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仿写南国之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19:19:56 作文素材
仿写南国之秋作文素材

篇一:促近语文阅读的策l略

促进阅读的策略

北京市十一学校 雷其坤

新课改是一场如同哥白尼把天体的中心从地球转到太阳那样伟大的改革。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个性的养成、潜能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在新课标背景下的中学语文教学,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广阅博览,熟读精思,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消化吸收,内化为自身的血液,并在熟读精思中积淀语感,获得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并为个性化的发展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促进学生含英咀华,可以灵活采用各种策略。

1.以批促读。新编教材在课文的右侧都留有较大的空白,让学生阅读课文时在空白处写批注,可以是对课文的品味、评点,也可以是自己的感悟、心得,当然也可以是问题或质疑。坚持不懈,渐入佳境。

2.以说促读。可以让学生叙述某些课文(包括文言文)的故事情节,只有熟读课文,才能清楚复述。可以举行读书报告会,让学生向同学介绍自己喜欢的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也可以结合所读作品介绍自己的读书心得、体会。

3.以写促读。让学生阅读作品后写阅读笔记、读书札记,或者写读后感。学习《失街亭》,让学生写出从中受到的启发或借鉴,答案丰富多彩:凡事要从实际出发,不可死搬教条;处理事务要善于纳言,不可狂妄自大;在矛盾面前要知己知彼,深思熟虑;出了问题要分析原因,勇于自责;赏罚要严明,执法要严肃??

4.以诵促读。可让学生集体朗诵、小组朗诵或单独朗诵课文,也可举行朗诵会,让学生朗诵自己喜欢的作品。朱熹《训学斋规》:“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必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清代学者刘大櫆在《论文偶记》里指出:“积字成句,积句成章,积章成篇,合而读之,音节见矣;歌而咏之,神气出矣。”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诵,读出抑扬顿挫的语势与声韵,品味出作品内蓄的意味。

5.以辩促读。道理越辩越明,是非越辩越清,思维越辩越活,认识越辩越深。学习《失街亭》,可以展开辩论:失街亭,谁之过?有的认为“过”在马谡纸上谈兵,有人认为“过”在诸葛亮用人不当,有人认为两者兼而有之。学生为了寻找论据,自圆其说,会认真阅读原文甚至原著。

6.以议促读。可以采取全班讨论或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各抒己见,互相启发,深入感悟。学习白居易《琵琶行》,可让学生讨论:白居易与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两人有哪些相“同”之处?经过讨论,学生明白作者与琵琶女相“同”处甚多:同念京城生活,同感精神苦闷;同处悲凉境地,同感落寞惆怅;同是怀才不遇,同感年华虚度??作者写琵琶女的身世,正是为了写自己被排挤、遭贬谪的遭遇,从而抒发他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情杯。

7.以评促读。让学生阅读作品后写文学评论。学习《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可让学生评析杜十娘这个人物形象。学习了鲁迅《祝福》、孙犁《荷花淀》之后,让学生自读茹志鹃《百合

花》,评析祥林嫂、水生嫂、新媳妇这3个妇女形象。

8.以演促读。组织、指导学生排练、表演课本剧,将《雷雨》(节选)、《茶馆》(节选)等搬上舞台。学生为了表演好角色,会仔细揣摩课文甚至原著作。除了课本上的戏剧选段以外,也可选用《语文读本》上的戏剧选段或其他精彩的戏剧选段。

9.以背促读。《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优秀的诗词、精短的文章可以全背,较长的好文章可以背诵精彩的片断;好的文言文要多背一些。教材要求背诵的要不折不扣的完成。通过背诵积累语言材料、生成语文素质。可以开展背诵比赛等活动,引导学生背诵精美诗文。

10.以抄促读。“看一遍不如读一遍,读一遍不如抄一遍。”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曾把《汉书》妙写了三遍;明未文学家张溥,总要把所读之书抄写几遍,因此,他把自己的书斋叫做“七录斋”。抄写可以增强记忆,加深理解,积累资料。精短作品可以全抄,篇幅较长则摘抄精要。学习《林黛玉进贾府》,可让学生抄写描写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肖像的文字以及其中的《西江月》二首。

11.以改促读。一些课文可以让学生改写,以此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学习了《智取生辰纲》,让学生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改写:①以晁盖一行“智取”为主线,将末段补叙内容插入叙述之中。②在规定时间(六月初四)和空间(黄泥冈)范围内叙述故事。

12.以仿促读。让学生对精妙之作或课文中精彩的语句进行仿写,可以使学生的理解更为深切。刘禹锡《陋室铭》短小精悍,涵义隽永,传诵不衰,仿拟之作精彩纷呈,引人入胜。学习《陋室铭》,师生共同仿写,学生兴趣盎然。学习郁达夫《故都的秋》,让学生仿写画线的句子:“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13.以测促读。有些篇幅较长、容易理解的文章,可以不作讲解、分析,而让学生自读后完成检测题。学生在这种情景之中,阅读会十分认真。然后根据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再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理解、感悟。

14.以疑促读。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向学生介绍其出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有一学生说,“君子以厚德载物”应该是“我辈以厚德载物”,并拿出一本语文复习资料为证。因势利导,让学生去查阅资料,辨别正误,学生很有兴趣。学习《失街亭》之后,让学生欣赏高考满分作文《赤兔之死》,然后对学生说,此文也有瑕疵,谁能慧眼识别?学生饶有兴趣,查阅原著,寻找到答案──关羽败走麦城,是在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而不是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年;“吕布结袁绍而斩其婚使”应为“吕布结袁术而斩其婚使”。

15.以比促读。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来自:www.sMHaiDa.com 海 达范文网:仿写南国之秋)和思维的基础。”毛泽东也说过:“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分析比较,有助于对作品深入理解、牢固把握。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和高适的《别董大》,两者有相同点:内容上,都是送别诗;形式上,都是七绝;

写法上,都是先写景后抒情。但又同中有异:王诗写景(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清新明媚,写情(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忧伤凄切;高诗写景(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荒凉黯淡,写情(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乐观旷达。王诗以乐衬哀,景真情挚;高诗哀景反衬,刚劲质朴。这样深入的分析比较,不仅有助于对这两首诗的理解,而且能有效的提高自身的文学鉴赏能力。

16.以绘促读。让学生根据课文绘出某种简略的示意图。学习《林黛玉进贾府》,让学生绘出黛玉进贾府的路线图。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让学生绘出林冲性格发展示意图。要正确绘出示意图,须熟课文内容才行。

17.以译促读。学习文言文,可让学生翻译精彩的段落、语句。翻译文言文以直译为主,要尽力做到忠于原文,准确无误,通顺畅达,符合语法。通过逐字逐句的翻译,能够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

18.以研促读。引导学生开展大语文研究性学习,可提供一些课题让学生选择,也允许学生自由确定课题。学生可以单独承担研究任务,也可以组成研究小组。学生可以在网上、图书馆查阅资料。学生有兴趣,积极查阅、搜集、整理、加工资料,写出研究报告。《中华诗词中的水意象》、《杜甫忧时伤国情怀》、《也解〈红楼梦〉秦可卿之谜》、《说曹操》、《〈围城〉中的比喻》、《浅谈朱自清的散文美学》、《简评金庸作品中的四个人物》、《浅谈童话的美丽结尾》??从这些研究性学习成果,可以看出学生的阅读的广博和思考的深入。

19.以猜促读。选择合适的作品,让学生阅读其中部分内容后掩卷思考,猜测、推断其后的内容,甚至可以让学生说出或者写出猜测的内容,然后让学生对照原文,找出差异,比较优劣,领悟原作的精妙之处和作者的良苦用心,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肯定自己的闪光之点。以猜促读,能够激活思维,开发智力,对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提高写作水平都大有裨益。

20.以用促读。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语文化,生活中处处可以学语文,“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语文生活化,语文在生活中时时要应用。“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新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惟知出知入,得尽读书之法也。”(陈善《扪虱新话》)学以致用,活学活用,用得透脱,才谓善学。“书到用时方恨少”,当今信息社会,必须终身学习,以用促读,正合时宜。

篇二:5班仿写作文

5班仿写作文(8月)

1、劝学表

吉程辉

学无所成而高三已逝。今正值高四,群雄奋起,此诚安危转折之秋也。然人人溯流而行,力争上游。举校师生不懈于内,全体领导奔波于外者,盖扬中原名校魂,欲培养国之栋梁也。吾辈诚宜爱朴雄伟,勤为恒新,以不负学校之厚望,老师之教导,父母之辛苦。

家中校中,俱为一体。读圣贤书,不宜选地择时。若有贪玩畏苦之心,宜早摒弃邪念,静心学习。

夫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谁人无志?奈何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业荒于嬉,精于勤。吾等更宜奋勉勤学,厚积而薄发。

古有二十而冠之俗,吾今十九,衣食无忧,全仗父母之劳也。每至念此,无地自容,羞愧不已。夫君子当自强不息,好男儿岂可不劳而食?

愚本村野鄙俗之人。就读中成,跻身于群英之列,自是鸡立鹤群,故此夙夜忧叹,恐辱中原名校之声望,而负母校之教导。自开学来,事事争先,此笨鸟先飞也。

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海不辞水,故能成其深。吾等亦不应辞题,方能题海泛舟,游刃而有余。坎坷之路须有壮志之情,艰难困苦更需豁达之心。高考落榜,岂弃求学之路?饭菜难食,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大虽远,扶摇可接;清华在京,待我前去。大鹏他日腾空起,敢于青天试比高。 灼灼年华,当为我中华;蟾宫折桂,舍我其谁?今鼓声震天,旌旗蔽空,当策马扬鞭,奋发直追。 往事种种,历历在目。痛悔当初,临表涕零,不知所云。谨上表以明志。

2、?

兰迪

拿着成绩单,独自

徘徊在悠长、悠长

又寂寞的走廊

我希望逢着

一个比我考的还差的姑娘。

她是有

八十多分的英语,

七十多分的数学,

五十多分的物理,

比我还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寞的走廊,

拿着成绩单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久亍(chú)着,

孤独,悲伤,又绝望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末日将临(世界灭亡)一般的目光,

她飘过

像风一般的,

像风一般的凄婉迷茫。

像风中飘过

一片落叶的,

我身旁飘过这女孩;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墓地般)的教室,

走尽这走廊。

在难以排解(学校家长)的压力下,

考砸了她的英语,

挂掉了她的数学,

失去了,甚至她的

一直向往的未来,

落叶般的惆怅。

拿着成绩单,独自

徘徊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走廊,

我希望飘过

一个比我考的还差的姑娘。

3、?

李远浩

子虚之父、母殴子虚,以其旷课于学校,且高考名落孙山也,殴打斥骂,终日不止。

同学乌有言于子虚曰:“君危矣,若使班主任见令堂,困必解。”子虚从之。辞曰:“高三之时,君置吾之劝解若罔闻;今高考过矣,吾无能为也已。”子虚曰:“吾不能早听师,今急而求师,是学生之过也。然师尊安忍坐视学生毁(死)于家暴?”许之。

是夜,其师间偏门而入,避其父,言于子虚母曰:“夫人与令夫施家暴于子虚,乃恨铁不成钢之故,其情可原矣。然殴子虚能使其悔改,敢以烦执事?家暴之下出士子,汝知其难矣。焉用殴子虚以陪怒?怒厚则伤身,于子虚于汝皆不利也!若舍子虚,令其复读,倾其力于学习,尽其心于考试,汝亦无所害,且安知其不能一飞冲天也?

且君应尝闻李阳矣,些许小事,施家暴于其妻,终致劳燕分飞,妻离子散,家暴之弊端可知矣。反观复习之路,何弊之有?一入高四,身不由己,子虚之短旦夕可处矣。家暴猛于虎,唯汝图之。”虚母说,与子虚为约,止虚父之家暴,送子虚入高四,殷切嘱之,久而乃还。

虚父问其故,虚母曰:“子虚师之言,深得妾心。施暴行于家中,传诸小区内外乃不仁也;欲以暴力服子,令其悔改,乃不知也;以君与妾之力,围攻弱小,乃不武也。且若寄望于以暴止乱,安能伴其一生?妾送子入高四,唯图其改陋习,树梦想,奋力向上,如此则子虚之前途犹有可待,妾心安矣。”虚父曰:“善。”二人还家。

4、将进酒

马强

君不见朝五晚九学子苦,

头亦悬梁锥刺股。

君不见誓词高歌言吾志,

只为金榜题名日。

大好时光须珍视,莫使青春等闲度。

天生我材必有用,永不言弃定功成。

奋然前行且为乐,会须一览众山顶(登顶览众山)。

清华园,北大梦,

志未泯,心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昔日纨绔不足言,如今男儿志四方。

古来英雄出少年,吾辈亦当心向天。

昨日科举一场梦,多少苦泪不及衷。

诸君何为叹命苦,且把青春赌明天。

一年后,登榜时,

呼尔(儿)将出通知书(换美酒),

与尔同饮状元酒(销万古愁)。

5、忆往昔

穆宇航

落红为草,风尘染泪。酒入愁肠,相思与谁?既然不忘,何必相识。他日种种,莫恨难为。

悄然回眸,光阴如流。昨日风景,憔悴已久。独孤求败,早已看透。枫叶飘零,尚有青秀。

断壁残垣,莫能复求。人生苦短,何乐不有。大梦初醒,壮志未酬。发愤识遍,立志苦读。

惨淡高三,过往云烟。拼搏高四,朝夕相处。决胜高考,舍我其谁?

6、仿写《未选择的路》

崔丹艳

广袤的大漠中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只能选择一条。

我站在那路口默默凝视,

我向着一条路远远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视野的尽头。

我踏上了另一条路,

它飞沙狂舞,荆棘满布,

显得更耀眼,更美丽。

虽然我选择的路上,

同行者寥寥无几。

那天正午烈日当头,

两条路都无人涉足。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坎坷曲折接二连三

我将踏上一条不归之途

也许多年之后漫步记忆的沙滩

我将轻轻地告诉自己

广袤的大漠中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罕至的一条

从此也决定了我一生的执著

附:弗罗斯特《未 选 择 的 路》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两条小路上,

都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虽然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呵,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把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7、马龙

高考对我们学生来说没有几次。我们的学业生涯应当这样度过,当我们回首少年时,不因没有考上重点中学而悔恨,也不因没有得到奖状而羞耻。这样,在临近就业的时候,我们就能够说:“我已经把我自己的整个童年和全部脑细胞,都献给了祖国最大规模的招生考试——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

8、观刈麦——高四生活

黄旭晨

高四少闲月,每月人都忙。早晨五点起,读背立刻响。多数背英语,少数床上躺。

跟着做例题,然后去饭堂。上午语数英,下午看理综。拼搏不知倦,高考路漫长。

总是有老师,端坐讲台上。没有学生问,老师认真讲。高四复读苦,闻者为悲伤。

如果不努力,何必又一场。今我何功德,从不干农活。每月几百块,月底花不光。

念此心有愧,努力把学上。吃得苦中苦,来年上金榜。

9、七律 高考

王倩倩

学生不怕高考难,万题千练(万水千山)只等闲。书山逶迤腾细浪,题海茫茫走泥丸。

汗如雨注暑天炎,冰天雪地严冬寒。更喜金榜有吾名,高考过后喜开颜。

10、赵亿帅

同学们,今天我对你们说,在现在和未来,我们虽然遭受种种困难和挫折,我仍然有一个梦想。这个梦想是深深扎根于学生的梦想中的。

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会奋起,真正实现其学生都有大学上的真谛。

我梦想有一天,我们的作业会越来越少。

我梦想有一天,我们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我们所喜欢的专业学习。

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在一起学习,一起祈祷,因为我们知道,终有一天,我们会成功的。

11、付海强

夜里挑灯看书,梦游清华北大。三百天白驹过隙,四大科犹记心中,高四再冲锋。

脑作机器飞快,吼如裂云之声。了却复读高考梦,赢得本科收囊中。可怜不年轻。

12、将奋起

裴伟国

君不见高考之殇六月来,伤痛我心难复平。君不见高唐黑板悲双眸,朝如蓝田暮成烟。

人生失意须销愁,莫使春水自空流(向东流)。天生我材必有用,金榜题名咱还有。

贪黑起早且为乐,会须一提三百分。

语数外,理化生,将做题,笔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阿迪耐克不足贵,但愿做题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金榜能垂名。

庭筠昔时恋尘红,仍可洗心为君佐。看官何为言贫智,径须挥笔对题海。

雷迪森,间头们,悬梁刺股三百天,与尔同祝六月酒。

13、语文说

刘耀辉

世间之科目,必学者甚蕃。清洋务者独爱英语。自华罗庚来,世人盛爱数学。予独爱语文经十年而不朽,历纷乱而不去,声名远播,不沮不丧,佳作永传。可指点而不可嘲笑焉。

余谓英语,科目之达者也;数学,科目之天子也;语文,科目之胜者也。英语之爱,清后鲜有闻,语文之爱,同予者何人?数学之爱,宜乎众矣。

14、学校食堂歌《荟萃园》(仿《菊花台》)

魏东方

你的双手 化成一缕香 脚步声狂乱

柔弱的颤抖 随风飘向窗外操场 狭窄的过道上

仅有的几片肉 菊花残 人满为患

落入人手 酸菜汤 愁莫稀饭

队太漫长 过夜馒头已泛黄 只有三粒米

挤成了两行 价格人断肠 怕你钱花光仍然饿得慌 是谁在队尾冰冷的绝望 我心已渐渐亡 谁的炒饭

我挤靠近 生活费 还没有吃完

刷饭卡的窗口 仍未变 破烂的面碗上

剩下的几道菜 并且拖欠一天天 不见油盐

被风吹凉 徒留我孤单在寝室泡面 灯微微亮

梦在厨房 下课抢饭 到处是小强

篇三:琴诗飞扬故都的秋

《故都的秋》

第 课时

教学目标:1、理解本文“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一体”的艺术手法,学会分析借景抒情散文的阅读方法。

2、陶冶学生性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以情选景,在景物的细致描写中渗透作者的主观感情。

教学难点:作者主观感情与客观景物的融合(移情作用)。

一、 导入课文:

秋天是一幅画 秋天是一首诗 秋风如雾 秋雨如烟 秋水如梦

秋天,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骚人墨客。历代名家对秋都特别的钟爱,描写秋的名篇和佳句举不胜举,同学们略举几例?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白居易《琵琶行》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白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不同的人对于秋有着不同的感受。秋日里,毛泽东读到的是壮丽。秋风中,杜甫读到的是悲凉。秋雨中,柳永读到的是凄苦。

美学家说: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个心灵的世界。(投影)那么,我们就从《故都的秋》的自然风景走入郁达夫的心灵世界,看看郁达夫通过写;故都的秋景去抒发自己怎样的深情? 二、 整体感知:

同学们知道,写作要先审题;阅读,同样也要先审题。从课题上,我们能看出课文要描写的对象是——“秋”,“故都的秋” 题目是明确的,又是深沉的。因为“故都”二字中还暗含着一种深深的眷恋之情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板书:故都的秋)

一个故都的秋景,何以会引起作者如此的眷恋?

这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让我们先来整体感知。请大家边欣赏录音,边思考:

1. 找出表现作者对北国之秋的总体感受的句子。作者具体描写了哪些秋景?

2. 作者又是如何描写“秋声”的?秋天能引起人们什么样的感触?(边听边在相关处作记号) (播放朗诵材料)

三、理解分析:

1.解决问题 问题1:表现作者对北国之秋的总体感受的句子。

明确: “感秋 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清”、“静”、“悲凉”是故都的秋的特点。这样的词语是文章艺术构思的凝聚点,也是作品外景内情的交融点。在文学中,我们称这样的词语为“文眼”,其它的文字都是围绕文眼展开的,抓住了文眼,就等于抓住了理解和把握文章的钥匙。

(板书:感秋 清 静 悲凉)

“清”、“静”、“悲凉”可谓空穴来风(语出宋玉《风赋》),它来自作者对故都秋景的客观感受上。同学们看课文3—11段,找一找,究竟是什么样的景物,以及哪些声音,会使我们读者感到这样的压抑,感到这样的凄清和孤独?

问题2、3 明确:(板书:绘秋 秋色 秋声)

问:文中写秋天的色彩用的多是什么色调?

(点拨):描写的景物多以灰、白、蓝、暗、淡等冷色调为主,给人以冷清、澹泊的感受,表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趣味。

问:写了秋声,为什么我们还说它静呢?

明确:反衬。这些细微、幽远的声响恰恰反衬了秋的静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艺术家们往往用这种以动衬静的艺术辩证法来取得更强的表达效果。(生举例)《山居秋暝》中“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衬托出“空山”之幽静;我们在课文《荷塘月色》中也接触过这种用法,用蛙鸣来衬托月下荷塘的幽静。

教师总结:写秋声和秋色两个方面,声色的角度能很好地表现出故都的秋的特色,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如入其境。在辽阔高远的清秋苍穹之下,如此“清”“静”的秋“景”又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秋“情”——“悲凉”。

(板书:议秋 景 情)

2.同学们能不能试着对这些景物进行概括,将其归纳为几幅秋景图?

(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几幅故都秋天的画面?请用四个字概括每一景观的内容。)

明确:描写了五幅画面:小院清晨 槐树落蕊 秋蝉残声 闲话秋雨 秋果奇景 小结:郁达夫写“故都的秋”,紧扣住“清”、“静”、“悲凉”的特点,不用浓墨重彩,而是用平凡的词语表达了平凡

的秋姿、秋色、秋声、秋味和平凡的人。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这正是本文突出的写作特点。

四、课堂练笔与讨论:

1.我们说这篇文章采用了以景显情的艺术手法,写景是为了抒情,这让我想起一篇堪称是景色与情思交融的佳作——元代著名散曲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小令虽只有短短二十八个字,但却通过九组景物的叠合,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作者借秋天苍凉迟暮的自然景物,巧妙地传达出天涯游子寂寞愁苦的情思。天涯沦落,秋日思归,情与景在这首词里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同学们可不可以结合郁达夫笔下秋天的景物,借鉴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写法,仿写一首关于故都的秋的小令?要求:通过景物的描写,传递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生动笔。展示个别所写)

《天净沙?秋思》仿写

破屋浓茶小院,漏光鸽声碧天,秋草蓝朵残垣。槐蕊铺地,落寞人在故都。

2.讨论:统观整篇课文,作者除了运用细腻的描写来展现“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之外,还写到什么地方的秋? 那么开篇和结尾用了怎样的写法?明确:对比。其目的是抑彼而扬此,突出作者的主观感受——北国之秋胜于南国之秋,从而表达作者对故都的秋的热爱(南国之秋:慢、润、淡——第2、 13段)。

五、知人论世:

故都北京,即使是在郁达夫那个时代,秋天里,明艳之色有,繁华之境在,香山的红叶、颐和园的游人如织,是北京秋天的盛状,作者为何避而不写?作者为什么不用明快的笔调来颂秋呢?

(既然郁达夫如此喜爱故都的秋,可是为什么又说它是“悲凉”的呢?)古代诗人名句,吟诵。)点拨学生讨论,教师总结:这种“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正是中国传统文人所特有的文化心理积淀,秋景的清、静,秋意的悲凉,与壮志难酬的志士仁人内心的敏感与落寞最为契合。深受传统文化浸润的郁达夫,自然也不能例外。

下面,我们就从“知人论世”的角度来进行分析。

郁达夫,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三岁丧父。17岁便随长兄一起赴日本留学,在异国生活的十年,是他饱受屈辱和歧视的十年。在个人性格方面,他抑郁善感;在文艺观和审美观方面,他提倡“静的文学”,写的也是“静止如水似的文学。”1921年代表作《沉沦》问世,深刻地表现了受压迫的留日学生的苦闷与彷徨,并塑造了一个性格忧郁和心理变态的青年形象,具有强烈的反旧礼教色彩。 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一九三三年四月由上海迁居杭州,居住近三年。在这段时间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一九三四年七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至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此篇优美的散文。

此文写于1934年,此时的中国,连年战乱,民不聊生,郁达夫也是居无定所,颠沛流离,饱满受人生愁苦和哀痛。因此,作者描写的心中的“悲凉”已不是故都赏景的心态,而是对整个人生的感悟。这种感受在当时其它人的作品中也有痕迹。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不也有哀愁吗? (关于“悲凉”:在作者的心中,“悲凉”不仅是故都赏景的心态,而且是整个的人生的感受。)

(板书:故都赏景的心态 整个人生的感受)

由此可见,散文的鉴赏,既要读懂作者笔下的客观现实,又要注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对思想感情的体会,还要结合作者当时的生活经历——知人论世。六、感情基调

关于这篇文章的感情基调,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本文是颂秋的,但也有人认为是悲秋的。你认为呢?说说你的理由。

生讨论,发言。教者认为:本文是用深沉的忧思和落寞的悲凉来颂秋的。

分析:开头就可以读到这样的句子:“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饱尝一尝”;

在文章的结尾可以读到这样的句子:“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生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板书:留秋)(感情基调:板书:悲凉的颂歌)

故都的秋是一首诗,深沉而含蓄;故都的秋是一幅画,美丽而落寞;

故都的秋是一首歌,忧伤而苍凉;故都的秋是一杯茶,苦涩而清醇;

七、小结:“故都的秋”到底在哪里?——心中有秋,笔下才有秋。作者写作是这样,读者阅读文学作品也是这样,只有用心感悟,才能心中有文,心中有情。虽然全文的基调是忧伤、悲凉的,但是作者通过对这些普通的花草和普通景象的信手勾勒,传达出作者心目中最美好的秋味,正如一曲悲凉的颂歌。

篇四:四川省宜宾市第三中学2014高一教学论文 重视仿写,提高作文应考能力

重视仿写,提高作文应考能力

在教育教学改革逐步推进的今天,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语文教学发生了很多可喜的变化,教材选择的多样化,课堂的开放性,教法的多元化,以及考核的灵活性做了切实可行的要求。让学生师生与时俱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在知识的应用·拓展中提出能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在语文应用中开阔视野,初步认识自己学习语文的潜能和倾向,根据需要和可能,在自己喜爱的领域有所发展。并指出表达与交流上要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

而这种能力表现在考试中就是学生在高考中的语言表达与运用和作文的写作。学生的语文分数的高低最终也决定于作文的得分,可以说作文分数决定了学生的语文分数,而作文的发展等级分数的优劣决定了作文分数能否胜出。高考对学生作文发展等级的要求是:丰富深刻有文采有创新。而能否让作文抢眼首先体现在文采上。所谓有文采是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这是在语言通顺的基础上提出的高一层次的语言标准。或是用词贴切,或是句式灵活,或是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或是文句有表现力,这些也都是有文采的表现。

学生言之有文,老师悦而分高。仿写仿用精当可增加积累,让作文更上一个台阶

仿用句式即仿句造句,此类高考题设计精巧,形式多样,常常与修辞手法结合起来考查,涉及修辞、句式、表达、照应等内容,这类题综合性强,重在考查理解、分析和表达能力,是备考的重点。也是作文高分的一个必备途径。

那么,如何有效积累仿写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增添文采?。

一、精选课外例句,

能吸引老师的句子从内容上和结构上都有自己明显的特征。内容上要么是,含义隽永,一语双关,要么是立意深刻,彰显个性,或者是运用各种语气,说理深刻的句子;形式上用词准确,善于运用修辞方法,修辞方法中又重在比喻,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顶针等,从整体结构上往往整句,短句备受亲睐;从句子间关系上看,因果句,假设句,转折句,并列句,条件句的连用也常常夺人眼球。

学生因为时间条件的限制往往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课外的阅读,所以课外例句的精选不仅要靠学生的积累还要老师的搜集整理,并且加以练习和讲习。例如:

1) 开天辟地的盘古、以身补天的女娲用刚与柔成就了远古人类对世界与宇宙浪漫的想象;填海的精卫、逐日的夸父用血与肉书写了所有生命对自由与光明不朽的追求(对偶句)

2)因着浪漫,四十弃官归隐的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因着浪漫,五十始举进士的孟郊“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因着浪漫,王昌龄发出了“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壮誓言

以上是引用+排比的句子仿写

3)语文,是天生浪漫的文化载体。睿智的思想,高尚的情感,灵动的才智,无不栖于根深叶茂的语文之树,它生生不息地传承着人类文明,它涤荡污浊,提精炼粹,陶冶身心,它汇聚了浪漫又传送着浪漫。(比喻+排比)

4)亲情没有“白头生死鸳鸯浦”的轰轰烈烈,却也使“夕阳无语为之动”;亲情没有“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海誓山盟,却也是“天长地久有时尽,血脉相连无绝期”的亘古永恒(引用加转折的句子)

类似的句子特别多,精选精练,聚沙成塔。

二.研究教材,重视课本范例

正因为学生时间有限,因而把教材价值的最大化是上上之选。重视课本精彩文句的分析赏析仿写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精彩文句可以是优美的写景散文如:朱自清《荷塘月色》中关于荷花的描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可以另选对象仿写句子。

说理抒情散文更是常见,如《我有一个梦想》中:“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将会奋起,实现其立国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这些真理不言而喻:人人生而平等。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州的红色山岗上,昔日奴隶的儿子能够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同席而坐,亲如手足。我梦想有一天,甚至连密西西比州——一个非正义和压迫的热浪逼人的荒漠之州,也会改造成为自由和公正的青青绿洲。”可以根据此文段仿写我梦想??.写三句话。

记念刘和珍君(鲁迅)“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根据此段选取现实生活中的某种现象进行仿写。

小说中的精彩句子亦可以仿写:如《项链》中马蒂尔德的心理活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故都的秋》(郁达夫):北国之秋和南国之秋的对比的句子:“南国之秋,当然也是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囚绿记》(陆蠡):中对绿的赞美:“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和班级学生的特点,或从立意选材,或从语言句式,或确定要求或者取其一点可以仿其意,也可以仿其词。而高效利用教材可以节省时间,降低难度也可以激发学生研究教材和爱好写作的兴趣

三.重视古诗文课内外名句句子仿写

古诗文的句式结构和用词用语都是经过千锤百炼而成,有很强的音韵和节奏美感,学生要在文章中展示语言的凝练准确和富有表现力,同时又有文化底蕴和深度,仿写古诗文名句是非常好的尝试,又会有较好的效果。这种仿写可以结合古诗文教学贯穿在高中三年的教学实践中。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第一步:选择古诗文中四言或者五言等简单的句子开始模仿。

仿“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始流”为“花灼灼以含情,燕声声而翩飞”

仿“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为“清风花间拂,晚露凝香浓”

仿“舟遥遥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为“山青青而欲语,水淡淡而牵衣”

这些仿写可以从简单的句子对称意象的合适为基础,进而在讲究从平仄和意境上相和谐。

第二步:选择相对较长的句子和文言文固定句式或者特殊句式进行仿写,牢记常用的句型句式。和表意的准确

《滕王阁序》: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仿为:慨当以慷,岂抒利禄之欲;幽思不忘,常怀报国之情

仿《陈情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

为:“昔有慈父见被之苦,今有祖母病危之痛”

仿《祭十二郎文》:“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

为:“一在云之端,一于水之湄,春来花不与蝶共翩跹,暮去月不于云共徘徊”

常见文言句式仿写:

判断句:刘备,天下枭雄-------德行,人之根本。 被动句:吾恐见欺于王而有负赵———— 人忧见缚于名而忘本

状语后置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善,出自于真而纯于真。

类似可以模仿创作的句子很多,值得注意的是,选择的句子必须是文质兼美,为人称道的,这样能让学生充满创造的激情。

四.厚积薄发,仿写文段新创文章。

在仿写与积累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技巧,形成写作的语感,就可以进行小段的练习。从仿其词,到仿其形,仿其段,结合教学过程进行创作。并与现实巧妙结合。

如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时,文中有一段含义深刻又适合仿写的句子。

原文:“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根据这段文字针对现代社会中的某种现象进行仿写。

仿写示例:抚卷而叹之,曰:“商贾之无良者,唯某私利也;官之贪得无厌者,权力至上也;民之怨尢者,伸冤无道也!”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确定重点篇目,让学生感悟模仿创造。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选修中有不少篇目适合仿造。尤其是古体诗中通俗易懂的民歌如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歌行体白居易《长恨歌》,陶渊明的五言诗《归园田居》《归去来兮辞》等以及韵律感和用词很考究的骈文,如王勃的《滕王阁序》等

在教授《滕王阁序》的过程中,先让学生在了解鉴赏其美的基础上。懂得一些相关的简单的对仗知识的基础上,对文正进行小段仿写。然后让学生共同学习魏明伦的《宜宾赋》建立相关的知识链接,情感链接,和情绪酝酿,让学生自行模仿创造自拟题目来写古文或者骈文。学生们普遍情绪高涨。学生们从生活实际出发,写《三中赋》《新宜宾赋》《筠连赋》《东街赋》《作业赋》《才自赋》《二十班赋》《人性赋》等。虽然文笔稚嫩,但是都发自真心,尝试用古诗词来写作自己的真生活,不少同学在反复练习的基础上改掉了作文动不动就说废话的大毛病。组合成班级作文集《新古文观止》也算是对学生的鼓励其中不乏精美的句子。如:

《三中赋》31班钟久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不尽三中英雄泪!缘江行,望路之远近,忽逢一名校,名之曰:宜宾三中??星光湖畔,杨柳依依;鱼翔浅底,清石可见。春风拂面,翠柳弄人。曲径通幽,隐微处,有佳人才子,不羁于世,暧昧弄影。奈何桥下春波绿,曾是情侣照影来。”

《翠屏山赋》31班 衡俣晞:“时维四月,草长莺飞之季。春暖花开。天之蓝而无边,水至清则无际。行道西岸,万紫千红,翠色欲流。清潭之间,红鲤戏水,鹅卵映波。嫩柳之摇曳,风华绝代”

《感学赋》20班余丹丹:“想他布衣青衫寒窗十载,却难敌人生弹指芳菲暮。名落孙山亦或金榜提名,宦海搅动风云亦或深山锔镛而居。何如??且乐生前一樽酒,何须身前身后名”

《化学赋》20班 刘益丰:“烷烃光照取代,烯烃直接加成,炔烃随便聚合。苯及其同系物也,无论如何,纵天崩地裂,或海枯石烂,亦可萃取令溴水橙色羞涩而退。。。。。。”

学生的创造力,在文中得到了极大的张扬。既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也是一次有益的进步。 历年高考中总有不少学生在对中国古诗词的积累和吸收中做了大胆而成功的尝试,高考高分作文大多数都有一个共同点,语言和内容上吸取了古诗文的精髓,并且能够古为今用,

师其意,师其形,师其情。还有不少学生因此而得了满分。2001年:《赤兔之死》2003年:《转折》 2003年:《吊屈原赋》2004年:《戍妇歌》2005年:《永远的谭嗣同》2006年:《珍珑》.2007年:《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2007年:《智士程济小传》2007年:《吊李白歌并序》2008年:《悲中行》2009年:《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长期坚持训练和专项训练很重要,通过仿写现代文和古诗文的精彩文句,文章打造精练的语言、整齐的结构、和谐的音韵,能够收到在美化作文语言、增强表达效果、突出中心的益处。让读者掩卷沉思、回味久长。事半功倍,文采斐然!

(2012-5-26)

篇五:句式仿写题的内容选择策略

句式仿写题的内容选择策略

安徽省舒城中学 何登保(特级教师)

句式仿写是以给定的句式为范例,另外写出一组句子。这种题型高考中几乎年年出现,且不断翻新,被认为是高考改革的试验田。句式仿写题的难点不在形式,而在内容的选择。我们认为,仿写后的句子与给定的句子形式上越靠近越好,内容上越远离越好。本文结合实例,谈谈内容选择的策略。

一、舍远求近,仿写的内容与课本对接

课本是个内容丰富的材料库,选文是专家精选的名家名篇,取材广泛,意蕴深厚,许多内容能够成为我们仿写句式的借鉴材料。

例如:仿照示例,再写一组结构相似,修辞相同的句子。

1.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2.南国之秋,比起北国之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例1出自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用连续的比喻(博喻)来描摹含苞待放的荷花,联想丰富,意象新奇。我们从课本中选材,仿写出这样的句子:

曲折多变的琵琶曲,恰似大珠小珠滚落在玉盘,又似娇美的黄莺在花底鸣叫,又似冷涩的泉水从冰层挤过。

仿句的内容来自白居易的《琵琵行》,原句为“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白居易用形象化的语言来描摹抽象的声音,比喻蝉联而下,与出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例2出自郁达夫《故都的秋》,作者用一连串的比喻,表现南国之秋与北国之秋的不同风味。我们也可以从课本中整合相关素材,仿写出这样的句子:

苏轼的豪放词,比起柳永的婉约词来,正如关西大汉之与江南少女,交响乐之与小夜曲,大江东去之与小溪涓涓,高楼万丈之与庭院深深。

“豪放词”、“婉约词”的不同风格我们能从课文中直观感知,“关西大汉”、“大江东去”、“庭院深深”等词语也能看出取自教材的影子。

选用课本中的素材进行仿写,对考生来说,就近取材,轻车熟路;对阅卷者来说,容易激起共鸣,产生认同感,亲近感。当然,取材课本,要披沙拣金,避免人云亦云,“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这一瓢饮中要融入自己的情思,充分体现出自己的个性。

二、视通万里,仿写的内容与生活对接

生活包罗万象,林林总总。人生世相,民俗风情,自然山水,历史遗物,都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拿到试题,搜肠刮肚而无所得,不如把眼光投向生活,生活总会给有心人以丰厚的回报。

例如:仿照画线句子的格式和修辞,另选对象,写两个内容相关的句子。

1.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而小屋的别致出色,乃是由于满山皆树,为小屋布臵了一个美妙的绿的背景。

2.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例1用衬托的手法写出小屋与树的和谐关系,树点缀了小屋,衬托了小屋。

生活中这种物与物之间的点缀比比皆是,可以仿造这样的句子:

叶的绿,衬出花的红;叶的平淡,衬出花的绚烂。

山的高,衬出月的小;山的幽暗,衬出月的明朗。

例2用几组比喻描写小屋的轻巧灵动,山中的小屋好比水面的风帆,天空的飞雁。因为有了背景的衬托,主体对象才更突出。生活中类似的现象也很多,可以仿写出这样的句子:

沙漠上有了驼铃,好比空旷的山野中传来的一声鸟鸣,沉闷的夜空中闪亮的一颗星星。

沙漠驼铃、山野鸟鸣、夜空孤星,都是我们习见的生活现象,巧妙连缀,新意叠出。生活是一个万花筒,任取一朵花,都能让我们仿写的句子芳香四溢。

三、类比联想,仿写的内容与艺术对接

艺术种类繁多,音乐美术、诗词歌赋、书法篆刻、戏曲舞蹈、电影电视、建筑园艺,琳琅满目,不一而足,如果我们能广泛涉猎,留心采集,就能使我们在仿句中游刃有余。

例如:仿照下面例句,再写一个与之结构相似、修辞相同的句子。

1.秋并不是名花,也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2.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例1是说南国之秋给人的感觉是来得淡,来得慢,像含苞的花,像清淡的酒,让迷恋北国之秋的人觉得不过瘾,这是个艺术色彩很浓的句子,我们也可以从艺术园地中选材,仿写出这样的句式:

石拱桥不是豪放词,也不是交响乐,那一种既曲且折的形态,在品味阳刚美的过程中,是得不到满足的。

由石拱桥的小巧想到艺术中的阴柔美,进而想到与阴柔美相对的阳刚美,仿句将建筑艺术中的石拱桥,文学艺术中的豪放词,音乐艺术中的交响乐融为一体,也有较浓的艺术气息。

例2运用了很新鲜的比喻,由光与影的和谐联想到小提琴声的和谐。循着这样的思路,仿句出这样的句子:

园子中的花草并不名贵,但花草与奇石有着巧妙的组合,如丹青高手随意泼洒的水墨画。

仿句将园林艺术与绘画艺术相沟通,也有一定的文化品位。

四、因事证理,仿写的内容与历史对接

提供的例句以议论为主,阐释某个道理,而且用事实作佐证,相当于我们议论文中的举例论证。仿写这样的句子,需要我们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并能根据要求激活历史材料。

例如:在下面句子的①②③处填上恰当的语句。

历史是一面镜子。假若当初商纣王能广开言路,察纳忠言,何至于落得个身败名裂,葬身火海的下场呢?①反过来说,如果当初齐威王不采纳邹忌的讽谏,又怎么能取得“战胜于朝廷”的结果呢?②综上所述,不难看出:③。

根据题意,我们要明确这样几点:第一,仿写的句子从内容上要与“纳谏”有关,要调动起平时的知识积累,放飞联想的翅膀,广泛收集古今中外名人、事件、典故,选择与纳谏相关的事例。第二,句式上,①②要求假设句,而且②是正面举例,①是反面举例。第三,③处应是一个归纳性的对比句,可谓综合性强。仿写示例:

①假如当初袁绍能礼贤下士,虚心听取许攸的劝告,何至于痛失乌巢、兵败官渡呢?②如果当初唐太宗不能听取魏征逆耳忠言,又怎能出现“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呢?③善纳忠言者昌;拒纳人言者亡。

五、阐幽发微,仿写的内容与哲学对接

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及其规律的学问,人们借助于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认识世界和自我,依靠本质与现象、内容与形式、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等哲学思想,正确地把握世界的本质和联系。仿写句式中,了解一些哲学常识,可以准确地把握材料实质,使立意深刻。

例如:下列两个句子都写到“虚伪”。前一句直接表述,言简意赅;后一句连续类比,形象生动。请在“友谊”“勇敢”“信任”中任选一个词,仿写两句话。(2000年高考题)

虚伪和欺诈产生罪恶。(爱迪生)

蚜虫吃青草,锈吃铁,虚伪吃灵魂。(契诃夫)

提供的示例都充满着深刻的哲理,要求我们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借助哲学思想,我们以“友谊”为话题,拟写成:

①友谊和真诚产生伴侣。

②快艇靠白帆,鸟靠翼,友谊靠诚实。

再如:仿照下面例句,写一组格式相同的句子。

在艺术创作中,往往有一个重复和变化的问题。只有重复而无变化,作品就必然单调枯燥;只有变化而无重复,作品就容易陷入散漫零乱。

这段话谈的是艺术中的辩证法,重复和变化要两相结合,既要百花齐放,丰富多彩,又要避免杂乱无章,令人眼花缭乱。仿写的句式也要用辩证的思想作指导。可仿写成:

在人的思维中,往往有一个执着与变通的问题,只有执着而没有变通,思维会走向死胡同;而只有变通而无执着,思维往往流于肤浅。

仿句的内容与哲学对接,不是简单地搬用哲学术语,而是要吸收哲学思想的精髓,提高我们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这样,仿写的句子才会闪耀着理性的光彩。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