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怀念母亲,摘抄50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19:23:47 体裁作文
怀念母亲,摘抄50字体裁作文

篇一:《怀念母亲》阅读及答案

六年级语文上课内阅读训练四(含答案)

一、怀念母亲

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sāng sàng),,只在母亲身边待(dāi dài)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最后一别八年,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我痛哭了几年,食不下咽(yàn yān),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pínɡ pín)来入梦。 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为了说明当时的感情,我从初到哥廷根的日记中摘抄几段: 1935年11月16日

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我不开灯,只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氛围里,活动起来。这活动是轻微的,我简直不知道有这样的活动。我想到故乡,故乡里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hù hú)在心头。

11月18日

好几天以前,房东太太就向我说,她的儿子今天家来,从学校回家来,她高兴得不得了。??但儿子只是不来,她的神色有点沮丧(sāng sàng)。她又说,晚上还有一趟车,说不定他会来的。我看了她的神情,想到自己的在故乡地下卧着的母亲,我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1、“频”字查音序应查(P),查部首应查(页)部。“寝”字查音序应查(Q),查部首应查(宀)部。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热闹(孤寂) 清晰(朦胧)特别(普通)

3、文中“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中的愿望指什么? 答:愿望就是作者赡养母亲/迎养母亲。

4、请用一个成语来代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寝食难安

5、母亲弃养,“我”痛苦万分,文中有两个词语写出了“我”的心情,请写下来: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6、仿照文中画“ ”句子的写法,写一个句子。 每看到书桌上的小木船,我的脸就涨红起来,后悔不已。

7、解释下列词语

(1)母亲弃养:婉辞,指母亲死去 (2)报终天之恨:怀有终生的悔恨

8、认真研读语段中摘录的两则日记,写写“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 答:祖国频来如梦:作者身居异国他乡,不断回想起故国的亲人往事,心中无限思念,以致祖国频来如梦。

9、“11月16日和11月18日”这两个时间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在这段时间里,“我”一直沉浸在思乡的情绪中无法自拔。

10、细细品读文末用“ ”扩起来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

答:世界上的母亲都一样,都爱自己的儿女,都思念自己的儿女。

11、把句子中划线的部分换成恰当的成语

(1)我痛哭了几天,吃不下饭,睡不安稳觉。(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

(2)躺在床上,各种念头此起彼伏,不断涌现在脑海中。( 思潮起伏)

(3)我当时的想法,从这几段文字中也可以看出一点。(可见一斑)

12、读句子,在括号里填入恰当的动词,体会句子表达的感情

①我不开灯,又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 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 沉 )在朦胧的薄暗中。

☆我体会到作者此时的内心感受是:思念祖国母亲,思念家乡。

②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 幻)出母亲的面影。

☆我体会到了作者 怀念母亲 的感情,此时,“母亲的面影”是 模糊不清 的。 ③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

谈谈?

答:因为作者从小离开母亲,对母亲有强烈的思念之情。缺乏了母爱也就缺少了爱的教育,孩子心中没有爱、没有亲情,成为一个孤儿,他的灵魂就是不全,是一个行尸走肉。因为母亲是每个孩子的一部分,是母亲哺育了她的孩子。一个孩子没有了母爱,在他的生命和内心中都是有残缺的也说明了母爱的伟大`。

16、为什么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

答:因为作者从小离开母亲到外地学习不能陪伴母亲感到悔恨,现在母亲去世了没能见上最后一面感到遗憾,现在大学毕业,找到工作有能力照顾、迎养母亲却离他而去无法尽孝心存自责、愧疚之情。

17、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作者是想表达自己( C )(2分)

A 一种说不清却真挚的情感。

B 过不惯离开“母亲”的生活,想家了。

C 对亲生母亲的愧疚和对祖国母亲的爱意。

篇二:怀念母亲 课内阅读带答案

《怀念母亲》课内阅读带答案

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sāng sàng),,只在母亲身边待(dāi dài)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最后一别八年,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我痛哭了几年,食不下咽ān),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pínɡ pín)来入梦。 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为了说明当时的感情,我从初到哥廷根的日记中摘抄几段:

1935年11月16日

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我不开灯,只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氛围里,活动起来。这活动是轻微的,我简直不知道有这样的活动。我想到故乡,故乡里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hù hú)在心头。

11月18日

好几天以前,房东太太就向我说,她的儿子今天家来,从学校回家来,她高兴得不得了。??但儿子只是不来,她的神色有点沮丧(sāng sàng)。她又说,晚上还有一趟车,说不定他会来的。我看了她的神情,想到自己的在故乡地下卧着的母亲,我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1、“频”字查音序应查(P),查部首应查(页)部。“寝”字查音序应查(Q),查部首应查(宀)部。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热闹(孤寂) 清晰(朦胧)特别(普通)

3、文中“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中的愿望指什么? 答:愿望就是作者赡养母亲/迎养母亲。

4、请用一个成语来代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寝食难安

5、母亲弃养,“我”痛苦万分,文中有两个词语写出了“我”的心情,请写下来: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6、仿照文中画“ ”句子的写法,写一个句子。 每看到书桌上的小木船,我的脸就涨红起来,后悔不已。

7、解释下列词语

(1)母亲弃养:婉辞,指母亲死去 (2)报终天之恨:怀有终生的悔恨

8、认真研读语段中摘录的两则日记,写写“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 答:祖国频来如梦:作者身居异国他乡,不断回想起故国的亲人往事,心中无限思念,以致祖国频来如梦。

9、“11月16日和11月18日”这两个时间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在这段时间里,“我”一直沉浸在思乡的情绪中无法自拔。

10、细细品读文末用“ 答:世界上的母亲都一样,都爱自己的儿女,都思念自己的儿女。

11、把句子中划线的部分换成恰当的成语

(1)我痛哭了几天,吃不下饭,睡不安稳觉。(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

(2)躺在床上,各种念头此起彼伏,不断涌现在脑海中。( 思潮起伏)

(3)我当时的想法,从这几段文字中也可以看出一点。(可见一斑)

12、读句子,在括号里填入恰当的动词,体会句子表达的感情

①我不开灯,又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 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 沉 )在朦胧的薄暗中。

☆我体会到作者此时的内心感受是:思念祖国母亲,思念家乡。

②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 幻)出母亲的面影。

☆我体会到了作者 怀念母亲 的感情,此时,“母亲的面影”是 模糊不清 的。 ③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

谈谈?

答:因为作者从小离开母亲,对母亲有强烈的思念之情。缺乏了母爱也就缺少了爱的教育,孩子心中没有爱、没有亲情,成为一个孤儿,他的灵魂就是不全,是一个行尸走肉。因为母亲是每个孩子的一部分,是母亲哺育了她的孩子。一个孩子没有了母爱,在他的生命和内心中都是有残缺的也说明了母爱的伟大`。

A 一种说不清却真挚的情感。

B 过不惯离开“母亲”的生活,想家了。

C 对亲生母亲的愧疚和对祖国母亲的爱意。

篇三:怀念母亲练习题

第6课《怀念母亲》复习检测

1、把句子中划线的部分换成恰当的成语

(1)我痛哭了几天,吃不下饭,睡不安稳觉。( )( )

(2)躺在床上,各种念头此起彼伏,不断涌现在脑海中。( )

(3)我当时的想法,从这几段文字中也可以看出一点。( )

2、读句子,在括号里填入恰当的动词,体会句子表达的感情

①我不开灯,又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 )上天空,( )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 )在朦胧的薄暗中。 ☆我体会到作者此时的内心感受是:

②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 )出母亲的面影。 ☆我体会到了作者( ) 的感情,此时,“母亲的面影”是 的。

③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 )在心头。说“这凄凉“是“甜蜜的“是因为( ) 。

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sāngsàng),只在母亲身边待(dāidài)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转 载于: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怀念母亲,摘抄50字)数十年如一日。

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为了说明当时的感情,我从初到哥廷根的日记里摘抄几段:

1935年11月16日

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我不开灯,又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时候,活动起来。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划上横线。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终天之恨:

频来入梦:

3、为什么说“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结合自己的实际体会谈谈?

4、仔细读画“”的句子,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请写出你的体会。

5、为什么我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

这个文段表达了作者 。

基础知识点点记

一、我能把字写漂亮(看拼音,写词语)。

二、一锤定音(在带点字正确的读音后画“√”)。

散文(sǎn sàn) 沮丧(sānɡ sànɡ)

浓淡(nónɡ nònɡ) 类似(sì shì)

三、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班( ) 廷( ) 挚( ) 幻( )

斑( ) 延( ) 擎( ) 幼( )

四、填字释义。

( )不安席:__________ ( )不下咽:__________

( )来入梦:__________ ( )望灰天:__________

终天之( ):__________ 可见一( ):__________

五、添枝加叶(扩充词语)。

( )的怀念 ( )的感情 ( )的条件

( )的工程 ( )的神情 ( )的回击

( )的敬意 ( )的心情 ( )的思念

六、分清敌友(写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凄凉( ) 真挚( ) 忍耐( )

反义词:沮丧( ) 怀念( ) 甜蜜( )

七、词语点将(根据意思写词语)。

1.父母死亡,子女不得奉养。 ( )

2.孤独无依,寂寞无聊。 ( )

3.寂静,没有动静。 ( )

4.接二连三的思想活动。 ( )

5.心情跳跃、涌动。 ( )

八、句子加工。

1.身在异国他乡的我一次又一次地想起自己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母亲的思念我都记写在日记里了。(“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想到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我就心潮腾涌,留在国外的念头连影儿都没有。(用上加点词,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的希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一个没有母亲的孤儿了。(修改并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内容梳理(课文回放)。

《怀念母亲》的作者是__________,他在北京大学里被称为“__________”。课文以__________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__________,一位是__________“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__________,对祖国母亲__________。我们还学过他的文章《__________》。

十、佳句赏析

1.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凄凉”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甜蜜”又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从这个句子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的,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幺,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频来入梦”的意思是__________,从这个句子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__________。

十一、理解感悟(文章阅读)

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中间曾( )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 ),只①在母亲身边待( )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①活了四十多岁。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 )十年如一日。

1.文段出自课文《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

2.在文中括号内给加点的字注音。

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1)只在母亲身边待了几天。 ( )

(2)我痛哭了几天。 ( )

(3)抱终天之恨。 ( )

4.文中两个“只”字强调的意思不同,表达的情意也不同,请根据你的理解填空。

只①强调了__________,应读出__________之情。

只②强调了__________,应读出__________之情。

5.文中“我的愿望”指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A.随母亲于地下 B.能够最后见上母亲一面

C.多一点时间陪陪母亲 D.大学毕业后供养母亲

6.写出你对画“——”的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这段文字中,你读懂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朦胧 描绘 伴随 爱慕 孤寂 凄凉 忍耐 摘抄

二、sǎn sànɡ nónɡ sì

四、寝 睡觉 频 多次 怅 失意 恨 遗憾 斑 斑点

五、深切 诚挚 艰苦 艰巨 沮丧 有利 崇高 凄凉 强烈

六、悲凉 真诚 忍受 兴奋 忘却 苦涩

七、弃养 孤寂 沉静 思潮起伏 心潮腾涌

八、1、我想起母亲。

2、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真能不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呢?

3、对母亲的思念被我记写在日记里了。

5、删去“没有母亲”

九、季羡林 国宝 会议 生身母亲祖国母亲 永久的怀念 不变的爱意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十、1、孤身一人在异国他乡,自然感觉有点凄凉 想到乡情、亲情,心中又会涌起阵阵暖意,所以又感觉到丝丝的甜蜜

2、对母亲的强烈的思念之情

3、一次次来到梦中对祖国母亲的深情思念。

十一、(一)1、怀念母亲 季羡林

2、cénɡ sānɡ dāi shù

3、逗留,停留 尽情 怀着

4、同母亲在一起的时间短 遗憾(悔恨)母亲在世的时间短(寿命短) 痛惜

5、D

6、作者将失去的母爱看作是灵魂却使得一部分,写出了失去母亲给自己带来的打击之大。

7、感受到作者对母亲去世的极度悲痛之情。

《詹天佑》同步练习题

温故知新

1、辨字组词

挟( ) 挠( ) 施( ) 桨( ) 垠( )

狭( ) 绕( ) 拖( ) 浆( ) 银( )

陕( ) 饶( ) 驰( ) 奖( ) 艰( )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要挟( ) 阻挠( ) 藐视( ) 竣工( )

3、根据文字,用简图画出詹天佑对居庸关、八达岭两个隧道不同的凿进方法(用箭头表示凿进方向)

①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

②八达岭隧道长1100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两头也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一半。

① ②

含英咀华

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开始勘测线路。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詹天佑经常

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背着标杆、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构图。塞外常常是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就有坠入深谷的危险。詹天佑不管条件怎样恶劣,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还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那些外国人要讥笑我们,而且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

1、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用波浪线把它划下来。

2、用“——”划出排比句,读一读,说说你体会到什么?

3、想一想作者围绕勘测线路,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4、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1)这句话表现了詹天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2)选词填空。

精密 周密

( )的仪器 ( )的计划 ( )的观察 ( )的勘测

5、用“——”划出具体描写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的句子。

6、詹天佑这样做的力量源泉是什么呢?

一、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杰出( )阻挠( )争持( )要挟( )轻易( )

艰巨( )嘲笑( )周密( )勉励( )竣工( )

藐视( )回击( )轰动( )修筑( )毅然( )

二、照样子写词语。

高山深涧 悬崖峭壁

攀山越岭 跋山涉水

三、课文内容填空

1、詹天佑是我国 的 工程师,从北京到张家口这一段铁路最早是在他的 下修筑成功的,这是 的铁路干线。

2、詹天佑的爱国精神主要表现在 和

,他的杰出的才能主要体现在 、

、 这三方面。

3、“要挟”的意思是 ,课文中是指 抓住了清朝政府 的弱点,提出了 的条件。帝国主义国家要挟的目的是争夺 ,想进一步控制 。

4、从南口往北过居庸关到八达岭,一路都是 、 。他们认为,这样 的工程,外国 的工程师也不敢 尝试,至于中国人,是 也完成不了的。

篇四:怀念母亲的原文

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那个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身边待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我痛哭了几年,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为了说明当时的感情,我从初到哥廷根的日记中摘抄几段:

1935年11月16日

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我不开灯,又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时候,活动起来。我想到故乡,故乡里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

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11月18日

好几天以前,房东太太就向我说,她的儿子今天从学校回家来,她高兴得不得了??但她的儿子一直没有回来,她有点沮丧。她又说,晚上还有一趟车,说不定他会来的。看到他的神情,我想起了自己长眠在故乡地下的母亲,我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11月20日 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里的朋友。我有时想得简直不能忍耐。

11月28日

我仰在沙发上,听风声在窗外过路。风里夹着雨。天色阴得如黑夜。心里思潮起伏,又想到故国了。

我从初到哥廷根的日记里,引用了这几段。实际上,类似的地方还有很多,从这几段中也可见一斑了。一想到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我就新潮翻涌,留在国外的念头连影儿都没有。几个月以后,我写了篇散文,题目叫《寻梦》。开头一段是:

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醒来再想捉住这梦的时候,梦却早

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

下面描绘在梦里见到母亲的情景。最后一段是: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我在国内的时候,只怀念,也只有可能怀念一个母亲。到国外以后,在我的怀念中增添了祖国母亲。这种怀念,在初到哥廷根的时候异常强烈。以后也没有断过。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在欧洲的十一年。

本节课我采用“中心切入法”直接进入季羡林的内心世界。本想使学生的情绪马上进入一种沉痛忧伤的氛围当中。可随着课堂的深入,学生的情绪却离文章表达的内容的氛围越来越远。我想这是因为自已带着忧伤、深沉的语气不到位去引导学生朗读去解析文章,所以不能使学生受到感染和薰陶。

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我让学生紧密联系本组课文训练重点——抓关键词句,表情达意。这一点做的还是比较到位的,课堂上,学生能围绕一些重点词句来理解失母之“恨”、思母之情、梦中寻母。

纵观整堂课,我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没有做好。在精读课文时,我采用了抓住重点词句来深入体会作者失母之“恨”、思母之情、梦中寻母。由面过渡到点这是正确的。但是学生找出体会最深刻的语句后,我在引导学生读时,却不够深入。这也许是课堂容量过大导致课堂教学中的沟通合作、再次朗读感悟等方面有些欠缺。

【内容导航】

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思念和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和崇敬。 【知识链接】

季羡林 (1911~2009)出生于山东省清平县。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5年又考取清华大学与德国的交换研究生,同年赴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他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等多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长期致力于梵文文学的研究和翻译,译有印度著名史诗《罗摩衍那》等,出版有《季羡林文集》二十四卷。

篇五:怀念母亲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