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会计诚信的对策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04:17:05 体裁作文
篇一:浅谈重塑会计诚信的对策
浅谈重塑会计诚信的对策
[摘要]在我国会计领域重塑伦理,帮助完善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引导会计人员在面临利益冲突和多方诱惑的同时选择对社会公众有利的行为,改变我国会计行业失信严重的现状,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谐、稳定地发展。
[关键词]会计;诚信;对策
1 建设有利于会计从业人员发挥独立性的制度
1.1 发挥有关会计独立性法律法规的保护作用
在我国随着公司治理机构要求的日益完善和保障小股东利益制度的健全,为了保证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真正发挥外部审计的监督作用,在刚性法律制度中给予与会计人员独立性相对应的地位十分必要,而新《公司法》恰好弥补了这一缺陷。其中增加的第一百七十条指出:公司聘用、解聘承办公司审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依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由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决定。公司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就解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表决时,应当允许会计师事务所陈述意见。第一砒十一条指出:公司应当向聘用的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及其他会计资料,不得拒绝、隐匿、谎报。
会计从业人员作为劳动者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劳动力使用过程中需要得到的劳动保护与我国现行劳动法规定的劳动保护内容存在一定差别。对会计人员来说,受到用人单位的主要侵害往往不在劳动基准内,而更可能是因受到单位负责人诸如强令、指示、暗示、胁迫实施违反《会计法》的行为而产生的精神上的痛苦和对未来可能承担法律责任的恐惧。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执法水平落后,造成了在现行《劳动法》所规定的劳动基准外,又出现了用人单位与会计人员间地位不平等而带来的权利义务失当。因此,在《劳动法》中应考虑针对劳动精神损害的条款。
1.2 保障会计从业人员的待遇及地位使其得以人格独立
没有经济上的独立,就没有人格上的独立,若在经济上始终依附于他人,那么人格上就脱离不了他人的牵制。从前文的分析可知,每个人都有自利、享乐的一面,片面的以奉献来要求会计从业人员有违人性,而且在实践中也会最终归于失败。政府和企业是各项资源投入通过契约结合而成的整体,会计从业人员与其
服务对象之间也存在着契约,如何让其在遵守会计伦理的前提下履约归根结底是激励约束问题。因此要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待遇,促使其人格的独立。应当指出此处的待遇除了基本的工资和福利以外,还包括对其发展和工作环境的有力促进。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会计从业人员已经解决了基本的生理需求,关键是如何保证其尊重需求的实现。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爆发即是尊重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而导致的人格变异。
在我国,会计从业人员长期处于压抑的工作环境中,心理在服从领导安排、保住饭碗和会计职业道德二者之间不断动摇、备受煎熬。这在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分析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其上司或雇主可以很轻易地就剥夺其利益,或者对其前途产生重大影响。因此需要建立相关的保证制度,以此来对抗人为的随意性。如从法律的角度规定并贯彻会计从业人员不能被随意解雇的条文。让会计从业人员可以不必完全遵从于强权,可以从容地至少是有所依靠地去践行会计伦理的要求。当然就具体如何让会计人员得到尊重的保障可以再行商议。
2 加强会计伦理教育
所谓会计伦理教育,是针对会计人的道德教育。它是社会总体道德要求和具体会计伦理要求转化为会计从业人员道德品质和社会会计伦理风尚不可缺少的重要活动。会计人员的道德品质是后天形成的,是在接受社会总体道德和具体会计伦理的教育过程中形成的。
首先,提高会计伦理认识,就是通过会计总体道德和会计伦理的教育,使会计人员认知和理解一定的包括会计伦理在内的道德理论、原则、规范的内容及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确自己对社会、对他人应尽的会计义务和会计职责,形成正确的善恶、是非、美丑、荣辱观念,并能运用所掌握的会计伦理知识和标准来提高选择行为和识别善恶是非的能力,从而增强履行会计伦理义务的自觉性。
其次,培育会计伦理情感,就是通过社会总体道德和会计伦理的教育,使会计从业人员心理上具备由会计伦理义务和会计伦理现象而引发的义务感、正义感、责任感、荣誉感、幸福感、羞耻感、病根感、鄙视感等爱憎好恶的情感。因为会计人员的会计伦理行为不仅受会计伦理认识的支配,更受会计伦理情感的驱使,只有当会计伦理认识转化为一定的会计伦理情感时,才能成为会计伦理行为的真正理性的机制。
再次,磨炼会计伦理意志,就是通过社会总体道德和会计伦理的教育,使会计人员在会计伦理实践中表现出自觉克服困难和障碍、勇往直前的坚强毅力与精神。虽然会计伦理意志是以会计伦理认识和情感为基础,但会计伦理意志反过来又成为会计伦理认识和情感付诸会计伦理实践的主体性保证。因为如若没有坚毅顽强的会计伦理意志,就很有可能在会计伦理认识和情感已作出选择的会计行为
过程中遇难而退,甚至屈服于私欲或恶势力而半途背弃。
最后,确立会计伦理信念,就是通过社会总体道德和会计伦理的教育,使会计人员树立起发自内心的对会计伦理要求所具有的真诚信仰和强烈责任感。会计伦理信念虽然是在会计人员已有的会计伦理认识、情感、意志的基础上树立起来的,但它却是深刻的会计伦理认识、强烈的会计伦理情感和坚定的会计伦理意志的有机统一,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事业的精神支柱,会计人员一旦确立了正确的会计伦理信念,就能自觉地、坚定地依照这一信念来选择自己的会计行为活动,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 发挥舆论的引导、监督作用
舆论是指在一定社会范围内,消除个人意见差异,反映社会知觉和集合意识的多数人的共同意见,如果有人违反了“共同意见”,就会遭到大多数人的反对甚至唾弃。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曾经将此“共同意见”定义为“同情”,他认为最初的伦理规范来源于会在相同或相似的境遇里产生相同或相似的情感以及在此情感上的相互交流和相互评价。因此对于会计从业人员的失信行为及其人格重塑而言,舆论的作用也包含两方面的含义。
首先,舆论在会计行业领域的作用在于引导,即通过各种舆论宣传方式如文字、声音、图片,使会计从业者熟悉会计行业的诚信标准和诚信要求,使其不仅仅知道什么是违法犯罪行为,而且使其明白哪些是失信行为,使会计从业者处于一个共同的行业行为规范当中,并且明确告知其不恰当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这是对其应有文化人格和心理的潜在要求和约束。
其次,舆论在会计行业领域的作用在于监督,即舆论要通过自身的行为方式,使会计从业人员和公众知晓在会计行业内有哪一些典型的诚信行为和失信行为。通过反映、放大一些社会上的会计行业诚信“热点”、“焦点”问题引起大家的注意,使诚实守信的会计从业人员和机构得到大家的认可,为其将来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穿透力、威慑力和影响力,使一些失信的人员和机构得到披露和曝光,让其无法在会计行业生存,对害群之马起到惩罚作用,对其他会计从业者起到警示作用。这一监督最终会促成会计从业人员健全人格的形成。
中华民族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十分重视“礼、义、廉、聇”,是一个很爱“脸面”的民族,一旦形成一个基本统一的“意见”,这意见就成为评判标准,这是舆论能够发挥作用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千百年来中国人所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无一不是官方舆论与民间非正式舆论共同影响的结果。因此舆论对于会计从业人员群体性的人格塑造和文化人格有着极强的推动作用。
篇二:论会计诚信丧失成因分析及重塑会计诚信的对策
论会计诚信丧失成因分析及重塑会计诚信的对策
论文关键词:会计诚信 重塑
论文摘要:会计诚信不仅有利于国家正确决策和实施经济宏观调控政策,而且有利于和国际接轨促进对外贸易及推动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健康的发展。会计诚信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1 会计诚信的重要性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也是会计机构和会计从业人员的安身立命之本。朱镕基同志给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的题词“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是对会计诚信的最好诠释。会计诚信不仅仅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问题;不只是一个行业的问题,也是一项紧密联系的社会系统工程。会计诚信不仅有利于国家正确决策和实施经济宏观调控政策,而且有利于和国际接轨促进对外贸易及推动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健康的发展。会计诚信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会计诚信是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会计
诚信也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客观需要,会计诚信关系到会计行业的生存和发展。
2 会计诚信丧失的原因分析
近年来,美国会计陷入“信用沼泽”,中国会计也面临“诚信危机”,银广厦,麦科特,ST黎明等一系列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案件曝光像一枚枚重磅炸弹,在我国会计界炸开,而美国的“安然事件”以及施乐公司的会计造假案则引发了一场严重的国际性会计信用危机。会计诚信大厦的根基已经动摇,综合分析,我认为造成会计失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 利益的驱使及失信成本低廉是会计诚信缺失的内部动因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目标就是追求利益最大化,会计造假的背后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作为动力,对于企业而言,它的目的是利润,只有当诚信能带来利润,不诚信会带来损失时,它才会讲诚信;对于个人而言,他们的目的是自己价值的实现只有当诚信与自己的最终价值相符合时他们才会诚信。在利益的驱使下出现了诚信
问题,企业通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可骗取投资者,债权人及国家有关管理机关的信任,并因此获得投资贷款或减少税金支出等经济利益,企业负责人有能力,有条件影响会计人员通过制造虚假的会计信息骗取投资者的信任,在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下,失去了理性,走上了唯利是图的道路。会计人员作为会计信息的直接生产者,他们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他们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避免因违反法规而影响自身的利益。另一方面他们必须接受企业负责人的领导,按企业负责人的管理要求完成会计工作,并由此获得薪金,升迁,奖金等利益。而会计师事务所在我国目前处于买方市场的困境下,为了占有一席之地,也迎合上市公司的要求,出具虚假报告,严重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利益。虚假会计信息能实现“多赢”,正是这复杂的利益关系构成了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内在动因。 2 外在原因
2.1 公司治理规章制度不健全市场经济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主要通过各市场之间的
相互交易来进行,目前市场机制尚未完善,没有形成一套有效机制来保证信息的公开,公正和有效传递。市场交易主体及投资者所了解的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普遍存在,其中公司治理相关制度的缺陷成为会计失信的根本原因。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由于改制不彻底,而未能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
2.2 对会计造假等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不够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就是要用强有力的法律条款去规范人们的市场经济行为。由于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对已有的法律法规又执法不严,所以对会计造假等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不够,起不到足够的震慑和防范作用。统计结果表明由于“惩罚过轻”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综合比例为29.9%,对于检查出来的会计造假往往是“重经济处罚,轻行政法律处罚”。另外,由于物权法、债权法、破产法等法律的还有待完善,使因为会计造假等违法行为而受损害方要得到民事赔偿还困难。况且法律只针对表面的违法行为,而法律管不到的不良行为和心灵,急需加强道德约束和引导。
3 重塑会计诚信的对策
西方发达国家用了150多年的时间才建立起较为成熟的社会信用体系,而我国到目前为止,还未从根本上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计诚信体系。建立社会信用之路任重而道远。针对会计诚信问题的分析,我认为加强会计诚信建设,可以从下面几方面着手: 1 全面实施会计诚信教育要将会计诚信教育的耳标定位于赋予会计人员适应时代要求的会计人格精神。我国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复杂的经济关系对会计人员的诚信要求更高,因此只有加强对会计人员进行适应时代的会计诚信教育,才能使会计人员具有“会计人”社会活动的会计人格精神。会计诚信教育是培养和塑造会计人员高尚道德的系统工程,这个系统工程的教育对象包括:单位负责人,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等相关人员。会计法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为单位会计行为主体,会计人员有忠诚执行会计法的责任,注册会计师依法对企业和相关单位有社会监督的法律地位,三位一体,缺一不可。大规模地开展
篇三:论会计诚信丧失成因分析及重塑会计诚信的对策
论会计诚信丧失成因分析及重塑会计诚信的对策
摘 要:在会计工作中,会计诚信关系着会计的信息质量,关系着企业的发展。会计人员具有良好的会计诚信,可以使会计工作拥有健康稳定的运行环境,为企业的发展和国家经济建设作出贡献。本文分析了会计诚信丧失的成因,以及如何重新树立会计诚信。 关键词:会计诚信;丧失成因;重塑
1 会计诚信的重要性
会计诚信是会计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是在市场中发展的基本因素。诚信,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讲,是道德层次的问题,影响着企业的外在形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不断的完善企业的会计工作,才能够推动企业的发展。在会计工作中,要建立诚信的思想道德水平,培养会计人员的诚信职业道德。会计工作的诚信问题对会计信息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从而影响到企业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公众的判断决策,所以要加强会计诚信工作,从根本上强化会计工作,为企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 会计诚信丧失的原因分析
2.1 利益的驱使及失信成本低廉是会计诚信缺失的内部动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很多的企业为了在市场中获取一席之地,往往会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赢取利润,扰乱了市场的秩序。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中,很多的企业为了追求利润,而不顾及社会秩序和国家的稳定,只要满足企业的发展就可以随意的制造会计信息。而企业中的会计人员在企业中只是会计工作的直接
操纵者,听从上级领导的指挥,不顾会计职业道德,肆意更改会计信息,这些都是导致会计诚信丧失的原因。很多的上市公司,为了能够获得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股民的认可,为了能够开展广泛的融资渠道,对于披露的财务信息进行篡改,骗取个人和国家的信任,在企业中的会计工作人员,只是领取工资听从领导指挥的工作人员,所以在会计诚信面前,为了个人利益不受到损害,只有牺牲会计诚信。现在的会计师事务所在市场上的境地并不明朗,现在已经从卖方市场转向了买方市场,所以为了生存,会计师事务所只能是违背会计诚信,制造虚假会计信息,以便迎合上市公司的需求,对国家和社会造成了极大的损失,损害了公众的利益。以上这些都是造成会计诚信丧失的内因,扰乱了会计市场。
2.2 外在原因
2.2.1 公司治理规章制度不健全市场经济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主要通过各市场之间的相互交易来进行,目前市场机制尚未完善,没有形成一套有效机制来保证信息的公开,公正和有效传递。市场交易主体及投资者所了解的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普遍存在,其中公司治理相关制度的缺陷成为会计失信的根本原因。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由于改制不彻底,而未能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
2.2.2 对会计造假等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不够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就是要用强有力的法律条款去规范人们的市场经济行为。由于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对已有的法律法规又执法不严,所以对会计造假等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不够,起不到足够的震慑和防
范作用。统计结果表明由于“惩罚过轻”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综合比例为29.9%,对于检查出来的会计造假往往是“重经济处罚,轻行政法律处罚”。另外,由于物权法、债权法、破产法等法律的还有待完善,使因为会计造假等违法行为而受损害方要得到民事赔偿还困难。况且法律只针对表面的违法行为,而法律管不到的不良行为和心灵,急需加强道德约束和引导。
3 重塑会计诚信的对策
在会计诚信方面的体系建立,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有了很长时间的历史,而我国在这方面还尚未成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下,我国的会计诚信工作急需完善,会计诚信的建立,可以有效的规避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有效的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为了完善我国的会计诚信体系的建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3.1 全面实施会计诚信教育要将会计诚信教育的耳标定位于赋予会计人员适应时代要求的会计人格精神。我国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复杂的经济关系对会计人员的诚信要求更高,因此只有加强对会计人员进行适应时代的会计诚信教育,才能使会计人员具有“会计人”社会活动的会计人格精神。会计诚信教育是培养和塑造会计人员高尚道德的系统工程,这个系统工程的教育对象包括:单位负责人,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等相关人员。会计法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为单位会计行为主体,会计人员有忠诚执行会计法的责任,注册会计师依法对企业和相关单位有社会监督的法律地位,三位一体,缺一不可。大规模地开展会计诚信教育,并作为会计管理
的重要目标,要从学校教育抓起,到会计执业资格准入教育,到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都必须把会计的诚信教育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各级财政部门不仅要向他们讲授专业知识,训练专业技能,还必须学习职业道德知识,强化会计人员道德的规范,促使会计人员注重本身职业道德的培养,使之具有良好的诚信修养。
3.2 建立健全会计监管机制首先,应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内部监督是会计监督的基础。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必须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者的职责,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其中尤其要突出监事会对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监管作用。其次,加强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清理和整顿,健全和完善社会监督机制。按照国际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规程和方法开展业务,提高社会监督的质量。最后,应强化政府监督。通过加强这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规范会计工作,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并促进会计诚信水平的不断提高。
3.3 建立民事赔偿制度,加大造假成本
3.3.1 对于企业中出现的造假现象,一经查出,必须加大严惩的力度,使信息造假者受到严厉的制裁,提高信息造假的成本。对于上市公司,要加强信息稽查的力度,对于造假现象从法律和行政方面对其进行严惩,所以还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用法律的武器强化我国的会计信息,避免会计信息的虚假行为,从根本上遏制住罪恶的源头。
3.3.2 在企业利用虚假会计信息骗取国家和民众的利益时,对于
投资者尤其是上市公司来讲,一般都不会追究相关的民事责任,所以使广大的信息使用者受到了严重的损失。在这方面我国要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健全民事赔偿制度,在应对类似事件的过程中,使用法律的武器对上市公司的相关责任人追究责任,使信息使用者得到合理的赔偿。
3.3.3 在市场交易中,对上市公司实行市场推出机制。对于那些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方面利用虚假会计信息骗取投资者的行为,一定要给予严厉的惩罚,对于不守诚信的公司给予退市处理,相关的责任连带者都要受到一定的利益惩罚。这种做法可以对有相似行为的上市公司提出警告,严格规范交易市场的有序进行,使不遵守职业道德,败坏市场形象的企业退出市场,进行严厉的惩罚。
篇四:企业会计诚信重塑的对策探讨
企业会计诚信重塑的对策探讨
郭剑红
摘要:由于会计工作是向国家、社会和企业的各个方面提供信息的工作,因此其“诚信”水平显得尤为重要。然而,我国在各种各样法律法规不断出台的情况下,会计领域的各种丑恶现象仍然与日俱增,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会计从业人员存在严重的不守诚信的道德问题。因此,如何全面推进会计诚信建设成为中国会计理论与实务中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关键词:会计;诚信;对策
会计诚信缺失是指会计信息提供者为了获取一定利益,在提供信息的过程中,利用其掌握的专业知识、现行会计规范体系的不完备性及信息不对称现象,对会计信息进行人为操纵,导致信息使用者的利益受损。它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当事人具有弄虚作假以谋取私利的主观愿望;二是被操纵、歪曲的会计信息一般都会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并使其利益受到危害。会计诚信缺失一般也被称为会计造假、会计舞弊或会计信息主观违法性失真。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进程,诚信这一永恒的话题开始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越来越受重视。会计诚信,是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会计诚信缺失问题比较严重,会计的现实恰恰把它对社会的诚信承诺抛到九霄云外。从中国的琼民源、郑百文、银广夏这些中国会计造假的典型案例到美国的全球能源业巨头安然公司的破产案,无不反映了会计诚信原则的缺失。因此,必须全面推进会计诚信的建设。
针对会计诚信缺失的治理,要注重法治与德治并重,开展综合治理。一方面要建立健全财会监督管理体系,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办法,对会计诚信缺失的主体要依法进行处罚,追究单位关人员的责任,对涉及违法犯罪者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另一方面,对会计人员、管理人员除强调法律约束外,还应该加强思想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自身的素养,弘扬正气,形成良好的会计职业氛围,营造良好的会计经济秩序。
一、社会大环境方面
(一)加大政府监督的力度。包括以人大为主体的法律监督和以国家审计机关为主体的国家审计监督、府监督职能主要是通过人大制定的一系列法规来调整和规范财务会计行为。比如《公司法》《会计法》国家审计监督系统是一个具有权威性。独立性和强制性的高层次监督机构。主要包括针对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真实性审计。国有资产增值与保值的监督。以及有关内部控制制度的延伸审计等。
(二)注重发挥社会监督的力量。社会监督主要是注册会计师监督。它以第三者身份出现,客观公正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取信于社会公众"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对会计行为合理化的作用,有两点很重要:一是要实行彻底的财务公开和严格的年度报表审计制度,二是要优化社会监督系统的构造和功能,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三)加大对违反会计法规的处罚力度。我国近年来先后制定并发布了一系列会计法规,尽管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但只要严格执行,基本能够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大对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处罚力度。
(四)搞好诚信教育,提高会计信誉。现在,整个社会的企业都在努力实施“品牌”战略,但它不是指单一的产品品牌,更重要的是指打造一个单位品牌、社会品牌。在实施“品牌”战略过程中,笔者认为,应把人品“品牌”放在首位,才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源泉。靠财会人员造假、偷税漏税发展企业,只能是兔子尾巴,违规操作法不容情。所以,抓好诚信建设、实施诚信教育已刻不容缓。不仅要教育财会从业人员深刻认识财会诚信是企业的生命,也要让企业领导真正接受郑百文、银广夏的沉痛教训,全力支持财会人员履行职责,坚定诚信理念,充分发挥会计职能,为企业的科学管理、正确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经济信息。
(五)建立和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发挥会计监督作用。财政、税务、审计每年都要联合对有关单位进行一次大检查,也确实发现基层单位财务存在着违规收支和会计信息失真等现象。通常的处理办法是:问题较轻的一般提出批评和要求;问题严重的一般写出书面报告,处以罚款了事。这样的处理均没有触及领导干部和财会人员的利益,也没有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所以屡查屡犯、屡禁不止。中共中央制定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明确了工作越规和失误要实行责任追究制,不妨在财务管理中也制定一个“财会人员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发生问题也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依法治国的同时,加强以德治国。通过宣传和教育净化社会从业环境,对诚信社会、诚信经济显得尤为重要。让全社会的人们都认识到会计诚信的重要性,对会计诚信缺失的单位和个人在各大媒体上披露其不诚信行为,强化诚信光荣、不诚信可耻的观念。形成对“不诚信者”人人喊打的社会氛围,对诚信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公开表扬,并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形成诚信者受尊重。“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既要从正面教育会计从业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事业观,形成整个社会“求真务实”的良好氛围和诚信的环境,又要从反面加以宣传报道,在新闻媒体上曝光会计诚信缺失的单位和个人,以示警示和教育。
二、企业自身方面
(一)突出内部审计的作用。随着企业内部管理层次的形成和管理跨度的增大,为协调各管理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满足经理层进行经营管理的需要而建立的一种约束机制,其目的是协助经理层更好地履行其所负责任,所以内部审计是站在维护企业法人所有权的立场上,维护企业的法人所有权权益不受损害。
(二)建立健全财会人员任用制度,明确企业财会人员任用权限。我国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有关地方性法规,对财会人员任用都有明确规定的标准和条件,但没有明确规定使用或更换财会人员必须报何机关何部门批准,使有些单位的领导误认为在财务用人上还是我说了算,也就有了会计造假的可能。为此,杜绝领导在财务用人上的随心所欲,真正发挥会计监督作用,就必须建立健全财会人员任用制度。财会人员的奖惩、撤换、调离,都必须上报有关部门审核批准。
(三)建立内部约束机制和外部约束机制。为了有效地防止企业做假帐,在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同时,首先要建立内部约束机制,即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并确保其正常运行。强化企业约束机制,坚决制止管理者任意违反财务规定,自行支配企业的经营行为。其次,建立外部约束机制,完善社会监督体系。完善立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通过法律手段强化管理者在会计假帐中的法律责任。同时,健全以注册会计师为核心的社会监督体系,充分发挥社会审计的公证作用。三是政府对信息市场进行适度管理,通过行政手段,强化企业外部监督。通过政府审计机构,规范企业的信息批露,加强监督。
(四)改进审计方法。一是检查核对,从银行账号人手,找相关人员掌握有多少个银行账号,检查银行对账单与银行存款余额是否相符,对可疑问题可以到银行查询,并取得证明材料。二是加强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监测评价,重视符合性审计,及时发现假证、假账、假表的问题,促进被检查单位真实地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三是重视“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被审计单位为了达到一定目的,常常人为地在与子公司和关联方做一些交易事项,其处理表面上看符合一般公认会计方法,但实质不能反映交易本质。四是要充分利用内部审计资料,发现被审计单位病症所在。同时发挥被审计单位职工的舆论监督作用,建立举报制度,向社会公开举报电话,引起全社会公民参与支持打假,增强打假的广度和力度.
三、结束语
总之会计诚信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一大难题,并已引起整个国际社会的关注。从美国的安然、世界通信的造假事件,到我国的琼民源、郑百文、银广夏造假案件,可以看到当今企业造假现象已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它使广大股民的投资信心遭到了沉重打击,降低了社会公众对资本市场的信任,造成了信任危机,严重干扰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温家宝总理在200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抓紧建立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征集体系、信用市场监督管理体系和失信惩戒制度”。因此,必须努力解决会计诚信问题。
参考文献:
[1]张荣秀,陈昌明.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重塑会计诚信形象[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
[2]张前.会计诚信缺失的根源剖析——基于公司治理的思考[J].广西社会科学,2009,3:53-57
[3]杨梅菊,赵东星.面对会计诚信缺失如何建立健全会计诚信体系[J].商场现代化,2008,17
[4]陈洁.法学角度下会计诚信危机的原因及对策[J].现代商业,2009,17
[5]孙丽艳,苗成林.基于模糊群体层次分析法的会计诚信评价模型研究[J].财会通讯,2009,28:23-24
[6]张震.会计诚信缺失的预期收益与预期成本模型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09,1:73-75
篇五:重塑会计诚信
《基础会计》课程学习参考资料
重塑会计诚信
一、会计丧失诚信原则的原因分析。
会计信息是会计工作的最终产品,目前已日益成为一种准"公共产品",其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社会资源的配置与利用效率,这就要求会计信息做到真实与公允。然而现阶段,会计信息质量普遍不高,会计信息失真已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据我国财政部1999年抽查100家国有企业会计报表时,有81家虚列资产37.61亿元,89家虚列利润27.47亿元,而在2000年度在会计信息质量抽查中,在被抽查的159家企业中,资产不实的147户,虚增资产18.48亿元,虚减资产24.75亿元;利润不实157户,虚增利润14.72亿元,虚减利润19.43亿元。可见会计造假愈演愈烈,会计诚信基础已经动摇。造成会计失信的主要原因有:
(一)、信息不对称是会计失信的前提。
信息不对称是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加州大学的乔治.阿克尔洛夫等人提出的,它指市场经济的活动主体具有不相同的信息。我们知道如果会计信息是对称的,会计信息的提供者(主要指厂商)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主要是投资者)对信息的了解和掌握程度相同,虚假的会计信息就很容易被识破,那么就谈不上会计失信的问题,甚至会计这种职业也没有存在的必要。现实的经济并非一个有效率的市场,信息不对称始终存在,因此信息的不对称是会计信息制造者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前提。
首先是会计信息的制造者与会计信息的作用者的信息不对称。由于信息不对称,会计信息的制造者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获取时间、内容等方面都存在优势。由于会计信息的制造者一般是直接参与公司的运作管理,控制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拥有企业内部的各种信息。而会计信息使用者由于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只能靠会计信息制造者提供信息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结果会计信息制造者就可能出现"道德风险"或进行逆向选择,违反诚信原则,提供虚假会计信息。
其次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使我国的会计陷入"囚徒因境"。在不同的会计个体之间,存在三种选择:一个会计主体选择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则该会计主体可能获得好处;两个会计主体都选择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则可能都受到严厉的处罚;两个会计主体都选择提供真实会计信息,则什么益处都没有,由于信息不对称,结果都选择了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同样在会计人员中,也存在三种选择:一个会计人员执行领导授意做假账,另一个不执行领导授意,则执行领导意图的会计人员可能获得好处;二个都拒绝领导授意,则可能面临一起受到不公正待遇;二个都执行领导授意,共同做假账,大家都得不到好处。结果会计人员在现实生活中更多表现为一起执行领导授意而做假账。结果是制造虚假信息者获得好处的机会大,导致会计信息制造者竞相提供虚假会计信息。
再次,信息不对称容易产生次品驱逐良品。阿克洛夫以旧车交易市场为例来解释了这一点,他认为:由于卖者比买者对车辆拥有更多的信息,信息的不对称使买车的人难以完全信任卖车人提供的信息,因而试图通过低价来弥补其信息上的损失;因买者出价过低,卖者不愿提供好的产品,从而导致次货的泛滥,最终导致高质量的产品从市场中退出,留下来的只是低质量的产品。在当前我国的会计市场同样证明了这一点,会计信息制造者出具大量的虚假会计信息,加之我国市场特别是证券市场上投机盛行,投资者喜欢猎取小道消息,只关心股票价格的升降,对会计信息真假缺乏研究,造成市场对虚假信息的大量需求,由于需求的增加,必然导致虚假信息供给的增加,结果导致高质量的财务报告挤出市场。形成"虚假会计信息--大量需求---提供更多的虚假信息"的怪圈。
(二)、会计自身的特点及局限性是会计失信的条件
在日常经济中,我们经常看到会计人员为一分钱的差错折腾半天。会计给人们的感觉就是一门非常精确的科学。但事实是会计是一门貌似精确但并不精确的科学。这是因为会计原则或会计标准的选择余地较大,不同的选择将生成不同的会计信息,这就为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提供的条件。
一是会计原则为会计信息虚假提供了操作空间。现代财务会计是以权责发生制为确认基础,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应计、预提和待摊项目,会计信息制造者就可以通过操纵应计项目的确认时间来制造虚假业绩,如提前确认收入、推迟确认费用;而稳健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是建立在会计人员职业判断基础上的,存在较强的主观随意性,会计信息制造者很容易借此高估费用和损失、低估收入和利得来操纵利润;另外重要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都为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想象的空间。
二是会计政策为企业提供越来越宽的选择范围,制造者总是在规定的范围内选择有利于自身绩效或其他会计目的的会计政策,如美国的安然公司就是利用"特别目的实体"(SPE)符合条件可以不纳入合并会计报表的会计政策,将本应纳入合并会计报表的三个SPE排除在合并报表范围外,导致1997年到2000年期间高估4.99亿美元的利润,低估数亿美元的负债,给投资者提供虚假会计信息
三是会计工作内容需要凭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来进行,这为会计人员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职务上的方便。会计核算工作就其内容而言,虽然具有客观的一面,但也不能完全脱离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在日趋复杂的经济活动中,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程序的选择及财产价值的评估等,都需要会计人员客观、公正的主观判断。如果会计人员不能完全排除利益的干扰,其主观判断就会失去客观和公正,这就为会计人员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职务上的便利。
四是会计准则的滞后性,为会计造假提供契机。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新的经济事项不断出现,如近年来"衍生金融工具"的不断涌现,使原有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已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形势的发展需要,而新会计政策又不能及时制订及颁布。特别是目前我国的会计准则还没有涉及到金融衍生工具,这就有很容易被上市公司利用会计准则的空白来选择有利于自身利益的会计政策。
(三)、公司制度缺陷是我国会计失信的根本原因
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缺陷,已经严重制约着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会计信誉度低的根本原因是目前我国公司制度缺陷。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都是由国企改制而来的,由于改制不彻底,上市公司未能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因此在公司治理方面存在较突出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是股权结构不合理,"一股独大"现象严重。由于我国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仍在推进的过程中,许多上市公司的国有股仍处于绝对控股地位,其他股东不可能真正意义上对大股东形成约束,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容易成为形式。
二是董事会、监事会存在缺陷。表现为缺乏必要机制来保障全体董事严格遵守义务,维护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董事未能履行诚信义务、不勤勉尽责的现象时有发生;独立的非执行董事缺乏保护中小股东权益的能力与动力;过分突出董事长的地位和作用,与董事会以集体身份起作用的特征相矛盾。
三是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在人员、财务、资产、机构、业务上没有实现真正分开,与控股股东之间关联交易不规范,导致上市公司被大股东操纵。从而造成控股股东损害上市公司及其他股东利益。
银广夏等一些上市公司出现的重大问题,其不良行为很大程度上也可归结为公司治理结构的严重缺陷而导致的恶意决策。
(四)、失信成本低是会计失信的动力
关于公司会计造假的案例早在1720年的英国南海事件就已发生,为什么在现在还有不少公司铤而走险,屡禁不止,甚至在美国一个拥有成熟市场经济体系、法制健全的国家,都有公司进行会计造假。其主要原因就是:会计造假的背后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作为动力。对于企业而言,它的目的是利润,只有当诚信能带来利润,不诚信会带来损失时,它才会讲诚信;对于个人而言,他们的目的是自己价值的实现,只有当诚信与自己的最终价值相符合时,他们才会诚信。在利益的驱使下,关键时刻就出现了诚信问题。企业通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可骗取投资者、债权人及国家有关管理机关的信任,并因此获得投资、贷款或减少税金支出等经济利益。企业负责人作为企业管理的最高首长,他们有能力也有条件影响会计人员,通过制造虚假会计信息,骗取投资者的信任,并因此获得职务、薪金、股票升值等方面的利益;会计人员作为会计信息的直接生产者,他们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他们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避免因违及法规而影响自身的利益,另一方面,他们必须接受企业负责人领导,按企业负责人的管理要求完成会计工作,并由此获得薪金、升迁、奖励等利益。而会计师事务所在我国目前处于买方市场的困境下,为了占有一席之地,也迎合上市公司的要求,出具虚假报告。虚假会计信息能实现"多赢",正是这些复杂的利益关系构成了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内在动因。
另外由于我国对公司造假的处罚力度轻,执法不严,也是我国会计造假泛滥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我国对检查出来的会计造假往往是"重经济处罚,轻行政、法律处罚;重对单位处罚,轻对个人处罚;重内部处理,;轻外部公开处理",减弱了法律的效力。因为经济处罚是需要由造假公司的权益来承担,即用本应属于股东的利益来偿还股东的损失,由投资者来为公司的造假行为承担责任,从而转嫁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责任人应负的责任,极少影响到单位负责人及会计人员的利益。
正是由于会计造假的预期收益明显大于预期成本,不造假的机会成本过于高昂,才会不断上演公司会计造假的闹剧。
二、重塑会计诚信对策。
(一)、加快会计准则的研究和制订,减少会计虚假信息的施展空间。一是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压缩财务报告粉饰的空间,这可以适当增加财务报表附注、鼓励企业披露非财务信息、进一步完善与严格规范关联交易的披露、加强对现金流量信息的呈报和考核几方面入手。二是加快制订和出台新的具体会计准则,针对我国特别是上市公司容易出现问题的准则加以规范。三是考虑尽可能缩小会计政策的选择空间,对会计政策的选择方面的规范更加具体。
(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是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内部制度安排,为此必须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首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切实建立政企分开、产权明晰、责权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加强股东等财务信息需求者参与监控的动机和能力,这包括健全董事会、建立审计委员会、建立股东对经营管理者的强力约束、建立董事会与经理层之间基于合约的委托代理关系等措施;其次、完善业绩评价机制,应考虑增加一些涉及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等的非财务会计指标,使代理人所得的利益与企业目标约束挂钩;三、改变激励措施,防止管理者的短期行为,就经营管理者的激励措施将长期绩效补偿与短期工薪支付分开;四是要通过持股结构的调整,分散大股东的股权,增加股权之间的相互制衡,解决"一股独大"的问题。五是建立健全独立董事制度,增强董事会内部制约机制,切实维护中小股东利益。六是完善公司内部会计控制体系,规范公司财务行为。
(三)、建立民事赔偿制度,加大造假成本
一是加大惩罚力度。对恶意造假者,一定要加大处罚力度,必须从立法、执法对造假单位及责任人进行经济处罚或刑事处罚,不仅要其付出倾家荡产、声名狼藉的代价,对造成严
重后果的还要坐牢,使造假者付出的代价远远大于其得到的收益。同时应加大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稽查力度和稽查面,大幅度提高会计造假的成本,才能从根本上遏制会计造假屡禁不止、愈演愈烈的势头。
二是尽快建立民事赔偿制度。虽然我国出现了许多公司会计造假事件,但到目前为此,还没有一起针对公司造假真正实施的民事赔偿案例, 股民还没得到违规公司的一分钱赔偿。因此,必须尽快建立民事赔偿制度,对参与造假,无论是公司(投资者或经营者)、律师,还是评估师、会计师,只要公民的合法利益受到侵害,受害人都可以提起诉讼。
三是实行市场退出机制。在"安然"事件发生一个月后,纽约证交所正式取消安然股票的相关交易,并拟取消其上市资格。同时导致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安达信会计公司的信誉和审计市场迅速下滑,不得不面临着被兼并的命运。这种退出机制的惩罚力度对相关行业内每一个企业都是一个警示。因此,我国要尽快要构建有效的退出机制。对那些不遵守行业操守、自身就不守信用的企业或个人,出现失信行为后要把肇事者驱逐出相关行业。如对会计造假上市公司要立刻退市,对参与造假的中介机构要进行取缔,对会计造假的单位责任人、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不允许继续从事相关职业。只有这样,对失信行为的惩罚才是真正可置信的。
(四)推行诚信保险制度。根据国外一些国家的做法,对公司特别是上市公司要求其在保险公司投保诚信险。当公司出现诚信,导致投资者受到损害时。保险公司必须负责赔偿。这样就一方面保护了投资者利益,另一方面又使保险公司为了自己不受利益损失,必然加大对投保公司的监督,通过市场行为进行监督,降低监管成本。
(四)实施诚信工程,强化诚信教育。张迎维教授在谈到诚信时认为,法律和信誉是维持市场有序运行的两个条件,与法律相比,信誉机制是一种成本更低的维持交易秩序的机制。特别是在许多情况下,法律是无能为力的,只能信誉才起作用。因此对会计造假行为,我们不仅要加大惩罚力度,更重要的是加强诚信教育,提高相关人员的诚信意识。为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诚信工程:
一是着力打造信用政府。各级政府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地方保护,提高政府的信用度。杜绝"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浮夸风,把诚信作为一个地区、部门考核的政绩指标。 二是建立信用档案。朱镕基总理在九届人大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建立企业、中介机构和个人的信用档案,使有不良行为记录者付出代价,名誉扫地,直至绳之以法"。目前,我们的信用档案还是空白。因此,我国要借鉴国外的做法,对违反诚信的单位与个人要记录在案,并且便于公民随时查询,从而增强单位及个人的诚信意识。 三是强诚信教育。诚信不仅仅是道德要求,而且是市场经济下的基本游戏规则。因此当前应配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对全体会计从业人员进行诚信教育,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所有会计人员要真正做到"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主要参考文献:
葛家澍 黄世忠 安然事件的反思 会计研究 2002.2
杨雄胜 会计诚信的理性思考 会计研究 2002.3
张维迎 法律制度的信誉基础 经济研究 2002.1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