是“气”与“候”的合称,我国有“二十四气,“七十二候”的说法,请写出两个节气的名称。

7、选文第一段中能表明不止一个因素的词是________;选文第二段表明按主次顺序说明这些因素的词是_________。

8、选文第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运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9、再写出两个影响物候来临的因素。

《大自然的语言》课外语段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问题。

人的一生当中,几乎有约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

我们通常所说的睡眠程度深浅是专门指脑睡眠而言的。从分析脑电图来看,睡眠一般是以1.5~2小时为一个周期进行循环的。最初是数分钟的入睡期,紧接着是浅睡眠,然后进入时间最长的中程度睡眠期,再后面是深度睡眠期。

这深度睡眠期在脑电图波型上的表现与觉醒时的波型十分相似,但肌电图反应完全平坦。这是因为全身肌肉是松弛的。因而这个睡眠期也被叫做身体睡眠,做梦往往在这时出现。 按照人每天睡眠6小时计算,一夜间这种周期正好反复4次。而人在睡眠周期正好反复4次后觉醒,往往会感到清爽,疲劳已全部清除。

1、选文说明的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完整的睡眠周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感到清爽,疲劳全部消除的时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段在说明深度睡眠期人体状态时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湿地是地球上有着多功能的、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

一。湿地的类型多种多样,通常分为自然和人工两大类。自然湿地包括沼泽地、泥炭地、湖泊、河流、海滩和盐沼等,人工湿地主要有水稻田、水库、池塘等。据资料统计,全世界共有自然湿地855.8万平方公里,占陆地面积的6.4%。

湿地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它可作为直接利用的水源或补充地下水,又能有效控制洪水和防止土壤沙化,还能滞留沉积物、有毒物、营养物质,从而改善环境污染;它能以有机质的形式储蓄碳元素,减小温室效应,保护海岸不受风浪侵蚀,提供清洁方便的运输方式??它因有如此众多而有益的功能而被人们( )“自然之肾”。湿地还是众多植物、动物特别是水禽生长的乐园,同时又向人类提供食物(水产品、禽畜产品、谷物)、能源(水能、泥炭、薪柴)、原材料(芦苇、木材、药用植物)和旅游场所,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继发展的重要基础。

湿地最富有生物的多样性。仅我国有记载的湿地植物就有2,760余种,其中湿地高等植物156科、437属、1,380多种。湿地植物从生长环境看,可分为水生、沼生、湿生三类;从植物生活类型看,有挺水型、浮叶型、沉水型和漂浮型等;从___________看,有的是细弱小草,有的是粗大草木,有的是矮小灌木,有的是高大乔木。湿地支力气的种类也异常丰富,我国已记录到的湿地动物有1,500种左右(不含昆虫、无脊椎支力气、真菌和微生物缩小),其中水禽大约250种,鱼类约1,040种。鱼类中淡水鱼有500种左右,占世界上淡水鱼总数的80%以上。因此,无论从经济学还是生态学的观点看,湿地都是最具有价值和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

1、找出本文的中心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除“列数字”外,用得最多的两种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用表格的形式把湿地的类型表示出来。(参看第1段中画线部分)

4、请从“誉为”、“称为”、“喻为”、“视为”四个词中选择一个填入第二段的括号里,使之符合语言环境。

5、人们说湿地是“自然之脊”而不说它是“自然之肺”,这是有道理的。第二段文字中有个句子能基本上表现这种道理。请把这个句子找出来,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要理解第三段文字中“分说”部分的层次与内容,应抓住的两个关键语句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在第三段文字的横线上应填的内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第三段文字在数字运用上有什么特点?试举两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B A C

2、销声匿迹:这里指消失了鸣叫声,藏起了形迹。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3、A

4、时间顺序;举例子

5、不行。以上情况只限于“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

(二)1、A

2、物候现象的来临首先决定于纬度因素。

3、C

4、D

5、孟春、季春 6、二十四节气名称选其二即可 7、“哪些”“首先” 8、设问 引起读者的注意,引人思考

9、经度因素、高度因素、古今因素三者选其二

【参考答案】

一、1、睡眠的周期及其对睡眠效果的影响。

2、入睡期、浅睡期、中程度睡眠期、深度睡眠期。

3、一夜睡眠周期反复4次后觉醒。

4、作比较。

二、1、第①句

2、分类别 举例子

3、

湿地的类型

自然

沼泽地 人工

水稻田

泥炭地 水库

湖泊 池塘

河流

海滩

盐沼

4、誉为

5、滞留沉积物、有毒物、营养物质从而改善环境污染 6、仅我国有记载的湿地植物就有2,760余种 湿地动物的种类也异常丰富 7、外部形态。 8、多用约数 约 左右

篇四:大自然的语言阅读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答案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

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选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

2.选文第5段中括号的 后者 指代什么?

3.选文指出,在研究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时要注意哪些特殊情况?

4.第3段中 中括号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5.请运用文中的物候知识来解释下面这首诗中描写的自然现象: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答案:

1.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

2.1921到193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

3.纬度: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

经度:近海与沿海的区别

高下:秋冬之交的逆温层

4.举例说明:深化观点,增加可信度,使读者更加明白高下的差异如何影响物候比较说明:突出观点,增加信息的科学性准确性

5.山高气温低,花不开,很冷。

地面闻到柳树气息,说明气温合宜。

篇五:大自然的语言阅读及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测试题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一)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沉睡中 (A、清醒;B、苏醒;C、醒悟; D、复苏)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 (A、次第;B、连续;C、陆续;D、全部)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 (A、纷纷; B、刷刷;C、簌簌)的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去播禾。”这#者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1、在语段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2、解释词语:销声匿迹 翩然

3、这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

A、物候现象; B、气候变化; C、物候规律; D、四季景色变化。 4、这两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 ,主要的说明方法是: 。 5、去掉“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几个词语行不行,为什么?

(二)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①首先是纬度。②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③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④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⑤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⑥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1、第二段的中心句是第 句。( )

A、第①句 B、第③句 C、第⑤句 D、第⑥句

2、第二段第一句话是个省略句,请把它补充完整。

3、第二段可分两层,这两层的关系是( ) A、总分 B、并列 C、解说 D、补叙

4、第二段未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A、作比较 B、列数字 C、举例子 D、打比方

5、第⑤句中的“早春”、“晚春”两个词在文中指公历三、四、五月,其实农历对正月、二月、三月也有称呼。请问农历五月与三月分别称作什么?

6、“气候”是“气”与“候”的合称,我国有“二十四气,“七十二候”的说法,请写出两个节气的名称。

7、选文第一段中能表明不止一个因素的词是 ;选文第二段表明按主次顺序说

明这些因素的词是 。

8、选文第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运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二、(36分)(一)阅读《大自然的语言》节选,完成15—18题(18分)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5.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是按照怎样的说明顺序说明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结合选文内容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自然现象?(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选文,回答下面问题。(6分)

(1)“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一句中加点的“凡是”有什么表达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节选自《大自然的语言》。请问,以“大自然的语言”为标题,有什么好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选文在多数情况下只举一个例子,但在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时却举了两个例子,这是为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4分,每一问2分)说明对象: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16、(4分)因为高下的差异会影响到物候的变化。(或答“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也对)。

17、(6分,每小题3分) (1)“凡是”表示范围,说明无一例外,只要是近海的地方,就一定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寒冷。这就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大自然的语言”是物候现象形象化的说法,以此为题,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或答: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物候现象比喻为“大自然的语言”,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18、(4分) 举例多少应按需要而定。近海地区的气温,一般人笼统地以为比内地暖和,事实上近海地区春天比内陆反而寒冷,这是读者比较陌生的现象,如果只举一个例子,读者会以为有偶然性,举两个例子,更具说服力,读者就确信无疑了。

9、再写出两个影响物候来临的因素。

【参考答案】 (一) 1、B A C 2、销声匿迹:这里指消失了鸣叫声,藏起了形迹。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3、A 4、时间顺序;举例子 5、不行。以上情况只限于“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 (二) 1、A 2、物候现象的来临首先决定于纬度因素。 3、C 4、D 5、孟春、季春 6、二十四节气名称选其二即可 7、“哪些”“首先” 8、设问 引起读者的注意,引人思考 9、经度因素、高度因素、古今因素三者选其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