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进士不读《史记》翻译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3:22:47 字数作文
进士不读《史记》翻译字数作文

篇一:《史记选读》常见翻译

《史记选读》常见翻译

《太史公自序》

1.通礼义之旨,至于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夫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父

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不孝。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

如不明了礼义的要旨,就会弄到君不象君,臣不象臣,父不象父,子不象子的地步。君

不象君,就会被臣下干犯,臣不象臣就会被诛杀,父不象父就会昏聩无道,子不象子就会忤

逆不孝。这四种恶行,是天下最大的罪过。

2.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哉!

我作为太史都未能予以论评载录,断绝了天下的修史传统,对此我甚感惶恐,你可要记

在心上啊!

3.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论《诗》《书》,则学者至今则之

周幽王、厉王以后,王道衰败,礼乐衰颓,孔子研究整理旧有的典籍,修复振兴被废弃

破坏的礼乐,论述《诗经》、《书经》,写作《春秋》,学者至今以之为准则。

4.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

褒善怨恶,尊重贤能,贱视不肖,使灭亡的国家存在下去,断绝了的世系继续下去,补

救衰敝之事,振兴废弛之业,这是最大的王道。

5.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而君比之于《春秋》,谬矣。

我所说的缀述旧事,整理有关人物的家世传记,并非所谓著作呀,而您拿它与《春秋》

相比,那就错了。

6.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高祖本纪》

1.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高祖曾经到咸阳去服徭役,有一次秦始皇出巡,充许人们随意观看,他看到了秦始皇,

长叹一声说:“唉,大丈夫就应该象这样!”

2.公始常欲奇此女,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

你起初总是想让这个女儿出人头地,把他许配给个贵人。沛县县令跟你要好,想娶这个

女儿你不同意,今天你为什么随随便便地就把她许给刘季了呢?

3.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益张疑兵旗帜,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

又在蓝田南面与秦军交战。增设疑兵旗帜,命令全军,所过之处,不得掳掠,秦地的人

都很高兴,秦军瓦解,因此大败秦军。

4.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

秦王子婴驾着白车白马,用丝绳系着脖子,封好皇帝的御玺和符节,在枳(zhǐ,纸)

道旁投降。

5.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父老们苦于秦朝的苛虐法令已经很久了,批评朝政得失的要灭族,相聚谈话的要处以死

刑,

6.诸吏人皆安堵如故。

所有官吏和百姓都象往常一样,安居乐业。

7.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

谷关,无纳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从之。

现在听说章邯投降项羽,项羽给他的封号是雍王,在关中称王。如今要是他来了,沛公这些人都是心中聚集郁闷忧愁,理想主张不得实现,因而追述往事,使来者思考。

您恐怕就不能拥有这个地方了。可以赶快派军队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军进来。并且逐步

征集关中的兵卒,加强自己的实力,以便抵抗他们。”沛公认为他的话有道理,就依从了他

的计策。

8.项羽怨怀王不肯令与沛公俱西入关,而北救赵,后天下约。

项羽怨恨怀王当初不肯让他和沛公一起西进入关,却派他到北边去救赵,结果没能率先

入关,落在了别人之后。

9.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至南郑,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

士卒皆歌思东归。

军队离去以后,在陡壁上架起的栈道就全部烧掉,为的是防备诸侯或其他强盗偷袭,也

是向项羽表示没有东进之意。到达南郑时,部将和士兵有许多人在中途逃跑回去了,士兵们

都唱着歌,想东归回乡。

10.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而王独居南郑,是迁也。

项羽封有功的部将为王,却偏偏让您到南郑去,这分明是流放您。

11.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日夜跂而望归,及其锋而用之,可以有大功。天下已定,人皆

自宁,不可复用。不如决策东乡,争权天下。

部队中的军官、士兵大都是崤山以东的人,他们日夜踮起脚跟东望,盼着回归故乡。如

果趁着这种心气极高的时候利用他们,可以建大功。如果等到天下平定以后人们都安居乐业

了,就再也用不上他们了。不如立即决策,率兵东进,与诸侯争权夺天下。

12.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

项羽的士兵听到汉军唱起了楚地的歌,以为汉军已经完全占领了楚地,项羽战败逃走,

楚军因此全部崩溃。

13.吾闻帝贤者有之,空言虚语,非所守也,吾不敢当帝位。

我听说皇帝的尊号,贤能的人才能据有,空言虚语,不是我所要的,我可承担不了皇帝

的尊号。”

14.大王起微细,诛暴逆,平定四海,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大王不尊号,皆疑而不信。

臣等以死守之。

大王从平民起事,诛伐暴逆,平定四海,有功的分赏土地封为王侯,如果大王不称皇帝

尊号,人们对大王的封赏就都不会相信。我们这班人愿意以死坚持。

15.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保证运粮道路不被阻断,我比不上萧何

16.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

天下也

而项羽却妒贤嫉能,有功的就忌妒人家,有才能的就怀疑人家,打了胜仗不给人家授功,

夺得了土地不给人家好处,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

17.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当初大人常以为我没有才能,无可依仗,不会经营产业,比不上刘仲勤苦努力。可是现

在我的产业和刘仲相比,谁的更多呢?

18.沛父兄诸母故人日乐饮极欢,道旧故为笑乐。

沛县的父老兄弟及同宗婶子大娘亲戚朋友天天快活饮酒,尽情欢宴,叙谈往事,取笑作

乐。

19.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

将来死后我的魂魄仍然以思念故乡为乐。

20.沛中空县皆之邑西献

沛县城里全空了,百姓都赶到城西来献礼。

21.沛父兄固请,乃并复丰,比沛

沛县父老父仍旧坚决请求,高祖才答应把丰邑的赋税徭役也免除掉,跟沛县一样。

22.负约,更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

又违背当初的约定,改立沛公为汉王,统治巴蜀、汉中之地,建都南郑。

《李将军列传》

1.是必射雕者也。

这一定是匈奴中射雕的人。

2.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李广的百名骑兵也都大为惊恐,想回马飞奔逃跑。

3.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敌人那么多,并且又离得近,如果有了紧急情况,怎么办?

4.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

那些敌人原以为我们会逃跑,现在我们都解下马鞍表示不逃,这样就能使他们更坚定地

相信我们是诱敌之兵。

5.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可惜啊!你没遇到时机,如果让你正赶上高祖的时代,封个万户侯那还在话下吗!

6.是时会暮,胡兵怪之,不敢击

这时正值日幕黄昏,匈奴军队始终觉得奇怪,不敢进攻。

7.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执法官判决李广损失伤亡太多,他自己又被敌人活捉,应该斩首,李广用钱物赎了死罪,

削职为民。

8.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

校尉们没有罪,是我自己迷失道路,我现在亲自到大将军幕府去受审对质。

9.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 而右将军独下吏,当死,赎为庶人

百姓听到这个消息,不论认识的不认识的,也不论老的少的都为李广落泪。右将军赵食

其单独被交给执法官吏,应判为死罪,用财物赎罪,降为平民。

10.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

《论语》里说:“在上位的人自身行为端正,不下命令事情也能实行;自身行为不正,发

下命令也没人听从。”这就是说的李将军吧!

11.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

心诚信于士大夫也?

我所看到的李将军,老实厚道像个乡下人,开口不善讲话,可在他死的那天,天下人不

论认识他的还是不认识他的,都为他尽情哀痛。他那忠实的品格确实得到了将士们的信赖呀!

《管仲列传》

1.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我被囚禁遭受屈辱,鲍叔不认为我没有廉耻,知道我不因小的过失而感到羞愧,却以功

名不显扬于天下而感到耻辱。

2.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

哉?

管仲是世人所说的贤臣,然而孔子小看他,难道是因为周朝统治衰微,桓公既然贤明,

管仲不勉励他实行王道却辅佐他只称霸主吗?

3.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被任用以后,在齐国执政,桓公凭借着管仲而称霸,并以霸主的身份,多次会盟诸候,使天下归正于一,这都是管仲的智谋。

4.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知道我不因小的过失而感到羞愧,却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而感到耻辱。

《屈原列传》

1.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屈原名平,和楚国王室是同姓一族。他担任楚怀王的左徒,学识渊博,记忆力很强,对国家存亡兴衰的道理非常了解,对外交往来,接人待物的辞令又非常熟悉。

2.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本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而上官大夫和屈原职位相同,他为了能得到怀王的宠信,很嫉妒屈原的才能。怀王命屈原制定国家法令,屈原刚写完草稿,还没最后修定完成。上官大夫见到之后想要改变,但屈原不肯给他。

3.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每颁布一条法令,屈原就夸耀自己的功劳,说是‘除了我之外,谁也做不出来’。”

4.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屈原对怀王听闻失灵而不能分辨是非,视线被谗佞谄媚之徒所蒙蔽而不能辨明真伪,致使邪恶伤害了公道,正直的人不被朝廷所容,感到万分痛心,所以才忧愁苦闷,沉郁深思而写成《离骚》。

5.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阐明道德内容的广博深远,治乱兴衰的规律,没有什么没有表现出来的。

6.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弥而见义远。

其语言简约精炼,其内容却托意深微,其情志高洁,其品行廉正,其文句虽写的是细小事物,而其意旨却极其宏大博深,其所举的虽然都是眼前习见的事例,而所寄托的意义却极其深远。

7.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他的志向高洁,所以他所称颂的事物总是美好的。他的言行廉明,所以,到死也不能被包容。

8.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市委质事楚??

秦惠王对此很是担忧,于是就派张仪假装离开秦国,带着丰厚的礼品来到楚国表示臣服。

9.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张仪听到这话,就说:“用我一个张仪来抵汉中之地,请大王答应我去楚国。”

10.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但他们都只学习了屈原辞令委婉含蓄的一面,而最终没人敢像屈原那样直言劝谏。此后楚国一天比一天弱小,几十年之后终于被秦国消灭。

13.人穷则反本,放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但,未尝不呼父母也。”

人在处境窘迫的时候,就要追念根本,所以在劳累困苦到极点时,没有不呼叫上天的;在受到病痛折磨无法忍受时,没有不呼叫父母的。

14.自疏摆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推此志也,皭然泥而不滓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身处污泥浊水之中而能洗涤干净,就像蝉能从混浊污秽中解脱出来一样,在尘埃之外浮游,不被世俗的混浊所玷污,清白高洁,出污泥而不染。推论其高尚情志,就是说与日月争

辉也是恰宜的。

15.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作为国君,不管他聪明还是愚蠢,有才还是无才,都希望找到忠臣和贤士来辅佐自己治理国家,然而亡国破家之事却不断发生,而圣明之君、太平之国却好多世代都未曾一见,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其所谓忠臣并不忠,其所谓贤士并不贤。

17.屈原行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慌粹,形容枯槁。”

屈原来到江边,披头散发在荒野草泽上一边走,一边悲愤长吟。脸色憔悴,形体干瘦。

18.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所谓圣人,能不执著于外物,而是能随着世俗而转移。

19.读《服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读过《服鸟赋》之后,把生死同等看待,把官场上的去留升降看得很轻,又不禁默然若失了

《项羽本纪》

1.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每当吴中郡有大规模的徭役或大的丧葬事宜时,项梁经常做主办人,并暗中用兵法部署组织宾客和青年,借此来了解他们的才能。

2.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项羽在打败秦军以后,召见诸侯将领,当他们进入军门时,一个个都跪着用膝盖向前走,没有谁敢抬头仰视。

3.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江东虽然小,但土地纵横各有一千里,民众有几十万,也足够称王啦。希望大王快快渡江。现在只有我这儿有船,汉军到了,没法渡过去。

4.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乌江干什么!况且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来,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心中没有愧吗?

5.项王已死,楚地皆降汉,独鲁不下。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为其守义,为主死节,乃持项王头视鲁,鲁父兄乃降

项王已死,楚地全都投降了汉王,只有鲁县不降服。汉王率领天下之兵想要屠戮鲁城,但考虑到他们恪守礼义,为君主守节不惜一死,就拿着项王的头给鲁人看,鲁地父老这才投降。

6.自矜功伐,奋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他自夸战功,竭力施展个人的聪明,却不肯师法古人,认为霸王的功业,要靠武力征伐诸侯治理天下,结果五年之间终于丢了国家,身死东城,仍不觉悟,也不自责,实在是太错误了。

《刺客列传》

2.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

荆轲虽说与酒徒交往,可以他的为人却深沉稳重,喜欢读书;他游历过的诸侯各国,都是与

篇二:《史记选读》翻译练习教师版

《<史记>选读》翻译练习 教师版

一、《高祖本纪》

1、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译】高祖每次买酒畅饮,酒店里卖出的酒是平日的几倍。等到别人见到那种怪现象,年终的时候,这两家酒店常常毁掉欠据,免除债务。

2、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译】单父人吕公与沛县县令交好,因躲避仇人到县令家作客,于是在沛县安家。

3、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

【译】高祖做亭长,平素就看不起这帮官吏,于是在进见的名帖上诈称“贺钱一万”,实际上他一个钱也没带。

4、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

【译】父老们苦于秦朝的苛虐法令已经很久了,批评朝政得失的要灭族,相聚谈话的要处以死刑。(当时)我与诸侯约定,先进入关中的人称王,(现在情况这样)我应当在关中称王。

5、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译】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抵命,伤人者还有偷盗者依法处置。我尽除秦国苛法。所有官吏和百姓都象往常一样,安居乐业。

6、高祖奉玉卮,起为太上皇寿,曰:“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译】高祖捧着酒杯,起身为太上皇祝寿,说:“当初大人常常认为我没有出息,不会经营产业,比不上二哥刘仲勤快努力。可是现在我所成就的产业和二哥相比,那一个多?”

二、《李将军列传》

7、于是至汉,汉下广吏。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译】于是回到汉朝,汉武帝把李广交给执法官。执法官判决李广损失伤亡太多,他自己又被敌人活捉,应该斩首,李广用钱物赎了死罪,削职为民。

8、广时知之,固自辞于大将军。大将军不听,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曰:“急诣部,如书。”

【译】李广当时知道这种状况,坚持向大将军请辞。大将军不允许,命令长史写了道文书给李广的幕府,说:“赶快到右将军的军部报到,按照文书说的办。”

三、《孔子世家》

9、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译】如果孔子在楚国被重用,那么我们陈蔡两国掌权的大夫们就危险了。”于是他们就派了一些服劳役的人把孔子围困在野外。孔子和他的弟子不能前行,粮食也断绝了。跟从的弟子饿病了,没有人能起身。

10、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

【译】君子担心死后名声不被后人称道。我的政治主张不能实行,我的名声凭什么在后世得到显现呢?

11、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因命曰孔里。鲁世世相传以岁时奉祠孔子冢,而诸儒亦讲礼乡饮大射于孔子冢。

【译】他的弟子和鲁国人前往墓旁相陪,并在那里安家的有一百户,因此取名为孔里。鲁人世世代代相传按每年的时令供奉祭祀孔子的坟墓,学者也在孔子墓地研习礼仪,举行聚会,切磋射艺。

12、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译】天下从君王直到贤人多得很,他们生前荣耀,死后就默默无闻了。孔子是一个平民,声名流传十几代,学者尊崇他。上自天子王侯,下至中原讲习六经的人,都以孔子的标准作为准则,孔子真可以说是至高无上的圣人了!

四、《管仲列传》

13、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译】管仲被任用之以后,在齐国执政,齐桓公因为他的辅佐而称霸,多次召集诸候会盟,完全控制了天下,这全靠管仲的谋划。

14、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译】公子纠失败了,召忽为他而死,我遭受囚禁饱受屈辱,鲍叔牙不认为我无耻,他知道我对个人小节不感到羞耻,羞耻的是自己的功名无法显扬天下啊。

15、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

【译】管仲是世人所说的贤臣,然而孔子却看不起他,难道是因为孔子认为周朝统治衰微,桓公既然贤明,管仲却不勉励他实行王道而只辅佐他称霸吗?

五、《项羽本纪》

16、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译】在那时,楚兵勇冠诸侯。前来援救巨鹿在城下驻扎的诸侯军队有十几座营垒,没有那一个敢放兵出

战。

17、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译】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江干什么?况且项籍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向西进军,现在无一人返回,纵使江东父老怜爱我,让我为王我有何面目去见他们?

18、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译】自己夸耀功劳,施展自己的聪明,独断专行而不师法古人,认为霸王的功业,可以用武力征服来达到治理天下的目的,结果五年就亡掉了自己的国家,最后死在东城,还不觉悟也不责备自己,这实在是太错了啊。竟然说“这是上天要我死,不是用兵的罪过”,难道不荒谬吗!

六、《刺客列传》

19、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

【译】刚才我和他谈论剑术,他谈的有不得当的地方,我用眼瞪了他;去找找看吧,我用眼瞪他,他应该走了,不敢再留在这里了。”

20、丹之私计,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秦王贪,其势必得所愿矣。

【译】我个人的看法,以为要是真能物色到天下的勇士,出使到秦国去,用重利去诱惑他,秦王贪心,在那情形下,必定可以达到劫持他的目的。

21、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举兵以逆军吏,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译】蒙嘉事先为他对秦王说:“燕王果真害怕大王的声威,不敢出兵抵抗我国的军队,希望全国做臣子,排在诸侯行列里,像郡县一样地纳贡应差,以便能够奉守先王的宗庙。”

22、至陛,秦舞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舞阳,前谢曰:“北蕃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得毕使于前。”

【译】走到宫殿前的台阶下,秦舞阳脸色陡变浑身发抖,秦国大臣们感到奇怪。荆轲回头笑话秦舞阳,上前谢罪说:“他是北方蛮夷粗俗之人,不曾见过天子,所以振恐,希望大王宽恕他,让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

七、《魏公子列传》

23、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

【译】公子的为人仁爱宽厚礼贤下士,士人无论是有才能还是没有才能,他都谦恭有礼的同他们交往。从来不敢因为自己富贵而轻慢士人。

24、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

【译】魏王很害怕,就派人阻止晋鄙不要再进军了,把军队留在邺城扎营驻守,名义上是救赵国,实际上是采取两面倒的策略来观望形势的发展。

25、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译】平原君派出的使者络绎不绝地到魏国来,责备公子说:“平原君自愿跟魏国联姻,是因为您的高尚节义,能把他人的困难当做自己的急事。如今邯郸早晚就要投降秦国可是魏国的救兵不前往,您能为别人的危难着急的精神在哪里呢?”

26、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

【译】如今有了危难,没有别的办法却要奔赴战场同秦军拼死命,这好比把肉扔给饥饿的老虎,有什么作用呢?

27、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

【译】公子如果开口请求如姬,如姬一定答应,这样就能拿到虎符夺得晋鄙的军队,向北救赵向西使秦军退兵,这是像五霸那样的功业啊。

八、《淮阴侯列传》

28、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

【译】当初为平民百姓时,贫穷,没有好品行,不能够被推选去做官,有不会经商做生意,经常跟着别人吃白食,别人都讨厌他。

29、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吾奇兵绝其后,使野无所掠,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于戏下。

【译】希望您借我奇兵三万人,从小路拦截他们的粮草,您深挖战壕,高筑营垒,坚守军营,不与交战。他们向前不得战斗,向后无法退却,我出奇兵截断他们的后路,使他们在荒野什么东西也抢掠不到,用不了十天,两将的人头就可送到将军帐下。

30、信乃令军中毋杀广武君,有能生得者购千金。于是有缚广武君而致戏下者,信乃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

【译】于是韩信下令军队不要杀广武君,如有人能生擒广武君,赏千金。于是有人绑着广武君把他送到韩信麾下,韩信于是解开捆绑他的绳子,请他向东坐,自己向西对着他,像对待老师一样侍奉他。

31、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

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

【译】况且我没有得到素有训练的将士,这就是所说的‘赶着街市上的百姓去打仗’,在这种形势下不把将士们置之死地,使人人为保全自己而战不可;(如果)现在给他们可以逃生的机会,他们都会逃跑,怎么能够为我所用呢?

32、秦之纲绝而维弛,山东大扰,异姓并起,英俊乌集。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且天下锐精持锋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力不能耳。又可尽亨之邪?

【译】秦朝法度败坏,政权瓦解的时候,山东六国大乱,各路诸侯纷纷起事,一时天下英雄豪杰像乌鸦一样聚集。秦失去政权,天下共同争夺它,于是才能高的跑得快的人先得到了。况且天下的精兵良将都拿着锋利的武器,想要舍身为陛下干出一番大事的人非常多,只是他们的实力做不到罢了。又怎么能全杀了他们呢?

33、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译】假使韩信能够谦恭退让,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夸耀自己的才能,那就差不多了。他对汉家建立的功勋可以和周公、召公、太公这些人一样,享受后人对他的祭祀。他不致力于这样做,天下已经安定,反而图谋叛乱,被诛灭宗族,不也是应该的么!

篇三:《史记选读》翻译复习

《史记选读》重点篇目句子翻译

《太史公自序》

1.“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哉!”??“小子不敏,请悉

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 “我作为太史而不能把他们的事迹详加编辑记录,中断了天下史事的录载,我十分惶

恐不安,你可要记在心上啊!” ??“儿子我虽然驽钝,请允许我把您老人家所编撰的

史实掌故完整地加以编辑,不敢稍有缺漏。”

2.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

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 我想只撰述褒贬是非的言论,不如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来评判是非善恶更加深刻、明显。??奖善惩恶,尊崇贤能,鄙夷不肖,恢复已经灭亡的国家,延续已经断绝了的世

系,补救偏颇之事,振兴废弛之业,这是王道的精髓。

3.受命于穆清,泽流罔极,海外殊俗,重译款塞,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

受命于上天,恩泽流布无边,海外不同习俗的国家,派遣使者辗转翻译来到中国边关,请求进献朝见的不可胜数。

《夏本纪》

1.舜登用,摄行天子之政,巡狩。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天下皆以舜

之诛为是。 舜被提拔重用,代理执行天子的政务,按时巡行视察各地诸侯所守的疆土。在巡行中发现鲧治水实在不像话,就把鲧流放到羽山,后来鲧就死在那里。天下的人都认为舜对鲧的处置是正确的。

2.禹为人敏给克勤;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身为度,称以出;亹亹

穆穆,为纲为纪。 禹的为人,办事敏捷而又勤奋;他的品德不违正道,他的仁心人人可亲,他的言语诚实可信;他的声音符合自然的音律,他的身体就是标准的尺度,他的教令几经权衡方才发布;他如此勤勉肃敬,可作为人所共遵的纲纪。

《鲁周公世家》

1.惟尔元孙王发,勤劳阻疾。若尔三王是有负子之责于天,以旦代王发之身。 你们的长孙姬发,辛劳成疾。如果三位先王在天上生病需要子孙到天上去侍奉你们,请以我旦身体代替大王姬发的生命。

2.王其无害。旦新受命三王,维长终是图。兹道能念予一人。 大王您不会有灾祸的。我刚接受三位先王之命,让您只须考虑周室天下的长远之计,别无他虑。这种方法能保佑您啊。

3.陈尔甲胄,无敢不善。无敢伤牿。马牛其风,臣妾逋逃,勿敢越逐,敬复之。无敢寇

攘,逾墻垣。 准备你们的战甲头盔,必须良好。不许伤害拴着的牛马。牛马走失,奴隶逃跑,军士不得擅离职守去追捕,他人的马牛奴隶如果跑到自己处要恭敬地归还。不许劫掠盗窃,

1

不许翻越墙垣。

《高祖本纪》

1.(高祖)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高祖仁厚爱人,喜欢施舍,性情豁达。他平时就有远大的抱负,不愿做一般老百姓所

从事的谋生职业。

2.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高祖每次去买酒畅饮,店里售出的酒就是平日的几倍。等到看到了有龙出现的怪现象后,到了年终,这两家就毁掉了高祖的欠据,不再向他讨账。

3.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

高祖做亭长,平素就看不起这帮官吏,于是在进见的名帖上诈称“贺钱一万”,实际上他一个钱也没带。

4.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益张疑兵旗帜,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 又在蓝田南面与秦军交战,增设疑兵旗帜,命令全军,所过之处,不得掳掠,秦地的

人都很高兴,秦军瓦解,因此大败秦军。

5.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日夜跂而望归,及其锋而用之,可以有大功。天下已定,人

皆自宁,不可复用。不如决策东乡,争权天下。 部队中的军官、士兵大都是崤山以东的人,他们日夜踮起脚跟东望,盼着回归故乡。如果趁着这种士气高昂的时候利用他们,可以建大功。如果等到天下平定以后人们都安

居乐业了,就再也用不上他们了。不如立即决策,率兵东进,与诸侯争权夺天下。

6.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

恰巧项伯想救张良的命,(于是项伯)连夜来沛公军营见张良,就用不能攻杀刘邦的道理劝告项羽,项羽这才作罢。

7.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当初大人常认为我没有出息,不会经营产业,比不上刘仲勤苦努力。可是现在我的产

业和刘仲相比,谁的更多呢?

《李将军列传》

1.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 那些敌人原以为我们会逃跑,现在我们都解下马鞍表示不逃,这样就能使他们更坚定

地相信我们是诱敌之兵。

2.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执法官判决李广损失伤亡太多,他自己又被敌人活捉,应该斩首,李广用钱物赎了死

罪,削职为民。

3.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

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 我所看到的李将军,老实厚道像个乡下人,开口不善讲话,可在他死的那天,天下人不论认识他的还是不认识他的,都为他尽情哀痛。他那忠实的品格确实得到了将士们的

信赖呀!

《孔子世家》

1. 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

2

我已了解作曲者的风范,皮肤黑,个子高,昂首远望,像是天下的统治者,如果这不是文王还会是谁作的曲呢?

2. 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

是不是我们没做到对人仁爱?别人不相信我们。是不是我们还不够聪明?别人不跟我们走。

3. 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

不能为容。 好的农夫能种好庄稼,却未必能取得丰收,好的工匠能做出很巧的活,却未必能合所有人的心意。君子能认真研究和完善自己的思想和主张,制定法度来规范社会和治理人民,却不一定能被世人接受。

《管仲列传》

1.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被任用之以后,在齐国执政,齐桓公因为他的辅佐而称霸,多次召集诸候会盟,完全控制了天下,这全靠管仲的谋划。

2.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我被囚禁遭受屈辱,鲍叔不认为我没有廉耻,知道我不以小的过失而为羞,却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而为耻。

3.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 管仲是世人所说的贤臣,但孔子却看不起他,这可能是孔子认为是在周王朝统治衰微的年代,桓公既然贤明,管仲却不能鼓励和辅助他建立新朝代,而只满足于称霸吧。

4.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 鼓励并顺从好的,纠正并制止不好的。这样一来,统治者和百姓就能相亲相和,这话说的不就是管仲吗?

《屈原列传》

1.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学识渊博,记忆力很强,对国家存亡兴衰的道理非常了解,对外交往来,接人待物的辞令又非常熟悉。

2.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屈原对怀王听闻失灵而不能分辨是非,视线被谗佞谄媚之徒所蒙蔽而不能辨明真伪,致使邪恶伤害了公道,正直的人不被朝廷所容,感到万分痛心,所以才忧愁苦闷,沉郁深思而写成《离骚》。

3.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屈原道德端正、品行正直,竭尽忠心和智慧来侍奉他的国君,却遭到小人诬陷,可以说是出境非常艰难了。诚信而被怀疑,忠心却遭诽谤,能没有怨愤吗?

4.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3

阐明道德内容的广博深远,治乱兴衰的规律,没有什么不表现出来的。

5.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身处污泥浊水之中而能洗涤干净,就像蝉能从混浊污秽中解脱出来一样,在尘埃之外浮游,不被世俗的混浊所玷污,清白高洁,出污泥而不染。推论其高尚情志,就是说与日月争辉也是恰宜的。

6.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作为国君,不管他聪明还是愚蠢,有才还是无才,都希望找到忠臣和贤士来辅佐自己治理国家,然而亡国破家之事却不断发生,而圣明之君、太平之国却好多世代都未曾一见,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其所谓忠臣并不忠,其所谓贤士并不贤。

7.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屈原早已憎恨楚国现状,即使被流放,仍眷恋楚国,惦记怀王,不能忘记想返回朝廷,盼望怀王能幡然醒悟,社会现实能完全改变。他思念国君,想振兴楚国并希望国君和社会重走正道的意愿,在《离骚》中作了多次表达。

《项羽本纪》

1.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每当吴中郡有大规模的徭役或大的丧葬事宜时,项梁经常做主办人,并暗中用兵法部署组织宾客和青年,借此来了解他们的才能。

2.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这时,楚军奋勇当先居诸侯之首。巨鹿城下,诸侯援军有许多座营寨,没有哪一个敢放兵出战。等到楚军攻打秦军时,诸军将领都依凭营垒观战。

3.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 今天肯定是我的死期,愿为诸君痛快的打一仗,一定胜它三次。

4.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乌江干什么!况且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来,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心中没有愧吗?

5.自矜功伐,奋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他自夸战功,竭力施展个人的聪明,却不肯师法古人,认为霸王的功业,要靠武力征伐诸侯治理天下,结果五年之间终于丢了国家,身死东城,仍不觉悟,也不自责,实在是太错误了。

《刺客列传》

1.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 刚才我跟他讨论剑术,有不同的意见,我眼睛瞪了他;去看看也好,不过在这种情形 4

下他是该走了,不敢再停留的。

2.民众而士厉,兵革有余。意有所出,则长城之南,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 人民众多而士兵士气振奋,兵器甲胄更是丰裕。如果他想要向外扩张的话,那么在长城以南、易水以北的燕国这块地方,便不能安定了。为什么您还因为被欺侮的怨恨,要去触动秦王的逆鳞呢!

3.连结一人之后交,不顾国家之大害。此所谓:“资怨而助祸”矣。 为了结交一个新知的朋友,便不顾国家的大害,这可以说是“助长怨恨而扩促使祸患的发展”了。

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举兵以逆军吏,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燕王确实因大王的威严震慑得心惊胆颤,不敢出动军队抗拒大王的将士,情愿全国上下做秦国的臣子,比照其他诸侯国排列其中,纳税尽如同直属郡县的职分,使得以奉

守先王的宗庙。

5.北蕃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得毕使于前。 北方藩属蛮夷的野人,从来没有见过天子,所以他非常害怕。希望大王稍微宽容他,让他能够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

6.嗟乎,惜哉其不讲于刺剑之术也!甚矣吾不知人也!曩者吾叱之,彼乃以我为非人也! 唉,可惜他不好好研究刺剑的技术!我也太不了解人了!从前我呵斥他,他当然以为我不是他的同道了!

7.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 从曹沫到荆轲五个人,他们的侠义之举有的成功,有的不成功,但他们的志向意图都很清楚明朗,都没有违背自己的良心,名声流传到后代,这难道是虚妄的吗!

《魏公子列传》

1.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公子的为人仁爱宽厚礼贤下士,士人无论是有无才能或才能大小,他都谦恭有礼的同他们交往。从来不敢因为自己富贵而轻慢士人。

2.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 魏王很害怕,就派人阻止晋鄙不要再进军了,把军队留在邺城扎营驻守,名义上是救赵国,实际上是采取两面倒的策略来观望形势的发展。

3.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我赵胜之所以自愿依托结为姻亲,就是因为仰慕公子的道义高尚,能为别人的困难感到着急。

4.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 如今有了危难,没有别的办法却要奔赴战场同秦军拼死命,这好比把肉扔给饥饿的老虎,有什么作用呢?还要宾客干什么用?

5.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 我只是街市中一个击刀杀生的屠夫,而公子却多次登门问候我,我之所以不回报答谢 5

篇四:《史记》重点句子及翻译(学生版)

《太史公自序》

1.通礼义之旨,至于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夫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

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不孝。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

2.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哉!

3.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论《诗》《书》,则学者至今则之。

4.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

5.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而君比之于《春秋》,谬矣。

6.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夏本纪》

1、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

2、等之未有贤于鲧者,愿帝试之。

3、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

4、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

5、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卑宫室,致费于沟淢。

6、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 《鲁周公世家》

1、若尔三王是有负子之责于天,以旦代王发之身。

2、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以俟尔命。尔不许我,我乃屏璧与圭。

1

3、王其无害,旦新受命三王,维长终是图。

4、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

5、为人父母,为业至长久,子孙骄奢忘之,以亡其家,为人子可不慎乎!

《高祖本纪》

1、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2、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

3、公始常欲奇此女,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

4、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

5、益张疑兵旗帜,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

6、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7、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8、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纳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

之。

9、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

10、至南郑,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士卒皆歌思东归。

11、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而王独居南郑,是迁也。

12、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日夜跂而望归,及其锋而用之,可以有大功。

13、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

2

14、诸君必以为便,便国家。

15、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

以失天下也。

16、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17、吾特为其以雍齿故反我为魏。

18、沛父兄固请,乃并复丰,比沛。

《管仲列传》

1、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2、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3、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4、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5、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6、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

7.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

霸哉?

《屈原列传》

1.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3

2.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本定,上官

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3、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

作《离骚》。

4、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5、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6、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7、屈平既黜,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8、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

张仪。

9、人穷则反本,放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但,未尝不呼父母也。”

10、自疏摆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推此志也,皭

然泥而不滓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11、翼幸君之一悟 ,俗之一改,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12、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13、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

也。

4

14、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15、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又安能以皓昭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

16、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17、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18、读《服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项羽本纪》

1、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2、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3、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4、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 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5、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6、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

7、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8、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

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刺客列传》

1、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

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5

篇五:《史记选读》重点句子翻译

《史记》选读翻译

《高祖本纪》

1、常有,不事

(高祖)常有远大的抱负,不做普通百姓所从事的谋生职业。

2、单父人吕公沛令,避仇,因沛焉。

单父人吕公与沛县县令要好,为躲避仇人投奔到县令这里来作客,于是就在沛县安了家。

3、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

于是沛公站起身来,整理衣服,向他道歉,请他到上座坐下。

4、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

全军所过之处不得掳掠,秦人都很高兴,秦军斗志松懈,于是大败秦军。

5、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父老们苦于秦朝的苛刻法令已经很久了,批评朝政的人要被灭族 ,聚集说话的人要处以死刑。

6、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

我和诸侯们约定,先打进函谷关的人就以他为王,我应当在关中做王。

7、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我)和父老们约定,法律只有三条而已:杀人者处死刑,伤人者和抢劫者依法治罪。

8、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不要让诸侯军进来,再逐步征集关中的兵卒来加强自己的实力,抵抗他们。

9、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

(军队)经过后就全部烧毁栈道,为的是防备诸侯或其他强盗偷袭,也是向项羽表示没有东进之意。

10、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在帷帐中运筹谋划,却能决定千里之外的胜利。

11、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现在我所创下的家业和二哥相比,谁的多呢?

《项羽本纪》

1、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暗中用兵法部署组织宾客和青年,借此来了解他们的才能。

2、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楚军在诸侯军中居于第一,前来援救巨鹿的诸侯军筑有十几座营垒,没有一个敢发兵出战。

3、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

今天肯定得决心死战了,我愿意为诸位痛痛快快地打一仗。

4、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江东虽小,但土地方圆有千里,民众有几十万,也足可以称王。

5、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呢?

6、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我听说汉王用黄金千两、封邑万户作为悬赏来买我的脑袋,我让你得到这份好处吧!

7、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

秦朝政治混乱,陈涉首先起来反抗,天下豪杰蜂拥而起响应。

8、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

自夸功劳,逞个人的勇谋却不肯效法古人,认为霸王的功业,要靠武力来征服统一天下。

《管仲列传》

1、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被任用后,在齐国执政,齐桓公因此而称霸,多次召集诸侯会盟,匡正天下,这都是管仲的智谋。

2、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被国君驱逐,鲍叔不认为我不贤,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机会。

3、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鲍叔不认为我没有廉耻,知道我不以小的过失而羞愧,却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而羞耻。

4、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老百姓仓库的粮食充实了才能讲究礼节;老百姓的衣食丰足了才能分辨荣辱。

5、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所以说:“懂得给予是为了得到的道理,这是治理国家的法宝。”

6、岂管仲之谓乎?

(这句话)说的大概就是管仲吧?

《屈原列传》

1、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屈原)见闻广博,记忆力好,他明晓治理国家的道理,熟悉外交应对辞令。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诚实的人却被君王怀疑,忠心的人却被小人诽谤,怎能没有怨愤之情呢?

3、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阐明道德的广大崇高,治理国家的条理方法,没有不都表现出来。

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他描述的是小事物,但表达的意旨却很宏大;列举的是眼前事物,但寄托的意义却很深远。

5、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

(他)自动地远离污泥浊水,像蝉蜕壳那样摆脱污秽的环境,来浮游在尘埃之外。

6、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推论(他的)这种情志,即使与日月争辉也是可以的。

7、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秦惠王)就派张仪假装离开秦国,(张仪)带着丰厚的礼品作为见面礼送给楚王。

8、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张仪)又趁机用丰厚的礼物贿赂楚国掌权的大臣靳尚,(让他)在怀王的宠姬郑袖面前说一些花言巧语。

9、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

(屈原)希望楚怀王能幡然醒悟,社会的风尚能完全改变。

10、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国君不管他聪明还是愚蠢,有才能还是无才能,没有不想得到忠臣来帮助自己,任用贤士来辅佐自己。

11、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他希望保全国君、振兴国家,把社会风尚能扭转过来,在这篇作品中反复表达这个愿望。

12、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怀王因为不明白忠臣的职分,所以在内被郑袖迷惑,在外被张仪欺骗 。

13、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屈原)披着头发在江边一边走一边悲愤长吟,脸色憔悴,形体瘦削。

14、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全社会都污浊却只有我干净,所有人都昏醉却只有我清醒,所以我被放逐。

15、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刚洗过头的人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灰尘,刚洗过澡的人一定要抖干净衣服上的尘土。

16、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人又有谁愿意以清白之身,而受外界污垢的玷染呢?

《淮阴侯列传》

1、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

(韩信)当初还是平民百姓时,家里贫穷品行不好,不能被推选去做官。

2、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大丈夫不能养活自己,我是可怜你这个年青人才给你饭吃,难道希望你报答吗?

3、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

千里运送粮饷,士兵们就会面有饥色,临时砍柴割草烧火做饭,军队就不能休息和吃饱。

4、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

希望您借给我奇兵三万人,从小路拦截他们的军用物质。

5、信乃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

韩信就亲自给他解开绳索,请他面向东坐,自己面向西对坐着,像对待老师那样对待他。

6、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与绛、灌等列。

从此,韩信日夜怨恨,在家常常闷闷不乐,为自己和绛侯、灌婴处于同等地位感到羞耻。

7、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

皇上曾经随口和韩信谈论将军们能力的高下,认为各有差别。

8、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陛下不善于带兵打仗,却善于统帅将领,这就是我被陛下收复的原因。

9、阴使人至豨所,曰:“弟举兵,吾从此助公。”

(韩信)暗中派人到陈豨处说:“(你)只管起兵,我在这里协助您。”

10、秦之纲绝而维弛,山东大扰,异姓并起,英俊乌集。

秦朝法度败坏,政权瓦解,崤山以东的六国大乱,天下诸侯纷纷起事,英雄豪杰象乌鸟一样聚集。

11、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

假使韩信能够谦恭退让,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自恃自己的才能,那就差不多了。

《李将军列传》

1、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

(李广)经常随从皇帝出行,常有冲锋陷阵攻关杀敌和与猛兽搏斗的事。

2、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

李广命令他的骑兵散开,从左右两面包抄,李广亲自射杀那三人。

3、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

前进到离匈奴阵地大约二里的地方,停了下来。

4、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

把李广放在两匹马中间,用绳子编成网兜让他躺着。

5、汉下广吏,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

朝廷把李广交给执法的官吏,官吏判决他伤亡太大,自己又被敌人活捉,应该斩首。

6、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饮。专以射为戏,竟死。

李广不善言谈很少说话,与人闲居时就在地上画出军阵,比试射箭的远近,输掉的罚酒。他专以射箭为游戏,一直到死。

7、今乃一得当单于,臣愿居前,先死单于。

今天才得到一个机会和单于面对面作战,我愿做前锋,先和单于决一死战。

8、军亡导,或失道 ,后大将军。

军中向导逃跑了,军队迷失了道路,后于与大将军约定会师的时间。

9、因问广、食其失道状,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趁机向李广、赵食其询问迷路情况,卫青打算上书给天子汇报东路军迷路的原委详情 。

10、其李将军之谓也?

这句话大概就是说的李将军吧!

《刺客列传》(《荆轲刺秦王》)

1、今行而毋信,则秦未可亲也。

(我)现在到秦国去,没有让秦王相信的东西,那么秦王就不可以接近。

2、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是太残酷了,父母宗族都被杀害和没入官府为奴。

进士不读《史记》翻译

3、臣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匈,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见陵之愧除矣。

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用匕首刺他的胸口,那么将军的仇可以报了,燕国被欺凌的耻辱可以洗刷了。

4、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太子及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来为荆轲送行。

5、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

愿意全国上下做秦国的臣子,排列在诸侯的行列中,象秦国的郡县一样交纳赋税。

6、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舞阳奉地图柙,以次进。

荆轲捧着装着樊於期头颅的匣子,秦舞阳捧着装着地图的匣子,按照顺序上前。

7、愿大王少假借之,使得毕使于前。

希望大王稍微宽容他,让他能够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

8、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秦王展开地图,图卷展到尽头,匕首露出来。

9、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大臣们都惊慌失措,突然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大家都失去了常态。

10、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召不得上。

众多侍卫拿着武器都按照规定站在殿外,没有皇帝的命令谁也不准进殿。

11、荆轲废,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不中。

荆轲受伤以后,就举起他的匕首来投刺秦王,没有击中。

补充:

12、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

为什么您还因为被欺侮的怨恨,要去触犯秦王的逆鳞呢!

13、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祸必不振矣!

这叫作把肉放在饿虎经过的小路上啊,祸患一定不可挽救!

14、且以雕鸷之秦,行怨暴之怒,岂足道哉!

何况象雕鸷一样凶猛的秦国,发泄(对燕国)仇恨残暴的怒气,难道用得着说吗!

15、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

但他们的志向意图都很清楚明白,都没有违背自己的心愿,名声流传到后代,这难道是虚妄的吗!

《魏公子列传》(《信陵君窃符救赵》)

1、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公子为人宽厚礼待地位比自己低的士,士人不论有无才能的,他都谦恭有礼地同他们交往,从来不敢因为自己富贵而轻慢他们。

2、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我几十年来修养品德,坚持操守,终究不能因为看门贫困的缘故就接受公子的财礼。

3、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

侯生整理一下破旧的衣帽,径直上了车子坐在公子空出的尊贵座位,不谦让。

4、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

公子带领着侯生坐到上位上,将他引见、介绍给全体宾客。

5、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

(公子)亲自在大庭广众中迎接我,(我)本不该去拜访朋友,今天公子却特意让我去拜访他。

6、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

(赵国)多次给魏王和公子送信来,向魏国请求救兵。

7、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我赵胜之所以愿意依附魏国与魏国联姻,就是因为公子的高尚品德,能把别人的困难作为急事。

8、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公子能把别人的困难作为急事又表现在哪里!

9、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打算前去同秦军拼命,这就如同把肥肉扔给饥饿的老虎,有什么效果呢?

10、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

在北边可救赵国,在西边能击退秦国,这是春秋五霸的功业。

11、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如今公子有了急难,这是我为公子杀身效命的时候了。

12、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

朱亥袖里藏着四十斤的铁椎,(他)用铁椎击死了晋鄙。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