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楼观台与道教文化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7:25:19 体裁作文
楼观台与道教文化体裁作文

篇一:楼观台道教文化旅游资源深度开发分析

楼观台道教文化旅游资源深度开发分析

【摘 要】陕西省楼观台道教文化内涵深厚,是我国重要的宗教文化遗产,有着巨大的旅游价值。但在对道教旅游资源的开发上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何科学合理地评价、开发宗教资源,是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的。本文通过对楼关台宗教旅游资源进行深度开发与分析,以此来实现旅游、宗教文化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关键词】楼观台;宗教旅游资源;宗教旅游资源的开发

宗教是人类传统又极具魅力的文化资源,宗教活动产生了巨大的旅游流,其鲜明的特色、独特的意境、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着许多的游客,开拓了新的旅游市场。宗教文化成为现代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满足了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强烈需求。楼观台作为本土宗教的重要文化遗迹,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巨大的市场潜质,但是道教资源却没有发挥其应有的社会效应。在旅游产业发展的大好形势下,深度开发楼观台宗教旅游资源,形成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双赢的良性循环追在眉睫。

一、楼观台道教文化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的现实意义

1.从文化效应来看

古人云:“关中河山百二,以终南为最胜;终南千峰耸翠,以楼观为最佳”,真实地反映了楼观台的人文景观价值。楼观台是是我国著名的道教文化名址,历史悠久,在中国传统宗教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楼观台既有周秦遗迹、汉唐遗迹,又有风景秀美的自然风光,融自然、人文于一体,是人们修养身心,感受道教文化的理想

圣地。

2.从社会效应来看

宗教场所不同与一般的旅游景点,它既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又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宗教文化旅游资源以其博大的胸怀、恬淡的生活方式,影响和感染着人们情感世界,具有明显的情感寄托和灵魂的清净作用。对楼观台宗教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将洗礼现代都市人空虚的精神世界,提高旅游者的文化修养和素质。同时,让人们更好的在获取知识的基础上开阔视野,提高修养,使精神世界更加充实,对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i

3.从经济效应来看

宗教旅游业的发展在带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保护和传播传统文化,而且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对宗教文化旅游的进一步开发,将有助于引导宗教为促进社会和谐发挥积极作用,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繁荣发展。楼观台作为陕西省重要的旅游资源,对其深度开发将拉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陕西省宗教旅游在全国的知名度,为宗教文化旅游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贡献力量。

二、楼观台宗教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和存在问题

1.楼观台景区概述

素有“天下第一福地”美誉的陕西省楼观台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陕西省周至县境内,与古城西安相距70多公里,始建于1982年,是林业部最早批建的森林公园之一,也是西北地区首家森林公园。

公园以天然次生林为主,高山上有原始森林的分布,瀑布、溶洞、怪石、流泉等丰富的自然景观可供游人游览。景区内的动物资源也很丰富,野生动物、昆虫、国宝级动物大熊猫、金丝猴、羚羊、褐马鸡、朱鹮等在这里都能看见。楼观台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景区内存有大量文物古迹,保存下来的文物有144组件,碑石70余通,珍贵文物27组件。楼观台的道文化源远流长,相传这里是老子著书立说、传道授经的发祥地,大批虔心学道的信徒也前来学道,已经成为我国著名的道文化交流圣地。楼观台的民俗活动传统也有着悠久的历史,财神庙、民间社火、楼观牛斗虎等为代表的民俗文化资源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众多的文物古迹,丰富的自然资源,浓郁的民族风情,构成了楼观台闻名遐迩的特色。ii

2.楼观台开发现状

楼观台旅游始于1986年4月,发展趋势曲折起伏,80年代到进入21世纪以来,年接待游客规模持续下降。经过20多年的建设,目前楼观台景区分别由三家管理,实行“三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体制,成立了森林公园管理处来进行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工作。现已基本形成了游、住、娱三大要素相配套的一条龙服务体系。总经营面积达到56万亩,开发了四个园区:东楼观、西楼观、田峪河和首阳山,12个景区,200余处景点。重点开发了老子传经讲道的说经台、祭祀老子的宗祠宗圣宫、大秦寺塔、老子墓、玉华观等人文古迹,40里峡一线天、野牛河高山瀑布、旺子沟古溶洞、首阳山五彩壁石及仰天池、洞宾泉、龙王潭等自然景观;有光头山草甸、

高山云冷杉、杜鹃天然林, 数千亩人工竹林等森林景观。iii

3.楼观台存在的问题

(1)配套设施不完善

景区公共设施卫生条件差、水源供给匮乏,经常停水断电;沿途标识性建筑缺乏,指引性路标数量不足;通讯设备条件差,在山林等处几乎没信号;在一些有危险的地方未设置安全防护设施,安全防护意识不强;服务业餐饮业混乱,餐饮卫生和住宿安全不合格。

(2)文化内涵的缺失

文化传播是宗教旅游的一大社会功能,楼观台发展的核心内涵是道文化,发展其核心文化内涵无疑有助于增加游人对道学思想的认识。但是在楼观台一些重点的景区并没有相关的图注等信息,游客多数是来上庙烧香敬神、抽签算卦,在外拍照留念,游客只有观赏性没有参与性。这种宗教文化内涵的模糊定位,使游客产生厌倦和疲乏心理,丧失了宗教旅游资源应有的吸引力,阻碍了楼观台宗教旅游的发展。

(3)管理体制有待提高

楼观台作为国家级森林公园除了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外,更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而其生态文化、温泉文化、民俗文化等旅游价值等并未被发掘出来。与旅游业相关的餐饮业、服务业等其他产业也时常遭到游客投诉,楼观台的形象大打折扣。虽然将园区划分为多个部门,但是内部管理机制失调,部门间缺乏沟通,有了问题不能迅速得到解决,甚至有报道园内黑车恶意宰客、黑导逼迫游客购物

的消息。

三、楼观台深度开发的策略

1.完善基础设施,加大市场宣传力度

建立科学的垃圾收集、摆放与清运工作体系;在信号弱的地区增设信号基站,加强信号的接受能力;在危险的地方设置安全防护栏和警示标语,沿途增设标识性建筑,指引性路标;加强宗教旅游资源与其他资源的联动开发,将住宿和餐饮与核心内涵相配套,建立一站式消费体系。

借助外力积极宣传,形成产品品牌,提高景区的知名度。通过互联网、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介,大力宣传楼观台道教旅游品牌形象,稳定现有客源市场的同时激发和吸引更大的潜在客源市场,成为有竞争力的品牌。

2.深入发觉宗教文化内涵,打造深厚文化底蕴

宗教信仰是一种无形的、强大的力量,相对于其他旅游资源来说,宗教旅游客源市场稳定、重游率较高。实际上我国宗教旅游的发展缺乏对宗教旅游价值的深层次开发与研究,绝大多数的宗教旅游活动仅仅停留在观光旅游层面,而对宗教旅游资源中蕴含的深层文化内涵开发不够。

楼观台有着丰富的道文化底蕴,应在保护中合理开发宗教资源的价值,在重点景区开设展厅,对游人进行道文化的普及性教育,开设道教博物馆、先秦诸子百家博览园,拉近游人与道文化的距离。利用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开发文化养生产品,以我国本土化

篇二:楼观台的旅游发展状况2012

本科生实践教学活动周实践教学成果

成果形式: 实践报告

成果名称: 楼观台旅游发展状况

学生姓名:

学 号:

专 业:

班 级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2012年8月10日

楼观台旅游发展状况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旅游活动这种高层次的消费行为日益盛行,而且旅游者的旅游需求也呈现出多层次化的趋势。在此情况下,文化旅游成为当代旅游业的新潮流和新热点。宗教旅游作为文化旅游的一种重要方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和重视。本文就选择陕西楼观台景区为研究对象,运用相关研究方法,对景区开发道教旅游产品进行了研究,并制定了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旅游文化 楼观台 道教旅游

研究背景

随着国内旅游市场开始从观光游的模式向观光游和休闲游并重的模式转型,休闲游日渐成熟,市民休闲旅游需求增长,这就要求旅游产品的结构更加丰富化,体验性更强,旅游产品的附加值也要求得到提升。城市休闲圈是是市民重复消费的休闲消费区域,在节假日和休闲政策的带动下,以城市周边为目的地的休闲消费成为城市居民的重要消费方式之

一。因此,为适应市民旅游方式转变,减少金融危机对西安旅游的影响,西安市政府经过调查研究和精心策划,依托周边各种旅游资源及设施,制定推出了名为“西安城市旅游休闲圈”的旅游产品系列,以引导方便市民旅游休闲消费,促进西安旅游休闲产业的建设和发展,拉动西安旅游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研究内容

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道教文化也逐渐成为我国高品位的旅游资源,日益展现出其潜在的旅游开发价值。各个道教名山也开始将道教文化与其自身旅游资源相结合开发出一系列道教文化旅游产品,其中,也不乏各种道教养生产品。陕西楼观台国家森林公园是将人文与自然完美结合的著名生态旅游区,尤以其道教文化与自然景观而著称。公园内的楼观台是我国道教发祥地,以老子“李耳”来楼观台讲授道德经五千言而名著天下,素有“天下第一福地”之美誉。另外,景区内的森林景观、优质温泉、珍稀野生动植物等资源丰富。虽然,楼观台景区具有如此丰富的人文与自然资源条件,也吸引了一批游客,但是由于缺乏科学规划,其开发的都是初级产品,产品形式单一,无法满足游客需求,适应旅游消费模式的变化。

因此,我希望通过此次研究,能够更清晰的认识

研究意义

(1)楼观台作为道教发祥地,就其本身具有的自然与人文资源条件来说,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另外政府也很重视旅游的开发,在政策上给予支持,但景区影响力还不够高,产品还不成熟,相比较于其他道教旅游景区的开发还有很大不足,本文就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以及所学的相关理论方法,来探讨景区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升景区产品价值。

(转 载 于: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楼观台与道教文化)

(2)宗教旅游是将宗教文化与旅游资源相结合的高品位旅游产品,宗教养生旅游产品更是为满足当今旅游者高端旅游需求应运而生的产品。在金融危机影响下,西安政府更注重以发展旅游来拉动消费。因此,在当前西安市打造城市休闲圈的工作中,以及周至政府与曲江合作的楼观台道文化精品展示区的项目的开发建设背景下,开发楼观台道教养生旅游产品,一方面可以丰富城市休闲旅游产品,优化楼观台景区的产品结构,另一方面又可以增加旅游收入,促进就业,带动当地经济及西安整体经济的发展。

(3)目前市场上将宗教与旅游结合开发的景区难免出现封建迷信、欺诈等各种与景区发展不和谐的现象,本文希望通过对道教胜地开发道教养生旅游产品的深入分析,希望能跳出迷信与欺诈的怪圈,研究出符合旅游者需求的产品。另外,当前景区的知名度不高,营销力度不够,本文就从当前市场与资源的特色出发,制定出可操作性较高的营销策略。 研究方法

(1) 研究文献法:搜集、鉴别、整理文献,然后通过研究文献,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的

方法。利用网络等相关手段对宗教旅游、旅游产品开发理论、道教养生理论等方面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搜集,充分了解楼观台道教文化的历史和现状,从而形成对道教养生旅游产品的认识。

(2) 实地游览:因为楼观台是我的家乡,所以去那里非常的方便,为了这才研究,我多次

前往楼观台切身体会,以此来增强对景点,景区的全面深入的了解,更加直观并真切的体会其美妙,为实践报告打好基础,使其更具有真实性和可靠性.

(3) 调查问卷法:通过对当地居民对楼观台景区的认识,以及对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增加该

景区的建设设施,同时加强宣传.而且对来此地旅游的游客进行问卷调查,让他们谈谈对景区游览的感想,和景区景点的不足之处,以及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等,从而吸取意见建议,加强旅游景区自身建设.

问题分析

经过这次调查,加深我对旅游业的了解,而且是我对自己的家乡认识更加的全面和增进我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而从这次调查中我也看到了楼观台旅游业发展的一些问题:

1. 旅游业开发不久,各项设施和安全保险不够完善,这就影响游客游览的兴致,为安全留下隐患,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旅游业得发展,而且相对于楼观台旅游区,国家森林资源丰富,这就要求管区人员加强对保护植被的意识防止其他破坏植被行为得发生,等等!

2. 楼观台旅游景区开发以来不是很久,但人流量不固定,前期的宣传力度不大,而且对于潜在人群的挖掘不够,这些就在前期影响旅游的运营,进而影响收入,而影响景区的发展。

3. 在景区管理方面,应加强对专业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建立景区人员管理体系,加强对进入人员的管理及各个景点的管理。

4. 不能将楼观台景区的人文文化,宗教精神发扬,而且不能将自己景区同其他的景区相结合,不能扩大旅游的包容量,应加强同其他景区的发和发展合作,这样增加旅游面

楼观台道教旅游文化开发对策

虽然楼观台道教旅游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许多挑战和问题,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所以一定要积极应对,针对在开发楼观台道教文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因地制宜地提出具体方案,促进楼观台道教旅游文化的开发,打造一个道教文化的国际知名品牌,促进陕西旅游业的发展。

(一)深入挖掘楼观台道教文化内涵

楼观台道教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也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楼观台道教文化是极具代表性的传统历史文化代表,是文化开发与展示的重要窗口。因此,要深刻挖掘楼观台道教文化。

第一,要加强对楼观台道教文化相关资料的研究。虽然关于楼观台道教的史料记载为数不多,但正因如此要高度重视与楼观台有关的史料、实践和人物研究,对现有的楼观台道教文化的资料和书籍进行细致的调查与整理,将有益部分提取出来,加以组合和创新,以不断挖掘楼观台道教文化的内涵,努力完善和丰富楼观台道教文化体系,从而树立更好的楼观台道教文化形象。

第二,要重视对楼观台现有石刻和宫观的研究。历史上对楼观台道教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高道邱处机、刘处玄等在楼观台留下来许多的石刻文化这些都是研究楼观台全真道教思想的重要资料。楼观台许多宫观中保存着重要的典籍,而且这些宫观历史悠久,文化遗迹众多,非常值得楼观台道教研究人员进行 细致、深刻的研究和保护。

第三,要加强对楼观台道教文化的继承与创新。要在继承楼观台道教现有思想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其他道教文化,不断丰富楼观台道教文化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楼观台旅游还要通过举办各种道教斋事、楼观台道教庙会、楼观台道教文化节等活动,以及出版道教教研刊物,开发楼观台道士之类的动画片或者与之有关的电视剧等各种手段和方式来促进道教文化的进一步传播与发展,是道教文化树立更好的品牌形象,从而促进陕西旅游业的发展和现代化都市的打造。

第四,要不断加强与其他地区的道教文化交流。要通过举行各种道教文化交流会,以及派楼观台道士和研究人员到其他道教名山进行道教文化的体验与交流,促进楼观台道教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二)创新楼观台道教旅游文化的旅游商品

在开发楼观台道教文化的过程中,大多重视景区的建设,但是却忽略了对旅游商品的开发与创新。而对于提升旅游景区的品味与声誉来说,生产具有高附加值、高品位和极具特色的旅游商品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楼观台旅游景区的具有道教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几乎处于真空状态,至今尚未开发出符合楼观台特点的具有高品位和高附加值的楼观台旅游纪念品,这严重制约了楼观台道教旅游文化的开发和旅游事业的发展。

第一,要加大楼观台旅游新产品的研发投入。楼观台旅游必须通过加大对产品研发人

员、研发资金和科技力量的投入,才能更加深入、专业而集中地研究市场需求、游客需求和市场发展动态,借鉴其他地区优势旅游产品的开发经验,并结合楼观台区的道教文化特色,开发出既符合游客心理需求,又能很好的展示楼观台特色的旅游新产品。

第二,要不断创新楼观台旅游产品。楼观台的旅游文化是不断发展的,游客对于旅游产品的需求也是不断变化的。不同时期的人们,对于旅游产品的外形、质量、含义等的要求是不同的。因此楼观台旅游要不断丰富其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研发出各种各样的、形式新颖独特的、能使游客睹物思楼观台的旅游产品。

第三,要加强对楼观台旅游产品的营销。好的产品还需要好的营销策略,因此要加强对旅游产品销售环节的开发与管理。楼观台旅游要通过举办各种楼观台道教传统节日、楼观台道教文化春节庙会等活动和道事活动,吸引游客前来旅游观赏;通过广告宣传激起人们的购买欲望和加深人们对该旅游产品的印象,并且通过网络营销、媒体营销手段等来促进旅游产品的销售。

第四,要加强对旅游产品的市场规范。往往一个新的旅游产品出现并受到欢迎之后,就会有一大批假冒伪劣的仿品充斥市场。各种小摊贩随地设摊,而且售价不统一,有些小商贩甚至会出现漫天要价、欺骗外地游客的现象。因此楼观台旅游要强化市场规范,打击假冒伪劣的旅游产品,规整小摊小贩,清洁旅游环境,以保证消费者的权益和维护楼观台旅游的形象。

(三)对楼观台道教从业人员进行培训

要提高楼观台道教旅游业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就必须加强对楼观台道士、导游和管理人员等楼观台道教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管理技能等的培训。

第一,要加强对楼观台道士的培训。聘请知名道士和专家对楼观台道士进行专业知识方面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知识和文化水平;还要建立专门的道教研究机构,并且加强对道教科研人员的能力培养,定期地聘请国内外的知名道教专家学者来进行道教文化的学术交流与沟通,并且聘请一些知名道教专家来充实楼观台道教的科研队伍,更加严谨地开展对楼观台道教文化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第二,强化对导游的培训。要对楼观台区内的导游进行专业而先进的职业培训和对楼观台人文文化特别是楼观台道教文化的学习培训,提高景区内导游的道教文化修养,从而建设一支高水平、高修养、高素质、专兼职相结合的优秀导游队伍。还可以建立导游评价制度,让游客对其导游的服务进行打分和评价,以此激励那些工作认真努力的导游,并且督促其他服务水平稍低的导游继续努力。

第三,强化对楼观台管理人员的培训。加强对基层和中高层管理人员的职业培训,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开展ISO基础培训和内审员培训,并且通过ISO管理体系认证来规范管理服务工作,增强管理人员的文明窗口意识。从而加强对楼观台道教文化旅游的规范管理。

(四)加强楼观台旅游业产业链的建设

食、宿、游、购、行等旅游六大要素及其相关产业发展不协调,产业结构尚处在资源

篇三:楼观台道教文化研究展示中心规划及建筑设计任务书(最终)(1)

——建筑学专业“建筑设计”系列课程教学任务书——

课程名称:毕业设计

总学时:16周

学分:12

年级:五年级

学年:2010~2011学年第2学期

班级:建筑学61/62

“毕业设计”任务书

——楼观台道教文化研究展示中心规划及建筑设计

一、课题名称 楼观台道教文化研究展示中心规划及建筑设计

二、课题意义及培养目标

1. 本设计项目位于西安市著名的楼观台风景名胜区,是西安楼观中国道文化展示区项目的一部分,具有历史文化与自然景观双重背景,是一项利用文化资源、生态资源进行文化旅游开发的规划设计项目。将这一实际工程项目作为毕业设计课题,使学生得到专业理论知识与工程设计实践相结合的综合训练,掌握城市设计及建筑设计研究的工作方法,以及分析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及设计创新能力。

2. 本课题旨在培养学生运用整体空间规划与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片区整体空间、历史文化资源与自然生态环境进行全面分析,认知并分析规划地段的性质特点以及与片区整体空间的关系,在规模较大、功能多样、特色鲜明的地段规划与设计过程中,解决多种设计因素之间的矛盾,综合运用城市设计、景观设计、场地设计及建筑设计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方法技能完成设计任务。

三、课题主要任务

1.进行设计前期资料收集、实地踏勘及参观调研,了解道家文化背景及建筑特点,分析片区整体空间、历史文化资源与自然生态环境,认知规划地段与周围空间环境特点及相互关系;了解同类项目优秀案例的规划设计思想与方法;对调研资料进行系统整理与综合分析,完成综合调研报告。在此基础上,对设计对象进行深入研究,提出项目定位与策划。

2.运用城市设计与建筑群体空间设计理论与方法,提出设计概念,进行规划地段整体空间分析与研究,进行整体空间设计构思及总体规划布局,多方案比较。

3.完成主要建筑单体设计及场地环境设计,完成毕业设计全套图纸表达。设计应着重表达对于特殊地段空间关系的思考,融入历史文化与生态内涵,符合整体环境特色,并体现对建筑结构、材料等相关知识的运用能力。

4.进行综合技术指标计算,撰写设计说明书,对设计研究进行分析总结,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写作。

四、设计背景

道教是中国固有的一种宗教,距今约有1800年的历史,它的教义与中华本土文化紧密相连,深深扎根于中华沃土之中,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并对中华文化的各个层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道教发祥地——楼观台史传得名于西周,距今约有3000年的历史;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著名哲学家、道家创始人老子(李耳)在此著书立说、传道讲经,素有“天下第一福地”、“洞天之冠”的美誉,道教史称“仙都”。楼观台道教文化研究展示中心位于楼观台道教文化区建筑群入口东侧,本着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在此不仅需要向游客展示、介绍道家思想、道教文化,获得道文化体验,更需要形成永久性教育基地,达到成果展示、学术研究与文化传播并举的目的。

五、设计项目概况

1.区位

楼观台风景名胜区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与秦岭北麓山地结合处,西安市周至县城南15公里,东距西安市区约70公里,西接宝鸡,南连汉中,北通杨凌,地理位置优越。

2.性质及规模

楼观台景区包括北部的道教文化区和南部的旅游观光区。其中道教文化区总面积约29平方公里,由三部分组成:北入口东侧的道教文化研究展示中心、北入口西侧的宗圣宫、以及南部的道教文化园。本规划设计项目道教文化研究展示中心用地面积约91.8公顷,总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容积率0.40-0.45。该项目包含文化观览、教育研究、旅游服务、商业开发等综合功能。

3.基地环境

楼观台道教文化区范围内除秦岭山地外,土地较平坦,现状用地主要由农业种植用地、林地、村镇建设用地、水域滩涂及其他用地构成。地块略呈北低南高的坡地形态。道教文化研究展示中心用地北临环山公路,南邻道教文化园,东临楼观台景区道路,西邻宗圣宫。具体用地环境见地形图。

六、设计条件与要求

1. 功能要求

道教文化研究展示中心建筑群主要由游客接待中心、道教文化博物馆以及老子学院三部分组成,另附停车、商业等功能,其中老子学院与道教文化博物馆为重点设计内容。

1)游客中心:面积2000㎡

旅游信息咨询大厅:200㎡

游客餐厅:200㎡

游客休息厅:200㎡

便民服务室:80㎡

救援救助服务室:80㎡

邮电服务室:80㎡

导游、司机休息室:100㎡

职工食堂:200㎡

该部分内容不要求深入设计

2)道教文化博物馆:面积14000㎡

2.1.公共部分:1000㎡

包括:公共大厅、贵宾接待、咖啡简餐、书吧、设备机房、多功能综合厅(300人)

2.2.活动中心3000㎡

包括:民乐培训、棋类培训、书法培训、画室、兴趣小组、管理辅助

2.3.图书资料馆3000㎡

A书库区,包括:基本书库、报纸期刊、接纳登记、修复编目

B阅览区,包括:公共阅览室、期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少儿阅览室、书店

D.办公辅助,包括:办公室、会议室、储藏室、文印室

2.4.展览馆:7000㎡

A.共享大厅,包括:门厅、咨询、存包、值班、售卖

B.道教文物收藏与展览,包括:道教历史陈列馆、道教成就展览馆、文物展厅

C.道教名人事迹展览,包括:静态布景展厅、多媒体展厅、电影放映

D.文物库房区,包括:文物库、珍品库、保管库、技术办公

E.行政办公,包括:接待室、办公室、会议室、财务室、文印室、监控室、保安室、储藏室、消防控制室

3)老子学院:面积10000㎡

3.1道教文化研究会:3100㎡

——对中国道教文化进行研究,出版书刊,研发文化产品。

需设置图书馆1000㎡、办公室若干500㎡、研究室500㎡、会议室若干500㎡

3.2 G9体验教育基地:4300㎡

——集中国文学、史学、哲学、宗教与艺术于一炉,并拓展古迹现场教学课程,籍以呈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与价值,将游学、考察、交流、学习融为一体,教学相长,集思广益。启动后将成为永久教育基地,每年举办教育培训若干次。

需设置10个50人教室,4个100人教室,10个教师办公室,1个200人报告厅,4个110㎡大办公室。

3.3行政管理楼:2000㎡

包括学术接待中心,陈列展室、行政管理人员办公区

3.4报告厅

350人报告厅,可对外开放。

4)自主功能:面积14000㎡

该部分内容由学生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自主设定,如商业、餐饮、酒店等功能,要求有充分的设计依据和一定的市场预期。该部分内容不要求深入设计。

5)集中地面停车场

停车位:小型车200辆,大型车25辆

2.空间景观要求

能够体现片区环境文脉,突出所在地段的文化资源与自然风貌,塑造具有特色的建筑景观环境。

七、完成任务提交成果要求

1.图纸

计算机绘图,彩色打印A1图纸不少于6张。图纸主要内容表达:

规划设计背景分析

区位分析

自然地理条件分析

历史文化背景分析

整体空间关系分析

现状环境分析

项目定位及规划设计概念

地段规划设计

地段整体规划分析(功能、结构、空间、道路交通、绿化景观等系统)

研究展示中心规划总平面(含规划设计技术经济指标)

研究展示中心规划设计分析图(流线、功能、空间节点、空间边界等)

研究展示中心鸟瞰图

主要区域节点效果图

主要建筑单体设计

各层平面

主要立面

主要剖面

重要节点设计、技术设计等

设计分析图

透视表现图 (整体透视表现及局部空间表现)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 论文(设计说明书)

不少于10000字,具体要求见附件:毕业设计说明书写作提纲。

3. 外语文献翻译

要求翻译的原文是论文的参考文献或与论文相关的资料,不要用中国人写的英文论文。译文字数2000~3000字。

八、主要参考文献

1.当地规划设计部门基础资料

2.专业期刊:《建筑学报》,《世界建筑》,《华中建筑》,《新建筑》等

3.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及标准

(论文后参考文献按本人实际情况具体列出)

九、进度安排

1.调研阶段

时间:第1~ 4周

内容:收集西安城市背景与规划设计相关资料,收集道家思想与文化背景资料;实地踏勘,调研楼观台景区及规划地段空间环境;收集同类设计项目资料,分析其规划设计特点;进行相关图纸处理与准备;搜寻英文翻译文献素材。对调研结果进行整理总结、综合分析,提出项目定位。

成果:提交调研报告文本(图文分析)及PPT汇报,包括区位分析、自然地理条件分析、历史文化背景分析、整体空间分析、现状环境分析、项目定位及规划设计概念、构思意向。

2.地块规划设计阶段

时间:第5~7周

内容:综合分析片区整体空间与地段环境关系,提出设计概念,进行规划地段整体空间分析与研究,进行整体空间设计构思及总体规划布局,多方案比较。提交审核英文翻译文献。

成果:提交总体布局方案草图,包括各种分析图(功能、流线、空间、形体、景观等)。

3. 单体设计阶段

时间:第8~10周

内容:进行单体初步方案设计,多方案比选,电脑绘图;完成英文翻译初稿,进行毕业设计中期检查答辩。

成果:提交总平面草图;规划鸟瞰草图;单体方案草图,包括透视草图、平立剖面草图。毕业设计中期汇报PPT。提交英文翻译初稿。

4.深入设计阶段

1) 时间:第11~12周

内容:修改方案,深入设计,确定单体方案,细化规划设计,电脑绘图。

成果:提交总平面图,单体主要平面图、立面与剖面示意。

2) 时间:第13周

内容:节点设计,技术设计,细部设计,图纸设计,电脑绘图。

成果:提交各层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构思分析图等。

5.论文初稿阶段

时间:第14周

内容:文字资料的整理,撰写论文。

成果:提交论文初稿。

6.完成成果阶段

时间:第15~16周

内容:正式图绘制及图纸打印、整理文本资料。

成果:提交全套正式图纸及论文,专家评图,教师评阅。

篇四:楼观台森林公园讲解词

楼观台森林公园

楼观台位于西安市周至县城东南15公里处的终南山北边,东距西安约70公里,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被誉为中华文化之魂所在地,有 “天下第一福地”美称。另外,它还有 “仙都”、“洞天之冠”的美誉。 楼观台得名于西周,古代圣哲老子曾在此著《道德经》五千言,并在楼南高岗筑台授经,留下楼观台这一名称。尹喜登上草楼,举目远望。见一股紫气如蚊龙腾舞,自东西迈。尹喜观后,掩不住心头兴奋,连声赞道:“妙哉,妙哉!此乃祥瑞之气,真人将至矣!”于是便上书朝廷愿为函谷关令,遂蒙恩准。到关,关令尹喜见一老者,天庭饱满,鹤发童颜,两耳垂后,眉长三寸,目光炯炯射人。老者坐在牛背上,逍遥自在,悠然自得。原来,这骑青牛的老者,便是太上老君。老君姓李名老聃,宇伯阳,系东周守藏史。因周室内乱,便辞去官职,准备西行,路过函谷关。尹喜辞却关令,同回草楼,请老君讲经传道。这就是 “紫气东来”的故事。后人以“紫气东来”表示祥瑞。

老子为什么会选择这个地方作为他的传经授道、著书讲学之地?现在,我来回答这个问题。那是因为这里风水好。《陕西志》载:“关中河山百二,以终南为最胜;终南千峰耸翠,以楼观为最佳。”宋代文学家苏轼也说:“此台一揽秦川小,不待传经意已空。”宋代大书法家米芾更是赞美楼观台为天下“第一山”。的确,这里的自然景观美不胜收,有“十里瀑声”的野牛河飞瀑,“仰首一线天”的四十里峡,“可观黄河日出,能看行云雾海;风鸣林啸,五月飞雪”的首阳山以及溶洞、风井、石林带等。而且,这里森林繁茂,山清水秀,有一种“古、秀、幽、静”的绝妙意境,而这种环境特别适合老子的想法。

楼观台从西周函谷关关令尹喜在此结楼计算起,距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了。其间,它经历无数次兴衰。据史料记载,周穆王曾来此游乐,并建造“楼观宫”;秦始皇在观南建清庙,亲来求拜神仙;汉武帝在观北建祠;东汉之后,老子被依托为道教开山祖师,楼观台由此成为道教祖庭;

晋惠帝在此植树10万余株,迁来居民300多户专门维护建筑和园林;南北朝时期,北方著名道士大多集中在这里,并形成了著名的“楼观派”;唐高祖李渊认老子为祖宗,亲来楼观台,改楼观台为“宗圣宫”;唐玄宗以夜梦老子为名,改 “宗圣宫”为 “宗圣观”,并扩建规模。一时间,这里殿宇豪华,道士众多,盛极一时。这之后,楼观台渐渐走向衰败,真可谓 “盛极而衰”。不过,楼观台的鼎盛时代也是我国古代历史最为辉煌的时期,因此,这里保存的各种文化遗存多达60余处,展示的文化类型更是丰富多彩。楼观台既有周秦遗迹、汉唐古迹,又有幽室园林,也是历代文人墨客聚集的地方。唐代的王维、李白、白居易、李商隐,宋代的欧阳修、苏轼等都在这里留下了大量优美诗章。这里既有老子说经台、宗圣观 (宫)遗址、尹喜观星楼、秦始皇清庙、汉武帝望仙宫、大秦寺塔、老子墓等著名景观,又有炼丹炉、吕祖洞、十老洞、迎阳洞、老子词、栖真亭、元始台、上善池、化女泉、延生观、吾老洞、王母宫、西楼观等文化古迹及遗址。楼观台现在还遗存有历代古树名木367株,其中千年以上古树16株,具有重要的观赏、保护和研究价值。另外,现存历代碑碣178通,保留的名人赞美楼观台的诗词有95首,论著、绘画、乐章150余篇。在楼观台,各位还可以听到悦耳动听的道家音乐、烩炙人口的历史典故和民间传说故事。这些文化遗产可都是咱们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瑰宝。有学者说:“陕西的黄帝陵是中国文化的根,楼观台是中国文化的魂。” 说经台

现在就来到了楼观台中的说经台。说经台,也叫授经台,是春秋时期伟大的哲学家老子李聃讲授《道德经》五千言之地。说经台位于海拔594米的山冈上,虽处山之阴,但却尽得其阳,翠竹环抱,古木参天,秀峦葱郁,悦目赏心,历来是帝王、道众朝拜之仙都,文人墨客云集之圣地。说经台始建于公元619年,公元1236年重新扩建,明、清均有修葺。现今保存的主体建筑为明清古建筑,经修葺和重建,占地面积9432平方米。有正殿、偏殿、碑厅、厢房、回廊等古建筑146间,为楼观台道教中心建筑群。我们现在所处的地方是山门口。山门口左右的碑厅内,有欧阳询的

隶书碑石《大唐宗圣观记》碑。欧阳询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被称为“结构大师”。碑厅前各有六角亭一座。两亭间原有池水,名为“上善池”,左边亭内竖有赵孟頫隶书“上善池”碑,碑阴为草书。

提起上善池,还有一段优美动人的故事呢!相传,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十年 (1283年)春,周至一带遭千年不遇的时疫,死亡者众多,百姓处于惶恐不安之中。当时的楼观台监院张致坚梦见太上老君告诉他说:“山门前有块石板,石板下有一眼泉水,泉水可治时疫。”张监院醒来觉得奇怪,就命小道士在山门外西边找到石板,揭开石板,果然有一泉,就用此水治好了30多名道士的疫病。远近百姓皆来取水。凡饮此水者,时疫即退,简直是“药到病除,圣水回春”。三年之后,翰林院学士、大书法家赵孟頫来楼观游览,听到泉水治疫之事深感奇异,很受感动,就以《道德经》中有“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之意,挥笔题写了“上善池”三个字,并刻石立碑于此,以示纪念。

后来,四方善男信女多来此取水治病。古往今来,多少诗人学士来楼观游览,吟诗作赋,铭石留言,抒发情怀。“丹砂久窑井水赤”、“汲尽阶前井水浑”之句,就记述了当年取水治病的盛况,上善池也因此而名扬四方。有诗云“清泉虽小来历奇,诗人雅士多咏题。楼观台下一胜景,游览莫忘上善池。”

眼前这棵树叫银杏。银杏树,又名白果树、公孙树。其果、叶均可人药。相传,太上老君为炼长生不老金丹,需要白果这味药,才在楼观台手植银杏树。现在宗圣宫内存老子手植银杏一株。银杏树是雌雄异株,阴极生阳,阳极生阴,因为阴阳二气相通,才能生出万物。说经台的这棵古银否树,树龄有800多年。

老子祠

老子祠,创建于唐代,明代重修,这里是老子讲学的地方,老子就是在这里写下了著名的《道德经》五千言。院内门两旁立的碑石就是 《道德经》碑,共四通,东边两通刻于唐代,西边两通刻于元代。其中,东厢一组两通碑石用楷书书写,称为唐正本 《道德经》, 楼观道坛认为这是

最标准的《道德经》版本。西厢一组两通碑石是元朝刻立的,民间称之为梅花篆字《道德经》,是元代著名书法家高文举用古篆书写的,故亦称为《古老子》。

所谓“道”是指宇宙万物之间存在的共同的客观自然规律;“德”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准则,道德是道教的理论基础和圣典。凡是一种宗教,都必有一种信仰,这种信仰也需有一个理论作为依据。老子的《道德经》就是道教的“教理”。《道德经》阐述了一些朴素的辩证法观点。老子本人虽不信神鬼之说,但同时又承认鬼神的存在,并不是极端的无神论者。这正符合东汉张道陵创立道教的思想。张道陵创教的本意是要和儒佛二教相抗衡。因此将孔子的老师、威望较高的老子奉为教祖,尊其为太上老君,并说他的道法是老君所传授的。楼观台便成了道教的圣地。

另外,《道德经》主张“知足”、“寡欲”,迎合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受到封建皇帝的推崇。由于此书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很深的哲理性,故成为春秋时诸子中重要的一个学派,并普遍受到尊重。秦始皇首先在这里修建了老子祠庙,汉武帝曾进行过大规模的修葺。唐初,高祖李渊甚至将老子尊为其远祖。对楼观台进行了大规模充建,名声为之赫然。 启玄殿

这座大殿叫启玄殿,是供奉老子的正殿,启玄之意指赞扬老子著说《道德经》揭示了社会的奥秘,阐述了万事万物的根本规律。

启玄殿后,有一八角形石碾盘,是太上老君碾药的工具。敲击此石可发出金属响声,如钟、如磐。民间传说敲此石可以去灾免病。由于用木棒敲击会发出清脆的音响,所击部位不同,其音韵各异,故又名 “响石”。相传在远古时代,开天辟地混浊初分,女蜗氏炼石补天,剩下一块,女蜗氏把它藏在海市蜃楼中。一天,老君由天宫下界,将响石带回说经台,做了一个碾盘子,用来碾碎炼长生不老丹之药。这碾盘一直留到今天。说也奇怪,游人用棒或手拍击此石,就会发出悠扬动听的声响,音域宽广,声波远播,久久不息,比有些金属乐器的声响还洪亮,世人无不称奇,难怪

它这样吸引游客。有诗曰:“女娲炼石曾补天,留下一块赠老聃。玉炉烧炼延年药,响石碾药可炼丹。”

(老子祠门口)各位朋友,我们现在就站在了说经台的顶端,站在台顶极目四望,千峰叠翠,曲水环青,尽在云烟变化中。

炼丹峰

炼丹峰位于说经台之南,海拔888米。相传,原有丹炉两座,一个是金炉,一个是银炉,皆为老君炼丹的八卦炉。每个炉边都有一个烧火的仙童,据说 《西游记》中的妖怪金角大王、银角大王,就是以这两个烧火童子为创作原型的。

今峰顶之炉是明代所建,砖砌炉形建筑,坐北向南,南边有砖拱券门,炉内原有老君石像,今已不复存在。由说经台登炼丹峰路旁有丹井,旁有晒丹石,老君炼丹在此取水、晒丹。

楼观台自然风光

楼观台的自然风光更是一绝,人们常用 “野、幽、秀、奇、古”来形容楼观台的美景。关于 “古”,大家已经领略到了。我现在给大家讲讲其他四个特点。野——林野物丰,山林野趣浓郁,野生植物资源丰富。这里山大林密,人口稀少,基本保持着原始和半原始的自然环境。幽——幽谷深遂,环境清幽。这里有多处峡谷风光。除山麓和主要峪道有少量居民外,中后山人迹罕至,空气清新,水体清澈,保持着清推幽静的森林生态环境。秀——这里山清水秀,景色秀丽,山川秀美,构成一幅幅秀丽的天然山水画卷。奇——这里奇峰怪石有25个,有溶洞石洞14个,园内有野生植物2000余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和珍贵野生动物55种,可谓物种多而珍奇。正因为上述特征,楼观台在1982年就被林业部列入最早批建的全国12个森林公园之一,这可是西北地区首家森林公园。1992年,又被林业部定为国家级森林公园,1997年被评为“西安市十大景观之一”。

百竹园

我们现在来到了百竹园。这里是林业部“南竹北移”的试验基地。1980

篇五:道教文化研究 (1)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道教文化类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 马培红 湖北武汉 430079)

摘 要:《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颁布施行,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道教文化,作为中国宗教文化的一部分,有着完善的宗教思想文化体系,对现代养生、医学、音乐、信仰等都有着重要的价值。然而,其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数量实在是凤毛麟角。本文通过分析道教文化所处的境地及原因,认为应当加强对道教文化的重视,正视道教文化的存在;建立公正客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评价体系;加强道教文化研究,扩大道教文化的传播力和文化认同度。

关键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道教文化

随着“非遗”热的兴起,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做了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省-市-县四级名录体系的建立,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建构日趋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颁布,为非遗的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非遗名录体系的建立,展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以及文化发展的可持续性,其中,在道教文化方面,不少学者向纵深处研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也有不少学者从民间信仰方面,将非遗中的道教文化作为个案进行研究。然而,很少有人从整体上对国家级非遗名录中的道教文化类项目进行研究。道教文化是一种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资源,其中蕴含的现代养生、医学等都对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值得现代人去保护、传承。 因此,充分发掘优秀道教文化资源,保护、传承优秀的道教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文本,通过对名录具体的量化分析,指出道教文化在非遗中的不利境地,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以加强人们对道教文化的重视,促进对非遗中道教文化类项目的申报。

一、道教文化在国家级非遗名录中所处的境地

鲁迅曾说,“中国根柢全在道教”,这是对道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地位的高度肯定。“因此,不深入研究道教,就不可能全面地了解中国的社会历史和中国的传统文化”。[1]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体系构建中,传统文化的价值观不可或缺。而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道教文化所处的境地却是不容乐观。截止2011年底,我国目前共有36个项目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却没有一项是关于中国道教的。而在国家级非遗名录中,道教文化在其中处境也是尴尬的,这与道教文化千百年来生生不息的传播是极不相称的。这种不相称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道教文化类非遗在名录中屈指可数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各种文化争奇斗艳,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非遗中得

到了完美体现。道教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非遗名录中所占比重很小,突出了道教文化仍然不为多数人所重视。在国家级三批非遗名录及两批扩展名录中,道教文化类非遗在名录中屈指可数。三

_________________

作者简介:马培红(1988——),女,河南郑州人,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主要方向: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

批非遗名录共有1219项,国家级非遗扩展名录共有311项,其中国家级非遗名录中道教文化类总共只有7项,分别是一批3项,二批2项,三批2项,占国家级非遗名录的7/1219,即为0.57%(详见表1)。而在两批扩展名录中就只有1项道教文化类非遗,这样的比例不得不引起人的深刻反思。

(二)道教文化类非遗在名录中分布不平衡

在国家级非遗名录的十大分类中,道教文化的分布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在非遗名录中,道教文化类项目主要倾向于道教音乐方面。在道教文化类非遗的8项中,就有4项关于道教音乐的,分别是一批中的苏州玄妙观道教音乐(Ⅱ-68)和武当山宫观道乐(Ⅱ-69),二批中的道教音乐(广宗太平道乐、恒山道乐??)(Ⅱ-139),二批扩展中的道教音乐(东岳观道教音乐、澳门道教科仪音乐)(Ⅱ-139),占所有道教文化类非遗的一半。而道教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包括道教绘画、道教宫观的神仙信仰、斋蘸科仪、建筑艺术、音乐、庙会、教义、道法、炼养等等。至于道教音乐,则只是道教文化中的一部分,占得比重如此之高令人费解。不可否定,道教音乐确有独特之处,但其它道教文化也很有特色,不可偏颇。其实,整个道教文化在传统文化中就一直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其优秀的道教文化则是值得深挖,值得研究,值得传承的,只关注其中的某几方面不免会对整个道教文化形成偏颇。

(三)道教文化在非遗名录中所占类别少

在国家级非遗名录的十大类别中,每项非遗都在其中找到了所应处的类别,道教文化亦是如此,但是仅仅只涉及了五类,而传统美术、传统舞蹈、传统手工技艺、曲艺、传统医药等五类并无涉及。而这五类在道教文化中也是相当重要的,特别是传统美术和传统医药。道教讲究内修外养,在长期的实践中,探索了一套道教医药文化体系,“??与古代的思维模式和哲学思想有较紧密的联系,形成了一整套独具特色的传统养生文化”[2],对现代养生产生了重要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契合之处。但是这种医药文化却没有被足够重视,说明对道教文化资源的挖掘仍显不足。另外,在道教的宫殿建筑中,随处可见道教壁画,其丰富的题材,独特的审美观念与文化意境,令人印象深刻,这类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其他的传统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而在非遗中的缺失,不得不说是非遗中的一大损失。

(注:本表根据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其两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制作而成;一批代表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扩表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二扩表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

二、国家级非遗名录中道教文化类处境尴尬的原因分析

道教文化,生在中国,长在中国,发展在中国,是中华文化土壤孕育下的一种重要的宗教文化,汇聚了人类的无上智慧和处世哲学,有着完整的道教文化体系,并对当今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在道教文化中,民俗信仰、斋蘸科仪、绘画、音乐等都是很有特色的优秀文化资源,“从哲学层面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体系建设提供核心价值观、包括宇宙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

[3]。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类宝贵的财富,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蕴含了人类的思维观念、处世态度、人生哲学,为传统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鲜元素。而由道教文化在非遗名录中所占的比重,可以看出,道教文化在非遗中并不受重视。具体原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

(一)与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相背离

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中国传统的主流价值观念体系。而道教思想观念则与中国传统思想格格不入,二者在价值观上相差甚远,道教思想也只能作为旁枝末节湮没在庞大的文化体系之下。中国传统价值观念主要以儒家为主导,核心为仁,“以儒家的价值原则为主导,不同的价值观念既相拒又交融、互补,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丰富的价值系统。儒家价值观是一个以和谐为目标、以道德为中心的完整体系” [4]。而道家的价值观念则强调无为,以修行成仙为终极

追求,有着一种淡泊的人生态度,洒脱的人生境界。

以仁为核心中国传统价值观念一直是现代教育的重点,仁、义、礼、智、信一直是约束人们行为的道德标准。并在现代人的心中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存在。在主流价值观的影响下,道教文化这种特殊的价值观念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排斥,被大多数人所忽视,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成为一种非主流的追求。其实,世上本没有主流价值观念,认同的人多了,自然就有了主流价值观念。而道教文化则一直游离于传统文化边缘,肩负着背离传统文化的角色担当。

(二)对道教文化资源挖掘不足

在传统文化中,道教一直是以一种非主流文化存在并流传,以至于人们对道教有偏见,认为道教是一种迷信。总体来说,在中国道教比佛教的信徒更少,使得了解道教的人更少,道教在无形之中就缺乏了传播的人群,也使得道教的发展得不到大众的认同。学术上,人们对道教的研究也很少,认为那只不过是一种迷信。“在这种学术偏见的影响下,许多人对道教都抱着一种极端鄙视的态度,认为这种宗教文化,简直不屑一顾。”[5]这种偏见一直存在着,影响着现今人的思维观念,而很少关注这些文化背后精湛的技艺、独到的思维方式所蕴含的非遗文化内容,导致对道教文化资源的挖掘存在严重的不足。

对道教文化资源挖掘不足,既有当地政府的责任,也有当地道教文化主要传承人的责任。一方面,现在非遗的传承人一般都是一些老者,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承,申报非遗的观念淡薄。地方上的道教文化传承人没有过多的宣传自身所拥有的文化,不知该如何去申报这些文化项目。另一方面,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就像一场运动一样席卷整个中华大地,当地政府紧跟现在非遗评审的要点,专注于那些所谓的热点项目,而对于道教文化这类不愠不火的文化项目,则是没有深入去挖掘其中的文化资源,也没有重视这类文化的申报,导致地方上也很少有与道教文化相关的文化项目,使得众多丰富而又独特的文化资源与非遗的申报失之交臂。例如,如湖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就有玄天上帝传说(民间传说),武当道茶炒制技艺(传统技艺),武当山道教医药(传统医药)三大类,

非遗名录的建立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非遗的保护传承工作中,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而对道教文化资源的挖掘不足,使得对道教文化的认识缺乏了一种文化自觉,这又恰恰导致其在非遗的发掘中处于不利境地。道教文化有待被充分发掘,充分认知。

(三)非遗评审制度存在不合理之处

在非遗的评审中,传承人、专家、政府都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再加上非遗的审定主要是以政府为主导,中国政府对宗教的态度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使得宗教一直是一个大多数人都不愿提及的敏感话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评审中,专家的作用不能低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定和评价主要是在专家群体中进行的。”[6]这样就使得非遗在评定过程中有意无意的掺杂了一些主观意识,再加上并不是所有的专家都了解道教文化,导致对于一些宗教性的项目能避则避。“我们比较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表演艺术形式部分,而对像第三项

(如属于民俗的礼仪和节庆活动)、第四项(如图腾信仰民间信仰)以及文化空间(如庙会祭典中俗神崇拜)等涉及意识形态的领域,则更多地持否定性态度,这不仅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约的理念不符,而且仍然在坚持一种非唯物史观的文化观。”[7]这种非量化的不客观的评定形式是非遗在评定中存在的一大缺陷。当然,传承人在非遗评定中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三方的综合评定之中,政府在其中仍是举足轻重的。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没有详实的实施细则,落实起来有难度,也成为其中的一个问题。

三、改善道教文化处境的几点建议

正是道教文化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规律,才没有堙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其实道教文化是一种相当丰富而又独特的文化资源。不可否认,道教文化中有文化糟粕,但是其中的优秀文化仍是值得肯定的,值得保护、传承的。现在,不少地方举办道教文化研讨会、活动等来加强对道教文化的研究,将道教文化与现在的生态文化、医药文化相结合,寻求道教文化的全新发展,以加强大众对道教文化的重视,但是这些努力还是远远不够的。如果要想让更多的道教文化进入国家级非遗名录,仍需各界的不懈努力。

(一)正视道教文化存在的合理性

存在即为合理,道教文化深植于中华文化土壤之中,一直以来的存在也有其合理性,要以开放性、包容性的胸怀去接纳它。相对于佛教来说,不管从信徒人数,传播广度及深度上来说,道教不及佛教。但是道教依然能在这样的环境中立足于中国,可以说它仍然是符合人的心理需要的,能够满足人们的心理诉求。“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长期传播于中国社会,对中国民间风俗产生了深刻影响。道教斋蘸作为最具中华特色的祭祀仪礼,不断从民间风俗习惯中汲取营养,充实丰富着科仪的内容,以适应民众的心理需求,满足民众的祈镶需要。”[8]正是道教文化满足了人们的需要,适应了不断变换的时代,才会在历史的长河中长存于今。

在中国文化中,道教文化一直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其中的斋蘸、绘画、音乐等都是别具特色的文化,这种特色理应为现代人保存下来。用客观的视角去看待这种文化的存在,包容这种文化的存在,并正视这类文化存在的合理性。我们可以不认同,但是不能否定这种真实存在,不能否定它为人类社会发展所做的贡献。正因为它在小部分人中流传,就比一般大众化的文化显得更加弥足珍贵。再加上流传的空间小,以至于更容易处于濒危境地,更值得大众去发觉它、保护它、珍惜它、传承它。

(二)深入发掘道教文化资源

加强道教文化的全方位研究。对道教文化的研究,国外不少学者也有丰硕的成果。与其它的传统文化相比,国内对道教文化的研究仍然存在不足。特别是对道教教理教义的研究,“不仅对于纠正长期以来学术界的某些人认为道教没有自己系统的教理教义这种学术偏见是必要的,而且对于引导道教如何适应当今的社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