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我是一只小小迷羊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8:30:09 作文素材
我是一只小小迷羊作文素材

篇一:《迷羊和失钱的比喻》讲议

《迷羊和失钱的比喻》

经文:路15:1-10

提示:(路15章)记载了主耶稣所讲的三个比喻:一、迷羊的比喻,二、失钱的比喻,

三、浪子的比喻。因此(路15章)被誉为福音中的福音就是神爱世人,差谴他的独生子,来世界寻找灵魂失散的人,并以此而欢喜快乐!

一、 比喻的特定背景(路15:1-3)

在犹太社会有这样的明文规定,就是凡被列入罪人范围的,不可把金钱托付他,法庭上不要相信他的证词,不可委托他做孤儿的监护人,不可与他结伴出门,严禁去这种人家中做客,也不可让这些人到家中来等等。但是耶稣却经常和这些人接触,难怪会激怒法利赛人和文士这些“正人君子”。在严厉的犹太律法传统观念中,犹太人从来不会说:一个罪人悔改,天上地下都要为此欢喜.他们所盼望的,不是罪人的得救,而是罪人的灭亡

二、 迷羊的比喻(路15:4-7)

熟悉中东地理的都知道,巴勒斯坦的犹大地,有一地中央高原,从伯特利延伸至希伯伦,长约35英里,宽10多英里,是古代犹太人的畜牧业主产区。这里地形险峻,高原边缘便是悬崖峭壁,整片草原没有防护设施,羊特别容易走失。另外高原上还经常有凶猛的狼群出没,牧羊人工作之艰苦、责任之重大可想而知。按照犹太人的传统,牧羊人对羊有这样的责任,就是如果一只羊丧失,至少要把羊皮找回来,好知道羊是怎么死的。为此使牧羊人练就了一身寻找失散羊只的本领,他们可以辨认脚印,穿山越岭不畏艰巨,追踪迷失的羊。这样人们便会明白,为什么牧羊人在圣经中会成为一种象征。

三、 失钱的比喻(路15:8-10)

比喻说:“一个妇人有十个钱币,若失落一个。”这里指的是妇人,而不是姑娘,表明这个女人是已经出嫁的。十个钱币中丢失一个,表明这十个钱币是一个整体,成为一件东西,若缺少一个,就会失去这个东西的价值,所以妇人才有这样的耐心来找回。了解巴勒斯坦民间风俗的人知道,已婚女人都要佩戴一种发型头饰为了证明自己神圣的身份,防止别的男人非礼。这种头饰是由一条银线串起来十个钱币组成的,长币是女子出嫁前精心积存,最后成为一种珍贵的嫁妆。相信主耶稣所讲的这个比喻,就是取材于这样的民间风俗。所以不难想像,当这个妇人发现十个钱币失落一个时,会是那样的焦急,面决心找回,哪怕房舍翻它个底朝天也在所不惜。同时也不难想像,当这个钱币失而复得时,主人那种近似疯狂的喜乐。

四、 迷羊和失钱比喻的表样(路15:1-2)

弟兄姐妹:耶稣来到世界,罪人愿意听他讲道,是因为这些人被主的慈爱、怜悯和权柄所打动。而法利赛人和文士却排斥耶稣,是因为他们的自以为义,以及对律法的固步自封。耶稣来到世界,是因为他们的自以为义,以及对律法的固步自封。耶稣来到世界,不仅将上帝拯救世人的心意启示出来,而且还亲自实践了出来。在上帝的眼中,再没有什么比得上拯救人的生命更重要,因为人是上帝创造的冠冕。所以甘愿付出代价,去寻找灵魂失散的人。主耶稣在最后的晚餐,再一次告诉门徒,他是好牧人,好牧人甘心为羊舍命。主耶稣正是为了完成上帝的心意,降卑为人,担当世人的罪,死在十字架上,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

弟兄姐妹:主耶稣又用妇人寻找丢失钱的耐心,生动的形容上帝在寻找罪人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耐心。若不是神的忍耐,不会有我们的今天,也不会世界的今天。4000多年前,挪亚时代的洪水,灭了地上犯罪作恶的人,只有挪亚一家八口人因方舟得救。洪水过后,圣经记载,挪亚出方舟向上帝献燔祭,神闻到那馨香之气就心里说,我再不因人的缘故咒诅这地,也不再按着我才行的,灭地上的活物,地还存留的时候,植物生长,昼夜交替,寒暑变换,就不停息了。于是上帝与挪亚立约,又以天上的彩虹为记号。所以挪亚,洪水后,天空才有彩虹现象,直到今天,这是神的慈爱怜悯的天象记号。耶稣的门徒彼得,在他的书信中说:主耶稣再来的应许尚未成就,就有人出来讥诮,说:是不是记记了或是耽误了。彼得说:其实都不是,乃是上帝在耐心寻找每一个罪人,给人人有悔改的机会(见彼后3:8-9)

小组讨论:(请认真仔细读经文再讨论)

1. 请叙述一下两个比喻的大意。 2. 迷羊的比喻怎样彰显了神对我们的爱? 3. 失钱的比喻怎样彰显了神对我们的爱? 4. 简单分享神在生活中对你的爱,及我以后要怎样爱神(请应用具体)。 5. 背诵经文:【路15:10】我告诉你们,一个罪人悔改,在神的使者面前,也是这样为他欢喜。

6. 我以后要怎样做才能在宣教上有份? 本周主要祷告事顼:

1.教会及自己属灵争战的得胜 2.为自己的家人祷告(能直接影响你属灵生命的人) A家人好好信主 B平安蒙福 C为自己更爱主些祷告 3.为在教会中你认识、知道的,你的小组(特别是小组长)的弟兄姐妹的家人 4.为教会有一个大的聚会场地迫切祷告

篇二:沉沦的迷羊——感受郁达夫

在新文学的大星当中,郁达夫是较多地被谈论然而却是较少地被理解的一位作家。他曾经是五四时期最卓有名望的小说家,也曾经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名士,当七、八十年前,郁达夫的名字是很能让新潮的女学生心跳的。但时至今日,文学青年们大抵愿意亲近沈从文、亲近张爱玲,郁达夫的小说、散文,都受到冷落,相比之下,他的旧体诗词还被不时论及。在某些学术刊物上,偶尔还能看到对郁达夫的评述,然而,即使是这些研究者也从来没有尝试去理解郁达夫的灵魂。无论是在生前还是身后,郁达夫都注定了要与寂寞为伴。

一、 沉沦

郁达夫是藉着小说创作成名的。在三十年代,他的散文名气也很大,其时即有游记作家之号。他的散文熔铸了六朝小品与明代公安派的风格,以性灵见长,其艺术风格的粹美,殆非今日毫无古文功基的“散文家”如余秋雨辈所可想像。但是,若以文体所反映作家心灵的深度和广度而言,小说才是郁达夫的代表作品,即使是他的被前人认为写得最好的旧体诗词,也因为中国诗学温柔敦厚传统的制约而不曾折射出诗人心灵深处最真实的向往。

1921年郁达夫出版了他的第一部小说集《沉沦》,这部小说集立刻遭到上海文艺界最猛烈的攻击。在一个道德至上的社会里,郁达夫完全无视社会道德观念的存在,决然写出了被病态情欲所折磨的青年的心灵。他用以写小说的笔法,不是传奇式的(legendary)——事实上你很难从郁达夫的小说当中寻找到完整的故事核,更不要说引人入胜的情节了,他是在用写诗的手法来写小说,他要刻画的不是社会众生,而是每一个独立的个人病态的心灵。而郁达夫在小说当中所采取的诗的手段,却是像《恶之花》那般的诗。

短篇小说《沉沦》是这部小说集中最可注意的一部作品。小说写的是一个在日本留学的中国人爱上了一位日本的少女,却因为积弱的民族造成的自卑而不敢表白,最后只有自杀。故事的主人公是那样地热烈而多情,那样地脆弱而敏感,同那些把辫子盘成高高的富士山的留日青年相比,《沉沦》中的“他”是那样坚决地拒绝麻木不仁,那样坚决地求索灵魂的终极。然而,中国人在骨子里都是唯物主义,他们根本不懂得,对于一个有灵魂的人来说,心灵的世界才是惟一真实的世界。更何况小说还大胆地描写了偷窥,描写了手淫,那些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又怎能不被触怒?

在形形色色攻讦郁达夫的道德家当中,苏雪林氏是最刻毒的。她这样诟骂道:“郁达夫作品里的主人公大都有一个灰白色脸庞,高高颧骨和深深下陷的眼窝,而且眼窝外必带一层黑圈;又必终日无缘无故自悲自欢,见了晓林薄雾,眼里会涌出两行清泪;对着平原秋色,又会无端哭了起来,回答日本下女自己是支那人时,又感触至全身发抖,而滚下眼泪,我们看起来,那些事,实不值得落泪发抖的,而作者笔下却非落泪发抖不可,那只好说作者自己神经有病了。不过自己神经有病,竟叫小说中人物也个个作患着神经病,不知小说人物?个性?为何物,这样作家,居然在中国文坛获得盛名,岂非奇事!”她永远也不理解,惟有最高尚的灵魂,才会拥有超乎常人的敏感,也才会表现出超乎常人的病态。自有人类社会以来,个人就被迫做了社会的奴隶,每一个活着的人都必须要忍受他人,必须要忍受社会,然而,只有尚未被戕贼到麻木的心灵才可能发现人生是炼狱。苏雪林理解不了郁达夫作品中主人公的敏感,只是因为她已经被社会奴化而不自觉,是因为她在价值观念上的愚昧。每当我读到苏雪林这段自以为高尚的文字,真恨不得猛扇她两记耳光!

自古以来,中国文化一直以道德的名义反对人性,以社会的名义反对个人,所以《狂人日记》里面的“我”才会从古书的字里行间读出“吃人”二字。苏雪林是新文化运动以后成长起来的女作家。然而,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个人主义,对这个道德主义的奴才没有丝毫触动。苏雪林虽然也操着白话文写作,虽然也阅读着一些西方著作,她的骨子里却依然是封建传统道德至上的那一套。她对郁达夫所采取的道德主义的评判实在让人毛骨悚然,幸好,“在暴露自我这一方面虽然非常勇敢,但他在迎接外来的攻击上却非常脆弱(”郭沫若:《论郁达夫》)的郁达夫毕竟没有被他们吓倒,即使他再孤独、再颓唐,却依然毕生实践着五四的精神,毕

生没有背叛五四。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中国的历史一直是在开倒车,五四运动也颇受一班论者的批评,他们批评五四的,就是五四运动所倡导的个人主义人生观。这些吃人的魔头,这些道德的妖孽,他们在郁达夫的小说面前嗦嗦发抖,也不惮把最恶毒的诅咒指向郁达夫,而郁达夫却始终坚持个人主义才是世间第一要义,那些随着时代一起沉沦的人们,自然是要把他视为洪水猛兽了。

二、 迷羊

李初梨这样说:“达夫是模拟的颓唐派,本质的清教徒。”《迷羊》就是一个灵魂无比纯净的清教徒在遭受了道德社会长期的挤压之后愤怒的呐喊。对于没有灵魂的人来说,关注肉体是罪恶的,然而,在郁达夫的笔下,肉体却是意志和心灵的最直接的承担者。肉体本身,就具有形而上学的意义。我们知道,郁达夫是自居为零余者的,我们知道,他曾经有着把半生事业当作青烟的颓唐,然而,他始终最为深切地关注着意志的力量,他必须要通过发现自己意志的强健来证明自身的存在。《迷羊》就是这样一部小说,单是这个题目,就以道尽了作者除了自身的意志一无依傍的孤寂之情。

小说以第一人称写了一个名叫王介成的落魄文人从一个叫谢月英的女老生那里寻找放纵的故事。小说隐藏着一个超越文本的深层结构:王介成希望从谢月英那里得到的不是情欲的享受,而是对于生命力的肯定。然而,最终他却发现灵魂的痛苦,是用任何方式也消除不掉的。在《迷羊》当中,王介成表现出对于自身性能力的高度重视,因为性能力是与意志力联系得最紧密的一种肉体状态,可是,对于意志力的证明最终以他对意志力的失望而告终。郁达夫还不明白,知识分子的痛苦不是来自于情欲的得不到满足,而是来自于理想的不得实现,所以他只有不断地寻找,不断地放纵。他是一位太早觉醒的大写的人,然而,在那个窒息真人的生机的社会里,他却只能写《空虚》,写《青烟》,写《寒宵》,写《孤独》,写《迷羊》。

三、 血泪

如果仅仅是在追索着灵魂的终极,郁达夫最多也只能算是一位天才的小说家,事实上,他却是一位真正具有超前意义的知识分子,一位最孤独的蓝血贵族。作于1922年的《血泪》堪称一篇杰出的个人主义者的思想文献,也是二十世纪为数不多的具有永恒经典意义的大著作之一。

《血泪》一如既往地体现出作者“单纯的深刻”,作者并不缺乏幽默感,然而这篇以喜剧的形式写就的小说却让人只想伏地恸哭,作者也偶尔刻薄,然而那刻

我是一只小小迷羊

薄的讽刺的背后,是作者滴血的心灵。《血泪》以无比深刻的笔触,写出了民众的愚昧,政客的左右逢源,而真正的知识精英却过着最悲惨的生活。

小说的主人公“达”在国外留学多年,却始终狷介自任,不随潮流俯仰,当时的中国,已经是人人持一种主义,人人都是政治家,而当年轻的学生们问达是持什么主义时,达“只吸了一口纸烟,把青烟吐了出来,用嘴指着那一圈一圈的青烟,含笑回答说:?这就是我的主义。?”现代中国之所以常年战乱,运动不断,主义盛行,实不能辞其咎,郁达夫有见于此,乃效考槃之硕人,不以主义为标榜,也就毕生保持了心灵的自由与人格的独立。

在小说里,达的东邻李志雄比达“小五岁,他又不上外国去,只在杭州中学校里住了两年,就晓得许多现在有名的人的什么主义 ”,因为能讲那些主义,他被某地请去做事,一个月要赚五十多块钱;而××大学的胡君,因为持了人道主义,“中了T校长的选,将他保荐官费留学美国”;另一位“看人的时候,每不正视,不是斜了眼睛看时,便把他的眼光跳出在那又细又黑的眼镜圈外来偷看”的驼背青年江涛,则因所提倡人生艺术大为流行,而“在上海阔绰得很”,回国后落魄的达反而要向江涛乞告一点可怜的费用。以下是他们会面时的一段描述:

……不知睡了多久,我觉得有人在那里推我醒来。我睁开眼镜一看,只见一个脸色青黄,又瘦又矮的驼背青年立在我的面前。他那一种在眼镜圈外视人的习惯,忽而使我想起旧时的记

忆来。我便恭恭敬敬的站起来问说:

“是江先生么?我们好像曾经见过面的。”

“我是江涛,你也许是已经是已经见过我的,因为我常上各处去演讲,或者你在演讲的时候见过我也未可知。”

他那同猫叫似的喉音,愈使我想到三年前在我同乡那里遇着他的时候的景象上去。我含糊的恭维了一阵,便把来意告诉了。江涛又对我斜视了一眼说:

“现在沪上人多事少,非但你东洋留学生,找不到事情,就是西洋留学生闲着的也很多呢!况且就是我们同主义的人,也还有许多没有位置。因为我也是一个人道主义者,所以对你们无产阶级是在主义上不得不抱同情,但是照目下的状态看来,是没有法子的。你的那位同乡,他境遇也还不错,你何不去找他呢?”

我把目下困苦的情形诉说了一遍,他又放着了猫叫似的喉音说:

“你若没有零用钱,倒也不难赚几个用用。你能做小说么?”

我急得没有法子,就也夸了一个大口,回答说:“小说我是会做的。”

“那么你去做一篇小说来卖给我就对了。你下笔的时候,总要抱一个救济世人的心情才好。” “这事恐怕办不到,因为我现在自家还不能救济,如何能想到救济世人上去。”

“事实是事实,主义是主义,你要卖小说,非要趋附着现代的思潮不可。最好你去描写一个劳动者,说他如何如何的受苦,如何如何的被资本家虐待。文字里要有血有泪,才能感动人家。”

这真是对形形色色的主义持有者最辛辣的讽刺!原来,主义持有者用以向民众标榜的主义不过是他们玩弄民众的手段,一切的主义持有者,说穿了都不过是穿上华衮的实用主义者,但亿兆人民居然都堕入其彀中而不自觉,这是多么让人痛心的事实!为了赚上续命钱,达一口气写成了三四千字的一篇小说,“内容是叙着一个人力车夫,因为他住的同猪圈似的一间房屋,又要加租了,他便与房东闹了一场。警察来的时候,反而说他不是,要押他到西牢里去。他气得没法,便一个人跑上酒铺子去喝得一个昏醉。已经是半夜了。他醉倒在静安寺路的马路中间,睡着了。一乘汽车从东面飞跑过来,将他的一只叉出的右足横截成了两段。他醒转来的时候,就在月亮底下,抱着了一只鲜血淋漓折断了的右足痛哭了一场。因为在这小说里又有血又有泪,并且是同情第四阶级的文字,所以我就取了?血泪?两字作了题目。”这篇小说为达换来了一块钱,他终于可以进酒馆吃一顿饱饭了,但是,他却没有钱过夜,在这样一种凄惨的氛围下,郁达夫结束了他的小说。

《血泪》的警世意义在于,作者从哲学的高度指明,在一个人人学会投机的社会里,纯净的人、独立的人将被权力体制彻底排斥,从而无法避免沦为第四阶级的尴尬。《血泪》绝不是郁达夫最优秀的小说,然而却是郁达夫最深刻的小说,也是解读郁达夫全部作品的一把钥匙。正是因为现实的社会是《血泪》所描述的投机家的乐园、知识精英的坟墓,郁达夫才不得不沉沦在春风沉醉的夜晚,不得不做踯躅在寒风里的迷羊。在《血泪》当中,郁达夫给这个冰冷的世界出示了一声哂笑,但在另一个场合,在他那貌似潇洒的诗句“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里,却饱蕴着一腔无从宣泄的血泪。

沉沦的迷羊,是你灵魂的高贵注定了你的孤独。

篇三:浙江省富阳市场口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12月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场口中学高一年级12月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2015/12/24)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6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A.匀调(tiáo) 跫音(qióng) 窗扉(fēi) 依偎(wèi) 战战兢兢(jīn) .....

B.怪癖(pì ) 彳亍(chù) 颓圮(pǐ) 麂皮(jī) 绿林好汉(lù) ......

C.隽永(juàn) 谄(chǎn)媚 戕害(qiāng) 翘(qiáo)首 蓊蓊郁郁(wěng) ....

D.教诲(huǐ) 脊骨(jǐ) 静谧(mì) 濒(pín)临 窸窸窣窣(sū) ....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炫耀 蜇居 斑斓 缱绻 无动于衷 生死攸关

B.麻痹 喧哗 熨帖 丰腴 概莫能外 原形毕露

C.缘分 焦燥 狂妄 赭色 毛骨悚然 声名狼藉

D. 符箓 饿殍 惦念 老饕 按耐不住 丢三落四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国人大代表、腾讯公司CEO马化腾在两会上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自己偶尔会尝试

用手机打车,在国内和在美国都使用过。

B.教育部长袁贵仁回应了对高考改革的质疑,称不能一蹴而就,意见有助于改进改革。改

革只会前进,不会后退,吸取国外经验。“985”“211”还要继续,只是要管理好。

C.如画的苏州,诗意的西湖,和谐的乌镇??当我徜徉在如诗如画的江南美景中时,我真

的就像一只小鸟,有远走高飞的感觉。

D.“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8个字,是千百年来历史经验教训得出的重要结论,意味深

长,振聋发聩。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没有体制内的职务,没有工资,没有广告赞助,全凭自己的良心和责任,柴静拍摄的

这部《穹顶之下》,让国人看到了柔性的、坚韧的力量。

B.5月1日起,杭州市11家市属医院将在门诊区设立“24小时自助服务区”,推出24小

时自助挂号服务,为患者提供全天候不间断的预约挂号服务。

C.云南女导游辱骂游客事件发生后,国家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任何以不合理低价诱

骗游客入团,通过安排购物获取回扣,向游客索取财物,都是违反旅游法的。

D.美国地震学会《地震研究通讯》主编彭志刚副教授认为,尼泊尔地震是亚欧板块与印

度板块逆冲挤压的结果造成的,由于震级较大,震源较浅,因而破坏性强。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郁达夫,原名文,浙江富阳人。早年留学日本,1921年出版小说集《沉沦》,与郭

沫若等发起成立创造社。在小说、散文、旧体诗词及评论方面都有佳作。主要作品有:短

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等,中篇小说《迷羊》《她是一个弱女子》等,散文《北

国的微音》《北平的四季》《想北平》等。

B.词,兴于隋唐,盛于两宋,又称“曲子”“曲子词”“诗余”“长短句”。词的标题和词牌

是有严格区别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如《念奴娇·赤

壁怀古》,“念奴娇”是词牌,“赤壁怀古”是题目。

C.《我与地坛》的作者是史铁生。1979年他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他

的作品以关注人生的独特主题和风格引人注目。代表作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合欢树》

《命若琴弦》。

D.《鸟啼》的作者劳伦斯,是英国作家。代表作有《儿子与情人》《虹》。弗洛伊德主

义的心理分析与对社会矛盾的揭示纠缠在一起,是劳伦斯创作的突出特点。

6.在文中横线出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日月山是农牧区的分水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这八月的高原

上,远望起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绘成了一幅奇妙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又曾流传着多少英雄的故事

和美丽的传说呢。

①向西看,眼前是崇山峻岭,是绿色一片,是茫茫无边的草原

②向东看,眼前是农舍、湟水、麦田、青稞和菜籽花

③一边是金色的天地 ④一边是绿色的天地

⑤就在日月山两面,以不同的生活方式,耕田种地,打猎放牧,和大自然进行着斗争,创

造着财富、奇迹

⑥千百年来,青藏高原上的各族人民,就在日月山上出入

⑦这日月山上曾经走过了多少虔诚的教徒、喇嘛和善舞的各族男女

A.②①③④⑥⑤⑦ B.①②④③⑤⑥⑦ c.②①④③⑦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⑦

7.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杭州地铁禁食的两条理由,并作简析。(4分)

记者问:《 杭州地铁乘客守则》中,为什么明文规定列车内禁食?

杭州地铁集团工作人员回答:如果有人在封闭的地铁车厢内吃韭莱包子、葱油饼、糖蒜

等带刺激气味的食品,坐在旁边的你一定很不舒服吧?万一不小心把油渍蹭到你身上,那就

更是“悲剧”了。倘若食物残渣、水滴、牛奶、油性食品等,洒落在地上,不但容易使乘客

滑倒,还极易引来蚊蝇、蟑螂和老鼠。老鼠咬断电缆就会造成通讯、信号中断,甚至引发火

灾。

答:

8.近日央视热播的中华汉字听写大会引发热议。有人认为考官出题偏难,像“瞀儒”“婉娈”等

词过于生僻,有为难考生之嫌;有人认为选词出自中国传统典籍,通过听写活动,有利于激

发国人对汉字和传统文化的热情。对此,你有何看法?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4分)

答:

二、现代文阅读(共23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9分)

①任何一种文明或文化,都试图对“时间的有限性”这个问题作出相应的阐释。中国人

对时间有限性的处理,既不是通过建立一个“超时间”或“彼岸时间”来消除我们对时间终

止的恐惧,也不是像佛教教义那样,通过否定生命意志和欲望情感,让时间停止下来,达于

无生无死的涅槃之境,而是将时间的“矢量”转化为“能量”,将物理的线性时间改造为“道

德时间”,来化解世俗时间的最终限制。

②那么,具体的个体生命为何要经历时间?他的目的如何?有什么意义?如果将一个

人的一生描述为享受生命,那么时间就是一个线性的过程:每过一天时间就减少一天,等到

死亡来临,及时行乐的生命就戛然而止。依照儒家的概念,这样的生命无异于酒囊饭袋,虚

生浪死。死亡或时间终结确实是无法超越的,它是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顶。所以儒

家思想从来拒绝这样来描述时间过程。儒家思想实际上将“死”这样一个概念,进行了悄悄

的改造,让“死”变成了“终”。对君子而言,人的一生并非是享乐的过程,而是一个成就

“德”的过程。“成德”是人生最重要的使命,能否“成德”是个体生命成败的关键。至于

实际生命时间的长短,自然可以不必考量。这样一来,时间的长度量变成了道德的强度量。

孔子“朝闻道,夕死可矣”这样的说法,既是对“闻道”的要求,也有对生命无常的慰藉。

所谓的“终”既是生命过程的“了”,也暗示着生命圆融的“成”。因此,中国人将人的生命

过程视为价值实现过程,是发展、延伸、成就“德性”的过程。

③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完全可以理解古人为何重然诺、轻生死,为何能杀身成仁、舍

生取义。“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其中也非仅仅只有“愚忠”,因为既然君命臣死在当

时被视为一种德,那么这种“愚忠”也含有强烈的“成德”意味和精神的超越意识。伍子胥

过韶关,程婴献子救孤,这些道德说教故事虽然有夸饰成分,于正史未必有据,然而在民间

流传甚广,足以说明这样一种观念深入人心的程度。中国人对时间限制性的思考,不是朝向

物理线性时间的方向发展,而是朝向道德时间的方向发展。

④那么对于死后世界也就是说世俗时间之外的那个“超时间”,中国人又是怎么思考的

呢?对于中国人来说,那个世界既不是如世俗世界一般的实在,亦非绝对的“无”,而只是

“幽明”。也就是说,它是与我们这个世界重合的另一个世界。所以说儒者不讲生死,讲的

是幽明:幽是死,明是生;生和死是交错在一起的。牟宗三在《周易哲学演讲录》中说:“佛

教也好,基督教也好,都讲生死。儒家不讲生死,讲终始问题,讲幽明问题。……张载说生

死是大来大往,根本无所谓死。这是中国人的智慧,是《易经》的智慧。”

(格非《文学的邀约·幽明》,有删改)

9.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中国传统儒家巧妙地将物理的线性时间改造为“道德时间”。

B.儒家从自身的时间观出发,拒绝对个体生命的时间过程作出描述。

C.以“终”的概念变时间长度量为道德强度量,这是儒家的聪明之处。

D.在儒家看来,生命的价值在于在生命过程中成就“德性”。

10. 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符合儒家时间观的一项是 ( )

A.君子曰终,小人曰死

B.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C.生而为英,死而为灵

D.念念相续,循环往复,不生不灭

11.请根据本文内容简要概括中国人的生死观。(3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14分)

文字的森林

残雪 自从我懂得文字能够给我带来无限的、难以言说的快乐后,我就再也离不开它们了。这

些密密麻麻的奇怪的符号,深含着勾魂的力量。 ..

儿时,我家门外的街道旁有一个很大的私人图书铺,在不落雨的日子里,老板将放在木架上的插画图书(连环画)一架一架地搬到人行道上,还搬出十几张条凳,让我们坐在凳子上面阅读。一本薄图书一分至两分钱,一本厚图书或分上下集的那种则要三分钱。当然,

只有少数时候我能获得这种消魂的享受。大部分时候,我只能绕着那些木架打量书的封面,..

猜测里头会有些什么样的故事情节。我记得图书里头有《黛玉葬花》《小人国的故事》《宝葫

芦的秘密》等等。回忆起来,那时的图书解说应该是相当不错的,至少比现在的好。我常想,

如果那一屋子书全归了我,夜里我就睡在它们当中,会发生什么呢?

年纪稍大后,我便越来越摆不脱语言文字的魔力了。我感到的确有那样一片巨大的森林,人类的情感记忆就在那种幽深的地方储存着。那个时候,我说不出我的感觉,我只是不断地

产生那种欲望,要回到那个地方去。“啊,多么深啊,什么样的奇异力量啊!”我每每从心里发出这样的感叹。我去过一次图书馆,我站在木架与木架之间不知所措,纸张微酸的气味

弥漫于空间,从那些年代悠久的、厚厚的书籍里散发出强大的威慑力,我完全被震住了。好

友问我要借什么书,我胡乱说了一个书名,拿了书就逃了出来。我常想,那种无名的震慑力

是什么呢?我从未见过那么多的书,也许是我的身体对于无数文字发射出来的信息产生了感

应?假如一个人独自在原始森林中穿行,看不到出口,会是什么样的情况?在我少年时代的

阅读中,每一本书单独来看都是有出口的,书读完了,情感就宣泄了。我同大多数读者一样,仅仅只是站在语言的表层。要经历情感的深渊,文字对于我才会变成真正的原始森林。同样,

要过好多年,阅读对于我来说才不是在短时间内宣泄的手段,而直接就是生存本身。

发现语言文字底下的层次是40岁左右发生的事。有一天,我于无所事事中坐下来,随

手拿起一本心爱的读物。我翻开它,读了一小段又放下,突然产生了一种隐隐不安的感觉。我站起来,在房里走动了一会儿,重又坐下。外面有小贩在叫卖,隔壁邻居搓麻将的声音阵

阵传来,我再次翻开书。我看到的究竟是什么呢?为什么火车头冒出的白烟总是在空中不散呢?为什么这位女性要全身穿黑?我凝视着,凝视着,终于,某种模糊的通道在我眼皮底下

出现了。说它模糊,是因为不能断定其有无。

我的阅读运动,已经成了一种持续不断的运动。我滞留在文字的原始森林里,身与心的

动作给我带来了无穷的喜悦,并使那些幽远的记忆在我眼前一层一层地展开。

12.写出“勾魂”“销魂”两词在文中的含义。(2分)

勾魂: 销魂:

13.概括“我”的人生中经历的不同阅读阶段。(3分)

答:

14.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5分)

答:

15.分析标题“文字的森林”的作用。(4分)

答:

三、古诗文阅读(共31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19分)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

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

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

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

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

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选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

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

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

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

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篇四:高一语文第四次月考题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语文第四次月考测试卷

命题人:刘静 审稿人:邓娜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

一、语言文字运用及文学常识(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煤屑xia 涸辙gù 踱着duó

B. 袅娜niǎo 曲折qū 纤尘qiān 淇水汤汤tāng 王事靡盬gǔ 隰则有泮pàn 氓之蚩蚩māng

C. 芰荷zhī 椒丘jiāo 赍钱 jī 正襟危坐jīng 窈窕之章tiáo

D. 庐冢zhǒng 幽壑ha 桂棹zhào 舳舻千里zhú 安上纯父fǔ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挥斥 蒿草 炙热 风姿绰约 无精打彩

B. 炽热 诡垣 靡鹿 壬戊之秋 举酒属客

C. 形骸 江渚 箜篌 绿草如茵 清流激湍

D. 昏惑 瞋目 修禊 蒙蒙细雨 行谜未远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大学生沉迷网吧,从而荒废了学业,真叫人痛....

惜不已。

B.一位短小精悍的人来了。一眼看去便知道他是广东人,哨兵向他敬礼,称呼....

他是排长。

C.他们差强人意的服务态度,给社区居民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而且严重损....

害了职能部门在公众中的形象。

D.在北京奥运会上,美国选手埃蒙斯最后一枪戏剧性地打出了4.4环,中国选

手邱健功败垂成,为中国代表团再添一枚金牌。 ....

4、下列文言句式中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长余佩之陆离

A. 不能喻之于怀 B.仰观宇宙之大

C.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D.何可胜道也哉

5、下列各项中,关于文言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

他的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中篇小说《迷羊》、《她是一个

弱女子》等最为著名。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大约

500年间的诗歌共305篇。《诗经》中的“六艺”是指风、雅、颂、赋、比、兴。

C.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

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

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D.《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宋的徐陵编的《乐府诗集》,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

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乐府”原

指一种官署,后指一种新诗体。

二、文言文阅读(18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

“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

西伯昌善养老,曰:“盍往归焉。”

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①,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

“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

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

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

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

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

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

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

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傥②所

谓天道,是邪非邪?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

(节选自《史记·伯夷列传》)

[注]①木主:木制的灵牌;号为文王,尊称西伯昌为周文王。②傥:假如。

6、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叔齐让伯夷 让:责备

B.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 叩:通“扣”,拉住

C.扶而去之 去:离开

D.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 宗:尊奉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国人立其中子 B.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 ....

C.若至近世,操行不轨 D.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 ....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孤竹君死后,二人因不肯继承君位而相继

逃走,国人只好另立他人。

B.伯夷、叔齐看见周武王在文王尸骨未寒时征讨纣王,“耻之,义不食周粟”,

隐居在首阳山。

C.颜渊敏而好学,他立志学习伯夷兄弟坚守节操,以致终身贫困,宁可饿死也

不吃糟糠之食,不幸早逝。

D.太史公对当时那些操行不端、违法乱纪者却终身安逸快乐,有操行者却要横

遭灾祸的现象,深感疑惑。

9、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诗词默写(12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1题(7分)

淮村兵后

戴复古

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晓鸦。

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

10、诗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请简要概括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感情。(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

(1)或取诸怀抱,_________________;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2)月出于东山之上,________________。

(3)送子涉淇,至于顿丘__________,__________。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4)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17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6题

《老根底子》阅读答案

刘亮程

李家门前只有不成行的几棵白杨树,细细的,没几个枝叶,连个麻雀都不愿

落脚。尤其大一点的鸟,或许看都不会看他们家一眼,直端端飞过来,落到我们

家树上。

像鹞鹰、喜鹊、猫头鹰这些大鸟,大都住在村外的野滩里,有时飞到村子上

头转几圈,大叫几声,往哪棵树上落不往哪棵树上落,都是看人家的。它不会随便落到一棵树上,一般都选上了年纪的老榆树落脚。老榆树大都长在几个老户人家的院子里。邱老二家、张保福家、王多家和我们家树上,就经常落大鸟。李家树上从没有这种福气,连鸟都知道那几棵小树底下的人家是新来的,不可靠。

一户人家新到一个地方,谁都不清楚他会干出些啥事。老鼠都不太敢进新来人家的房子。蚂蚁得三年后才敢把家搬到新来人家的墙根,再过三年才敢把洞打进新来人家的房子。鸟在天空把啥事都看得清楚,院子里的鸡、鸡窝、狗洞、屋檐下的燕子窠、檐上的鸽子。鸟会想,能让这么多动物和睦共居的家园,肯定也会让一只过路的鸟安安心心歇会儿脚。在大树顶上,大鸟看见很多年前另一只大鸟压弯的枝,另一只大鸟踩伤的一块树皮。一棵被大鸟踩弯树头的榆树,最后可能比任?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wo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我豢檬鞫汲さ酶叽蠼崾怠?/p>

我们家是黄沙梁有数的几家老户之一,尽管我们来的时间不算长,但后父他们家在这里生活了好几辈人,老庄子住旧了又搬到新庄子。新庄子又快住旧了。在这片荒野上人们已经住旧了两个庄子,像穿破的两只鞋,一只扔在西边的沙沟梁,一只扔在更西边的河湾里。人们住旧一个庄子便往西移一两里,盖起一个新庄子。地大得很,谁都不愿在老地方再盖?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lu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路孔印7孔幼∑剖保芬沧呋盗耍埠瓤萘耍鼗俚每涌油萃荩?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ren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人也死了一大茬,总之,都可以扔掉了。往前走一两里,对一个村庄来说,只是迈了一小步。

有些东西却会留下来,一些留在人的记忆里,更多的留在木头、土块、车辕、筐子、麻袋及一截皮绳上。这些东西十分齐全地放在老户人家的院子里。新来的人家顶多有两把新锨,和一把别人扔掉的破锄头,锄刃上的豁口跟他没一点关系,锄背上的那个裂缝也不认识他。用旧一样东西得好几年的时间。尤其一个院子,它像扔一把旧锄或一截破草绳一样,扔掉好几辈人,才能轮到人抛弃它。

老户人家都有许多扔不掉的老东西。

老户人家的柴垛底下压着几十年前的老柴火,或上百年前的一截歪榆木。全朽了,没用了。这叫柴垛底子。有了它新垛的柴才不会潮,不会朽掉。

老户人家粮仓里能挖出上辈人吃剩的面和米。老户人家有几头老牲口,牙豁了,腿有点儿瘸,干活慢腾腾的,却再没人抽它鞭子。

老户人家羊圈底下都有几米厚的一层肥土。那是几十年上百年的羊粪尿浸泡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