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只有读书才有出路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4:17:56 体裁作文
只有读书才有出路吗体裁作文

篇一:论念书是否是成才的唯一出路

论读书是否是成才的唯一出路

母亲说:“如果现在不好好念书,以后长大了看你怎么生活。别想着玩了。”

诶,我就知道母亲会这样说我。这话她已经说了好多遍了。于是我便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或许努力是学习好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我却又不得不相信天赋了--我每日在学校认认真真听课,回到家中复习近日所讲,预习明日将学,每日睡眠时候不超过6小时。却只能得到年级三十多名的成绩。后来我又回想我的学习方法,将睡眠时间提高了,却只提升了几名。后来我又在书上、网上效仿别人的学习方法,却仍是无用功。诶,三十几名就三十几名吧,虽然学校很小,我们年级只有两三百人,但是这个成绩也不错了,考上区重点高中是没问题的。想到这儿,我便又轻松了许多。

放暑假了。下学期的学习就会变得更难。所以,这个暑假不是给我们玩的,而是复习、预习和补充课外知识的黄金时间。我想:放暑假了,还是要把睡眠补上,上午睡,下午和晚上再复习吧。可惜母亲不这样想,她骂道:“你就知道玩儿,早上多凉快啊,为什么不出来看书。你和那些沉迷网络的娃有啥区别。你不好好学,以后饿死你。”她的话语刺伤了我。我只是想多睡一会而已,为什么会和他们相提并论?且,念书是唯一的出路么?我突然发现我们的意识都出现了错误。

念书是唯一的出路?不,不是。

比尔盖茨,众所皆知的富豪,微软公司主席和首席软件架构师。1973年,他考进了著名的哈佛大学,却又在大学三年级离开了哈佛,并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他与孩童时代的好友Paul Allen在1975年创建的微软公司中。在计算机将成为每个家庭、每个办公室中最重要的工具这样信念的引导下,他们开始为个人计算机开发软件。盖茨的远见卓识以及他对个人计算机的先见之明成为微软和软件产业成功的关键。在盖茨的领导下,微软持续地发展改进软件技术,使软件更加易用,更省钱和更富于乐趣。公司致力于长期的发展,从目前每年超过50亿美元的研究开发经费就可看出这一点。 而他所有的成就,都与这所世界第一的大学中的学习无关。

一个人,并不是一定要通过知识,才能改变命运。上帝创造人类时给了他们不同的能力。想一想,如果每个人都是擅长知识文化,那么世界是不是乱了套?每个人都是有天赋的,但是必须你自己去把它找出来。而这便是“机遇”。人成功与否有时不仅仅是能力,还有机遇等其他因素,但是有机会学习时多学点东西,多储备些能量 这样机遇到来时才有用武之地,但如果自身没有能力,即使有机遇时也未必能抓住。

机遇的前提是学习。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你怎么知道你会一无是处?多学一点东西,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或许你会认为我是自相矛盾,可我现在要说的学习非彼学习。学习不一定要在学校,学习也不一定就是念书。

其实我们都在学习身边的一切:难道只要写作业是学习,而追赶潮流就不是学习吗?前者是向书本学习,后者是向后现代文化学习!

如果只念书,我便成了一台黑白电视机,枯燥无味,为什么不愿意为我上色呢?

我要学习的不仅仅是这一种!可惜,“念书是唯一的出路”这一观念已成为现在父母的普遍认知!而且,他们却不会听从我们儿女的意见。我要如何为您表达我的认知,我的母亲?

念书,并不是唯一的出路;学习才是。母亲,我需要一双手,高高的举起,支持我,理解我。那双手,是您。

篇二:只有读书,才会有收获三年级余星佐

只有读书,才有收获

读《文明美德伴我成长》有感

重庆市石柱县南宾镇灯盏小学三年级 余星佐 指导老师 杨维芝

近段时间,我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认真阅读了《文明美德伴我成长》这本书,从中知道了礼仪原来有许多种,什么社交礼仪,家庭礼仪,乘车礼仪、集合集会礼仪、就业礼仪呀等等。增长了不少关于文明礼仪的知识,也使我的文明行为习惯养成了不少。

我以前也不太懂得礼仪,乘电梯时总是随便站;坐公交车时旁边站着老人也视而不见,虽然知道该让座,但是也不愿站起来;吃饭时总是急忙坐下;集合集会时有时提早退场;还有时乱穿马路;不过也没有人指责过我的这些不文明行为。礼仪对我来说是个陌生的词汇。

通过这次读书学习,使我最难忘的是“尊师重孝”的礼仪要求:进校第一次见到师长要主动问“老师好”,见到来宾应面带微笑主动问客人“ ××好”,分别时说“再见”。进出校及上下楼梯靠右行,给老师或长辈让行。虚心听取老师的教诲,接受师长的教育,态度要端正。父母长时间外出,要经常以电话、短信或写信的方式向父母汇报近期学习生活情况。听从父母的正确教导,态度谦和,不耍脾气,不顶撞。长辈身体不适,要勤问候,多体贴。

通过这次读书学习,我知道了——就餐时要请长辈先入座。等长辈先拿碗筷后,自己再拿碗筷。吃东西、喝汤时要小口吞咽,闭嘴咀嚼,要细嚼慢咽,尽量不发出响声。吃饭时,一手拿筷,一手扶住碗,不敲碗,不翻拣菜肴,不偏食、不挑食。别人给自己添饭菜,要说“谢谢”。主动给长辈添饭加菜。用餐完毕,帮助父母收拾好碗筷,擦洗餐桌。

通过这次读书学习,我还知道了——客人来访,要事先准备,把房间收拾整洁。要热情接待,帮助父母摆糖果、递茶,待父母送客时应与客人说“再见”。如父母不在家,要以主人身份接待客人。自己的同学、

朋友来访,应热情迎接,初次来访,应给父母逐个介绍,然后把最佳座位让给客人,可用茶水、水果、图书等招待。接待老师应像接待长辈一样热情庄重。送客要送到门外,并欢迎客人下次再来。

通过这次读书学习,我还了解到了关于问候、做客、着装、行走、社会、乘车、坐姿等方面的一些礼仪,收获真是不小啊。

礼仪体现了一个人的素质,礼仪能使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我们要做文明的主人,与文明同行!

篇三:怎样读书才会有用

怎样读书才会有用?(附读书方法论)

怎样读书才会

只有读书才有出路吗

有用?知行合一,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文后还附有读书方法论:读书要读旧书、读书要读懒书,很不错的读书方法论!不但要读好书,还要会读书。

文/水湄物语

写完完这个标题我觉得自己真是——太功利主义了,太目标导向了,太——让人(包括我自己)恶心了。

但是这又是一个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实际上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常有人跟我说,你看了那么多书啊,好有空啊,最后闲闲地问一句——看这么多书,有用吗?

好吧,我暂且没力气跟大家讨论读书是不是真的要有用,我已经批评过自己太功利主义,太目标导向,太那个什么了。且说我们假定,读书是为了答疑,解 惑,大到解决我们对生命的、对宇宙的疑惑,小到知道我们怎么烧水煮饭,怎么走路说话,假设看书真的是能做到这些的,那应该怎么样读书才能“有用”呢?

我就说说我的一些读书方法吧,也结合神书《如何阅读一本书》里的一些理论,这本书4年多来看了不下5遍,每次看都有新的收获,这也是我的理论之一“读书要读旧书”。

1、知VS行

照《如何阅读一本书》的说法,书分为实用性和理论性的两类作品,也就是我所说的,是指导“知”的,还是指导“行”的书。

指导“知”的,是比较理论性的书,开拓你的眼界,就像你久居魔都,突然跑到了海南,看到麦兜所说的“蓝天白云,椰林树影”,不免惊奇加惊叹,感受的生命的丰富。指导“行”的,则是实用技巧类的书籍,就像你第一次做鸡蛋炒饭,看了书,就知道不能把生米放进锅里。

可是在读书人中,却总有这两派的对峙。重“知”的人,对每天阅读一本书的人说,有本事你每天读一本类似《纯粹理性批判》《罗马帝国衰亡史》这样的书试试,这摆明了就是对实用主义的不屑。但重“行”的读书人,则会觉得另一方“空谈误国”。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我是更重“行”的,但只行而不知,舍本逐末,一叶障目。就像现在这么多流行的关于时间管理类的书籍,强调要高效利用时间。重 “行”的人日夜研读技巧,但是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要管理时间呢?单位时间做的事情真的越多越好吗?人生目标在哪里?如果方向错误了,岂不是“在错误的道路上 努力跑步吗”?

而只知不行,真的是空谈误国。除非是专业学者,否则一个从来只能在沙漠生活的人,拼命看热带雨林树木种类的书有什么意义吗?为了炫耀还差不多,但是真能在生活上解决什么疑惑,就只有天晓得了。

2、怎么把书上的东西变成自己的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看书,永远都是只看第一遍的,我想大概不在少数。尤其是从学校出来之后,扔掉教科书之后。我不知道多少人看书,是从来不做笔记的,我想大概也不在少数。

最后一点是,我不知道多少人看书看到什么特别有道理或“有用”的地方,是有过实践的。我想大概更不在少数。

从我自己来说,除掉打发时间的休闲书(好吧,确实不在少数),对于我认真要看看的书,我都是做笔记的。就那《如何阅读一本书》来说,大概看过5遍,做过3次笔记。

我的笔记是在纸上做的(电脑上做也无不可),类似思维导图的结构,黑笔是摘抄,重点的用一支艳紫色的比划出来,最重要的是,我会用大红色的笔,写一点结合我当时感受的点,或者是我以后会用的地方。

例如,有一本书叫《口渴之前先挖井》是讲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的,我用黑色笔写的当中有一条“为你的人际关系网络建档”,然后在红笔写了我的行动计 划“建档啦!本周先初步建档,每年为朋友的礼物留预算”。根据这个行动计划,我现在有一个电子版的通讯录,记录了各种信息,偶尔,我会在他女儿或老婆的生 日时候送个小礼物。

最近得闲,读了一些好书,前几日与杨子对话,言罢尚不能尽兴,于是才有这颇具个人色彩的读书论,说些一己之见,至于看官意见如何,各人缘法,不可强求。

早些年与一位师兄合办一电子刊物,曾经写过《读书四法》一文,敝帚不自珍,如今已经找不到了。倒是去年有一位陌生人写信来,说机缘巧合读到此文,颇有知遇之感,愿意交个朋友云云。后来去北京游玩,还请我在从前慈禧做闺女时候的府邸,吃了顿饭,也算是个趣事。

可见读书人惺惺相惜的事情,还是有的。所以愿以此文,抛砖引玉,与各位读书人探讨。

废话少说,言归正传。

读书论之(一)——读书要读旧书

根据金字塔原则,我的论点就是,读书要读旧书。首先要阐述论点,旧书并非指破破烂烂的书,并非指波尔多40年陈酿,并非指昨日搬家打了38个喷嚏从床底翻出来的书。这里指的旧书,只指读过的书,尤其是读过的好书。

继续遵循金字塔原则,我的论据有三。其一,读旧书省事,其二,读旧书省时,其三,读旧书可以温故而知新。

论其一:读旧书省事体现在省了甄别书好坏的精力。

在预备投入时间精力看一本书之前,经济人少不得要估摸一下投入产出比,虽然古人说是开卷有益,那是因为古人能找到的卷少,没点水准的东西也不会随便往卷上刻,好不容易找到一卷,当然要开一开罗。

可是今人面对的是信息爆炸,乃至信息污染的时代。开一卷的代价远非点击鼠标左键这么简单。如果面对一本新书,少不了要花精力先看看大家对它的评价如 何,可是个人品味不同,别人说香的书未必正合了我这喜欢臭豆腐的人的胃口,因此大众评价只能作为参考。另外,也少不得粗粗看一下前序后言,看看目录,看看 作者名气,综合评审下来,才能决定开卷或不开卷。

如此的麻烦,旧书就断然没有。读过的好书,完全省了这些麻烦,甚至连网上搜索的麻烦都省了,打开电脑,顺着路径就找到了自己喜欢的旧书,多省事。

论其二:读旧书绝对省时。

一本几十万字的小说,初读的时候,再快的快手也要用一周的业余时间,慢的是几个月都沉醉其中。而再读则少说节省三分之二的时间。 一本五六万字的《平凡的世界》,最近重读,只用了4个小时,平均每分钟二百多个字的阅读速度,但凡是首次读,怎么也是不可能的。

这还是小说,一般的书就更快啦。明托的《金字塔原理》第一遍少说也花了我二周的时间,还照着其中的结构做了好几页ppt,可是二读三读,现在想起来了,每次就花10分钟过一下。

论其三:古语说的好,温故而知新。

固然,看新也能知新,可是此新不同于彼新。一本新书,接受的新知识,新观点,大多数是作者写什么,我就知道什么。可是读旧书,容易读出书中字里行间的意味来,这点新书不易做到。

亦舒说,她从小看红楼,几十遍了,稍微陌生一点的字自己就跳出来了。这一点我也有体会,红楼是我读的次数最多的书,还在耐读。但是开始的时候一定沉 浸在情节的铺陈,场面的豪华,言语间的精妙不易体会。读得多了,就开始留心作者有些地方,作者是铺陈下文,有些地方,则是春秋笔法,有些地方,前后不一 致,就可能是刻版的笔误或者是高鄂的篡改。

温故而知新还表现因为个人经验,见识的增长,书可能会呈现完全不同的局面。

当初《穷爸爸富爸爸》刚出来的时候,我也很喜欢,觉得对观念上的冲击不小。再读的时候正值我准备创业的前期,这一次已经完全不同,真正是金玉良言 啊,句句深得我心。现在再看,滋味又完全不同,深知观念的改变固然非常重要,执行力的强弱也是关键啊。如

篇四: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一个毕业班班主任的震撼讲话:我们为什么要努力读书 教育已经失去的宁静的氛围,浮躁的社会让教育,让学生甚至让老师们都越来越浮躁,教育改革轰轰烈烈,折腾不止,是该静下来好好思考一下了,我们要教给学生什么,谁还给我们一个宁静的教育氛围?这不仅仅是教师的责任,更是整个社会的责任。这是我在前不久初三月考总结大会上的讲话整理稿,有感而发,请多指正。

今天,是我们初三年级第一次月考总结会,上星期,年级组长要我作为老师代表跟大家谈点感想,讲些方法,寄予希望,当时我没有接受年级组长的任务,因为我担心自己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担心我在台上骂人。

但我最终还是决定利今天这次机会跟同学们交流一下,我现在不仅仅是以一位老师的身份,也是以一个曾经参加过中考高考的学生的身份跟大家交流。既然决定要讲几句,我就会实话实说,我这个人说话比较直接,比较狠,可能会刺伤部分同学的自尊,但忠言逆耳,从小到大,在座的绝大部分同学都在过度的关爱和表扬声中长大,受不了批评和挫折,这非常不好,今天,我就说点刺耳的话,希望能对大家都有所帮助。

在座的同学已经进入初三毕业冲刺,你们被学校寄予厚望,希望今年中考你们能打个翻身仗。但是,我从绝大部分同学身上真的没有看到毕业班的影子,我真的不太相信你们

能在明年六月份的中考中打个翻身仗。

原因并不仅仅是因为你们绝大部分的成绩不理想,而是绝大部分同学的行为习惯和学习风气着实令人堪忧,而后者,不仅仅会葬送中考,更可能会葬送你们一生。

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今天,我就在这里扬扬家丑。上周四,九班的政治老师疲惫地跟我说,你们九班有些乱,个别学生走动,吵闹,扔东西,不听课也不尊重老师等等。我去查了一下监控,(我这个老师很不喜欢去查监控监视学生,我觉得这有些卑鄙,但忍无可忍之时,我也不得已而为之),当年亲眼目睹九班上课的状况时,我真的感到十分心寒,我不相信这是我带的班级。今天早晨,化学老师也向我投诉,说她上课后花了十分钟整顿纪律,她说,现在的学生太浮躁了,习惯真的是太差了。

习惯真的是太差了,你们听到老师的心声了吗。今天,我不想讲学习方法,也不想中考目标,我想首先跟大家说一说习惯。

近段时间,我们每个班的自习课都很多,这段时间我也经过很多班的门口,我发现,如果班上没有老师,绝大部分班级都非常吵闹,根本没办法静下心来学习,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在这所学校任教十年了,我们这一届是最没有毕业班样子的一届。在前不久学校主持召开的学生座谈会上,有不少同学提出自习课一定要老师去守着,因为班上太吵闹了,

根本无法学习。听到这个建议,我心里感到很心痛,很悲凉,很失望。我们在座的同学都进入学校九年了,如果算上幼儿园,则十二年了,十二年,我们竟然无法上好一节自习课,我们在求学之路上究竟学了些什么?自习课是衡量一个班班风,学风的试金石,而我们现在竟然连一节自习课都不能安静,有序地进行,都必须时时刻刻要老师守在旁边,如果我们连这点自觉性都没有,将来我们还能成就什么大事? 习惯有多重要?上周班会课的时候,我们都阅读了一篇文章《天下兴亡,我的责任》,不知道大家是否有所感悟,有所收获。文章中讲了福特求职的故事,因为福特随手捡起地上的一张渍纸而被公司录用,在所有面试者中,福特不是我们眼中最优秀的那个,但他的确也是最优秀的那个,优秀在于他的良好行为习惯,这种良好的行为习惯会被更多的人认可和接纳。

也许有同学会觉得老师你太大惊小怪了。

好吧,我们先来回答一个问题,我们到学校来,究竟为什么?究竟要学些什么?也许每个同学都有不同的观点,我的观点是:我们到学校来,绝不仅仅是为了分数,更不仅仅是为了中考高考,我们到学校来,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生存之道,准确地说,就是要学习职场生存之道,学会与人相处,学生尊重人,宽容人,理解人。

习惯远比分数更重要,你们永远要记住。

将来,在座的每位同学都会进入社会,进入职场,都会面对同事,面对领导,面对社会上众多的人。而现在,每个班级,实际上都是一个职场,你们在班上如何对待老师,如何对待同学,将来,你或许就会如此对待你的上司,同事和客户。现在你无视班集体的利益,无视你周围其他人的利益,将来你也会无视单位的利益,无视同事的利益。现在你抛弃班集体,将来,你也必将会被集体所抛弃!

一个人,最重要的是懂得尊重别人,这是最最重要的习惯。老师在上面讲课,你在下面捣乱,这是不尊重人的表现。你不尊重别人,又怎么能获得别人的尊重?我认为在课堂,自习课吵闹,这不仅仅是违纪行为,更是不道德的行为。退一万步说,如果你自己不想学习,放弃学习,那么请至少不要影响别人,这是底线,也是最基本的良知。你不学习,绝大部分同学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学习,你不能以自己的学习态度去揣测全班同学的学习态度。这几句话听起来有些同学会感到不舒服,但事实就是如此。尊重别人本身就是一个学习过程,很多同学最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学习。我还要提醒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集体中,既然是集体,就有规则的约束,如果你今天在学校不受学校纪律的约束,无法无天,骄横跋扈,那么将来,一定会受到法律的约束。今天你们你不受纪律的惩罚,将来一定会受到法律的惩罚。记住,那些时刻提醒你,管教你,甚至骂你的老师是为了你好,如果哪天

老师真的不管你了,你不要以为你胜利了,那是老师已经放弃你。你渐渐长大之后,才会明白越是严厉的老师,越是对你好。

教书十多年了,我当然希望我的每个学生都能在中考考出好分数,考了好高中。但我从来不认为分数是最重要的,和习惯比较起来,分数真的微不足道。分数不能伴随你们一生,但良好的行为习惯却能与你们一生相伴,润泽你们一生。 你们都要记住,这是一个情商比智商更重要的时代。 说到这里,也许有些同学会说,我现在基础这么差,我再努力也没有什么用。我非常不赞成这种消极颓废的人生态度,你从来就没有努力,怎么就知道没有用,怎么就知道自己不会成功?

我们为什么要努力学习?

努力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最重要的人生态度,这种人生态度,需要我们每一天都坚持,将来,我们必将因此受益。退一步说,就算你经过努力也没有考上高中,没有考上理想的学校,这也算不上失败,你依旧有收获,因为你已经拥有一种努力的人生态度。我从来都不认为中考高考是人生唯一出路,如果你坚持努力的人生态度,不要自暴自弃,即使你现在没有取得成功,只要你坚持这种人生态度,将来一定会取得成功。我坚信,功夫不负有心人,坚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但遗憾的是,我们当中的很多人,总是能给自己找到一

篇五:不读书就不是人

不读书就不是人

——2013年11月11日在西南大学附中升旗仪式上的演讲

张万国

亲爱的同学们,尊敬的老师们:

大家早上好!

几周前学校安排李涛老师在升旗仪式上劝大家要读书,之后又安排了一个爱读书的女生在升旗仪式上劝大家要读书,今儿个刘副校长和尔康主任再安排我来这儿奉劝大家要读书,看这架势,学校跟我们较上劲了:只要我们中的大多数人还没开始读起书来,他们大概不会善罢甘休。

不过我很怀疑这种演讲劝说的效果,有道是:“说服教育,苍白无力。”诸君自己心里最清楚,在李涛老师和那位乖乖女劝大家读书之后,你开始读书了吗?空了吹,玩游戏的照玩,看韩剧的照看,耍手机的照耍,聊天的照聊,发呆的照呆,反正,就是不读书,横竖不读书,打死不读书,不读就不读,看把我咋滴。 诸位,教近20年书了,我还不了解你们吗?老实说,对于来此做这个演讲,我的信心是不足的。但领导非得要我来讲,并且还要求一定要有效果,这真把我难住了。我深知,我是在对中国人作演讲,劝时下应试教育体制下的中国学生读书,你以为你谁啊?人家几乎每年都有人获诺贝尔奖的犹太民族,人均年读书量是64本,不到一周读一本,我国人均年读书量呢?有人说是7本,有人说是4.3本,且不说跟人家比差的太远,就这个数,你相信吗?像我们这样一个重点中学的学生,每人年均读7本书了吗?你读了几本?被称作读书人的人都不读书,还指望广大社会民众读书吗?我们先别管社会民众读不读书——这事儿也不归我管——我们还是来管我们自己读书的问题吧。但一涉及这个问题,我犯难得很啊。我早就发现,爱读书的,不劝也读;不爱读书的,劝了也没用。所以我坦白,在准备演讲稿期间,我骨子里长期自以为是的自信心遭到了严重打击。我检索了不少我过去摘录的文学家、哲学家、大学者、政治家、企业家关于劝人读书的言论,说的都很好,但我不相信把这些东西旁征博引出来就管用。在今人眼中,管用的不是书。演员孙红雷同志天天在电视上说:“管用,斯达舒。”但斯达舒不是书,是药。劝人吃药比劝人读书容易得多啊。你随时能见满大街的药店,你哪儿见过满大街都是书店的?不读书而吃斯达舒,显然,有病。 有病就得治,但这不读书的病咋治啊?请教诸位大附中学子,我要怎样说你们才能爱上读书呢?我说不读书就是有病,赢得的不是你们的反省,而是笑声,看起来好开心耶。说有病不管用,为了完成领导安排的任务,那我现在只能再说严重点,听好了:不读书就不是人!

你先别急!急也没用,话语权在我手里。你且耐心听听我下面的理由,看我说的有没有道理。我只说三个理由:

第一个理由:

马克思说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会不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今天看起来,这种认识多少有点问题,毕竟猴子也会掰下树枝来当工具。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应该是语言,尤其是书面语言的生产和使用。语言的复杂化,尤其是书面语言的产生和运用,加快了人的进化。动物和人进化的不同在于,人可以通过语言记录下来的知识文化代代相传,代代累加,所以人的进化随复杂语言尤其是文字的产生而越来越快。动物则不然,因为没有复杂语言,尤其是没有文字,它们的进化很难代代传递和累加。一个动物父亲一生的进化,死了就全泡汤了,儿子自己得从头来过,虽然子子孙孙无穷匮也,但进化依然极为缓慢,至今也没见出要进化为人的一丁点儿迹象。因此,说人是工具动物,不如说人是语言动物。说人是思想动物,也不如说是语言动物,因为思想是以语言为载体的,没语言,就无从谈思想。一个新生婴儿,纵然具有人的大脑,如果不教他语言,和动物有什么本质区别呢?不可想象,如果没有语言,猴子还能进化为人。由此推知,语言越丰富,同动物拉开的距离就越大,离真正意义上的人就越近;反之,语言越不丰富,越接近动物,离真正意义上的人就越远。语言怎么丰富呢?读书啊!用书籍中的语言来丰富自己的语言,肯定比用身边人的口头语言来丰富要好得多,快得多。语言的丰富和思想的丰富几乎是成正比的,语言的边界决定思想的边界,语言的贫乏,基本代表思想的贫乏。你们自己拿身边的例子来印证吧,我可不能举例,因为举例有歧视弱者屌丝之嫌。

由此再生发开去,我们还可以看得更加明白。人因有了语言,进而有了精神生活(内在生活);动物没有语言,谈不上什么精神生活。所以有没有精神生活,也是人和动物的一个大区别。就外在的物质生活来

讲,人和动物仅是复杂程度的区别,没有本质区别,无非就是吃喝拉撒睡几件事,这些事儿动物也干,动物不干也干不了的就是以读书写作为代表的精神生活之事。书籍是人的精神食粮,不吃这精神食粮,哪儿来精神生活?你怎么证明你是个有精神生活的人?

综上所述,从哲学层面来看,可以这样一言蔽之:只吃食的是动物,又吃食又读书的是人。区别人和动物,就这么简单而直观。

第二个理由:

在时间和空间上,宇宙无穷无尽、广袤无垠,但人的生存是有极大限制的。没有阅读的人,其人生局限在他的双脚触及的地域和他的现实人际交往范围之内,这简直形同一个稍大一点的监狱,人形同其中的囚徒。怎么才能逃离这个监狱呢?读书噻!只有读书,你才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神游八级,才可能越狱做个自由之人。所以林语堂说:“没有阅读习惯的人,就时间、空间而言简直就被监禁于周遭环境中。生活完全公式化,只限于和几个朋友接触,只看到生活环境中发生的事,无法逃脱这个监狱。但当他拿起一本书,立刻就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到另一个国家或另一个时代,讨论一个从未想过的问题。”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说:不读书就是囚徒,无自由的囚徒,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人。请注意,我加了“真正意义上”几个字,你不能说我歧视囚犯。有人权的囚犯我们是应该也必须把人家当成人来看待的,没人权的囚犯——别说囚犯,就是所谓的人,如果没有人权,即没有作为人的权利,相当于说没有作为人的资格,把他当成人来看待又有什么用呢?

第三个理由:

应试教育已经把我们绑架到做题的战车上了,如果你只管做题,你就是个做题的机器,或者是个被填鸭的装死知识的容器。不管是机器,还是容器,反正是器而不是人,长大出息了至多是个“宝器”,依然不是人。怎么办?读书啊!只有读书才能解救你,让你的心灵更丰富,更宽广,更深邃,更温润,更柔软,更良善,更高贵,减少原初的恶性、劣性、野性和兽性,长大了当官不贪,经商不奸,当城管不打人。每见贪官、奸商、打人的城管,你们总是骂他们不是人,这不,你们都承认他们不是人了嘛。读书养人性,人性就是人的性质,没人性就是没人的性质,当然就算不得人,只是看起来长着人的样子而已。

同学们,我们的校训是“行己有耻,君子不器”,就是教你要做人而不做器的。学校安排我们来劝大家读书,着意正在于此。

记得学校把图书馆的书搬到教学楼楼道来之前,张校长曾问我,有人不赞成把书摆出来,理由是有可能被偷,你怎么看?我说,这是对我们自己的学生极大的不信任!您相信您附中的学生会偷书吗?附中的学生会是偷儿吗?退万步说,就算有学生要偷,就让他偷呗,他偷的毕竟是书啊。偷书去干什么?读啊,未必偷去当手纸啊?图书馆的书拿来干什么?读啊,他这不偷去读了吗?我告诉您啊,校长,我们现在怕的不是他偷,而是他不读,他爸妈买来书强迫他都不读,他还会偷您的书吗?爱书的才可能偷书,只管让他偷,以后出身社会发财了,某天突然发现书架上某本书是母校的,他一定会良心不安,为了救赎自己有罪的灵魂,于是他便给您的学校捐款,这捐款就可以买更多的书来让他们偷。十个偷书的有一个捐款,我的大校长啊,您不就赚了吗?性价比这么高的生意,咋能不做呢?

同学们,张校长把书都摆在你面前了,你都不偷,哦不,你都不读,你还是个——聪明的人吗?我这番话可不是鼓励大家偷书的,你非要偷,那你以后一定得给母校捐款,不准备捐款的不准偷,偷了不捐的不是人。

亲爱的同学们,为了刺激大家读书,我煞费苦心起了个“不读书就不是人”的演讲题目,没有任何冒犯诸位的意思,我这是用心良苦啊!以后路上遇到我可不准骂我。你跟我急干嘛啊?有种你就拿起书来读啊,是不是?

亲爱的弟子们,我相信早晚有一天,你会拿起书来读的,因为有句话已深深植入了你的脑海,我希望你一辈子不忘记,那就是——

不读书就不是人!

谢谢大家!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