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李商隐《春雨》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7:10:14 字数作文
李商隐《春雨》字数作文

篇一:李商隐《春雨》赏析

李商隐《春雨》赏析

【原作】

怅卧新春白袷(jiá)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霄犹得梦依稀。

玉铛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作者】

李商隐(812-858)字义山,号玉谿(xi)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因受牛李党争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诗长于律、绝,富于文采,风格色彩浓丽,多用典,意旨比较隐晦,以《无题》组诗最为著名。有《李义山诗集》。

【注释】:

白门:今江苏省南京市。

红楼:华美的楼房,多指女子的住处。

珠泊:珠帘,此处比喻雨丝。

晼晚:夕阳西下的光景,此处还蕴涵年复一年、人老珠黄之意。

玉珰:耳珠。

云罗:像罗纹般的云片。

【诗意】

新春之时,穿着闲居时的白夹衣失意而卧,去金陵寻访心爱的女子不遇,心情异常寂寞。隔雨相望红楼,人去楼空,倍觉凄冷,夜晚冒雨独自归来。远去的路上,面对春天的暮色,她也会悲伤。夜色将尽时,自已还可以在梦中与她相见。密封的书信和玉耳环怎样送到对方的手中呢?只有靠远飞万里的鸿雁来传递了。

【赏析】

这是一首爱情诗,诗写因春雨而怀念意中人。春雨潇潇,情丝缭绕。春雨中望着对方居住过的红楼,对伊人思念之情宛若雨丝,飘飘袅袅。而引发出许多怀思的情愫,有追思、有梦境、有挚情、有画意,极尽情思之苦,最后连情书都无法寄出,更可知这种思念的无奈而又无尽。

篇二:古诗词赏析《春雨》

春 雨

李商隐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

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注解

1、白袷衣:即白夹衣,唐人以白衫为闲居便服。 2、白门:指今江苏南京市。

3、云罗:云片如罗纹。

译文

新春,我穿着白夹衣怅然地卧床;

幽会的白门冷落了,我心中惘然。

隔着雨丝凝视红楼,我倍觉冷寂;

珠箔般雨滴飘打灯笼,独自归返。

你在远路,到春晚应更悲凄伤感?

只有残宵能梦中聚首,依稀空泛。

耳环情书已备好,怎么才能送达;

我寄希望于万里云中,那只孤雁。

赏析

绪。开头先点明时令,再写旧地重寻之凄怆,继而写隔雨望楼,寻访落空之迷茫,终而只有相思相梦,缄札寄情。一步紧逼一步,怅念之情恰似雨丝不绝如缕。诗的意境、感情、色调、气氛都是十分清晰明丽,优美动人。“红楼隔雨”与“珠箔飘灯”二句,简直是一幅色彩明丽的图画。

篇三:春雨

随笔:走在诗词的春雨中

我读过欧阳修的《秋声赋》,也读过峻青先生的《秋色赋》,那都是关于秋天的美文,尽管欧阳修笔下的秋天略显寂寞萧条,峻青学生眼中的秋色则繁荣艳丽,但都不失为状写秋天的绝佳文字。但对于我读过的关于春雨的诗词,却早已经淡忘。今天临近清明的时节,突然下起一场久违的春雨,令干旱的早春陡增了几分生气和妩媚,走在春雨中,我搜肠刮肚想过去读过的关于春雨的诗词,猛然间想起了许多幼时跟父亲背过的几首诗词。

南唐后主李煜的《更漏子》写道“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香雾薄,透重幕,惆怅谢家池阁。红烛背,绣帏垂,梦长君不知。” 春夜思远,无边惆怅,全由花外漏声引出,切入自然,传写有序。塞雁、城乌因漏声迢递而惊起,均为拟想之景,合理入情;而屏上的金鹧鸪依然如故,于一动一静间寓有情与无情。唐代诗人韦应物的《春日郊居,寄万年吉少府中孚、三原少府伟、夏侯校书审》 “谷鸟时一啭,田园春雨馀。光风动林早,高窗照日初。独饮涧中水,吟咏老氏书。城阙应多事,谁忆此闲居。”则写出了彼时乡村春雨闲居的恬淡情怀。唐代李商隐的情诗《春雨》“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远路应悲春晼晚,残霄犹得梦依稀。玉铛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则写出了因春雨而引发出许多怀思的情愫,有追思、有梦境、有挚情、有画意,极尽情思之苦,最后连情书都无法寄出,更可知这种思念的无奈而又无尽。

还比如唐代冯著所写的《洛阳道》“洛阳宫中花柳春,洛阳道上

无行人。皮裘毡帐不相识,万户千门闭春色。春色深,春色深,君王一去何时寻。春雨洒,春雨洒,周南一望堪泪下。蓬莱殿中寝胡人,鳷鹊楼前放胡马。闻君欲行西入秦,君行不用过天津。天津桥上多胡尘,洛阳道上愁杀人 ”,也是借景抒发离愁别绪的,可谓细致入微,淋漓尽致。唐代杜甫的《江雨有怀郑典设》里 “春雨暗暗塞峡中,早晚来自楚王宫。乱波分披已打岸,弱云狼藉不禁风。宠光蕙叶与多碧,点注桃花舒小红。谷口子真正忆汝,岸高瀼滑限西东。” 情景交融,相互映衬,把缱绻柔情描摹的出神入化跃然纸上。我比较喜欢的还有唐代戴叔伦的《春怨》“金鸭香消欲断魂,梨花春雨掩重门。欲知别后相思意,回看罗衣积泪痕。”以及宋代刘焘的《菩萨蛮》“湿花春雨如珠泣。泣珠如雨春花湿。花枕并敧斜。斜敧并枕花。织文回字密。密字回文织。嗟更数年华。华年数更嗟”。

当然还有我们更为熟悉的唐代杜甫的《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抒写诗人对春夜细雨的无私奉献品质的喜爱赞美之情。浦起龙说:“写雨切夜易,切春难。”这首《春夜喜雨》诗,不仅切夜、切春,而且写出了典型春雨的、也就是“好雨”的高尚品格,表现了诗人的、也是一切“好人”的高尚人格。宋代的李弥逊有首〈春雨〉诗,曰:“蒙蒙细雨网春晖,南陌清明二月时。细草养泥留燕子,好花藏蜜待蜂儿。”作者从破泥而出的细草,想到衔泥结巢的燕子;从迎雨怒放的鲜花,想到采花酿蜜的蜂儿。与李弥逊同时代的诗人曾几,对春雨也极有感情。他有首诗写道:“一夕朝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

叶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宋代著名女诗人朱淑贞的有一首《膏雨》诗,“添得垂杨色更浓,飞烟卷雾弄轻风。展匀芳草茸茸绿,湿透夭桃薄薄红。润物有情如著意,滋花无语自施工。一犁膏脉分春垄,只慰农桑望眼中。”语言清丽,构思精巧,体物入微,且句句写的是春雨,却通篇不见「雨」字,仅此一点,也算得上是写春雨的上品。

古代不仅文人墨客痴迷春雨对春雨情有独钟,就连明太祖朱元璋也对春雨钟爱有加,善写春雨。他在《新雨水》中写道:”片云风驾雨飞来,顷刻凭看遍九垓。槛外近聆新水响,遥穹一碧见天开。”作者把春雨随风伴云而来,顷刻间遍布天下,继而云开天晴的急遽变化,刻画得入木三分。

此外我在课外阅读中还涉猎过并珍藏的描写春雨的经典诗词有:南宋中期诗人叶绍翁的 《西溪》云“一条横水过前溪,村女齐登采叶梯。独立衡门春雨细,白鸡飞上树梢啼。”。唐杜甫《水槛遣心二首》中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唐朝杜牧《秋思》中的“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唐代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中的“山雨欲来风满楼”;唐朝刘长卿《别严士元》中的“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宋代苏轼《元月廿七日望湖楼醉书》中的“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唐代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的“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宋代徐俯《春游湖》中的“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船撑出绿荫来”;宋代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唐代韦应物《滁州西涧》中的“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等等可谓流传千古的佳句。

远离冬日的萧瑟寒冷,甩去沉重的棉衣,每当春雨飘飞的时节,

走出户外漫步雨中,吟诵起一首首动人的诗句,自能体会到一份妙不可言的韵味和意境。今日我迷醉在春雨迷离堂皇的韵致中,陶醉在渐渐柳绿鹅黄的春色中,信步丝丝飘洒的春雨中,宛如回到辉煌的大唐,那些弥漫着诗词风采和魂魄的佳句涌上心头,我真的觉得做一个中国人是幸福的,因为我们有悠久文化煌煌诗歌的滋养,我觉得作为一个新时代的爱好诗词的作者更是幸运的,因为有汗牛充栋的诗歌的陶冶和养育,我们一定会推陈出新把中国诗词发扬光大,让中华民族的诗词文化在世界民族之林散发出更加瑰丽的光芒!

篇四:毛泽东喜爱李商隐诗初探

毛泽东喜爱李商隐诗初探

崔建飞

内容提要 毛泽东喜爱唐代“三李”的诗[1],本文试图理清他阅读李商隐的具体情况,理清他在诗词创作中对李商隐的借鉴吸纳。这对我们探索和认识文学创作、文学鉴赏的客观规律,具有启发性。 关键词 毛泽东 李商隐 唐诗

一、毛泽东阅读李商隐的情况

毛泽东对李商隐诗非常熟悉,部分作品能熟背熟记。据学者周谷城回忆:1965年他在上海见到毛泽东,谈到旧体诗及李商隐,兴之所至,周谷城背诵李商隐《马嵬》诗,“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背到此,忘记尾联两句,背不下去,毛泽东便接口背道:“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2]1965年6月28日,毛泽东在上海和学者刘大杰谈话,毛泽东问:“《贾生》一诗能背得出来吗?”刘大杰背出后,毛泽东慨叹:“写得好哇!写得好!”[3]一位曾陪伴晚年毛泽东读书的工作人员回忆:一次他给毛泽东读李商隐诗,读错一字,毛泽东立即纠正[4]。

毛泽东对李商隐生平事迹也有兴趣。20世纪50、60年代的一天,毛泽东给秘书田家英写过一信:“田家英同志:苏雪林著《李义山恋爱事迹考》,请去坊间找一下,看是否可以买到,或者商务印书馆有此书?”[5]

毛泽东还关注和参与李商隐诗歌研究。他读《历代诗话》,关于李商隐《锦瑟》中的“锦瑟”解释,对苏东坡的“适、怨、清、和”说和其他几种关于“锦瑟”的不同解释,一路画了密圈[6]。1965年6月和刘大杰谈到李商隐《无题》诗,毛泽东发表意见:“《无题》诗要一分为二,不要一概而论。”1975年8月2日,刘大杰为修改

其《中国文学发展史》,致信毛泽东,信中说:“关于李义山的无题诗,说有一部分是政治诗,也有少数是恋爱诗,这样妥当吗?”1976年2月12日,毛泽东复信答:“李义山无题诗现在难下定语,暂时存疑可也。”[7]这封复信离毛泽东逝世只有半年多一点。

毛泽东常以李商隐诗练习书法。《毛泽东手书古诗词选》中收有李商隐的《锦瑟》、《筹笔驿》、《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马嵬》、《嫦娥》、《贾生》等[8]。由于对李商隐部分作品烂熟于心,毛泽东能够随口化用其诗句。1933年2月,毛泽东与妻贺子珍在福建长汀卧龙北山散步,贺子珍被路边腊梅吸引,让毛泽东看,他看后随口吟了两句:“春心乐与花争发,与君一赏一陶然。”[9]这第一句显然从李商隐《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诗“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句化来。

毛泽东的读书,习惯在书上用各种圈、点、勾、画等标记。每读一书、一诗,通常在书封面、诗标题前画上一个大圈,几个大圈就表示读过几遍。在诗标题前连画几个小圈,表示对该诗重视或欣赏。对诗中好句子和值得注意的地方,则画直线、曲线、或加以密圈。据整理毛泽东中南海故居藏书的张贻玖统计,毛泽东圈画过的唐诗约600首,其中“三李”诗约占三分之一,即约200首。毛泽东圈画李商隐诗30余首,约占他圈画“三李”诗的六分之一左右。毛泽东圈画过多次的李商隐诗有《有感二首》、《重有感》、《锦瑟》、《夜雨寄北》、《马嵬》等。还有《贾生》,六处圈画。《北齐二首》、《隋宫》和《韩碑》,分别圈画三至五遍。《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在标题上连画三圈,圈画五遍。《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画着大圈、小圈。读《随园诗话》(卷一)时,毛泽东对清人杨守知、尹继善集李商隐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为对语加了圈画[10]。需要说明的是,张贻玖统计仅

李商隐《春雨》

限于中南海故居藏书,不包括他住进中南海前的阅读,也不包括其后他在外地所读的书,张的有限统计仅作参考。

二、毛泽东诗词创作对李商隐作品的吸纳

毛泽东的《七绝·贾谊》,明显吸纳了李商隐咏史诗《贾生》。《七绝·贾谊》全诗:“贾生才调世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梁王堕

马寻常事,何用哀伤付一生。”李商隐《贾生》全诗:“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七绝·贾谊》第一句“贾生才调世无伦”显然从《贾生》第二句“贾生才调更无伦”引化,毛泽东诗词注释家对此持一致意见。两诗比较,风格较李诗刚健。

毛泽东另一首《七律·咏贾谊》,从总体看,与《七绝·贾谊》相似,也体现了毛泽东对《贾生》诗意的吸纳。

毛泽东写于1961年的《七绝二首·纪念鲁迅八十寿辰》,第二首最后两句为“剑南歌接秋风吟,一例氤氲入诗囊”。毛泽东诗词注释家均认为“一例氤氲入诗囊”句语出李商隐《李贺小传》。李商隐在传中记李贺“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11]。毛泽东也喜爱李贺,读过李商隐所述李贺的特色行藏,印象较深并加以吸纳,应合理。至于毛泽东其他诗词对李商隐诗意的借鉴吸纳,注释家们发表了各自意见,摘录若干如下:

1.《蝶恋花·答李淑一》“寂寞嫦娥舒广袖”中的“嫦娥”——李商隐《嫦蛾》:“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12]

2.《七律·到韶山》句中的“别梦依稀咒逝川”的“别梦依稀”——李商隐《春雨》:“残宵犹得梦依稀。”[13]

3·《七律二首·送瘟神》中的“坐地日行八万里”一句——李商隐《瑶池》:“八骏日行三万里。”[14]

4·《七律·冬云》中的“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一句——李商隐《重有感》“岂有蛟龙愁失水,更无鹰隼与高秋。”

[15]

此外还有一些,鉴于这类注释或可靠,或牵强,见仁见智,难做定论,兹不多录。

三、一点思考

1、问题的提出

毛泽东对中国古典文学涉猎广,揣摩深,造诣高。李商隐是唐代重要诗人,毛泽东阅读、吸纳他的作品,顺理成章。然非所有唐代重要诗人,毛泽东都喜爱,如杜甫,毛泽东阅读吸纳其作品不少,但他1957年明确说:“杜甫的诗有好的,大多数并不怎么样。”[16]又说对杜甫“不甚喜爱”[17]。1958年1月,在南宁会议上毛泽东说:

“光搞现实主义一面也不好,杜甫、白居易哭哭啼啼我不愿看,李白、李贺、李商隐,搞点幻想。我们党建党以来,几十年没正式研究过这问题。”[18]这就把杜、白和“三李”区别开来,毛泽东对“三李”诗表现出一种偏爱,一种特别的兴趣。

“三李”虽同属“搞点幻想”的诗人,但诗境各有不同。“三李”中,李白诗境较阔大,刚质最多,与毛泽东诗词风格最接近;李贺次之;而李商隐诗境较委宛内敛,与毛泽东最不接近。当代学者、作家王蒙指出,李商隐诗中描写的雨大都是细雨、冷雨、晚雨,给人的主观感受一是漂泊感,二是阻隔感,三是迷离,四是忧伤,并指出“李商隐的诗中当然没有毛泽东的‘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与‘热风吹雨洒江天’”[19]。除去时代、历史因素,毛泽东的个性、处世态度与李商隐相比差距更大,积极与消极,刚强与柔弱,对比分明,是“三李”中差距最大的。毛泽东之于李商隐,一方面是强烈反差,一方面又有偏爱,有强烈吸引。如何看待这个现象?两者相通之处在哪里,“灵犀”在哪里?这就需要关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毛泽东的阅读心理,另一个是李商隐诗歌的魅力。

2、关于毛泽东的阅读心理

(1)阅读心理“经常有对立的成分”。

1957年8月1日,毛泽东反复咀嚼范仲淹《苏幕遮》和《渔家傲》两词后写了一封谈读古典诗词的信:“词有婉约、豪放两派,各有兴会,应当兼读。读婉约派久了,厌倦了,要改读豪放派。豪放派读久了,又厌倦了,应当改读婉约派。我的兴趣偏于豪放,不废婉约。婉约派中有许多意境苍凉而又优美的词。范仲淹的上两首,界于婉约与豪放两派之间,可算中间派吧;但基本上仍属婉约,既苍凉又优美,使人不厌读。婉约派中的一味儿女情长,豪放派中的一味铜琶铁板,读久了,都令人厌倦的。人的心情是复杂的,有所偏袒仍是复杂的。所谓复杂,就是对立统一。人的心情,经常有对立的成分,不是单一的,是可以分析的。词的婉约、豪放两派,在一个人读起来,有时喜欢前者,有时喜欢后者,就是一例。睡不着,哼范词,写了这些。”毛泽东对这封信郑重视之,特别嘱咐要女儿李讷也看一看[20]。

一位诗风以刚健豪放为主的诗人,会不会喜爱一位诗风以委宛内敛为主的诗人的作品?一位共产主义革命家代表人物,会不会喜爱一位以写个人情怀为主的古典诗人?毛泽东本人的回答是肯定的。毛泽

东的“兼读”主张,既谈了他的阅读心理,即有时需要调整一下口味,也强调了他的艺术鉴赏标准。只要是优秀的作品,例如达到了“苍凉又优美”的诗界,即使与自己风格不合,“基本上仍属婉约”,都“使人不厌读”。对一个诗人“不厌读”的作品多了,就会形成喜爱心理,这里当包括李商隐。

(2)在高水平鉴赏家那里,不可能将艺术作品的风格定于一尊。 毛泽东这封信,和他在南宁会议上关于反对“光搞现实主义一面”的说法,都是一位高水准文艺鉴赏家的阅读体会。光搞现实主义一面不好,要有浪漫和幻想,现实主义有其所短,浪漫主义有其所长。光有豪放一派不好,也要有婉约派,还可以有中间派。光有杜甫、白居易不好,还要有“三李”。毛泽东这些思想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懂得和尊重艺术客观规律,突破了当时苏联把文学艺术定于现实主义一尊的框框。在文艺方针方面,他一贯主张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1951年,他给中国戏曲研究院的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1957年3月,他强调指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一个基本性的也是长期性的方针。当然他个人文学欣赏的趣味,更喜爱“搞点幻想”、带点灵性的作品。李商隐的感怀、咏史、咏物诸篇,尤其是他的《无题》诗,含蓄蕴藉,音调谐美,深情绵邈,沉博绝丽,且富于象征和暗示色彩,这样一个充满灵性、极富想象力的诗歌境界,与毛泽东的阅读心理得以契合,且契合共鸣处较多。诗人与鉴赏者之间总是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别,越是好的文艺鉴赏家,越能深刻参悟人生的复杂、艺术的精微,越能理解艺术生产的规律,越能领略艺术样式的多样性。只要诗人在鉴赏家关注的领域发现发掘了新鲜的动人的情感,即使不甚合自己人生旨趣,仍然能被打动心弦。

心弦拨动之后,是咀嚼,是绕梁三日,是联想生发,是借鉴吸纳。不同气质诗人之间的借鉴吸纳,会产生不同格调的作品。如毛泽东把“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化为“春心乐与花争发,与君一赏一陶然”,转无望沉沦为积极乐观;如把《贾生》引发为《七绝·贾谊》,加入刚健豪迈之气。当然,对“不甚喜爱”的诗人也会有借鉴吸纳,如毛泽东改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三,也会产生不同格调的作品。这也是毛泽东“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思想在自己创作中的实践,是文艺创作客观规律的丰富性、复杂性的体现。

(3)毛泽东和李商隐对于探究人的心灵有共同关注。

篇五:李商隐爱情诗浅论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爱情诗浅论

陕西省岐山县蔡家坡镇第二初级中学 张斌岐

【摘要】李商隐是晚唐抒写爱情的能手,他的爱情诗构思精妙,意韵丰富,深情绵邈,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本文主要从史的角度,结合作者的生平、思想和个性气质,以他的十多首爱情诗为例证,分析、探讨、揭示他的爱情诗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

【关键词】李商隐 爱情诗 思想内容 艺术成就

晚唐是唐朝走向衰败的时期,也是唐代文学发展趋向衰落的时期,晚唐时局的动荡不安阻滞了这一时期文学的发展,“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晚唐诗文创作状况的最好写照。晚唐作家虽多,但并未出现成绩卓著的大家,只有“小李杜”的创作活动,才给晚唐文坛带来了几许生机,尤其是李商隐,以他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中晚唐时期成就最高的诗人。

作为中晚唐之际诗歌的集大成者,李商隐的诗内容丰富,从题材来看,主要有三大类:第一类是政治诗,李商隐一生关注现实,关心国家命运、前途,所以他写了大量的直接触及社会现实的政治诗,反映了一系列重大的社会问题;第二类是咏怀诗,这类诗在李商隐的诗歌中占的比例最大。由于社会的没落,时局的动荡,政治上的失意,一生沉沦下僚,使他徒有壮志,怀才不遇,所以他的咏怀诗主要抒写了他的各种复杂思想;第三类是爱情诗,李商隐是唐代抒写爱情的能手,爱情诗在他的诗中占有一定比例,数量虽然不多,但以无题诗为中心的爱情诗却代表了李诗的基本艺术风格,而且极富特色,创造了大量的爱情名句,为后人所广为传诵。下面就从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两个方面来分析一下李商隐的爱情诗。

一、李商隐爱情诗的思想内容。

纵观李商隐的爱情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表现他与妻子王氏之间的深切爱情。

如《赠荷花》中写道: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惟有绿茶红菡萏,舒卷开合任天真。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几衰愁杀人。

这首诗主要写了诗人婚前对王氏的倾幕之情,诗中以荷花来比喻妻子王氏的美貌秀姿,以荷之花叶长盛不衰,表示对妻子王氏的倾幕和怜惜之情。而诗歌《春雨》、《漫成三章》则写的是诗人与王氏婚后的爱恋之情,我们来看《春雨》:

帐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远路应悲春畹晚,浅宵犹得梦依稀。玉铛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诗歌通过春雨抒发对妻子的爱怜思念之情。因春雨而引发出许多怀思的情愫——也像濛濛细雨一样的连绵,有追思、有梦境、有挚情、有画意,极尽怜惜思念之苦,以至最后连情书都无法寄出,更可知这种怜怜的无奈而义无穷。

抒写与妻子离别之情和相思之苦的,如《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首诗又题为《夜雨寄内》,诗人以眼前之景预期将来,写得平易朴实,但令人一唱三叹,“巴山夜雨”(此夜)“剪烛西窗”(彼夜),

之凄苦,之甜蜜,都表现了对妻子的深切思念之情。这类诗还有《因书》和《夜意》等,都写得一往情深,表现了诗人与妻子之间的深厚感情。

李商隐写给妻子的诗中,悼念妻子王氏的诗更多,如《正月崇让里》、《暮秋独游曲江》、《悼伤后赵东蜀辟至散关遇雪》等,均写得情真意切,悲戚动人,表达了对亡妻的深切悼念之情。

2、表现他与其他女子之间的情愫。

李商隐的爱情诗,除了表现他与妻子王氏之间的感情,还有许多是表现他追求、怀恋其他女子的,这些诗中,最著名的当推《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诗歌前两句就把恋绪离情写得感人肺腑,颔联更是成为绝唱,极形象地表达了忠贞不渝的爱情,极写爱情之珍贵难得和爱情之坚贞不渝,真实地反映了封建知识分子的爱情心理,带有浓重的感伤色彩。表露了诗人对情人刻骨的相思和忠贞的爱情。

又如《无题》二“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写男女之心心相印;还有“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无题》四首),抒发对爱情的追求和失落的痛苦。再如“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无题》四首)写情人之间的离别之恨。

3、表现他人爱情。

李商隐的爱情诗中还有一小部分是写他人爱情的,如《无题二首》其一“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待好风。”

诗歌描绘的是一少女相思的怅惘和苦闷。开头写深夜难眠还在缝制罗帐,接着回忆起当时偶遇他的情景,第五、六句写渴望和惆怅的心情,结句是期待着有机缘能再相遇。

再如《无题二首》其二“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神女生源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这首爱情诗,描写了女性的痴情和怅惘。诗歌写一位少女醒来后细细品味自己在梦中情景,而后又怅然若失,只有徒自伤感。第五、六句表示自己有蕙心而不愿听人摆布,决心追求幸福,结尾感叹相思了无益处,但又能甘愿为了爱而受折磨。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无论是写与妻子之间深切感情的,还是写与其他女子之间恋情的,或是表现他人爱情的,李商隐的爱情诗都是以自己的爱情体验为基础,精心创造特有的意境,细致刻画爱情心理,交织着希望、失望、绝望、追求、欢乐、痛苦等复杂的爱情体验,意蕴丰富,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思想内容。

二、李商隐爱情诗的艺术成就。

1、生平遭遇为诗人奠定了创作的生活基础。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人,开成二年进士。他生

活在唐朝的衰败时期,幼年丧父,孤苦贫寒,加之瘦赢文弱,形成了他易于感伤的性格,同时也促使他谋求通过科举,振兴家道。在“悬头苦学”中他获得了高度的文化艺术修养,也锻炼了他坚韧执着的追求精神。但在求仕途中又卷入了“牛李”两党之争,他中进士得恩于牛党,而娶的妻子王氏又是亲近李党的王茂元的小女,李商隐便处在了“牛李”两党斗争的夹缝中,成为党争的牺牲品。他有抱负、有才气,关心国家命运,关注人民疾苦。但由于党人的成见,加以李商隐个性孤介,不苟且攀附,使他一直沉沦下僚,仕途无大的起色,远大的志向和抱负始终不能实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民不聊生,动荡不安的晚唐社会局势,对他的思想性格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妻子王氏的不幸病故,又加重了他的精神痛苦。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复杂坎坷的人生遭遇奠定了李商隐诗歌创作的生活基础。时世、家世、身世,从各方面促成了李商隐易于感伤的、内向型的性格和心态。国事、家事、春去秋来,人情世态,以及与朋友、与异性的交往,均能引发他丰富的感情活动。他所秉赋的才情,他的悲剧性和内向型的性格,造就了他灵心善感、丰富细腻的感情。“庾信生多感,杨朱死有情”(《送千牛李将军》),“多感”、“有情”及其所带有的悲剧色彩为他的爱情诗的创作和其它抒情诗的写作定下了抒情基调。

2、李商隐的爱情诗的艺术特色。

李商隐的爱情诗中最为杰出的是他的无题诗,这些诗在李诗中不占多数,却是李诗独特的艺术风貌的代表, 代表了他诗歌的基本风格。他的爱情诗,构思缜密,情致深蕴,情挚意真,深厚缠绵,如《夜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