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不在网络中迷失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7:24:06 字数作文
不在网络中迷失作文字数作文

篇一:高中语文作文 迷失

迷失

身处大千世界,灯红酒绿,林林总总,纷繁冗杂。心智不坚者,一着不慎,沉溺迷雾池沼,无力自拔;更有甚者,行入不归之路,悔恨之时方知晚矣。

回首漫漫长河,无数青年才俊,血气方刚,一朝失足,身败名裂,令人扼腕。犹记昔日汪兆铭之徒,胸怀大志,满腔热血,于中华疮痍之时奋起,痛斥保皇谬论,宣扬三民思想,“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掀起阵阵爱国浪潮。

但光辉止于此尔。当东洋铁蹄践踏神州,华夏儿女同仇敌忾,抵御外辱,独其一人,拜倒于日军的淫威与糖衣之下,沉溺于无尽泥沼,越陷越深。季新之辈,固乃一世英才,然其于乱世中迷失,卑躬屈膝之间,辱没的决非仅是沧桑厚重的黄土地,更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不朽灵魂,亿万万中华儿女的尊严与骨气。填海之志幻灭泡影,余下的,只是千夫所指,遗臭万载。

同是山河破碎,风雨飘零,无数国人迷失于无尽黑暗之中之际,留洋学子周树人毅然弃医从文,誓唤醒迷惘的中华儿女。他以笔为矛,日夜苦战于无硝烟的战地,更用笔无情揭露,尖锐批判,辛辣讽刺,刺穿重重迷雾,劈开荆棘丛莽,令新文化的阳光挥洒大地。

“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双叉路口前的抉择,他曾彷徨,但从未曾迷失。他以投枪,匕首,向着敌人冲锋陷阵,更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自迷失中觉醒。他向着光明,为中华民族指引前进的道路,他的灵魂早已融入整个民族,早已深深嵌入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脊骨里。他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不枉“民族魂”之誉。

放眼当下,更有无数人迷失于物质的泥沼之中。“王立军事件”曾轰动一时。作为公安界

的一级英模,王立军早早即被冠以“打黑局长”的美誉。除恶扬善,他是百姓心中正义的代名词。但就是这样一位传奇式的人物,却最终因徇私枉法,滥用职权等罪名落马。自正义化身跌至落马高官,讽刺性的剧情令人警醒。在当下这个物欲极度膨胀的时代,诱惑充斥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如迷雾般令人沉溺其中,迷失方向。但只要秉持心中的信念,坚守脚下的道路,等待你的,必将是迷雾后的朝阳。

篇二:感谢有你,永不迷失

感谢有你,永不迷失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星星实验学校的王荔枝。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感谢有你,永不迷失》。

同学们,我们是五月的花海,是初升的太阳,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可是有那么一部分同学却迷失了自我,失去了航向。他们在升旗时嬉笑,在课堂中玩耍,在下楼时推搡,甚至与同学交往中,因点鸡毛蒜皮的事而大暴粗口。梁启超曾经就这样呐喊: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壮,则国壮。只有少年强了,少年壮了,民族复兴,国家强大才有希望。暂时被迷雾笼罩的我们,应该把核心价值观作为前行的指明灯。

爱国,是一种最质朴的情感。当你看到脚下的一角钱而熟视无睹时,你可知道你忽略的不是一角钱,而是一枚国徽!当你面对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不屑一顾时,你可知道多少先烈为让它升起在中国的大地上而流血牺牲!国家,国家,没有强大的国,何来幸福的家?没有强大的国,哪来今天幸福的生活?我们要时刻心系祖国,为国家的伟大复兴而发奋学习!

青年周恩来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作为学生,踏实学习,就是一种爱国。雷锋在日记中这样写着: “如果你是一滴水, 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 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最小的一颗螺丝钉, 你是否永远坚守你生活的岗位?”

我们学生,学习是我们的使命,爱学习就是敬业。那么,那些把玩网络游戏视为时髦,把抽烟酗酒当作一种潇洒,把逃课缺课看作追求自由,把老师的苦口婆心当作耳边风的同学,你认为他的做法可取吗?答案不言而喻。当你无视知识时,知识也会无情地抛弃你,最终因为无知而被社会遗弃,成为社会的包袱。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作为新青年,我们要发奋图强,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知识的营养浇灌我们的青春之花。

一个真正的大国,不仅要硬实力作基础,还需要软实力作支撑。而你,核心价值观,就是这种软实力的重要内涵和根基。我们是多么地幸运,因为有你来指引人生,你教我们求真知,讲道德,守诚信,重团结。我们相信,在你的指引下,我们一定能茁壮成长,挑起国家的大梁!

感谢有你,我们从未迷失!感谢有你,让我们在谷底看到阳光!感谢有你,我们坚定了人生信念。我们将以你作为人生旗帜,勇往直前,永不迷失!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篇三:不要让孩子在网络中迷失方向

不要让孩子在网络中迷失方向

摘要:如何让青少年能正确的使用网络,发挥网络的优势,已经成为我们社会发展要考虑的问题。本文从道德观念维护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论述了正确引导青少年合理使用网络,避免不良信息的干扰。

关键词:网络 迷失 方向

网络已成为现代生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大部分小孩子很早就可以接触到网络,同时在小学阶段也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这让我们大部分孩子一下就喜欢上这网络,在网络上可以学到不少知识,找到所需的资料,而且也可以在网络上进行游戏、聊天、关注影视偶像动态或其它娱乐。面对网上这些层出不穷的新事物,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对于孩子来说很难分辨与掌控。着实让我们的老师、家长们措手不及。孩子祖国未来的希望,不能让他们在网络中迷失方向。

通过这几年初中信息技术课的任教,认为我们应正确的引导,适当的控制,做到以下几点还是能让网络成为孩子们学习、生活、工作的好帮手。

1 要在课堂上就让学生正确的认识计算机作用

计算机不仅是一种学习和工作的工具,而且也是一种娱乐的工具。学生对计算机课的喜欢很多时候不是对于计算机的知识,而是想

去体会网络游戏的刺激与好玩。当然不是所有的网络游戏都不好,只是我们在课上要有所选择。正确的引导学生去玩一些对协调能力、判断能力等有一定帮助的。比如,现在很多人都喜欢玩连连看,我们可以做一些简单的小游戏,把计算机的相关知识进行配对,让学生在玩乐中学到知识。

多了解学生们都会去玩哪类游戏,摸清他们的心理,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同时也让他们去思考,所玩游戏是否真的适合我们这个年龄,怎么样开发才能让我们既可以得到知识,又可以得到放松呢?针对孩子们的想法,让他们先学好基础知识,以后多为我们下一代孩子编写出更有益的游戏。因此开设电脑提高班的兴趣小组。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能更明确计算机的真正作用。

2 要正确的引导学生树立网络交往道德观

当我们在介绍网络给学生时,首先就要先学习网络道德。所谓网络道德,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们的上网行为,调节网络时空中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网络道德是时代的产物,与信息网络相适应,人类面临新的道德要求和选择,于是网络道德应运而生。网络道德是人与人、人与人群关系的行为法则,它是一定社会背景下人们的行为规范,赋予人们在动机或行为上的是非善恶判断标准。每一个使用网络的人都要

去遵守。

很多人网上QQ、种菜、开心农场,迷恋网络交友。有些学生因迷恋上网影响正常的学习,造成学习成绩下降;有的学生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交往,影响了现实生活中父母、老师、同学的交流;更有的甚至陷于不切实际的网恋而不能自拔。因此,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网络,正确对待虚拟和现实的关系,是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3 要合理的让学生运用网络去实现自主学习

网络是给我们摄取信息的途径之一,方便、快捷、简单。但是如何让孩子去搜索、核对、判断、选择和处理信息,以达到对信息的有效科学利用?如果只让学生自己在网络世界里,缺少正确的引导,他们会在网络中迷失方向,其他害处不会比网络游戏轻。因此,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并教他们分辨有害信息的内容。例如,让他们分清网络中的真假,不要把一些不真实的信息传播。还有现在有很多冒一些大型网站的名义发布中奖信息,让他们了解辨认的方法,以免上当受骗。遇到一些与自己年龄阶段不符的网站要自觉的关闭网页。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获取信息,教师可以搜集一些与学生学习有关的网址。让上网的同学学会如何运用网络去实现自主学习。

4 要充分的利用网络关注学生身心的健康

青少年时期是身体日趋成熟的时期,同时也是心理发生剧烈变化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显著发展,自我意识和性意识开始萌动和发展,同时,情绪波动幅度较大,很容易走极端。这个时期的孩子有其社会压力,也有情感方面的需要,如渴望友谊、渴求被了解、被尊重,希望获得成就感。一些孩子(如一些后进生)由于自身性格、素质能力或各种外在因素而无法实现这些需要,在遭受多次失败后,往往逃避到网络这一虚拟世界中以获得心灵的慰藉,往往意志消沉,不思进取,心灵孤寂,心理闭锁,可能形成心理障碍,和师长心存隔阂,甚至有敌视心理。这就需要教育者对症下药,因人而异地进行心理辅导。学校可以开设心理辅导信箱,也可以利用QQ进行心理辅导,学校可以虚拟一位能够被孩子们喜爱和信任的“知心小姐姐”,其幕后工作则由广大的具有丰富的心理学知识和心理辅导经验的教师担任。由于QQ是一种利用对话框(也可以进行语音聊天)进行非面对面交谈的形式,彼此都是陌生人,交谈双方都是平等的,没有利害关系,也没有隐私被曝光的顾虑。在绝对安全和自由平等的交谈氛围下,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敞开心扉,教育者则较容易找到孩子的心理症结,并开出良方。于是,当“知心小姐姐”被当成值得信赖的朋友时,几句善意的劝告可能会胜过平时教师几个小时苦口婆心的正面教育。

5 要正确使用电脑控制不良信息侵扰

不良信息无处不在,有通过非常诱人的图片吸引,有通过弹出网页,有通过病毒的传播,有通过免费软件强行安装等。当我们遇到这样的情况可以通过以下几点进行解决:(1)养成一个良好的使用电脑的习惯,不被一些诱人的图片所吸引,不随便去点广告图片;(2)安装杀毒软件和一些系统保护软件,定期不定期的进行病毒查杀;(3)使用正版的软件或者从正规大型网站下载下来的软件,一个是尊重知识产权,另一个也减少中毒的机会;(4)严格执行《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就像大家遵守法律一样;(5)用国家安全部监制的“学生浏览器”,能有效地将大多数不健康的内容屏蔽于浏览器;(6)可以运用一些防止青少年免受不健康侵害的软件,如,“青少年卫士”、“网络过滤王”“绿坝”等软件;(7)在WINDOWS系统的开始→设置→控制面板→INTERNET属性→内容里的分级审查中,分级功能可分别从暴力、裸体、性和语言四个方面进行四个级别分级限制。

6 结语

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青少年上网要有正确的引导与教育,同时所有的上网人也要遵从正确的网络道德规范,减少由于网络负面影响所带来的损害,是保证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更是培养教育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发展人才的需要,我们的学校、家庭、社会应当联合起来,给予足够的重视。

篇四:网络 中考作文写作指南之一

中考作文写作指南之一:中考作文的开头技巧

由于时间与篇幅的限制,考场作文的开头一般讲究简洁、生动、优美,可考虑选用如下开头方法。

1.开门见山式。所谓“开门见山”,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指的是写文章时直截了当入题的一种写法。这种方法在各类文章的写作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占有很大的比例。它的表达角度,可以是开头直叙本事,也可以起笔点题;可以开宗明义揭示主旨,也可以单刀直入点明论点,如此等等。由于这种写法干脆利落,入题快捷,不枝不蔓,所以应为考场作文开头的首选方法。

2.背景渐入式。如1999年的全国卷高考作文题目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联系近几年的科技发展,克隆技术的问世,基因可以移植了,航天技术更是突飞猛进。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持续发展,经济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联系这些背景,文章的内容可写了,联想与想象也便有了立足点了。

3.设问置疑式。先倒叙事情的结果,设置悬念,或先设问破题,引起说明或议论。如《万紫千红的花》开头设问:“花为什么会有各种美丽鲜艳的色彩呢?”这种开头方法,其目的是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关注,激发读者的兴趣,同时增加文章的曲折,显现文章的布局之美。这种开头技法出现在中考作文中的频率很高。当然,这种开头形式要注意巧妙运用,避免单一,或追求形式上的好奇。其实,这种开头的形式是很丰富的,如:

①先提出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②先截取一个精彩的事件片断;

③先交代一个起线索作用的物件;

④先安排一个引发故事的场景;

⑤先介绍与故事情节紧密相关的人物。

4.名言警句式。开头引用警句、名言、诗句或俗语、谚语等,可以达到吸引读者,突出中心的作用。考场作文,因题而异,相机引用,又何乐而不为?名言警句式开头运用得自如,往往能增强开端的气势,使人感到突兀、峥嵘、高远。当然,引用时要尽量准确,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

5.精辟设喻式。开头设喻,以引起读者对要说明的事物或道理的兴趣。如《中国石拱桥》开头:“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马说》开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以伯

乐与千里马的故事为喻引出中心论点。精辟设喻式多用于议论文的开头,它能使文章发端新颖,增强文章的吸引力和表达效果。既然是“设喻”,就得注意所言之“他物”与本题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不能牵强附会。

此外,还有抒情议论式,刻画人物式等开头法,在此不一一赘述。

总之,考场作文怎样开头,这决定考题所规定的内容、文章的性质和考生独特的构思。各位考生拿到题目后,务必三思而后行,切忌草草了事。

中考作文写作指南之二:选材要在“独特”上下功夫

1.独特的材料来自独特的经历。尽管中学生之间的生活差异较小,但每个人毕竟有一些与他人不尽相同的经历,选择这些“人无我有”的材料,那文章就会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如写《记一次升旗仪式》,因为每个学校都是星期一升旗,升旗仪式又是程式化的,文章写出来往往千篇一律。但有一位同学力避其同,选择了他作为升旗手参加升旗的“那一次”,其感受就有别于其他同学,文章也就有了新意。还有位同学写他到北京在天安门广场参加的一次升旗仪式,因为不是每一个中学生都有机会去北京看升旗,这篇文章自然引起了阅卷老师的注意。也是写老师,有一位同学在《老师,谢谢您》一文中力避俗套,写了这样一件自己亲身经历的事:

“嗨!语文老师让你去办公室一趟。”这一喊声把我吓得一怔: 怎么啦?我犯了什么错误吗?正在我搜索着近期所犯的诸种小错时,却已走到老师的门前,无奈地“笃笃”敲了两下门。“请进!”我推开门,屏气走了进去,老师从一堆作业本中探出头来,见我眉头一舒,笑着说:“听说你很喜欢写作文,是吗?上次作文你写得很不错,我想把它推荐到《语文报》,不知道你愿不愿意。总要征求作者本人的意见嘛。”老师又埋头批改着作业,我心里“怦怦”直跳。天!我太高兴啦!我觉得脸上有点烫,便低下头,又使劲点了点头。老师便又递给我一沓稿纸和修改好的作文本说:“奴,拿着。明天上课时我去取,可别偷懒哦!”老师笑了,我又使劲点着头,蹦跳着走了出去。

这个老师帮“我”推荐优秀作文的材料就很独特,也许这位老师也有诸如带病上课、不辞劳苦帮学生补课的事迹,但那些材料太普遍了,太缺乏个性了。而这个材料中的老师形象就给人以新鲜感,帮学生推荐优秀作文,不仅帮学生作了认真的修改,还要征求一下学生的意见,表现了对学生的尊重;老师递给“我”的一沓稿纸和“明天上课时我去取”的吩咐,又表现了老师对学生的体贴和细心;“老师从一堆作业本中探出头来”和“老师又埋头批改着作业”这两笔看似不经意的描写,充分表现了老师工作的认真和勤奋。由此可见,这则材料不仅独特,而且内涵丰富,老师的形象也非常丰满。

2.独特的材料还来自独特的发现。人们常常称道作家能把“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的东西写出来。

譬如一个中考作文题是《我渴望》,这是个半命题作文,不少考生都局限在“渴望理解”、“渴望减轻学习负担”这些小圈子中,写来写去还是一己的苦恼。有一个同学独辟蹊径,一看到他的作文题,你的眼前就会为之一亮——《我渴望五环旗在中华大地上升腾》。申办奥运会是世界体坛的一件大事,在中国举办奥运会是几代中国人的愿望,哪一个炎黄子孙不希望申办成功。报纸、广播、电视几乎天天在宣传,可有些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位同学捕捉住了这个材料,并化作了饱蘸感情的文字:

当中国北京正式提出申办2008年奥运会时,有些外国人投来的是怀疑的,甚至是不屑的目光: 中国也能举办奥运会?这片曾沦为半殖民地的土地上也能升腾起五环旗吗?真是笑话!作为中国人,我那颗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被深深刺痛了。为了一洗中华民族昨日的耻辱,为了一展中华民族今日的风采,我渴望,渴望着奥运五环旗在中华大地上升腾。

另有一个同学又从热爱大自然的角度写他对草地的渴望。他先介绍了他家旁边的一块草地:

我的家住在一个大院里。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我家所在的老楼旁边有一大片草地。草地上还堆着一些工厂的钢板,草丛中横卧着一根树干般的大铁柱,一些小草从周围探头探脑地伸出来。这就是我儿时的乐园。

接着,作者以“儿时的春天是最美丽的”、“儿时的夏天是最高兴的”、“儿时的秋天是最甜蜜的”、“儿时的冬天是最快活的”为排比段的起句,叙写了草地给自己的童年带来的欢乐。就在读者沉浸在作者所营造的美好快乐的氛围中时,作者笔锋一转,写他失去草地的失落和痛苦:

而现在呢?

现在的那块地方,昔日的大草地,那给我带来欢乐的开心乐园,已经消失了。随之而来的是在那块地皮上建起的塔楼和工厂。蝴蝶、花儿和鸟儿再也见不到踪影,连小蚂蚁都很难找到。以前的夜晚,总是听着“小夜曲”进入梦乡;现在的晚上,楼前的公路上不分昼夜地行驶着车辆,噪音吵得人头疼。一出家门,眼前只有大楼!大楼!

望着这一切,我困惑了。照这样下去,我们和我们的子孙,还能够懂得“大自然”这个词的真正含义吗?

这样一篇以环保为话题,表达一位少年热爱绿色自然的强烈愿望的作文与那些写渴望友情、写渴望成功的一般化作文比起来,显然因其见地独特而胜出一筹。

3.独特的材料又来自独特的胆识。出于种种原因,生活中有不少事情,人们是不敢入文的。中学生的作文更是四平八稳的,许多个人生活的秘密成为了日记本的专利。其实这其中就有很多独特的材料,就看你敢不敢写到文章当中去,特别是考场作文中去。譬如早恋现象,除

了老师和家长在喋喋不休的担忧外,又有几个中学生敢于涉及这个话题?有一个中学生敢了,她在考场上写下了《我第一次接到男同学的信》,她在开头写道:

看到了这个题目,你一定要大吃一惊,是的,我是下了很大决心才决定写它的。

一开头就交代是“下了很大决心才决定写它的”,说明小作者是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才下这个决心的。看来,仅有独特的经历而没有独特的胆量仍不可能在选材上出新(收到约会信的难道仅有这一位考生?为什么只有这一个考生敢写出来?)。

因为感受独特,笔下就真切细腻,请看文中关于看到信后的一段心理描写:

刚看完两行,我的胸口就像堵了个棉团,喘不过气来,我紧闭双眼不敢抬头,用双手捂着发红的脸,只觉得天旋地转。??我将信揉掉,觉得浑身酸软无力,我几乎能听到自己的心跳??

没有亲身感受的人是绝对描写不出这样的心理,但作者既不是猎奇,也不是炫耀,而是以冷静的笔调叙写自己如何妥

不在网络中迷失作文

善处理这件事的经过。作者在结尾处,忠告遇到类似事情的女同学:

千万不要陷入漩涡,注意处理好这样的第一次,之后,你会获得圣洁的友谊。

切莫忘记,感情固可贵,理智更可敬。

有人评价这篇文章是一篇冲破初中作文“禁区”的好文章,说她思想境界高尚,感情纯洁无瑕。我以为,这样的评价是恰如其分的。

中学生作文要受时间限制,特别是考场作文更是如此,因此,在选材上也不可能花很多功夫。怎样在较短的时间里找到较为独特的材料呢?我们可采用一种“列举排同法”,即把你能想到的材料用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概括列举在草稿纸上,然后比较分析,把凡是有可能与他人雷同的划去,留下最具有独特性的一个。

假如你实在没有独特的经历,那就在现有的材料上琢磨一番,看是否有新的发现。当你找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材料,那你就跨进了成功的大门了。

中考作文写作指南之三:不同组材,两样效果

记叙文在组材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疏密有致。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详略得当的问题。譬如写一个人,必然要通过几件事写一个人。如果每件事都作具体细致的描述,势必冗长,不仅时间和篇幅不允许,而且也会让读

者生厌,如果件件都粗粗略述,那人物又不丰满。我们可采用详写一件,略写一件,再概写几件的方法,这样,就疏密有致相得益彰了。

2.大胆舍弃。在一般情况下,记叙文总要交代事情的起因、发展、结局。可有的同学却有意略去其中的一个环节,文章反而更精练了。如有位同学写“我”与爸爸妈妈怄气、发脾气、使性子,终于得到一套新衣的经过。作者开笔就直接插入事情发展过程的叙述:

我一脚踢开了房门,妈妈关心地问:“蒂儿,回来了?”真是明知故问!我径直走进了自己的房间,倒在床上,大叫:“妈妈,衣服买了吗?”其实刚进门我就感觉到,衣服一定没有买。

这个开头用一“踢”字单刀直入,至于爸爸妈妈什么时候在什么情况下承诺买衣给“我”的则一概略去了。这样一开头就营造了一种“逼”的氛围,于是逼得妈妈唯唯诺诺,逼得爸爸惭愧不安。当“我”终于如愿以偿得到了一套新衣服后,才从他人口中得知,衣服是爸爸借钱买来的,“我”感到了无比歉疚。试想一下,如开头从买衣的起因絮絮道来,那文章能如此一气贯通吗?

开头可省,结尾也同样可省。有位同学在一篇题为《在车夫的影响下》的作文中写他骑车撞倒了一位“阿婆”,本想一溜了之,这时,他的脑海中闪现出鲁迅笔下车夫的形象。文章结尾写道:“雨开始往下洒,我向阿婆走去??”这个结尾何等简洁!至于如何关心、护理阿婆的事已不是本文的重点。作者在此戛然而止,既突出了“影响”,又留给了读者想象的空间。

3.自然过渡。要使文章前后浑然一体,就得注意上下文的过渡,这是文章组材不可忽视的问题。过渡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一个词,如“最”、“当然”、“不过”等。有的是一个单句;有的则是一个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复句,如有位同学在他的《我和书的故事》中先写自己利用课余时间攒钱买书的经历,后写了书对他书本知识的学习也起了很大的作用,中间的过渡句是:“阅读大量的课外书,不仅丰富了我的课余生活,使我增长了知识,它对我学习书本中的知识也起了巨大的作用。”;还有的是以一个小段来起过渡作用,如有位同学在他的《读父亲》一文中先用一组排比句写父亲在“我”小的时候对“我”的关心和教育:“当我第一次摔倒时,父亲叫我自己爬起来,我从父亲那里读到做人要坚强;当我不屑一顾于桌上的饭菜时,父亲带我走到卖火柴的小女孩擦火柴的雪夜,让我领略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谛。当我第一次背上书包走进学校时,父亲给我讲述了小萝卜头的故事,要我加倍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就这样,在读父亲的过程中,我逐渐长大了。”但是,“我”并不是一直这样顺从父亲的,“我”也有过对父亲的误解和厌烦。怎样过渡到下一个层次呢?作者设计了这样一个过渡段:

可是,当我认为自己已经长大的时候,自以为已经读懂了父亲这本书后,我对父亲产生了隔膜,我不再认真读透父亲的每一句话。然而,那一次却让我刻骨铭心地明白了我的无知和浅薄。

有了这样一些过渡,文章就上下勾连浑然一体了。

篇五:网络语言能否用在学生作文中

网络语言能否用在学生作文中

“偶(我)是一个开朗自信额(的)女孩,童鞋(同学)们都很喜欢偶(我)??”日前,记者在走访中发现,“拍砖”、“偶”、“盆友”、“鸭梨山大”等网络词语成了不少中小学生作文中的“大爱”,连小学生都会在作文中感叹“神马都是浮云”。面对网络词语在作文中的频频出现,大家应该如何对待它?学生在使用时是何心态?老师对此有何看法?对此,记者进行了采访。

网络语言频频出现

“偶(我)喜欢宅,没事织个围脖(微博),跟童鞋(同学)们在网上交流的时候要多一些。??这个世界太疯狂了,偶(我)终于发现,我只是打酱油(路过)的。”这是出现在乐山某中学高一学生一篇作文中的句子,整篇文章思路清晰,只是网络语言频频出现。数了一下,一篇800多字的作文中竟出现了12次网络语言。

走访中,记者发现,像这样的作文在乐山中心城区不少中学生作文中都或多或少有所出现。乐山一中高一(7)班语文教师刘静告诉记者,现在的校园里“90后”、“00后”是主要群体,这些孩子们或多或少都在接受着网络给其生活和学习带来的影响,网络语言出现在作文中便是其体现之一。“孩子们喜欢在作文中使用网络语言,或是出现不必要的英语,或者受港澳台影视剧的影响使用一些嗲声嗲气的语言。”刘静说,除了网络用语,像“今天天气好好好好哦”、“人家喜欢这样子啦”等等诸如此类的语言也是现在学生喜欢用的。碰到学生作文中出现网络语言,刘静一般都会用红笔圈出来,旁边打上问

号,以引起学生的注意。

“只是为了好玩”

记者对受访学生进行了随意调查,发现一半以上的学生对作文中使用网络语言表示无所谓,他们认为,那样“只是为了好玩”。高二学生陈诚表示,现在连网络语言都不懂,那就真的“悲催”了。他认为,网络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如果连时下最火爆、最流行的网络语言都不懂的话,如何适应这个社会?“现在信息量这么多,更新速度这么快,不了解行情,就落伍了。”

与此相反的,也有不少学生对此持反对态度,尤其是高三学生。乐山一中高三学生默默说:“平时在交流中我们也使用网络语言,但在作文中我们都不会用,因为高考作文中出现这样的词语,是要扣分的。”默默告诉记者,进入高三以来,大家都很重视学习成绩,老师也不止一次讲过作文中不能出现网络语言,因此几乎没有同学会在作文中使用网络语言。

规范母语疏堵结合

“不让大家在作文中使用网络语言,是为了捍卫母语的纯洁。学会规范使用母语,应该是每个学生必须要遵守的。”刘静表示,同学们在平时生活中使用并没有什么大碍,但如果在考试中使用网络语言,尤其是一些不成熟的、没有被认同的网络语言,势必会影响作文得分,会吃亏的。

走访中,不少语文教师对学生使用网络语言持反对意见,他们表示,

网络语言的特点主要是其构词赋义的随意性、交流简便、灵活无规则,是网络时代的一种“快餐文化”。它自然会被传统语言自觉排斥,但在“快餐时代”也成传统、“快餐文化”也渐成正统的大背景下,传统语言也会在排斥中接纳,保守迟缓地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的堵,还是要以疏导为主。”一名教师说。

如果用“给”字组词,你会想到哪些词语?一名四年级的小学生写出了一个很“给力”的答案,它就是“给力”。学生组词用网络热词,到底应该算对还是错?怎样给小学生讲清楚这些问题,让其正确界定?

本报记者 杨惠玲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给力”、“神马都是浮云”、“织围脖”、“你out了”、“雷人”、“PK”等网络热词在人们生活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小学生更是将这些新词用在了组词、作文中,这让许多家长感到困惑:这样的新词究竟是“给力”,还是“雷人”?这样的用法出现在习作中是否会被扣分?高频率使用不规范的网络用语会不会影响孩子今后语言系统的完善?使用这种词汇是对是错?

学生:

网络热词时尚“给力”

最近,张先生对读小学四年级的儿子的作业感到困惑。“他的作业中有一题是用"给"组词,他写的答案是"给力"。”张先生发现孩子在作文尤其是平时的日记中,“杯具”、“囧”等网络用语使用得非常频繁。张先生觉得这些网络用语不规范,担心孩子长期使用而不加引导会误入歧途,但他跟孩子交流的时候,孩子却说大家都在用这些词。

记者为此采访了一些中小学校的语文老师,从老师那里了解到,在小学生的作文尤其是日记中网络用语使用得非常普遍,中学生对这些词语的运用反而相对较少。老师们介绍,小学生使用这些词语,多属跟风和模仿,对于词语所表达的意思他们并不是很清楚;中学生在这一方面则显得更主动一些,他们在作文中使用网络用语主要还是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和塑造人物。

“我们还是很喜欢这些热词的。网络语言多有意思呀,活泼幽默,用起来非常方便也很时尚,很受同学们的欢迎,尤其是在网络世界里。”初一女生王蕊告诉记者,谁要是在网上一本正经地与别人聊天,肯定会被人当成“老古董”的。

一位网名“风之子”的小网民表示,他们讨厌那些啰嗦乏味的文字,“我们就是喜欢这种有意思的词汇,既好玩又显示个性。”

老师:

要规范也要宽容

对于学生作文中出现的一些网络新词,有的老师感到有些困惑。“孩子用网络词汇写作文,文章是要比平时来得活泼,但我们批阅起来很头疼。”一位张姓老师说,对于不文明的词,老师还能制止,而这些网络词汇,则让他们又“恨”又爱:日常听孩子们说说觉得挺有意思,而当这样的词汇被运用进作文、组词又该怎么评判呢?张老师给记者举了个例子:“我勒个去”这个词可以说是调侃式的笑骂,就是个叹词,并没有实际意义,相当于古代的“呜呼哀哉”,但在作文中使用则显得非常不雅。

为什么现在中小学生热衷写很“给力”的作文?老师们有一致的见解:“网络词新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一个词,它的本身有意思,单单这点就很吸引孩子。还有就是孩子们喜欢追逐流行,爱模仿。”

“我觉得,网络用语作为日常会话可以,但是写进作文就不好了。尤其是他们现在还处于学习期,语言?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lu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路ɑ共辉担镅韵低郴共煌?/p>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