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小学作文 > 教育资讯

纪实作文怎么写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7 07:15:39 小学作文
纪实作文怎么写小学作文

篇一:纪实的写法

纪实的写法

纪实是一种难度较大的文体,许多老作者,包括一些成熟写手的纪实文章,都很难通过编审、复审、终审,甚至有的纪实在初审阶段就被枪毙了。原因有很多,有文章时效性的问题,有写法上的问题,有立意方面的问题,但最终决定一篇纪实采用与否的标准是——题材。纪实的写法

纪实是一种难度较大的文体,许多老作者,包括一些成熟写手的纪实文章,都很难通过编审、复审、终审,甚至有的纪实在初审阶段就被枪毙了。原因有很多,有文章时效性的问题,有写法上的问题,有立意方面的问题,但最终决定一篇纪实采用与否的标准是——题材。

“题材决定论”,是纪实文章的一个硬性指标。对纪实文章而言,写法、立意都可以在写作过程中,进行不断的调整和修改,唯“题材”是客观的,事件发生了,就是那个样子,是小事,是大事?是好事,是坏事?是感人,是平淡?是奇特,是一般?是亲情,是爱情?是为私,是为众?是生活,是娱乐?这是没法改变的,但作为作者却可以选择,主题一样的情况下,当然要选择大事、好事、感人、奇特的故事。为众的精神,比为私的好一点。因为这样才有看点,有卖点,文章写成之后才可能最大程度地吸引读者眼球,才能在众多的纪实中脱颖而出,最起码先让编辑眼前一亮,如果连编辑都不能打动,那又怎么能感动万千读者。 一篇好纪实,一定要让人看着舒服,快乐,读后给人美感,而不是让人心情沉重。叙事也好,说理也好,要让人有乐观、阳光、轻松之感,不枯燥,不冗长,体现“快乐做人,和谐处世”的理念。其实“题材”并不深奥和难以分辨,判断一个题材有没有价值,可不可以进行创作,标准是看它是不是符合“三个是否”:故事发展是否曲折婉转;人物形像是否高大;情感脉络是否真切。三者合一,就是“好题材”。

好题材,还要有好的创作。创作最终落实到写作上,就要符合“纪实文学”的基本写作模式(当然模式不是固定不变的)。 首先,立意。在采访充分、素

材确实的基础上,根据故事的概貌,给出一个立意,即是仁义礼智信,忠勇孝贤忍等的哪一方面。 其次,拟题。根据立意,参照最动人的情节和结局,用直截了当又夺人眼球的文字,精练地表现主题和概述事件。再次,开篇。开始创作了,一般的纪实会有引言或前按,给出事件发生的背景,一般不交待结果,以吸引读者阅读的欲望。 最后,行文。一般会是三段或四段形式。用小标题来分出层次。小标题勿与文章主题重复。而且要按时间顺序,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进程来行文。 创作过程中,好的纪实一定是人物形象立体,故事的主要矛盾突出,情节波澜起伏,主题及人物情感渲染丰满。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几方面的描写: 1、细节描写:对人物故事挖掘充分,细节充分,细节描写决定故事是否感人。 2、对话描写:人物话语及对话的再加工,符合当时场景,引用恰如其分。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做铺垫。 3、心理描写:人物的心理描写一定要细致入微,很多纪实文章不生动,就是因为对人物的心理描写不到位,甚至没有心理描写,这样的纪实,其实就已经失败了。 4、抒情描写:抒情是一种情感助推。行话叫煽情。好的纪实煽情不可少,它往往渗透于人物的心理描写中。有时一些小细节和外在描述也起到这个作用,比如人物的一频一笑,一个转身,一滴眼泪中,都是煽情的描写佳处。好的作者会抓住这细微之处,从而成就一篇好的纪实文章,“高手、成手”就体现在这里。

“题材决定论”,是纪实文章的一个硬性指标。对纪实文章而言,写法、立意都可以在写作过程中,进行不断的调整和修改,唯“题材”是客观的,事件发生了,就是那个样子,是小事,是大事?是好事,是坏事?是感人,是平淡?是奇特,是一般?是亲情,是爱情?是为私,是为众?是生活,是娱乐?这是没法改变的,但作为作者却可以选择,主题一样的情况下,当然要选择大事、好事、感人、奇特的故事。为众的精神,比为私的好一点。因为这样才有看点,有卖点,文章写成之后才可能最大程度地吸引读者眼球,才能在众多的纪实中脱颖而出,最起码先让编辑眼前一亮,如果连编辑都不能打动,那又怎么能感动万千读者。

一篇好纪实,一定要让人看着舒服,快乐,读后给人美感,而不是让人心情沉重。叙事也好,说理也好,要让人有乐观、阳光、轻松之感,不枯燥,不冗长,体现“快乐做人,和谐处世”的理念。其实“题材”并不深奥和难以分辨,判断一个题材有没有价值,可不可以进行创作,标准是看它是不是符合“三个是否”:故事发展是否曲折婉转;人物形像是否高大;情感脉络是否真切。三者合一,就是“好题材”。

好题材,还要有好的创作。创作最终落实到写作上,就要符合“纪实文学”的基本写作模式(当然模式不是固定不变的)。 首先,立意。在采访充分、素材确实的基础上,根据故事的概貌,给出一个立意,即是仁义礼智信,忠勇孝贤忍等的哪一方面。 其次,拟题。根据立意,参照最动人的情节和结局,用直截了当又夺人眼球的文字,精练地表现主题和概述事件。再次,开篇。开始创作了,一般的纪实会有引言或前按,给出事件发生的背景,一般不交待结果,以吸引读者阅读的欲望。 最后,行文。一般会是三段或四段形式。用小标题来分出层次。小标题勿与文章主题重复。而且要按时间顺序,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进程来行文。 创作过程中,好的纪实一定是人物形象立体,故事的主要矛盾突出,情节波澜起伏,主题及人物情感渲染丰满。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几方面的描写: 1、细节描写:对人物故事挖掘充分,细节充分,细节描写决定故事是否感人。 2、对话描写:人物话语及对话的再加工,符合当时场景,引用恰如其分。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做铺垫。 3、心理描写:人物的心理描写一定要细致入微,很多纪实文章不生动,就是因为对人物的心理描写不到位,甚至没有心理描写,这样的纪实,其实就已经失败了。 4、抒情描写:抒情是一种情感助推。行话叫煽情。好的纪实煽情不可少,它往往渗透于人物的心理描写中。有时一些小细节和外在描述也起到这个作用,比如人物的一频一笑,一个转身,一滴眼泪中,都是煽情的描写佳处。好的作者会抓住这细微之处,从而成就一篇好的纪实文章,“高手、成手”就体现在这里。

篇二:纪实作文

卖玉米

四川省成都市解放北路第一小学五年级 王馨怡

凡事都会有第一次。第一次独自在家,第一次去旅游,第一次帮爸爸妈妈干活??这个暑假,我经历了第一次卖玉米。

这天早晨,我和外婆来到小区楼下卖玉米。我们把两大麻袋玉米拖了出来,安顿在人们经常路过的叉路口,又取来了一杆秤和刚买的塑料袋,就开张了。

这时,从对面走来了一位老婆婆,只见她径直朝我们走来,我紧张得身上竟冒出了冷汗——我该给她说什么呢?多少钱一斤呢?正当我犯愁的时候,才发现她认识我外婆:“林大姐,你在卖玉米啊?”外婆道:“是啊,你要不要买一些?”那位老婆婆满头银丝,颇显吃力地蹲下来,随手拣起一个玉米棒,看了看说:“还挺新鲜的嘛,我买几个!”我听到这儿,暗自松了口气。她挑选了六个稍稍有一些偏老的玉米棒,一称,五斤一两。外婆说:“大家都是熟人,就算五斤好了。剥了皮的一元五角一斤,没剥皮的一元一斤,这些没剥皮,应收五元。”我高兴地收了钱,心中暗喜,没想到第一笔生意就这么快做成了!我看她行动有些吃力,就走上前,主动帮她把玉米送到她家中,然后飞快地跑回外婆身旁。

外婆说她去几个朋友家问问,看她们买不买玉米。很快,外婆就消失在小路的转角处?? 外婆刚走不久,就来了一位老爷爷。看他一步步向我走来,我心里还是有点紧张,因为有了刚才的经历,我很快平静了下来。他先问玉米多少钱一斤,然后就蹲下来选玉米。我递给他一个塑料袋,并帮他把选好的玉米放到口袋里。他一共买了四斤剥了皮的玉米,应收六元。我把钱放入钱包,兴奋地目送他离去。

不一会儿,外婆回来了。她看到我独自卖了些玉米,嘴里不停地夸我“能干”,我心里美滋滋的!

没想到外婆的行动那么凑效,陆陆续续来了不少买主,满满两麻袋玉米很快就卖光了。我仔细数了一下,一共卖了六十二元八角!看着两个空麻袋,手里攥着鼓鼓的钱包,我心里乐开了花。外婆说:“明天我们接着卖,争取卖够一百元!”我使劲地点了点头。

第一次卖玉米让我感受颇多。万事开头难,或许你会担心做不好,或许你会胆怯,但当你去尝试过后,往往会觉得,其实也不过如此,关键是要迈出第一步!

【江梅老师点评】《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什么是纪实?就是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如实地表现客观事物。因此,同学们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不断丰富自己的见闻。读了本文,

我感觉王馨怡同学在这方面做出了榜样。“卖玉米”这种经历,是她暑假生活中的主动体验,成长过程中的又一个第一次。经过这独特的第一次,她收获颇丰:壮了胆,取了经,赚了钱,这篇纪实作文发表后还能出点小名,真可谓一举多得!

【得分】

主题:★★★★★ 内容:★★★★

结构:★★★★ 语言:★★★★

与魔法姐姐零距离接触

广东省佛山市鸿业小学四年级 叶子琪

今天,对同学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兴奋的日子,因为《魔法小仙子》的作者——魔法姐姐晓玲叮当要来我们鸿业小学了,我们可以跟她面对面零距离沟通,你说我们能不兴奋吗?

下午,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早早就来到大多媒体室,等候着魔法姐姐的到来。这时的每一分钟好像一年那么漫长!终于,魔法姐姐在大家的期待中出现了!顿时,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热烈的掌声。当她走过我身边的时候,我们还握了手呢!

魔法姐姐开始演讲了,她告诉我们:小时候她住在新疆一个偏远的山区。有一天,她看到了一本书,书里说“有一个叫小灵通的记者,带着一支钢笔漫游世界,告诉大家一些新鲜好玩的事”,看完这个报道,她心想:“要是我能做个记者就好了!”可是,要做一名记者必须考上大学,于是她开始刻苦、用功起来,当小伙伴们玩耍的时候,她都在认真地学习。从那以后,她每次考试都是前三名。就是因为刻苦的学习,她终于考上了大学,读上了新闻系。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她爱上了写作,并发现写作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于是,她放弃了做记者的机会,着手写作,因此就有了今天的魔法姐姐。

说完她的故事,她就请同学们上台面对面交流。我是一个非常幸运的读者,因为我是她的超级粉丝,她的作品我几乎都看过了,同时我们通过微博互相成为了好朋友,所以这次她点名让我上台。我当时的心情真的是非常激动!我向魔法姐姐提了一个问题:“在仙子国里,你最喜欢哪个仙子?”魔法姐姐回答说:“哪个仙子我都喜欢,她们就像我的手指头,一个、两个、三个??”我想,仙子们就像她的孩子一样,她肯定会爱她们!最后,魔法姐姐还送给我一个魔法铃铛。这是一个银色的小铃铛,上面雕刻着百合仙子的样子,下面还刻着“晓玲叮当”四个字。她告诉我,当你写作遇到困难的时候,只要摇一摇铃铛,灵感就会源源不绝。我想它以后将会陪伴我写出一篇篇优秀的文章。

魔法姐姐还告诉我们三句咒语:有梦想、有目标;想象力、无边际;爱阅读、爱童话。

我已经把它作为我写作的秘诀了!

接着,魔法姐姐为我们鸿业小学题了词:“阅读是人类最优雅的姿态!”最后,魔法姐姐在热烈的气氛中和我们合影留念。

今天真是一个令我终生难忘的日子!

【江梅老师点评】读了这篇纪实作文,我知道为什么才四年级的你就能写得一手好文章了。原来,你不是时下那些年轻貌美的影视明星的超级粉丝,你崇拜的偶像是晓玲叮当。哈哈,崇拜作家,自然会怀揣作家梦。愿你今后笔耕不辍,梦想早日成真。虽然我不认识魔法姐姐,但从你的文章已经知道了七八成。魔法姐姐正当红,长于演讲和互动;宠爱粉丝有方法,告知阅读最优雅??哦,怪不得你说激动无比、终生难忘。谢谢你的好文笔,让我如临现场。

【得分】

主题:★★★★★ 内容:★★★★★

结构:★★★★★ 语言:★★★★★

刊载杂志:《作文100分》(2012年7-8期)

篇三:纪实类作文

叹息的背后

“小虾仁”被抓了,这个消息在班里炸开了窝。据说“小虾仁”一伙撬开一家电玩老板的家,盗走了很多钱物。后来老板去报案,派出所的同志根据脚印,指纹断定是一群小孩,尔后顺藤摸瓜抓获“虾仁”一伙。

大家都感到震惊,他才12岁,瘦瘦小小的,爱调皮捣蛋,同学们给他起了个绰号叫“小虾仁”。他常常旷课,欺负女同学,作业从不完成。考试更是大红灯笼高高挂。开始,老师还常常找他谈话,给他做思想工作,屡教不改。老师没办法,只能任他放逐自流。因此,他更加放肆了,谁都拿他没辙。有次,他又惹了大麻烦,老师便带了虾仁去他家。是他爸爸在家,他的妈妈常年在外打工,一年难得回来几趟。他的爸爸看见是老师带着回来,猜出了几分,便怒目圆睁:“兔崽子,看我不打死你。”顺手摸起一根棍子就要打,老师好说歹说终于劝住。而“小虾仁”却用冷漠的眼神看着这一切,仿佛一切与他无关,这是一次失败的家访。第二天,“小虾仁”就没来读书了。

好几日后,老师告诉我们“小虾仁”到外地打工了,我看到老师叹了一口气。不过,真的,“小虾仁”不在了,班级里安静了许多。期末我们班获得了“文明班级”的称号。

大家渐渐淡忘了“小虾仁”。直到今天,我们听到了这个消息,老师们是一声声叹息。

可是这一切叹息的背后是什么呢?是什么让一个12岁的孩子走上这条路呢?他天生是一块顽石吗?是朽木不可雕吗?这一切是谁的责任?如果家庭能够给他温暖与呵护,少一点棒棍,多一点慈爱,那么今天的事或许就不会发生了。

我们是脆弱的花朵,我们需要知识的浇灌,也需要爱心呵护。爸爸妈妈、老师,走近我、靠近我,也听听我们的心声,不要再重演“小虾仁”的悲剧。

当老师

昨天中午我接到了一个任务-替老师给文茜同学面批作文。我真是欣喜若狂!平常看老师给同学们面批作文时拿着笔在同学的作文上圈圈画画,觉得老师威风极了,心想:要是我也能这样在同学的本子上圈圈画画该多好!现在机会终于来了!我万分兴奋,恨不得立刻跑到文茜那儿去给她面批作文。

面批的时间终于到了。我把文茜带到女生宿舍我的床位,让她坐下,我也坐在她旁边。从她手中接过她的作文,我看了起来。这篇文章写的比较糟糕,光是开头就让我找到了两个毛病:语句不通,词语重复。我学着老师的样子用铅笔“笃笃”的敲着文茜的作文纸,一本正经地说:“文茜啊,你的作文开头就有问题。你的词语重复了,语句也不通顺。应该改成这样、、”我说着,替她划掉意思重复的词,并帮她把语句理通顺。我读了一遍,哈,果然通顺多了。我不禁为这个小小的成功得意起来。

我接着往下看,又帮她理通了一个自然段。改着改着,我发现文茜的作文中人的语言占了很大的篇幅,场面描写则十分少,使文章显得平淡乏味,成为了一篇流水帐。我皱着眉头对她说:“你应该多做一些场面描写,可以写点,也可以写面。比如一个人发言,你只写出了他的语言而没又写他的动作、神态、、、、”我把自己知道毫无保留地告诉了她。“明白了吧,自己修改一下。”我递给她一支笔,却发现她正一脸茫然地看着我。

“你明白了没有?”

“没有。”

听完着两个字,我地怒火猛地窜了起来。我苦口婆心地讲了那么多,讲得那么详细,她居然一点都不懂!有那么一瞬间,我真想狠狠地骂她一句,然后把笔丢下转身离去。可转念一想,一个合格的老师绝对不能教了一半就丢下学生转身离去!我强忍怒火,耐着性子又讲了一遍。这一回她听明白了,拿着笔在作文上修改了一大堆。我看了一下,嘿,还真不错呢!

我们就这样修改着。半个小时过去了,一个小时过去了,我的额头上渗出了汗珠,腰酸了起来,握着笔的手也出了许多汗。作文终于修改完了!我让文茜读了一遍。修改完的作文比原文好多了,人的语言少了,场面描写多了,文字也精彩了。我露出了欣慰的微笑。我的努力没有白费,虽然很累,但我感到十分高兴。

捶着又酸又痛的背,我终于体会到老师是多么的辛苦!我为一个同学面批作文就感到如此辛苦,何况要给54个同学面批作文的老师呢?老师给我们批改作业是这样的辛苦,而我们却不愿做好每天的作业,常常随便写上几个答案应付老师,我们这样做对得起老师吗?我想着,脸火辣辣地发起烧来。平常我们只懂得抱怨作业是多么的多,做起来是多么的累,可却不曾想一想老师要批改54份作业师多么的辛苦!没有当过老师的人永远也不会知道批改作业是多么的辛苦,可当了90分钟老师的我却深深的体会到老师批改作业的那份劳累。我们做作业的那份劳累与老师改作业的那份辛苦相比算得了什么!我们不好好学习又怎能对得起教我们的每一位老师?

当了90分钟的老师,我受益匪浅!

雪中记事

雪,无情地下着,凛冽的北风还在呼呼地吹着。窗户上镀了一层白雾,透过窗子望去,雪已经没过台阶。六点的钟声幽幽地敲响了,我匆忙穿好衣服,刷牙,洗脸,吃了丰盛的早餐,去上学。

走到楼下,只见爸爸的车在雪中苦苦“挣扎”,爸爸走出了车,愁眉苦脸地对我说:“车胎陷进了坑里,上不来了,我们打车走吧!”我点了点头,便和爸爸走到门口,边走边找出租车,结果都走过了一个十字路口也没有等到,我直叫累,不想走了。爸爸瞪了我一眼,说:“你瞧你,连走都不愿走,我们小时候每天都走着去上学。”我小声地嘟哝着:“你那是走习惯了。”没想到,被爸爸听到了,爸爸活像一只老虎一样怒吼:“你自己走吧!我不陪你了!”我头也不回地向前跑去,觉得委屈极了。

由于心里赌气,我跑了好长一段路也没觉得累。突然,一辆自行车不知从哪里晃了出来,扭曲着朝我冲过来。因为地滑,这自行车一下子撞到了我的身上,让我摔得四脚朝天。那冰冷的地面,使本来摔疼的手更疼了。雪无情地打着我的脸,我爬了起来,呼出的热气,使脸上的雪融化了,滴下一滴滴冰凉的水,我的头发上挂满了雪,冰冷的风使雪更加硬的固定在上面。我禁不住打了个冷战。

我咬咬牙,继续向前走,没想到,前面有一个被雪“伪装“起来凹下去的坑,结果我一下子被绊摔了,旁边有一个年轻人,带着讽刺的语调笑着说:“哈哈,真笨!”我愤怒极了,这时,耳边响起了老师说的话:“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我坚强地站了起来。继续往前走,也不知是谁,泼过来一盆水,把我的裤子和鞋溅湿了,水钻进了腿里,夹上刺骨的北风,冷极了。我全然不顾,学校的大门就在前方,我好像浑身充满了力量,向着学校大门跑去。

如果要把当时的学校比作什么,我就把它比作“成功”,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遇到困难,我们不能退缩,有句话不是这样说吗:“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刚到学校的时候,同学们有的还提醒我说:“为什么你爸妈不送你来?”我心里还有一些“怨恨”爸爸,可后来想想,我更应该谢谢我的爸爸,感谢他给了我这样一次锻炼的机会,让我更加有勇气去面对困难和挫折。

篇四:如何指导小学生写好人物纪实作文

如何指导小学生写好人物纪实作文

作者:张崇罡

来源:《新课程·中旬》2013年第04期

摘 要:作文是学生认知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加强作文指导,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是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一环。培养小学生写作的兴趣,是小学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小学生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后,并不意味着他们都具备天生的写作能力,还特别需要语文教师的指导。教师要引导学生多阅读和多观察生活,从而收集到写作的材料。学生有了写作的材料,教师还要激励他们大胆创作并修改,让他们在写作的体会中进步与成长。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人物

想要写好人物,既要活灵活现地展现报道人物的精神风貌,即写出一个有精气神的人,又要写出一个让读者可亲可近可学的人物,即写出一个真实可信的人,还要巧妙地运用语言再现人物的形象,即写出一个鲜活生动的人。这样一个真真切切的人物才会树立起来。

一、抓住语言描写

人物的语言描写,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写作基本功,也是学生最薄弱的地方。人物的语言描写为什么这么重要呢?道理很简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通过谈话来交流感情、说明观点、传递信息。在学生平时的作文里,也常常需要把各种不同的人物(包括自己)的语言记录下来,为刻画人物以及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要写好人物语言,我们应该注意几个问题:

(1)什么人说什么话,人物语言一定要符合其年龄、性别、身份、职业、性格、文化修养、思想认识水平以及人生经历等特点。

(2)描写人物语言时,要能真实地写出人物说话时独有的语气、神态以及习惯性动作等。以此来表现人物当时的心理活动、思想感情等。

(3)记录人物语言时,要做到准确、紧凑、连贯、简练、鲜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在平时说话时,往往会或多或少地掺进一些语病或废话。因此,我们在记录时,要有选择,不能完全照搬。有时,应该作适当的加工调整(有特殊需要时除外)。

(4)记录人物语言,要根据一定的需要,灵活、合理地运用“直接引述”与“间接转述”这两种记录方式。

(5)人物的语言描写是为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及表现人物特点服务的,因此,与此无关的人物语言决不能塞进文章里。

如,从《王熙凤初见林黛玉》贾母给熙凤介绍黛玉的对话中,学生可以体会到凤辣子的话外之音,言外之意,从说话中反映出王熙凤的性格特点:见风使舵、毒辣、尖酸、泼辣、嘴甜心苦、两面三刀、有心计、察言观色、左右逢迎……

二、抓住外貌描写

外貌描写指的是对人物的容貌、身材、服饰、姿态和神情等方面进行的描写。写外貌一定要抓住人物的特点,突出人物的性格、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写外貌最忌讳的是“公式化”“一般化”“千人一面”。俄国伟大的作家果戈理说过:“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再告诉大家一个窍门:写外貌要注意写好眼睛。鲁迅说:“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外貌,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以为这话是极对的,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画得逼真,也毫无意思。”大家想想这句话是十分有道理的。由此可见,写外貌不在全,而在精。

三、抓住动作描写

一个人物是由多方面构成的。写好人物的动作只是人物描写的一个侧面,而无论是哪个侧面,我们都要与人物的特点紧密联系起来,千万不要进行“千人一面”“人云亦云”的描写。首先,动作描写要做到准确具体。其次,要能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内心活动、精神品质。要能真正地为表现人物的个性服务。动作要能拆分,要把一个大的动作场景拆开,用一连串小的动作来表现。

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作文中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描写不够具体,教师可以教给学生一些技巧和方法。当然,这些技巧和方法学生不可能一下子就全部掌握,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巩固,形成一种写作的良好习惯。关于通过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许多伟大的人物或作家都有过许多宝贵的经验。如,恩格斯说:“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样做。”契诃夫说:“应当尽力使得人物的精神状态能够从他的行动中表现明白。”高尔基说:“为了使艺术作品有教育和说服力量,必须使主人公多行动,少说话。”从上面的经验中我们不难发现,动作实际是人物的又一张名片。所以,我们在教学生习作时这样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我们一定要加强指导学生。

四、写好心理活动

心理描写,是揭示人物内心活动状态的一种写法。跟语言、行动描写相比,它更能直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是刻画人物的一项基本功,其表现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内心独白、表情描摹、展开联想等。心理描写,可以把人物的思想感情、心理活动,即人物想些什么、怎么想的,通过文字记录下来。人物心理活动描写同人物的语言、行动、外貌描写相比,心理活动更能直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思想冲突,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更能推动情节的起伏发展。那么,如何写好人物的心理呢?(1)要符合人物身份及特点。心理活动是表现人物身份与特点的重要手法之一。生活之中有形形色色的人,比如学生、老师、医生……他们因年龄不同、身份不同、性格不同,遇到事情时,就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因此,描写人物心理时,要符

合人物的身份与特点,要让人物想自己该想的,避免千人一面和表面化。(2)要交代人物“想”时的状态。所谓想时的状态,就是指人物思想时的语气、动作、神态等。不要总是“我想”“你想”“他想”,这样写出来的心理干巴巴的,没有现场感。一个人在思想时,总会出现相应的表情与动作,是看着什么东西默默地想,还是坐在桌子旁撑着下巴微笑着陷入沉思?把它们写下来,让我们如见其人,可以加强表达效果。(3)要和其他的描写相结合,为了表现人物丰富而细腻的内心世界,更有效地刻画人物形象,光用人物心理描写,有时会显得力不从心,往往还需结合人物言行、神态及其所处的环境描写来实现。这样结合着写,不仅能揭示人物内心,刻画人物的性格,还能增强文字的艺术表现力。

总之,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描写的练笔,可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真正让习作练笔成为学生的生活需要,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如何抓具体事例和抓人物特点写人的习作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构思和认真习作的良好习惯,从而写好人物记实作文。

(作者单位 贵州省普安县三板桥镇三板桥小学)

篇五:怎么写记事作文

怎么写记事作文-怎样写事

一、写作指导

在记叙文写作中,叙述好一件简单的事,这是一项基本功。练好这个基本功,以后进行复杂的叙事,也就有了基础。德国大作家歌德曾经说过:“一个人只要能把一件事说得很清楚,他也就能把许多事都说得清楚了。”那么,怎样记叙好一件简单的事呢?

一、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要把事情的经过、因果写明白。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

然而,交代这六个方面内容不应该呆板,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掌握。时间、地点也并不是非要直接点明不可的,有时候可以通过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征及其变化,将它们间接表示出来。如“鸡喔喔叫了起来”,就是指天将亮了;“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指的是傍晚,等等。

二、要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并做到重点突出。在记叙文六个方面的内容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事情最主要的环节。为了把事情写得清楚、明白,在记叙中一定要写好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特别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给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三、记叙的条理要清晰。一件事都有发生、发展和结果的过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文章的条理就会清楚明白。

确定记叙的顺序以后,还要安排好段落层次。适当地分段,可以使文章眉目清楚。要做到记叙的条理分明,必须在动笔之前,仔细地想一想,文章应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把记叙的轮廓整理出来。写记叙文,必须考虑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安排好记叙的顺序,否则就会头绪杂乱,条理不清。 那么,怎样安排记叙顺序才能使文章条理清楚呢?

一、运用顺叙。

顺叙,是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这样写,可以将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头有尾地叙述出来,来龙去脉,十分清楚。运用顺叙写成的文章,它的层次、段落和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是基本一致的。

顺叙有以时间为顺序的,有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也有以空间变换为顺序的。在叙事性的文章中,大多是以时间为顺序和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 按时间顺序进行叙述时,必须严格地安排好顺序,写清楚叙述的时间。现实生活中任何事情都不会突然发生,它总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因此,作者常常要根据事情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一事情发展的规律来进行叙述,文章的层次也是清楚、明了的。

当然,有的文章事情比较简单,因而不一定非要写出事情过程的四个层次(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二、运用倒叙。

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运用倒叙的写法,必须注意交代清楚倒叙的起讫点,顺叙和倒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必要的文字过渡。这些地方处理不好,会使文章脉络不清,头绪不明,影响内容的表达。

三、运用插叙。

插叙是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而插入的关于另一件事情的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在运用插叙时不能打乱原来的叙述线索,要注意与上下文的衔接。这样,文章的结构不仅富有变化,而且叙述事情的条理非常清楚。 有些小朋友看见同学写出一些好文章来,便惊叹道:“这些内容,我也熟悉的,怎么我没能把它们写出来!”这个问题值得深思,说穿了,那是因为你缺乏从小事中写出深意的能力。生活中,惊天动地的事情是少见的,一般人所经历的大多是平凡的、细小的事情。自古以来,好文章数也数不尽,大多写的也是平凡的、细小的事。《红楼梦》写的是封建社会大官僚仕宦家族中的生活琐事,这些生活琐事在那样的门第中可以说是平常又平常的了,但它反映的思想意义却是深刻的,成为举世公认的巨著。

那么,怎样从小事中写出深意呢?

一、提高思想水平,训练一副见微知著的好眼力。

照相机能摄像,人的双眼也能摄像。然而人和照相机毕竟不同,双眼是带着感情去选镜头的。观察的人本身要有一定的思想水平,只有这样,才可能看到事情的里层,发现其中蕴含的深意。

二、深入思考、分析、挖掘、寻找出事情所蕴含的深意。

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凡事多加留意,尽可能深入地去想一想,不只注意到它的表象,还要去挖掘它的本质,弄清它的来龙去脉。这样,就能有敏感的头脑和锐利的好眼力,挖掘、寻找出事情中所蕴含的深意。

三、把事情放在一定的背景中去写。

背景就是时代环境,指的是社会变迁和政治动态等。一件小事,孤零零地看,是不起眼的,如果把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联系起来,那就不寻常了。

四、“事”与“意”的榫头要对得合适。

从小事中写出深意来,容易犯的毛病是“事”和“意”的榫头对得不准,往往是主观上(意)想“深”,客观上(事)显得内容单薄。因此,我们在具体写的时候,避免在提示事情所蕴含的意义时候犯任意“拔高”的毛病。

有一篇题目叫《节日的早晨》作文,叙的内容是一家人愉快地吃早点的情形,结尾是:吃完早点,我开了院门一看,只见人们穿着美丽的新衣服,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走向热闹的大街,走向光明的共产主义明天。

这段话的结尾处,犯有“拔高”文章思想意义的毛病。如果写好吃早点的情形,体现人民生活水平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步步提高是可以的,可是将它和“走向光明的共产主义明天”联系在一起,那“事”和“意”的榫头就对得不合适了。

总之,我们只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对听到或看到的事深入地想一番,认识它的意义,鉴别它的价值,并把它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去写,就能从小事中写出深意来。

不少同学的作文,不是写拾到皮夹子交公,就是写为抱小孩的妇女让座;不是写帮助同学补课,就是写送迷路的小孩回家??总之,尽是写一些人家写

“烂”的材料。于是语文老师常常在他们的作文后面写上类似的评语:选材陈旧,希望今后选择新颖、独特的材料。

那么,怎样才能选择到新颖、独特的材料呢?

一、从自己的生活中去找

不少同学看到作文题目,不是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找材料,而是道听途说,或者是从概念出发去记叙、描写。记好人好事,总是写“拾皮夹”、“让座”、“为人补课”,不管此事自巳是否经历过,是否有感触。这样的内容,怎么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呢?

其实,我们每个人居住的环境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经历的事情必然不同。能把自己那些与众不同的经历作为选材的内容,那么,你所选择的材料一定是自己独有的,新鲜生动的。

二、做生活的有心人。

常听一些同学说,我们是学生,生活贫乏,看不出有什么新鲜、独特的事情值得记叙。同学们生活面不广是事实,要扩大作文选材的范围,就要求我们尽可能地广泛接触生活。那么是不是我们同学生活圈子小,就没有新鲜、独特的材料可以写呢?不是的。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就会有独特的材料让你挑选。住在城里的人,恐怕都见过老年人跳迪斯科吧?可是有的同学熟视无睹,竟然让这样的材料从眼皮底下悄悄溜走了。

三、选择新角度,让常见的材料放出异彩。

一般来说,同学们的生活圈子小,家庭、教室、操场。接触的人少,家人、老师、同学。同学们在作文时,所叙述的事往往是常见的。常见的材料中就没有新鲜的东西吗?不是的。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对常见的材料改变一下叙述的角度,也会让它放出异彩。

四、打开思路,扩大视野。

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思路比较狭窄,他们的目光只注意好人好事,作文的材料老是不能扩大。如果我们同学把观察的目光投射到整个生活里,既看到那些好人好事,也看到那些坏人坏事,作文的材料一定会丰富多采起来。

法国巴黎艺术馆里,陈列了一座伟大的文学家巴尔扎克的雕像,奇怪的是:他的雕像却没有手。他的手呢?是被艺术家罗丹用斧头砍去了。罗丹为什么要砍掉巴尔扎克雕像的双手呢?原来,在一个深夜里,罗丹好不容易完成了巴尔扎克的雕像,非常满意,连夜叫醒了他的学生来欣赏雕像。他的学生把雕像反复地看了个够,后来,目光渐渐地集中在雕像的手上:巴尔扎克的那双手叠合起来,放在胸前,十分逼真。学生们不禁连声地说:“好极了,老师,我可从没见过这样一双奇妙的手啊!”罗丹的脸上笑容消失了。他突然走到工作室的一角,提起一把大斧,直奔雕像,砍掉了那双“完美的手”。

罗丹的雕像是要表现巴尔扎克的精神、气质,现在那双手(次要部分)突出了,人们看了雕像,只欣赏手的完美,而忽略了主要的内容。所以,罗丹砍掉了雕像的双手,以突出雕像所要表现的意义。

雕塑是这样,写作文也是这样,只有围绕中心安排详写和略写,叙事的重点才能突出。

那么,在记叙的过程中,怎样妥当地安排详写和略写呢?

一、事情的发生和结果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要详写。事情的发生阶段,往往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起因,事情的结果部分,往往是写出事情的结局或点明事情的中心。它们在整个事情中,或者说在整篇文章中,仅仅是枝节部分,所以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是整个事情,或者整篇文章中的主体部分,它往往具体体现中心思想,因而要详写。

二、有点有面地叙事,“面”要略写,“点”要详写。有点有面地叙事,“面”上的内容往往是渲染气氛,交代背景,起烘托的作用。“点”上的内容往往是文

章的重点。直接体现中心思想的,所以要详写。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文章中,重点突出详写的部分时,不能忽视略写的部分。略写虽是寥寥几笔,但运用得好,可以对文章重点的突出、主题的表现,起到“绿叶映衬红花”的作用。 一篇文章,好比一架运转正常的机器,文章中的一个个段落就好比机器中那些大大小小的零件,这些零件不仅相互照应,而且那些大零件需要小零件把它们连接起来。文章里的段落也需要相互照应,也需要一些“小零件”,即过渡段和过渡句把它们自然、紧密地连接起来。不然,文章就会显得支离破碎。所以,写文章时,一定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过渡和照应。

一般说,记叙文在下面几种情况需要过渡:

一)、由这件事转到另一件事时需要过渡。

二)、记叙的时间发生变化时需要过渡。

三)、由倒叙转入顺叙时需要过渡。

四)、运用插叙时的起止处需要过渡。

一般来说,插叙内容写完以后要注意与原来的叙事线索衔接。叙事中的照应有三种情况:

一)、文题照应。在叙事过程中,我们所写的内容务必切题,要和文章的标题相照应。

二)、首尾呼应。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遥相呼应,可以使文章结构紧凑。

三)、前后照应。在一篇文章中,前面的内容和后面的内容要互相照应。 总之,过渡和照应,是叙事文章中必不可少的,我们在作文时千万不能忽视。

写文章应该怎样开头?怎么结尾?谁也不会带着这个问题去问警察,因为警察不是教语文的,跟他关系不大。然而有一则外国幽默,却说有人向警察请教作报告的诀窍,而这个警察终于谈出“门道”来了。

现将全文摘抄如下:

有人向警察请教作报告的诀窍,警察说:“作报告时,首先要有信心,报告的开头要像逮捕犯人一样,富于戏剧性;报告中间要像审讯犯人一样有条不紊;报告的结尾要像宣判一样简洁明快。”

看了这则幽默,同学们可能会捧腹大笑,有的笑那个“向警察请教作报告”的人,是向聋子借听力,是向盲人问路;有的笑那个警察是:“不懂装懂,胡说八道。 ”其实,那位外国警察谈的作报告的诀窍也一样适用于写文章,所谓开头要“富于戏剧性”,就是说开头要漂亮;所谓结尾要“简洁明快”,就是说结尾要干脆有力。

做到“开头漂亮”的主要途径是:

一、叙述好事件的起因。如《边线》作文,开头这样写道:“大扫除

纪实作文怎么写

刚结束,不知哪个‘缺德鬼’把一小团废纸扔在五年级的走廊上。”文章的开头便是军军和牛牛争吵这件事的起因,具有夺人眼目的力量。

二、描写环境,烘托气氛。如《风》作文,作者一开头就描写了风的猛烈:“走在路上,风要把我吹得飘起来。”甚至“前面路口的大杨树被风刮得东倒西歪,发出‘唰唰’的响声??”文章的开头交代了上学路上的恶劣环境,正是为了适应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也增强了感染力。

三、激人兴趣,引人入胜。如《一堂有趣的自然课》,作者开头就写道:“清脆的上课铃声刚止住,马老师就抱着一大堆毛皮子、丝绸帕、玻璃棍和橡胶棒等东西,快步走进了教室。”马老师究竟要干什么?难道你不想看下去吗?

四、开门见山,点明题旨。如《“雷锋”来到运动场》作文,作者开头写道:“学校十三届田径运动会结束了。在总结会上,老师和同学们纷纷赞扬一位不知名的‘雷锋’。”这样直截了当,一下子把读者注意力吸引到中心思想上,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做到“结尾有力”的主要途径是:

一、把事件的结局交代清楚。如《一堂有趣有自然课》,是这样结局的: 下课铃声响了,当同学们恋恋不舍地放下手中的实验时,一个个不由自主地埋怨道:“怎么搞的,这节课时间这么短!”

这种顺着情节的发展,以事情的终结作全文的结尾,干净利落,不枝不蔓,事情结束,文章也就结束了。

二、语言含蓄,发人深思。在记叙文中,作者以独特的认识和理解,写下深刻含蓄的结语,力求意味深长,发人深思。

三、结尾同开头呼应。结尾照应开头,能使文章结构谨严,浑然一体。

四、篇末点题,突出中心。篇末点题,尤如画龙点睛,这“睛”点得好,会使全篇顿生光彩。画龙点睛式的结尾,能帮助读者悟出全文的深意,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