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中学生的困惑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06:12:00 体裁作文
中学生的困惑体裁作文

篇一: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困惑

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困惑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研究背景】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机构、运动、相互作用及其能量转化规律的一门基础科学,因而在中学阶段普及物理学的教育具有重大意义。但由于中学生的逻辑思维、数学基础及相关知识的不成熟,所以常在学习物理的同时自然也会产生不少的困惑。

【研究目的及意义】

通过了解并深入剖析学习物理过程中产生的困惑,体会部分物理方法的功能与应用,并拓展相关知识面,以达到解决困惑、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的目的。

【研究内容及要点】

1、 质点系知识在处理多物体运动时的运用;

2、 用保守力与耗散力知识理清动能定理;

3、 含电容、电感电路及二极管原理的分析;

4、 用电动力学观点全面认识电与磁的转化;

5、 微观世界的本质探讨。

【研究方法】

1、 查阅有关资料;

2、 小组集中探讨;

3、 请教相关学者。

【研究过程记录】

第一阶段:“困惑”问题收集(第3—4周):

我们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了20名理科学生代表和5名文科学生代表组成调查样本,对其进行访问和记录,将收集到的“困惑”整理如下:

① 弄不懂在有关联的多个物体运动问题中的分析方法;

② 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处理;

③ 搞不清在一个系统中哪些物体在哪种力下做功引起哪种能量的改变;

④ 电场为何可延伸至无限远处,为什么说它是真实存在的;

⑤ 电容为什么在电路中与其并联的负载的电压相等;

⑥ 二极管为何有单向导电性;

⑦ 磁场线为什么是闭合的?它与电场有什么不同的性质吗;

⑧ 为什么磁通量的改变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它与导体运动所产生的电动势有何本质上的

区别(高三学生困惑);

⑨ 既然“磁生电”是闭合导体中磁通量改变的结果,那么“电生磁”的机制又是什么(高

三学生困惑);

⑩ 为何说“光既是粒子又是波”?其理论依据是什么?

(注:以上的问题均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在表述上可能有修改,以利于下阶段的整理)

第二阶段:问题分析与目标制定(第5周);

从收集到的“困惑”中,我们可以看到,产生这些困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把它们归结为三个方面,具体如下:

第一方面:方法欠缺型。此方面大多是由于有关物理方法技巧的掌握不够而造成的,如第①、②、③;

第二方面:概念模糊型。此方面是由于对书本上的有关概念、表述的理解不透而产生的,如第④、⑤、⑦、⑩;

第三方面:知识短缺型。此方面大多是由于在书本上找不到相关解释而又欠缺此方面的相关知识而造成的,如第⑥、⑧、⑨。

综上所述,我们决定在其后的研究中注重分析技巧的引入与相关知识的拓展,对这些困惑进行全面、细致、深入的剖析。

为此,经过我们小组的探讨与整理,决定将研究集中在以下五个主题上,以尽量多地解决我们所收集到的困惑:

1、 多物体关联问题;

2、 动能定理与功能原理;

3、 特殊电路元件的规律;

4、 电与磁相互转化的机制;

5、 微观问题探讨。

第三阶段:“困惑”的探讨与解决(第6—8周):

▲1、多物体关联问题。

在这些问题中,我们常用到的方法当然是整体法与隔离法。但是,在此方法的运用时,我们常遇到关于“外力”和“内力”的判断问题。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研究一个系统时其内部的内力不考虑?这其实用牛顿第三定律及矢量来分析便一目了然。

比如,两个物体间有相互作用(如图1.1),如果把这2个物体看做一整体,

这个整体所受的两个内力必是等大反向的(牛顿第三定律),因此此内力的

矢量和为零。如果增加其相互作用的类型,所有内力的矢量和也因为这些成

对的“力偶”的相互抵消而必为零,这就是多物体关联问题的基础。

但是,现实中多物体关联问题会更多地涉及到运动问题,因此我们需要

引入质点系的概念加以分析与解决。

我们先来看一个较简单的问题(如图1.2):

一个光滑斜面上有一小滑块从顶端滑下,试分析秤示数的变化情况。

如果用普通的隔离法,通过求出小滑块对斜面的压力再进一步求斜

面对秤压力的变化进而求得示数变化,是十分繁琐的,而且矢量分解与

合成的次数也较多,不利于问题的分析。在这里,我们便可引入质点系的概念:

m1a1+m2a2+?+mnan=F1+F2+?+Fn(1-1)

其中m1、m2等分别为质点系内各物体的质量,a1、a2等分别为每个物体对应的加速度,F1、F2等分别为系统外物体对系统内每个物体的作用力(即外力),则(1-1)可写成: Σmiai=ΣFi (1-2)

令Σmi=m(质点系总质量),并令a替换ai(质点系合加速度),即得:

ΣFi=ma (1-3)

以上三式是质点系的质心运动定理,它是整体法与隔离法的数学表达形式。现在,我们即可用质点系的相关知识解决图1.2的问题:

设小滑块的质量为m,斜面质量为M,则此质点系的总质量为(M+m)。因小滑块m的加速度a1=g sinθ,斜面加速度为a2=0,则此质点系的质心加速度(总加速度) a=a1+a2=g sinθ。因需求秤示数的变化,即可通过此质点系向下的合力Fy的变化来分析。由式(1-2)可得:Fy=(M+n)gsinθ,且由受力分析得:(M+m)g-N=Fy。因N=(M+n)g,则N-N’=Fy,由此可知秤示数比原来(即小滑块静止在顶端时)减小了,减小的示数为:Fy/g=(M+n)sinθ kg.

虽然上述问题只是此类问题中最简单的一种,但是质点系的运用在此类关联物体的运动中也是以上述思路为基础的。只要我们认清一个多物体系统中每个物体的质量、加速度以及外力的情况,再根据所需求的问题运用质点系的知识进行分析,问题往往能大大简化,而此类困惑便迎刃而解。

▲2、动能定理与功能关系。

众所周知,动能定理是高中物理中举足轻重的一个定律,凡涉及到动力学的问题几乎不能没有它的身影,因此对其的准确把握与运用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在面对一些较复杂的运动时,究竟哪些力做了哪种功引起了哪种能量的变化往往难以把握。在这里,我们可以引入一种新的概念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此类问题。

人们发现,有一类力做的功具有如下特点:功的大小只与物体的始末位置有关,而与所经历的路径无关。这类力叫保守力,如重力、电磁力、弹簧的弹力等等。当质点沿任意闭合路径运动一周时,保守力对其做功为零。不具有此类特性的力叫非保守力,它们绝大多数都是耗散力,如摩擦力等。

运用以上的概念,可以推导出,在一个质点系中动能定理为: 22’

W外+W内=ΔEk(2-1)

其中W外是质点系所受外力所做的功,W内是系统内力的功。而对于内力又有保守力与耗散力之分,因此:W内=W内保+W内耗(2-2)。而由保守力的性质可知,保守力所做的功W内保可用系统势能增量的负值表示(如重力势能的功WG可用重力势能的减小量-ΔEp表示),因此有:W=-ΔEp(2-3)。这样,动能定理(2-1)即可写成:

W外+ W内耗=ΔEk+ΔEp=ΔE (2-4) 内保

其中ΔE为系统机械能的增量。式(2-4)即为质点系的功能原理。可表述为:系统的机械能增量等于外力的功与耗散力的功之和。

有了以上结论,我们来看一个简单的例子(如图2-1):

一个初速度为v0的滑块M通过一根细线绕过定滑轮连着

一个小球m在动摩擦系数为μ的斜面上减速上滑,另外还受水平

恒力F。问当滑块静止时滑行的距离S。(不计细线摩擦且h

此体系中所涉及的力较多,如重力、摩擦力、支持力及水平恒力。如用保守力与耗散力的观点对它们所做的功进行判断,并结合动能定理或功能原理即可快速求解。

解法一(动能定理):把此斜面与地球看作一个系统,可知外力为水平恒力F,内力为重力G和摩擦力f以及弹力N(不做功)。由质点系动能定理(2-1)得:

解得

解法二(功能原理):因重力G为保守内力,摩擦力f为耗散内力,由质点系功能关系(2-4):

解得

由以上例子可知,当运用质点系动能定理或功能原理时,引入保守力与耗散力将大大简化分析思路,更快地明确哪些力做了哪种功引起了哪种能量的变化。这在复杂的系统中将得到更加深刻的体现。

▲3、特殊电路元件的规律。

在高中阶段,我们会接触到例如电容、电感、二极管等几种全新的电路元件。由于引入了这些元件,我们所熟悉的欧姆定律和其它电路规律可能会变得不适用了。因此,对这些特殊电路元件在电路中所表现的规律,我们必需要很好地掌握。下面我们将逐一进行探讨。

一、 电容。简单地说,电容就是“装”电荷的“容器”。由于这个“容器”结构的特殊,我

们常把其所在支路看成是断路的。但是这种断路是对直流电而言的,因此我们讨论的范围也是假设电路中只有直流电源。如图3-1是一种含电容的电路。

一下几个问题是关于此类电路“困惑”的集中焦点:

Q1:为何闭合S1后电容C两端的电压与灯泡L两端电压相同?

Q2:闭合S1后R1究竟对其所在之路有无影响?或是R1有无电压?

Q3:闭合S2后为什么电容电压又与路端电压一致了?

Q4:在闭合开关的过程中电流表究竟有无示数?如果说有示数,

那为什么还说电容所在支路相当于断路?

对以上问题的解答,首先需要明白以下两点:1、电路稳定后,及电容器充电完毕,电容器所在支路无电流通过,因此其所在支路上无论有无电阻均无电势升降,即与其中串联的电阻没有电压,因此它两极间的电压等于该支路两端电压。如图3-1,开始时电容电压UcUc,电容右极板上的“正电荷”增加(实际上只是电子的移动,正电荷是等效的看法),则可知正电荷的移动方向是从右到左向极板聚集。而左边的电流方向也是从右到左的,因此电流表有示数且偏转方向也可确定。

由此,对于电路中含有电容的问题便迎刃而解。对于一个支路中有两个电容的问题,加入电容串并联的规律之后也可用上述规律解决。

二、 电感。根据楞次定律及自感现象,电感在电路中充当了一个电磁阻尼作用,即阻碍电

流的突然增大或减小,而且可以阻碍交流电的通过。由于电感在电路中出现的频率较低,故我们的探讨也仅限于此。

三、 二极管。我们知道,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但为何具有此性质我们却不得而知,因

此在涉及二极管的电路中我们难免会有困惑。要解决这些困惑,还得从半导体的性质

说起。

在半导体中有两种特殊的类型,分别是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

N型半导体是在硅的结晶中混入少许带有5个价电子的元素,如磷。那么,

本来稳定的4价硅原子组成的结晶会因磷的引入而多出一部分能自由移动

的电子,因此导电性大大增加(如图3-2)。所以,N型半导体的载流子是电子。

而P型半导体则与N型半导体的相反,它是在硅结晶中混入带有3个

价电子的元素,如硼,因此在某些本来应该存在电子的地方会因硼的引入而

缺少电子,形成一个个的空位,称为“空穴”(如图3-3)。这种空穴相当于

一个正电荷,也可以自由移动(一个电子填补了一个空穴,就会在那个电子

的位置又出现一个空穴,这相当于空穴的自由移动),因此半导体的导电性也

会大大增加。P型半导体的载流子便是空穴。

但P型和N型半导体紧密结合后就会形成“PN结”,

即可制成二极管(如图3-4)。在P型的一端为正极,N型

一段为负极。在PN结的结合部分,空穴(P型)会吸收自

由电子(N型),而形成一个“中和部分”(耗尽层),阻碍

空穴和自由电子的往来,此部分称为电位障(如图3-5)。

它相当于一层壁垒,这是二极管单向导电性质的基础。

现在来探讨在二极管上分别加正向和反向电压的电荷移动情况。

如图3-6,当所加电压反向与二极管规定的电压反向相反时

(反向电压),二极管内的电荷分别会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两极移动,

导致电位障加大,阻碍电路内电荷的定向移动,因此几乎无法形成电流。

但加上正向电压时(如图3-7),电池负极的电子会越来越多地聚集到二

极管的N型端,且P型端的空穴也受其吸引而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N型

方向移动,在两种电荷的“突破”作用下电位障迅速减小直至消失,接下

来电路中的电荷便能通过二极管而定向移动,因此就会形成电流。所以,

二极管便具有单向导电性的特殊性质。由于在加正向电压时PN结接合处

电子和空穴会不断发生“碰撞”并中和,因此利用这部分能量还可以制成发

光二极管(LED),它是一种十分节能的照明或装饰元件。

在高中阶段,只要我们弄清这些突如其来的特殊电路元件的原理及规律,许多电路问题将不再是问题。

▲4、电与磁相互转化的机制。

在物理学史上,电与磁之所以能够“合同为一家”,少不了两个重要的发现:奥斯特的“电生磁”和法拉第的“磁生电”。正因为如此,麦克斯韦才得以用其优美的微积分方程组高度地概括和描述电磁学中的几乎一切规律,从而创立了电动力学,将电磁学这座宏伟的理论大厦屹立于经典物理学之中。因此,运用电动力学中的一些简单观点,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电与磁相互转化的机制。

① 变化的磁场激发电场。

我们知道,在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现象中,要在导线中产生电流有两种方法:一是闭合回 路的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二是导体回路不动,回路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由磁场变化引起)。这两种方法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分别为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像电池一样,产生电动势必须有一个非静电力对导体内的自由电荷起作用,而动生电动势的这个非静电力是洛伦兹力。那么感生电动势的这个非静电力又是什么呢?

由于导体相对磁场没有运动,这个非静电力只能由变化的磁场所产生。

通过查阅有关经

篇二:中学生的困惑及解决方案--注意力

中学生常见的困惑心理分析

及应对方法

主编:岳晓东 应力

著作:房山海

目 录

序言: 岳晓东

序言: 应力

第一章 学习中的困惑

第一节 上课走神怎么办?

第二节 我已经很努力了,为什么学习成绩总上不去呢?

第三节 学习到底是为什么呀?

第四节 我不想上学了?

第五节 考试就紧张怎么办?

第六节 高考前焦虑怎么办?

第二章 人际交往的困惑

第一节 如何才能交到好朋友?

第二节 父母何时才能理解我?

第三节 老师,你误解我了

第三章 情感困惑

第一节 如何把握青春异性朋友的尺度?

第二节 怎样看待青春期恋情?

第四章 网络的诱惑

第一节 如何才能不受网络的诱惑?

第二节 怎样应对网络成瘾?

第五章 培养健全的人格

第一节 我为什么很自卑

第二节 我为什么没有自制力

第一章 学习中的困惑

第一节 上课走神怎么办?

在某市一所完全中学的一次公开讲座中我们收回87份学生答卷,其中有一半以上学生写到学习中的困惑,以下是他们提到的问题节选:

学生甲:“上课走神,本来听得好好的,(思想)不知不觉就不知道飘到哪里去了,到头来什么也没有学到,总之学的不完整。”

学生乙:“上课时爱走神,等到回过神时,老师已经把课讲过半了。”学生丙: “学习压力大,精神不能集中,心里有时挺有情绪的。”

??

同学们提出这些困惑,首先肯定我们的同学是喜欢学习的,而且是想把学习搞好的,如果这些困惑没有解决好,久而久之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很容易造成厌学或者其他心理问题包括网络成瘾。

下面通过一个具体案例分析如何解决上课走神问题。张明,一个有些腼腆的少年,今年15岁,刚上高中三个月,由其母亲带到我这里咨询,还没等张明开口,母亲着急地说,孩子上课老开小差,成绩下滑得很厉害,也不愿意和父母多交流。我把目光转向张明,见他情绪很低落,低着头说:“压力非常大,心情郁闷,有时候不知道该怎么面对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如怎么和父母相处,也不知和同学们该如何相处,上课老胡思乱想,难以集中注意力学习。”

心理分析:上课走神不能简单理解为只是注意力分散的问题,实际上其背后有着生理、心理和社会(家庭、学校)等多方面的因素存在。导致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有很多种,常见的原因有:

一、 学生的本人的因素

1.1身体方面的原因。各种身体的不适或病痛都会影响到注意力集中;如一学生经常肚子痛,注意力在身体的疼痛上,没有心思上课了,还有睡眠不足,上课老打瞌睡等都分散注意力了。

1.2心理方面原因。遇到不开心的事,自己无法解决,心中老想着纠结的事,情绪起伏大,注意力无法集中在学习上。还有青春期生理的躁动,朦胧的恋情也会引起情绪的波动,上课分心、走神。

1.3过度疲劳和焦虑。大脑和人体其他器官一样,如长时间从事单一工作或长时

间处于兴奋状态,都会转为抑制状态,继而产生疲劳、注意力分散。如果不注意劳逸结合,不讲究学习方法,都会引起大脑过度疲劳;一个人过分地焦虑紧张,如总是担心学习成绩不好,总担心自己注意力不集中等,会使他在学习时不能有效地把注意力集中于学习内容和过程,自然分散了自己的注意力。

1.4对课程缺乏兴趣、学习目的不明确。对所学的内容不感兴趣,认为学习是一件苦差事,需要相当大的意志力去集中注意力,意志力稍一薄弱,注意力便会分散。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任务会导致兴趣缺乏。

1.5注意力缺陷。医学上叫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具体症状见拓展阅读),一般发生在16岁前。如果有多动症迹象,要进行医学治疗和心理辅导。

二、家庭方面因素。家庭方面的原因也有很多种,有夫妻关系紧张或者恶化,家庭内战争不断,孩子非常缺乏安全感,会分心考虑爸妈以及自己的事情,无心听课;有亲子关系不好造成的,父子或母子关系紧张而导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还有教育方式不当,像张明同学上课经常心不在焉,老想着学不好怎么办?主要是父母对他的要求过高,张明觉得怎么做也达不到父母设的目标,内心很痛苦,上课不是把整个思想集中在学习内容上,而是老想学习的结果,内心焦虑,无心听课;父母经常为张明学习成绩的事争吵,家庭氛围不是很轻松,心理压力大。这一阶段孩子自然无心学习。

三、学校里的原因,主要有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出现问题造成的。如老师最近误解了自己,错误批评了自己等,感到委屈、冤枉,内心愤愤不平,对老师有情绪,甚至否定该老师了,不愿听该老师的课,自然无法集中注意力;和同学起冲突了,一时找不到好的解决办法,内心有担忧或害怕或气愤等负面情绪,必然影响注意力了。

经过和张明沟通,了解到张明在初中时学习成绩优秀,由于父母对他抱有很高的期望,上了高中后对他的要求更加严格,父亲经常督促他学习,每次小考月考刚考完就问学习成绩。张明对父亲既敬畏又愤怒;母亲细致的关怀,也让他感到不自在,使他觉得压力很大,刚上高一和同学之间关系相处的也不融洽。

对青少年的心理辅导,我一般都用绘画治疗的方法开始(绘画治疗:通过绘画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和他们的家庭关系并进行治疗),通过张明的绘画我发现张明的压力确实很大,而这压力源来自父母,家庭缺乏亲情沟通。

我首先给张明一家做了家庭亲子关系辅导。经过了解,张明父亲原来也很

优秀,当年由于家境贫穷上了中专(根据他自己说,如果当年上了重点中学,进入一流大学是没有问题的),后来虽然“曲线救国”也修完了本科并且上了在职研究生,但总觉得人生有些的缺憾,特别期望儿子能替他争口气,考取一个一流大学,因此对张明的学习成绩格外在意,好像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在儿子成绩上。

辅导中我首先肯定张明爸爸对孩子积极的理想教育,但同时让张明爸爸认识到儿子不是代替他实现自己未完成理想的工具,儿子应该有自己的人生道路,通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父子间增进了理解,父亲对儿子的期望值更加合理,张明卸下了心理负担,身心顿时轻松了很多;对张明同学人际交往技能也进行了辅导(第二章人际交往困惑中有人际交往的辅导)。经过一个月5次的辅导,张明同学家庭亲子关系得到改善,也交往到几个好朋友,心理负担减轻了很多,张明能情绪平稳地进入学习状态,能够集中注意力在学习上了。为了巩固辅导效果,教会张明几种克服“走神”的办法:

1,人的注意力是不断发展的,比如10-12岁儿童的注意力一次能够保持25分钟左右。12岁以上青少年注意力一次能够保持30分钟左右,而且不能时刻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所以要学会不断调节自己的注意力,课前做好功课的预习,划好重点,老师讲到重点内容时集中注意力认真听;非重点的内容时,可以放松一些,有效地分配注意力。

2,自我提示法。找几张小卡片,在上面写上“认真听讲”、“此课很重要”等句子,然后把它们放到平时容易看见的地方。

3,记录法。给自己准备一个小本子,专门用作记录走神的内容和时间。过几天翻看小本,如果是反复令你走神的事或者人,那就提醒你需要找信任的老师或心理老师处理你的心结。

4,与同桌同学互相监督。一旦发现对方心思不在课堂上,给予善意的提醒。不仅有利于双方促进学习,还能培养同学间互助互爱的气氛。

知识链接:如何培养注意力

一、利用课堂听讲锻炼自己的注意力:

1,课前要认识到这堂课的重要性,告诉自己,认真听讲是尊重老师的劳动、尊重知识的表现。

2,要适应老师的讲课方式,如果不适应,课后和老师或同学做些沟通,当你发现自己有轻视讲课内容的苗头,或教师讲课方式不适合自己口味,或思想不自觉开小差的时候,要及时纠正过来,不能任其发展。有时候过一阶段就会慢慢适应老师了。

3,要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你应有意识地追踪课堂内容和老师的讲课思路。

4,课堂上要善于分配注意力。课堂上不仅要看、听、想、记忆,而且善于思考,勇于随堂发言,向老师提问,多多参与课堂讨论。重要的内容要及时记笔记。有效利用上课时间学习,课后的时间可以用来放松。一张一弛,静若处子,动若脱兔。

二、在阅读中培养自己的注意力

在阅读有关资料或在精读经典著作时与注意力训练结合起来,是一种很好的做法。许多著名的学者都很注意这方面的自我训练。如有的人在读书时,就经常在一些重要内容旁边写上“注意!”或“特别注意”等。也有的用画符号或用“!”“?”“☆”“△”等做记号以引起注意。

三、康德的集中注意训练法

康德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他在读书时经常使用一种精神集中法。其做法是,在读书前,或者在书房里深思冥想问题时,他必定是透过窗户凝视着远方屋顶上的一个随风摆动的风向标箭头,一边眼盯着风向标转动,一边下意识地沉浸于深深的思考之中。这种方法大大帮助了他。当人的双眼长时间地凝视在一点时,视野就会变得狭窄,那些容易吸引你并导致注意力分散的事物也就不会进入眼帘,因此人的意识范围也随着变窄,从而使人达到注意力集中的心理境界。

四、集中注意力的几点技巧:

1,闭眼深呼吸并关注自己的呼吸(用腹式呼吸,就是吸气时小腹鼓起来,呼气时小腹瘪下去),一分钟内(数深呼吸10-12次)很快集中自己的注意力。 2,冥想放松法(最好有人引导):闭眼想象最放松的情景(一次旅游或一次开心的活动场景等等),使身心很快进入放松状态,三分钟后,睁开眼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会有很好的效果。也就是说当心境处于轻松和积极状态时,注意的转移、分配和稳定性也能发挥得更好。

篇三:中学生交友困惑

中 学 生 交 友 困 惑(推荐篇)

关键词:中学生 社会交往 困惑 交友标准的多维 交友技能的缺失 交友同伴的变动 交友群体的影响 异性交往的困扰 必要的关注和干预

中学生基本是十一至十八岁之间的青少年。社会交往是青少年生活中的重要部分。青少年时期的社会交往以及由此习得的交往技能,对青少年的社会性和情感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然而中学生的社会交往现状却令人担忧,他们种种交友心态和独特价值,使他们自己有时也无法认同,困惑不已,甚至有的还出现了心理障碍,对社会、对学校、对家庭,对同伴、对自己都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困惑一:交友标准的多维

中学以后,对于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而言,同伴社会交往是最重要的社交内容。青少年对同伴的选择性开始增强,(一般来说最要好的同伴也就一到二个)交友标准开始清晰起来。而结成稳定群体的标准则呈现出多维化趋向。有的是因家庭背景相似,有的是因为住所邻近,有的是因为志趣共同,有的是因为性格相近,有的是因为有共同的苦闷和烦恼??初中生一般是同性同伴关系密切,稳定持久;而高中生同伴关系中则有了异性被纳入同伴群体的现象,其稳定性和持久性相对会比同性同伴关系更强。随着21世纪的迈进,社会进入了转型期,完全封闭的空间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日趋强劲的社会化。成人社会上存在的一切交往关系都能在学校演绎出校园版。就是颇具现代味的“网友”“书友”也已充斥在了当代的中学生生活中。但是青少年时期的自我意识敏锐和个性的不成熟,又使他们产生了自己无法摆脱的困惑。集中反映在既崇拜偶像,又反对权威,既渴望自我表现,又存在社交恐惧,既追求独立,又逃避独立??凡此种种矛盾的交友标准,实际上是中学生的行为不能与成人社会期待接轨,而引起的心态和行为与成人的冲突。这种冲突不断加深了青少年与成人社会的分离,也就是人们感慨的“代沟”。不仅如此,青少年这些矛盾而又多维的交友标准,也使同是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一时难以确定自己的真正交友情绪和行为,往往变得更神经质,更情绪化,更孤僻、更冲动。若学校、家庭、同伴群体没有给予恰当的干预,后果将会使青少年找不准自己的社会角色,最终可能成为“马加爵”式的人物,害人又害己。

困惑二:交友技能的缺失

同学关系是中学生人际关系中最基本的一种关系 ,也是发展学生社会化的重要背景,是满足青少年社交需要,获得社会支持和安全感的源泉。同时与同学交往经验也有利于青少年自我认知和人格的发展。但是,事实上我们现在的中学生却越来越缺失了交往的技能。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受学业的竞争的挑战,学生的学习压力较以往更大,来自父母对孩子物质上和教育上攀高、争名次心理期望与学生的实际能力、内心需要和自我选择产生距离,又为压力增添了砝码。但是由于此时父母仍处于支配和教育孩子的地位,而中学生处于受支配、受教育的地位,所以此时家长的意志仍占亲子关系的主导。来自多方面的有意无意“好学生就是学习好”的暗示使“埋头苦读”的“学习尖子”成为学生、家长羡慕的对象,而那

些热衷于集体事宜的同学往往被视为“不务正业”。久而久之,不少学生忽视了同学间的交往,了解和交流缺少,交往技能也渐渐缺失了。二是现在的青少年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的日常生活、学业、健康、朋友、前途表现出要么是过度保护和过分的关注,甚至是全权包办;要么是期待过高,干涉过多,支配过头;要么是过分溺爱或放任。这时的中学生虽渴望与同龄人交往,但家长错误地教子行为使他们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产生交友障碍也就在所难免了。一般表现为依赖性强,忍耐性差,人际交往少,社会成熟滞迟,易退缩和孤僻,严重的还会出现对外(转 载于: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中学生的困惑)界会产生恐惧,不适应社会等神经症倾向。三是学生自身的原因。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不仅在身体方面出现了明显的变化,身高、体重、性器官都开始发育趋向成熟,这种生理上的变化引起了中学生心理方面也出现了变化 :渴望孤独、厌烦、反权威、关注性、厌恶学习、过分害羞或胆怯都可能是这个阶段的个性心理。很明显这些心理状况会给学生带来短暂的适应不良,进而导致自我评价趋低,而无法融入群体。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往往是社交焦虑发展的关键时期,若不良心理得不到矫正或改善,就有可能发展成为严重的社交焦虑障碍,并会持续影响到成年期的心理健康、学业成就等。

困惑三:交友同伴的变动

青少年的交友同伴已不再是建立在近距离空间基础上的共同游戏、相互帮助、相互喜欢的玩伴。共同的兴趣爱好、共同的价值观是此阶段交友的基础。也就是说,这时的中学生更强调个性的相投,兴趣的一致,空间距离往往被淡化甚至忽视。比如,有的学生能与从未谋面的“网友”在虚拟空间里如胶似漆,而对自己的老师、父母、同学却极为冷淡,成为人们眼中的“独行侠”;另外也有的学生则可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不断更换着同伴群体,成为同学群体中的“逍遥过客”而他们在由一个圈子转到另一个圈子的当口,也不断受到同伴的排斥。这些变动使处于敏感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产生不安全感,从而改变了自己的性格。吴桦(化名)是从外地转到本校读书的,据她父母说她是个活泼、外向。可是因为学习环境的变化,同伴的陌生,使正处于青春期的她变得羞涩、胆小,孤僻起来。可见,交友同伴的变化对青少年的心理和人格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困惑四:交友群体的影响

在儿童阶段,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对儿童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青少年阶段,同伴群体形成的亚文化影响力则会超过了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老师与家长的某些教育效果,往往会在同伴群体的亚社会中弱化或失去作用。因为对青少年来说,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是一种权威性的关系,具有不可选择的强制性。而同伴关系是一种平等关系,没有强迫性的指导和批评,完全是一种可选择的自由性的关系,中学生可以自由尝试新的角色、新的想法、新的行为,还能检测自己内心想法和外部表现是否与同伴一致,对自我意识已萌发了的青少年更具诱惑力。但是随着社会的开放,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具有青春期心理特征的青少年同伴群体存在着许多不适当,甚至是不健康的因素。这必然对学生产生重大影响。比如,有的青少年交友观不正确,或是受社会认知能力和判断评价能力的限制,甚至有些青少年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结交了一些不良少年,因而常常会使学生在同伴内部共同情绪感染下,不由自主地与他人产生隐蔽或公开的冲突,陷自己于无法开释的人际矛盾中。从而抑制和阻碍了正常的同伴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困惑五:异性交往的困扰

青少年是异性交往的敏感期和频繁期。正确的异性交往可以促进中学生的性别角色的形成,习得在正常社交场合对异性采取正确的态度、适当的行为,并能为成人后异性交往和恋爱、婚姻生活作好心理准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更新,人们对青少年的异性交往的认同感增强,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开始公开或半公开地结交异性朋友。可是同时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也不断困扰着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们。青春期的个体总会在异性面前不可抑制地表现出关注和好奇,这本是很正常的事,但事实上人们总会对这些事进行一些猜疑和议论,给当事人带来压力和困扰。若得不到老师、家长、同学的正确对待,某些同学就可能出现封闭心理,拒绝与异性交往,严重的还可能出现厌恶或仇视异性的变态心理;某些同学则可能超越正常友谊的界限,过早涉入爱河,为了逃避学校和家长的监督,单独到某些成人娱乐场所,增大了结交不良伙伴的机率,给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对于这一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特别是社会交往心理和态度给与必要的关注和干预,是我们的家长 、老师和有关社会工作者必须认真探索重大课题。

篇四:高效课堂中学生存在的困惑和问题

高效课堂中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数学组 曹薇

2012年,新课改的春风吹进了我所就职的靖边中学,我也已经实施和参与有快一年的时间了。对于高校课堂的理念、宗旨和上课环节,在多次的培训和资料的学习中,我已经有了清楚的了解。可是,真正困难的是理论如何与实践相结合。在高效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我总是觉得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我简单谈谈对于所带的学生在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下所面临的问题和困惑。

1、导学案完成。提前两天发下去的导学案,很多学生要不忘记,不自觉,要不就是不知道应该如何“处理”它。对于小学6年初中3年“被灌输”,每个人的基本功参差不齐,就连自学这种能力也快丧失了,课本看不懂,学不懂;甚至于有的学生拿着导学案的问题在课本上直接找答案,脱离自学,根本没有理解内容,只要完成预习案就大吉了,探究案部分(文科学生的基础相对弱一些,所以在课前我总是会将有些难的题做点改动或者是删掉)不思考不会做,完成情况差,所以利用课堂上的时间对新的内容进行预习或者做探究案,这就直接影响课堂上讨论和展示点评的效果。所以,在完成导学案的时候,带着问题自学,熟记概念,学习如何做怎么做,对于不懂的地方标记下来,在课堂上再获得解决。

2、学习目标解读与课前讲解。很多学生在阅读导学案上的学习目标时,不清楚什么内容要了解,什么内容需要理解应用,什么是重点,什么是难点。所以在学习时把握不住重点,抓住太难的知识或者是讲了也不会的内容不放。实际上学习目标应该是新课的导航,是学过之后衡量掌握程度的一个标尺。对于老师课堂上的内容讲解,很多学生觉得预习过了,所以不注意做笔记。实际上,学生应该在提前预习的基础上,清楚自己哪里不太懂没有搞清楚,再在老师讲解的时候注意听,注意记笔记,将不清楚的部分再搞清楚。

3、讨论、展示、点评环节。高效课堂要求老师少讲学生多说。可在合作探究中有的学生导学案完成情况差所以要不就是边讨论边做题,有的学生做了可是给别的同学讲不出来,甚至于正确观点不坚定,最后错误的反而被认同了。有的学生不投入,往往走过场,看热闹,不集中,实际收效甚少。展示的时候指定的人照着导学案抄写,有的书写较差。特别实在点评时,如何启发基本上没有声音,不敢说不会说或者就是彻底自己也不懂如何能指正别人。 而有的学生甚至于对老师的点评表现出不在乎。老师除了在这个环节多激发学生引导学生,多费点时间费点心对有思路或者思路已经出来的同学进行指正,提前“辅导辅导”小组长。这部分,我存在的主要困惑是:在展示环节是让课堂自然发展还是认为分工,前者容易出现“展示专业户”的问题;后者呢,虽然扩大了参与度,但又觉得“泛泛而展”,失去了精彩,难以达到高效率。

4、在课堂留下的整理环节或者课后,学生应该对这节课进行总结反思,把课堂上的问题彻底搞清楚,最好准备一个笔记本把自己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掌握解题方法和规律,举一反三,达到掌握、活学活用的目的。

总之,新课改这条“革命”之路还很长,对每位教师和学生都是一个考验。高校课堂将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索取,学生要动起来,还要在学生面前讲出来,学生由观众变成了演员,要重建一种新的课堂秩序,要克服人类最大的弱点“惰性”。学生的规范变成了习惯,需要教师及时督促,多费心,因材施教,恩威并施,告诉学生怎么做。也需要老师坚持点评,采用合适的评价;合理使用导学案,灵活采用,让学生发生一个质的飞跃。

篇五:中学生交往困惑

中学生在少年期进入第二个生长高峰,带来第二性征的变化。由于性激素的产生和增加,性意识的唤醒,自我意识增强,常想“我长得潇洒(漂亮)吗?”“我聪明吗?”等,经常对着镜子“孤芳自赏”,并十分留意周围人的眼光、态度及对自己的评价,希望引起别人特别是异性的注意,因此在这个时候就特别注重梳妆打扮以及一言一行。

在与异性交往时,表现出不安、羞涩和表面上的反感,另一方面在内心里关心、向往甚至爱幕异性,渴望与异性接近,喜欢悄悄议论异性,这是青春期少男少女的普遍现象。由于异性交往有利于情感的交流、智力的互补、个性的塑造和心理的健康,因此对每一个人来说,拥有异性的友谊是正常和必须的,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正确对待男女同学的交往,要引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但异性交往也存在不正常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异性交往恐怖,二是早恋或有早恋的倾向。下面分别对这两种情况进行分析。

异性交往恐惧

表现:内心渴望和异性交往,但又缺少胆量。和异性在一起总觉得不自然,手脚不知怎么放才好,惴惴不安甚至脸红,常常觉得无话可说,缺少异性朋友。

对策:对这样的学生我们应鼓励他们多交往,让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平时多表现自己。可以先和自己最熟悉的人在一起,然后在他们的带动下跟着一起去活动。学会培养自己的多种兴趣爱好,扩大自己的知识面,锻炼自己的能力,这样就让自己有话可说,有事可做,容易与别人融在一起。我们也可安排班上积极活跃的男女同学多关心、多接触有异性交往恐惧的同学,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心理教师也可采用系统脱敏法对这种学生进行治疗。

早恋或早恋倾向

原因:不可否认,现在中学生早恋或具有早恋倾向的越来越多,这是中学生所不应有的情况。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一、生理的成熟没有带来相应的心理成熟。二、由于年龄增大,与父母之间不再是无话不谈,沟通和交流减少,心理距离越拉越大。认为在父母那里得不到理解,就在同龄人中寻找知音。而异性之间有感情互补的特点,容易把感情转移到异性上来。三、受影视媒体、不健康书籍及社会上一些不良习气的影响,或看到身边的同伴有了意中人,在从众心理的驱动下,与人攀比,以显示自己的本事。四、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成绩不好,能力比不上别人,为了弥补失去的自尊心和虚荣心,便用找到异性朋友来借以自夸,解除心中的烦恼,得到精神上的寄托与安慰。五、中学生交往范围不广,看事物不全面,觉得身边某个人不错或某一方面出众,从而对他整个人都产生好感,企图拥有对方,却难以发现对方的缺点。六、在好奇心、神秘感和逆反心理的驱使下,家长、老师越是不让干的事便越想试试看。

不良影响:

一、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学时代是奠定人生基础的关键时期,需要全力以赴投入其中。一旦出现感情的漩涡,必定要花费许多时间和精力。有的本来

壮志凌云,但恋爱后,觉得有了生活的中心,便把对前途的追求抛在了脑后,只编织两人的世界,难以专心地去搞好学习。上课容易开小差,老想着对方。而中学的学习任务较多,于是成绩逐渐下降,荒废了学业。二、精神上易受损害,影响心理健康。三、影响身体健康。恋爱者常常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感觉,老是想着对方,甚至“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失恋者更是痛不欲生,常常不吃不喝不睡,对身体的正常发育造成损害。四、中学生的思想、人生观等都未定型,容易发生变化,女生的感情往往大于理智,一旦坠入爱河,容易受甜言蜜语的诱惑而轻信对方,把自己该有的纯真丢失了。五、从后果看,中学生恋爱几乎没有成功的。过早进入恋爱误区所酿的都是苦果,不能拿青春赌明天。

对策:一、要分清友谊与爱情的区别。男女同学之间应存在正常的友谊,不要把友谊当成爱情而想入非非。二、转移注意力。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认真搞好学习,或在烦闷的时候多干一些自己喜欢干的事,或与知心好友谈谈,不要老是往这方面想。三、树立远大的目标和切实可行的近期目标,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对目标的追求上。四、多参加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充实自己。五、为对方的前途和自己的前途着想,为了不两败俱伤,都应从中摆脱出来。六、多交一些朋友,多看一些优秀的文艺作品,从中得到解脱。

总之,中学生在心理、生理、经济等方面都不具备恋爱的条件,因此要记住鲁迅的一句话“不要只为了爱——盲目的爱——而将别的人生的要义全盘疏忽了。”希望中学生能把握好自己生命的航向,让青春的花朵开得更加美丽、更加灿烂。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