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初中作文 > 教育资讯

踏雪寻梅图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7 05:42:12 初中作文
踏雪寻梅图片初中作文

篇一:踏雪寻梅设计

《踏雪寻梅》教学设计

临朐外国语学校 郝三玉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五年级

2、学科:音乐

3、课时:一课时

4、授课地点:音乐教室

教学课题:踏雪寻梅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三十年代的少年儿童歌曲,全歌为四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2/4拍,大调式。歌曲第一、二乐句构成了一个上下句的段落,描绘了雪霁天晴,腊梅飘香,主人公骑驴过坝桥,铃铛响叮当的情景,一下子点到了主题;第三句模仿毛驴的铃铛声,旋律轻松跳跃;第四句是结束句,表现了主人公采得腊梅瓶供养的愉快心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这首儿歌,能跟伴奏演唱全曲。正确运用本节课学到的音乐符号处理歌曲。

2、过程与方法:通过百度搜索引擎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通过模仿体验等方式以提高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梅不屈不挠的风骨,体会古人踏

雪寻梅的生活境界。

教学重、难点:

歌曲情绪的处理和弱起小节的把握。

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网络教学,中间运用自主探究法、分组讨论法、讲授法、示范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法等。 教学准备:

教师:

1、使用百度搜索引擎搜集《踏雪寻梅》歌曲的创作时代,创作背景及歌曲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和内涵。

2、下载相关的图片、文字、视频、Mp3等,并制作成教学课件。

学生:

上网并运用百度搜索引擎查找跟歌曲有关的资料并对获得的信息进行整理。

相关教具准备:

CD播放机、钢琴

一、 情境导入,感受新知

师:天变冷了,很多花都凋谢了,可是在严寒的冬天却有一种花对抗着西北风,与皑皑白雪为伴,这是什么花? 生:梅花

【百度图片

师:咱们一起朗诵关于梅和雪的诗句,看谁知道得多。 生:------------

师:古诗是用来?

生:唱的。

师:老师也找了一首关于梅和雪的诗,王安石的《梅花》

大家一起来朗诵一下。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首关于梅和雪的歌曲《踏雪寻梅》。 出示课题《踏雪寻梅》

【百度图片】

http://img15.artxun.com/sdc/oldimg/b227/b2274e5cbaea630c00ca0269fd6c96a8.jpg

二、 讲授新课

(一) 自主学习,感受新知

篇二:踏雪寻梅设计互联网

《踏雪寻梅》教学设计

临朐实验二小 王春华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五年级

2、学科:音乐

3、课时:一课时

4、授课地点:音乐教室

教学课题:踏雪寻梅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三十年代的少年儿童歌曲,全歌为四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2/4拍,大调式。歌曲第一、二乐句构成了一个上下句的段落,描绘了雪霁天晴,腊梅飘香,主人公骑驴过坝桥,铃铛响叮当的情景,一下子点到了主题;第三句模仿毛驴的铃铛声,旋律轻松跳跃;第四句是结束句,表现了主人公采得腊梅瓶供养的愉快心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这首儿歌,能跟伴奏演唱全曲。正确运用本节课学到的音乐符号处理歌曲。

2、过程与方法:通过百度搜索引擎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通过模仿体验等方式以提高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梅不屈不挠的风骨,体会古人踏

雪寻梅的生活境界。

教学重、难点:

歌曲情绪的处理和弱起小节的把握。

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网络教学,中间运用自主探究法、分组讨论法、讲授法、示范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法等。 教学准备:

教师:

1、使用百度搜索引擎搜集《踏雪寻梅》歌曲的创作时代,创作背景及歌曲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和内涵。

2、下载相关的图片、文字、视频、Mp3等,并制作成教学课件。

学生:

上网并运用百度搜索引擎查找跟歌曲有关的资料并对获得的信息进行整理。

相关教具准备:

CD播放机、钢琴

一、 情境导入,感受新知

师:天变冷了,很多花都凋谢了,可是在严寒的冬天却有一种花对抗着西北风,与皑皑白雪为伴,这是什么花? 生:梅花

【百度图片

师:咱们一起朗诵关于梅和雪的诗句,看谁知道得多。 生:------------

师:古诗是用来?

生:唱的。

师:老师也找了一首关于梅和雪的诗,王安石的《梅花》

大家一起来朗诵一下。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首关于梅和雪的歌曲《踏雪寻梅》。 出示课题《踏雪寻梅》

【百度图片】

http://img15.artxun.com/sdc/oldimg/b227/b2274e5cbaea630c00ca0269fd6c96a8.jpg

二、 讲授新课

(一) 自主学习,感受新知

篇三:踏雪寻梅

《踏雪寻梅》教学设计

华育外国语实验学校

刘 丽

《踏雪寻梅》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 演唱《踏雪寻梅》,感受歌曲高雅的意境,能对歌曲表现的画面展开美好而富有情趣的想象,对冬天产生浓厚的兴趣。

2、 用轻快活泼、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用清新、明快、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的第二声部。表现骑驴赏花、怡然自得的情绪。

二、 教学重点:

1、能用轻快活泼、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踏雪寻梅》。

2、四个“响叮当”处的演唱及处理,用合适的音响为歌曲伴奏。

三、教学难点

1、弱起句的正确演唱。“骑驴”和“好花”这两个一字多音处音高节奏的准确把握。

2、准确演唱歌曲的第二声部,感受二声部的和谐、轻快。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练习:

1、我们先来做一下课前的热身练习,老师先来考考大家的听力,听听这是什么声音?它的节奏是什么样的?(学生能答出铃铛的响声)如果用“叮铛”的声音来模仿这条节奏,我们一起来试一试。老师把这条节奏加上一段旋律,看看谁能模仿着把它唱下来?(出示“叮当”旋律)

师:歌曲中 “叮当”上方加的是什么音乐记号?(跳音)怎么样生动地来演唱跳音?(短促、跳跃)。介绍跳音记号,我们一同来唱唱吧。(随琴演唱)

2、老师再给大家弹一段旋律,听听下面这段旋律有什么特点?(学生说出连贯性、舒展)师:谁能模唱一下旋律?(出示简谱)我们一同来唱一唱吧。请大家把这两段旋律记住,一会我们还要用到这两条旋律,看看谁的记忆力最好!

(二)导课:

1、师:刚才已经考过大家的听力了,接下来我们一同来欣赏一组图片,看看画面中描绘的是什么景象?播放一组梅花的图片(配《踏雪寻梅》伴奏音乐)生各抒己见

2、师小结:“梅花傲雪斗艳,凌寒独开,这是一种多么可贵的精神,它们为沉寂的冬天增添了一抹艳色,一片生机。”难怪古今的文人墨客都为之挥笔洒墨。大家知道有哪些歌颂梅花和描写梅花的诗句和歌曲吗?

3、师:老师也为大家带来一首描绘冬天赏梅的歌曲,让我们和小主人公一起“踏雪寻梅”!

(三)新授:

1、完整播放歌曲,师:请同学们聆听这首歌,想想歌曲描绘的是怎么样一幅画面?你感受到了什么?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介绍歌曲,这首歌是由刘雪庵创作的一首诗,黄自为其谱曲。(出示作者介绍图片)

2、完整学唱歌曲,师:这么欢快的歌曲,同学想不想一起唱一唱?(出示整首曲谱)我们先用“WU-LA-A”这三个音来模唱一下歌曲。

师: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刚才我们模唱的时候有没有唱的不对的地方,看看谁能找到?(强调休止符)再次随琴模唱旋律。让我们把歌词填进去吧。

3、歌曲处理:(1)歌曲中都出现了哪些表情记号?都有什么作用?MP要用中弱的力度以叙事性的口吻来演唱。 表现轻松、悠闲骑驴赏花的情趣。(演唱体会)霁:雪后放晴。

(2)“骑驴坝桥过”的“骑”轻巧的一带而过,强拍落在“驴”上。(同学们在书上标记强拍)表现了骑在驴上的欢快喜悦之情。(演唱体会)灞桥:有扶手的桥。

(3)那这四个“响叮当”力度作什么处理呢?好像小毛驴的脚步声、驴脖子上的铃铛“叮当”作响从远处走过来。用渐强来表现驴子由远及近。为让学生感受到由弱到强,然后四个组分别演唱一句。要做到强弱对比。

(4)休止符好比深深地闻了花的香味,然后感叹地唱出“好”字。抒发情感所以力度是强。

4、按照处理后老师的要求来完整演唱第一声部。

5、老师也和同学们一起来演唱,这回要考考大家的记忆力了,同学们听听我唱的旋律熟悉吗?(课前练习的两段旋律)

6、出示歌曲第二声部曲谱,课前我们已经作为练习学习了第二声部的两个乐句,我们一同随琴来演唱一下吧。一同练习“响叮当”这一句,完整演唱二声部并填词。

7、分声部一同完整演唱歌曲。感受歌曲情感。

(三)音乐实践:

1、出示打击乐器:串铃、碰铃。

提出问题:如果让你用打击乐器来表现这首《踏雪寻梅》你将会选择哪件打击乐器,你想表现什么?如何为歌曲伴奏?

2、各乐器的表现:四个“响叮当”用碰铃,其余部分可用响板,也可用摇铃。

(四)小结:

雪映梅开是天景,踏雪寻梅是人趣。从古至今,人们都喜欢梅花不畏冬雪,傲然绽放的那种坚贞不屈的精神。希望同学们在这节课中深深的领悟和感受到梅花的这种坚贞与不屈,也祝福同学们在未来的学习中能够具备梅花傲雪怒放、吐艳枝头的坚韧精神。

篇四:《踏雪寻梅》

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第九册第八课

《踏雪寻梅》

【课题】《踏雪寻梅》

【课型】歌唱综合

【教学内容】1.音乐知识:2/4、3/4、4/4拍的理解和运用

2.学唱歌曲《踏雪寻梅》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不同的力度和演唱方法生动地演唱《踏雪寻梅》 通过学唱歌曲《踏雪寻梅》,体会歌曲美好的意境,品味歌曲的风格韵味。

2. 巩固学生对2/4、3/4、4/4拍的理解和运用;培养演唱二声部曲谱的能力。

3.运用强弱对比,连音与断音对比,附点与非附点音符的对比等表现手法来分析与表现歌曲。为歌曲创编伴奏陪衬声部,主动参与合作音乐表现。

【设计意图】

遵循新课标的基本理念,特别是以审美为核心,面向全体学生,重视音乐体验,精心组织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努力为学生享受音乐、表现音乐、体验音乐提供机会。以唱为主,把情贯穿始终,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与创造体验,使每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自我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用富有表现力的声音唱出歌曲意境。

2.运用强弱对比,连音与断音对比等表现手法来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

1、弱起节奏的演唱。

2、歌曲中的力度表现。

【教学准备】

小卡片(断音记号)、录音机、磁带、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

【教材分析】

《踏雪寻梅》这首歌意境高雅,运用了强弱对比,连音与断音对比,附点与非附点音符对比等表现手法。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多注意曲谱,加强示范。《踏雪寻梅》这首歌意境高雅,运用了强弱对比,连音与断音对比,附点与非附点音符对比等表现手法。《踏雪寻梅》是一首简短而高雅的艺术歌曲,整曲洋溢着骑驴赏花,怡然自得的神情。四次“响叮当”用断音来表现,生动的描绘了驴儿脖颈上的铃铛声。歌曲简小精炼,运用了强弱对比,连音与断音对比,附点与非附点的对比等多种表现手法。在教学中还加入了伴奏来丰富拓展歌曲的艺术魅力,使学生在梅的熏陶感染中深刻的领悟和表现歌曲的意境。

【学情分析】

学生学唱歌曲《踏雪寻梅》,应注意正确地唱好断音,多作一些带有断音的发声练习,并体会断音与连音唱法的对比。体会不同情绪情感的表达,对歌曲的学唱将有很大帮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创设情境

1.播放歌曲卓依婷的《你那里下雪了吗?》。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一组美丽的雪景图。(用课件展示)

(教学设想: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视觉冲击感受冬天的美。)

提问学生:通过刚才的视频感受到了什么?

生:冬天的美,有堆雪人,打雪仗,还有古人诗词等表达这种情感等等。

2.随后出现儿童骑驴由远到近的画面:“看,谁来了?”引导学生说出:“一个小朋友骑着毛驴悠哉悠哉地赏花来了。”

(二)引入课题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欣赏冬天自然美景的歌曲《踏雪寻梅》和主人公一起去“踏雪寻梅”。

二、学习歌曲

(一)聆听歌曲,初步感受歌曲的意境。

1.出示歌曲《踏雪寻梅》的歌词,理解歌词意境。

初听歌曲《踏雪寻梅》,听一听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绪,你又联想到哪些画面?

(师:在歌曲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看到了什么景象?闻到了什么香味?

生:听到了驴脖子上的铃铛声,看到了书生骑驴赏梅,闻到了腊梅话香。

师:歌曲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美丽的冬季,这首歌曲的名字叫《踏雪寻梅》,是刘雪庵的一首词。让咱们一起来朗读刘雪庵的这首词吧。)

2、歌曲简单介绍(课件)

3.有感情朗诵一遍歌词,体会歌词语言美

4.这首曲子优美的词是采自谁的作品?(介绍黄自)

师:这首歌曲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曲家黄自先生的作品。 出示课件简单介绍作曲家黄自生平。

黄自是我国三十年代重要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早年留学美国。黄自是我国早期音乐教育影响最大的奠基人。

他的主要作品有管弦乐《怀旧》,合唱曲《抗敌歌》,艺术歌曲《玫瑰三愿》等。

5.听老师范唱,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的是哪些乐句,自主选择学唱的顺序。

【设计意图】明确歌词的意境,有了想象,学生的演唱才会显得有情趣,才会使听者也受到感染。)

(二)分段学习歌曲,解决重难点:

1.学唱学唱歌曲的第一声部。

按节奏跟老师分句读歌词,同时解决其中的生僻字“霁ji”和“坝桥”的读音及词意。“霁”——雪后放晴。“坝桥”——有扶手的石板桥。

(1)教师范唱(用脚模仿驴儿走路的情景)

(2)学习四句“响叮当”时

A.请学生说说此情此景中小毛驴的铃铛声,应该是怎样的?

B.让学生用对比法选择一条更适合的铃铛声,表现欢快而又轻巧的情绪。

C.学生选择后,介绍断音记号。(“▼”断音记号——短促、跳跃)

师生一起探讨四句“响叮当”的力度处理,用渐强来表现驴子由远及近。然后学生跟琴演唱,加以巩固。

(3)在学唱最后一句时,如下安排:

直接跟老师弹琴唱一唱,让学生找出最难唱的地方。

第十三小节第一拍上的半拍休止形成的弱起

0 1 3 5 |

(提示:休止的半拍好比深深地闻了花的香味,然后感叹地唱出"好"字,解决弱起句的难点。)

(4)歌曲中的力度记号:③力度记 mf mp p

(要求学生:用击掌来表现这三种强弱记号)

2.学唱歌曲的第二声部。

师:美妙的歌声在我们眼前描绘了一副书生骑驴赏梅的美景图,如何使这副画面更加生动形象呢?

A.(聆听二声部的《踏雪寻梅》)

B.教师表演A段的二声部,让学生更直观感受。

C.分声部合唱。

(三)全曲演唱

1. 再次聆听全曲,加深歌曲意境,

2. 有感情演唱。

三、扩展延伸,情感升华:

(一)听赏音乐,描绘情景

师:老师今天还带来了几首表现雪的音乐,我们一道来欣赏、感受。

1.《雪花悄悄告诉我》(歌曲)

2.《梅花三弄》(舞蹈)

音乐后都有两个问题:

(1)这首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

(2)你能描绘出一个音乐情景吗?

四、小结:

篇五:《踏雪寻梅》

《踏雪寻梅》教学设计

苏州市吴中区东山中心小学 周欣华

一、课题:《踏雪寻梅》

选自苏少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冬天的故事》。

二、教材简介:

《踏雪寻梅》是一首意境高雅的艺术歌曲。歌曲表现了骑驴赏花、怡然自得的情绪。歌曲为带再现的二段体,其中B段的第二乐句是A段第二乐句的变化再现,B段的动机也采用A段第一乐句的开头。因此,整首歌曲风格统一,旋律与歌词的配合也恰到好处,唱来十分流畅、亲切。四次“响叮当”用断音来表现,生动地描绘了驴儿颈上的小铃声。歌曲曲风轻快、活泼,既表现出人们踏雪赏梅的兴致,也赞美了梅花不畏冬雪,傲然绽放的精神。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歌曲《踏雪寻梅》,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用富有表现力的歌声再现歌曲意境。理解不同的演唱方法,力度与速度等音乐要素在歌曲表现中的重要作用,并在演唱实践中加深体会。了解音乐家黄自、刘雪庵生平,感知其艺术歌曲的风格。

2.过程与方法:根据学生特点,在多种音乐活动中激发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在实践体验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感受音乐的美。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对待自然、对待生活。

四、教学重难点 :

重点:有感情演唱歌曲《踏雪寻梅》,体会歌曲风格韵味。 难点:运用力度、唱法的对比手法表现歌曲。

五、教学准备:

课件及相关资料、若干打击乐器。

六、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设计突出音乐学科特点,以体验与表现音乐为主线,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积极参与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七、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设计通过寻梅、赏梅、品梅、唱梅、踏梅五个环节层层递进,采用灵活生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及合作交流,多角度感受、体验、表现音乐,以期达到本课教学目标。同时注意教学过程中学生动态生成的新信息,灵活应对,及时修正预设方案,保证教学的流畅性,从而使音乐课堂更具真实性、生动性和创造性。

八、教学过程:

(一)寻梅。

???÷??

1.播放歌曲《铃儿响叮当》,老师带领学生随着音乐唱一唱、拍一拍、动一动。

导语:坐着雪橇滑雪快乐吗?(快乐!)堆雪人、打雪仗同学们喜欢吗?(喜欢)你看,现在有一位少年,穿着长衫,骑着毛驴,他又在做什么呢?

2.播放《踏雪寻梅》歌曲动画视频,学生欣赏。

①说说歌曲描绘的情景和表达的情绪。

描绘了骑着毛驴,踏雪赏梅、采梅的生动情景。表达了愉快、兴奋,怡然自得的心情。

②说说“腊梅”。

纯洁、美丽、清香,傲立雪中,坚强品质。

【设计意图:在音乐活动中,营造课堂愉快学习气氛。以“寻梅”为主题,在活动中初步体验和感受音乐,了解梅花特点,顺势引入歌曲《踏雪寻梅》。】

导语: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对梅花的赞美声中,让我们一起走进歌曲《踏雪寻梅》,在歌声中来感受一下吧。

(二)赏梅。

1.出示歌片,播放歌曲《踏雪寻梅》,学生听一听、动一动。 老师引导学生用击拍、身势、表情等来表现,体会歌曲的节拍节奏感和情绪。

2.简介歌曲作者,了解歌曲创作年代和背景。

黄自(1904~1938)中国近现代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他教导培养出众多的中国杰出音乐人才,被誉为“中国近代作曲界第一位导师”。他的作品《思乡》、《抗敌歌》、《长恨歌》被评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还有《花非花》、《旗正飘飘》、《玫瑰三愿》等五十余首。

刘雪庵(1905~1985)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30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师范组,随萧友梅、黄自学习作曲与和声学。他的作品有《长城谣》、《枫桥夜泊》、《红豆词》等,作品典雅高洁,温柔敦厚,艺术韵味浓郁。

导语:两位音乐家创作的这首歌曲深深吸引了老师,老师也想用歌声和同学们一起再来体验一下“踏雪寻梅”。

3.教师范唱歌曲,并引导学生合作。

老师范唱,同学们协作表演,在歌曲四分休止符处及“响丁当”八分休止符处伴唱“海”。(教师可用手势提示)

4.再听歌曲,模拟伴奏。

①在歌曲描绘的画面中,你能听到什么声音?(驴脖子上铃铛的声音;驴蹄声)

②运用碰铃、双响筒、木鱼、三角铁等打击乐器,创造合适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部分学生打击乐器,部分学生拍手、捻指等形式伴奏)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赏梅”为主题,认识两位音乐家,了解歌曲创作时代与背景。在律动、师生合作、伴奏活动中,让学生对歌曲的节拍、节奏及情绪有一个真切地体验与感受,激发学生学唱歌曲的强烈欲望。同时,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力和良好的合作能力。]

导语:同学们表现得真棒。这首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充满诗情画意,让人回味无穷,我们来细细地品味。

(三)品梅。

1.简析歌曲。

师生交流分析:歌曲有A、B两个乐段构成。A乐段:1~8小节,两个乐句。B乐段:9~19小节,两个乐句。

2.词谱结合,唱读品味。

①学生自读歌词,提出疑问,教师帮助理解。

“霁”:雪后放晴。“坝桥”:有扶手的石板桥。

②有感情吟诵歌词。

③跟琴唱谱,按节奏读歌词。

教师示范引领,视唱、听唱、模仿、手势指挥法结合运用,解决弱起、休止和附点节奏难点。

分组合作:一组学生唱谱,一组学生读词。

3.再听歌曲,加深对歌曲表现意境的体会。

展现出“梅花傲雪绽放,主人公骑驴寻梅采梅”的画面。体会寻梅人的高雅情趣和怡然自得的心情,感悟梅花的坚强精神。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品梅”为主题,从旋律、歌词入手,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作品,加深对歌曲表现意境的体会。唱谱、读词的实践活动也为歌曲的演唱打下扎实的基础。]

导语:让我们用歌声把这动人的情景表现出来吧。

(四)唱梅。

1.跟随教师琴声,用“la”哼唱全曲,进一步感受歌曲旋律。

2.跟随教师琴声,填词演唱。

针对出现的问题,运用示范、对比辨析、模仿、击拍、手势指挥等方法予以解决。

3.交流分析,演唱处理。

①第一乐段:描绘了怎样的情景(“骑驴赏梅”);抒发了怎样的心情(兴奋)。

指导与练习:“骑”字轻巧地一带而过,强拍落在“驴”字上。 ②第二乐段:描绘了怎样的情景(“驴脖铃儿响丁当”);抒发了怎样的心情(喜悦、满足)。

指导与练习:前句四个“响丁当”上方加了断音记号,演唱应短促跳,有弹性,把驴儿清脆活泼的铃声表现出来。后句强拍休止处,仿佛是在赞叹之前感受梅花香气的一个瞬间,然后感叹地唱出“好”字,用连贯舒展的声音,把赏梅后满足喜悦之情表达出来。

③力度处理。

认识、了解歌曲中出现的力度记号:中弱(mp)、渐强(<)、渐弱(>)、强(f),运用打击乐器敲击来加深感受。

根据歌曲标记的力度,作演唱的变化处理。歌曲第三乐句(四个响丁当处),作渐强处理,把驴儿由远到近的清脆铃声表现出来。

④合作演绎。 以“丁丁 当”为基本节奏型,用数板形式为歌曲伴唱,能根据歌曲演唱力度要求作相应的强弱变化。

学生分成演唱组和伴唱组演绎歌曲。(可作交换)

⑤完整演唱。

第一遍:跟琴演唱。第二遍:跟伴奏带演唱。

用中速和富有表现力的歌声再现歌曲意境。表达出雪中赏梅采梅时兴奋、赞叹、享受、满足的喜悦心情。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唱梅”为主题,通过歌曲学唱、歌曲处理、歌曲演绎等活动,准确地表现歌曲的意境和情绪。同时,在活动中不断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旨在提高学生完整表现歌曲的能力。]

导语: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踏雪寻梅》,你觉得有什么不同?

(五)踏梅。

1.播放与所学歌曲不同版本的《踏雪寻梅》,学生欣赏,谈感受。 这首《踏雪寻梅》与刚才我们学唱的在演唱速度上不同。学唱版本:中速稍慢。听赏版本:速度较快。速度不同,塑造的音乐形象和表达的情绪会给人不同的感受。

2.用较快的速度唱一唱,在对比中加深体会。

中速稍慢:平静、悠闲,喜悦兴奋之情较内敛,注重内心的感觉。

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