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作文内涵不事张扬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3:20:17 作文素材
作文内涵不事张扬作文素材

篇一:作文内涵

如何挖掘作文材料的深度

何谓作文深度?

如果要使文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根源,从材料中表现主题的内涵,意义,耐人寻味。超越平庸,摆脱童稚,就必须个性分明,见解深刻。这是样的作文就具有深度。

有深度的文章必定有个性,有深度的文章必定有新意,有深度的文章必定有风格。

如《走一步,再一步》、《散步》、《风筝》等。

有深度的文章包括:情与理的统一。即:

(一)、思想深度

这要求作者观点能切合实际,透过现象揭示规律.,体现出一定理论高度和思维的高度。思维的深度往往表现在作品的哲学的真理性、历史的纵深性、人文的深刻性、政治的敏感性。在触击心灵选择的大是大非问题上,我们必须坚持高尚的情操,守住向善的心良阵地,把握情、理、法的标尺,作出科学的选择。

(二)、情感深度

《考试说明》明确提出了“感情真挚”的耍求。确实作文最缺乏的就是人性和人情方面的真实性和深度感。行文往往空泛虚假者多。其实,生活实际也好,文学作品也好,真正感人的还是真实感人的人之性情。作文中的情感深度就是要通过作品挖掘出源于实际真体验、真感受、真性情、真觉悟。茹志娟说得好“真情实感是文章的灵魂”,惟有真切的情感深度才能真正感染人。

如何挖掘材料的深度?

第一,由现象推到本质。现实生活中考生对自己储备的素材往往只看到现象,没有深入的分析过其本质,在考场上写作时往往觉得“无米下锅”。其实,就一则普通的素材而言,考生若能以变化的眼光和发散思维的方式去分析种种现象,往往能收到“以一当十”的效果 。比如,苏轼这位历史人物,考生们无论从教材还是从课外资料中都对他有所了解,然而,只有善于从不同角度分析的考生才能在写作中把这个素材运用的游刃有余。

请看下几则文段:

(1)在赤壁,孟德低吟悲歌,周瑜谈笑风生,而苏轼的故国神游才最潇洒,白发与月光相辉映,浊酒与江涛相融汇。——纪念苏轼,让我懂得了生命在遭遇苦难时仍应高扬精神的旗帜。(《纪念》,2005年广东作文题)

(2)苏轼在饱受打击和屈辱后,忘却所有的失意和痛苦,铭记的却是世间的真情和美丽,不然,何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旷达洒脱?(《铭记与忘记》,2005年全国作文题)

(3)生命中,我们常常忽视自家门前的栀子花而徒然想象邻家的繁花满园。提到苏轼,你想到的定是他的文采豪情,佳作美名,相形见绌的是自己生命的苍白渺小,然而你忽视了他生命中的伤痛、苦涩和悲哀,同时也忽视了属于你的栀子花。(2006年山东作文题)。

这三篇作文的立意各不相同,其中(1)(2)是话题作文,(3)是材料作文,但它们都拿苏轼说事,苏轼虽饱受屈辱却奋发有为的事例被用得“各得其宜,各尽其妙”,收到了“以一当十”的效应。

第二,由结果推到原因。考生手中的素材往往是具体的事例,而这些事例告诉考生的只是一些事情的结果。如果考生面对那些结果多问或多想几个为什么,也许一个简单的素材,就会生发出众多的内涵。比如:袁隆平这个人物。很多考生只知道他在杂交水稻方面有着突出贡献,然而,如果考生能对这样一个结果多问几个为什么,那么,这个事例可以运用在很多方面。

请看下面几则文段:

(1)袁隆平是个智勇者,他冲破了“关于自花授粉水稻杂交无优势”的经典理论这个科研的圈,经过多年不断探索研究,终于开发出被誉为中华民族奉献给人类的第五大发明的杂交水稻。走出那个“圆”苑囿,将带来社会的进步、科学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将推动历史的发展。(2005年福建卷材料作文“圆与多边形”)。

(2)为了解决人类的粮食问题,为了让所有的人不再挨饿,年入古稀的他,依然奔走在实验室和试验田间。……七十多岁的袁隆平依旧在自己的跑道上迈着矫健而执著的步伐。对于他来说跑道没有终点,生命不息,奋斗不止。(2005年湖南卷话题作文“跑的体验”)。

这两位考生以袁隆平获奖这个结果寻求其原因,追本溯源收到很好的效果。

第三,由普遍到独特。面对众人熟知的素材,考生要避免“千人一面,众口一词”的现象,就必须以独特眼光,寻求新的突破,获得新颖独到的思想见解, “发人之所未发,见人之所未见”。只有这样才会收到“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效果。荣获2005年度“感动中国”的人物之一的邰丽华。不少考生在引述这个事例时大多描述的是主人公的坚强,而一位考生在作文中却从另外一个角度入手:“这样一位美丽的女子,命运并没有特别眷顾她,我们无法想象,陷入无声世界的她在艺术生涯中经历了多少磨难,但是她却说:?我大部分时间都是生活在充满爱的环境中,社会给予我的已经很多很多了,我一直带着一颗感恩的心来演绎我的节目。?可以说,正是这份感恩之心塑造了她的至纯至美,从而雕琢出了心中的天使。”(2006年广东卷《雕琢心中的天使》)。这则素材的分析角度之独特,可以说让许多考生瞠目结舌。

第四,由小见大。揭示事物有哲理的意义,站在人生、理想和历史的高度表现符合人类进步的思想。

如C149韦宝强的《心中的珍藏》

C148韦舒婷的《穿行于历史的脚步》

C148卢丽云《穿行于历史的脚步》

穿行于历史的脚步

C148 韦舒婷

夜灯下,总合不上飘香不停的史卷。那里,有易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悲戚晚年,有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傲人豪志,亦或有杜甫“致辞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我愿在这纤陌红尘中,品读他们的人生,穿行于那历史的脚步。

不为别的,只倾心于那一袭诗韵。

物是人非事事休

深闺中,一盏残败的清烛。一方绣绢在手,却遍布泪痕。面对着这仅限的书画,她黯自神伤,只一句“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便成了吟诵千古的绝唱。这,便是易安。

帘卷西风,惊了谁的眉梢?孱弱如柳的女子手握酌杯,无力地斜靠在黄昏时的凭栏上。她欲与心上人对诗,却知他已身不在人世,不禁泪若雨下。一袭素裙,在秋的寒风中飘舞,显得单薄、给人凄凉,。她念,念与丈夫在一起的幸福时光 但却只能在每个夜晚的梦中与他相会,吟念“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纠结。

易安居士,被尊为婉约宗主的她经历了离别之痛、亡国之痛,她却借此抒发出她的感受。那凄美,让我停不下追寻她的脚步。

路漫漫其修远兮

望浩浩楚国,昔日的威震诸侯的局面,似已被这江水冲刷。皇宫内的勾心斗角,让他不能承受得住。看着一度兴旺的国都渐渐沦陷,他长叹:“举世皆浊我自清,众人皆醉我独醒。”颇有力度的悲愤心情却抵不过宫内的恶语诬陷。于是,在这动荡的时代里,他著出“史家之绝唱”的《离骚》。却在悲愤交加中,自沉汨罗江,殉了自己“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理想。

这就是屈原。一个爱国却无力救国的伟大诗人,那不随波逐流的清心本性,让我停不下追随他的脚步。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半壁山河,只败于安乐之瞬。一壶浊酒,唯飘香自隐之士。立于悬岩上,手持酒壶,放眼望向这被世人赞颂的盛唐,。只是,如今这已不是从前的那个盛唐,所以,他眼中的浑浊,是对现今社会的嫉恶如仇。他便是“诗圣”——杜甫。

颠沛流离的生活并没有击垮他的宏伟抱负,却越挫越勇,获得右卫率府的胃曹参军的小职。因为他热爱人民、热爱生活,更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于是他毫不留情地用自己的才华批判社会中的黑暗,并幻想着把人民从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

可惜他不能,因为他不是掌握命运的神。但他凛然无畏的英雄气概,却使我停不下追逐他的脚步。 悠悠长江,荡着历史的无限辉煌。穿行于历史的脚步,我听到易安的叹息,屈原的无望与杜甫的悲愤,那愁肠,无奈,只将我层层茧卷。

篇二:话题作文精彩构思80则--话题36;内涵

话题作文精彩构思80则--话题36;内涵

话题36:内涵??

任何事物都有内外之分,有的外在形式与内涵表里如一,有的则外在形式与内涵达不到和谐统一。内涵不事张扬,没有犀利的眼睛,善感的心灵,往往会把它忽略。

? 请以"内涵"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精彩构思]?

1、我看"内涵"

发挥想像力,想像一个你认为有内涵的人应具有的品质。?

有内涵的人应该心胸宽广,不因小事与人斤斤计较;应该学识渊博,才高八斗,但又不恃才傲物;应该圆融通达,明白事理而又不世故、势利;应该有一种潜在的感召力,使别人无形之中便认同他???

2、内涵美丽如斯

采用铺排语体,用一连串的比喻和排比句,表达对内涵的感悟。?

内涵如纯净的水,虽至淡却有味;内涵如静静的莲,盛开却不招摇;内涵如高高的菩提,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内涵如盛夏骄阳下的大树,为人铺排一地清凉;内涵如人生历程中的风景,无它相伴则旅程少趣???

3、平平淡淡才是真

虚构一则故事,表达对内涵的认识。?

文化局的宣传干事老黄写得一手好毛笔字,同事劝他参加全国性的比赛,他却笑笑说:“练字只为爱好。”很多人上门求老黄的字或求老黄指点,老黄从不拒绝。上门的人没有空手的,老黄有的接受,有的则婉拒,用他的话说,有时不收就显得太矫情,同时也让人不好意思再上门。老黄的字无意被一位大家看到,大加赞赏,要调他到书协,老黄却依然作他的宣传干事,每天悠哉乐哉,羡煞世人。?

4、过时的内涵

采用逆向思维,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说明讲究内涵已不符合时代竞争的需要。

讲究内涵就是让人谦虚谨慎,内敛不张扬,这本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但在竞争激烈、讲究效率的今天,这种思想就落伍了。因为这个时代需要的是自信、需要的是个性,而个人能力已经包含在其中。内涵的人固然也有能力,但他一味内敛,谁有时间去发掘他的才能?所以,应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来调整自己,这样才不会被埋没。

篇三:话题作文精彩构思80则--话题36;内涵

话题作文精彩构思80则--话题36;内涵

话题36:内涵??

任何事物都有内外之分,有的外在形式与内涵表里如一,有的则外在形式与内涵达不到和谐统一。内涵不事张扬,没有犀利的眼睛,善感的心灵,往往会把它忽略。

? 请以"内涵"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精彩构思]?

1、我看"内涵"

发挥想像力,想像一个你认为有内涵的人应具有的品质。?

有内涵的人应该心胸宽广,不因小事与人斤斤计较;应该学识渊博,才高八斗,但又不恃才傲物;应该圆融通达,明白事理而又不世故、势利;应该有一种潜在的感召力,使别人无形之中便认同他???

2、内涵美丽如斯

采用铺排语体,用一连串的比喻和排比句,表达对内涵的感悟。?

内涵如纯净的水,虽至淡却有味;内涵如静静的莲,盛开却不招摇;内涵如高高的菩提,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内涵如盛夏骄阳下的大树,为人铺排一地清凉;内涵如人生历程中的风景,无它相伴则旅程少趣???

3、平平淡淡才是真

虚构一则故事,表达对内涵的认识。?

文化局的宣传干事老黄写得一手好毛笔字,同事劝他参加全国性的比赛,他却笑笑说:“练字只为爱好。”很多人上门求老黄的字或求老黄指点,老黄从不拒绝。上门的人没有空手的,老黄有的接受,有的则婉拒,用他的话说,有时不收就显得太矫情,同时也让人不好意思再上门。老黄的字无意被一位大家看到,大加赞赏,要调他到书协,老黄却依然作他的宣传干事,每天悠哉乐哉,羡煞世人。?

4、过时的内涵

采用逆向思维,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说明讲究内涵已不符合时代竞争的需要。

讲究内涵就是让人谦虚谨慎,内敛不张扬,这本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但在竞争激烈、讲究效率的今天,这种思想就落伍了。因为这个时代需要的是自信、需要的是个性,而个人能力已经包含在其中。内涵的人固然也有能力,但他一味内敛,谁有时间去发掘他的才能?所以,应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来调整自己,这样才不会被埋没。

篇四:2016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作文讲评

2016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作文讲评

命题及解析:袁其顺

【原题】

18.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1)小丽的爸爸妈妈从小就对她的学习要求很高,小丽也一直成绩优异,高考时,小丽以高分考入名校,对此,小丽说,她现在的成功,要归结于父母对自己高标准。

(2)小新的爸爸妈妈自小培养了他独立自主的能力,重点是对他学习能力的培养,所以小新也一直成绩优异,高考时,小新选择了国外一所名校就读。对此,小新说,他现在的成功,要归结于父母对自己的早期培养,让他自小就有学习的自信。

(3)小春的爸爸妈妈从小对她管教很严,甚至因为成绩下降还殴打过他,所以小春对自己的学习从不敢懈怠。高考时,小春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名校。对此,小春说,她现在的成功,要归结于父母对自己近乎残酷的要求。

哪一个家庭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什么才是最好的家庭教育?你对此有什么思考?请你按照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个字。

【解析】

一、命题说明:

本则命题遵循2016年高考作文考察方向——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原则,为我校高三学生提供完成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样式,培养考生作文应试本领。材料提供三种不同类型的家庭教育模式,高标准培养型、能力培养型与严格教育培养型;要求考生在这三种家庭教育模式之中确定其中一个教育模式进行写作,体现考生的比较和权衡,落实高考作文应试要求。当然,考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家庭教育模式另外选择一种模式,但是所选择的教育模式应当优于以上三种模式。

二、材料的内涵及外延:

材料提供的三种不同类型的家庭教育模式,就教育的结果来说,都是成功案例,各有特点,考生身处各种教育模式之中,答案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三种教育模式可以没有高下优劣之分,考生选择哪一种角度都可以得到高分。

考生须就材料的内涵及材料的含意进行写作,一旦涉及到高考制度即可视为偏离题意。

三、立意参考:

比较三则材料,在细节上还是有区别的,第二则材料显然是三则材料之中最优的家教模式,考生的选择也应该较多。

第一则材料涉及家教之中的理想、目标,可以立意为:给孩子高远的目标是成才的关键。

第二则材料涉及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重视能力的培养,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拥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立意为: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成才的关键因素。

第三则材料涉及严格教育,从不放松,与传统教育相一致,可以立意为:严家教出高徒。

四、行文架构的说明:

1、本次作文严格按照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架构的写作进行批改。

2、体现考生的比较与权衡说明。

3、对自己选择的角度要有充分的论述。

篇五:作文训练

预学单:《运用联想,丰富写作内容》

着点点银光”的相似之处。再如,由波浪想到柔软的丝绸,由大花猫想到老虎,由天上的白云想到地上的棉花等,这些都是抓住事物的相似之处来展开联想的。

班级 姓名 小组 等级

【预学目标】 1、 运用联想,广泛选用材料,丰富文章内容。

2、 既要具体描绘事物的形象,又要寄寓自己的感情。 一【知识导航】 [技法点拨]

联想是非常重要的能力。把联想运用到写作中,可使文章内容丰富、充实,表达生动、

形象。

在作文中,怎样展开联想呢?我们可按照下列三种思路培养和发挥自己的联想能

力。

一、从“相近”“相关”的方面去联想。也就是作者由某一事物的感知,而引起跟它在时间或空间上有相近或相关关系的其他事物的联想。七年级时学的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由人间独酌,起舞弄清影写起,联想到人的悲欢离合。这些都是由相近、相关的事物而引起的联想。

二、抓住“相似”的特点展开联想。它是指作者由某一事物的感知,而引起跟它在性质或形态上有某种相似的事物的联想。如七年级学的郭沫若《天上的街市》,抓住街灯和明月的相似之处,由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明星,再从明星写到街灯。本学期本单元学的茅盾的《白杨礼赞》,抓住白杨树干、枝、叶、皮及顽强生命力这一点,采用象征手法,由此及彼,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和白杨树一样具有顽强生命力的北方农民;高尔基的《海燕》,由海燕联想到革命者,是因为两者都有勇敢搏击的相似之点;宗璞的《紫藤萝瀑布》,由紫藤萝联想到瀑布,是因为两者都有“从空中垂下”,且“泛

三、朝着“相对”“相反”的方向去联想。也就是作者由某一事物的感知,而引发起

与它在性质特点上有相对或相反事物的联想。如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就是较好运用了相对与相反联想的手法,

设置了豆萁煮豆这一特写镜头,凸现了兄弟相残的主旨,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又

如小学时学的许地山的《落花生》:“花生的好处很多。它的果实深埋在地里,不像

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的果实高高挂在枝头……”在这里,作者由埋到地下

的花生联想到同它相对的事物——挂在枝头上的桃子、石榴、苹果。这些都是由相对

或相反的事物,通过对比而产生的联想。而郭沫若的《石榴》既有相似之处,又有相对之处:他从石榴的枝干联想到梅树的枝干,从石榴的叶片联想到杨柳的叶片,是因为石榴与梅、柳既有相似(兼备了梅、柳之长),又相异(舍去了梅、柳之短),相异更加反衬了石榴之长。

如何培养联想的能力呢?一要向书本学习,积累丰富的知识;二要向生活学习,储备形象的画面;三要勤思精想,活跃思维。同学们揣摩上述例证,就可以悟出关于“如何联想”的方法和途径。正因为这些作家知识储备丰富,生活积累丰厚,有勤于

并(来自:www.sMHaiDa.com 海 达范文网:作文内涵不事张扬)善于思考,才会写出联想丰富、生动形象的好文章来。

二【写作导引】

[训练题目]1

从生活中选择一个你熟悉的事物,如“树根”小草”“海潮”“桥”等,展开联想,写一篇500字左右的咏物抒怀的作文。既要具体描绘事物的形象,又要寄寓自己的感情,题目自拟。 [合作审题] 1 学生根据训练题目,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的认识或想法。

2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解题。

(1)这是一篇自由命题作文,自拟题目,选择自己熟悉的一个事物,不要受所提供的事物的限制,所选事物事物一经确定,文章的内容也就定下来了。因而所选事物,一定要仔细思考,如:“树根”小草”“海潮”“桥”等。

(2)题目要求写“咏物抒怀”的作文,对所咏的“物”,要具体描绘它的形象,对于所抒的“怀”,要表达自己真挚的感情.“展开联想”,要求同学们由眼前“物”的具体形象,联想到自己真挚的“怀”的抽象的感情。

(3)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作文。

[构思点拨]

思路一:“小草”——可以从“没有花香,没有树高”,联想到小草的优势不多:可以从“草不知名随意生”和“无人知道”,联想到小草的平凡与朴实;可以从“从不寂寞,从不烦恼”,联想到小草的不戚戚于个人得失;可以从“草不谢荣于春风”,不择地形、土质,不择气温、雨水,想到小草的旺盛生命力;可以从“草不随风偃去”,“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想到小草意志力的顽强。可以由小草想到树木或人类, 思路二:“海潮”——可以从“白马千群浪涌,银山万叠天高”,“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八月十五潮,壮观天下无”,联想到海潮的大气磅礴,可以从“早潮才落晚潮生,一月周流六十回”,“春去花无迹,潮归岸有痕”,“若知潮有汛,嫁与弄潮儿”,联想到海潮的坚守信义;从海潮奔腾,波涛汹涌,吞吐日月,气壮山河,联想到宏伟抱负,博大胸怀。从横空跨越使壕堑变通途的勃发雄姿,联想到桥加强沟通的能耐;从长年累月立于冰冷或湍急的水中毫无怨言,联想到桥不畏艰难的精神,从挺直腰杆承载巨大压力从不退缩,联想到桥勇挑重担的品质。

[训练题目]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万物靠泥土孕育,人类在泥土上繁衍。泥土是我们的立足之本,泥土是我们的衣

食父母。无论是乡村、城市、农田、矿山,还是山脉、河流、森林、草原……无不与泥土息息相关。泥土平凡而朴实,博大而厚重,默默奉献而不期回报,功高盖世而绝不张扬……然而,这弥足珍贵的泥土,常常被我们忽视、冷落。面对泥土,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索呢?请你写一篇文章。

[训练要求]

(1)可以叙述事情,发表议论,说明事物,抒发感情。

(2)自定立意,自选文体(除诗歌外),自拟标题(标题中必须有“泥土”二字,

如:“泥土的故事”、“想起那个泥土球场”、“家乡的泥土”、“小议泥土精神”、“泥土的启示”、“珍视泥土”、“泥土在呻吟”、“泥土的芬芳”等)。

[构思点拨]

这段文字材料共有三句话,第一句话挖掘了泥土的“本义”,是说泥土的作用,

或者说是万物与泥土的关系。第二句话由泥土的“本义”展开联想,揭示了泥土的精神品质。而第三句话笔锋一转,对人应该怎样对待泥土进行了理性思索。而文字中的两处省略号,又提供了更多的联想和思索的空间。由此看来,完全切题的上乘之作,应该是紧扣上段文字材料,包容该段文字三句话中丰厚内涵的作文。

思路一:用童话的形式,拟题《玫瑰与泥土》,记叙泥土怎样辛勤地孕育出玫瑰那美丽的花朵,而面对骄傲的玫瑰的指责,他默默承受,无怨无悔。当嫌弃泥土的玫瑰最终抛弃了泥土,如愿地走进了贵妇人漂亮的花瓶中时,它也就枯萎死亡了。 思路二:记叙文,拟题《泥土〃父亲》,把父亲对自己的关爱与在阳台上一盆泥土中种花比照着写,当观察到阳台上那盆不事张扬的泥土终于孕育出了盛开的鲜艳花朵时,“我”也读懂了父亲,感受到了那厚重如土的父爱的弥足珍贵。

三【佳作展评】

[佳作展示]1

小草赞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每当我念起这首诗时,我便会联想起小草。是呀,它没有花香,没有树高,只是一棵无人理睬的小草。它是那样的渺小,令人瞧不上眼,可每当我看见它从墙缝、瓦砾、屋脊、甚至坚硬的石缝里钻出来的时候,就不能不为它那顽强的生命力所折服,发出由衷的赞叹! 小草是绿色植物中顽强生命力的代表,在大自然的考验面前,它始终保持着强者的不屈姿态。不论火烧、水淹、霜冻、干旱,都无法使它有丝毫的屈服。

特别使我敬佩的是:小草不择环境的优劣,始终如一,百折不挠,顽强生长。在那酷热的沙漠中,时时可见小草不屈的身影,或是一株,或是一丛,即使那里水贵如油,小草却始终坚强地向下发展,纤细的根使劲地扎入地下5米、10米、15米,直到找到珍贵的水源。朋友,难道你不觉得这坚强的意志十分可贵吗?

小草的生命力很强!小草的意志更强!在春的来临,是它最先发芽,最早变绿,成为人们的第一个报春使者。当每一朵姹紫嫣红的花儿都张开了灿烂的笑脸,在争奇斗妍,叽叽喳喳吵个不停的时候。小草却在一旁低头不语,悄然向上生长。盛夏之际,当每一朵娇艳的花儿为躲避骄阳而垂下脑袋,自私地将自己柔嫩的花瓣轻轻地合上。小草却将腰挺得笔直,对面前的困难毫不畏惧、毫不屈服。只有它经受住了骄阳下的暴晒,雷雨中的咆哮,也只有它给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地方,老人们可以坐在草地上练拳、舞剑,下棋…孩子们可在草地上捉迷藏、晒太阳…在白雪皑皑的雪山上,小草同样顽强。地生长着,迎着凛冽的寒风,抵抗着极度的严寒,孕育着新的生命。当春风把雪水淙淙地拂下山去的时候,当春风把大地万物叫醒的时候,小草又萌发出了几株嫩绿的新芽……

小草就是这样周而复始、不屈不挠地生长着。说小草渺小吗?不,茫茫草原足以使人感到天地之广阔;说小草瞧不上眼吗?不,小草那坚强的意志可以使人得到鼓舞

和力量。

虽然小草没有青松的英姿,没有垂柳的婀娜,没有桃李的绚烂,没有芝兰的芳香,但小草浑身却充满大自然的活力,小草在我心里已深扎了根!这,不仅仅是因为小草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更是因为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无数具有小草精神的人!它——小草,把自己的一生都无私的奉献给了大地和人类,却从来都无所苛求,毫无怨言。它多么像辛勤的园丁,默默无闻地培育着祖国未来的花朵;它多么像平凡的、战斗在祖国建设第一线的科学家、工人、农民、解放军战士,为了伟大国家的强大而兢兢业业的工作、默默无闻地奉献,为国家的事业添砖瓦……

我赞美小草,我更要高声赞美那些具有坚强革命意志的人。

[佳作简评]小作者抓住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和顽强的意志展开丰富的联想,由物及人,自然地联想到默默无闻、辛勤工作的园丁以及科学家、工人、农民、解放军战士,抒发了真挚的情怀。而且小作者善于运用联想,开篇引用歌词巧妙地将小草与花、树反向对比联想;文末再次把小草与青松、垂柳、桃李、芝兰反向对比联想,突出小草的生命力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