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狐狸的枷锁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2:35:18 字数作文
狐狸的枷锁字数作文

篇一:存在中的枷锁 枷锁中的存在

存在中的枷锁 枷锁中的存在

作者:何玉蔚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上》2014年第05期

【摘要】毛姆《人生的枷锁》中的自传性主人公菲利普背负着宗教、情欲、金钱与物质以及本国文化、传统习俗所附加在他身上的这样那样、有形无形的重重枷锁,这使他在人生的旅途上举步维艰、苦不堪言,但挣脱枷锁、一身轻松并非就是真的自由、辉煌,实际上人的价值、人的非凡更多的并不在于怎样摆脱掉种种枷锁(当然也不可能),而在于人有勇气背上枷锁,或者说有胆量去挣脱掉原先的枷锁背负起新的枷锁,枷锁对人来说不仅仅是重负,也是一种使命、责任和创造的动力。

【关键词】毛姆枷锁存在故事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077-02

一、引言

英国现代著名作家威廉·萨默赛特·毛姆(1874—1965)被誉为是“最会讲故事的作家”,《人生的枷锁》(1915)Of Hunan Bondage (也有译作《人性的枷锁》)是他的代表作,小说问世后,颇得当时不少著名作家和评论家的好评,有人曾问毛姆为何不再写一部《人生的枷锁》这样的小说,毛姆回答说,因为我只有一次生命,我花了三十年才收集到写这部小说所需的材料,看来对“最会讲故事”的作家来说,有的故事也只能讲一遍。实际上,直到今天,《人生的枷锁》也是一部值得一读的作品,“完全可以和《儿子与情人》、《青年艺术家的画像》、《魔山》并列,因为《人性的枷锁》也是处理年轻人的启蒙、人生意义的探索、自由的希冀等古典主题的杰作。”[1]小说原以希伯莱预言家艾赛亚(《圣经》中人物)所说的“美自灰烬出”为题,后来毛姆在斯宾诺莎的《伦理学》中见到“人生的枷锁”一说,欣然做了更改。斯宾诺莎认为:人屈从于感情,有如套上了枷锁;只有运用理智,人才自由。他主张人们应运用想象和理智,变经验为预见,这样才能掌握未来,才不致沦为“过去”的奴隶。实际上,毛姆借用这一说法作为小说的标题,但书中所写内容却远远超出了斯宾诺莎的原意,就像卢梭所言:“人是生而自由的,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2]主人公菲利普·凯里并不仅仅屈从于感情的枷锁,他也并不仅仅是感情的奴隶,那么他处于怎样的重重枷锁之中呢?

二、宗教的枷锁

我们大约按照主人公菲利普的人生历程探究他所承受的重重枷锁,首先是宗教的枷锁,菲利普幼年父母双亡,后由当牧师的伯父抚养,又进入坎特伯雷皇家公学附属预备学校读书,该学校鼓励学生立志领圣职,当牧师,而学校的教学安排,也着眼于让学生日后能够终身侍奉上帝,可以说他是在浓厚的宗教氛围中长大的。在他十二岁那年,学校里掀起一股笃信宗教的热

潮,他本来思想就比较活跃,这股热潮一来,他变得十分虔诚,申请加入了“圣经联谊会”,“圣经联谊会”的读经办法是交替诵读《旧约》和《新约》中的一个篇章。一天晚上,菲利普看到《圣经》中耶稣基督的这样一段话:“你们若有信心,不疑惑,不但能行无花果树上所行的事,就是对这座山说你挪开此地,投在海里,也必成就。你们祷告,无论求什么,只要信,就必得着。”(《圣经·新约·马太福音》第21章22节),他又在两三天后牧师的布道中听了这段话,他突然觉得这些话似乎是针对自己讲的,于是他虔诚地祈求万能的上帝在新学年开始前治愈他的跛足,为此,他冒着严寒,赤身裸体跪在光秃秃的地板上向上帝做祷告,尽管他十分虔诚,可他的祷告似乎根本不起作用,他的跛足依然如故,他无法抵御向他阵阵袭来的疑虑,他把自己的切身体验归纳成这样一条规律:谁也没法心诚到《圣经》上所说的那种地步,他觉得不管是他的伯父还是《圣经》都一直在耍弄自己。而等到他年事稍长,有了分析判断的能力,他便自觉地发出:“我不明白一个人干吗非得信奉上帝”的呐喊。他意识到:“信仰是外界强加给他的。这完全是环境和榜样在起作用。新的环境和新的榜样,给了他认识自我的机会。抛弃童年时代形成的信仰,毫不费事,就像脱掉一件他不再需要的斗篷一样。”[3]如果说信仰是外界强加于人的,人可以像脱掉一件他不再需要的斗篷一样扔掉它,但有的枷锁似乎就不那么容易扔掉了,比方说情欲的枷锁。

三、情欲的枷锁

《人生的枷锁》中写了菲利普与几位女性的纠葛,其中用笔最多的是他与爱皮西点心店的女招待米尔德丽德的相识与交往。他在伦敦圣路加医学院学医时,爱上了这位俗不可耐的女招待,为她神魂颠倒,荒废了学业,并耗费了大量父亲留下的遗产。菲利普怎么会爱上这样的女性,按照菲利普自己的说法,似乎根本不可能。菲利普觉得她的名字古怪可笑,长得也不漂亮,菲利普将她的面部五官逐一品评过去,不论是她嘴唇的形状,还是她那病态的肤色都激起他的反感。米尔德丽德人品平庸,词汇贫乏,谈吐无味,颠来倒去就是那么几句言词,菲利普注意到她在观看通俗歌剧时怎么被那些噱头逗得格格直笑,还注意到她举杯呷酒时如何有意翘起那根兰花小指。总之,米尔德丽德的举止连同她的谈吐,都令人作呕。而诺拉呢?诺拉是爱恋着菲利普的一位女小说家,他认为诺拉要比米尔德丽德高强十倍,诺拉给他带来了更多的乐趣,同诺拉谈话时他心情更为愉快,她要比米尔德丽德聪颖得多,而且性情更为温柔,她是个贤淑、诚实、有胆有识的小妇人。而米尔德丽德呢?他痛苦地认为,这几个形容词没有一个她是配的。虽然两位女性孰优孰劣菲利普看得一清二楚,他却日夜思念着米尔德丽德,他宁可只同米尔德丽德呆上十分钟,也不愿同诺拉呆整整一个下午,他把在米尔德丽德冷冰冰的嘴唇上吻上一吻,看得要吻遍诺拉全身更有价值,倘若菲利普还有理智的话,他应该矢志不渝地守着诺拉,但事实却是他根本无法自拔,米尔德丽德就像铭刻在他心上了,他对她怀有不可名状的、强烈的思慕之情,他觉得最后只有待到双目闭合时,他的欲壑才能填平。“纵然她无心无肝、腐化堕落和俗不可耐,纵然她愚蠢无知、贪婪嗜欲,他都毫不在乎,还是爱恋着她。”[4]关于此种情形,毛姆的另一部著名的小说《面纱》里的男主人公和菲利普如出一辙,他曾对自己爱恋着的女性说过类似的话:“我知道你愚蠢、轻佻、头脑空虚,然而我爱你。我知道你的企图、你的理想,你势利、庸俗,然而我爱你。我知道你是个二流货色,然而我爱你。”[5]这种荒诞的情形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解读,按照现代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观点,我们可以把人的心理“区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6]本我是最原始的、无意识

的心理结构,它是由遗传的本能和欲望构成的。在本我中,充满着发自本能和欲望的强烈冲动,它们始终力图获得满足。因此,本我其实是一种非理性的冲动,它不受逻辑、理性、社会习俗等等一切外在因素的约束,仅受自然规律即生理规律的支配,由性的冲动构成,遵循快乐原则行事。用弗洛伊德本人的话来说,本我根本不懂什么是价值,什么是善恶与道德,而无时无刻不是与快乐原则携手,千方百计寻找机会发泄一通。自我是受知觉系统影响经过修改来自本我的一部分。它代表理性和常识,接受外部世界的现实要求。因此,它根据唯实原则行事,它的大部分精力用以控制和压抑来自本我的非理性冲动,自我与本我的关系就像骑手与他的马的关系。“假如骑手没有被马甩掉,他常常是不得不引它走向它所要去的地方;同样,自我习惯于把本我的欲望转变为行动,好像这种欲望是它自己的欲望似的。”[7]而超我是人性中高级的、超个人的方面,它也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良知、自我批判能力之类的东西,它代表人内心中存在的理想的成分,它以良知的形式支配者自我。虽然超我也对自我产生作用,但无疑本我的力量是最大的。用弗洛伊德的理论来看待菲利普的不可理喻,那是因为他的自我与本我相比是可怜的,它不仅不能从根本上影响、驾驭本我,反而时时处处要受本我的限制和支配,这就是他被他理性上并不喜欢的米尔德丽德弄得三迷五道的根本原因,而本我对菲利普的左右可谓是他身上的另一道枷锁。

四、金钱与物质的枷锁

菲利普在巴黎学画时的老师富瓦内曾向他直言不讳地指出金钱或物质对艺术家的影响,实际上也是对所有从事任何行当的人的影响,他认为:要时时刻刻为生计操心,世上再没有什么比这更丢脸的了。金钱好比第六感官,少了它,就别想让其余的五种感官充分发挥作用。没有足够的收入,生活的希望就被截去了一半。人得处心积虑,锱铢必较,穷困会使人变得卑贱,会使人蒙受没完没了的羞辱,扼杀人的雄心状志,甚至像癌一样吞蚀你的灵魂。艺术家要求的并非是财富本身,而是财富提供的保障:有了它,就可以维持个人尊严,工作不受阻挠,做个慷慨、率真、保持住独立人格的人。如果说当时菲利普衣食无忧,他老师的言论对他如同隔靴搔痒、对牛弹琴的话,那么当他穷困潦倒不得不在一家商店里当招待员时,他就有切身的体会了。他认为只有一件事能使他摆脱眼下的困境,那就是他那位牧师伯父早日去见上帝。到那时,他可以获得几百英镑,有了这笔钱,他就能够在医院修完全部课程。为此,菲利普渐渐一心一意地期盼着伯父快快死去,为此他朝思暮想,简直成了个偏执狂。如果得不到伯父的遗产,菲利普唯一的断然措施就是自杀。他一门心思期盼着他伯父快快死去,不停地做着同样的梦:一天清晨,递来一份报告那牧师猝然去世的电报,从此彻底自由了!当他真的回去看望他病入膏肓的伯父时,他注意到两瓶药:一只瓶内装有他伯父定时服用的药物,另一只瓶内装有鸦片剂,这种鸦片剂倒好后摆在他的床头边,一般在凌晨三四点钟吞服,如果倒药时加大剂量,不费举手之劳,他伯父就会在夜间一命呜呼,而且任何人都不会有所怀疑。菲利普一想到自己手头拮据、急需用钱,便情不自禁地攥紧拳头。他一想起这个充斥着他脑海的念头,他那颗心便怦怦直跳。虽然他极力想把这个念头从自己的脑海中排遣出去,但无济于事。结果他伯父的生命真是易如反掌,不费吹灰之力。“他所考虑的是谋财害命啊!他怀疑旁人是否有过类似的想法,还是自己反常、邪恶。”[8]如此看来,先前他的老师富瓦内的一番言论分析得多么透彻、一针见血呀!物质或金钱是捆绑在人身上的另一副枷锁,在这副枷锁的差遣下人会走火入魔到何种地步。的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

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生理需求包括食物、住房,安全需求包括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的需求。在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之前,人们唯一关心的就是这种需求,“它们同样可能完全控制机体,几乎可能成为行为的唯一的组织者,调动机体的全部能力来为其服务。”[9]而在这种需求急需满足时,这种低层次的物质与金钱需求就是人身上的一副坚实的枷锁。

五、人——枷锁中的存在

实际上,小说所揭示的菲利普所受的枷锁当然不只这三种,还包括本国文化以及传统习俗所附加在他身上的这样、那样、有形、无形的枷锁,比如作为一名英国男性他就要当一名地道的绅士,又比如作为一名医生他应该娶什么样的女子为妻等等,在此不再赘述,虽然菲利普曾在德国生活过一年,后又在法国巴黎呆了很长一段时期,这使他体会到生活在国外的一些好处:“你既能具体接触到周围人们的风俗习惯,又能作为旁观者客观地加以观察,从而发现那些被当地人视为须臾不可缺少的风俗习惯,其实并无遵从的必要。你不会不注意到这样的情况:一些在你看来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信仰,在外国人眼里却显得荒唐可笑。”[10]也许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眼界,小说结尾处菲利普意识到他一辈子都是遵循着别人通过嘴说手写向他灌输的理想行事,而从来不是依从自己的心愿行事,他的一生总是受他认为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受他真心想做的事情所左右,于是他要挣脱重重枷锁,不再考虑那些事情,似乎恍然大悟,茅塞顿开,认为一个男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干活、结婚、生儿育女,最后悄然去世,这是一种最简单的然而却是最完美的人生格局,但是这种最简单最完美的人生格局,表面上看是最自然最普通的,但实际上并没有摆脱掉这样、那样的枷锁,实践这种人生格局的芸芸众生谁的身上没有枷锁和重负呢?本来人就是大自然的有机的身体,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从自然这个母胎中分离、进化出来以后,即便是经过漫长的历史过程也不可能完全脱尽自然的胎记,仍然不同程度地保留着动物的原初阶段的属性、机能和需求。对此恩格斯指出:“人来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已经决定人永远不能完全摆脱兽性。”[11]兽性大约就对应着弗洛伊德人格结构中的本我,也就是说不管是《人生的枷锁》中的菲利普还是现实生活中的芸芸众生,谁也不可能完全摆脱掉本我或原始欲望等非理性因素的左右,同样,人也是文化的人,而“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的能力和习惯。”[12]不管生活在何种文化环境中,人都不可能完全摆脱构成文化各因素的影响和束缚,不可能实现完全的自由,完全的自由、绝对的自由对人来说无异于人要揪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一样,实际上人的价值、人的非凡更多的并不在于完全摆脱掉种种枷锁(当然也不可能),而在于他有勇气背上枷锁,有胆量去挣脱掉原先的枷锁背负起新的枷锁,枷锁对他来说不仅仅是重负,也是一种使命、责任和创造的动力。就像米兰·昆德拉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经》一书中写道:“也许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是一种生活最为充实的象征,负担越沉,我们的生活也就越贴近大地,越趋近真切和实在。相反,完全没有负担,人变得比大气还轻,会高高地飞起,离别大地即离别现实的存在。他将变得似真非真,运动自由而毫无意义。”[13]也就是说,挣脱枷锁、一身轻松并非就是真的自由、辉煌,反而走向了虚空,因为我们每个人既要在枷锁中生,又要在枷锁中死,而我们的价值也要在枷锁中实现。

六、结语

作为二十世纪英国文学中为数不多的几个雅俗共赏的作家之一,毛姆的作品流行于世界各地,虽然他的许多作品,多数是适应市场的需要,从而赢得很大利润,并且,毛姆的每一篇作品在形式上都不是实验的或新奇的,他的每行文字都清晰无比,因此,批评家无法靠毛姆维持生计。尽管如此,毛姆绝不是一位通俗作家,毛姆不同于许多作家之处就是他从不把自己的作品打造得道貌岸然,也无意用先知般的口气指导蒙昧的读者该如何生活,他认为,小说要有故事,那是因为“故事其实是小说家为拉住读者而扔出的一根性命攸关的救生绳索……小说家通过自己所讲述的事件、选择的人物以及对他们的态度,为你提供一种对生活的批判。这种批判也许既不新颖也不深刻,但它在那里了;其结果是尽管他自己都没注意到,他已经通过这种简单的方式成了一个道德家。”[14]同样,这种讲故事的方式未必就不启发读者的思考,米兰·昆德拉曾给小说下定义:小说是一种散文形式,借助实验性的自我(即人物),“研究存在,存在并不是已经发生的,存在是人的可能的场所。是一切人可以成为的,一切人所能够的。小说家发现人们这种或那种可能,画出 ?存在的图?”[15]也就是说,小说立足于具体的时代、社会甚至个人但它却说出永恒、普遍的人生人性的真谛,而毛姆的《人生的枷锁》恰恰正是这样的作品。

参考文献:

[1]克利夫顿·费迪曼.一生的读书计划[M].乔西,王月瑞编译.海口:海南出版社,2002:567.

[2]卢梭.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4.

[3][4][8][10]毛姆.人生的枷锁[M].张柏然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122,370,605,280.

[5]W·萨默塞特·毛姆.面纱[M].阮景林译.重庆:重庆出版社,2012:62.

[6][7]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自我与本我[M].林尘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232,214.

[9]亚伯拉罕·马斯洛.动机与人格[M].许金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22-23.

[1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110.

[12]克莱德·克鲁克洪.文化与个人[M].高佳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3.

[13]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M].韩少功,朝刚译.北京:作家出版社,1995:16.

[14]毛姆.毛姆读书随笔[M].刘文荣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1:23.

[15]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M].孟湄译.三联书店,北京:1992:42.

篇二:如何打破命运的枷锁?

如何打破命运的枷锁?

命运是什么?抛开玄幻的命运不提,命运就是我们的一言一行,面对好事坏事时的应对方式。问题是我们习惯的一套应对方式要怎么更改?

提到命运,就让人想到存在于我们的身体和心灵之外的某种神秘力量,它主宰着我们生命中的一切,可以让我们幸福或者痛苦、成功或者失败。在命运的面前,我们的努力总是会显得软弱和微不足道。

命运真的是一种外在的力量吗?它真的神秘得不可探知吗?

一百多年前,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在对他的孩子的观察中发现,孩子在经历了一件痛苦或者快乐的事件之后,会在以后不自觉地反复制造同样的机会,以便体验同样的情感。这位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强迫性重复。

强迫性重复的现象也可以在每一个成人身上存在。比如,一个人际关系不好的人,他可能一个朋友都没有,这样的结果就是由一系列强迫性重复导致的。最开始的时候,也许他只跟部分人关系不好,只有部分人不喜欢他。慢慢地,由于强迫性重复的力量,他会不自觉地制造一些事件,让所有的人不喜欢他。或者换句话说,他会下意识地教会别人都不喜欢他,以便强迫性地重复那些痛苦的体验。

在生活、工作等方面都很失败的人,也是因为掉进了强迫性重复的漩涡。我们的周围真的有这样一些人,你不断地会听到关于他们的坏消息。每一个坏消息传来,我们都会叹一口气说:唉,他就是这个命,他的命不好。

而一个各方面都很成功的人,他强迫性地重复的东西,都是那些好的、令人愉快的体验。他总是教会别人喜欢自己,教会自己把那些必须办好的事情办好。我们的周围当然也有这样一些人,你不断地可以听到关于他们的好消息。每一个好消息传来,我们都会赞叹地说:他就是这样的命,他的命好,命好比随便什么都好。

所以,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所谓的命运,实际上就是心理学所说的强迫性重复。它不在我们的心灵之外,而在我们的心灵之中;如果说它神秘,那只是因为我们不理解它而已。

强迫性重复的特点和要害就是“不自觉”,它隐藏在我们心灵深处,很难看到它和把握它。因此,打破坏的强迫性重复的方法,就是要更多地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情感、思维和行为模式,把可能导致重复的环节切断;并且勇敢地尝试各种新的、好的体验,以建立良性的强迫性重复机制。

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在经历了一系列惨痛的事件之后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这句话也可以说成:我要打破强迫性重复的怪圈。他

的史诗般的交响曲,就是他的心灵与坏的强迫性重复的力量做顽强斗争的写照。

任何一个人,不管他过去和现在有什么痛苦的或失败的经历,只要他打败了曾经控制了他的强迫性重复的力量,或者说命运的力量,那他的未来也会是一部讲述英雄的故事的史诗。

而且,这部史诗的结尾,肯定是主人公辉煌的成功,并充满令人心醉的欢乐。

篇三:2014年上海市十三校高三第二次历史联考试卷

2014年高三调研卷(历史)试卷

2014.3

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共75分)

以下每小题为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神话的情节看似荒诞不经,却是认识古代文明的重要线索之一。有的神话还成为部分民族源起的因子。下列属于此类的是( )

①“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淮南子·天文》) ②“姜嫄出野,见巨人迹,……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及期而生弃。”(《史记·周本纪》) ③“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诗经·商颂·玄鸟》)

④“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淮南子览·览冥训》)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流经非洲东北部的尼罗河孕育了古代的埃及文明。它的基本流向是( )

A.自东向西 B.自南向北 C.自北向南 D.自西向东

3.雅典早在公元前500年就已推行民主制度和共和政治,由民众推举议会代表来实行管理,是为世界议会民主制的起源。英文democracy(民主)一词,就由希腊文的demo和kratos合成。 demo与kratos含义为( )

A.人民 管治 B.君主 管治 C.人民 服从 D.君主 服从

4.根据阿拉伯半岛的社会现状,伊斯兰教创立伊始就大力宣扬“安拉”是唯一的神,反对偶像崇拜,并要求半岛各部落放弃各自的神,顺从真主安拉。这种主张最有利于( )

A.经济的发展

C.民众的和谐 B.圣城的权威 D.半岛的统一

5.下列图示所显示的西欧封建制最终确立的时间应是( )

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儒家首先是一个解决日常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实用性道德体系。”斯塔夫里阿诺斯有此认识主要是因为儒家思想( )

A.强调礼仪和社会责任 B.强调“德治”“君轻民贵”

C.强调“仁”和“仁政” D. “天人感应”和“大一统”

7.赵国大儒荀卿曾出游各国,据他所记当时的秦国:“其生民也狭厄,其使民也酷烈。……忸之以庆赏,猶之以刑法,使民所以要利于上者,非斗无由也。厄而用之,得而后功之,攻赏相长也。……是故战未尝不克,攻未尝不取,所当未尝不破。”荀卿认为造成秦国巨变的举措是( )

A. 门第等级 B. 重农抑商政策

C. 军功授爵 D. 推行郡县制度

8.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宰相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 )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缓和矛盾,缓解社会危机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削弱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9.王安石认为解决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现状的办法举措是 ( )

A.“因天下之力以生产天下之财” B.“摧制兼并”,阻抑“侵牟”和“蚕食细民”

C.“为之修其水土之利” D.“清查瞒田”并“据其纳税”

10.文学艺术作品是对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具体.形象的反映。辛弃疾在《贺新郎》(送杜叔高)词中写道:“起望衣冠神州路,白日销残战骨。叹夷甫诸人清绝!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南共北,正分裂。”词中“南共北,正分裂”的局面始于( )

A.陈桥兵变 B.靖康之变 C.澶渊之盟 D.蒙古西征

11.《明史职官志》记载大学士的基本职责为:“掌献替可否,奉陈规诲,点检题奏,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材料所示明代内阁( ) A.享有出纳政事的行政授权 B.是君权高度强化的派生物

C.负责处理奏章.统率六部 D.延续君臣面议政事的传统

12.“伊丽莎白女王鼓励私掠船.海盗,像雷利和德雷克以及其他的人去扩大英国贸易,开拓殖民地,……甚至袭击西班牙的贸易。……因此,如果他们和西班牙发生冲突,女王可以否认他们和她有关,并且说他们是违反政府的官方政策的。这样一来,女王可以不牵扯到一些海军行动,但是却积极鼓励他们,因为她把它看做发展国家的一种方式。”(选自《大国崛起》)对材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 A.伊丽莎白女王因此获利支持新航路的开辟

B.伊丽莎白女王支持重商主义加强君主专制

C.伊丽莎白女王因此强化集权镇压英国革命

D.伊丽莎白女王因此主张取消城市自治裁抑贵族

13.文艺复兴是西方世界对于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与思想的回溯和振兴,同时具有反对封建神权,宣扬人文精神的重要历史内涵。以下言论最有可能出自文艺复兴时期思想家的是( )

A.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B.君主可效法狐狸与狮子,诡诈残忍均可兼施

C.人无不生活在枷锁之中 D. 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14.下列发生在法国的重大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拿破仑帝国建立 ②颁布《人权宣言》 ③攻占巴士底狱 ④三级会议的召开

A.③④①② B.④②①③ C.④③②① D.③①④②

15.数字在带给我们有关历史感性经验的同时,也昭示了那个时代的文化特质。1854—1856年间,

某国的进出口贸易量占世界总量的25%,其中出口原材料占7%,食品占8%,工业制造品占85%。由此推断其最有可能实行的对外政策是( )

A.关税保护政策 B. 贸易保护政策

C.殖民扩张政策 D.掠夺大国强权政策

16.右图漫画所示,形象地说明了( )

A.俄国农奴制改革促进了文明开化

B.俄国农奴制改革解放了大量农奴

C.俄国农奴制改革推动了经济发展

D.俄国农奴制改革不彻底存在局限

《亚历山大二世给俄国带来的“文明”》

17.美国总统威尔逊认为:“我们应当以资本供给世界,而谁以资本供给世界,谁就应当管理世界……”对材料思想体现最恰当地是( )

A.放弃中立参加一战

C.签订《凡尔赛和约》 B.召开华盛顿会议 D.提出“十四点原则”

18.1971年尼克松宣称美国将不接受以美元兑换黄金,外国人可以任意处置美元,外国银行家可以任意决定美元价值。这表明( )

A.美国和西欧的关系严重恶化

C.导致美元地位下降 B.布雷顿森林体系发生动摇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

19.二战后,丘吉尔曾经说?和平是恐怖(指核武器)生出来的健壮的孩子?。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核武器产生有利于世界和平

C.核恐怖平衡维持了和平局面 B.脆弱的和平会被核武器打破 D.美苏核竞赛给世界带来和平

20.1948年第一次柏林危机期间,图一中的场景发生在图二的( )

图一 图二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1.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几次局部战争中,美军在海湾战争中从发现一个机动目标到发动袭击需要一天的时间;在科索沃战争中,这个时间差缩小到一个小时;在阿富汗战争中,仅需要10分钟的时间。这一状况的改变与哪一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直接相关( )

A.信息技术 B.原子能技术 C.激光技术 D.航天技术

22.一个历史事实可以有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可以由若干小事件构成,由此可以排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级或层次,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

A.海洋文明——古代希腊——古代罗马

B.独立战争——《独立宣言》——《解放宣言》

C.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

(转 载于: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狐狸的枷锁)

D.全球性问题——能和生态环境——《京都议定书》

23.梁启超在《新史学》中指出,“中国之史,则本纪、列传、一篇一篇,如海岸之石,乱堆错落”,只记载“某日有甲事,某日有乙事”。而不能使后人“鉴以往之大例,示将来之风潮”,“鉴之裁之,以为经世之用”。这说明( )

A.梁启超注重运用科学的唯物主义的历史观B.梁启超全面否定旧史观,提倡新史观

C.梁启超强调修史论史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 D.梁启超注重史学观点与民主革命关系

24.右为清朝晚期渤海及附近地区被迫开放的口岸和外国强占“租借地”的

示意图,图中英国强占的“租借地”是( )

A.① B.② C.③④ D.②④

25.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正式

成立。对于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认识最为准确的是( )

A. 标志着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开端 B. 符合革命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

C. 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D. 结束了数千年的君主专制统治

26.观察下表,导致中国关税增收的主要原因是( )

(关税收入情况,单位:亿元)

A.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国家实现统一 B.改订新约,中国关税逐渐自主

C.红色政权建立,根据地经济蓬发展 D.北伐胜利,中国政局趋向稳定

27.依据右图所示内容判断该报纸发行的时间应最接近( )

A.中华民国三十七年五月

B.中华民国三十七年十月

C.中华民国三十八年五月

D.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十月

28.春联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学艺术形式,春联内容的演化折射出历史的沧桑巨变。下列春联中,反映我国20世纪50年代后期社会状况的是( )

A.食堂巧煮千家饭 公社饱暖万人心

B.万里山河归人民 五亿群众庆新生

C.斧头开辟新世界 镰刀割断旧乾坤

D.抗战胜利一元复始 和平建国万象更新

29.建国60年以来,我国农业发展经历了波折。下面示意图,引起粮食产量前后起伏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

A.各级政府的重视保障

B.农业机械化普及程度

C.农业生产关系的调整

D.产品质量和国际市场需求

30.2011年08月10日,参加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香港代表团举行授旗仪式,港协暨奥委会会长霍震霆将特区区旗颁授给港队成员鼓舞士气。请问他颁授的是哪一面旗帜?( )

A B. C D

以下每小题为3分,共15分。每一选项的分值可能为0.1.1.3分。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

31.《竹书纪年·前篇》撰述:神农“作耒耜,教天下种谷,立日历,

辨水泉甘苦。”另外人们在山东嘉祥县的汉代画像石上也发现了神农

耕作像(如右图示)。综合材料得出的结论是( )

A.神农其人其事可能编造不可深信

B.神农的故事完全是真实的可信的

C.是否有神农其人尚不能完全确定

D.求证神农其人其事有待深入考证

32.1933年广州有报纸报道:汉口市上有三种女人,四寸斗高跟摩登女郎,三寸金莲的乡间小姐,还有截发而装脚的改组派。第一种是阔人的姨太太,第二种是纱厂的女工,第三种是中等人家的管家婆。该材料说明了( )

A.西方文明改变了中国的传统陋习

篇四:心中的枷锁

心中的枷锁

心中的枷锁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枷锁,心里的紧张,忧虑,着急,害怕狠狠地把我们每个人封闭住,锁住了。有时候自己就无法控制,一旦被刺破就无法遮挡,就好比炎热的天气突然下雨了一样,很奇怪这种感觉说不上来,说白了简直就是晴天霹雳,每个人内心的情感难以释放,难以挥之不去,难以割舍。

走在人生道路上必然会通过磨练才能修成正果,这其中的苦痛,忧愁,心碎,心痛,追求与成功的路上有着不同的挑战,不同的结果,不同的气势,都让我们感到内心不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内心得不到一种满足就会失落,无助,彷徨,渐渐的很自卑,对于任何一切都没有了新鲜感,新奇感,当一件新奇的事情来说我们都无法遇到它的结局。 很多时候,自己对自己很气愤,整个人把自己躲藏起来了,内心隐隐的痛隐埋起来了,心中的一锁大门被牢牢的锁起来了。面对于社会,不能随意,不能随性子发脾气不然会使人感到尴尬,要理智的处理问题和事情,包括我们看问题,处理事情,与人相处都是一门艺术,这个范围很广,在于摸索,在于积累,一个字概括是悟,其实不管什么都在于学和悟2个字。

我感谢生命帮助我的人,在迷茫的路上我很没有自由,没有选择,只有听从与做好,毕竟我觉得人生不断地积累阅历,经验才是成功的前提,你不能保证什么但又不能决定什么时,最先要调整的是心态,拉下脸皮,放下压力,放下自卑,只有了这样才能出色,指引我前行的路上的指导者谢谢你们的关心,还有我们朝暮相处的时刻很开心,你们告诉我说什么都能放下,就是自己要放开自己才行。我每天问自己人生的旅途中哪里才是我的光芒呢?寻寻觅觅的我已经不知道哪里才是我散发的光芒?

没有人会无理由的任由你发脾气,除非朋友,亲人,同事,它们这三层关系的人有着深刻的含义,同龄人懂你的悲伤与快乐,亲人了解你的秉性,而同事朝夕相处理解你,它们非常亲密的关系组合在一起情感十分浓厚,这个世界上什么情感莫过于这3者之间的联系了,真心的觉得人与人之间要珍惜在一起的时光,因为不管什么情感也好,一旦时间冲淡了就难以不舍,更多的时候告诉自己要勇敢起来,无论做什么在于做,一个字仅仅代表了人定胜天,在加把油就一定有好的结果。

每天我在想累了就放下吧,烦了就忘掉把,这几天莫名的身心疲惫,疲惫的无法喘气,无法入睡,莫名的痛在我周围悠悠荡荡,甚至连空气被卷进去了都难以释放,心里想着什么?纠结着什么?期盼着什么?一连串的问题在我耳边悠荡,思索着,战斗着,好喜欢跟阳光做伴非常自由,清晰,好喜欢跟大海拥抱非常平静,淡泊,好喜欢跟蓝天做伴

非常辽阔,广瀚。

朋友们你们心中的枷锁打开了吗?我想心里的这一道门需要自己踩出来,走出来才能看到心中照亮的光明,既定的事实就让它成为现实,有时候也在于灵机一动,掌握一定的技巧去摆脱。用你聆听的耳朵去聆听花开的味道,鸟儿唱歌的声音,大自然的声音,生命的声音,走进自然,创造财富,用心聆听内心的那个真实的声音,展现全新的自我。

篇五:砸碎束缚企业的十大枷锁经济才有救

砸碎束缚企业的十大枷锁经济才有救

2014-07-03 07:41 阅读(3888)评论(16)

这是最新出版的新书《郎咸平说:萧条下的希望》的序言,今天摘录于此,以飨读者。

各位读者,几年来,我一直以中立的立场,通过电视节目和图书,评论行政当局的经济政策。而这些评论,一直是以批判的视角进行的,其目的就是要不断地提醒当局,如果中国没有一个好的营商环境,就不可能取得正常发展。我在《郎咸平说:中国经济到了最危险的边缘》一书中,分析了中国经济在各个方面遇到的危机,我相信其中的观点引起了政府和企业界人士的高度重视,其中很多观点也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得到了印证。我在上一本新书《郎咸平说:改革如何再出发》中,讲述了中央试图通过不断压缩政府权力,给市场释放更大的空间。我个人认为,三中全会的决定,是目前我看到的中共历史上最靠谱的决定,因为这个决定试图给市场创造一个比较好的营商环境,这也是我多年来一直呼吁的。我在《郎咸平说:新帝国主义在中国》两本书中,讲述了作为中国政府和企业,应该如何面对国际营商环境,通过中国与国际经济交往的案例,告诉大家国际营商环境是多么的恶劣,面对国际市场,我们的水平还差得很远很远。那么具体到企业微观层面,我在《产业链阴谋》三本书中,以大量案例的形式,利用公司财务分析的方法,得出了中国极其欠缺的“六加一”产业链理论。到今天为止,我仍然认为,这是指导中国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最简明最有效的战略。在过去的七八年当中,我出版了近20本案例书,通过对50多个行业的案例进行分析,得出了对各个行业发展战略的思考性结论,我收到了很多企业的反馈,令人感到欣慰的是,这些案例书指导很多企业进行了成功的转型。

在新的政策性营商环境下,在中国经济面临全面衰退的大背景下,当政府逐步给市场让出空间后,作为企业该如何抓住这次机会,变危机为机遇?这就是写作本书的目的,我希望透过本书,我们中国的企业在经济萧条的大环境下,能够看到或者找到自己的希望。 2013年,不论是对中国还是世界而言,仍然是非常有意思的一年。尽管在本书出版的时候,2014年已经过半,但我仍然坚信自己对2013年的检视和判断没有错误,事实上近半年的变化已经印证了我的判断,那就是世界大势和中国经济在上演着“乱”、“稳”和“变”的变奏曲。作为管理者和经营者,甚至普通的老百姓,如果不能把握和判断世界大势的变化规律,我很难相信他们会做出正确的决策。这就是本书第一章“2013年的变奏曲:乱、稳和变”阐述的内容。作为政府管理层和企业决策者,必须知道我们面临的危机有多么严重。我近年来一直在强调,制造业是立国之本,没有制造业的发达,就没有服务业的发展。可惜我们的制造业不仅仅面临产能过剩的危机,还面临着产业链低端和走不出去的窘状。我在本书的第二章“萧条已是大势所趋”,通过大量数据告诉各位,我们的制造业和其他行业已经全面衰退,说得更准确点,就是萧条已经悄然来临,这就是我们今天的经济实景。作为一个负责任的经济学家,我不能说假话。

2013年,中国发生的最重要的事件就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在《郎咸平说:改革如何再出发》一书中,从经济民生的角度解读了三中全会决定的三个灵魂,那就是:厘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那么,想要真正厘清这些关系容易吗?就我们今天经济萧条的局面来说,生产成本持续上升只是表层原因,深层原因则是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错位造成的,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最近所说的“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都没用好的结果。我在本书的第三章“走出萧条的希望:砸碎束缚中国企业的十条枷锁”,试图从厘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方面给出路径和答案。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三中全会经济方面的决策就会成为一纸空文,这次改革就会演变为资本权贵们的盛宴,支撑中国经济社会稳定的中小企业就会沦为奴隶。砸碎这十大枷锁,就是破解中国经济萧条的最

大希望。我总结的这十大枷锁是:审批枷锁、垄断枷锁、税费枷锁、融资枷锁、低价枷锁、人才枷锁、社会枷锁、假货枷锁、国际化枷锁、法律枷锁。

我一直强调,没有萧条的行业,只有萧条的企业,企业的发展还是要靠真功夫。我希望透过本书第四章“企业该何去何从”,以李嘉诚和中国家族企业传承问题等为案例,来验证我的这一观点。

从本书《郎咸平说:萧条下的希望》第五章到第十五章,我分别以光伏、大型机械、电子、汽车、电信、电子商务、照明、液晶、食品工业、服装和金融等十一大行业为例,来阐明我的观点:政府主导的所谓产业升级和转型以及结构调整都是错误的思维,政府能做的就是提供好的营商环境。而产业的升级转型和结构调整,市场本身自然会自我调节。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