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新闻两则作文600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5:31:37 体裁作文
新闻两则作文600字体裁作文

篇一:《新闻两则》写作方法

《新闻两则》写作方法

《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1.结构严密。导语部分和主体部分是“总分关系”。导语总述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概况,主体按渡江地点方位的不同,分中、西、东三路叙述。分述时,对于先后详略,考虑非常周密。因为中路军是“首先突破”的,所以先作介绍;又由于中路军渡江情况在先已有专稿《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报道过了,所以讲得简明。西路军和东路军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战斗的,先叙述哪一路呢?考虑到西路军渡江情况与中路军相似,连在一起讲,比较方便顺当,因而接写西路军是顺理成章的;这一路的情况叙述较为具体。东路军情况写得最为详细,这是因为此处敌情与前两处都不同,战斗激烈,又因为此处是被敌人吹嘘得神乎其神的“金汤”防线,有必要具体些,才更能显示出我军英勇善战、摧枯拉朽的作风和气势。

2.详略得当。报道各战线时并没有平均用笔力,对东路军的战况写得比较详细突出。这是因为敌人的防线比较巩固,其次“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更重要的是,这一地区在战略上有重要意义,直接关系到能否包围敌军,解放南京。因此在报道我军进展时,和中西两路军有几处不同,一是较具体地写了战斗情况;二是更详尽地写了战果。

3.叙议结合。在报道中路军进展情况后,插入一段简要的议论,指出我军之所以取得胜利的原因,一是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二是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这种议论既交代了整个国民党反动政权必然覆灭的命运,从而又深化了报道的主题。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本则消息标题、电头、导语、背景、结语交待的比较清楚,而主体部分却被淡化。作者这样写的原因是由于作者的写作目的决定的。作者想借南阳解放之机,告知解放区军民,我军形势一片大好,蒋军败局已无法挽回。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作者用大量的笔墨交待南阳在军事上重要的背景和我军一年多取得战绩的情况及襄阳如瓮中捉鳖的形势。

1 / 1

篇二:新 闻 两 则

1《新 闻 两 则》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特点,把握其记叙的六要素和结构的五部分。 2.理清文章思路,品味准确精练、铿锵有力的语言。

3.感受人民解放军在战略决战阶段的伟大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一、了解作者

毛泽东,字润之。1893年12月26 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 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其主要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其他著作有《毛泽东书信选集》《毛泽东诗词选》等。 二、文学常识 了解新闻:

特点:新、真、准

结构:-------、--------、--------、---------、-------

六要素:--------、------、------、事件发生的------、-----、------- 《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

自主学习

一、读一读、注一注

( ) ( ) ( ) ( )( ) ( ) 瑰宝 溃退 泄气 高屋建瓴 歼灭 要塞

( ) ( ) ( ) ( ) 气势磅礴 地域 殷家汇 锐不可当 二、解释词语、并记一记 溃 退: 抵抗: 锐不可当: 泄气: 歼灭: 击溃: 业已:

整体感知

速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高度概括新闻的内容(何人、何事)。

合作探究

一、听读课文 理清思路

请同学们听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找出新闻的六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发生的原因

事件的经过和结果

二、朗读课文 理解内容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找出本文的导语和主体部分,讨论:主体部分分为哪几个层次更合理,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衔接的呢? 三、默读课文 小组交流 1.为什么先叙述中路军?

2.东路与西路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

3.找出本文的议论句,看看它属新闻结构的哪个部分,有什么表达效果。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自主学习

一、读一读、注一注

( ) ( ) ( ) ( ) ( ) ( ) ( ) ( ) 鄂 绥靖 管辖 阌乡 豫 阻遏 逃窜 阻隔

二、解释词语、并记一记 阻遏: 管辖: 阻隔: 困守: 逃窜:

整体感知

请归纳出本文的新闻“六要素”。 人物 时间 地点 原因 经过 结果

合作探究

一、合作学习 试运用

1.根据新闻的结构,概括本文的层次大意。

2、思考本文主体可划分几个层次?

课后练习

1、给加点字注音。

溃.退( ) 歼.灭( )督.战( )芜.

湖( )签.订( ) 取缔.( ) 对峙.( ) 要塞.( ) 2. 课文标题中的“百万大军”中的“百万”是( )

A约数,指很多,如古文中的“九、十二、百千”。 B确数,确指一百万军队。

C约数,指百万左右。 D夸大其词,用来威慑敌人,相当于“号称”。

3、本文首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最后写东路军。对这一叙述顺序的安排,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路军先发起进攻的时间最早。 B东路军所遇之敌最为顽强,所以作为重点在最后来写。 C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故放在中路军之后写。 D中路军在24小时内30万人都渡过了长江。

4、“我们在所有的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这里采用了_______的修辞方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读精练

读“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攻势下”到“己全部为我解放”完成

5.这则消息最核心的内容应是( )

A.河南全境已大部为我解放 B.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 C.中原我军占领南阳 D.我军攻势迅猛,蒋匪全局败坏 6.本段表达方式的主要持点是( )

A.采用倒叙 B.在记叙中穿插说明

C.以说明为主,记叙为辅 D.顺叙、倒叙、插叙全都用上

7.用横线画出说明的文字。这段说明文字主要介绍了什么?它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新 闻 两 则》

篇三:新闻两则2

一、 自主学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古宛县( ) 星宿( ) 绥靖( )( ) 阻遏( ) .....

阌乡( ) 潢川( ) 鄂豫( )( ) 杜聿明( ) .....

2.自读课文2—3遍,尝试着找找本则新闻的五结构。

3. 本则新闻的背景:(背景资料交流)

二、展示交流

4.朗读课文,按下列要求自学全文

(1)理清新闻的内容: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的起因:

经过与结果:

(2)理清新闻的结构:

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5.快速浏览两篇新闻,比较两则新闻的异同点。

相同点:

不同点:

三、点拨归纳

四、课堂训练

6、北大学子纵论“新世纪国防”

1

本报北京4月13日讯(记者 范绪锋) “没有强大的国防,就没有我们的安宁;没有强大的国防,就没有民族的尊严!”今天下午,北京大学举行“新世纪论国防演讲比赛”,北大学子纷纷慷慨陈辞,倾诉自己对新世纪国防的感想和建议。

本次演讲比赛规模约300人,登台演讲的学生15人。同学们紧紧围绕“新世纪国防”这一主题,结合我国周边安全形势、美国侦察机侵犯我领空并撞毁我军用飞机事件和即将出台的我国第一部《国防教育法》,深入论述我国的国防为什么要强大,怎样才能强大,以及新世纪国防教育、国防模式、国防战略、国防科技、国防竞争、大学生的国防精神、强国责任等。国际关系学院学生张湘东倡议,新时代大学生一定要做有国防意识的人。

据介绍,北大一直重视加强对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北大学子的国防意识和爱国热情也日益增强。作为传统项目的论国防演讲比赛,是进一步提高学生国防意识、安全意识和忧患意识的重要教育形式。

(1) 明确新闻的六要素:

(2) 分析结构的五部分:

五、拓展延伸

7、(2011·福建省南安市)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答。(6分) 但在这首诗发表时,我突然心血来潮,便在下方登了一段言简意赅、措辞辛辣的脚注??报纸出版了。我万万没有料到,这样一件小事,竟像我的那些戏xuè( )suǒ( )闻一样,受到人们刮目相看。开始讲的时候,那些识字的,也还有模( )有样地翻几下作文本,应和( )几..

句。后来说得多了,有人揶揄她:“可不是,都说阿莉是你的冰棍调养出来的呢!”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① xuè( ) ② suǒ( )

(2)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模( ) ② 和( )

(3)解释划线的词语。

①言简意赅:

②揶揄:

六、板书设计

新闻两则作文600字

七、教(学)后感:

2

篇四:《新闻两则》 学案

《新闻两则》 学案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了解新闻消息的特点,掌握其六要素和结构的五部分。

能力目标:根据新闻的特征理清文本的内容和结构,品味、学习语言的真实准确。 过程与方法:教师诱导,学生自主、合作、积极探究。

情感与价值观:感受中国解放军的英勇无敌,明白胜利来之不易,学会珍爱幸福。 教材解读:

文本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并且由毛泽东同志亲自撰写。两则新闻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色彩鲜明。是学生中学时期实效接触的新闻体裁。它既要求学生掌握新闻的基本知识,还要求学生感受新闻体裁语言的真实与准确。

学情分析:

学生初学新闻这种体裁,有必要弄清新闻联的基本特点和结构。这了便于学生尽快地掌握新闻的特点,在教学上要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从对课文内容的复述和概括入手。同时本文的语言简明、准确是学习的好材料,可以让学生在朗读和比较中把握文本的语言特色。

重难点剖析:

重点:新闻的一般特点、文本的语言风格。

难点:革命的传统教育、分析语言的准确及文本行文的有序条理。

教学基本思路:

1、教师课前明确新闻的常识,收集文本新闻的背景资料。

2、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基本了解文本的内容、完成字词的积累工作。

3、两则新闻分三课时完成,重点教学第一则,第二则重在自主探讨。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本课堂目标

1、学习课文第一则新闻。

2、重点教学新闻的六要素和结构的五部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情景设置:古往今来战争知多少……(由战争话题导毛泽东的《人》,进而转到作者这一话题)

二、众说纷纭话作者(不求学生全知,但求人人知一点,而后教师明确作者常识,具体内容略)

三、一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本内容

1、自主诵读,圈点勾划要点、疑点及精典语句。

2、合作完成字词积累,由学生提问学生解,教师适当归纳。

3、复述故事,探究文章的六要素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1949年4月薪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事件起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作战。

经过与结果: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西路军三十五万渡过三分之二,已战领广大南岸广大阵地。东路军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四、二读课文,探究新闻结构的五部分

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大江

导语:(1、2句):概述全篇最重要的、最新的事实。

主体:(3—末句):具体叙述了渡江战斗的状况。分中、西、东路军三部分述写。 背景:(8、9句):内容略。

五、三读课文,自我反思新闻的六要素与结构的五部分。

六、能力迁移训练,听读新闻一则,一边记录其六要素与结构的五部分。

七、作业设计:课外阅读新闻,理清内容,找出六要素及结构五部分,下节课堂前相互交流。

八、板书设计: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毛泽东)

新闻的六要素: 结构的五部分:

时间——地点——人物 标题——导语——

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主体——背景——结语

第二课时

本课堂目标:

1、 课本第一则新闻语言的赏析

2、 课文行文的条理明析

3、 毛泽东及人民解放军形象探讨

教学流程:

一、新闻交流平台

二、再读课文,精典语句欣赏

事情的起因:蒋军因全局败坏,被迫整个南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于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中为中心的两个地区。在我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配合打击下,困守南阳的蒋炽不得不被迫弃城逃走。

经过和结果:自去年七月,南阳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逃走,我军当即占领南阳肉此河南全境除若干敌方据点外,全部为我解放。

4、 互动探讨新闻的结构五部分

标题: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导语:(1句)概述我军解放南阳

背景:(2-7句)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并加顾过去一年多来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放弃南阳的变化,指出蒋军全局溃败的原因。

主体:(8-末)由河南全省基本解放进而加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可分为四层。(具体分层略,可参见《教参》)

5、 个性阅读,品味此则新闻的精妙之处,张扬个性感悟。

三、写作训练

1、 听读报刊新闻两则,再次感知新闻的特点。

2、 听读教师新闻一则,感知如何写作身边新闻。

3、 口头作文,入格训练。

4、 写作:要求,根据自已所了解的最新事件写一则简明的新闻,要注意六要素

的完整,结构五部分的合理运用。

四、板书设计

写 作:

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事件的背景,结语

其 他:语言运用要规范,力求个性化

篇五:《新闻两则》导学案及参考答案

《新闻两则》导学案及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1、a yù suíjìnɡ kuì jiān xiá a

dànɡ dānɡ sài sāi sa sa

2、负隅顽抗:凭借险要地势,顽固抵抗。隅:山势弯曲险阻的地方。

悍然拒绝:果断的,毫不犹豫的的拒绝。比喻没有商量的余地。

锐不可当: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 业已:业经;已经。

3、消息。 标题、导语、主体、结语、背景。 标题、导语、主体。 主体 4、B 5、D

6、时间——从20日夜起24小时内 地点——1000余华里的战线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事件发生的原因——解放军横渡长江,进而解放全中国 经过与结果——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分三路横渡长江,人民解放全线告捷。

7、泄气 厌战 8、突出我军所遇抵抗甚为微弱的原因。

9、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 B、D

第二课时

1、人物——中原我军 地点——南阳 时间——1948年11月4日下午

事件发生的原因——蒋军因全局溃败,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在以徐州和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在我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下,困守南阳的蒋军,被迫弃城南逃。

经过、结果——自去年七月,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若干据点外,全部为我解放。

2、导语——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

其余部分为主体。

合作探究

1、南阳解放,是南线人民解放军一年多来取得伟大胜利的必然结果,所以南阳解放之日正是总结一年多来伟大胜利的最好时机。另一方面,总结一年多来的战绩,也可以说明守敌为什么弃城南逃。

2、作者写历史上南阳发生的两次争战,目的是证明南阳自古以来就是战略要地,我军解放南阳,在军事上具有重要意义——标志着蒋军走上节节败退,我军走上节节胜利的道路。

3、比喻。写出了我人民解放军在江淮河地区不仅壮大了队伍、巩固了根据地,而且深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在人民中间深得民心

【精读精练】答案:C、B 【拓展练习】答案:A、C

“巧夺天工”的意思是“人工的胜过了天然”,而句中的“苍山”“洱海”本来就是“天然”之物,“巧夺天工”在此犯了使用对象错误的毛病。B 中“耳濡目染”的意思是“耳听眼见,不知不觉受到影响”,在此使用正确。C 项“灯红酒绿”往往作贬义用,但它还有一个不常用的本意就是“热闹非凡,人们尽情欢乐”,在此用它的本意,是对的。D项“凤毛麟角”比喻“罕见而珍贵的人才或事物”,在此使用也是对的。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