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伯牙绝弦翻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06:57:15 作文素材
伯牙绝弦翻作文作文素材

篇一:伯牙绝弦改编

? 俞伯牙最擅长弹琴,钟子期有很强的音乐鉴赏能力.俞伯牙弹琴时,心里

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我仿佛看见了巍峨的泰山!”俞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就说:“好啊,我仿佛看见了奔腾不息的江河!”不管俞伯牙心里想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理解出他的心意.钟子期死后,俞伯牙感到世上再也没有知音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

篇二:【配套资源】--【效果分析】伯牙绝弦_语文_小学_贾国霞_3707250046

《伯牙绝弦》效果分析?

在《伯牙绝弦》一课中有三个基本的教学目标即: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课堂上我针对目标设计了三个检测题如下:

它包括了词语的理解、课文朗读、课文内容的把握,课后我对课堂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被检测的学生40名,第一题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解释,对题率达98%;第二题句子的停顿考察的孩子们对文言文的诵读,对题率达100%。第三题的考察的是孩子课文的识记,这是课堂教学内容的重点,所以掌握很好,100%正确。

通过检测,可以看出对一字多义的理解不够理想,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大字义理解的练习。 ?

?

篇三:伯牙绝弦

篇四:《伯牙绝弦》教学案例

“我的课堂我做主”

———《伯牙绝弦》教学案例

黄石市开发区汪仁小学 柯莉 【教学背景】

由于年代的久远,与口语相脱离的文言文对于现在的学生而言越发艰涩难懂,怎样才能让那深邃而华丽的辞章走近学生?如何让学生学好、学深、学透?我决定做一次小小的挑战:丢开“读—赏—析”的套路,让学生先赏文,再在读中自由品味。我选上的《伯牙绝弦》这篇文言文,全文只有77个字,却将俞伯牙和钟子期之间那深厚情谊表现得淋漓尽致:俞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俞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俞伯牙悲痛万分,认为知音已死,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所以,终生不再弹琴了。在课前根据文言文的特点(言文分离,行文简练),认真分析了学生的学情,设计了一套“自由”学习的活动教案,没想到得到了调研组几位专家的一致好评:将课堂交还给了学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现将其中几个片段摘录如下:

【课堂写真】 片段一:课前谈话,做足铺垫

师: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文字游戏,老师说一个“杨柳依依”,你们能说说几个这样的词吗?(引导学生说词)

生1:白雪茫茫

生2:炊烟袅袅

生3:清风徐徐

……

师(出示):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这样的词

清风徐徐 杨柳依依 炊烟袅袅 明月皎皎

流水淙淙 芳草萋萋 春雨绵绵 白雪皑皑

师:同学们,大家一齐来读一读这些词吧!(生齐读)

师:这些词都是描写什么的?(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这些词都是描写美丽的自然景物。)

反思一:此环节的游戏设计,不仅拓展学生的视野,达到积累词语的目的,而且能为后面的课文拓展做好了铺垫,看似简单的开头,其实为化解教学的难点,丰富学生的语言作了充分的准备。

片段二:初读课文,划准节奏

1、生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2、生再读课文,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

3、指名读,生共同评议,在初步感知文言文的基础上读好节奏

4、师范读,生齐读,引导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师重点指导:(1)峨峨兮 / 若 / 泰山 洋洋兮 / 若 / 江河

(2)伯牙谓 / 世 / 再无知音

反思二:为什么反复地读?学生在读熟文言文的基础上,体会文言文的节奏美,为后面理解文言文做准备。毕竟文言文的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要想理解内容较难,只有通过一而再再而三的尝试读,加上老师的有针对性的指导,才能锻炼学生在读中感悟。这也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片段三:自由学文,自找学法

伯牙绝弦翻作文

师:读了这篇文言文,其中最打动你的是哪一句?

生1: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师:为什么?能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生1:只要是伯牙心里想到的,钟子期一定会知道。因为他俩是知音!

师:如此理解自己心意的朋友,这就叫──知音。

生2:我选这一句: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师:能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生2: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

师: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这就是知音。

生3: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生3: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太美了,像泰山一样巍峨!”伯牙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太美了!像江河一样广阔!”

师:说得太好了,请你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3:我是通过看后面的注释知道的。

师:是啊,结合注释来理解课文,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一个好方法!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生4:联系上下文理解

生5:读懂课文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

??

师:大家可真会学习啊!同学们,难道钟子期的琴声里只有高山,只有流水吗?还有什么呢?

(生自由发言:还有明月、青山、高兴、快乐、伤心、青草??)

师:是啊!伯牙的琴声何止高山,何止流水!(出示课前词语)

师: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钟子期曰:

生齐:“善哉,徐徐兮若清风!”

师:伯牙鼓琴,志在芳草,钟子期曰:

生齐:“善哉,萋萋兮若芳草!”

师:伯牙鼓琴,志在炊烟,钟子期曰:

生齐:“善哉,袅袅兮炊烟!”

师:伯牙鼓琴,志在杨柳,钟子期曰:

生齐:“善哉,依依兮若杨柳!”

??

反思三:此处是一个“自由”学习的环节设计,让学生自己找出最能打动自己的句子,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为是自己感兴趣的所以才会想法去理解它,这时又能锻炼学生自己寻找、掌握学习方法。尤其是后面的拓展练习,进行发散思维: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当伯牙的琴声中有清风、芳草、炊烟、杨柳之时,钟子期是如何赞美的,由于有了课前对“清风徐徐、芳草萋萋、炊烟袅袅、杨柳依依”等词语的积累,所以学生理解起来十分容易,一下子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让课堂变得生动起来!

【分析研究】 教授本课时我主要抓住重点句“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逐步引导学生体会知音的含义。为了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我设计了说话练习、拓展练习,还设计了《高山流水》的音乐欣赏,但这一环节因停电而未能进行。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对文言文进行读、思、悟,要求读得充分,读出韵味,读中理解,大部分学生达到了一点。课后经过专家的指导:画节奏这一环节的设计应调整到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后通过自己反复读,放手让学生自己感知;在让学生领悟“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应先引导学生感受伯牙的伤心、痛苦,再去理解知音的难得,领悟“知音”两字的含义??在今后的教学实际中,我将不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钻研并改进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真正学到学习的真谛:学习并掌握学习的方法,自己能感知、领悟。作为教师适时引导,及时放手,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做到:我的课堂我做主!

【资料链接】

(1)古筝曲《高山流水》。

(2)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这一书中对这个故事的描述。

(3)伯牙在子期墓前,曾经写下的一首诗歌: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 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 尺瑶琴为君死!

2009、2010年黄石市教育学会教师下水作文比赛 一等奖作品---选登开发区教育报

(发表类)

篇五:【配套资源】--【学情分析】伯牙绝弦_语文_小学_贾国霞_3707250046

《伯牙绝弦》学情分析

《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是小学阶段所学的第二篇古文,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但从文字上看,又是比较浅显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属于学生易于接受的一篇文章。

在学习本文之前,学生已有一些文言文、古白话文的阅读基础,因为在五年级学过《杨氏之子》、《猴王出世》、《临死前的严监生》等等,而且就词句的理解来说,此文词句更容易理解。当然就课文的内涵和意蕴来讲,文章所讲述的“知音文化”更为丰富和玄妙。因此这篇文章提出了两个学习方向:一是学会借助注释和字典等工具书进行自主学习,理解文意,同时指导学生感悟文言文朗读的节奏和韵味;二是引导学生理解“知音”,理解伯牙的摔琴之举及其此举背后隐喻的涵义——子期一死,伯牙为何摔琴?因为知音难觅,子期的死使伯牙痛感世上再无知音,因此也不必再来鼓琴。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