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2015上海古诗文大赛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2:25:16 字数作文
2015上海古诗文大赛字数作文

篇一:2015年上海中考古诗文默写卷

2015年上海中考古诗文最新默写卷

1.月上柳梢头, 。《生查子·元夕》 2. , 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 轻烟老树寒鸦, 。《天净沙·秋》 4. , 五十弦翻塞外声, 。

5. 浮光跃金, 。《岳阳楼记》

6. 一水护田将绿绕, 。《书湖阴先生壁》 7. ,月与灯依旧。《生查子·元夕》

8. 当年万里觅封侯, 。《诉衷情》 9. , 轻烟老树寒鸦。《天净沙·秋》

10. 越明年,政通人和, 。《岳阳楼记》 11. , 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12. , 身世浮沉雨打萍。《过零丁洋》 13. , 梦回吹角连营。《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14. , 更吹落,星如雨。《青玉案·元夕》 15. , 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

16. 阡陌交通, 。《桃花源记》 17. ,佳木秀而繁阴。

18. 出师一表真名世, 。《书愤》

19. 夕阳西下, 。《天净沙·秋思》 20. ,人约黄昏后。《生查子·元夕》

21.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捕蛇者说》

22. ,琅琊也。《醉翁亭记》

23. 我寄愁心与明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4.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天净沙·秋》

25. 出师一表真名世, 。《书愤》 26. ,千里暮云平。《观猎》

27. 人生自古谁无死, 。《过零丁洋》

29. 三十而立, , , 。《孔孟论学》 30. , 锦鳞游泳。《岳阳楼记》 31. ,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 32. ,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

33. 了却君王天下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4. 楼船夜雪瓜洲渡, 。《书愤》 35. ,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36. ,则忧其民。《岳阳楼记》

37. 我寄愁心与明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8. ,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

39. 了却君王天下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40. 野芳发而幽香, 。《醉翁亭记》

41. 吾视其辙乱, ,故逐之。《曹刿论战

42. 水光潋滟晴方好,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43. ,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4. 无边落木萧萧下, 。杜甫《登高》

45. ,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6. 孤村落日残霞, , 。白朴《天净沙·秋》 47. , ,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48. 风劲角弓鸣, 。《观猎》

49. 昨夜江边春水生, 。《观书有感》(其二)

50. 惶恐滩头说惶恐, 。《过零丁洋》

51. 若为佣耕, ?《陈涉世家》 52. ,则久已病矣。 53. ,身世浮沉雨打萍。(《过零丁洋》)

54. 向来枉费推移力, 。(《观书有感(其二)》) 55. ,下见小潭, 。(《小石潭记》)

56.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孟论学》) 57. , , ;彼竭我盈,故克之。 58. ,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

59. 山河破碎风飘絮, 。(《过零丁洋》) 60. ,此日中流自在行。(《观书有感(其二)》)

61. 予独爱莲之 , 。 62. , ,是以谓之文也。(《孔孟论学》)

63.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曹刿论战》)

64.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

65. 故 ,必先苦其心志

66. 困于心, ,而后作

67.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68. 所以动心忍性,

69. 然后知生于忧患,

70. 中轩敞者为舱, 71. , 百年多病独登台

72. 则右刻 ,

73. 船头坐三人,

74. 其两膝相比者, 75. ,莲动下渔舟。

76. 落红不是无情物,

77. 浩荡离愁白日斜,

78. 佛印 , , ,神情与苏黄不属。

79. 虎因喜,计之曰:

80. 因跳踉大阚, , , 乃去。

81. 虎见之, ,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82. 芳草鲜美,

83. 会当凌绝顶,

84. 复行数十步, 。 85. ,鸡犬相闻 86. ,并怡然自乐 87. ,皆出酒食

88. 艰难苦恨繁霜鬓,

89. 此中人语云:

90. 登斯楼也,则有 ,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91. 则有去国怀乡, , , 者矣。 92. 则忧其民, 则忧其君

93. 日星隐曜, 94. ,气象万千

95. 而乡邻之生日蹙, ,竭其庐之入, , 。

96. 悍吏之来吾乡, ,

97. 则吾斯役之不幸, 。 98. ,以尽吾齿 99. ,非丝非竹,射者中, , , 100. 久之, , 。《狼》

101. 众里寻他千百度, , , 。 102. ,落日故人情。 103. ,浓睡不消残酒。 104. , ,又何妨?

105. 辛苦遭逢起一经, 。

106. 狼不敢前, 107. ,而顷刻两毙, ?

108. ,思而不学则殆 109. ,潭影空人心。 。

110. 俶尔远逝,

篇二:2015年上海市初三语文古诗文赏析复习

2015年上海市初三语文古诗文赏析复习(一)

复习内容:

《诉衷情》《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四块玉·别情》

复习目标:1.能够熟练默写前三首词;

2.掌握各篇目所涉及到的文学常识及重要注释;

3.理解词、曲的内容,掌握词、曲的主旨

1. 默写

(2) ,尘暗旧貂裘

(3)胡未灭, 。 (4)心在天山, (来自:www.sMHaiDa.com 海 达范文网:2015上海古诗文大赛) 。 (5) ,爱上层楼。 (6) ,却道天凉好个秋。 (7) ,梦回吹角连营。 (8)了却君王天下事, 。

2.常识填空:

(1)《诉衷情》选自《 》,作者是 朝爱国词人 。《诉衷情》是 名。我们还学过他的诗 。

(2)《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作者是 朝爱国词人 。他和 合称“苏辛“,二人都是宋词中 (婉约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书博山道中壁”是这首词的 。

(3)《四块玉·别情》的作者是 朝的戏剧家 。他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合称“ ”。“ 四块玉”是 名。

3.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诉衷情》中“胡”指的是西夏。?????????????????( )

(2)“尘暗旧貂裘”是用了班超的典故。??????????????( )

(3)《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丑奴儿”是曲牌名。????????( )

(4)《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作者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字稼轩,作品集《稼轩长短句》。??????????????????????????( )

(5)“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层楼指“高楼” 。年轻人喜欢效仿古代的文人,登上高处去寻觅愁苦的心情。????????????????( )

(6)“而今识尽愁滋味”“愁”字概括了词人半生的艰难与辛酸。????( )

(7)“却道天凉好个秋”词人把话题转到天气上去,不去想那些烦心事,好让自己不再那么愁苦压抑。?????????????????????( )

(8)《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这首词是以“愁”为线索来写的。上阕写年轻时无病呻吟,下阕写懂得世事后避谈国事。??????????????( )

(9)《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同样是辛弃疾的词作。从题目看出这首词

是写给好友陈亮的。???????????????????????( )

(10)“沙场秋点兵”写出秋高气爽,军队士气高昂,正在作战。????( )

(11)《四块玉别情》“四块玉”是词牌名,别情是题目。????????( )

(12)“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间接说出了主人公对爱人的相思之情。??????????????????????????????( )

(13)“凭阑袖拂杨花雪“写出那漫天飞舞的杨花就如同女子的爱情一般。?( )

(14)“溪又斜,山又遮“写出溪水曲曲折折,高山挡住视线,使得女子很难看见心上人的身影。??????????????????????? ( )

(15)“人去也”是一声叹息,包含了作者的离别伤痛。????????( )

4.理解词义。

(1)《诉衷情》中,对“鬓先秋”的理解是。

(2)“心在天山”“天山”在词中指。

(3)“欲说还休”在词中的意思是。

(4)“可怜白发生”“可怜”解释成。

(5)“凭栏袖拂杨花雪”中“杨花雪”指。

(6)“溪又斜”中“斜”的意思是。 5★.词曲理解

(1)《诉衷情》的上阕描述了直接抒情。作者青壮年时期竭力主张北伐中原,但 (朝代)统治者早已丧失了进攻的勇气。这首词抒发了作者 。

(2)《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这首词以“ ”字为线索,上阕写自己“ ”时春花秋月无病呻吟,下阕写自己深谙世故后避谈哀愁。全词通过对比,表现了词人 。

(3)《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这首词中写自己痛苦矛盾心情的词句是 。

(4)《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中“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两句写出了豪迈热烈的 生活。“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这两句发生的地点在 。“可怜白发生”写出了词人理想的 。这首词作抒发了词人 的决心和 的悲愤之情。

(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这首词题目的意思是 。

(6)《四块玉·别情》是以一个一首写的小令。 ▲

篇三:2015上海中考古诗文赏析重点篇练习

2013古诗文赏析重点篇练习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一、文学常识

1、《天净沙·秋思》,作者是(),被称为()天净沙是(),秋思是()

二、词语解释

1、昏鸦:()

2、断肠人:()

三、赏析理解

1、首句展现了一派秋天毫无生气的()景象,是灰暗的色彩基调,恰与游子()的心境相吻合。第二句的画面转为()的色彩基调,清雅、( )。第三句悲凉的画面让读者想象得到瘦马上辛劳的游子()的神情。

2、“小桥流水人家”常被后人用来表现()地区的景物特点。

3、曲题中“秋思”是指(。)

4、小令前九句写了九个意象()、()、()、()、()、()、()、()、()。小令有十一个意象:前九个再加()、()。

5、作者的思想感情()

从哪一关键诗句中体现出来?( )

这表现了游子怎样的心情呢?“()

表现了()。

6、全曲勾画了一幅“( )”。

7、“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写途中所见,第三句“古道西风瘦马”是游子自身境况的描述,前三组的意象组合在一起,只是烘托了一种()的氛围,“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则直接抒写了游子的心理感受,深刻地表现了游子的悲秋情怀,唱出了天下游子的心声。

8、“小桥流水人家”,画面( ),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在这里,以()。

9、“瘦”表现了()

黄鹤楼

唐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一、词语注释:

1.本诗的作者( ),( )代诗人。黄鹤楼,故址在今()市蛇山。

2.历历:( ) 。

3.萋萋:( )。

4乡关(故乡 )

二、阅读理解:

1、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思 ,抒发了诗人( )。

2、“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此联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 )。(引述了黄鹤楼的传说)

3、“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楼头遥望,江天相接的自然画面因白云的衬托愈显( ) ,受此景象的感染,诗人的心境渐渐开朗,胸中的情思也随之插上了纵横驰骋的翅膀:黄鹤楼久远的历史和美丽的传说一幕幕在眼前回放,但终归物在人非、鹤去楼空。人们留下什么才能经得起岁月的考验?只有任地老天荒、海枯石烂也割舍不断的 绵绵乡恋、悠悠乡情 。(描写了黄鹤楼高耸的雄姿)

4、“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艳阳高照,澄空流碧,恍惚中,汉水( )岸的树木化作久久思念的亲爱之人,宛如眼前。和煦的阳光,给家人的温暖。美好的憧憬与动情的追忆,使得“晴川、芳草”二句极富人情味。诗作的思想品味也因此跨进更为高远的境地。

5、“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日暮后面是夜晚,鸟要归巢,船要归航,游子 要归乡。水雾江烟,一片迷蒙,问乡乡不语,思乡不见乡,面对此情此景,谁人不生乡愁?诗作以一“ ( )”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暗喻相( ),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 ),做到了言外传情,情内展画,画外拖音。

6、这首诗首联写( )景,颔联写( )景,颈联写( )景,尾联写( )景。

篇四:2015年第十四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文言文翻译21--25

2015年第十四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文言文翻译(21---25)

21.贾诩论战

[原文] 太祖比征之,一朝引军退,绣自追之。诩谓绣曰:“不可追也,追必败。”绣不从,进兵交战,大败而还。诩谓绣曰:“促更追之,更战必胜。”绣谢曰:“不用公言,以至于此。今已败,奈何复追?”诩曰:“兵势有变,亟往必利。”锈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战,果以胜还。问诩曰:“绣以精兵追退军,而公曰必败;退以败卒击胜兵,而公曰必?克?。悉如公言,何其反而皆验也?”诩曰:“此易知耳。将军虽善用兵,非曹公敌也。军虽新退,曹公必自断后;追兵虽精,将既不敌,彼士亦锐,故知必败。曹公攻将军无失策,力未尽而退,必国内有故;已破将军,必轻军速进,纵留诸将断后,诸将虽勇,亦非将军敌,故虽用败兵而战必胜也。”绣乃服。

[译文]

曹操连续攻打张绣,一天早上带领军队撤退,张绣亲自追赶曹军。贾诩对张绣说:“不可以再追了,如果再追赶的话一定会被打败的。”张绣不听从(他的话),带领士兵和曹操交战,大败回去。贾诩对张绣说:“现在赶快再去追,再去交战一定可以胜利的。”张绣拒绝说:“你不用说了,到此为止。现在已经被打败了,再追又有什么用呢?”贾诩说:“士兵情况有变化,赶快前往一定会取得胜利。”张绣相信了他,就收拾闲散的士兵追赶,大战后,果然胜利而归。张绣问贾诩说:“我用精英的士兵和追赶他们撤退的军队,而你说一定会兵败;我撤退后用打败的士兵去交战胜利的士兵,而你说一定会战胜他们。正如你所说的,为什么反过来的都灵验呢?”贾诩说:“这个很容易知道。将军虽然善于用兵,却并非能和曹操匹敌。军队虽然刚刚撤退,曹操一定会行军时走在最后面;追赶的士兵虽然是精英,将军既然不敌,他们的士兵也很锐利,所以知道肯定是会失败的。曹操攻打将军没有失算,力气并未用尽就撤退了,一定是国内出现了问题;已经打败的将军,一定率领了轻快的军队迅速进攻,所以留下众多将领行走在最后面,众多的将领虽然英勇,也并不是将军的对手,所以用打败的士兵交战一定会胜利。”张绣于是就很佩服贾诩。

22.淝水之战 [原文]

秦兵逼肥水而陈,晋兵不得渡。谢玄遣使谓阳平公融曰:“君悬军深入,而置陈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秦诸将皆曰:“我众彼寡,不如遏之,使不得上,可以万全。”坚曰:“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秦兵遂退,不可复止。

1

谢玄、谢琰、桓伊等引兵渡水击之。融驰骑略陈,欲以帅退者,马倒,为晋兵所杀,秦兵遂溃。玄等乘胜追击,至于青冈;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

初,秦兵少却,朱序在陈后呼曰:“秦兵败矣!”众遂大奔。 [译文]

前秦的军队紧逼淝水而布阵,东晋的军队无法渡过。谢玄派使者对阳平公苻融说:“您孤军深入,然而却紧逼淝水部署军阵,这是长久相持的策略,不是想迅速交战的办法。如果能移动兵阵稍微后撤,让晋朝的军队得以渡河,以决胜负,不也是很好的事情吗!”前秦众将领都说:“我众敌寡,不如遏制他们,使他们不能上岸,这样可以万无一失。”苻坚说:“只带领兵众稍微后撤一点,让他们渡河渡到一半,我们再出动铁甲骑兵奋起攻杀,没有不胜的道理!”苻融也认为可以,于是就挥舞战旗,指挥兵众后退。前秦的军队一退就不可收拾。 谢玄、谢琰、桓伊等率领军队渡过河攻击他们。苻融驰马巡视军阵, 想来率领退逃的兵众,结果战马倒地,苻融被东晋的士兵杀掉,前秦的军队于是就崩溃了。谢玄等乘胜追击,一直追到青冈,前秦的军队大败,自相践踏而死的人,遮蔽山野堵塞山川。逃跑的人听到刮风的声音和鹤的鸣叫声,都以为是东晋的军队将要来到,昼夜不敢停歇,慌不择路,风餐露宿,冻饿交加,死亡的人十有七八。 当初,前秦的军队稍微后撤时,朱序在军阵后面高声呼喊:“秦军失败了!”兵众们听到后就狂奔乱逃。

23.黎丘丈人

[原文]

使人大迷惑者,必物之相似也。

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触地曰:"孽矣!无此事也。昔也往责于东邑,人可问也。"其父信之,曰:"嘻!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尝闻之矣。"明日端复饮于市,欲遇而刺杀之。明旦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丈人望其真子,剑而刺之。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其真子。

夫惑于似士者而失于真士,此黎丘丈人之智也。疑似之迹,不可不察,察之必于其人也。舜为御,尧为左,禹为右,入于泽而问牧童,入于水而问渔师,奚故也?其知之审也。夫孪子之相似者,其母常识之,知之审也。

[译文]

让人最为困惑的,一定是非常相似的事情。

大梁北边有个黎丘部落,在这里有奇鬼,喜欢装扮成人家的儿子、侄子或兄弟的模样。乡里有个老人,到市上去喝了酒回来,黎丘的奇鬼效仿他儿子的模样 2

扶着他并且一路给他苦受。老人回到家,酒醒后责骂他的儿子说:"我是你的父亲,难道还不够慈爱吗?我喝醉了,你道上给我受苦,为什么?"他的儿子哭着磕头说:"冤枉啊,没有这样的事。那时候,我正到东乡人那里去借债,这是可以查问的。"他的父亲相信了,说:"哎,这事一定是那个奇鬼干的,我本来就曾经听说过这类的事啊。"(心想)明天专门再到市上喝酒,遇到奇鬼把他干掉。第二天早上,(老人)前往集市喝醉了酒,他的真儿子恐怕他的父亲不能回来,就前往接他,老人看见他的真儿子,拔剑刺杀了他。老人的智慧被貌似他儿子的奇鬼所迷惑,因而杀死了自己的儿子。

相似而可疑的迹象,不可以不考察。要查明这种相似而可疑的迹象,一定要找熟悉这类事物的人。舜驾车,尧在左边,禹在右边,进入积水的草地而要请教牧童,进入河湖而要请教渔夫,什么缘故呢?因为他们知道得详细。双胞胎长得相似,他们的母亲常常能识别,是因为她知道得详细。

24.孟子论治民

[原文] 孟子曰:“规矩,方圆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不敬其君者也;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贼其民者也。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名之曰幽、厉,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也。诗云: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此之谓也。”

[译文] 孟子说:“曲尺、圆规是方、圆的最高标准,圣人是做人的最高标准。要做国君,就应尽国君之道;要做臣子,就应尽臣子之道,这两者都是效法尧、舜而已。不用舜侍奉尧的方法来侍奉君主,就是不敬奉自己的君主。不用尧治理百姓的方法来治理百姓,就是残虐自己的百姓。孔子说:‘治国之路有两条,行仁政和不行仁政罢了。’残虐自己的百姓太历害,君主自身就会被杀,国家会灭亡;不太历害,自身就会危险,国家会削弱。死后被称为‘幽’、‘厉’。即使他有孝顺仁慈的子孙,经百世之后也无法更改。《诗经》上说:‘殷商的鉴戒并不遥远,就在那夏朝统治的时代。’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25.陈寿传

[原文]

陈寿字承祚,巴西安汉人也。少好学,师事同郡谯周。仕蜀为观阁令史,宦人黄皓专弄威权,大臣皆曲意附之,寿独不为之屈,由是屡被谴黜。

遭父丧,有疾,使婢丸药,客往见之,乡党以为贬议;及蜀平,坐是沉滞者累年。司空张华爱其才,以寿虽不远嫌,原情不至贬废,举为孝廉,除佐著作郎,出补阳平令。撰蜀相诸葛亮集,奏之,除着作郎,领本郡中正。撰魏、吴、蜀三国志,凡六十五篇,时人称其善叙事,有良史之才。夏侯湛时著魏书,见寿所作,便坏 3

己书而罢。张华深善之,谓寿曰:“当以晋书相付耳。”其为时所重如此。或云丁仪、丁有盛名于魏,寿谓其子曰:“可觅千斛米见与,当为尊公作佳传。”丁不与之,竟不为立传。寿父为马谡参军,谡为诸葛亮所诛,寿父亦坐被髡,诸葛瞻又轻寿;寿为亮立传谓“亮将略非长,无应敌之才”,言“瞻惟工书,名过其实”,议者以此少之。

[译文]

陈寿宁承祚,他足巴西安汉人。小的时候就非常喜欢学习,师从于同一个郡县的谯周。在蜀国担任观阁令史这个官,朝里的太豁黄皓独揽权枘,耍弄威势,大臣们都违背自己的意愿去勾结依附他,只有陈寿不为之剧服,因此屡屡被降职罢官。

陈寿父亲去世后,他自己也得了病,就让女仆把药做成丸状,被去他家的客人看到了,乡里人(认为他不守孝)对他的评价很低。等到蜀国被魏国平定后,就闪为这件事获罪官职多年得不到升迁。晋朝司空张华爱惜他的才华,认为陈寿虽然未能远避嫌疑,但推究实情还不至于被贬废,推举他做了孝廉,调任辅助著作郎,调出补助阳平县令。写了《蜀相诸葛亮集》,上奏皇上。任命为著作郎,兼任本郡中正。撰写《魏蜀吴二国志》,共六十五篇。当时人称赞他擅于写文章,有优秀史官的才能。夏侯湛当时正在写《魏书》,看到陈寿所写的,就毁掉白己所写的并且放弃再写。张华非常欣慰,对陈寿说: “应当把这件事写进《酱帕》里!”他当时就是这样被人们看重。有传言说丁仪、丁廪曾经在魏国很有名望,陈寿对他们的儿子说:“你们送一千斛米来,就替你们父亲写篇好传。”丁仪、丁廪的儿子没有送给他米,陈寿竟然没有给丁仪、丁虞写传记。陈寿的父亲曾是马谡的参军,马谡被诸葛亮杀了,陈寿的父亲也获罪被剔了个光头,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义非常轻视陈寿。陈寿为诸葛亮写传记的时候,说诸葛亮并不擅长谋略,没有对付敌人的才能,说诸葛瞻只写得一手好书法,有名无实。人们因为这看不起他。

4

篇五:2015年第十四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文言文翻译36-40

2015年第十四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文言文翻译36--40

36.教战守策

[原文]

天下之势,譬如一身。王公贵人所以养其身者,岂不至哉?而其平居常苦于多疾。至于农夫小民,终岁勤苦,而未尝告病。此其故何也?夫风雨、霜露、寒暑之变,此疾之所由生也。农夫小民,盛夏力作,而穷冬暴露,其筋骸之所冲犯,肌肤之所浸渍,轻霜露而狎风雨,是故寒暑不能为之毒。今王公贵人,处于重屋之下,出则乘舆,风则袭裘,雨则御盖。凡所以虑患之具,莫不备至。畏之太甚,而养之太过,小不如意,则寒暑入之矣。是以善养身者,使之能逸而能劳;步趋动作,使其四体狃于寒暑之变;然后可以刚健强力,涉险而不伤。夫民亦然。今者治平之日久,天下之人骄惰脆弱,如妇人孺子,不出于闺门。论战斗之事,则缩颈而股栗;闻盗贼之名,则掩耳而不愿听。而士大夫亦未尝言兵,以为生事扰民,渐不可长。此不亦畏之太甚,而养之太过欤?

[译文]

天下的形势譬如人的整个身体。王公贵人用来保养身体的措施,难道不是很周全吗?而他们平日常常由于病多而苦恼。至于农夫平民,终年勤劳辛苦却未曾生病。这是什么原因呢?天气和季节的变化,这是产生疾病的原因。农夫平民,夏天最热的时候奋力耕作,冬天极冷的时候还在野外劳动,他们的筋骨经常冒着烈日严寒,肌肤被雨雪霜所浸渍,使得他们轻视霜露,不畏风雨,所以寒冬炎暑不能够给他们造成病害。现在王公贵人住在高大深邃的房屋里,出门就坐车子,刮风就如穿皮衣,下雨就打着伞,凡是用来预防疾患的工具无不应有尽有;畏惧风雨寒暑有些太严重了,保养自己的身体也有些太过分了,稍不注意,寒暑就侵入身体了。因此,会保养身体的人,使自己身体能够安逸又能劳动,慢步快走活动操作,使自己的四肢习惯于寒冬炎暑的变化;然后可以使身体强健有力,经历艰险而不受伤害。人民也是如此。现在太平的时间长了,天下的人骄气懒惰脆弱,就象妇女小孩不出内室的门一样。谈论起打仗的事情,就吓得缩着脖子大腿发抖;听说盗贼的名字,就掩住耳朵不愿意听。而且士大夫也不曾经说起战争,认为这是生事干扰人民的生活,露了苗头不可以让它再发展:这不也是畏惧太严重而保养得太过分了吗?

37.《说文解字》

[原文]

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乂,万品以察,盖取诸夬。“夬,扬于王庭。”言文者,宣教明化于王者朝庭,“君子所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也。仓颉之初作

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著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体,封于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

[译文]

往古的时侯,伏牺氏治理天下,(他)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观察鸟兽的形象和大地的脉理,近的取法自身,远的取于它物,在这个基础上,才创作了《易》和八卦,用卦象示人吉凶。到了神农氏的时代,使用结绳记事的办法治理社会,管理当时的事务,社会上的行业和杂事日益繁多,掩饰作伪的事儿也发生了。(到了黄帝的时代,)黄帝的史官仓颉看到鸟兽的足迹,悟出纹理有别而鸟兽可辨,因而开始创造文字。(文字用于社会之后,)百业有定,万类具明。仓颉造字的本意,大概取意于《夬卦》,“《夬卦》说,臣子应当辅佐君王,使王政畅行。”这就是说,仓颉创造文字是为了宣扬教令、倡导风范,有助于君王的施政。“君王运用文字工具,更便于向臣民施予恩泽,而臣民应以立德为本,切不可自恃具有文字之工去捞取爵禄。”仓颉初造文字,是按照物类画出形体,所以叫做“文”,随后又造出合体的会意字、形声字,以扩充文字的数量,这些文字就叫做“字”。叫它为字,是说它来自文的孳生,使文字的数量增多。把文字写在竹简、丝帛上,叫做书。书意味着写事像其事。(文字)经历了五帝、三王的漫长岁月,有的改动了笔画:有的造了异体,所以在泰山封禅祭天的七十二代君主留下的石刻,字体各不相同。

38.孔子庙碑

[原文]

天地吾知其至广也,以其无所不覆载;日月吾知其至明也,以其无所不照临;江海吾知其至大也,以其无所不容纳。料广以寸管,测影以尺规,航大以一苇,广不能逃其数,明不能私其质,大不能亡其险。伟哉夫子!后天地而生,知天地之始;先天地而没,知天地之终。非日非月,光之所被者远;不江不海,浸之所汲者博。三代礼乐,吾知其损益;百王宪章,吾知其消息。君臣以位,父子以亲,家国以肥,鬼神以享。道未可诠其有物,释未可证其无生,一以贯之,我先师夫子圣人也。帝之圣者曰尧,王之圣者曰禹,师之圣者曰夫子。尧之德有时而息,禹之德有时而穷,夫子之道久而弥光,远而弥芳;用之者昌,舍之则亡。昔否于周,今泰于唐,不然何被衮而垂裳,冕旒而王者哉!

[译文]

[赏析]:

孔子,中国历史上一个最伟大的名字,人类文明史上一位最具影响的精神领袖!当他穷尽一生,将自己的学问和品行倾注在自己亲手创立的儒学,将自己远大的理想抱负不得不寄于自己辛勤培养的学生身上的时候,这个当世活得并不潇洒风光,甚至一度落魄狼狈的老人,也许不会想到自己能一直影响一个伟大的民族几千年,进而深深的震撼和影响着整个世界。其深刻和细微程度前无古人,后

无来者。从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远大抱负,到仁义礼智信的处世准则,从大同思想,到博爱主义,孔子的思想滋润着整个中华民族,指引着整个人类前进的方向!

这样一位内涵丰富大气的老人,这样一位思想超前包容天地的智者,即便你大笔如椽,才华盖世,岂能驾驭?皮日休仅仅用了三百来字,却瞬间将一位巨人的形象摆在了读者面前,匠心独具,开阖有度。我们仰慕至圣孔老先生的同时,更被作者的气度和才华折服。碑文美就美在巧妙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大刀阔斧,竭力点睛,达到震人心魄的艺术效果。一如断臂的维纳斯,无头的胜利女神,缺憾中隐藏着更多引人深思、诱人探寻的东西,虚实中我们被碑文征服,更被这位至成大师包容劫持。

文章将天地、日月、江海的巨大广阔、包容一切、普照万物、博大深沉和孔子的精神品行展开对比,自然万物人类都有测量的方法和凭借,而面对“至圣”这一比天地更高远、比大海更深阔博大、比日月更滋润夺目的巨人,后人真的只能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任何语言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但除了借只言片语来将我们心中的深沉感慨高度仰慕表达一二外,我们又有何种方式能排遣这难抑深情?伟人孔子,生于宇宙,智慧和人格精神却超越时空,直指未来。光辉可比日月,恩泽超过江海。作者将儒释道三教对比,突出儒学的博大精深,以人为本积极入世的儒学之术,远远超过了佛道。作者还将孔子这一介文人,和史上最圣明最仁爱的帝王相比,帝王的恩德只能遍及他的国土,师圣的学说思想,却开启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智慧,塑造着所有炎黄子孙的优秀品格,历久弥新,近之弥芳。用之者和拒之者也对比,正因仁政不被东周统治者所采用,所以东周动荡而短命;大唐帝国一通天下,长盛不衰,正是大力弘扬儒家文化的结果。至此,对比当中已经将孔子的贡献和思想精华揭示出来。前面是正面对比,结尾是反面对比,对比中含比喻,入情入理,并无夸张之感。所以金圣叹批此文:不作头,不作尾,不作过接,并无开合擒纵等法;而凡文章所有一切之法,无不备足。此言得之矣!

[难点]:

此文虽短短三百余字,但立意高远,语言精准,句式整齐有力。领略文言文美的基础首先在能完全理解和疏通句子,文章最难在几个重要句子的理解。 “料广以寸管,测影以尺规,航大以一苇。广不能逃其数,明不能私其质,大不能亡其险”,这两组排比句,料广”即推知(天的)广度,“航大”即航行在大海。后一句排比意思是“再广大的东西也不能逃离数字的测量;太明亮了就不能隐藏自己的本质,阔大了就不能摆脱自身的危险”;

“损益”指增减变异;

“消息”是古今异义,指消减停息;

“家国以肥,鬼神以享。道未可诠其有物,释未可证其无生”, 國家得以富裕強盛,鬼神得以祭祀血食。道家不能用物象解释它;佛教也不能用没有生命证实它。

“被衮而垂裳”“冕旒”指帝王穿戴,衮 gǔn,古代君王等的礼服,冕旒miǎn liú古代大夫以上的礼冠。也专指皇冠。借指皇帝、帝位。

39.陶征士诔

[原文]

有晋征士浔阳陶渊明,南岳之幽居者也。弱不好弄,长实素心;学非称师,文取指达。在众不失其寡,处言每见其默。少而贫苦,居无仆妾。井臼弗任,藜菽不给。母老子幼,就养勤匮。远惟田生致亲之议,追悟毛子捧檄之怀。初辞州府三命,后为彭泽令。道不偶物,弃官从好。遂乃解体世纷,结志区外,定迹深栖,于是乎远。灌畦鬻蔬,为供鱼菽之祭;织絇纬萧,以充粮粒之费。心好异书,性乐酒德,简弃烦促,就成省旷,殆所谓国爵屏贵、家人忘贫者与?有诏征为著作郎,称疾不到。春秋若干,元嘉四年月日卒于浔阳县之某里。近识悲悼,远士伤情,冥默福应,呜呼淑贞。

[译文] 晋代的征士、浔阳的陶渊明,是在南岳幽居的人。幼年的时候不喜欢嬉戏,长成之后有一颗不加掩饰的诚实之心。做学生时不称老师的心意,但写出的文章主旨通达。在众人眼里他郁郁寡欢,与他交谈总是保持沉默。年少时家贫有病,家中没有仆人和小妾。汲水舂米他不能胜任,野菜和豆类也不能有保障。母亲年老孩子幼小,侍奉父母的东西非常匮乏。信奉田生致亲的议论,追想领悟毛子捧檄的情怀。开始辞去了州府的三命,后来做了彭泽令。为官之道与世相合,就弃官干自己爱好的事。于是就与世间的纠纷告别,有志于官场之外,定迹在深居简出,离尘世更加远了。浇灌菜畦卖蔬菜,为的是得到一些菲薄简陋的祭祀之物;结网编席,来补充粮食的消费。心中爱好奇异的书籍,性格喜欢饮酒,抛弃了烦琐的催促,养成了简约安闲的习惯,这不是所谓屏除名利之心乃以至于感染家人都忘却了贫寒吧?皇帝下诏任命为著作郎,他称有病不到官任。过了好多年,到元嘉四年某月某日,死于浔阳县的某地。附近认识的人悲悼,远方的朋友伤情,行善得福的报应因其死亡而沉寂不可知了,呜呼!这种淑贞的性格。

40.巫山巫峡

[原文]

江水又东,迳巫峡,杜宇所凿以通江水也。郭仲产云:“按《地理志》,巫山在县西南”,而今县东有巫山,将郡县居治无恒故也。” 江水历峡,东,迳新崩滩。此山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崩,晋太元二年又崩。当崩之日,水逆流百余里,涌起数十丈。今滩上有石,或圆如箪,或方似笥,若此者甚众,皆崩崖所陨,致怒湍流,故谓之新崩滩。其颓岩所余,比之诸岭,尚为竦桀。

其下十余里,有大巫山,非惟三峡所无,乃当抗峰岷峨,偕岭衡疑;其翼附群山,并概青云,更就霄汉辨其优劣耳。神孟涂所处。《山海经》曰:“夏后启之臣孟涂,是司神于巴,巴人讼于孟涂之所,其衣有血者执之,是请生,居山上,在丹山西。”郭景纯云:“丹山在丹阳,属巴。” 丹山西即巫山者也。又帝女居焉,宋玉所谓:“天帝之季女,名曰瑶姬,未行而亡,封于巫山之阳,精魂为草,实为灵芝。”所谓巫山之女,高唐之阻,旦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

下。”旦早视之,果如其言。故为立庙,号朝云焉。其间首尾一百六十里,谓之巫峡,盖因山为名也。

[译文]

长江继续向东流,经过巫峡。巫峡是杜宇王时派人凿开用来通江水的。郭仲产说:“按照《汉书·地理志》,巫山在巫山县城西南,可是现在巫山在巫山县城的东边,这大概是郡县政府所在地不固定的缘故吧!” 长江经过巫峡,向东流去,经过新崩滩。这山在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崩塌过一次,晋太元二年又崩塌过一次。崩塌的时候,水倒流一百多里,掀起几十丈高的浪头。现在滩上的石头,有些圆的象箪,有些方的象笥,象这样石头很多,都是崩塌的山崖上滚落下来的,使得湍急的江水更加汹涌,所以叫它做新崩滩。那崩塌的山崖剩下的部分,比起其他各个山岭,还算是高耸突出的。

新崩滩下去十多里,有大巫山,它的高不只是三峡所没有,而且可以跟岷山、峨眉山争高低,同衡山、九疑山相并列;它遮护统领周围的各个山峰,高与云平,还要到霄汉之上才能分辨它们的高低啊!神孟凃就居住在这大巫山上。《山海经》记载:“夏朝君主启的臣子孟凃,这个人在巴地掌管神灵之事,巴地的人到孟凃那里诉讼,孟凃把那?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lu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路嫌醒?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ren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人抓起来了,被抓的人请求饶命,孟凃赦免了他,让他居住在这丹山的西边。”郭景纯给《山海经》作注说:“丹山在丹阳,隶属巴地。” 丹山的西面就是巫山。天帝的女儿也住在那里。宋玉所说:“天帝最小的女儿名叫瑶姬,未出嫁就死了,埋在巫山的南面。灵魂变成草,这就是灵芝。”记载说:“巫山神女,住在巫山险要的地方,早上变为朝云,晚上变为雨雾,早早晚晚,都在阳台山的下面。”第二天早晨去看,果然象神女所说。因此楚怀王为神女立庙,叫做朝云庙。这一段从头到尾全长一百六十里,叫做巫峡,是根据巫山而得名的。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