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梵天寺木塔文言文翻译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7 05:42:25 字数作文
梵天寺木塔文言文翻译字数作文

篇一:梵天寺木塔文言文

一 建塔过程中塔身出现不稳定的问题,凭工匠们的认识和实践都未能解决。

1.钱王朝统治两浙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嫌它晃动。

2.工匠师傅说:“木塔上没有铺瓦片,上面轻,所以才这样。”

3.于是就把瓦片铺排在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

二 喻皓采用“布板”“实钉”的方法,解决了塔身不稳定问题。

4.没有办法时,工匠师傅就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拿金钗送给她,要她向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

5.喻皓笑着说:“这很容易啊,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了。”

6.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

三 解释“塔定”的原因,并写了众人对此事的反应,也体现了喻皓建筑工艺水平的高超。

7.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打开的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当然不会晃动。

8.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

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1)据:统治,割据。 (2)于:在。(3)方:才(4)级:层 (5)之:指正在建造的木塔(6)患:嫌,担心(7)其:这个(8)匠:工匠(9)师:师傅。 (10)云:说 (11)布:铺排(12)故:所以 (13)如此:这样,指木塔不稳定。(14)乃:当“于是,便”讲。 以:用 而:但是

(15)初:从前,当初。

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

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16)无可奈何:没有办法 密:暗中,秘密地。

(17)使:派。 其:他的,指匠师的。 (18)之:结构助词“的”。

(19)贻(yí):赠给。(20)以:用,把。 问:询问,打听。

(21)之:结构助词“的”。 因:原因(22)此:这,指解决塔动问

题。

(23)易:容易。(24)耳:语气助词,可不议。(25)但:只。

(26)讫(qì):终了,完毕。(27)实:使结实。 (28)钉:用钉子钉。

(29)之:木板。(30)如:遵照。 其:他的,指喻皓的。 言:

话,言论,指上面喻皓将的一番话。

(31)塔:塔身。 (32) 遂:于是,就。

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

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33)盖:因为。(34)弥束:紧密约束。弥:紧密。(35)六幕:指上、

下、左、右、前、后六面。 相:互相 联:连接 如:像

(36)胠箧:打开的箱子。胠箧,音qūqiè。胠:从旁边打开,打开。

(37)履:走,踩踏。(38) 其:那(39)相:相互。 持:支撑。

(40) 自:自然,当然 皆:都。 (41) 伏:通假字,通“服”,

佩服。(42)其:指喻皓 精练:精熟

【密使其妻】写出了匠师的难堪和用心良

苦。

【笑】一方面透露出他对匠师无能的嘲笑,

另一方面也透露出他对解决“塔动”这个问

题胸有成竹,举重若轻。

记述了北宋著名建筑家喻皓用“布板”“实钉”来加强结构整体性以解决高层木塔不稳定的生动事例,说明早在1000多年前,我国在建筑理论、技术方面就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篇二:文言文翻译

《郑人买履》译文

有个郑国人,想去买鞋子,他先量了自己的脚,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上它。已经拿到鞋子,(才发现忘了带尺码)就对卖鞋子的人说:“我忘了带尺码。”就返回家拿尺码。等到他又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刻舟求剑》译文

有个楚国人渡江,他的剑从船上掉到水里,急忙在船边上刻下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里找剑。船已经前进了,但剑(落在江底)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幼时记趣》译文

我回忆幼小的时候,能睁大眼睛对着太阳,眼力足以看得清极细小的东西。看到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花纹。所以我时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

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私下把它们比做群鹤在空中飞舞。心中想象的是鹤,那么呈现在眼前的或是成千,或是成百(飞舞着的蚊子)便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仰起头来观赏这种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了。

(有时)我又把蚊子留在白色的蚊帐里,用烟慢慢地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雾飞叫,(把这种情景)当做青云白鹤图来看,果真就像鹤在云头上高亢地鸣叫,令人高兴得连声叫好。 我常在坑洼不平的土墙边,杂草丛生的花台旁,蹲下自己的身子,使身体和花台一样高,定睛细看。

把繁茂的杂草看作树林,把昆虫蚂蚁看成野兽,把泥土瓦砾凸出的地方看作土山,低洼的地方看成沟谷,想像在里面游历的情景,真感到心情舒畅,自得其乐。

一天,看见两只虫子在草丛间打斗,我观看这一情景兴趣正浓的时候,忽然有一个庞然大物,像推开大山,撞倒大树一样地闯了过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蛤蟆舌头一伸,两只虫子就全被吞进肚里。我那时年龄还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唉呀”地惊叫一声,感到害怕;等我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用鞭子打了它几十下,把它驱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三峡》译文

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之中,两岸群山连绵,没有一点空隙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蔽了蓝天和太阳。除非正午,看不到太阳;除非半夜,看不见月亮。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丘陵,上下航行的船都阻隔断了。(如)有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有时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的路程,即使是骑上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飞翔,也不如船行得快啊。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两岸山影。极为陡峭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挂着的泉水瀑布,从他们中间飞泻、冲荡下来,水清、树茂、山高、草盛,确实是趣味无穷。每逢秋雨初晴或降霜的早晨,树林山涧里一片清冷寂静,常常有一些高处的猿猴拉长了声音在鸣叫,叫声连续不断,音调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当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几声我的眼泪就沾湿了衣裳。”

《梵天寺木塔》译文

钱氏王朝统治两浙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嫌它晃动。工匠师傅说:“木塔上没有铺瓦片,上面轻,所以才这样。”于是就叫人把瓦片铺排在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没有办法时,匠师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拿金钗送给她,要她向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喻皓笑着说:“这很容易啊,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了。”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因为

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当然不会晃动。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 《以虫治虫》原文及译文

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正要危害秋田里的庄稼。忽然有一种昆虫产生了,样子像泥土里的“狗蝎”,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遍地都是;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

《论语》八则翻译,

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们,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有道德修养的人吗?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时,又领会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这一点)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孔于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知 啊。”

子贡问道:“孔文子凭为什么被赐给“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努力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因此赐给他‘文’的谥号。”

孔子说:“默默地记在心里,学习从不满足,教导别人从不厌倦,这些事情我做到了哪些呢?”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必定有我取法的人在里面;我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

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却不能时,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举出一个方角却不能由此类推出其他三个角,就不再教他了。”

篇三:文言文整体阅读之《梵天寺木塔》

文言文整体阅读

探微索义,把握精要

文言文整体阅读,要求能理清课内文言文(语段)和课外浅显文言文(语段)的行文思路,能分析整文或段落层次,概括大致意思;理解一些词语、句子和文章(语段)主旨的关系,理解关键的语句的含义和作用;把握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及其变化线索,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并能用简要的语句概括;能正确感受文章、语段的启示意义,并能对文章所说的现象、文章表达的观点作简单的评述;积累相关的文化知识,用以联系、分析所读语段。

题型可能有:①实词(结合文义),虚词不考。②关键句子的把握,文体大意的理解。③翻译句子,这已降低难度,不强调词法句法,题目瞩目为“用现代汉语解释句子的意思。”④从情感、态度、价值观上考查。

梵[fàn]天寺木塔

◇沈 括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

之,患[嫌,担心][才]二三级[层],钱帅登[介词,用]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

动如初[从前,当初]瓦布之,而[连词,表转折,但是]。无可奈何,密[暗中,偷偷地]使其妻

见喻皓之妻,贻

但如[只][赠给]以金钗[以金钗贻],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便实钉[名词用作动词,用钉子钉]逐层布板讫[终了,完了]之,则不动矣。”匠师束[紧密][遵照]其言,塔遂定。盖

相联如胠箧,人履

其精练。 [连词,解释原因]钉板上下弥[更加],六幕[上、上、左、右、前、后][走,踩踏]其板,六幕相持,自[自然,当然]不能动。人皆伏[同“服”,佩服]

1、《梵天寺木塔》选自《梦溪笔谈》,作者沈括,(北)宋代科学家、政治家。

2、分别指出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

钱帅登之(塔) 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匠师) ..

匠师如其言(喻皓) 此易耳 (指固塔这件事) ..

3、“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的意思是:匠师遵照他的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

4、“皓笑曰”中的“笑”表现了喻皓当时怎样的心态?

答:一方面透露出他对匠师无能的嘲笑,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他对解决“塔动”这个问题胸有成竹,举重若轻。

篇四:文言文翻译(8页,含解析)

2013-2014学年度中考二轮复习文言文翻译专项练习

.考试时间: 月 日 时分至 月 日 时 分总分: 成绩: 一、选择题(20分)

1.下列文言文语句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狼洞其中 译:一只狼在洞中

B 故人不独亲其亲。 译: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

C 不戚戚于贫贱。 译:不为贫贱而忧愁

D 孤不度德量力。 译:我没有正确估价自己的德行和能力

2.选出“人不知而不愠”正确解释的一项()

A.别人不知道,可我不生气 B.别人无知,可我不恼恨

C.别人不了解(我),可我并不生气。 D.别人无知,可不知恼恨

3.选择下列语句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吴儿善泅者数百。

译文: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中健儿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但是只有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

C.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译文: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

D.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译文: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即使是一席之地也不会空闲。

4.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译:这大概是上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

B、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译:将军您身上被战甲保护着、手拿着武器。

C、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译:凭借安陵君是长者,不打你主意。

D、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译:都指指点点说陈胜。

5.下面对加点文言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项为之强。《幼时记趣》 强,同“僵”,僵硬。 .

B、良多趣味。《三峡》 良,实在,的确。 .

C、默而识之。《论语》 而,连词,表转折。. D、伏其精练。《梵天寺木塔》 其,代称,指喻皓。 .

6.下列文言语句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其一犬坐于前。 译:其中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B.高可二黍许。 译: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

C.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译: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表示感谢。

D.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

7.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故时有物外之趣。 译:所以有时有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B. 果如鹤唳云端。 译:果然像仙鹤在云端鸣叫。

C. 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译:把自己比作一群仙鹤在空中飞舞。

D. 以丛草为林。 译:把丛草变成森林。

8.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

A、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到有德行的人就向他学习,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反省自身的缺点。

B、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生命也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能像狗一地活着。

C、病痛恐惧,妄见之也。——这是因为病人身体疼痛,心里害怕,才虚幻地看见这些的啊。

D、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是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你不认识千里马罢了。

9.下列句子翻译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我还常常讥笑那些明白大道理的人。

B、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何太行、王屋何?——凭借你的力量,还不能削损魁父这样的小小的山丘,你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怎么样呢?

C、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病深入骨髓里了,这是掌管生命的神的事情了,他要你怎么就怎么样,我是无话可说的。

D、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所以写了“说”这篇文章,以此等待那些游山玩水的人看到它。

10.对“吾义固不杀人”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我讲人道,一定不肯杀人。 B、我坚持人道,自然不肯杀人。

C、我讲义气, 向来不肯杀人。 D、我坚持义理,向来不肯杀人。

二、语言表达

11.翻译下列语句。 (4分)

①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②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翻译句子。(4分)

1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译文:

1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译文:

三、其他

14.翻译句子。(6分)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15.翻译下列文言句子。(9分,每句3分,篇名不翻译)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孟子》两章)

九年级语文 第2 页 共10页

(2)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唐雎不辱使命》)

(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

16.翻译下列句子。(6分)

(1)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译: (2)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译:

17.翻译下列句子。(9分)

(1)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翻译文言句子。(6分,每小题2分)

18.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19.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20.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2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2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

24.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译文:

⑵莲,花之君子者也。

译文: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句子翻译。(4分)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25.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翻译】

26.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翻译】

27.将下面的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6分,每句3分)

(1)大将军平素与江州如何,而汝欲归之?

(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翻译句子。

28.并非帝王节用之所为也。若是陛下所造,诚非所宜。(3分)

29.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3分)

30.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注】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之者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注】竖:憧仆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亡一羊.何追之者众?

②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31.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6分,每小题3分)

(1)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2)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试题分析:“一狼洞其中”正确的翻译应该是一只狼在那里打洞。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点评: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

2.C

【解析】

试题分析:不知,不是无知的意思,而是不知道,不了解。所以排除答案BD。而这句话中又省略了“我”,在翻译时要加上省略的成分,所以答案是C。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

点评: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时,既要注意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还注意落实一些重点词语。特别要注意一些

3.B

【解析】

试题分析:B句中的“但”在古义中不是“但是”,而是“只”的意思。

考点:文言字词辨识。

的错误,学习在要多加注意。

4.A

【解析】

试题分析:B、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译C、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译:把安陵君看作长者,不打你主意。D 考点:这是文言文句子理解并翻译考点

法、删削法等办法进行翻译。

5.C

6.C

【解析】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省略的成分应补充上。C中“谢”是“道歉”的意思。

7.B

【解析】A. (应译:所以时常有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C. 译:自己(把一群蚊子)比作一群仙鹤在空中飞舞。)

D. 以丛草为林。 ( 译:把丛草当做森林。)

8.C

【解析】生命也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情。

9.B

【解析】A、我将永远被那些明白大道理的人来讥笑了。C、病深入骨髓里了,这是掌管生命的神所掌握的事情了,我当医生的是再也想不出任何办法了。D、所以写了“说”这篇文章,以此等待来那些考察民情的人看到它。

10.D

【解析】义指坚持义理,固指向来,所以选D。

11.略

【解析】这是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译。翻译句子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能通过增补、替换、调整等手段来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于先王”“降于天”应调整语序;“易、岂直、休祲”等词语要做重点理解。

12.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涛像飞奔的马。

13.(山峦)凭借着(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解析】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

14.⑴高官厚禄就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了,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

⑵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⑶因此人们大多把书借给我,我因此能够遍览群书。

【解析】

试题分析:(1)辩通“辨”,万钟:这里指高官厚禄,于是对的意思,加:好处、益处。

(2)蒙络摇缀,参差披拂: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3)以是:因此。以:把。假:借,因:因此。得:能够。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

点评: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时,既要注意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还注意落实一些重点词语。特别要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翻译的句式要和原文一致。

15.(1)所以,上天将要下达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2)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3)老人和小孩,个个都安闲快乐。 【解析】

试题分析:翻译(1翻译准确。翻译(2)时,要注意把“以”(把)、 3)时要注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16.(1)

(2)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古今异义字词和通假字,“但”是“只”,“坐”通“座”,“虽”为“即使”,“指”一为“手指”一为“指出”,“一端”:一样。

考点:文言解释

变化莫测,对古汉语的语言规律有一定的认识。

17.(1

(2

(3

【解析】

考点:文言句子翻译

点评:本题不难,句意浅显。文言翻译,要注意几点,一是解释清楚每个字的意思,二是句式要符合现代语言的习惯,三是语句要通顺,四是语气情感要译出来。

18.泉水冲击着岩石,泠泠地发出响声;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19.像鸢鸟一样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20.我站在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向他请教。

【解析】

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1)句中的关键词有“激(冲击)”、“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的清越)”、“好鸟(美丽的鸟儿)”、“相(互相)”、“嘤嘤(鸟鸣声)”;(2)句中的关键词有“戾(古今异义字,在这里是‘至,到达’的意思,今义:罪过,乖张)”、“息(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停止,平息)”;(3)句中的关键词有“援(引,提出)”、“质(询问)”、“倾耳(侧着耳朵)”、“以(来)”、“请(请教)”最后把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篇五:苏教版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苏教版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七年级上册:讲读课文:⑴《郑人买履》⑵《刻舟求剑》⑶《幼时记趣》⑷《三峡》⑸《以虫治虫》⑹《梵天寺木塔》专题⑺《狼》 ⑻《论语》八则

七年级下册:讲读课文:⑼《赵普》⑽《黄鹤楼》⑾《于园》⑿《黔之驴》诵读欣赏:⒀《两小儿辩日》专题⒁《爱莲说》

八年级上册:讲读课文:⒂《晏子使楚》⒃《人琴俱亡》⒄《小石潭记》⒅《记承天寺夜游》⒆《治水必躬亲》

八年级下册:讲读课文:⒇《马说》(21)《陋室铭》(22)《活板》(23)《核舟记》(24)《口技》(25)《送东阳马生序》诵读欣赏:(26)《山市》

九年级上册:讲读课文:(27)《陈涉世家》(28)《桃花源记》(29)《与朱元思书》(30)《捕蛇者说》(31)《岳阳楼记》

(32)《醉翁亭记》诵读欣赏:(3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九年级下册:讲读课文:(34)《曹刿论战》(35)《邹忌讽齐王纳谏》(36)《鱼我所欲也》(3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8)《愚公移山》(39)《出师表》(40)《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七年级上册

⑴《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臵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他先在家里拿根绳子量好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座位上。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带那尺码。他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尺码来了。?又转回家去取。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散,他终於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⑵《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宝剑从船上掉到水里,就急忙用刀在船上刻个记号,说:?这里是宝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他就从他刻着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打捞宝剑。船已经走了,但剑没有动,这样寻找宝剑,不也是很糊涂吗?

⑶《幼时记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 ,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回想我童年的时候,能够对着太阳张开眼睛,明察秋毫,见到极小的东西,必定细细去观察它的纹路,所以常常得到事物之外的趣味。

夏日的蚊子声音象雷鸣,我心里把它比作成群的仙鹤在天空飞翔。心里这么想,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变成仙鹤了。我抬起头看,脖子都硬了。我又让蚊子留在帐子里面,慢慢地吸口烟喷出来,叫蚊子冲烟飞鸣,当作青云中的白鹤观看,果然就象鹤唳云端一样,令人怡然称快。

我又常在土墙凹凸的地方,或是花台小草丛杂的地方,蹲下身子,与花台一般高,定神仔细观察,以丛草作为树林,以小虫和蚂蚁作为野兽,以泥土凸的作为山丘,凹的作为山谷,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有一天,见到有两个小虫在草里斗,看得正高兴的时候,忽然有个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个小虫就被它吞了进去。我年纪小,正看得出神,不觉吓得叫了起来。定了定神,捉住这只癞虾蟆,鞭打了数十下,驱逐去别的院子。

⑷《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yǎn(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从三峡七百里中,两岸高山连绵不绝,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

见太阳和月亮。

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有时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须急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两地可是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呀

梵天寺木塔文言文翻译

!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到了春天和冬天的时候,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高山上多生长着姿态怪异的柏树,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真是妙趣横生。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的渔民唱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⑸《以虫治虫》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正要危害秋田里的庄稼。忽然有一种昆虫产生了,样子像泥土里的"狗蝎",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遍地都是;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

⑹《梵天寺木塔》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钱氏王朝统治浙东浙西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嫌它晃动。工匠师傅说:?木塔上没有铺瓦片,上面轻,所以才这样。?于是就叫人把瓦片铺排在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没有办法时,匠师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拿金钗送给她,要她向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喻皓笑着说:?这很容易啊,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了。?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当然不会晃动。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

⑺专题《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⑻诵读欣赏:《论语》八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说:?学习(知识)然后按照一定的时间温习它们,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一起讨论问题),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有道德修养的人吗??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时,又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这一点)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孔子说:?仲由!交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知啊!?

子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被赐给‘文’的谥号??孔子说:?他聪敏而又努力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因此赐给他‘文’的谥号。?

孔子说:?默默地记在心里,学习从不满足,教导别人从不厌倦,这些事情我做到了哪些呢??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必定有我的老师在里面;我选取他们的优点来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 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却不能时,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举出一个方角却不能由此类推出其它三个方角,就不再教他了。?

七年级下册

⑼《赵普》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他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宋太祖常拿读书这件事劝他.他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在读.到了第二天,办理政务时,处理决断很快.他死后,家里人打开书箱一看,原来是一部《论语》.

赵普性格深沉而严肃刚正,虽然对人多忌妒刻薄,但能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宋代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人,许多都拘谨顾小节而遇事沉默不言,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有谁能与他相提并论.他曾经上奏推荐某人担任某个官职,太祖不用这人.赵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