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汉武帝茂陵地宫图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7:23:42 体裁作文
汉武帝茂陵地宫图片体裁作文

篇一:汉武帝茂陵

长眠于此——茂陵

被史学界评为“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87年)是汉王朝第五代皇帝,在位五十四年,励精图治,打败匈奴,巩固并加强了我国多民族的统一,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丝绸之路之创举,形成了西汉一代的鼎盛局面,是我国历史上很有作为的封建帝王。 上世纪40年代,一位美国飞行员在执行飞

行任务的途中,在西安的西北方向意外看到了

类似于金字塔的建筑,他把这些建筑称为“东

方的金字塔”,他和他的飞行队员由于并不知

道是什么古迹,所以只把这些建筑当作导航地

标,这个“金字塔”就是汉武帝刘彻的茂陵。

据史料记载,汉武帝16岁继位,第二年即

公元前139年就开始修建陵墓。传说汉武帝刘彻在一次打猎的过程中,因在茂乡附近发现了一只麒麟状的动物和一棵长生果树,认定茂乡是一块风水宝地,于是下诏将此地圈禁起来,开始营造陵墓。汉武帝在创立自己的伟绩的同时,他的陵寝也在不断扩大。公元前57年2月,

71

岁的汉武帝寿终于长安王柞宫,18天后葬于茂陵。茂陵由此才停止了营建,而这时茂陵已修建了53年之久,原来栽下的树木都已经长成参天大树。西汉时期,因汉武帝的陵寝隶属槐里县茂乡而被人称之为“茂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和兴平市之间的北原上,西距西安40公里。西汉时,茂陵地属槐里县茂乡,武帝在此建陵,故称茂陵)。

据《关中记》载:“汉诸陵皆高十二丈,方一百二十步。惟茂陵高十四丈,方一百四十步。”今实测陵高46.5米,底边东西231米,北234米,与记载相符。史书记载,武帝把全国每年赋税收入的三分之一花费在陵墓的修建上,因此,陵体高大宏伟,形为方锥,有“东方金字塔”之称。

茂陵在西汉帝王陵中规模最大,修建时间最长,埋藏珍奇宝物也最多。茂陵地下部分规制浩大,随葬物品丰厚,品类包罗万象,奇珍异宝满藏。据《汉书.贡禹传 》载:“金钱财物,鸟兽鱼鳖、牛马虎豹生禽,凡百九十物,尽瘗藏之。”以致达到了“比葬,陵中不复容物”的密实程度。那些埋入的器物后来是否被盗掘过,虽众说纷纭,迄今尚无直接实证。但从茂陵附近历年来发现的出土文物情况看来,可以推想一定会有相当多的稀世宝藏遗存。

相传武帝身穿的金缕玉衣、玉箱、玉杖和武帝生前所读的杂经30余卷,盛于金箱,也一并埋入。

现在,考古专家最看好的是刘彻穿的金缕玉衣。西汉刘歆的《西京杂记》记载,“汉帝送死皆珠襦玉匣,匣形如铠甲,连以金缕。梓宫内,武帝口含蝉玉,身着金缕玉匣。匣上皆镂为蛟龙弯凤鱼麟之像,世谓为蛟龙玉匣。”据说,汉武帝身高体胖,其所穿玉衣形体很大,全长1.88米,约有大小玉片2498片,串玉片的金线就有两斤多。汉代皇帝和贵族,死时穿“玉衣”(又称“玉匣”)入葬。它们是用许多四角穿有小孔的玉片,用金丝、银丝或铜丝编缀起来的,分别称为“金缕玉衣”、“银缕玉衣”、“铜缕玉衣”。

但目前考古界比较忧虑的是,茂陵内的丰富陪葬品还是否完好地保存在地宫中。茂陵曾多次被盗,据《后汉书》记载,当年农民起义军赤林军攻占长安后,焚烧了皇宫,又"发掘

诸陵,取其宝物",连吕雉的尸体都遭到奸污。茂陵中的宝物,搬了几十天,"陵中物仍不能减半"。后来起义军没有钱用时,再一次盗挖了茂陵。在东汉末年,董卓也盗挖过茂陵,他叮嘱吕布,在进入茂陵时注意寻找一种专治哑巴的秘方,原来他的孙女董白是个哑巴。最大的浩劫在公元881年,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为了筹集军饷,他们将目标指向了茂陵。这次盗掘茂陵地宫,起义军搬运了3天,或许是宝物太多以至于大量的金银器皿散落在茂陵周围。民国时期,军阀孙连仲在陵上修筑战壕,被怀疑实为盗墓。

但是,这些盗墓说法,并无具体文字记录,茂陵地宫中的宝物有多少谁也说不清。目前考古界对茂陵还是较为乐观的,一是茂陵修筑了半年多世纪,内部机关重重,很难进去,据《汉书》记载,茂陵除了玄室、明堂留有空间外,其余大都被随葬品堆放得密不透风。茂陵地宫深遂,四周有用石头砌好的护壁。假设有三五个盗墓者联手,不分昼夜地挖宝,至少要一年到两年才可以掏到墓穴的中心部位。况且,茂陵周围戒备森严,盗墓贼很难得手。所以陪葬品不可能被盗尽,要盗也仅是一部分;二是早期盗墓,仅看重金银珠宝,一些如经书类的文物、当时人们用的器物并不被看重,还会留在地宫中,这也是现在发现的不少被盗多次的陵墓仍能有重大考古发现的原因。

目前,考古学家们最想了解的是这占地面积近6万平方米的茂陵,下面到底是怎样的,搞清楚布局对于保护这一文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勘探,茂陵陵园整体坐西向东,汉武帝的帝陵位于茂陵陵园中心位置,有内、外两重园墙,司马道两侧有50多座陪葬墓,守陵的陵邑则位于陵园东北方。墓葬形制为“亞”字形,在封土四面正中位置各有一条墓道,平面均为梯形。从历史来看,凡是有大的建树的帝王,一方面他会继承他的先人的制度,但是我们也能从现在掌握的资料发现,他实际上已经开始根据自己的贡献,从布局上寻求变化。例如,从西汉时期在陵墓外层设置外藏坑(一般被人们称为陪葬坑),坑里放置大量的东西,代表了汉代的官僚机构和军队,帝王就是带着这些东西去另一个世界继续他的生活。通过这次的钻探调查,发现汉武帝与前面的高祖、文帝、景帝相比都有很大的变化。景帝的阳陵外藏坑的数量就有大量的增加,陪葬坑达183个,但是到了茂陵,截至目前的考察,各类陪葬坑数量已经达到400多个。事实上比秦始皇陵发现的还多。另外一个变化是陪葬坑布局的变化。汉高祖

和汉景帝的陪葬坑分布在帝陵的东部,个别分布在北部,很多专家说:“这可以说是西汉早期的一个制度。皇帝上朝面东,大臣们站在东边两侧。而到汉武帝时,我们根据考察推测,他不仅东部和北部有大量的陪葬坑,西部和南部也有。我们推测这体现了汉武帝以我为中心的思想。这应该说是西汉帝陵发展的新阶段。”

名垂青史的陪葬陵

汉武帝的茂陵之所

以名扬海内外,除了空

前的规模和无数的珍宝

以外,众多的陪葬陵墓

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

因。正所谓"武帝遗寝峙

荒墟,名将佳人左右扶

",茂陵陪葬墓目前共发

现了13座,除武帝宠爱

的李夫人墓在茂陵西北

外,其余陪葬墓均在茂陵以东。文献记载,陪葬茂陵的有公孙弘、上官安、上官桀、敬夫人、李延年等,其中能确定名位的有:卫青墓、霍去病墓、金日磾墓和霍光墓。

夫人是汉武帝生前的宠妃。梨园世家出身,父母兄弟都以音乐为生。其兄宫廷乐师李延年有绝作《佳人曲》就是称赞其妹李夫人的。曲词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倾国难再求!"成语"倾国倾城"就是因此而来。自李夫人进宫,便得到了汉武帝的专宠,一时间声名鹤起,遮住了三千佳丽。李夫人去世后,汉武帝对她十分思念,命画家绘制了她的画像,还作赋哀悼,亲选茎地,以皇后礼仪下葬。她的墓俗称英陵,又名"习仙台",当地百姓称为"磨子陵"。《

汉武帝茂陵地宫图片

三辅黄图》载:"李夫人墓东西五十步,南北六十步,高八丈。"今李夫人墓呈长方形封土,在距墓顶13米处内收成台,台东西各边宽3.5米、南北各边宽4.5米,与文献记载基本相符。

12

座陪葬墓中,规模最大、建筑最豪华的当推霍去病墓。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西汉著

名的青年军事家。从18岁开始随卫青出征疆场,先后六次出塞与匈奴作战。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他曾统帅汉军越过居延泽,在祁连山与入侵的匈奴展开殊死大战,大获全胜,歼敌3万余人,俘虏匈奴王5人及王母、单于阏氏、王子、相国、将军等120多人,降服匈奴浑邪王及部众4万人,占领全部河西走廊。匈奴为此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而霍去病也因此深受汉武帝的赏识,被封为骠骑大将军。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他因病去世,年仅24岁。英年早逝,汉武帝十分悲痛,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安葬在自己的陵墓旁。出殡之日更是为霍去病举行了隆重的送葬仪式,"发属国玄甲,军阵自长安至茂陵",从长安到茂陵40公里的路上旌旗蔽日。军队整齐地排列道路两旁,文臣武将身着丧服,恭候迎送,并把他的墓冢建成巍峨的祁连山形状,以表彰其功德。

霍去病墓位于茂陵东

侧,墓前有清朝陕西巡抚毕

沅立的"霍去病墓"石碑一

块。霍去病墓是用岩石垒砌

的,南北较长,冢高15.5米。

为表彰他在祁连山立下的赫

赫战功,特在墓上竖巨石,

构成祁连山的形状,并在墓

前竖石铭功。另外,霍去病

墓冢前陈列着的14件石人、

石兽等各种巨型石雕也格外吸引眼球。其中一件高1.68米、长1.90米的石刻寓意最深刻,造型最生动,石刻由一匹战马和一个人组成,这匹战马气宇轩昂,雄壮挺立,威风凛凛,它把一个左手持弓、右手持剑的外族装束的人踏翻在地,并用四条刚健的腿把他紧紧夹住。面日狰狞的外族人仰面朝天,两足上屈,显露凶狠而又无法挣脱的表情,造型简洁,寓意无穷,使人们永远记住这位神勇无比的盖世将军。

望着茂陵的高大封冢和散落在咸阳原上的座座陪葬陵,不禁感叹,千年之前,汉武大帝

和他骁勇善战的武将能臣们,建功立业,开疆拓土;几千年后的今天,昔日的辉煌早已淹没

篇二:汉武帝墓茂陵实拍[图]

汉武帝墓茂陵实拍[图

]

三月的关中大地,忽暖忽寒。在这片土地上,既建立过中华历史最为悠久的帝王都城,也安息着千百计曾经叱咤风云的历代王侯将相们。前期央视热播的“汉武大帝”让人们不禁对这位古代圣王肃然起敬......中国啊,你何时再现汉唐雄风?

三月的中华大地,福祸连绵。有两会,有反分裂国家法,有赖斯访华,有朔州矿难,有聂树斌冤案......胡哥忙啊!周末,我背起行包只身前往茂陵,代表百忙的胡哥,代表中华网军坛广大网友,代表我自己,凭吊汉武大帝及其将领们。

其间用联想数码相机拍得照片数十张,与网友共赏,拍摄水平有限,见谅。

茂陵

茂陵是汉武帝刘彻的陵墓,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和兴平市之间的北原上,西距西安40公里。西汉时,茂陵地属槐里县茂乡,武帝在此建陵,故称茂陵。

被史学界评为“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87年)是汉王朝第五代皇帝,在位五十四年,励精图治,打败匈奴,巩固并加强了我国多民族的统一,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丝绸之路之创举,形成了西汉一代的鼎盛局面,是我国历史上很有作为的封建帝王。

茂陵在西汉帝王陵中规模最大,修建时间最长,埋藏珍奇宝物也最多。

据《关中记》载:“汉诸陵皆高十二丈,方一百二十步。惟茂陵高十四丈,方一百四十步。”今实测陵高46.5米,底边东西231米,南北234米,与记载相符。

茂陵从武帝即位第二年开始营建,共历时五十三年。史书记载,武帝把全国每年赋税收入的三分之一花费在陵墓的修建上,因此,陵体高大宏伟,形为方锥,有“东方金字塔”之称。

茂陵地下部分规制浩大,随葬物品丰厚,品类包罗万象,奇珍异宝满藏。据《汉书.贡禹传 》载:“金钱财物,鸟兽鱼鳖、牛马虎豹生禽,凡百九十物,尽瘗藏之。”以致达到了“比葬,陵中不复容物”的密实程度。那些埋入的器物后来是否被盗掘过,虽众说纷纭,迄今尚无直接实证。但从茂陵附近历年来发现的出土文物情况看来,可以推想一定会有相当多的稀世宝藏遗存。

茂陵周围有李夫人、卫青、霍去病、金日?、霍光、阳信公主、公孙弘、上官桀墓等陪葬墓。在霍去病墓址上建有茂陵博物馆。

篇三:汉茂陵及其周围陵墓分析

汉茂陵概况

汉茂陵,是西汉武帝刘彻的陵墓。位于西安市西北40

公里的兴平市(原兴平县)城东北南位乡茂陵村。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元前139年—前87年间建成,历时53年。茂陵封土为覆斗形,现存残高46.5米,墓冢底部基边长240米,陵园呈方形,边长约420米。至今东、西、北三面的土阙犹存,陵周陪葬墓尚有李夫人、卫青、霍去病、霍光、金日磾等人的墓葬。它是汉代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修造时间最长、陪葬品最丰富的一座,被称为“中国的金字塔”。咸阳原共葬有西汉11个皇帝中的9个,陵墓自西向东依次排列,长近百里,气势宏伟。茂陵建筑宏伟,墓内殉葬品极为豪华丰厚,史称“金钱财物、鸟兽鱼鳖、牛马虎豹生禽,凡百九十物,尽瘗藏之”。 相传武帝的金镂玉衣、玉箱、玉杖等一并埋在墓中。当时在陵园内还建有祭祀的便殿、寝殿,以及宫女、守陵人居住的房屋,设有5000人在此管理陵园,负责浇树、洒扫等差事。而且在茂陵东南营建了茂陵县城,许多文武大臣、名门豪富迁居于此,人口达277000多人。

时代背景

汉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武帝刘彻在此建寿陵,公元前87年武帝死后葬于此。汉武帝刘彻是历史上可以和秦始皇相提并论的很有才略的伟大的帝王,他在位时,是汉帝国的鼎盛时期,他采用奖励农耕、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抗击匈奴的宏伟战略,在政

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制的同时,在经济上实行煮盐、冶铁、运输和贸易的官营制度,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开展对外贸易;在军事上抗击匈奴,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牢固的控制了河西走廊,向南直抵海南,基本上形成了中华民

族生存空间的格局,从而使汉帝国以统一、繁荣、强大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西汉兴起的厚葬风

许多史书上,一般都称“汉承秦制,兴厚葬之风”。应该说,无论哪一个封建王朝的帝王,大都欲求厚葬,只是讲求厚葬的条件是否具备,这主要是受制三个方面:一是本王朝的统治时间的长短;二是本帝王在位时间的长短;三是当朝的经济实力大小。说汉兴厚葬之风,具体所指的就是西汉王朝的帝、

王和贵族阶层,平民百姓是谈不上什么厚葬的。

西汉厚葬之风盛行。在“侍死如奉生”的意识支配下,上自皇帝、诸侯,下至官吏、富族,对于死后的丧葬之礼,无不奢华至极。到了汉武时期,由于国力强盛,在位时间又长,文治武功显赫,再加上武帝好大喜功的张扬个性,不要说修造自己的陵地,就是办理近臣偏将的丧事,也要做到尽善尽美。茂陵为西汉帝陵之最。据史籍记载:汉诸陵皆高十二丈,方百二十步;惟茂陵高十四丈,方百四十步。据今文物普查的实际结果来看,茂陵底部东西长229米,南北宽231米,顶部东西长39.5米,南北宽35.5米,残高46.5米,确实比其它西汉帝陵要高大许多。一位乡士诗人到茂陵观瞻,情不自禁留有四句诗,恰可说明茂陵宏伟之势: 陵趾何崔峻,巍巍一望中。

余风犹在耳,盛烈已成空。

又一位清代诗人也在游览茂陵时写下称赞汉武帝茂陵的诗句: 英雄从来只数君,

荒坟犹自上侵云。 一条渭水横飞白, 万叠南山远送曛。

诗里描述道:汉武帝是历史上惟一的英雄,其已荒芜的茂陵高入云端,渭水扬波似白色的飘带从陵前流过,到夕阳晚照时,茂陵与高耸的终南山遥相辉映,甚为壮美。

茂陵,是“汉兴厚葬”的最典型代表。然而,这个巨大而宏阔的茂陵园区,至今尚无一处有过考古发掘,不像秦始皇陵有兵马俑坑被发掘,也不像汉景帝阳陵有陪葬坑被发掘,整个茂陵园区的地上文物古迹,包括诸多陪葬墓冢,都在巍巍一望之中,尽收眼底;而其地下的丰富多彩的世界,则有如云遮雾罩,迷茫如海,似乎是一个很大的谜。

汉茂陵详解

茂陵位于今陕西省兴平县东北原上,南位乡的东南部,西距兴平县12公里,东距咸阳市15公里。其北面远依九骏山,南面遥屏终南山。东西为横亘百里的“五陵原”。此地原属汉时槐里县之茂乡,故称“茂陵”。它高46.5米,顶端东西长39.25米,南北宽40.60米。据《关中记》载:“汉诸陵皆高12丈,方120丈,惟茂陵高14丈,方140丈。”上述与今测量数字基本相符。总占地面积计为56878.25平方米,封土体积848592.92立方米。陵园四周呈方形,平顶,上小下大,形如覆斗,显得庄严稳重。

公元前139年,茂陵开始营建,至公元前87年竣工,历时53年。《晋书·索绋传》云:

“汉天子即位一 年而为陵,天下贡赋三分之一,一供山庙,一供宾客,一充山陵。”也就是说,汉武帝动用全国赋税总额的三分之一,作为建陵和征集随葬物品的费用。建陵时曾从各地征调建筑工匠、艺术大师3000余人,工程规模之浩大,令人瞠目结舌。

汉武帝的梓宫,是五棺二椁。五层棺木,置于墓室后部椁室正中的棺床上。墓室的后半部是一椁室,它有两层,内层以扁平立木叠成“门”形。南面是缺口,外层是黄肠题凑。五棺所用木料,是楸、梓和楠木,三种木料,质地坚细,均耐潮湿,防腐性强。梓宫的四周,设有四道羡门,并设有便房和黄肠题凑的建筑,便房的作用和目的,是“藏中便坐也”。《汉书·霍光传》曰:“便坐,谓非正寝,在于旁侧可以延宾者也。”简单地说,便房是模仿活人居住和宴飨之所,将其生前认为最珍贵的物品与死者一起殉葬于墓中,以便在幽冥中享用。“黄肠题凑”是“以柏木黄心,致累棺外,故曰黄肠。木料皆内向,故曰题凑。”汉武帝死后,所作的黄肠题凑,表面打磨十分光滑,颇费人工,要由长90厘米,高宽各10厘米的黄肠木15880根,堆叠而成。

公元前87年,汉武帝死后,入殡未央宫前殿。据《西京杂记》记载,“汉帝送死皆珠襦玉匣,匣形如铠甲,连以金缕。”梓宫内,武帝口含蝉玉,身着金缕玉匣。“匣上皆镂为蛟龙弯凤鱼麟之像,世谓为蛟龙玉匣。”汉武帝身高体胖,其所穿玉衣形体很大,全长1.88米,以大小玉片约2498片组成,共用金丝重约1100克。

茂陵的地宫内充满了大量的稀世珍宝。《汉书·贡禹传》云:“武帝弃天下,霍光专事,妄多藏金钱财物,鸟兽钱鳖牛马虎豹生禽,凡为九十物,尽瘗藏之。”《新唐书·虞世南传》也载道:“武帝历年长久,比葬,陵中不复容物。”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因为汉武帝在位年久,又处在经济繁荣的鼎盛时期,所以随葬品很多,除190多种随葬品外,连活的牛马、虎豹、鱼鳖、飞禽等,也一并从葬。另据记载,康渠国国王赠送汉武帝的玉箱、玉杖,以及汉武帝生前阅读的30卷杂经,盛在一个金箱内,也一并埋入陵墓之中。

II

霍去病墓 金日磾墓

霍去病(前140—前117年),字子孟。是西汉名将,

十八岁率轻骑八百,进击匈奴,歼敌两千,被封为嫖姚校

尉。此后六次出击匈奴,击败匈奴主力,打开了通往西域

之路,以功受封大司马骠骑将军、冠军侯。元狩六年(前

117年)病逝,年仅24岁。汉武帝因其早逝十分悲痛,诏

令陪葬茂陵。为了表彰霍去病河西大捷的赫赫战功,用天

然石块将墓冢垒成祁连山形,象征霍去病生前驰骋鏖战的

疆场。入葬时礼仪极其隆重,浩浩荡荡的军阵自长安都城

一直布列至茂陵。

霍去病墓距茂陵东约一公里,墓前石刻共发现16件,

有石人、石马、马踏匈奴、怪兽吃羊、卧牛、人与熊等,

题材多样,雕刻手法简练,造型雄健遒劲,古拙粗犷,是

我国迄今发现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大型石雕,也是汉

代石雕艺术的杰出代表,在我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现在这批石雕已陈列展出。早汉武帝三十年“入住”茂陵陪

葬区的霍去病墓地,雄奇壮观,墓冢是仿造成祁连山状,

墓地放置巨石群雕,活生生一派祁连山的生态世界。查遍

中国的史书,踏遍中国帝陵陪葬区的墓地,像霍去病墓这

样的陪葬墓,绝无仅有。

金日磾,字翁叔,是匈奴休屠王太子。元狩二年(前

121年),霍去病率铁骑击匈奴,获祁连山大捷。当时金

日磾14岁,同其母亲、弟弟被俘虏,到长安后,送进皇

帝禁门养马。他非常谨慎职守,养马出色。武帝认为日

磾笃厚有才能,赐给衣冠,拜为马监。后升侍中,管理

皇帝衣物、乘舆。历久无过错,晋升附马都尉,光禄大

夫,侍奉左右,武帝对他信赖不疑。

武帝有一次住居在甘泉宫避暑,有一个叫莽何罗的

兄弟3人谋杀武帝。被日磾发觉,箭步上去,抱住何罗,

呼喊撕打,皇帝左右侍从闻声赶来,始得就擒,使武帝

脱险得救,日磾其忠诚如此可见。

后元二年(前87年)二月,武帝病重,给霍光等四

位勋臣托辅幼主,日磾是其中之一,遗诏封日磾为秺 侯。

至日磾逝世,于茂陵东侧陪葬。

金日磾墓,在兴平市南位镇道常村西北,霍去病墓

东侧,约100米处。形状圆形,高为11.93米,东宽41.2

米,西宽41.9米,南长35.5米,北长36.3米,封土18748

立方米。占地面积1479.08平方米。

III

卫青墓

卫青,字仲卿,河东郡平阳县人。

卫青,是霍去病的舅舅。卫青的母亲卫媪是汉武帝的 姐姐阳信长公主(因嫁与平阳侯曹寿为妻,缘丈 夫曹寿的封号,又被称为平阳公主)平阳侯府里的女仆, 她先后生了三男三女,次女叫卫少儿,三女叫卫子夫,后 来又与在平阳公主府里做事的平阳县吏郑季私通,生一 子,这就是卫青。而卫少儿后来则与平阳县小吏霍仲孺私 通,生下一个儿子,这个孩子就是霍去病。

一次,汉武帝到姐姐家,遇上卫青的姐姐卫子夫并临 幸了她,结果,卫子夫怀孕了。当时,汉武帝已结婚数年, 陈皇后阿娇无子,膝下甚觉寂寞。卫子夫怀孕令她倍受武 帝宠爱,卫青也因此被武帝召到身边,侍从皇帝出入宫廷。 后来,智勇兼备、忠诚可靠的卫青深得武帝赏识,当匈奴 来侵时,武帝授命卫青为车骑将军,率军北上,攻击匈奴。 从此,卫青开启了汉对匈战争的新篇章,七战七捷,无一 败绩,为历代兵家所敬仰。他与外甥霍去病并称大汉王朝 的“帝国双璧”。

元封五年,一代名将卫青离开人间。他死后,武帝下 令按国葬礼仪将其葬于自己的阴宅茂陵旁边,形似阴山, 以纪念他打击匈奴立下的汗马功劳,可见武帝对其情谊之 深。

卫青墓位于兴平市南位镇道常村西北,在茂陵东北约 1000米处,东侧紧挨霍去病墓。墓为山形,《汉书?卫青 霍去病传》载:“为冢像庐山”。高24.72米,东边边长113.5 米,南边边长90米,北边边长67.6米,西北角凹进一部 分,而西南角凸出部分,北边宽23米,西边长62米,占 地总面积为8064.55平方米,体积94412立方米。遥望之 如一小山。南面坡陡,北面坡长缓,北面中腰有平台。墓 前有清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所题的墓碑,“汉大将军大 司马长平侯卫公青墓。”

上官桀墓

上官桀,西汉陇西上邽人。少年时为羽林期门郎。汉武帝奇异其身体强健而勇武,提升为未央宫厩令、侍中,以后官至太仆,为受遗诏辅佐少主孝昭皇帝的四大臣之一,封左将军,安阳侯。昭帝时,因与霍光政见不合,遂结党共谋杀光。事被发觉,上官桀及同党皆被诛杀。昭帝上官皇后是霍光的外孙,上官安之女,上官桀的孙女,其尸体由上官皇后私自收殡安葬。

上官桀墓,在兴平市南位镇东陈阡村东南,约600米,其西南为霍光墓,相距200米。《汉书?外戚传》:颜师古注云:“上官桀、上官安冢并在霍光冢东,东去夏侯胜冢二十步。”其墓封土堆不甚大,圆形,高约8米余,墓周围为农田,历代被耕者犁耙蚕食不少。

公孙弘墓

公孙弘,西汉甾川国(今山东省寿光县)人。少时曾作狱吏,被免职。家贫,牧猪海边,年40余,岁届50,始学《春秋》。汉武帝时,他年已六十。元

光五年(公元前130年)被推荐为“贤良文学”之士,武帝出题考试,弘对策为第一。于是,受召见拜为博士,遂迁升左内史,御史大夫。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为丞相,封平津侯。年八十寿终于丞相位。

公孙弘墓,在兴平市南位镇陈王村村南一公里处,南近高干渠,其墓圆形,“文化大革命”期间,群众任意取土,几乎将墓全部湮没。据传说墓前曾竖立小碑一座,早已丢失。

李夫人墓

李夫人为汉武帝宠妃,中山(今河北)人。体形窈窕,擅长音乐,能歌善舞,屈伸俯仰,姿态轻盈。其兄李延年,也是一位超群的音乐家,善歌舞。侍候武帝,曾以歌唱方式推荐妹妹:“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武帝的大姐阳信长公主在侧,度其意,说与武帝。遂受皇帝召见,夫人从此得宠,生一子,封昌邑王。

夫人红颜薄命,因病早逝。武帝怜其夭寿,非常惋惜,以皇后礼葬于茂陵西侧。后来大司马、大将军霍光,缘上雅意,尊重李夫人,从祀配食,享受祭祀,追上尊号曰孝武皇后。

李夫人墓,在兴平市南位镇张里村南部。东南500米为汉武帝茂陵,西侧200米是马村庄和留位小堡子。陵墓外形腰部有一环周两层台阶,当地人称其为“磨子陵”,亦名“英陵”。

经实测,该墓封土底部东长127IV 米,西长127.7米,南宽108.3米,北宽102.5米,高23.99米。方形,上小底大,封土体积为15万立方米,占地面积13495.60平方米。在距墓顶13米处内收成台,台东西两边各宽3.5米,南北两边各宽4.5米。在陪葬墓中李夫人陵墓最大。

篇四:茂陵导游词

茂陵导游词

游客朋友们,早上好!欢迎大家来到茂陵进行参观,我是讲解员xx.今天将由我带领大家一同来游览碑林。祝愿大家在今天的游览有所收获。

咸阳原共葬有西汉11个皇帝中的9个,陵墓自西向东依次排列,长近百里,气势宏伟。其中最为显贵的有五陵,即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和昭帝平陵。这五陵当时均建有陵邑管理,故将其称为“五陵原”。在西汉的11座帝陵中,最大的当数汉武帝茂陵,在中国历史上,如此规模浩大的皇帝陵,只有秦始皇的骊山墓方能与之相比。 茂陵是西汉武帝刘彻的陵墓。位于今兴平县南位乡茂陵村,距兴平县城东15千米。西汉时,茂陵地属槐里县之茂乡,武帝在此建陵,故称茂陵,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元前139年—前87年间建成,历时53年。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在位54年。他的雄才大略,使西汉王朝达到了强盛的顶点。他在位时,是汉帝国的鼎盛时期,他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制的同时,在经济上实行煮盐、冶铁、运输和贸易的官营制度,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开展对外贸易;在军事上抗击匈奴,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即丝绸之路。基本上形成了中华民族生存空间的格局,从而使汉帝国以统一、繁荣、强大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茂陵建筑宏伟,墓内殉葬品极为豪华丰厚。

武帝即位后的第二年(前139年),开始修建茂陵园,当时陵园有许多殿堂、房屋等建筑,仅陵园管理人员就达5000人。茂陵东南营建军了茂陵县城有27.7万多人居住,当时较繁华。

茂陵封土为覆斗形,现存残高46.5米,墓冢底部基边长240米,陵园呈方形,平顶,上小下大,边长约420米。至今东、西、北三面的土阙犹存,陵周陪葬墓尚有李夫人、卫青、霍去病、霍光、金日磾等人的墓葬。它是汉代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修造时间最长、陪葬品最丰富的一座,被称为“中国的金字塔”。

汉武帝的梓宫,是五棺二椁。五层棺木,置于墓室后部椁室正中的棺床上。墓室的后半部是一椁室,它有两层,内层以扁平立木叠成“门”形。南面是缺口,外层是黄肠题凑。五棺所用木料,是楸、梓和楠木,三种木料,质地坚细,均耐潮湿,防腐性强。梓宫的四周,设有四道羡门,并设有便房和黄肠题凑的建筑,便房的作用和目的,是“藏中便坐也”。“黄肠题凑”是“以柏木黄心,致累棺外,故曰黄肠。木料皆内向,故曰题凑。”汉武帝死后,所作的黄肠题凑,表面打磨十分光滑,颇费人工,要由长90厘米,高宽各10厘米的黄肠木15880根,堆叠而成。

公元前87年,汉武帝死后,入殡未央宫前殿。梓宫内,武帝口含蝉玉,身着金缕玉匣。汉武帝身高体胖,其所穿玉衣形体很大,全长1.88米,以大小玉片约2498片组成,共用金丝重约1100克。

茂陵的地宫内充满了大量的稀世珍宝。因为汉武帝在位年久,又处在经济繁荣的鼎盛时期,所以随葬品很多,除190多种随葬品外,连活的牛马、虎豹、鱼鳖、飞禽等,也一并从葬。另据记载,康渠国国王赠送汉武帝的玉箱、玉杖,以及汉武帝生前阅读的30卷杂经,盛在一个金箱内,也一并埋入陵墓之中。由于陪葬品多,许多物品放不进墓,只好放入陵园内,以致西汉末年家民起义打开茂陵园羡门,成千上万的农民涌入陵园搬取陪葬物,搬了几十天,园中物品还“不能减半”。1981年在茂陵东侧出土200多件珍贵文物,其中鎏金铜马、鎏金鎏银竹节熏炉均为稀世珍品。自汉唐以来,政要学士,文人墨客等在此留下了无数的诗文墨迹、楹联匾额,衍生了光彩夺目的“茂陵文化”。

茂陵周围有李夫人、卫青、霍去病等陪葬墓。现在请各位游客随我一同去游览霍去病墓。 霍去病墓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58年在这里建立了茂陵博物馆。霍去病(公元前

140~前117)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是西汉时期著名的青年军事家。18岁随卫青出征匈奴,曾先后6次出击,屡战屡胜,终于打败了匈奴入侵者。特别是在河西走廊,祁连山一带,纵横驰骋,决战千里,将匈奴主力横扫无遗,从而彻底开通了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为汉武王朝巩固、开拓西北边疆立下辉煌战功。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封冠军侯。元狩六年(公元前117)病逝,霍去病死时仅24岁。汉武帝为纪念他的战功,在茂陵东北为其修建大型墓冢,状如祁连山。墓前和墓上安置了许多石刻,保存至今的有16件。其中有马踏匈奴,跃马,人熊对食,卧马,石人石猪等。,

其中“马踏匈奴”为墓前石刻的主像,长1.9米,高1.68米,石马与真马大小相近,昂首站立,尾长拖地,腹下雕手持弓箭匕首长须仰面挣扎的匈奴人形象,是最具代表性的纪念碑式的作品。

霍去病墓前的这组石刻,线雕、圆雕和浮雕的手法雕刻运用得当,既注重形态,又突出神情,使作品形神兼备。粗犷古朴,其实豪放。是我国最早、最大、最完整的大型石刻群,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声誉,素为中外艺术大师所赞仰。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开渠,著名作家贾平凹以及前辈文史大师郭沫若等,都曾对其有“叹为观止”的赞赏。特别值得指出的是,这批巨雕中的“马踏匈奴”、“跃马”、“卧马”,最受历代学者和游人的推崇,并认为这些“马”的作品,可能出自汉武帝的授意。汉武帝痴爱宝马,天下闻名。在中国历史上,为能得到宝马、良驹而出诗作的皇帝,汉武帝是第一人。 请大家随我一同去参观一下茂陵博物馆,主要为大家介绍几件收藏的国宝级文物:

首先就是大家眼前的鎏金马。它是1981年5月在平阳公主墓南,西吴乡豆马村农民在平整土地时发现这件文物。通体铜铸鎏金,昂首,翘尾,四腿直立,体态矫健。头部造型甚为生动,粉鼻亮眼,两耳竖立。史书记载其为“金马”,系以西汉时大宛国的汗血马为原型而精制的工艺品。这件国宝,现收藏在茂陵博物馆。

请大家这边走,大家现在所看见的就是鎏金银高擎竹节熏炉了。这件国宝文物与“鎏金马”同时被发现。熏炉底座上透雕两条蟠龙,龙张口咬住竹柄。熏炉为博山形,整件熏炉被九条龙装饰,据炉盖外侧铭文,熏炉远在未央宫,建元五年,汉武帝将其赏赐给姐姐信阳长公主及其丈夫卫青。

3、错金银铜犀尊:重13.3公斤,高34.1厘米,长58.1厘米,宽20.4厘米。这是一件极为精美的工艺品。这件国宝文物现收藏在中国历史博物馆。

4、四神纹玉雕铺首:此件国宝文物系于1975年在茂陵东侧发现,是一件极为精致的蓝田玉工艺品,现收藏在茂陵博物馆。

接下来带大家去参观一下李夫人墓。外城之内的西北,距离武帝陵504米处,是李夫人的墓,在茂陵陵园里她的封土仅次于汉武帝。李夫人为汉武帝宠妃,中山(今河北)人。体形窈窕,擅长音乐,能歌善舞,屈伸俯仰,姿态轻盈。其兄李延年,也是一位超群的音乐家,善歌舞。侍候武帝,曾以唱《佳人歌》的方式推荐妹妹,“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时逢武帝的大姐阳信长公主在侧,她就叫武帝召见了这位美人,从此,李夫人得宠。生一子,封昌邑王。夫人红颜薄命,因病早逝。武帝怜其夭寿,非常惋惜,为其作长赋《伤悼李夫人赋》:“呜呼哀哉,想魂灵兮!”并追封她为孝武皇后,并以皇后之礼厚葬。

李夫人墓,在兴平市南位镇张里村南部。东南500米为汉武帝茂陵,西侧200米是马村庄和留位小堡子。陵墓外形腰部有一环周两层台阶,当地人称其为“磨子陵”,亦名“英陵”。在陪葬墓中李夫人陵墓最大

游客们,茂陵及茂陵博物馆就为您讲解到这里,欢迎您下次再来茂陵参观。

篇五:汉武帝茂陵

汉武帝茂陵

茂陵博物馆位于咸阳与兴平之间的五陵塬上,是以汉武帝茂陵、霍去病墓及大型石刻群而蜚声海内、外的西汉断代史博物馆。

现有文物陈列室2座,汉武帝故事造像艺术展一座,石刻廊房6座。总占地面积121486平方米。以气魄恢宏、风格豪迈闻名遐尔。

茂陵是汉武帝刘彻的陵墓,西汉帝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陵体高大宏伟,形为方锥,有“东方金字塔”之称。其周围有卫青、霍去病、霍光、金日蝉等陪葬墓20多座,星罗棋布,蔚为壮观。

帝建元二年(公元141年)武帝刘彻在此建寿陵,公元前87年武帝死后葬于此。汉武帝刘彻是历史上可以和秦始皇相提并论的很有才略的封建帝王,他在位时,是汉帝国的鼎盛时期,他采用奖励农耕、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抗击匈奴的宏伟战略,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制的同时,在经济上实行煮盐、冶铁、运输和贸易的官营制度,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开展对外贸易;在军事上抗击匈奴,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牢固的控制了河西走廊,向南直抵海南,基本上形成了中华民族生存空间的格局,从而使汉帝国以统一、繁荣、强大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

东方。茂陵建筑宏伟,墓内殉葬品极为豪华丰厚,史称“金钱财物、鸟兽鱼鳖、牛马虎豹生禽,凡百九十物,尽瘗藏之”。

霍去病墓前共有16件石刻,除了墓前的“马踏匈奴”和“跃马”两件国宝外,在霍去病墓东西两侧的石刻廊内,还陈列着不少石刻精品,这些石刻题材多样,雕刻手法十分简练,造型雄健遒劲,古拙粗犷,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时代最早、保存最为完整的大型圆雕工艺品,也是汉代石雕艺术的杰出代表,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据介绍,1995年,国家文物局派出专家组对霍去病墓纪念碑式的巨石群雕进行鉴定和审评,依其每件石雕文物的历史价值、研究价值、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这16件石刻中,鉴定为国宝的有12件,分别是:马踏匈奴、卧马、跃马、石人、人与熊、怪兽吃羊、野猪、伏虎、卧牛、卧象、蛙、蟾。其余石鱼两件、石刻题记两件,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以上的鉴评结论说明,茂陵、霍去病墓不仅是五陵塬上的最大亮点,也是整个汉代陵墓的典型。

应该说这里的群雕兽像、人兽相博的艺术造型,是汉武帝留在茂陵的十分珍贵的重大文化遗产,空前启后的“国之瑰宝”。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开渠,著名作家贾平凹以及前辈文史大师郭沫若等,都曾对其有“叹为观止”的赞赏。特别值得指出的是,这批巨雕中的“马踏匈奴”、“跃马”、“卧马”,最受历代学者和游人的推崇,并认为这些“马”的作品,可能出自汉武帝的授意。汉武帝痴爱宝马,天下闻名。在中国历史上,为能得到宝马、良驹而出诗作的皇帝,汉武帝是第一人。

茂陵陪葬墓和其他汉陵的陪葬墓的奇异之处在于都有“象征”的说法和意义,例如李夫人墓、霍去病墓等。

李夫人墓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