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初中作文 > 教育资讯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反思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9:26:04 初中作文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反思初中作文

篇一:科利亚的木匣教学反思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反思

《科利亚的木匣》这篇课文篇幅较长。作者通过一个故事,告诉读者一个道理:时间一天天过去,周围的事物都会变化,我们做事情的方法也要变化。课文描述的故事脉络清晰学生能通过阅读大致弄懂。但是课文蕴含的道理,以及怎么从叙事中领悟道理进而明白通过叙事来讲述道理这种文章体裁,对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在第一课时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朗读明白了故事梗概,划分了大的段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从而让学习分成阶段性。把教学重、难点放在第二课时。

在第二课时的课堂教学中,我把难点放在“品读重点段落,区分“仍然、突然、果然”的不同,并能抓住这3个词语,简单复述科利亚挖木匣的过程,学习课文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上面。学生通过我的引导,有目标地进行朗读,直接与文本对话,抓住“仍然 突然 突然”几个词语一步步找到科利亚第一次怎么挖木匣、挖不到木匣怎么思考的,以及怎样从这中间明白事物变化的道理的,并练习用这三个词语造句,通过这三个词语复述科利亚挖到木匣子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参与,能尽快找到答案,不但进行了语言文字的学习训练,也感悟了文中蕴含的道理,不但学到了语言文字知识,也训练了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避免了以往的语文教学中一味的朗读感

悟,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了较好的统一。学生有了有学习的成就感,体味到了学习的快乐。

后来让学生讲述“周围的事物都在变化”,她们都能把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变化说出来。而我因此就引出了一个故事,怎样依据事物的变化而变化做事的方法。因为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道理还是有一定的难度,让学生通过我所举的例子,明了只有随机应变才能做好事情。

整堂课,自我感觉条理比较清晰,给足了时间让学生边默读课文,边思考问题,学生能在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同时也对课文进行了入情入境的朗读,课堂气氛活跃。不足的是:整个教学流程的设计感太强,老师总想着把自己的教学设计完成,有时候难免忽略了学生的学情,学生不得不跟着老师的思路走,牵引的痕迹较重。设计的教学内容偏多,教学时间略微显得仓促,导致后面的道理感悟流于形式,大部分学生还没有进行充分的思考交流。也许我们的课堂应该在简化一些。另外,课件的制作略显花哨,可以更朴实、实用些,杜绝哗众取宠。

篇二:在反思中成长——《科利亚的木匣》教学反思

在反思中成长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反思

学校的“风采杯”,我讲得是三年级上册语文的《科利亚的木匣》。这篇课文围绕着“苏联卫国战争”的背景,主要从埋木匣—挖木匣—受启示的顺序展开叙述。根据对三年级学生的学情分析,学生对于“法西斯”一词比较难理解。因此,在教文本时,我首先设计以读为突破口,让学生到文本中去捕捉战争的背景。

简单介绍背景以后,再针对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概括提出问题:1、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东西?2、科利亚为什么要埋木匣?接着,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在讲读埋木匣的部分时,为了不使教学过于呆板,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边度边学着科利亚做埋木匣的动作,从中体会科利亚埋木匣时的心情。

讲完“埋木匣”的部分后,随着故事的顺序发展就到“挖木匣”了。通过妈妈找到了自己的木匣,告诉我们一个信息,科利亚的木匣一定也还在,引导学生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到习作中去。从第一次找不到木匣不放弃,努力思考终于挖到了木匣,让学生说说科利亚是一个怎样的人?反复读科利亚思考的句子,从思考的动作词语中,学生很快就可以说出科利亚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接下来,我让学生说说自己受到的启发,再结合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点明故事的主旨:随着时间的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发生变化。在上课之前,我还设计了一个小环节,拿出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反思

自己的童年对比照,让学生观察发现,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能体会周围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比赛结束后,我总结了一下,发现课堂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

一、忽略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新的教育观认为: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通过有目的的交往而实现的受教育者自我构建的一种实践活动。有句话很好地诠释了教师所担当的角色:“教师的职责表现在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为,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

好的教学设计不应该是严谨的教学流程,更不应该是问答式的教师提问,学生解答的单一形式。而应该是开放的,动态的,是对当下实态的过程的有效对策。是“以学论教”,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线索的教学设计。

重审我的教学设计,全篇课文我都围绕着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去进行,而不是由学生发现问题再由学生去解决。如果我以学生当初提的两个问题为教学主线,紧扣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在课文中自己寻求答案,然后来讨论通过读课文你可以解决哪个问题了。这样就可以把埋木匣这一部分,在两个问题中得到讲解。既避免了学生过于被动,由老师提问学生找答案的局面,又使整堂课的内容始终围绕着一个中心在展开,收到了形散而神不散的效果,得以融会贯通。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向学生提问,学生寻找答案,全班读一遍。按照这样的教学模式无疑不能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所以“把课堂还

给学生”这一板块。我做得还不够。

二、片面追求高效课堂的实施。

课堂对教师来说,就是教学方式。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倡导学生自主性的探究性学习模式。高效课堂,不仅是达成高效率的课堂,更是教育教学形式的巨大变革。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导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在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高效收获、高效提高、高效进步。

为了在我的教学中能体现“高效课堂”这一理念,我设计了许多环节在课堂中进行。在短时间内把所有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这就是我对高效课堂的理解。可是我没有从实际的情况出发,由于我设计的内容繁多,该课文又是一篇故事性的文章,不能把一个故事拆开来讲,结果导致我在试讲的时候严重不够时间,还因为环节过多而导致学生听起来有点混乱。

故事性的课文最怕就是思绪混乱,因此我一再的修改我的教案,该舍弃就舍弃,教案的设计应该回到最初的目的:让学生更能听懂。

三、情绪高亢,教师语言魅力不足。

用语言去发蒙,用语言去启智;用语言去激励,用语言去引悟;用语言去赞美,用语言去督促,这就是教师语言的魅力。

课前我故意到人少的地方使自己的热情高涨起来,很快地我在课堂上就可以进入情绪。却在课堂结束以后,我的指导老师提醒了我:

教师的语言应该有轻有重,如果整节课都出于高亢的情绪中,学生很容易会产生疲惫感。的确,课堂前半节的时候,学生被我带入到故事里,可是到了后半节课,只有一部分的学生集中精神听我讲了。

语文教师对于语言的把握非常重要,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是吸引学生学习的关键。这个将会是我不断提高完善自己的目标之一。

在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后,我也知道了下一步的努力方向,不断进取,不断学习,力使学生能在轻松自在的课堂上表现自我。

篇三:科利亚的木匣教学反思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反思

《科利亚的木匣》是一篇含有一定哲理的课文。作者通过一个故事,告诉读者一个道理:时间一天天过去,周围的事物都会变化,我们做事情的方法也要变化。课文描述的故事脉络清晰学生能通过阅读大致弄懂。但是课文蕴含的道理,以及怎么从叙事中领悟道理进而明白通过叙事来讲述道理这种文章体裁,对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课文清晰地表达了故事的脉络,是围绕着埋木匣、挖木匣,从中受到启示的过程叙述的。在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本,把教师的讲解和提问的量降下来,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实践。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提出问题,然后教师整课出有价值的这四个问题:

1)课文围绕着木匣写了科利亚先做了什么?后做了什么?

2)科利亚和妈妈是怎样埋东西的?

3)科利亚开始是怎样挖木匣的?后来又是怎样挖的?他为什么开始挖不到木匣?后来又挖着的?

4)通过这件事,科利亚有什么收获?

每个问题提出后,教师都让学生充分读书、思考、讨论交流,这就为学习效果的落实提供了保证。

学生通过我的引导,有目标地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直接与文本对话,一步步找到科利亚怎么埋木匣、第一次怎么挖木匣、挖不到木匣怎么思考的,以及怎样从这中间明白事物变化的道理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参与,能尽快找到答案。有学习的成就感。而且通过循序渐进的诱导,文章蕴含的道理渐渐展现出来,学生体味到了学习的快乐。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体会“随着时间过去,我们一天天长大,步子也一天天长大”,我还让一个学生在讲台前跨步比试了一下。课堂气氛就活跃多了。后来让学生讲述“周围的事物都在变化”,她们都能把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变化说出来。而我因此就引出了一个故事,怎样依据事物的变化而变化做事的方法。因为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道理还是有一定的难度,让学生通过我所举的例子,明白了只有随机应变才能做好事情。

整堂课,自我感觉条理比较清晰。给足了时间让学生边默读课文,边思考问题,学生思维异常活跃,举手发言非常踊跃,学生感到了学习的乐趣,课堂充满活力,学生的创造力被激发出来,许多精彩的语言脱口而出。

篇四:《科利亚的木匣》教学反思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反思

《科利亚的木匣》是一篇含有一定哲理的课文。课文清晰地表达了故事的脉络,是围绕着埋木匣、挖木匣,从中受到启示的过程叙述的。通过教学,我认为《科利亚的木匣》一课的教学应注意以下三点:

1. 围绕问题,充分读书

优化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就要以读为本,把教师的讲解和提问的量降下来,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自主的阅读实践。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提出的重点问题只有四个,整课书的教学就是围绕这四个问题展开的。这四个问题是:

1)课文围绕着木匣写了科利亚先做了什么?后做了什么?

2) 科利亚和妈妈是怎样埋东西的?

3) 科利亚开始是怎样挖木匣的?后来又是怎样挖的?他为什么开始挖不到木匣?后来又挖着的?

4)通过这件事, 科利亚有什么收获?

每个问题提出后,教师都让学生充分读书、思考、讨论交流,这就为学习效果的落实提供了保证。

2.方法多样,动情生趣

优化课堂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来设计教学,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动情化、儿童化,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在设计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如读的方式有齐读、个别读、朗读、默读、自由读、听读、引读、分角色读等形式,使学生在不同方式的读中感受课文的语言。

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不但注重了多样性,还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如在理解第11自然段时,教师让学生到黑板上画出科利亚两次挖木匣是怎样量步子的,然后说出为什么开始挖不到木匣而后来挖到了。再如教师根据课文真实具体的特点,采用教师范读、学生想象的方法,他们就像看动画片一样想象到了科利亚埋木匣的一连串动作。在教学中,这些方法使学生思维异常活跃,举手发言非常踊跃,学生感到了学习的乐趣,课堂充满活力,学生的创造力被激发出来,许多精彩的语言脱口而出。

3.教给规律,教给方法

概括段意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在引导学生概括段意时教师要给以方法的指导。例如:教师抓住课文中写妈妈埋木匣的一句话的概括写法,让学生读中体会,使学生知道如何概括一件事,学生就顺利说出第一段的段意。这样点规律,教方法,教师的讲就讲到了点子上。

篇五:《科利亚的木匣》教学反思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反思

《科利亚的木匣》这篇课文篇幅较长。作者通过一个故事,告诉读者一个道理:时间一天天过去,周围的事物都会变化,我们做事情的方法也要变。.课文描述的故事脉络清晰学生能通过阅读大致弄懂,但是课文蕴含的道理,以及怎么从叙事中领悟道理进而明白通过叙事来讲述道理这种文章体裁,,对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这节课,我按照生命化课堂教学的流程: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归纳梳理——拓展延伸进行设计。整个课堂以孩子的疑问为主线,让学生大胆质疑,师生共同解疑,把提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兴致高涨,踊跃发问。分别提出一些意想不到且很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令我惊喜。这不由使我想起传统教学,以前老师一问一答,学生围着老师的问题转,老师的答案是唯一的标准,学生的思维常常被束缚。可怜的孩子只能成为知识的接受者,没有争议,没有创新,不懂的问题只好“珍藏”在心里。而且课上我还躺学生用图表示科利亚买木匣和挖木匣的过程,并口头阐述。既锻炼了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又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

不过这堂课中,虽然也注重学生的朗读,但是在指导的时候却比较缺乏,他们的朗读还不够到位,不够体现层次性,没有让他们在读中感悟,读中体会,读中得到启发。这一直是我教学中的一块短板,

所以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注重朗读教学的研究。

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