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小学作文 > 教育资讯

历史上的文武双状元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4:21:47 小学作文
历史上的文武双状元小学作文

篇一:中国历史上十大文武双全的名人

中国历史上十大文武双全的名人

第一名:李世民。随其父李渊晋阳起兵后统率兵马四处征战,用李渊的话讲叫做百战百胜,洛阳虎牢关之战为经典之战,3000多骑兵正面迎战援助洛阳的河北窦建德部十万人,结果一战而定,擒窦建德、降王世充,一战定天下。即位后决心以文治国,开创“贞观之治”。本人擅长骑射,能拉硬弓,喜好书法。

统率10,战绩10,功绩10,政治10,治国10,谋略10

第二名: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缔造者之一、军事统帅,共和国缔造者。带领人民解放军多次以弱胜强,战术指挥上的经典战例为三次反围剿和四渡赤水之战,战略上更多。本人喜读史书、诗词书法独树一帜。

统率10,战绩10,功绩10,政治10,治国9,谋略10

第三名:吴起,兵家亚圣,与孙武齐名,政治上在魏国实施改革,与商鞅齐名。著有《吴子》,第一个提出并亲自实施建立精锐部队“武卒”, “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 统率10,战绩10,功绩9,政治9,治国10,谋略10

第四名:王猛,五胡十六国时期前秦丞相,一人之力兴邦,将一个少数名族小国治理成为雄踞北方疆土千里的强国,自己也曾亲率部队四处征战平定叛乱。

统率9,战绩8,功绩10,政治10,治国10,谋略8.

第五名,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丞相。在位期间将蜀国治理得井井有条,军事上多有建树,被后世军事大家所推崇。

统率10,战绩8,功绩9,政治10,治国10,谋略9

第六名,曹操,东汉末丞相,三国魏国奠基者,在汉末群雄争斗中经历大小数战平定北方。政治上用人不拘,实施屯田。本人喜好诗词,著有《孟德新书》、《兵法十三篇注解》等。 统率9,战绩8,功绩9,政治10,治国9,谋略9

第七名,李靖,隋末唐初名将,“出将入相”成语就指他,率大唐骑兵开疆拓土百战百胜,如朝堂后任兵部尚书等职。著有《李卫公兵法》

统率10,战绩10,功绩8,政治8,治国8,谋略10

第八名,王阳明,明朝著名哲学家,思想家,儒家心学创始人,这样一个本来和带兵是不沾边的,但历史适逢其会,南昌宁王叛乱,他几乎以一人之力平定叛乱,擒宁王。如有机会入朝,成为内阁首辅也有可能。

统率9,战绩8,功绩8,政治8,治国8,谋略10

第九名,曾国藩,清朝末期重臣,湘军创始人,率部镇压太平天国并取得胜利。本人为儒家大学者,若能生在盛世,未尝不能成为名相。

统率8,战绩9,功绩8,政治8,治国9,谋略8

第十名,朱元璋,明朝创始人。从军后从农民中脱颖而出,先后战胜张士诚、陈友谅等割据军阀,并一举推翻元朝。成为皇帝后制定一系列典章制度,本人废掉丞相制度,亲力亲为。 统率9,战绩9,功绩8,政治8.治国8,谋略8.

篇二:广西历史上的十位状元

广西历史上的十位状元 (2010-11-24 12:14:18)

标签:

风水

中国从公元607年(隋朝)到1904年(清朝)共1300年科举史,全国有文科状元653名,广西出了10位状元;全国“三元及第”的状元有14人,广西占2人。 三元及第:乡试第一为解元,会试第一为会员,殿试第一为状元。

赵观文,临桂人,唐昭宗乾宁二年(895年)乙卯科状。

裴说, 临桂人,唐哀帝天佑三年(906年)丙寅科状元。

梁嵩, 平南人,后唐同光三年(925年)乙酉科状元。

王世则,永福人,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年)癸未科状元。

冯京, 宜山人,宋仁宗皇佑元年(1049年)乙丑科状元。三元及第。 毛自知,贺州富川人,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乙丑科状元。

陈继昌,临桂人,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庚辰科状元。三元及第。 龙启瑞,临桂人,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辛丑科状元。

张建勋,临桂人,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己丑科状元。

刘福姚,临桂人,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壬辰科状元。

篇三:中国历史上总共有多少位状元?

中国历史上总共有多少位状元?

中国科举时代究竟有多少状元(不含武状元和女状元)呢?据史籍记载,唐代,共有状元139人;五代十国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沿唐制,有状元11人;宋代有状元118人,元代的蒙、汉状元共32人;明朝有状元90人;清代至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科举制时,其间有状元114人,总计由唐初到清末,共有状元504人。

辽代的状元为18人;金代的状元为15人,张献忠的大西政权有状元1人;太平天国的状元有14人,若上述状元可与唐、五代、宋、元、明、清状元同列,则中国历代状元共计552人。

一千多年间连中三元的共有17人,如明洪武年间的许观、正统年间的的商轺。

附历代状元情况: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是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壬午科状元孙伏伽。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状元,是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 甲辰科状元刘春霖。他状元及第次年,即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 ,慈禧太后即下诏停止科举,他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的末科状元。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状元,是太平天国癸好三年(清咸丰三年癸丑,1853年) 女科状元傅善祥。

★历代状元中,最为后世钦敬的民族英雄,是南宋宝四年(1256年)丙辰科状元文天祥。他以崇高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被誉为“状元中的状元”。

★历代状元中,对中国政治局势起过重大影响和作用的,是清咸丰六年(1856年) 丙辰科状元翁同龠禾。他一生两为帝师,在晚清帝、后两党之争中为帝党首领。甲午中日战争后,积极支持康有为变法主张,并密荐之于光绪皇帝,最终促成“戊戌变法”,使当时政局发生重大变化。

★历代状元中,唯一由状元而成为皇帝的,是西夏天庆十年(1203年)癸亥科状元李遵顼。他是夏宗室齐王李彦宗之子,于天庆十年(1203年)参加西夏科举考试,廷试得中第一,成为状元。袭封齐王,又擢升大都督府主。后于西夏皇建二年(1211年) 发动宫廷政变,废夏襄宗自立,成为皇帝,是为夏神宗。

★历代状元中,有据可考最早在科举考试中连中“三元”的状元,是唐建中

二年(781年) 辛酉科状元崔元翰。他先后考中京兆府解头(解元) 、进士状头(状元) 、博学宏词科敕头、制科三等敕头。

★历代状元中,唯一由武状元而位至宰相者,是唐代开元初年武举高等(状元) 郭子仪。他一生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曾两度担任宰相。同时,他也是历代武状元中军功最为显著者。

★历代科举考试中,考中“三元”人数最多的是北宋,共有孙何、王曾、宋广羊、杨真宀、冯京、王岩叟等6人。

★历代状元中,官至宰相(含相当宰相的官职,如内阁首辅、大学士等) 人数最多的是明朝,共有胡广、商辂等17人。

★历代状元中,诗、画成就最高的,是唐开元十九年(731年)辛未科状元王维。他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杰出代表之一,其诗歌艺术被认为“自李(白)杜(甫)而下,当为第一”。其绘画被推为“南宗绘画之祖”,古代文人画亦自他而始。

★历代状元中,词作成就最高的,是南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甲戌科状元张孝祥。其词追踪苏轼,气概凌云,具有深厚的爱国主义色彩,与张元干并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是伟大的爱国词人辛弃疾的先行者。

★历代状元中,书法成就最高的,是唐元和三年(808年)戊子科状元柳公权。他精于楷书,也擅长行草书,和唐代另一大书法家颜真卿并称“颜柳”;历史上还把他和唐代欧阳询、颜真卿、元代赵孟兆页合称为我国“楷书四大家”。

★历代状元中,史学成就最高的,是五代时后汉乾二年(949年)己酉科状元王溥。他在唐代苏冕始创会要体的基础上,据苏冕所编唐九朝《会要》及杨绍复等续修之书,重加整理,撰成《唐会要》一百卷。后又据五代历朝实录撰成《五代会要》三十卷。不仅史料丰富翔实,而且正式建立了会要体分类编纂的体例方法,为后世所仿效。这一贡献被《四库提要》称为“厥功甚伟”。

★历代状元中,著述最丰的,是明代正德六年(1511年) 辛未科状元杨慎。他不仅工诗,而且能文、词和曲,并重视民间文学,是颇有成就的文学家和著名学者。其平生著述达四百余种,虽多散佚,仍留存一百多种;现存诗作二千三百首左右,著述之丰,明时推为第一。

★历代状元中,植物学成就最高的,是清代嘉庆二十年(1817年)丁丑科状元吴其睿。他一生历任多省巡抚,所至注意各地丰瘠与民生的关系,依据耳闻目见,绘图列说,并辑录古籍中有关植物文献,成《植物名实图考长编》二十二卷、《植物名实图考》三十八卷,?是我国19 世纪一部重要的植物学专著。

★历代状元中,最著名的思想家是南宋绍熙四年(1193年)癸丑科状元陈亮。他提倡注重事业功利有补国计民生的“事功之学”。提出“盈宇宙者无非物,日

用之间无非事”的命题,和朱熹多次进行过义利、王霸关系的辩论。其学说独具体系,为永康学派的创始人。同时又是著名的文学家。

历史上的文武双状元

★历代状元中,最嗜饮茶并对我国茶道研究作出贡献的是唐代元和九年(814 年) 甲午科状元张又新。他所撰《煎茶水记》一卷,评论各种泉水煎茶之优劣,是继陆羽《茶经》之后我国又一部重要的茶道研究著作。

★历代状元中,唯一出使过东欧国家的外交使臣,是清同治七年(1868年)戊辰科状元洪钧。他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 奉命出使俄、德、荷、奥诸国,任外交使臣三年。他利用西方资料撰著的《元史译文证补》,开创了利用西方著作、资料研究元史的新纪元。

★历代状元中,有据可考唯一被皇帝招为驸马的,是唐会昌二年(842年)壬戌科状元郑颢。他状元及第后七年,即大中三年(849年) ,被宰相白敏中作为驸马人选推荐给唐宣宗,尚宣宗之女万寿公主。

★历代状元中,唯一在刚刚及第后即被皇帝下令处死的,是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丁丑科南榜(或称春榜) 状元陈安阝。因该科殿试录取的都是南方士人,遭到北方士人不满。明太祖朱元璋疑录取有私,大为震怒,竟下令将主考官及陈安阝等人一并处死。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少数民族文字参加科举考试得中状元的,是金世宗大定十三年(1173 年) 癸巳女真进士科(又称策论进士) 状元徒单镒,为女真族人。他参加科举考试是用女真文字。

★历代状元人数最多的是唐朝。自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壬午科,至哀帝(907年)丁卯科,285 年间,科举考试几乎每年一次,约产生状元270人。在《登科记考》、《玉芝堂谈荟》等古籍中有名可考者,有139余人。

★中国历史上,一朝之中产生状元人数最多的省,是清代的江苏省。从顺治四年(1647 年) 丁亥科武进籍状元吕宫,到光绪二十年(1894年) 甲午科南通籍状元张謇,247 年间,共产生状元49 人。

★中国历史上,一朝之中产生状元人数最多的府,是清代的苏州府,共有状元24人。

★中国历史上,一朝之中在较短时间内产生状元人数最多的县,是南宋时期的永福县(今福建永泰)。自乾道二年(1166年)丙戌科,至乾道八年(1172年)辰科,七年之间,连续产生萧国梁、郑侨、黄定3名状元。

★历史上产生兄弟状元人数最多的朝代是唐朝,共有张式(兄) 、张正甫(弟) 等兄弟状元19人。

★历史上产生父子状元人数最多的朝代是北宋,共有张去华(父) 、张师德(子) 等父子状元6人。

★历代兄弟状元中,其及第时间相距最短的,是唐咸通十四年(873年)癸巳科状元孔纟熏(兄)和唐乾符三年(876年) 丙申科状元(弟)孔缄。兄弟二人状元及第的时间仅相隔三年。

★历代父子状元中,其及第时间相距最短的,是北宋开宝二年(969年)已巳科状元安德裕(父)和北宋开宝五年(972年)壬申科状元安守亮(子) 。父子二个状元及第的时间仅相隔三年。

★历代状元中,最早开始从事实业活动并取得巨大成就的,是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科状元张謇。他于及第后次年(1895年)即从事实业活动,先后办起数十个企业及大批社会事业,影响遍及全国,被誉为“中国之大教育家、大实业家”。

★历代武状元中,唯一参加过两科考试,先中探花后又考中状元的,是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庚辰武科状元马全。马全初名为马王泉,于乾隆十七年(1752年) 曾参加一次武科进士考试,并在殿试中得中一甲三名(探花) 。后因在任职期间与同僚发生矛盾,被削夺官职。为洗刷耻辱,他更名为全,决意再次夺取功名,终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 在武科进士殿试中得中状元 。

篇四: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状元皇帝

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状元皇帝

2013年06月25日15:46新浪历史 刘秉光我有话说(26人参与)

李遵顼

中国的科举制源远流长,自唐至清,先后诞生了一千多名文、武状元。这些状元中,有的成为郡守,有的成为刺史,有的跻身学士,有的跻身翰林,有的官至巡抚,有的官至宰相,而以状元身份能够成为皇帝的却只有一人。他,就是西夏神宗皇帝李遵顼。

李遵顼(1163—1226),西夏皇室齐王李彦宗之子。《西夏书事》称李遵顼“端重明粹,少力学,长博通群书,工隶篆”,是个博学多才之人。天庆十年(1203)三月,李遵顼参加西夏癸亥科科举考试,结果“廷试进士,唱名第一”,被点为状元。《金史·西夏传》也称“遵顼先以状元及第”。有了状元这顶特殊桂冠,李遵顼官运亨通,不久就被封为齐王,后来又擢升为大都督府主,统领军兵,成为当时西夏皇族中最有威望的人。

蟾宫折桂,李遵顼很有一套;问鼎皇权,李遵顼同样是一把好手。皇建二年(1211)七月,李遵顼发动宫廷政变,废黜襄宗李安全,自立为皇帝,改元光定,成为西夏第八任皇帝。李遵顼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状元皇帝。然而,正是这位空前绝后的超级状元,既无强国手段,又无治国韬略,最终将日益衰弱的西夏王朝推进了深渊。

西夏地狭人稀,实力不足,为了能在烽烟四起的形势下拓展版图,捞取好处,统治者往往选择强悍的邻邦作为靠山,所以在对外关系上一向摇摆不定,是典型的“变色龙”。辽朝强盛的时候,西夏附辽伐宋;金朝发飙的时候,西夏附金抗蒙;蒙古崛起的时候,西夏附蒙攻金。在西夏皇帝眼里,没有永远的盟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谁腿粗就认谁。李安全执政时,西夏正处于附金抗蒙到附蒙攻金的转折时期。蒙古志在一统天下,在重创金朝的同时,也将矛头指向了西夏。李遵顼就是在蒙古对西夏威胁日益加重的时候登上皇位的。

以蒙古当时的强悍势头,西夏和金朝两国联手,对蒙古形成犄角之势,才有可能抵御蒙古铁骑的进攻。状元出身的李遵顼,不可能不明白这一浅显道理。然而,李遵顼即位后,并没有扭转李安全的错误方针,反而越走越远,干脆实行附蒙侵金,企图乘蒙古攻金的机会掠夺财物,扩大领土,所以频频对金朝发动战争,规模也越来越大。兔死狗烹,唇亡齿寒,蒙古不仅要灭金,也要灭夏,还要灭宋,李遵顼助蒙伐金,无异于玩火自焚。

光定七年(1217),蒙古攻金,西夏派兵三万助攻,结果在宁州(今甘肃宁县)被金兵大败。不久,蒙古西侵花剌子模,再次向西夏征兵。由于连年用兵,西夏军费耗费巨大,伤亡严重,致使举国厌战,朝议沸腾。鉴于宁州新败,李遵顼不敢随蒙西征,拒绝出兵。蒙古见西夏不听驱使,便发兵围困西夏国都中兴府,逼其就范。李遵顼见蒙古突然来攻,惊恐万状,逃奔西凉府,只留太子李德任守城。直到蒙古兵退,李遵顼才悄悄返回国都。

经过这场惊吓,李遵顼领教了蒙古的霸道,也意识到来自蒙古的威胁,于是调整策略,

准备联金抗蒙,以求自保。光定八年(1218)二月,李遵顼起用主张联金抗蒙的苏寅孙为枢密都承旨,向金朝作出了抗蒙姿态。三月,李遵顼写信给金朝,商请恢复边境互市,两国讲和。金夏结仇已经十多年,势同水火,如果两国就此互释前嫌,互为支援,那么蒙古既不敢轻视西夏,也不敢正视金朝。然而,金宣帝恼恨李遵顼反复无常,一口拒绝。

当不成盟友,就当作敌人;联金抗蒙不成,李遵顼转而联宋抗金。光定九年(1219),金宣帝南侵宋朝,李遵顼乘机派人到四川与宋将联络,企图联宋侵金。宋将回信同意联兵抗金,但考虑到李遵顼的摇摆不定,并没有如约出师。直到光定十年(1220)五月,宋夏才正式盟约,两国同时出兵,夹击金兵。八月,夏宋两国如约出师,攻破金会州城(今甘肃靖远),金守将投降。金宣帝大惊,急忙向李遵顼请和,李遵顼也来了个一口拒绝。

金宣宗和李遵顼这两个活宝,在双方急需牵手的时候都使起了性子,你报以冰霜,我还以颜色,谁也不买谁的账,致使金夏两国矛盾加剧。此后,金朝奋力抵抗宋夏联军,在巩州(今甘肃临洮南)一战中,西夏兵遭到金兵顽强阻击,伤亡数以万计,只好焚烧攻城器具,拔寨退兵。撤退途中,西夏兵又遭金兵伏击,伤亡惨重,最终狼狈而返。十月,宋将再次约西夏进攻秦州(今甘肃天水),李遵顼惧于巩州之败,不肯再出兵,宋夏联盟不欢而散。

得罪了蒙古大哥,错失了金夏和好,违背了宋夏盟约,李遵顼四面树敌,焦头烂额。就在这时,蒙古铁骑又杀了过来。此次侵夏,蒙古两招齐出,一是再次向西夏征兵,一是攻破了西夏河西诸堡。面对蒙古大军压境,李遵顼吓得连忙设宴招待蒙军,并派出五万将士随蒙军向金朝进军。转了一圈,李遵顼重新回到了附蒙攻金的老路上来了。光定十三年(1223)春,蒙古进军凤翔(今陕西凤翔),李遵顼发兵十万隋蒙军攻城,结果被金兵挫败。见势不妙,李遵顼没有通知蒙军,便命令夏兵逃规,来了个不辞而别,蒙夏又出现裂痕。

附蒙攻金,使西夏蒙受了巨大损失,致使“国经兵燹,民不聊生,耕织无时,财用并

乏”(《西夏书事》),经济处于崩溃边沿。光定十三年(1223)五月,西夏兴、灵诸州大旱,颗粒无收,百姓流离失所,甚至出现“饥民相食”的悲惨局面。在战火蹂躏和灾害侵袭的双重折磨下,西夏人民痛苦不堪,怨声四起。与此同时,西夏统治阶层内部也矛盾重重,日益激化。朝中,以太子李徳任为首反蒙派,竭力反对李遵顼附蒙攻金的错误政策,拒绝领兵出征,并以放弃太子位、出家为僧相对抗。李遵顼恼羞成怒,下令废黜李徳任,并将其软禁。 由于西夏受蒙古所执,出兵征战十多年,军队精锐皆尽,百年积蓄皆空,以至于蒙军后来攻破应里县(今宁夏中卫)时,发现西夏“仓库无斗粟尺帛之储”(《续资治通鉴》)。即便这样,李遵顼仍然执迷不悟,反而征集全国十二监军司的兵马,继续助蒙灭金。御史中丞梁德懿挺身而出,上疏慷慨陈词,请求诏还太子,抚恤百姓,修睦邻邦,使臣民悦服,国家转危为安。对于梁德懿的好言劝奏,李遵顼一点也听不进去,反而一怒之下将其罢官。

李遵顼的走狗行径,并没有得到蒙古人的欢心。蒙古在敲诈西夏的同时,也伺机打压西夏。光定十三年(1223)十月,蒙古为了惩罚夏兵在凤翔之战中不辞而别,于是将夏兵围困在积石州(今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半个月后才退兵。对此,朝野怨声载道,义愤填膺。李遵顼为了保全自己,甘心做蒙古的附庸,但是由于他的反复无常和众叛亲离,蒙古已经对他已经失去了兴趣,并多次派使者责令其退位。十二月,在蒙古的威逼下,在朝臣的反对声中,李遵顼传位次子李徳旺,灰溜溜下台,自称“上皇”,也就是太上皇帝。

别看李遵顼治国无方,但在佞迷佛教方面却矢志不渝。李遵顼即位后,正值西夏国势衰微,在蒙古强敌逼境之时,为保国家万代平安,李遵顼御制发愿文,并以皇帝的名义令人缮写泥金字《金光明最胜王经》,试图从佛教中寻求保佑,获得力量。然而,佛光并没有慈悲为怀,普照西夏,在李遵顼附蒙侵金、联金抗蒙、联宋抗金、附蒙侵金的系列错误路线下,西夏难逃覆亡厄运。可以说,这一切都是李遵顼在对外关系上反复无常所造的孽。

李徳旺即位后,改变了李遵顼的附蒙政策,先是抗拒蒙古,后又联金抗蒙,但已是无力回天。在蒙军强攻下,西夏城破兵亡,败亡已成定局。乾定四年(1226)五月,李遵顼去世,享年六十四岁,谥英文皇帝,庙号神宗。李遵顼是状元皇帝,但《宋史·夏国传》却称其“以宗室策试进士及第”,这固然掺杂着正统问题,但也是对李遵顼昏愦无能、刚愎自用、摇摆不定、一再误国的嘲蔑,他这水平顶多算是个进士。

篇五:历史上的另类状元

历史上的另类状元

作者:岛 晨

来源:《视野》2009年第17期

中国科举史上,曾经涌现了数以百万计的举人和十多万名进士,而作为这个庞大知识分子群体之巅峰的状元郎,则是屈指可数。据考证,自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的第一位科举状元孙伏伽,到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的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在1283年间,可考的榜数为745榜,共产生了592名状元(一说504人),加上其他短命政权选考的状元以及各代的武状元,中国历史上总计可考的文武状元为777人。

惟一可考的驸马状元———郑颢

自古以来,民间就经常把驸马与状元这两个词联系起来,好像中了状元就可以做驸马。实际上,中国历代可考的驸马状元只有郑颢一位。郑颢是唐会昌三年的状元。本来他早有婚约在身,中状元后打算迎娶卢家的千金。可是这位年轻英俊的状元被皇上看中,非要将自己心爱的女儿万寿公主许配给他。郑颢偏偏不爱公主,非要娶与自己青梅竹马的卢家小姐。唐宣宗便让宰相白敏中说服他。白敏中费尽口舌,又多方威逼利诱,终于迫使他娶了万寿公主,婚后两人生活得并不幸福。后来郑颢多次弹劾白敏中,幸好唐宣宗自知理亏,替白敏中压下了弹劾的奏章。 摔跤摔出的状元———王嗣宗

宋太祖赵匡胤坐天下的第十六年,太祖亲临讲武殿举行殿试。考生王嗣宗、陈识最先完卷,一同上呈,且二人的试卷均为上乘之作。谁为第一?太祖实在犯难。最后马上得天下的太祖让二人角力(即摔跤),胜者为状元。王嗣宗便与陈识在大殿上扑斗起来,结果陈识倒地,王嗣宗也因此夺得了当年的状元。

身份最高的状元———赵楷

宋徽宗的三儿子赵楷,偷偷地参加了重和元年的科举考试。由于他文采的确非凡,竟一路过关斩将,进入了殿试。在殿试中发挥更是出色,夺得了头名状元。发榜后,赵楷将实情告诉了徽宗。徽宗高兴之余,怕天下士子说闲话,就把当年的第二名(榜眼)王昂提为状元。据传清朝康熙帝也曾偷偷参加科举,并获得第三名(探花),但毕竟不是状元。所以赵楷便成了中国历史上身份最高的状元。

仅当了二十天的状元———陈安

明太祖朱元璋年间,福建闽县人陈安于洪武三十年高中榜首,成为大明第六个状元。巧的是,这次中进士的都是南方人。更巧的是,三位主考官也都是南方人。榜一公布,北方士子不服,纷纷上告主考官偏袒同乡,贬斥北方士子。朱元璋大怒,命新科状元陈安等十二人对考卷进行复查。这时又有人举报陈安等人有意将北方考生水平不高的试卷交皇上审阅。这本是莫须有的事,可

是朱元璋听信谗言,将陈安革除功名,车裂而死。陈安仅仅做了不足二十天的状元,便死于非命,下场极为悲惨。

最富传奇色彩的状元———史大成

史大成是清朝浙江所出的第一位状元。在他中状元之前,浙江民间便流传着一种说法,说浙江的状元在大清朝是“始于史,终于钟”。殿试时,他的试卷被主考官拟为第三。皇上御览时,十分推崇他的书法,说:“此人楷书工整,必定是个正人君子。”于是钦定他为状元。巧合的是,浙江所出的最后一个状元叫钟骏声,惊人地验证了“始于史,终于钟”的说法。

值班值出的状元———毕沅

毕沅中状元前是军机处的一个小官,在那年的4月25日夜,他与同僚储重光、童凤三人在军机处值班。此三人都顺利通过了会试,准备参加4月26日举行的殿试。储、童二人想回寓所准备明天的殿试,便对老实的毕沅说:“我俩书法好,有望夺魁。你书法不行,就别做非分之想了,替我俩代劳吧。”清朝殿试的确有偏重书法的现象,而毕沅的书法又的确不行,就答应了。

当夜,陕甘总督关于新疆屯田事宜的奏折转到军机处,毕沅详加研读。没想到第二天殿试考时务策,题目正是关于新疆屯田事宜的。毕沅胸有成竹,挥笔立就。开榜结果,毕沅高中状元。储重光中了榜眼,童凤则列二甲第六。当储、童二人得知那晚的事后,无不嗟叹。

(岳明华摘自《徐州日报》)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