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韩国江陵端午祭申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20:27:52 字数作文
韩国江陵端午祭申遗字数作文

篇一:韩国江陵端午祭申遗成功似乎给中韩端午节之争画上了句号

韩国江陵端午祭申遗成功似乎给中韩端午节之争画上了句号,但是中国端午是否继续申遗和这背后的传统文化的保护则远未结束。

其实,韩国江陵端午祭与我国端午节不是一回事,韩国申遗成功后,我国的端午节仍可申遗。因此,不存在两国的申遗之争,以及韩国“胜出”的概念。

韩国申遗成功实际上给我们带来了很好的启示:他们把传统的文化活动注入了现代的元素,成功地实现了现代转型,并得到了国际认同,对于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借鉴意义。

文化部十三日在此间举行了发布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马文辉介绍,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南音、南京云锦织造技艺、宣纸传统制作技艺、侗族大歌、粤剧、格萨(斯)尔、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热贡艺术、藏戏、玛纳斯、花儿、西安鼓乐、中国朝鲜族农乐舞、中国书法、中国篆刻、中国剪纸、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端午节、妈祖信俗、中国雕版印刷技艺、呼麦等二十二个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羌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等三个项目入选“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全数获得通过;加上此前入选的昆曲、古琴、木卡姆及蒙古族长调民歌等四项,中国共计二十九个入选项目,是世界上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项目最多的国家。

近年来中国非遗工作取得全面进展,如第一次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顺利进行,即将进入总结验收阶段;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基本形成,国务院先后公布了两批共一千零二十八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不断完善,文化部命名了三批近一千五百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建立了九百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博物馆、民俗博物馆和传习所;文化部先后设立了闽南文化、徽州文化、热贡文化和羌族文化四个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列入国务院立法计划。

这次获得通过的二十二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是对世界文化有较大的影响。如安徽宣纸、中国雕版印刷技艺、养蚕及制丝工艺等。二是体现文化的多元性,尤其是对少数民族的文化进行了充分的关注。这次有藏剧、新疆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蒙古族呼麦歌唱艺术、贵州侗族大歌、中国朝鲜族农民舞、甘肃花儿等民族艺术形式,此外,妈祖祭祀仪式的入选也是众望所归。 申报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而非单纯追求数量多少,“如同世界文化遗产一样,加入名录只是提高了知名度和影响力,如何保护还在于每个国家每个地区”。和世界文化遗产不同的是,“非遗”的许多内容与百姓密切相关。“中国正在积极探索?非遗?的生产性保护。比如中国的剪纸,其基本功能已经发生了转化,不再是生活的一部分,但却以艺术品的形式进入了审美与收藏的

行列。”此外,此次端午节申报成功了,春节、中秋节等重要节日都有待申报。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女儿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五、夏节、天中节、浴兰节、屈原日、诗人节等。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所以一些地方又将端午节称之为五月节、艾节、夏节。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西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贴符则据说是为了避邪。“炒五毒”,江苏中部以韭菜、茭草(或金针菜)、木耳、银鱼、虾米等同炒,大约是以这几种菜象征蟾蜍、蝎子、蜘蛛、蛇、蜈蚣等五毒都是端午的必备菜肴,现在少见。但是山东南部江苏北部以辣椒葱姜蒜香菜五种有刺激的东西混合一起炒也叫炒五毒,一般餐馆都可以点到此菜,因为食材比较常见。 时至今日,端午节在中国人民中仍是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从2008年起为国家法定节假日放一天假。国家

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九月三十日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会议决定:中国端午节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篇二:韩国端午祭“捷足先登”成功申遗

韩国端午祭“捷足先登”成功申遗

巴黎时间2005年11月24日,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此前,所谓的“中韩端午节‘申遗’之争”已经进行了一年多。

在世界遗产文化申报上,韩国江陵端午祭“捷足先登”,可能会“刺激”国人。不过,“端午”能够进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是认同这一文化的所有人的光荣。近邻友邦的这一文化盛事真正“刺激”我们的,应该是让我们保持警醒,加强我们的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保护的社会热情和相关部门的工作力度。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作为历史发展长河中各国各民族生活方式、智慧与情感的载体,是一种可能多个国家民族共享的文化遗产,并非品牌商标、专利技术的注册,也区别于自然遗产的独有性。它具有共享性,一个国家申报了,即使联合国批准后,其他国家还可以申报。像联合国就批准了“伊拉克木卡姆”和“阿塞拜疆木卡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请,我国今年还进行了新疆地区“木卡姆”的申报。

端午节虽然起源于我国,并已经有了2500多年历史,但是它早在很多年前就传入周边国家,已经完成了“本土化”过程,融入了当地历史和文化血脉,成为其本土文化的一部分,就像佛教在中国发展为禅宗一样。在韩国,端午节传入已经有了上千年历史,其“端午文化”,特别是江陵端午祭,已经加入了那里的山川气息和人文追求。当太平洋西岸的人们一代代在农历五月初五,以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文化情感,也许是中国人和其他国家人们共同的文化幸福。

当然,韩国以端午的名义申遗成功,给予我们的文化提醒是:在经济发展下的社会转型期,必须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否则,在全球化时代,我们的文化身份和文化之根将会丧失。

我们真正需要受到的“刺激”,是关心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社会热情能够激发出来,整个社会深入反思,尽快挖掘保护“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大国际准则下的保护措施。

要知道,在此之前,有人提出要把传统节日法定化的建议,还应者寥寥。像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法,我国到现在都没有出台,而韩国却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出台了。1962年,韩国颁布民间文化保护法,而这一年,正是韩国经济腾飞的开始。1967年,韩国现代汽车公司建立的时候,韩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前身“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这一年,江陵端午祭登上了韩国遗产名录。

韩国“江陵端午祭”的成功申遗其实是我们可以借鉴的“他山之石”,它不仅有传统内容,还融入了不少现代因素。作为无形的文化遗产,“口头与非物质遗产”需要年轻人的参与和继承,但是,我国不少传统文化都存在着香火中断、继承人匮乏的威胁。而整个社会中,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我们

要想给无形的文化遗产注入生命力,就要学习“江陵端午祭”的一些做法,吸引年轻人,“薪火相传”,这样的传统和文化才是有生命力的。

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展纲领》中所述:“记忆对创造力来说是极端重要的,对个人和各民族都极为重要。各民族在他们的遗产中发现了自然和文化的遗产,有形和无形的遗产,这是找到他们自身和灵感源泉的钥匙??”只有及时挖掘和保护无形的文化传统,才能使我们面向未来的时候,拥有数千年不坠的创造力和根植于黄土地的文化表达与幸福方式,才能在全球化的时代,保持个体与民族的清晰身份。

篇三:韩国端午节申遗对中国的启示

中新网11月27日电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巴黎时间2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对此,吉林延边大学朝鲜(专题,图库)和韩国问题研究所所长高敬洙教授在接受中国华艺广播公司访问时指出,这一事件启示我们应该如何做好对无形文化遗产进行保护。

高教授认为,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目前也传到了周边各个国家。在东方国家尤其是韩国,已经有1000多年的传统了。作为和中国共享的一种文化现象,现在韩国申报成功,我们应该祝贺,对作为起源国的中国来说,也是敲一下警钟:在无形文化遗产方面如何进行保护和发展。

高敬洙教授也指出,韩国江陵的端午祭和中国的端午节也有所不同。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说法,只是在农历5月5号一天,一般是搞龙舟赛和吃粽子等简单的活动。而韩国江陵端午祭的内容比较广泛,是把端午节伸展开来,用一个多月的时间来庆祝,完全变成了江陵地区的一个地方庆典。主要内容有:

一、祭祀活动,广泛的祭祀。当地的英雄人物,值得纪念的人物都会进行祭祀,从4月5号到5月7号之间活动不断。

二、各种游戏。以舞蹈为主的戴假面具跳舞和各种歌唱比赛,有传统的歌谣比赛,也有青年人参加的现代歌曲。

三、端午节的前后两天将广泛举行各种活动。包括游戏和摔跤、荡秋千等体育运动。这些活动引来周边和附近民众的广泛参加。同时,这几年也迎来了世界各地的游客。

高敬洙特别指出:韩国江陵祭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但这十几年,江陵准备申请世界无形遗产以来,有意识地对这个文化现象做了很多创造性地发挥。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尤其是97年端午祭已经被选定为韩国的十大地方庆典之一,2000年正式向世界教科文组织申报。

高敬洙教授表示,现在韩国已经有三个无形遗产了,联合国也肯定了韩国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的努力。这个事情也给了我们许多启示:

一、政府重视,文化管理部门重视。这些重视是有意地培育和保护,而培育也加上了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包括现代的有些游戏规则也放到传统文化里头去了,使传统文化更加发扬光大。

二、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必须是有世界性影响的。我们有很多的传统节日像春节、中秋节等只是停留在民间的传统节日上,很平淡,这样不可能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承认。

三、必须是有创造性。我们有很多的传统文化,必须有创新并且和现代形式结合的这种新创意,这样才能保护这些无形文化遗产。(郑永)

篇四:对韩国“被申遗”现象的几点思考

辽宁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研究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 对韩国“被申遗”现象的思考 课程名称 中华文化与跨文化交际 姓 名 陈非非 学 号 201411001051 专 业 课程与教学论 年 级 2014级

院 、 所 国际教育学院 年 月 日 2015年3月11日

研究生课程论文评价标准

辽宁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制

摘要

随着韩国文化保护政策的深度开展,“韩流”文化迅速蔓延到世界各地,甚至得到不少西方国家的认可。但与此同时,我国报纸上、网络上关于韩国申遗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报道此起彼伏,这些报道大多没有事实依据,属撰稿人凭空捏造,却误导了许多不明真相的民众,达到了煽动情绪的目的,令不少国人对韩国挥戈相向。针对此现象,国人应该意识到,本国传统文化被其他国家重视是值得高兴的现象,文化没有“偷”与“抢”,优秀的文化值得被世界各国人民共享;同时应反思本国在文化重视程度上的不足,努力传播中华文化。 关键词: 韩国、申遗、中华传统文化、文化保护

“韩流”在中国大行其道,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韩国文化热让我们发现,中国在文革“破四旧”中遭到严重破坏的传统儒家文化在我们的东邻得到了很好的保存和传承。韩国举国上下对文化的重视程度令中国这个在文化方面对其影响甚深的国家相形见绌。可是近年来,随着韩国文化保护政策的开展,关于韩国将中国某个传统文化符号“申遗”的报道此起彼伏,让不少不明真相的中国民众对于韩国这种“强盗”似的行为极为不满:屈原、孔子、西施、李时珍统统都有韩国血统,饺子、粽子、印刷术也早就打上韩国烙印。令人啼笑皆非的报道总能吸引眼球,挑起民众的厌韩情绪,甚至有不少言辞激烈者不分是非曲直随意谩骂排斥关于韩国的一切。

自卑感与优越感相互交织确实影响了韩国人的中国观。但不靠谱的虚假报道无论多么荒谬却总是大有市场,引得媒体互泼冷水、民众相互对骂,这一现象引人深思。韩国文化保护政策真的没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吗?中国文化符号为何如此轻易就被“偷走”?现代化就等于西方化吗?围观怒骂过后,是否应该冷静反思,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心态面对文化?

一、关于韩国几个谣言

1. 端午节申遗

这是流传最久的一个谣言,然而其形成也最为令人费解,追索关于江陵端午祭的早期报道可以发现,在当年的报道中就有中国民俗专家出来表示“江陵端午祭其实与我们的端午节不是一回事。”但这似乎丝毫无碍于这个谣言继续传播。

韩国的端午祭实际上是由舞蹈、萨满祭祀、民间艺术展示等内容构成,这与中国人吃粽子、划龙舟、纪念屈原是两回事,惟一的相同点是都在中国的端午节期间举行。这个谣言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人们把申遗当成了注册商标,以为韩国的端午祭一旦申遗成功,中国的端午祭就“侵权”了,其实申遗的内容是一项民间活动,假设韩国申遗的就是韩国的端午节,也丝毫不妨碍中国为中国人的端午节申遗。

2. 汉字申遗

07年12月12日的一篇报道说,汉字“申遗”在韩国已经热了一年多。其实,关于韩国拿汉字申遗的谣言,在国内倒真的是已经流传了一年多。有报道称,06年10月10日的韩国《朝鲜日报》报道,韩国首尔大学历史教授朴正秀经过十年研究和考证后,认为是朝鲜民族最先发明了汉字,他建议韩国政府理直气壮地恢复汉字,并向联合国申请汉字为世界文化遗产。不过,韩联社13日报道说,首尔大学没有名叫朴正秀的教授,而且韩国国内也没有要求为汉字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举动。

韩国谚文倒是在联合国申遗成功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过世界共识谚文是根据蒙古文的八思巴字创造的,根本和汉字没关系,谚文的样本在互联网上很容易找到,只要不是瞎子,基本上难以混淆谚文和汉字的巨大差别。

3. 风水和中医申遗

据称“韩国从2003年开始,就在国立中央博物馆的主导下联合数十个机关促进了风水地理说的世界遗产登记工作,将会在明年内结束登记工作”。这个谣言的出现以后,马上就有热心人士指出中国人自己不珍惜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结果又快要被韩国人抢走了。不过韩国媒体似乎有和中国人较真的爱好,韩国《东亚日报》07年12月很快就出来澄清,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和文化财厅确认后发现,风水申遗这件事情子虚乌有。

也有媒体报道称韩国准备把中医当韩医去申遗,这也让一些中国人大感惊恐。其实韩国只是要拿一本韩国医书《东医宝鉴》去申请世界纪录遗产。《东医宝鉴》确实记载了很多来自中医的药方和医书,不过这本书和中国的《本草纲目》差不多,其历史意义大于科学意义,申遗成功也不等于被医学界所接受。《东医宝鉴》申遗成功后,韩国医师协会即发表《关于<东医宝鉴>申遗的评论》,文中指出“《东医宝鉴》中记载了很多类似‘成为隐形人的方法’、‘看到鬼神的方法’等完全不符合今天常识的内容”,文章还宣称,“《东医宝鉴》申遗成

功并不意味着世界承认‘韩医’是医学的一部分”。

4. “印刷术”与浑天仪

韩国人的金属活字印刷术被承认,这倒不是一条假新闻,不过由此认为韩国“偷”了中国的活字印刷术,则纯属过度联想。在金属活字印刷术这个领域国际上只承认德国的古登堡是最早的发明者,但韩国人拿出的充分的资料记载,甚至拿出实物证明了来自韩国的同样的发明比古登堡早了7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经承认韩国人的此项发明,为此世界各地教科书也将作出改写。

关于韩国“抢”了浑天仪则是纯粹的误解。韩国纸币上那个貌似浑天仪的东西其实是韩国编号230的国宝浑天表上的一部分,并不是浑天仪,韩国的混天表虽吸取了中国因素但也吸取了当时新兴的西方科学因素,最大区别是韩国浑天表中心是有地球的,而中国人当时还认为天圆地方,因此浑天仪中心没有地球。其实最早发明浑天仪的也并不是中国人,而是公元前255年的希腊人。

5. 火炕申遗

国内媒体也曾传出,韩国国土海洋部拟将暖炕技术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并称韩媒体担心,拥有火炕生产技术的中国可能成为韩国申遗的主要障碍,为抢先机必须加快进程。于是国民开始担心东北常见的土炕也要被韩国抢走了。

韩国计划申请的传统“温突”系统与中国人理解的“火炕”并非完全一个概念。 2014年3月17日,的确有《朝鲜日报》刊登消息称韩国政府有意计划申报朝鲜“暖炕”,但在此之前先要进行4个月的基础调查。不过,韩国计划申报的取暖设施学名为“温突”,其发音Ondol更为英语、日语等社会所广泛使用,专指朝鲜民居特色的地热取暖系统。它与中国人熟知的东北火炕并非重合概念,公元7世纪开始在朝鲜半岛上广为流行的温突主要为整间房间全铺式地暖,当地居民也因此至今保持低坐卧的起居习惯。

6. XXX是韩国后裔

2008年7月31日,广东《新快报》国际新闻版转载了《韩国历史教授有此研究“成果”:孙中山又成了韩国人》,报道中称,这是韩国“朴芬庆”教授的研究成果。对此,《朝鲜日报》8月1日澄清:从未报道过这一内容,这是“假新闻”。另外,韩国成均馆大学历史学系也并没有名为“朴芬庆”的教授。

不过“抢祖宗”的谣言越来越多样化,冒出了诸如西施是韩国人,李时珍是韩国人,姚明是韩国人后裔,毛泽东是韩国人后裔,熊猫的故乡发源地在韩国,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是韩国人等等多种版本。这些谣言时至今日仍然被不少人相信。 二、韩国人眼中的中国与中国人眼中的韩国

这种韩国“被申遗”的虚假报道层出不穷,并且大有市场,既有韩国自身主体史观的问题,也有国人对韩国抱有成见的观念在起作用。

中韩两国虽然一衣带水,但直到1982年方才建交,彼此的了解程度因媒体的妖魔化报道等原因似乎并不深刻。韩国撰稿人金宰贤曾写道:“如果不身临其境,就很难了解中国,并且,从外边了解的中国和实际的中国不太一样。如同观察西瓜般的,从未接触西瓜的人会猜测果肉颜色接近绿色,但实际上它的颜色却是红色。”金宰贤说,韩国人对中国的情绪是挺矛盾的。“韩国人普遍比较看好中国的发展,而且韩国得益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同时我们意识到自己的经济越来越依赖于中国,这一处境让韩国警惕。”也有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自卑感与优越感相互影响,恶化了韩国人的中国观。”

韩国国民对待很多问题的心态都是复杂矛盾的,如韩美牛肉风波,在自尊心问题上不肯让步,在生活中也不乏与现实妥协的理性。韩国不少重量级媒体至今仍有反共和亲美倾向,不了解中国但热衷于负面报道,喜欢看笑话。而且在报道中国时,还经常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受害者的心态,总感觉中国在有意欺负韩国。而部分中国媒体抓住这一点特点和民众心理,

频频打出“倒韩”民族牌,效果不错,尝到甜头后便一发不可收拾。中国部分不理性网民的推波助澜,让中韩这两个经贸联系密切,一衣带水的邻邦总是显得若即若离,心存隔阂。普通的韩国老百姓并不是都如媒体渲染的那般自大狂妄、小家子气,劲爆挑逗的报道抓人眼球,却让两国百姓的心越走越远。

三、学习吸收创新不是偷盗,中国需调整心态

平心而论,韩国在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上确实自有一套,上到总统下至百姓,都有强烈的文化保护意识。韩国总人口5千多万,主要为朝鲜民族,是一个单一民族的国家,资源匮乏,特色稀少。韩国的品牌战略就是借助外物来完善自身,韩国吸收了中国的传统民俗文化,而且做得比中国还要好,保留的更完整。在文化营销上,韩国人更是不遗余力。韩舞、韩剧、韩服等都成为特色鲜明的国家名片,韩国不仅将品牌形象塑造得很好,塑造了深厚的品牌内涵,而且以实际行动来提升了自己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韩国的现代化程度很高。但韩国的现代化不是在否定和抛弃传统文化基础上的现代化,而是在对传统文化尊重、继承和发展基础上的现代化。到过韩国的人对韩国人的爱国精神和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都深有感触。譬如,韩国目前最著名的大学之一成均馆大学,该校现在仍以儒家思想为宗旨,以仁义礼智为校训;韩国为了传承儒家思想,把儒家思想的内容纳入了大、中、小学的教育科目中,每年2月和8月,韩国人还会按照传统方式到文庙去祭祀孔子;还有按照传统儒家教学方式授课的学院,讲授的主要课程就是儒家的经典“四书”“五经”;在中国几乎已经消失殆尽的传统县学和书院,在韩国至今还有300 多所;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也在2004年底在韩国首都挂牌成立。韩国还将儒家文化的精神,通过电影、电视,各种媒体,向全社会广泛宣传。儒家思想在现代韩国伦理道德观念中仍然在起作用,如5月8日被确定为韩国的“双亲节”,以提醒人们重温渊源悠久的孝顺父母和尊敬老人的风俗。2005年11月24日,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也就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度闹得沸沸扬扬的中韩端午节“申遗”之争以韩国的胜利而告终。可以说,韩国是以儒家文化立国育民的成功范例,被西方很多学者称作“儒教国家的活化石”、“典型的儒教国度”。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厚,但大多数都已经被快速发展的经济所淹没和抛弃。“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邻国日本走出一条独特的道路,这一点值得中国反思和借鉴。中国是“申遗”起步较早国家,但几十年过去以后,文物和文化保护情况却不容乐观。“维护性强拆”、借“申遗”赚钱等乱象层出不穷。个人和政府始终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短浅的、功利的态度,无法对文化传统有正确的认识。在喊打韩国“盗走”中国文化符号的同时,是否也应该反思,我们对文化保护和文化传承做了些什么?

再说韩国“抢”中国文化符号一事。不少学者都同意文化遗产的共享是一种荣耀这一观点。我们的文化产品被别人因袭、模仿甚至再创造,体现了国家对人类文化的贡献。比如,韩国接受了端午等中国文化,并作为自己文化符号体系中的一部分,这并不等于中国就丢掉了端午节。反过来说,中国文化遗产,也有一些是借鉴外来民族的,比如说,佛教、以及藏传佛教,都是中国借鉴过来以后又做出自己民族的重要贡献。印度并没有指责中国、缅甸、泰国抢走佛教文化。美国也没有指责其他国家抢走圣诞节,并不是说因袭过来,就没有自己新的创造。

总之,国人在面对他国文化保护政策,尤其是承袭了我国优秀文化传统时,要摆正心态,优秀之处我们就应该虚心学习,而不是鸡蛋里挑骨头似的加以批判打压;而我们自身更要看到自己在文化保护方面的不足,在这方面要多做努力。优秀的文化应当被世界各国人民分享,我们也应该高兴地看到本国的文化符号出现在世界各地。

篇五:韩国“被申遗”

韩国江陵端午祭申遗

韩国“被申遗”

近日,有报道称韩国计划将火炕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联系近年来韩国多起“申遗新闻事件”,国内网民纷纷吐槽东北土炕也要被韩国抢走了。实际上,国内流传的有关韩国的各种“申遗事件”全都经过中国人重新包装,要么完全是子虚乌有,要么带有事实偏差的误导。

“被申遗”不是指“没申遗”,而是全都经过了中国人重新包装。

导语:近日,有报道称韩国计划将火炕申报世界遗产,联系近年来韩国多起“申遗事件”,国内网民纷纷吐槽东北土炕也要被韩国抢走了。实际上,国内流传的有关韩国的各种“申遗事件”全都经过中国人重新包装,要么完全是子虚乌有,要么带有事实偏差的误导性。

60秒读懂专题:近日传出的暖炕申遗,其实指的是具有朝鲜半岛特色的“温突”取暖系统,与东北土炕并非同一概念。而近年来关于韩国申遗的消息连续不断,但实际上凡是所谓“韩国将中国文化据为己有”的新闻多半都是子虚乌有的杜撰,例如汉字、书法、风水和祭孔大典等申遗传闻完全是捕风捉影、捏造的假新闻。而“韩国抢了中国的端午节、印刷术、中医”等新闻都是将原有新闻片面理解,韩国申请的并非节日或技术本身。至于泡菜也入选世界遗产的消息,则是宣传方面的误导,真正进入名录的是韩国人在冬天集体“腌制泡菜”这一活动文化而已。 “被火炕”:韩国计划申请的是具有朝鲜民居特色的“温突”系统,与东北暖炕确有区别

事件经过:近日,国内媒体又传出,韩国国土海洋部拟将暖炕技术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并称韩媒体担心,拥有火炕生产技术的中国可能成为韩国申遗的主要障碍,为抢先机必须加快进程。于是网友开始吐槽东北常见的土炕也要被韩国抢走了。

核心错误:理解偏差、报道添油加醋

真相还原:韩国计划申请的传统“温突”系统与中国人理解的“火炕”并非完全一个概念。

2014年3月17日,的确有《朝鲜日报》刊登消息称韩国政府有意计划申报朝鲜“暖炕”,但在此之前先要进行4个月的基础调查。不过,韩国计划申报的取暖设施学名为“温突”,其发音Ondol更为英语、日语等社会所广泛使用,专指朝鲜民居特色的地热取暖系统。它与中国人熟知的东北火炕并非重合概念,公元7世纪开始在朝鲜半岛上广为流行的温突主要为整间房间全铺式地暖,当地居民也因此至今保持低坐卧的起居习惯。

“被端午”:韩国“江陵端午祭”确实入选世界遗产名录,但与中国端午节内涵完全不同

事件经过:2004年5月,中国媒体开始接连报道“中韩端午之争”,称韩国准备将端午节申报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传出中国也在准备将传统节日打包集体申报,但媒体还渲染称“一旦被韩国抢先申报,中国将被夺走端午节的拥有权”。2005年11月2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韩国申报的端午祭确认为“人类口

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后,这场“端午申遗之争”被媒体宣判为韩国胜出。此后,“中国端午节被韩国抢走了”一说在国内流传至今。

核心错误:混淆概念、曲解背景

真相还原:韩国的“江陵端午祭”确实入选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但是根据申报内容,韩国的“江陵端午祭”并非中国人理解的端午节,两者仅仅时间有重合而已,前者指在每年农历4月到5月初,韩国江陵地区举行的萨满祭祀、歌舞表演、民俗游戏等一系列庆祝活动,并非中国传统意义上为纪念屈原的“龙舟粽子节”。另外,世界遗产不是认证“专利”,不存在“抢注”和“排他性”,事实上2009年,中国的端午节已经被联合国收录进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根本不存在“韩国抢走了端午”一说。

“被中医”:韩国没有“中医申遗”,只是将一本叫《东医宝鉴》的医书申报世界纪录遗产

事件经过:2006年10月5日,有国内媒体援引一位民俗专家的话称“韩国在成功申报端午祭之后,拟将中医改为韩医申报世界遗产”,随即引发舆论哗然。经网友多方转载后,还传出“韩国称李时珍是韩国人”、“连同《本草纲目》、人参、针灸一起收入囊中”等传言。

核心错误:信源不实、以讹传讹

真相还原:韩国没有申报过中医,只是将一本叫《东医宝鉴》的医书申报世界纪录遗产。

所谓世界纪录遗产更准确的说应是世界记忆项目,专门为避免珍贵文献被遗忘、破坏而设立,中国的《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等也被列入其中。而据收录介绍中称,《东医宝鉴》是一本编纂于韩国的医学百科全书,记录了东亚医学的发展。另外,2010年中国已经将中医针灸技术成功申报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了。 “被印刷术”:韩国并未将活字印刷术申遗,只有一本佛经入选世界纪录遗产,被认为是现存最古老的金属活字印刷品

事件经过:中韩学者关于“金属活字印刷术”的起源早有争议,自2001年韩国一本古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承认为现存最古老的金属活字印刷品之后,国内媒体也开始陆续关注,如2007年《新快报》的系列报道中称“韩国?掠夺?活字印刷发明权”。而日前索契冬奥会闭幕式上,韩国冬奥官方宣传片因出现类似活字印刷的镜头,被网友再次质疑韩国将活字印刷术也“申遗”了。

核心错误:理解偏差、嫁接事实

真相还原:韩国并未将活字印刷术申遗,申报的同样只是一本叫做《直指心体要节》的佛经,2001年被收录进联合国世界纪录遗产,入选介绍称为现存最古老的金属活字印刷证明。

另外,韩国也并未将金属活字印刷术单独申遗,倒是中国的木活字印刷术已经在2010年被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被汉字”:韩国从未将汉字“申遗”,此说法是由中国网友杜撰,再经媒体以讹传讹

事件经过:2006年10月14日,有网友将国外论坛上一则关于“韩国人发明了汉字”的讨论帖翻译之后搬到了天涯论坛上,10天之后,广东媒体《新快报》在报道此事时,附加引用了一位网友的博客内容,且注明该消息暂时无法证实。该博客称“韩国《朝鲜日报》10月10日报道,韩国首尔大学历史教授朴正秀经过十年研究和考证后,认为是朝鲜民族最先发明了汉字,并建议韩国政府向联合国申请汉字为世界文化遗产。”但一年之后,《新快报》在2007年12月12日推出“中韩文化之争”系列报道时,直接用那篇“无法证实”的韩国报道再次做证据,称汉字“申遗”在韩国已经热了一年多。

核心错误:杜撰消息、媒体以讹传讹

真相还原:韩国从未将汉字“申遗”。

2007年12月13日,韩联社发布文章称中国媒体所报道内容毫无根据,纯属“误传”,据调查,首尔大学的韩国历史系和东方历史系里并没有朴正秀其人,韩国政府也并没有准备为汉字申请世界遗产。而且,韩国《朝鲜日报》也从未发表过上述有关文章,该消息完全是中国网友杜撰而成。

“被书法”:韩国从未计划申报书法,该消息纯粹是中国媒体捕风捉影,甚至又反传入韩国

事件经过:2008年3月11日,有上海媒体《新闻午报》称韩国继端午、中医之后,又将申遗项目投向了书法,并提出要废除中国“书法”、日本“书道”等名称,而统一使用韩国的“书艺”。报道还呼吁为“抢注商标”,中国应尽快启动申报程序。 核心错误:捕风捉影、媒体二次加工

真相还原:韩国从未申报过书法或书艺。

2008年3月13日,韩国文化遗产厅的世界文化遗产负责人出面澄清,称韩国政府没有申请书法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计划。而有意思的是韩国媒体对此的报道还是来自中国媒体的二手消息,韩联社称“韩国将为书法申请世界遗产的消息在中国国内引发争议”,但消息来源却是香港《文汇报》援引《新闻午报》的内容。另外,其实中国书法已经于2009年成功入选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被风水”:韩国从未准备申报“风水地理说”,该新闻完全是中国媒体凭空捏造 事件经过:2007年12月17日,同样是《新快报》的系列报道,称“从2003年开始,韩国在国立中央博物馆的主导下联合数十个机关对?中国风水?进行了重新梳理,准备申报世界遗产项目”,并且“计划在2008年之前完成?风水申遗?的收集整理等准备工作,如果没有特别的原因,则可能会申报成功的。”由此有国内风水爱好团体纷纷呼吁保护中国“传统文化”,自发组织申遗材料。

核心错误:捏造新闻、假借权威

真相还原:韩国从未准备申报“风水”。

2007年12月18日,韩国《东亚日报》即刊发报道澄清消息,称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和文化财厅确认后发现这并不是事实,韩国政府从未计划要申请风水地理说。

“被祭孔”:韩国没有就祭孔大典进行申遗,“孔子是韩国人”的消息也同属国内论坛杜撰

事件经过:近年来,韩国祭孔大典每年都会引起国内关注,2006年10月,国内各论坛开始传出韩国要拿祭孔去申报世界遗产,《新快报》在10月25日的报道中引述论坛消息,称“韩国人已经在准备拿祭孔大典去申请世界文化遗产,而中国的论坛上却还在为应不应该祭孔吵个不停”,甚至《南方周末》在2008年2月的采访中,有前文中出现过的民俗专家信誓旦旦举例称2007年,韩国人将“祭孔大典”进行了正式的文化遗产申报。

核心错误:网友杜撰,以讹传讹

真相还原:韩国没有就祭孔大典进行申遗,除国内论坛外,并未见韩国媒体有相关报道。

韩国的祭孔大典准确名称应为释奠大祭,祭拜的不仅仅是孔子,而是包括孔子及其他圣贤,其中也包括韩国的圣贤。另外,关于“孔子是韩国人”的消息等也是国内谣传。不过韩国倒是真有一项祭祀项目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过是早在2001年就入选的王室宗庙祭祀。

“被泡菜”:不是泡菜被申遗,而是“制作越冬泡菜文化”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事件经过:2013年11月,韩国将泡菜申遗的消息传至国内,并且随后的12月5日传出,韩国泡菜已经入选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引发国内网友纷纷吐槽,“泡菜都能申遗刀削面、兰州拉面也应该能申遗”。

核心错误:宣传误导、理解偏差

真相还原:韩国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不是泡菜这一食物,而是“制作越冬泡菜的文化”。

根据官网申报介绍,制作越冬泡菜这一活动增强了韩国人的民族认同感,并能促进家庭成员合作,也提醒了人类社会需要与自然和谐共处。而在2013年10月,因韩国方面错误宣传“泡菜入选遗产名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负责人对此进行了否认并给予警告,具体的食物会被商业利用,目前还没有入选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