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美丽江南农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2:32:37 体裁作文
美丽江南农庄体裁作文

篇一:美丽乡村盯上都市休闲农庄

美丽乡村盯上都市休闲农庄

坐拥青山绿水,与牛羊结伴,有机果蔬为伍,剪羊毛、做玻璃器皿、巧克力,住特色民宿,这样自然景观与农牧生产相结合的休闲农庄,一经面世,迅速获得市场认可。结合美丽村庄建设,北桥灵峰村也盯上了休闲农庄,一座叫牧谷的农庄已基本成型。

自然风光与农牧体验结合

成片的碧草如茵,玉米田、向日葵,欣欣向荣,不远处,异域风情的屋子,静坐湖畔。牧谷农庄位于灵峰现代农业示范园中心区域,占地约250亩,总投资8000万元,目前已进入后期装修,预计9月开园试营业。

该农庄依托灵峰村自然风光和农业资源,引入先进建设理念,建设集生态、休闲、餐饮、住宿、种植、养殖、科普、体验、销售于一体的现代休闲农业项目。具体功能区分为农畜产品生产、农牧业知识园、体验园、食材知识窗、加工品制作体验园等。目前,直销店、信息中心、加工体验馆、俱乐部、农园咖啡屋、面包工坊、牛奶工坊、自助餐厅、酒工坊、洋点心工坊、香肠工坊、蒙古包、廊桥、本部事务所等单体建筑已建设完成。灵峰村期待通过3-5年的运营,将农庄打造成一个将农牧业科普展示与体验相融合,农牧产品与食材对接的综合休闲农业产业模式,辐射带动北桥地区的农业旅游发展。

位于灵峰村东侧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占地2500平方米,打造“三中心一观光”,即接待中心、垂钓中心、休闲娱乐中心以及观光旅游带。示范园具体功能区为发展水稻耕作区、百果百花园、绿色蔬菜种植区、特色农场、特色养殖区、观光农业区等。农业示范区前期建设准备工作基本到位,接下来将全面实施“蓝天、碧水、绿色”三大工程,兴建农家乐园、观光旅游带、百花百果园、垂钓园等生态景点10多处,全村呈现出绿树成荫、碧水环流、花果相间、百鸟齐鸣的江南田园美景。

美丽乡村规划先行

距离牧谷农庄不远处,则是此次列入美丽村庄建设示范点的灵峰太平桥自然村。在专业设计公司笔下,太平桥147户房屋及周边景观,都呈现了新面貌。根据规划方案,涉及建筑将进行外墙出新、驳岸改造、线路改造、绿化美化、雨污水搜集、道路铺设等重要项目,预计整个示范点建设投资约600多万。

根据规划方案,太平桥自然村的电力、电信、有线电视等线路实现三线入地,灵峰村又投入20多万对原有绿化进行补修,对裸露地块进行填土、平整和绿化,调整绿化品种和布局,提升居民宜居感。在基础设施方面,灵峰村对太平桥自然村的道路进行硬化,主要道路实现了硬质材料铺设,极大方便了百姓出行。村里在道路旁辟出空间合理规划公共停车位,公共路段加装路灯。

硬件完善的同时,灵峰村不断加强村庄环境整治的长效管理机制。目前,该村已经实现了环境卫生服务外包,由外包公司对保洁人员统一管理,合理调配人力和设备,基础实现道路、河道的定期保洁和绿化的及时养护。垃圾分类,日产日清,村民卫浴与城市接轨,生活污水通过管网统一处理。

灵峰村是一个经济实力相对较强的行政村,2013年,全村完成工业销售39亿元,同比增长18%,人均纯收入26600元,同比增长15%,这得益于村内200多家工业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篇二:美丽中国从休闲农庄开始

美丽中国从休闲农庄开始

作者:汪金亮 文章来源:华汉旅 点击数:445 更新时间:2013-6-19

摘要: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出现“家庭农庄”概念,表明农田集约化发展成为中国农业发展的方向,本文从政策背景、案例解析、发展模式和规划落地的角度对休闲农庄建设进行解读,为新时期农业休闲化提升提供方向。

关键词:休闲农庄、庄园经济、规划落地、景观设计、产业构建

一、美丽中国从美丽乡村开始

(一)美丽中国战略提出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美丽中国是一个系统的战略思考,在生态文明建设基本战略指导之下,未来中国发展的方向,是在反思过去几十年社会经济各方面发展基础之上提出来的。

(二)美丽中国从美丽乡村开始

美丽中国是一个系统的大工程,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华汉旅认为农村、农业、农民恰恰是美丽中国建设的资源、文化、景观最丰富的地区,是美丽中国发展的重要承载地区。

作为一个以旅游视角来关注三农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智力机构,农村是我们进行美丽中国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农村的传统产业单一、规模分散、环境和文化差异性独特,与国内城市臃肿庞大的身躯相比,农村更加具有灵活机动型,美丽中国的发展路径必然是以“农村包围城市”开始的,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城市居民是旅游客源的主力,城市居民在心理需求上是对乡村田野具有渴望性的,从美丽乡村开始是切实可行的。

二、庄园经济让乡村未来更美好

(一)欧美庄园,美丽乡村借鉴

在农村经济的发展上,华汉旅一直注重对欧美等先进地区以“庄园农场”为代表的发展模式进行研究,并总结出了欧美地区庄园农场经济发展几大重要特点:

1、规模集聚,景观壮阔

欧美庄园农场为代表的田园经济基本上都是以规模聚集和机械化生产为代表的,大规模的聚集本就形成了一种壮阔的大地景观,再稍加整理,使田野成为了欧美人日常休闲度

假的绝佳去处。

2、专业生产,特色鲜明

规模聚集的基础上,在欧美形成了众多的专业化生产庄园,如最具代表性的酒庄、牧场等等,都是在某一种农业生产集聚的基础上产生的,使农庄农场的特色非常鲜明,在满足生产生活基础上,又形成了一个个特色鲜明的度假目的地。

3、文化浓郁,休闲适度

欧美的农庄农场一般都会与古堡等历史文化或者红酒等休闲文化结合,将历史文化、休闲文化与田园文化相结合,是农庄农场成为了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由此可见欧美的庄园农场发展是以“景观性、生产性、休闲性”为一体的,未来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需要学习和借鉴。

(二)庄园经济,让乡村未来更美好

工业时代的整体经济发展格局蚕食美丽乡村的面貌,中国乡村和经济发展出现问题,尽管目前各级政府部门都关注到城乡发展距离的存在,并采取了很多措施来动农业和农村发展,但是大多都是以“输血”的模式存在的,这种模式带来的后果是农业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农业的发展仍然岌岌可危。

为此,华汉旅在思考“农业造血”发展战略,提出了借助旅游产业的平台功能,以及旅游产业对区域发展人气、商气、财气的巨大拉动作用,借鉴欧洲庄园农场的发展经验,提出以庄园经济武装和改良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推动中国农村农民农业向新时代迈进。 庄园经济对中国三农问题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推动农业产业由分散进行向集中、规模和机械化前进

庄园经济是建立在规模化、集约化基础上的,这正是目前中国小农经济发展最需要改进的,未来的农业生产必然要走向集约化,这样才能够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升农产品价值,提升农民收入水平,同时可以大量的解放劳动力,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劳动力支持,拓宽农民的致富路径。

2、推动农村建设由模式化向主题、文化和休闲化前进

传统的农村建设一味的模仿城市建设,致使目前的农村的发展“不伦不类”,庄园经济将推动农村真正的向庄园化进行发展,未来的农村就像是镶嵌在一片片巨大田园之中的城堡一样,每一个农村都与其独特的文化密不可分,每一个村庄都是绿树掩隐、阡陌相闻,对于城市居民来讲是一个具备吸引力的休闲度假目的地,对于农民来讲是一个幸福创业和生活家园。

3、推动农民发展由边缘化向主人化发展

目前的农民游离在农村和城市之间,想脱离农村但是游舍不得土地,向进入城市但是又收到诸多限制,庄园经济发展之后,农民将向西方的庄园一样成为农场主或者第三产业从业者,将提升农民的主人翁角色。

三、中国式庄园经济发展模式探讨

(一)中国式庄园经济

欧美的庄园发展在根本上是其地广人稀的现状所致,而我国地少人多的矛盾又决定不能够直接套用欧美的模式,为此华汉旅提出了中国式庄园经济的理念:

在不改变农业土地性质的基础上,通过农业的集中化生产、农村的特色化改造和农民的角色改变,形成农村、农民、农业三农合一的经济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是以农业专业化

篇三:现代农庄规划案例赏析

现代农庄规划精选案例赏析

江苏常州武进区湖塘镇现代农业乐园----湖塘镇作为常州市武进区的城市中心区,具有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湖塘镇产业功能、商业休闲与住宅配套等不断完善的背景下,城乡统筹建设需要寻找新的突破与发展路径。

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在《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现代农业乐园项目策划》中,创新性的运用了"村园合一,寓农于乐"的手法,进行新型现代农业乐园的打造。通过对美丽乡村的环境营造,乡土游乐活动、民俗体验活动的开发,与周边项目形成差异化发展格局,打造华东地区城乡统筹建设与乡村旅游开发的新亮点。

一、项目背景

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现代农业乐园项目地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青洋路以东,采菱港以西,规划面积1666亩。本项目规划范围内自然生态资源良好,有大部分农业用地,鱼塘众多,现主要种植水稻、蔬菜和渔业养殖。三勤当地的农耕历史久远,遗留下来众多的农耕民俗文化、南田文化,为项目开发农业乐园提供了入手点。项目地内已有高效农业示范园,建成良绿花卉产业园、龙安园林、常州牡丹园、天

美丽江南农庄

水渔业等现代农业示范项目,为项目奠定了一定的农业科技资源基础。

但是,项目地内包含500KV、220KV的高压走廊和一条微波走廊,在建设上受到一些控制或限制,高压走廊在规划布局时需要特别考虑,不得布置建筑物,但可用于其它功能的用地(如游步道、绿地等)。

二、"村园合一,寓农于乐"式现代农业乐园策划思路

农业旅游项目该如何创新,与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相协调,是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在对该现代农业乐园项目进行策划时主要考虑的问题。经过研究讨论,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最终确立了该项目的规划思路:以"村园合一,寓农于乐"为目标,打造"乡土、乡情、乡趣"的特色产品,达到"配套城市、服务市民、自我造血,富民富村"的目标,在尽可能小的土地调整、拆迁与新建的前提下,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管理,通过对农业、农事活动的休闲娱乐化转换,拓宽传统农业功能与农民收益方式。

所谓"村园合一,寓农于乐",就是在建设农业生态园的基础上,让农民参与经营,将农村、农民和农业生态园的建设结合起来,在农业生态园内进行"乡土、乡情、乡趣"特色产品的设计,对融合农事、民俗体验的游乐项目进行包装,打造乡村乐园。

为此,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从三方面着手对该项目进行创新策划。

(一)农业功能拓展与产品创新

将现有的农业资源、渔业资源、林业资源,重点从"寓农于乐"的角度挖掘成农趣游乐产品,充实现代农业观光、乡土风情体验、民俗游乐的内容,打造现代农业乐园。

(二)乡村主题化升级

在不改变目前村庄环境的基础上,以还原乡土生活的方式,对王浜头、周家村、薛家村进行农耕、农事、农趣主题的包装,如江南韵味原乡生活村、丰收文化民俗体验村、庭院农业乡土休闲村,同时配合乡村整体景观整体升级,使三个自然村形成特色的旅游产品,承担起观光游览、民俗住宿、乡土餐饮、农趣体验的功能,纳入到整个项目的开发之中。

(三)现有示范产业的体验升级

项目地现有的产业主要包含良绿花卉产业园、龙安园林、常州牡丹园、天水渔业。将现代农业示范产业园的内容进行升级,各个产业园增加可观光、娱乐的现代农业互动内容,融合到整个项目的开发之中。

在策划思路的指导下,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最终将该项目规划布局为"一心、一环、三区"。一心,即湖塘人家;一环,即农情休闲环,包含农趣休闲带和三勤文化带;三区包括林趣休闲区、农趣互动区和农科体学区。

三、"村园合一,寓农于乐"式现代农业乐园重点产品策划

(一)湖塘人家--塑造江南水乡风情的乡村空间

湖塘现代农业乐园定位于美丽乡村,需要一个能代表江南水乡风情的乡村空间,作为整个园区的接待中心,承担起餐饮、住宿等功能需求。王浜头现有居民只有109人,地块前有田地后有鱼塘,农业景观条件良好,是条件成熟适宜开发的区域。但是现有房屋外立面风格不统一,离美丽水乡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建议将现有建筑整体拆除,新建一个江南水乡意境的度假空间,同时配套乡土生活体验、农情民俗体验、水上娱乐等内容,整体包装成为"湖塘人家"。

湖塘人家主要包括江南客栈、乡村庭院两种不同的度假空间。江南客栈是一个综合的接待酒店,为散客提供住宿;乡村庭院是院落式的度假庭院,为企业及高端需求提供住宿。同时,为贯彻现代农业定位并增加项目独特的吸引力,在外部水墨江南氛围的基础上,在湖塘人家内部融入现代农业的元素,度假接待设施内部的墙壁、桌子、阳台等空间以现代农业手段布置,让农业种植充满生活空间,成为承载都市人乡村生活梦想的模板,可为都市人的农业家装提供材料。

除湖塘人家外,该区域还设有湖塘院子、荷塘月色、南田长堤等内容。

(二)农情休闲环--都市农业生态滨水的改造与利用

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策划将农情休闲环分为两个部分来打造,采菱港2.8公里防洪长堤以农趣休闲带的方式进行打造;天水渔业通往变电站的道路以三勤文化带进行包装。环线整体以景观植物种植为主,形成四季可赏的景区观光环线。农趣休闲带以樱花种植为主、三勤文化带以银杏作为基调树,配合花期举办节庆活动。同时,利用现代农业的方式种植果蔬提供特色采摘,以农业元素进行景观升级,采取农作物种植打造休闲景观。

现状河堤为土路,为了更加有效的利用河堤,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建议在整修河堤时用硬质铺装和木栈道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处理,结合水系设置运动步道、烧烤木屋、茅草亭、小码头、栈道等节点增加长堤的运动、休闲氛围。以乡土休闲设施恢复采菱港旧时风貌,形成特色采摘、湖塘文化体验为一体、四季可赏、白天夜晚相结合的由农业元素铺就的多彩农趣长廊。

1、四季观光走廊

为了有效的利用2.8公里采菱港防洪河堤,在拓宽的河堤上种植果蔬提供采摘。在传统的采摘基础上,增加现代农业立体的种植方式,将传统地下植物利用无土栽培的方式立体化空中种植、墙面种植,包含四季常有的黄瓜、生菜、番茄;以及春季的草莓、樱桃、彩椒,夏季的礼品西瓜、黄瓜,秋季的葡萄、四季豆,冬季的萝卜、青枣等,形成四季不断采摘、白天夜晚全时采摘、地下作物空中采摘等。配合采摘内容,开展春季举办草莓节、夏季举办消暑节等采摘休闲活动。

2、农趣休闲带

结合采菱港的规划修整,适当拓宽河堤的宽度至4-6米,结合现状局部拓宽至20-30米作为活动广场。利用河堤丰富运动步道、烧烤木屋、茅草亭、小码头、栈道等节点增加长堤的运动、休闲氛围。

农趣休闲带规划示意图

河堤以农耕文明走廊的方式进行包装,设置农业雕塑、小品等展现农耕文明。在采摘和观光的基础上,结合采菱河堤的北段,结合王浜头改建的湖塘人家,渗透农趣体验内容。以湖塘当地的文化如留青果刻、乱针绣农事等对长廊进行包装,增加农业趣味。以传统的龙灯、马灯为元素作为景观灯丰富夜间景观,在滨水小广场,开展动态的民俗活动,如秋秧歌、舞龙灯等,丰富夜间采摘的内容。

(三)农趣互动区--集多种农业娱乐方式于一体

农趣互动区内有大面积可以利用的农田及鱼塘,根据现状,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将该区域作为以"农耕、农情、农趣"为主题的游乐空间进行打造,以童趣园、农趣园、渔趣园、团

队拓展来经营,致力于将该区域打造成为一个农趣、渔趣、童趣体验游乐相结合的农趣世界。

农趣园属于三大亮点之一的回归乡野田园的童真乐园。农趣园内设置农耕博物馆,利用空地集中开展寓农于乐的趣味农耕体验游乐活动,将农耕生产、民俗生活转化成为旅游游乐产品。包含磨法世界、农具游乐场、创意农活体验、稻作游乐场、动物竞技场等内容。

渔趣园主要设置水上渔趣体验活动。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通过追溯当地渔耕工具、渔耕方式,梳理出三个重点内容:渔家乐、水车乐园、捕鱼部落。

童趣园以现代农趣进行规划,作为独立区域面向儿童进行科普教育及儿童职业体验。园内设有小农夫校园、儿童职业体验中心、拓展乐园。

四、项目进展情况

《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现代农业乐园项目策划》已经成功通过评审,目前,项目下一步的工作正在进行中。在该项目的策划中,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通过"村园合一,寓农于乐"的手法,成功将现代农业与娱乐休闲相结合进行庄园项目打造,为游客带来乡村休闲体验的同时,更增加了农民的就业机会,促进农村地区经济水平的提高,堪称新农村建设的典范。

篇四:江 南 的 美 丽 传 说

江 南 的 美 丽 传 说

--------------范蠡与西施

在秀丽的三户山下,默河河畔有一座春秋吴越风格的商圣苑。商圣苑中的蠡施阁内供奉着范蠡和西施的坐像。说起这对有情人,还有一段曲折美妙动人的传说呢。

相传春秋末期的一天,越国大夫范蠡纵马来到苎萝山下的溪水边,马蹄溅起的水花,洒落在溪中浣纱的一个妙龄女子身上,那女子一惊,抬头一看,见英俊潇洒的范蠡似乎被她那美丽绝佳的容颜所吸引,正痴痴地望着她。四目相对,一见钟情。此后这位叫西施的民间佳丽便与范蠡成就好事,互托终身。 谁知好景不长,吴国灭了越国,范蠡离别西施随越王勾践到吴国为吴王夫差养马、守墓,受尽屈辱。

三年之后,吴王夫差才放他们君臣重返越土。为雪国耻,范蠡整日思谋着助越王重整山河之计。这天,西施见范蠡眉头紧锁,在庭院中独自徘徊,长吁短叹,便上前宽慰丈夫说:“夫君千万别愁坏了身体,小女子舞上一曲,也许可为您分分忧、解解愁吧。”说着便舞动起来。范蠡看着这位善解人意、千娇百媚的妻子,一个惊世骇俗、违背常理的计谋涌上心头。

范蠡了解到吴王夫差极好美色,若用美人计使吴王沉迷于酒色、乱其朝纲,要不了几年,定会达到灭吴兴越、重振国威之目的。而这种绝密之计,只有让自己最亲信的人去实施才能放心。当他忍痛向西施讲了心事之后,不由抱着西施潸然泪下。西施虽然极不情愿,但为了国家的利益和分担夫君忧国忧

民之心,终于忍悲含痛答应下来。

果然,自西施去吴之后,吴国渐弱,越国渐强,时机一到,越国终于灭了吴国。但在越王勾践举办的一次庆功宴上,再也看不到大功臣范蠡的影子。 原来,范蠡深知越王勾践只可同患难不可共富贵的品性,不由想起“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训言,便在一天深夜携带西施悄然离去。为了不使越王找到他们,他和西施隐姓埋名,浪迹江湖,辗转回到故乡三户山下的三户村。村中仅有的三户人家,掩映在深山密林之中,一条清清的河水从村边流过。这儿人迹罕至,世人很难找到他们。他和西施在山灵水秀的家乡默默无闻地隐居了数载,潜心研究经商生财之道。说来有趣,三户山西边那条河,水流湍急,奔腾咆哮,范蠡便称它为湍河;三户山东边那条河,水流平缓,柔和无声,使范蠡在这儿默默无闻、安安静静地潜心研究经商学问,范蠡便称它为默河。两条河名,自古沿用至今。

后来,他们走出山林,到了齐国的海边,引海水煮盐、贩盐,成为巨富。齐王知悉后,任他为宰相。但不久,范蠡便又感到“久受尊名,终究不会有好事”,便毅然辞去相位,散财于民,举家迁至宋国陶邑,改名“陶朱公”,继续从商,聚财千万,且商德极好,声名远播,后被人尊为“万世商祖”、“致富先师”、“中华商圣”。

为使后人永远纪念这位商圣,便在他的出生之地,也是他研究经商之道的发端之处建起了商圣苑。

篇五:绘江南特色山水美丽长卷

绘江南特色山水美丽长卷

作者:

来源:《浙江林业》2015年第04期

编者按:

3月20日,省委、省政府在杭州召开2015年全省平原绿化工作座谈会,这是省委、省政府连续第六年召开座谈会。会上,仙居、宁海、新昌、三门等4县作了经验交流和表态发言,建德、金东、龙游等11市(区、县)作书面交流,介绍了各自的主要做法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思路和重点。

建德市委书记戴建平:

建德始终坚持“县委书记抓绿化”,市委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镇村两级均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形成市、镇、村三级联动推进体系。市、镇、村逐级签订责任状,将平原绿化工作纳入市级领导重要工作,列入乡镇(街道)年度目标综合考评,做到任务分工明确、目标责任到人,形成市级领导领衔负责、牵头单位组织实施、乡镇(街道)具体落实“三位一体”的工作推进机制。始终坚持“绿化为了群众,绿化依靠群众”,积极引导全民参与,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好种树”的氛围、鼓励“种好树”的行为、形成“种树好”的共识。植树节前后,市领导带头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各乡镇(街道)、市级机关各单位积极响应,共同掀起义务植树和绿化造林的高潮;结合“3·5”学雷锋日、“3·8”妇女节等节日,开展营造“市民林”、“巾帼林”、“双拥林”、“青年林”、“爱心林”等多种形式的义务植树活动;开展“送绿进庭院、苗木进社区、花种进家庭”植绿护绿活动,为全市16个乡镇(街道)的256个村和社区送去绿化苗木50多万株;开展“大树进村”活动,在30个村种植桂花、罗汉松等树木2000多株。始终坚持因地制宜、综合施策,整合各方资源,统筹推进平原绿化工作,建设景观林600亩、重点防护林2000亩,香榧基地造林2250亩、油茶基地造林1290亩、薄壳山核桃和山核桃造林570亩,发展珍贵树种4550亩,开展森林抚育4万亩,建成了名副其实的楠木村、桂花村、香榧村、薄壳山核桃村等珍贵树种绿化特色村。始终坚持当前和长远两手抓,健全绿化管护机制,确保林木造林成活率,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推进工作。建立市领导带队定期督察制度,及时解决绿化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在建德本地媒体开设平原绿化专栏,按时按期刊播平原绿化的相关新闻及专题;建立专业管护队伍,专门负责本村绿化工程项目的养护,实现“有制度办事、有经费办事、有队伍办事”。

宁海县委书记褚银良:

宁海县依托“七山二水一分田”的资源禀赋,以“森林宁海”建设为抓手,精心谋划,持续发力。坚持绿化不留盲点,力争绿色处处可见。在点上,主要围绕城区园林化、乡村林果化、山体生态化、水岸林带化、通道林荫化、庭院花园化的“六化”目标,着力形成“楼在绿中现,林在城中建,人在绿中游”的生态宜居格局。在面上,与“两美”建设、三改一拆、四边三化、五

水共治、生态屏障体系建设、森林城市创建等六项工作相结合,见缝插针,补缺连片,扩绿添景,进一步“把点做靓、把线做美、把面做大”。目前,全县已绿化通道275公里,绿化河道117公里,建成沿海基干林带32公里,农田林网林带1273公里,区划生态公益林99万亩,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氧吧”。在植树造林过程中,坚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营造人人支持、参与绿化的良好氛围,把平原绿化作为一把手工程,摆上党政重要议事日程,列入乡镇(街道)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建立健全督察通报和问责制度,促使各地纵向作比较、横向找差距。构建“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政府每年投入2000万元,撬动社会绿化资金2亿元以上。构建“精细化”管护机制,坚持把质量意识贯穿种、管、养各个环节,科学种树,精心养护,严厉查处各类毁林违法案件,实现种一片、活一片、造林一片、成景一片。“十二五”以来,全县已累计投入绿化资金8.2亿元,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3%,绿地率达到37.4%,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3.2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62.6%,平原林木绿化率从四年前的16.8%提高到18.8%,提前两年完成省里下达的目标任务。

金东区委书记郑余良:

金东区按照“植树也是治水”的理念,结合实际提出了“源头治污、河道清淤、岸坡绿化、生态修复”工作思路,在强势推进畜禽养殖等污染源整治,全面彻底清理河道的同时,结合中小河流治理、独流入海等工程项目,对河道两岸实行岸坡绿化,新增河道沿线绿化1200余亩,河道堤岸绿化率达到90%以上,既为河道筑起绿色的“防护堤”,也打造了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为群众乘凉、散步提供了好场所。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突出生态特色,做足绿色文章,牢牢卡住精品村、秀美村等村庄绿化率25%这一底线标准,种好房前屋后果木林、村中广场景观林、村庄四周防护林、村庄连接线通道林,着力打造点上有特色、线上有景色、处处皆绿色的美丽乡村景观带,新增植树20多万株,绿化面积2700多亩,创建市级以上“森林村庄”41个,累计创建197个。近年来,通过举办中国苗交会、建设万亩盆景园、培育苗木专业市场、评选优秀苗木经纪人和种植“土专家”等措施,积极扶持推动苗木产业健康发展。全区苗木种植面积约10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3;约3万农户从事苗木产业,占农户总数的1/3,已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不仅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更营造了满眼绿色的城乡环境,成为金东平原绿化的一大特色。按照“绿水新城”的要求,大力打造绿化这一“公共产品”,投资6000多万元,新建面积300多亩的满塘湖公园,打造四季花海;投资1500多万元,新建面积135亩的丽泽公园,连片种植百亩樱花林。对城市一些重要的区块,不盲目用于商住出让,而是结合实际用于城市绿化,促进城市品位提升。

龙游县委书记方健忠:

龙游县按照“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的要求,围绕创建省级“森林城市”目标,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推进平原绿化工作,全力打造美丽浙江的生态屏障。把县域作为一个大森林,根据龙北片区以平原丘陵地貌为主、大型植被较少的实际,坚持先规划后绿化,及时“增绿”、“补绿”,完成重点防护林建设7000亩;针对龙南山区多竹林、林相较单一的实际,组织推进海拔500米以上高山远山阔竹混交,加强生态公益林保护, 新建饮用水源保护区、重点生态脆弱区的山边林缘生态植物篱600亩。完成龙游工业园区、杭新景和杭金衢

高速公路出口、疏港大道等重要节点景观绿化工程,新增绿化面积530余亩。实施新旧小区“见缝插绿”改造工程,新增城区绿化面积380亩。以千亩彩色树种基地项目为龙头,打造由樱花大道、枫香林、香樟林等板块组成的城市森林公园,丰富城区“绿心绿肺”。完成农田林网绿化840亩,300亩以上的连片农田林网控制率达90%以上,形成点、片、网、带相结合,层次多样、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的农业生态屏障体系。通过建设美丽乡村和“一村一品”特色村,开展森林村庄、绿化示范村创建,扩大绿量,提升绿质,新增城镇绿化面积4100余亩、村庄绿化面积4300余亩,创建省级“森林村庄”2个、市级“森林村庄”24个。同时,坚持在整治改造中还绿,在绿化美化中建景,在产业转型中富民,强化组织保障,坚持多元投入,健全管护机制,完善考核举措。全年新增绿化面积1.7万亩,完成省下达任务的106.2%,全县绿化总面积达29.6万亩,林木覆盖率提升1.9个百分点,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以上,提前完成“十二五”规划任务要求。

仙居县委书记单坚: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仙居最靓丽的品牌、最强的竞争优势、最大的发展潜力。要把仙居建设成中国山水画城市,必须坚持生态优先,全面开展绿化美化净化。2014年,仙居共投入城区绿化资金2000多万元,新增城区绿化面积80亩,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镇”1个、市级2个;投入村庄绿化资金3000多万元,新建森林村庄80个、村庄绿化提升82个;按照省委、省政府“四边三化”、“五水共治”的统一部署,坚持绿化与美化、洁化相结合,深入推进公路边、河边、山边、村边等区域的绿化工作,建设森林通道75.1公里、面积8622亩,河道绿化34.1公里、面积638亩;完成了高速公路两侧山体林相改造2.15万亩,温泉城、神仙居景区和城市周边山体彩叶化改造6600亩,完成森林抚育12万亩,累计建成重点公益林优质林分83.5万亩。下一步,仙居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建设中国山水画城市的目标,结合“三改一拆”、“四边三化”、“五水共治”等重点工作,坚持新建与改造结合、扩面与提质并举,按照三年绿化大行动计划,强势推进森林系列创建,推进森林通道建设,推进森林提质增效,推进森林生态文化建设。

桐庐县委书记毛溪浩:

桐庐县围绕“最美山水型现代化中等城市”建设目标,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以全域平原绿化为重点,统筹实施了生态公益林质量提升、林业产业升级、森林休闲产业促进、森林城镇创建、数字林业建设、平安林业建设等六大工程,先后获得国际花园城市、国家生态县、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最美县城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2015年,桐庐县平原绿化具体目标是新增平原绿化4500亩,林木覆盖率达到24.1%。下一步,桐庐县将在“四个坚持”上下功夫。一是坚持以景区的理念规划全县,以景点的要求建设镇村,强化“风景桐庐”建设。编制完善《“风景桐庐”建设规划》、《桐庐县平原绿化总体规划》、《桐庐县色彩林业建设总体规划》等绿化建设规划。二是坚持自然化、多样化、本土化,完善古树名木档案,落实城乡一体化的古树名木管理责任。推进色彩林业建设,逐步在全县打造一个稳定的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多功能的可持续生态景观体系。扎实推进森林城

镇建设,扎实推进城乡景观绿化一体化工程。三是坚持统筹推进,强化载体创新。结合“五水共治”,加强生态河道沿线两岸综合治理,结合“三改一拆”,做好拆后绿化工作。结合“治气治土”,植树固土保肥、净化空气。以市长绿化点、县四套班子领导绿化点、部门义务植树示范点等三级绿化点为平台,深入开展绿化造林,大力推进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不断丰富义务植树内涵。四是坚持绿色富民发展美丽经济。积极探索低丘缓坡开发、林地活用等创新做法,充分释放林权改革的活力和红利。实施“坡地村镇”建设用地试点工作,探索发展森林旅游、林下经济,真正将山水之美转化为富民生产力。积极做好森林绿化与新型产业融合发展,大力推进森林氧吧、森林公园、森林养生基地建设,着力发展森林旅?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wo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我怠?/p>

象山县委书记叶剑鸣:

象山县坚持走生态立县之路,依托“五水共治”、美丽乡村建设、“四边三化”等工作,“十二五”期间,共完成平原绿化造林面积1.5万亩,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镇”4个、宁波市级“森林城镇”4个、市级以上“森林村庄”148个,全县林木绿化率59.5%,平原森林覆盖率16.7%,生态公益林面积64万亩,2014年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县。

2015年,县委、县政府进行专题部署,明确以创建“森林象山”为抓手,按照全域景区化理念,统筹推进平原绿化工作,到2016年,新增绿化面积7054亩,争取成功创建省“森林城市”。2015—2016年,象山县计划投入6亿元资金,通过实施森林休闲公园建设工程、森林通道建设工程、泥质基干林带防护林建设、森林镇村创建、森林文化教育以及山体森林改造六大工程建设,进一步提高全县绿化总量和绿化质量。运用现代绿化造林方法,推进城乡绿化、美化、彩化,进一步提升环境品质与内涵。注重科学绿化,落实长效管护。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养护管理,及时增植补绿,巩固绿化成果。依托农村梳理式改造和“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专项行动,做好违建拆除后的绿化,落实“河长制”,加大植树治水力度。结合平原绿化,大力发展苗木、花卉及象山柑橘、枇杷、葡萄等特色优势林果业,带动民宿民游、林业观光、水果采摘等乡村休闲产业,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建设“森林象山”是一项公益性系统工程,资金投入大、建设周期长,将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积极动员引导各方面力量共同推进“创森”工作。坚持党政主导,拓宽资金渠道,强化全民创建,大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和“创森”舆论宣传,努力营造全社会重视平原绿化、建设美丽象山的良好氛围。 永嘉县委书记娄绍光:

2010年以来,永嘉县积极开展省级“森林城市”创建,累计投入资金5.5亿元,新增绿化造林9.79万亩,2012年12月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72.77%,道路绿化率95%,农田林网控制率94.1%,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02%。

下一阶段,根据“五年绿化平原水乡,十年建成森林浙江”的目标要求,永嘉县在平原绿化中着重推进“六大工程”建设。一是绿色通道工程。以境内高速公路、铁路、国道、省道两侧和骨干道路交会点以及主要城市入口为建设重点,加强沿线绿化和林相改造,构筑集景观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森林通道。二是水系海岸林网工程。以瓯江、楠溪江

两大水系为核心,以瓯江沿线和楠溪江感潮段为重点,以“五水共治”、“四边三化”为抓手,结合各级支流、城镇水系,积极开展滨水公园建设。三是森林公园建设工程。按照“绿环围绕、绿线穿插、绿点均布”的绿地系统布局,重点推进屿山公园、中塘溪公园、鹅浦河公园三期、乌岩山公园、龙山市级森林公园、瓯江三桥以西区域滨河公园和温州北郊森林公园等七大城市公园项目建设。全力提升城区林木覆盖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进一步巩固提升省级“森林城市”创建成果。四是森林村庄建设工程。在完成35个省级绿化示范村(森林村庄)和251个市级绿化示范村(森林村庄)建设的基础上,继续以村庄周围、房前屋后、道路河道、公园绿地等为重点,加强改造提升,建设森林村庄。五是森林网格建设工程。结合田边林分和楠溪江滩林护岸林优势,以基本农田整治和道路干渠为依托,选择性地规划建设总长度32公里、面积97亩的农田林网。六是低山缓坡采石场迹地改造工程。建立健全生态破坏修复监管体系,严格实行生态保护承诺制,切实落实重点建设项目生态修复责任,严防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发生。

新昌县委书记楼建明:

新昌县坚持把造林绿化作为生态建设的重要突破口,近些年完成平原绿化8260亩,平原绿化率25.1%,成功创建了国家级生态县、省级“森林城市”,生态环境极大提升。

下一步,新昌县将着重抓好四方面工作。一是加强机制建设,优化造林绿化保障。2014年启动了全国绿化模范县创建,实施造林绿化项目县领导领办制。严格管理和保护森林资源,加强林政执法队伍建设。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探索建立认建认养机制,形成以“财政投入为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绿化投入机制。二是实施城乡绿化三大行动,即生态廊道行动、山体绿化行动、森林休闲行动,提升造林绿化水平。加大力度推进主要水系、河渠堤坝沿线两侧绿化,加大风景林和防护林建设。推进城镇和中心村周边山体绿化,启动万亩彩色健康森林建设。以森林公园、林业园区、观光园等为依托,重点发展森林保健、森林休闲等,同时深入实施“万元亩产”行动。三是注重造林绿化实效,做好结合文章。坚持与城市建设相结合,大力推进山水品质之城建设。坚持与“五水共治”相结合,实施“三个十里”景观工程,打造十里文化长廊、十里景观长廊、十里绿色长廊。坚持与“三改一拆”相结合,大力推进“无违建县”创建和“四边三化”行动,注重拆后复绿。以省级美丽乡村先进县创建为抓手,开展“创绿色家园,建美丽乡村”活动。坚持产业与生态并重,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四是大力推进森林城镇、森林村庄创建,目前已建成省级“森林城镇”6个,省级“森林村庄”14个。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确保2015年创建省级“森林城镇”2个,“森林村庄”6个。结合全国绿化模范县创建工作,开展各类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大力宣传绿化造林,提高广大群众“植绿、护绿、爱绿”意识。

金华市政协副主席、兰溪市委书记吴国成:

兰溪市以争创“国家园林城市”和省级“森林城市”为契机,坚持“绿化就是文化,造林就是造福”的理念,大力推进平原绿化工作。实施“城市绿化工程”、“镇村绿化工程”、“通道绿化工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