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19:25:05 体裁作文
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体裁作文

篇一: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一览表

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一览表

中国所有不平等条约废除的历史

近代中国人为什么不格外痛恨英国

从晚清以来,很多帝国主义国家侵略过中国,细细数来,英、法、日、德、俄、意、美、奥匈等国发动或参与了侵华战争。奇怪的是,中国人对这些侵略者的印象并不一样,最痛恨的是日本,最鄙视的是俄国、其次是法国,相反,对美国、德国好感较多,而对英国虽谈不上什么好感,也不至于十分痛恨。

其实,在中国近代史上,英国曾走私鸦片、火烧圆明园,就发动侵华战争的次数之多而论,仅次于日本;就给中国造成的损失之大而言,能排在俄日之后的第三位。那么中国人为什么对这个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心态复杂呢?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我感觉造成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英国在中国近代史上扮演了多种身份。不知您注意了没有,对中国人来说,英国是敌人,也是“老师”,而最终成了一个战壕里的战友。

从敌人的角度来说,中国人逐渐发现,跟日本、俄国比较起来,英国其实并不是最凶恶的,因为它追求的主要是商业利益,没有灭亡中国的明确目的和计划。并且,英国人守规则,发动战争之前一定宣战,战争中不过分地滥杀无辜,逼签条约之后基本能够恪守等。

从“老师”的角度来说,英国堪称当之无愧。这个国家为人类做出了三大贡献:1、近代民主制度;2、资本主义经济模式;3、大机器生产方式。可以说英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时代,曾经发挥的影响力至今没有一个国家能够超越。中国跟英国打交道,吃了不少亏,也学到了不少东西,至今在有些领域已超越了“老师”,比如羽毛球等,当然,在有些方面尚有距离,比如足球。

在近代中国,中华民族参加了两次世界大战,巧合的是,中国跟英国都在一个阵营中,如果说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跑龙套”的话,第二次世界大战则是一场硬仗,中国人民流血牺牲赢得了英国人的尊重,在东南亚,中英两国士兵终于携起手来,向共同的敌人开火。

考虑到英国的这三重身份,就难怪中国人心态复杂,一言难尽了。无论如何,跟英国打交道,中国不能说一无收获,至少能练练口语。奇怪的是,这种感受不仅中国人独有,想当年英国人打遍了全世界,把几十

个国家沦为殖民地,现在已经独立的殖民地国家对当年的“老东家”似乎也不太仇恨。据说还组成了个英联邦,偶尔还开个派对,吉凶庆吊,走得还挺近乎。这就不得不佩服英国人“有道”了。

中国所有不平等条约废除的历史

二战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美英中三国成为生死与共,并肩作战的战友。罗斯福曾致电蒋介石称∶“中国军队对贵国遭受野蛮侵略进行的英勇抵抗,已经赢得美国和一切热爱自由民族的最高赞誉。”中国艰苦持久抗战,已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广泛同情和钦佩。中国的大国地位也得到反法西斯盟国的公认。但是,美英等国在清朝末年强加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仍未废除,这就大大妨碍了中国与反法西斯盟国之间的合

作。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蒋介石更认为中国是《联合国家宣言》首先签字的四国之一,只有尽早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才能适应中国已经取得的国际地位,符合联合国家进行战争的目标。为此,国民政府主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九四二年三月派出外交部长宋子文到美国,向美国政府转达中国政府希望立即废除旧约,签订新约的迫切要求,并争取和洽谈美援。九月二日,国民政府派魏道明替换胡适为驻美大使,魏立即衔命由重庆飞赴华盛顿,以促成尽快签订新约。在随后中美谈判中,国民政府都提出了废除领事裁判权及其他特权的要求,努力争取尽早废除不平等条约。

一九四二年十月九日,在两大阵营激烈交战之际,美英两国政府同时分别通知中国驻美、驻英大使,表示愿意立即废除在华领事裁判权及其它有关特权。

中美、中英经过三个月的谈判,就废除不平等条约和改订新约问题,达成协议。一九四三年一月十一日,“中美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条约和换文”,由魏道明和赫尔代表两国在华盛顿签字;同日,“中英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其有关条约与换文”由宋子文、薛穆、黎吉生,代表两国在陪都重庆签字,上述两约通常简称“中美平等新约”和“中英平等新约”。

中美、中英新约强调∶中美、中英是平等的主权国家,缔约双方重视两国人民间的友好关系,并愿共同致力促进人类平等关系的发展。

中美新约共有八条,主要内容有∶

(一)废除美国(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在华领事裁判权,关闭在华美国法院及领事法庭。美国公民在中国,按国际法受中国政府管辖。(二)废除“辛丑条约”,终止其给美国的特权。美国愿协助中国与其他有关政府成立必要协定,将北平使馆租界区之行政与管理,连同使馆租界区之一切官有资产与官有义务移交于中华民国政府。

(三)美国同意终止在上海、厦门租界特权。美国愿意协助中国与其它有关各国政府成立必要之协定,将上海及厦门公共租界之行政与管理,连同官有资产官有义务,移交于中华民国。

(四)美国放弃关于在中国通商口岸制度的一切现行条约权利,废除使用外国人引水等特权。

(五)美国放弃美国军舰进入中国领水的特权,中美两国军舰互访,应照国际惯例相互给予优礼。

(六)美国放弃给予美国船舶在中国领水内关于沿海贸易及内河航行的特权。条约还规定新约未涉及的问题,如有影响中国主权者,应由中美两国政府代表会商,依照普遍承认的国际公法原则及近代国际惯例解决之。在美英两国的促动下,其他国家都与之仿效。此后,中国陆续与其他全部有关国家签订了新约。原外国列强强加中国之不平等条约的废除,中英、中美平等新约的签订,是反法西斯阵营中和中国对外关系史上的大事。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的斗志。

一九四三年一月十一日,中美、中英分别在华盛顿和重庆订立新约。二月四日,陪都国民政府批准新约,并决定举行庆祝中美中英新约三天。

从二月五日起,陪都各界庆祝新约活动开始。各机关学校放假三天,举行集会,讲述建立平等新约的意义。工厂停工一日,商店、住户悬灯三日。国民政府中央广播电台五日至七日全部安排播放庆祝新约的节目。陪都政府各系统大员,国民党元老、各界知名人士,蒋介石、何应钦、陈诚、邵力子、于右任、张道藩、吴铁城、张治中、谢冰心等都相继发表了广播讲演。参政会连续举行茶话会,庆祝、座谈订立新约的意义。教育部指令各社教机构,利用音乐、戏剧、电影、演讲等方式,扩大庆祝活动。中美文化协会和联合国幻灯电影供应社合作,在夫子池新运服务社举办庆祝新约照片、幻灯片展览,自由参观,日夜开放。各报纷纷发表社论,共庆新约。

在这三天之中,陪都家家户户都悬旗结彩,喜气洋洋。各文艺团体在主要街道及广场,举办庆祝演出,观者如潮;街道两旁,广设高音喇叭,使庆祝活动有声有色。入夜,各团体、机关、学校举办化装演讲,艺

篇二:中国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

鸦片战争

一、中英《南京条约》(1862.8)——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1.内容:

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2100万银元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2.附件:《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1863)

领事裁判权

片面最惠国待遇

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

一、中美《望厦条约(1844)

使美国享有英国在《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取得的除割地、赔款外的一切特权

美国兵船可任意到中国各通商口岸“巡查贸易”

美国人有权在通商口岸“开设医院,建立教堂”

二、中法《黄埔条约》(1844)

使法国享有美国在《望厦条约》中取得的一切特权

允许法国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修建坟地,清朝地方政府负责保护教堂和坟地

第二次鸦片战争

四、俄美英法《天津条约》(1858)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增开牛庄、淡水、汉口、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

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清政府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万两白银,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

五、英法《北京条约》(1860)

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增加天津为商阜

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准许华工出国

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甲午中日战争

六、中日《马关条约》(1895)

1.内容: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阜,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

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面授内地税

2.危害:

大片土地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巨额的赔款,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便利了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新的通商口岸的开放,是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意义:《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八国联军侵华

七、《辛丑条约》(1901 英俄德法美日意奥比荷西)

1.内容:

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 拆除北京至大沽口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即行革职,永不叙用”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签订商约,清政府同意将各条约中通商行船的内容加以修订,以便利帝国主义扩大对中国的侵略

2.危害:

巨额的赔款,使人民的生活更加贫困

设立“使馆界”,是帝国主义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按照条约规定,清朝官吏严厉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进一步成为帝国主义的帮凶

改设外务部的规定,便于清政府能够按照外国侵略者的意旨实行卖国的外交政策

3.意义:

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了

篇三: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内容(完整表格版)

篇四:中国近代史各不平等条约整理

中国近现代史中外国对中国的四次侵略战争后签署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整理

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还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1895年: 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去中国台湾和澎湖列岛。 1898年:德国强租山东的胶州湾(青岛),把山东划为其势力范围;

沙俄强租辽东半岛的旅顺口和大连湾,以长城以北为其势力范围; 英国强租山东的威海卫和香港对岸的整个九龙半岛(新界),以长江流域为其势力范围。 1899年:法国强租广东的广州湾(湛江),把广东、广西、云南作为其势力范围;

日本也声明把福建作为其势力范围。

篇五:中国近代史上清政府签订的主要不平等条约小结

中国近代史上清政府签订的主要不平等条约小结

(1) 《南京条约》1842年8月29日,及其附件 (《南京条约附件》-中英《五口通商章程》1843和《虎门条约》1843,中美《望厦条约》1844,中法《黄埔条约》1844) 内容: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偿鸦片烟费600万银元,军费1200万银元,商欠300万银元,共计2100万银元;中国抽收进出口货物的税率,都要同英国商定。(2) 《天津条约》1858内容: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开放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台南、淡水、潮州(后改汕头)、琼州、南京、九江、镇江、汉口等十处通商口岸;外国人可以进入内地游历、通商;外国军舰、商船有权驶入长江和各通商口岸;修改税则,减轻商船吨税;对英赔款四百万两,对法赔款二百万两;并在附约中规定鸦片贸易合法化。(3) 《北京条约》1860内容:承认《天津条约》完全有效,开放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给英国,赔偿英法兵费各八百万两。(4) 《中法新约》1885内容:清政府承认法国与越南订立的条约;在中越边界上指定两处为通商处所,一处在保胜以上,一处在谅山以北,允许法国商人在此居住,并设领事;中国云南、广西同越南边界的进出口货物应纳各税,"照现在通商税则较减";日后中国修筑铁路,应与法国商办;法军退出台湾、澎湖。(5) 《马关条约》1895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阜;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化。(6) 《辛丑条约》1901 内容:规定清朝赔款白银四亿五千万两,分39年还清,年息四厘,本息共九亿八千多万两,另有各省地方赔款二千多万两,并规定以海关税、常关税和盐税作抵押;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各国可以在使馆区内驻兵,中国人民不许在界内居住;拆除大沽炮台和北京至大沽沿途的各炮台,在天津周围二十里内,不得驻扎中国军队,允许外国军队在北京和京榆铁路沿线的山海关、秦皇岛、昌黎、滦luan州、唐山、芦台、塘沽、军粮城、天津、杨村、廊坊、黄村等十二个战略要地驻扎,帝国主义还禁止把军火和制造军火的原料运入中国,以两年为限,如列强认为有必要时,还可延长禁运年限;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任何反帝组织,违者处死,各省官吏必须保护外国人的安全,否则该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惩办"祸首诸臣将",将端王载漪革职充军新疆,庄亲王载勋、左都御史英年、军机大臣刑部尚书赵舒翘均赐令自尽,共处死大小官员百余人;在侵略者"被虐"、"被杀"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指定皇族亲贵担任外务大臣,办理对外事宜;清政府分派王大臣赴德、日两国"谢罪",并在德国公使克林德、日本使馆书记生杉山彬被杀之处建立碑坊,为被毁的外国人的坟茔建立碑碣,"以昭涤垢雪侮之意"

第一次鸦片战争签订的有: 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到八国联军战争(1900——1901)的六十多年中,帝国主义强加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多达数十个。这是帝国主义侵华的历史罪证,也是旧中国统治者丧权辱国的记录,中国人民永远不能也永远不会忘记这些历史! 中英《南京条约》 又称《江宁条约》。1842年8月29日签订。条约规定:1、中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港口;2、割让中国领土香港;3、中国赔偿二千一百万。

1843年7月22日和10月8日,又签订了两个补充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进一步规定了英国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1、压低中国关税,规定进口税率5%;2、允许外国兵船停泊在中国通商港口;3、准许英国在“五口”租界。

中美《望厦条约》 1844年7月3日签订。又称《五口通商章程》。条约使美国取得了英国《南京条约》同样的特权,并又规定:扩大领事裁判权,允许美国兵船自由出入中国通商港口。

中法《黄浦条约》 1844年10月24日签订。即《五口贸易章程》,使法国除取得了英、美在中国的同样特权外,还增加:1、允许和保护在通商港口建造天主教堂和坟地;2、取消清政府对天主教的禁令,发还教堂。

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的有:

中英《天津条约》

1858年6月26日签订。主要内容是: 1、英国公使得驻北京,并在通商港口设领事馆。 2、增开南京、台南、汉口、九江等九个通商口岸。 3、英国人可以往内地游历、通商。 4、英国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往来。 5、中国给英国赔偿白银四百万两等。

中法《天津条约》

1858年6月27日签订。使法国除取得英国上述特权外,又规定:

1、允许天主教入内地自由传教。 2、法国兵船可以在通商口岸停泊。 3、中国给法国赔款白银二百万两。

中俄《瑷珲条约》

1858年5月签订。主要是:

1、中国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的大片领土割让给俄国。

2、乌苏里江以东至海的中国土地改由中俄共管。

中俄《天津条约》

1858后6月13日签订。主要是:

1、允许俄国在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台南、琼州七口通商。

2、准许在中国设领事,并派兵船在通商口岸停泊。

3、准许俄国教士入内地自由传教。

4、日后中国若给其它国家以通商等特权,俄国得一律享受。

中美《天津条约》

1858年6月18日签订。主要是:

1、美国公使驻北京。

2、增开潮州(汕头)、台南通商。

3、扩大最惠国待遇等。

1860年10月24日签订。又增加:

1、开天津为商埠。

2、准许英国招募华工出国。

3、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

4、增加赔款为八百万两。

中法《北京条约》

1860年11月2日签订。又增加:

1、开天津为商埠。

2、准许法国招募华工出国。

3、任法国传教士在各省租买土地,建造自便。

4、增加赔款为八百万两。

中俄《北京条约》

1860年11月2日签订。增加:

1、中俄共管的乌苏里江东至海的大片中国领土划给俄国;

2、规定蒙、新西北边界,割占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大片中国领土;

3、开放喀什噶尔为商埠等。

中美《续增条约》

1868年7月28日签订。主要是:

1、扩大掠夺华工;

2、美国可在中国设学校;

3、对侨民不得“欺侮凌虐”。

中葡《天津条约》

1887年12月1日签订。主要是:

1、允许葡萄牙永驻澳门;

2、同样享受英、美等在中国的特权。

中俄《伊犁条约》

1881年2月24日签订。主要是争夺伊犁河流域的中国领土,并将兵费增为九百万卢布。

或称《滇案条约》,1876年9月13日签订。主要是:

1、英国得派员至云南调查;

2、英国可经甘肃、青海、四川等地进入西藏,转赴印度;并可由印度进入西藏;

3、增开宜昌、芜湖、温州、北海为通商口岸;

4、租界免收洋货厘金;

5、减少进口税;

中法《会议简明条约》:

中法《会议简明条约》

1884年5月11日签订。

主要是:1、清政府承认法国与越南订立的不平等条约;

2、允许在中越边境开埠通商;

3、调回在越南的中国军队。

《中法新约》

又称《越南条约》,1885年6月9日签订。除要中国承认法国在越南的特权外,还降低了中越边界的进出口税率;日后中国修筑铁路应向法国商办;法国退出台湾、澎湖。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时订立的

中日《马关条约》

1895年4月17日签订。主要是

1、中国承认朝鲜由日本控制;

2、日本强占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

3、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

4、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5、允许日本人在各通商口岸任便设领事馆和工厂;

6、日军占领威海卫,俟赔款付清后才撤退。

中日《交收辽南条约》

1895年11月8日签订。竟要清政府以三千万两“赎回”辽东半岛。

八国联军战争(1900-1901)时订立的:

《辛丑条约》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与英、美、俄、德、日、法、意、西班牙、奥地利、荷兰、比利时十一国签订。主要是:

1、中国赔款四亿五千万两,分三十九年还清,年息四厘,本息合计达九亿八千多万两;

2、将北京东交民巷划为外国使馆区,中国人不准居住;

3、拆毁大沽炮台及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外国军队驻扎北京和从北京到山海关沿线的十二个重要地区;

4、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与诸国仇敌”的各种组织,违者处死。

5、各地官员如发生“伤害诸国人民”事件,必须立即镇压,否则立即撤职,永不任用;

6、清政府承认附和义和团的错误,向帝国主义“道歉”。

1860年10月5日,英法联军兵临北京城下。根据俄国外交官伊格纳提耶夫提供的情报:清

朝守军集中在东城,北城是最薄弱的地方,应先攻取;并听说中国清朝皇帝正在西北郊

的圆明园。于是,英法联军绕抄安定门、德胜门,进犯圆明园,并将圆明园洗劫一空,

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火烧圆明园”事件。 首先闯入圆明园的是法国侵略军,他们见物就抢,每个法国士兵口袋里装进的珍品, 价值三四万法郎。他们空手而进,满载而归。在法国军营里,堆积着珍奇的钟表、五光 十色的绫罗绸缎,以及珍贵的艺术品,价值达3000万法郎。 英国侵略军虽然来迟了一步,但金银财宝也装满口袋。更可恶的是,对那些搬不走 的大瓷器和珐琅falang瓶,他们打得粉碎。

英法侵略军把圆明园抢劫一空之后,为了消赃灭迹,掩盖罪行,英国全权大臣额尔 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竟下令烧毁圆明园。大规模的焚烧共两次,第一次是 10月7日至9日,主要焚烧圆明园,大火连烧3昼夜,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焦土。这 场浩劫,正如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所描绘和抨击的那样: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 一个进行抢劫,另一个放火焚烧。胜利原来可以成为强盗。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