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优秀作文 > 教育资讯

以文化人的意思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1:25:55 优秀作文
以文化人的意思优秀作文

篇一:以文化人 以智育人

在上海市西南郊的金山区廊下镇,黄浦江源头六里塘、山塘河的交汇处,如藏龙卧虎般隐伏着一所百年老校廊下小学。走进廊小校园的人都会顿生同感,这实在是一所有故事的学校。桃李园、松梅园、莲湘园、童趣园、稚乐园、运动区、表演区和休闲区,“双十景”成就了美丽漂亮的校园环境,蕴涵着学校深厚的文化积淀,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学校的西大门简朴但含义深刻。大门右侧由一根圆柱与三面梯次墙面组成,那根圆柱形似一支笔,又象征一根栋梁,三面梯形墙面恰似三(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以文化人的意思)本书,又象征读书万卷,“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寓意其中。旁边的绿化带春意盎然,绿色代表绿领巾,红色代表红领巾,象征了廊小学生“天天写好字,天天读好书,长大了人人做祖国的栋梁之才”的求知梦想。 创校先辈沧桑百年的印痕与铭记

走进桃李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尊高高的铜像――学校创始人何朱两先生。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金山县教育先驱何静渊在廊下镇斗姥阁上创办开智初等小学。民国2年(1913年),县议会举荐朱志贤先生担任开智小学校长。朱先生接任开智小学校长后,出巨资在斗姥阁北面建造数间新校舍,不以方隅为限,广收学生。几年后,学校规模和影响在金山与平湖都首屈一指,得到了教育部嘉奖。朱先生一直认为办学就是为了报效社会。他曾经对朋友们说:“人在年富力强的时候,正是应当为社会服务效劳的时候。”1916年,朱先生增设了景阳高等小学。1917年,他又极力筹办中学,并曾计划增设工厂、商店,作为高小毕业学生实习职业的场所。可是计划刚定,朱先生却因病离世,宏愿未了。南社创始人之一高天梅写了挽联,南社后期主任姚光写了《吊朱志贤从表兄》一文,当时赴追悼会者有数千人。学校至今保存着1917年开追悼会时的两张珍贵老照片。

何朱两先生的办学精神和“开启智慧”、“报效社会”的办学理念在当时引起很大反响。民国23年(1934年),由朱家发起,各界捐助,时任校长蒋斐君经手建造了何朱两先生纪念堂。1937年10月,学校包括纪念堂在内的校舍被日寇付之一炬,纪念堂只剩下一块纪念碑碑额和一块刻有“何朱两先生纪念堂”的七字石碑。2004年,学校在1935年的《金山县鉴》上找到了何朱两先生纪念碑碑文,并将全文刻在一块铜牌上,连同遗留下来的碑额和石碑一起存放在当年纪念堂的遗址上。

2013年,学校为了永远纪念两位创始人何静渊和朱志贤,创作了何朱两先生铜像。这冥冥中是对先哲的追思和感恩,更是对历史的铭记和传承。

文化积淀新旧十景的比照与浸蕴

如今,学校南侧依然有一排陈旧的老房子,开窗的房顶、低矮的屋檐、残破的砖壁,还有风一吹会咝咝作响的木窗,与新校舍形成强烈反差,曾有人提议砌一朵围墙或种一排冬青树遮挡起来。学校却非常钟情这幢老房子,因为它有故事:这个老房子是廊下镇上世纪30年代的警察所,1937年,廊小校舍被日寇全部烧毁,小学生没有地方读书,当年有识之士借用这幢老房子作校舍,断断续续办了5年。在这个老房子的旁边还有当年校舍烧毁后残留的三块柱石,而且在学校1917年的老照片上清晰可见。2006年,学校在老房子旁边种了桃树、李树等果树。现在,当人们来到这个景点,看到老房子,就会想到学校百年沧桑,历史悠久;看到石柱,就联想到日本侵略者多么凶恶残暴;看到桃树李树,就会想到百年育人,桃李满天下,硕果累累。

在校园曲径蜿蜒处,无论是2004年建造的开智石、老房子、西大门、百年校庆纪念碑、勇敢的鲜军雕像、何朱两先生纪念堂遗址、书香苑、思源石、“书山有路”、“围墙画廊”等原十大人文景点,还是2013年才有的静渊亭、志贤门、何朱两先生铜像、1917年老照片石刻画、村校边门、能歌善舞雕塑、校训石、思乡泉、欢乐大舞台、牡丹石等新十大人文景点,有的经历了百年风雨,有的还是近几年的新作,但都蕴涵了丰富深刻的教育意义。“双十景”就是一个美丽漂亮、赏心悦目的大花园,20个生动朴实的校园故事。它将历史与文化,生态

与建筑融合在一起,散发出独特的江南园林魅力,点点滴滴,潜移默化,长年累月滋润着廊小师生们的精神世界。

牡丹石是“双十景”中的最新一景。底色泛黑中隐约有一个个白色斑点,状如一朵朵国色天香的牡丹,形态逼真,图案清晰,妙趣天成,有的如含苞,有的似盛放。专家考证,牡丹石的形成是在15亿年前的地壳运动中,由晶体状的火山熔石随其他岩浆流动混合而成,世界上独一无二,只有中国洛阳有极少的储量,且是不可再生的天然资源。牡丹石集山川之灵秀,汇诗情画意之美韵,成为美石中的奇葩。河南省人民政府赠送给中央人民政府的一块牡丹石就存放在中南海紫光阁,可见牡丹石之珍贵。校园的牡丹石是新廊下人、著名企业家杨文辉所赠。学生看到这块牡丹石,既能了解牡丹石的一些知识,也会知道新廊下人建设廊下的热情,更能让学生感受到爱的教育,从小树立起长大后也要把爱洒向社会,洒向学校的美好志向。

廊小“双十景”又像一部活生生的百年史,是百年文化的深厚积淀,更是一本立体的、系统的、有历史纵深感和鲜活时代信息的校本教材。它使润物细无声的环境熏陶、睹物思情的历史浸染和英雄贤达的言行引导等教育手段,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构成学校教育的有机整体。

2006年,学校获评为上海市花园单位;2012年,“百年廊小十大人文景点”获得上海市教育系统校园文化十佳优秀项目奖;2013年,廊下小学成为上海市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示范校。 民间舞蹈莲湘技艺的拯救与传扬

在学校的莲湘园里有一个景点:能歌善舞雕塑。其中两个小学生在唱拍手歌,两个小朋友在打莲湘,活泼可爱,栩栩如生。这是学校请创始人后裔、雕塑家何鄂女士创作的作品。拍手歌和打莲湘是学校两个市级校园文化特色品牌。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打莲湘,可是廊下镇一个富有特色的民间舞蹈,它通俗易懂,人人可学。莲湘历史悠久,相传已有300多年,在金山廊下有史可考的已有100多年。莲湘融民俗、舞蹈、音乐、娱乐和健身于一体,闪烁出民族、民俗特色,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是中华民族的艺术奇葩。 每天早上大课间,学校全体学生在“廊下有个打莲湘,历史悠久名气响??”的莲湘之歌伴奏下,一起齐刷刷打莲湘,场面热烈,声势浩大,成为学校一道独特的艺术风景线。莲湘共有十四节,每节八拍。莲湘动作轻快明朗,姿态优美大方,富有节奏,响声不绝,热闹非凡,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有幸觅得民间莲湘的老艺人,这门艺术才得以挖掘与保留。廊小从上世纪80年代便开始在学校开展莲湘活动,2006年5月,学校设置了莲湘课程,把莲湘列入课表。目前,学校已形成了天天有莲湘操、周周有莲湘课、月月有莲湘赛、年年有莲湘节、人人有莲湘棒、班班有莲湘队的特色活动,凸现莲湘健身、莲湘娱乐、莲湘怡情、莲湘益智、莲湘育德、莲湘育人的多重功效。

舞动莲湘,放飞梦想。近年来,廊小的打莲湘相继获得全国金奖、全国一等奖、上海市小学生表演舞二等奖,连续三届荣获金山区艺术节小学生舞蹈比赛一等奖。2009年,学校“打莲湘”荣获上海市艺术教育特色项目,2011年荣获上海市教育系统校园文化十佳优秀项目奖。 此外,运用民间传统的童谣――拍手歌对学生进行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思想品德教育,也是廊下小学远近闻名的校园文化品牌。教育家吕型伟看到廊小的拍手歌连声称赞“好”,并欣然题词:我爱廊小拍手歌。儿童文学家张秋生对拍手歌三次精心修改指导,儿童画家陆汝浩还为每首拍手歌和每篇导语配了插图,使诗稿更趋完美,寓意更显深刻。《文汇报》、《东方文明》、《东方教育时报》、《中国教育报》、《上海教育》等报刊纷纷介绍廊下小学开展拍手歌教育活动的经验做法。拍手歌先后荣获金山区童谣创作一等奖、全国第五届小公民道德建设一等奖、首届上海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奖。2011年,学校的拍手歌获上海市中小学十佳德育优秀项目奖。

廊下小学的发展,如酒之佳酿,历经百年弥足珍贵;廊下小学的文化,如曲之天籁,缤彩纷呈绕梁不绝;廊下小学的前景,如锦之玉帛,丝丝编织华美绚丽。新中国成立之前,何穆、马本初等革命先辈于廊下开始踏上征程;新中国成立之后,烈士张鲜军、残奥冠军姚芳等杰出校友层出不穷。当年他们曾以身在廊小而骄傲,而今的廊小则以辈出这样的校友而自豪。而孕育的土地就在这一方润物无声的校园,廊小的百年文化印证了这样一句成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责任编辑 肖松)

篇二:以文化人育身心

以文化人育身心

作者:刘堂刚

来源:《湖北教育·综合资讯》2014年第02期

学校应当有它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质。谷城县紫金镇中心学校根据学校实际,确立了“美化校园环境,创设高雅文化,丰富人文精神”的主题;把环境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作为建设向真、向善、向美和向上校园文化实践与研究的总抓手,使整个校园成为思想品德教育的大课堂。

生态环境诗情画意,启迪心智陶冶性情

环境是育人的基础,对于陶冶情操、美化心境、激发灵感、启迪智慧有重要意义。紫金镇中心学校位于美丽的鄂西北边陲,这里群山环绕,绿水荡漾。学校依山而建,与中国南避暑山庄——神秘的大薤山和富有宗教色彩的沈垭天主教堂环抱相拥。学校充分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着力把校园打造成为清新雅然的宜居花园、温馨家园和多彩乐园。

着墨于整体布局。学校依山而建,楼群建筑错落有致,楼体色调以纯白为主,淡雅素洁,给人一种典雅和谐之感。操场和院落合理布局,科学统一的将教学区、生活区、活动区分置,巧设人文景点,体现文化内涵。校门内的缓坡上有三条小路:右边,是师馨路,教师住宅区;中间沿台阶而上,是沁心路,进入学生生活区——阳光家园,温馨静雅的宿舍、营养健康的食堂、清新舒爽的浴室一应而全;左边,是莘莘学子踏进知识殿堂、探索人生旅程的励志路,依次是教学楼、实验楼。教学楼北端,有条S形盘山路通向阳光乐园——运动场和健身园,名为健体路,是师生磨砺体魄、超越自我的绿色、健康、快乐通道。

注重绿化美化。学校开辟了多条绿化带和花坛,种植了雪松、铁树、紫罗兰、桂花树等名贵花木;在健身园旁配植香樟树千余棵,在运动场周围种植了扁柏、法国冬青、喜树等四季常绿植物,绿化面积占校园用地面积的60%。500余盆盆景分别置于教室、办公室、走廊大厅和窗台上。小路上干干净净,花坛里群芳争艳,树林里绿荫夺貌……师生犹如置身于美丽的大花园,呼吸醉人心脾的花香,感受校园美景的熏陶。

因地制宜地建设多功能“健身园地”,安装了跑步机、太空漫步机、平行天梯等器械。完善场地建设,配置标准器材,满足师生休闲娱乐、健身锻炼的需求。

学校先后被省教育厅和林业厅、市教育局、县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绿色文明校园”“绿色生态校园”“绿色生态家园”称号。从实用到艺术,从绿化、美化、净化、知识化到人文化,校园环境作为巨大的隐性教育资源,行“无言之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校园里的每一个人。

典雅文化尚真尚美,丰富内质凝聚精神

紫金镇中心学校的校园里弥漫着智慧的书香,食堂、教室、寝室、甚至厕所等各个角落都有其超越本身的内涵,以其独特的文化滋润着师生。在这里,艺术性、知识性和教育性实现了高度统一。

营造浓厚优雅的育人氛围。学校建有校园文化专栏,橱窗、板报每

月更新两次内容,定期展出学校开展艺术教育活动、体育活动等的照片。在校内显著位置悬挂铝合金装框名人画像、名言警句,树立了校风、校训及多个宣传标牌,在学生食堂内外及学生宿舍楼外刷写关于为人处世、文明礼仪等固定警示标语……“校园之声”广播传播校园正能量,学生在无形的教育中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创建“书香校园”,提升校园文化的内涵。学校开设阅读课,指导学生写随笔,设立班级图书角,学科阅读渗透,举办成果展,评选“读书之星”“书香班级”“书香教师”等。学校为学生选择经典篇目,留出阅读时间,丰富诵读形式。倡导师生一起诵读,每月确定一个主题,开展诵读竞赛评比,激活学生的读书热情。朗朗的读书声传递出师生对知识的渴求,启迪他们心境灵睿、志存高远。

创建高雅的班级文化、寝室文化。教室的主题是“竞”;寝室的主题是“静”;走廊、操场、食堂、浴室的主题是“净”。教学区,七年级主题是“规范”,八年级主题是“和谐”,九年级主题是“进取”。年级有特征、班级有特色、区域有特点,风格迥异,个性鲜明。

文化氛围是传递信息的独特语言,“润物细无声”蕴涵着巨大的潜教育因素。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在说话,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书香,学生在充满浓郁文化气息的校园里阅读经典、净化思想、凝聚精神。

人文活动异彩纷呈,寓教于乐阳光人格

活动是一种人格历练,也是一种文化。作为农村寄宿制初级中学,交通、信息比较闭塞,尤其是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和生活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的胆识、视野、活动能力与城区学生有很大不同,部分学生不同程度的存在自卑和怯懦的心理。因此,学校坚持把“让每个学生心中永远充满阳光”作为校园文化的核心理念,广泛开展系列活动促进素质养成和个性张扬,让学生消除自卑,树立自信,学会自立,力行自强。

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落实健康育人。学校全面落实课程计划,广泛传播“健康第一”的思想;开展传统体育、兴趣小组等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校园体育活动一小时以上。把长跑运动作为招牌项目,师生坚持每天长跑锻炼4000米,每月一次测试,每学期一次竞赛评比。既强健了身体,又锻炼了学生的意志,迸发出蓬勃的朝气和无尽的活力。在每年一届的全县运动会上,紫金镇中心学校一直保持着乙组第一名的佳绩。

深入开展艺术教育活动,推进特长育人。学校秉承形式多样、快乐健康、寓教于乐、促德辅智、创新发展的指导思想,切实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科学合理地开发艺术教育活动的内

容。黑板报竞赛、书画展览、文艺汇演、知识竞赛、主题班会、《日月星》文学社、“三小”科技展示活动,提倡人人参与;每次活动,由学生自行选节目、演练、彩排……全体师生踊跃参加文体科技活动已成常态,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明显增强。在全县实用技术技能竞赛活动中紫金镇中心学校连续斩获团体前三;29人次的学生作文在《初中生天地》和《大家教育周刊》等杂志上发表;学校百余人次在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共青团中央“我的梦”征文大赛中分获一、二、三等奖。

坚持开展人文教育实践,凸显文明育人。学校结合寄宿生生活特点,开展自主合作的主题实践:“爱心传递”,让学生担任“小天使”传递快乐;“亲情体验”,给同学一次关爱等。让学生在集体生活中关爱他人、学会感恩、尊重宽容,凝聚真挚的情感友谊。定期组织文明礼仪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每月评出“文明礼仪之星”,在全校开展表彰活动,校园文明意识大大提升。此外,学校根据山区独有的资源开展社会实践,帮助孤寡老人,参与生产劳动,感受田园风光,深入社区调研,增强了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勇于探索未来的愿望。山村校园虽小,但走出去的孩子坚毅而阳光……

潜移默化的教育是学生在课堂上、教科书中无法找到或看到的,却对学生的成长,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和价值取向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作者单位:谷城县紫金镇中心学校)

篇三:以文化人 做真教育

以文化人 做真教育

一家企业是“一年发展靠机遇,五年发展靠制度,百年发展靠文化”。同样道理,一所百年名校要永远攀登、勇攀高峰、勇立潮头也要靠文化把舵,因为学校文化就是学校的战斗力、生产力、凝聚力和核心发展力。持此观点,新昌中学在这几年的办学过程中,非常重视学校文化的功能,走出了一条用文化引领教育、用文化发展学校、用文化培养学生的成功路子。

一、凝炼一流的学校文化

在最近的十多年里,新昌中学在持续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辉煌背后的原驱力就是一代又一代的新中人通过努力而凝炼成的学校文化,其精神内核就是“兢兢以强”。

1. “兢兢以强”的含义

据《汉语大字典》及《说文解字今释》上解释,“兢兢”意为“强劲”,这“兢”字中包含着两个“克”字,表示竞相滋长的意思;另外,“兢兢”又有小心谨慎之意。“兢兢以强”意味着主体在竞争激烈的形势下,怀着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心态,负重奋进,力争上游。我们认为,这正好浓缩了新昌中学80多年来形成的学校文化精神,其丰富内涵可用6种意识来加以诠释,即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负重奋进的责任意识、协作共进的团队意识、求真务实的实干意识、改革创新的时代意识和勇立潮头的使命意识。

2. 外树文化形象,内强品牌素质

作为一名学校的管理工作者,我深刻理解文化铸魂的道理。为了树立学校文化形象,我们深入学习和实践“三比三不比”的校训,即“不比阔气比志气,不比聪明比勤奋,不比基础比进步”;为迎接学校80周年校庆,扩建并装修了校史馆,精心梳理撰写新昌中学第一部校史——《浙江省新昌中学80年》,谱写了脍炙人口的新校歌——《擦亮未来的星空》,创办了别具一格的校园网,浓缩了新中品牌的内涵:质量、文化、特色。2007年,学校被评为第三届浙江省文明办网示范单位,还提出了响亮的学校形象口号:我是新中,我是新中的骄傲!所有的这些都是“兢兢以强”四字学校文化精神内核的外在体现,它们共同组成了新昌中学一流的学校文化。

二、创建一流的教师文化

一流学校的本质指标只有一个,即拥有一支一流的师资队伍,而一流的师资

队伍需要一流的教师文化去熏陶。在优秀学校文化长时期的影响下,我校一流的教师文化水到渠成。

1. 提炼教师文化核心内容

我校把“忠诚敬业”作为教师文化的核心内容,倡导每一位教师忠诚于教育理想,忠诚于教育事业,忠诚于教育组织和对象,敬一流之业,创一流之绩,并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充满人文关怀的管理,让教师们明白自己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人格的影响者,也是道德的实践者和示范者。

2. 培养教育情怀

责任源自于爱,我校教师普遍钟爱着教育事业,他们选择教师职业就心甘情愿地选择了与教师职业相适应的生存方式。即使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他们依然能摒弃浮华,甘于寂寞,乐于清贫。每天清晨6点左右到校,晚上10点前后回家,为学生毫无保留地奉献一切。他们的人生目标不仅仅是做好公民、好师长,更是好教师,他们上课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解题方法的点拨,更是人生价值取向的引导。为了学生,他们甘做物质生活中的贫民、精神世界里的贵族。

3. 一流教师文化产生的良性效应

一流教师文化熏陶出我校教师高尚的教育行为。每年寒假,全校上百名教师放弃难得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分头深入16个乡镇,挨家挨户进行家访,让家长真切地感受到新中老师的爱心与奉献。更值一提的是,许多年轻教师了解到农村学生的家庭状况后,更增强了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2007年的省高考文科状元求芝蓉同学说:“老师教给我的知识也许在五年十年后会渐渐淡忘,但班主任杨慧瑛老师每天早晨6点钟准时出现在教室的身影,却成了我心中永恒的记忆。”这样感人的教育行为,在新昌中学的校园里,可以说不胜枚举。

三、营造一流的学生文化

作为学校,我们不仅要对学生的升学负责,更要对学生的终身发展、终极幸福和生命质量负责。为此,我们营造了以“求真善美、做幸福人”为主要内容的学生文化。

1. 重视育人观的探索

我校提出了一项重要的育人理念:求真善美,做幸福人。即做人求善,立志成人;做事求真,立志成才;人生求美,立志成功。我们教育学生,世间万物,最美的是人的生命,人的生命只有在求真向善的基础上,让它所拥有的无限力量迸发出来才最美丽!幸福不是用来追求,幸福是用来体验的,高中学生应该把学习当做一种责任,当做一种享受,应该努力使自己成为仪态优雅、举止文雅、谈

吐儒雅、情趣高雅的优秀幸福现代人。

2. 巧设载体,践行育人观

我们常教育学生:人不能选择出生,但可以选择心灵的故乡。为了让学生留下高中生活的许多美好片段,使新中成为他们永远的心灵故乡,我们设计了许多载体来践行学生文化,让学生感悟和感受“爱与责任”的温暖和力量。如每年春节过后学生返校,学校发动全体学生捐献压岁钱,去资助身旁那些生活有困难的同学;在“红五月”开展“感受汉语魅力、欣赏优美诗篇”诗歌朗颂比赛;在毕业生离校前夕,开展“文明离校、爱心留校”活动,倡导毕业生捐赠书籍和衣物等日常用品,然后学校负责将捐赠物品寄到四川岳池县西部计划项目管理办公室,书籍用于建设岳池县新场镇断桥中学的“浙江省新昌中学‘爱心阅览室’”,衣物资助给那里的贫困学生。此外,学校还举行“学习洪战辉,追求真善美”系列活动以及母亲节“康乃馨杯”系列活动;举办道德故事会,充分利用道德叙事的方法,让学生在听故事中真切体验到可贵的人间真情,帮助他们形成正确人生观;举办一年一度主题鲜明、教育意义深远的“十月放歌”及“元旦文艺汇演”。通过上述载体,我们让一流的学生文化产生其强大的育人功效。

3. 一流学生文化产生的良性效应

得益于一流的学生文化建设,近几年,新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高考升学率持续上升,一直保持在99%以上,重点线上线率超过55%,连续七年名列绍兴市首位。12年中培养出了8名市状元、3名省状元。尤其是近四年来,出现高考尖子生群体,文理科总分进入全省前100名的达35人,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录取34人。更为重要的是,新昌中学真正成为了学生的精神家园。在这里,学生真正体会到,学校是一个幸福快乐的场所。

篇四:以文化人,为生命培根

以文化人,为生命培根

作者:左昌伦

来源:《湖北教育·综合资讯》2014年第07期

种树须先培根,根深才会叶茂。明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王阳明论教育,多次将教育比作种树,强调培根的重要性。他说:“譬之植焉,心其根也,学也者其培壅之者也,灌溉之者也,扶植而删锄之者也,无非有事于根焉耳矣。”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导读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就是一项系统的培根工程。早在2005年,荆门市竹园小学选择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导读课程的角度,开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便明确地提出了两大目标:一是练好童子功,让学生从小打好语文的“底子”;二是培养人文素养,让学生从小打下精神的“底子”。这样的目标选择,彰显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特质,体现了一种回归教育本原的生命关怀。

荆门市竹园小学开发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小学生读本》是一套特色鲜明的校本课程。该读本遵循了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设计科学、体例新颖、选文精当、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独创性。其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系统性。该读本以专题组成单元,以类别连成序列,以年级形成梯次,以人文贯穿始终。比如,三年级分册设有“唐宋诗选”“古代格言”“蒙学经典”等10个单元,六年级分册设有“宋词选读”“元曲选读”“诸子散文”“古代寓言”等11个单元。这样编写的校本教材,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同时兼顾了文化性和文学性、知识性和情趣性。典型性。该读本涵盖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内容比较全面。选文注重典型性,选编了大量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具有经典意义的名家名作。辅助性。该读本每个单元由3-7篇课文组成,每个单元前面都有简明的导读文字,每篇课文都设计了比较完备的助读系统。互补性。该读本在选材上尽量避免与现行中小学语文教材内容重复,使其相互依存、相互补充。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导读课程体现了人文性、实践性、积淀性、愉悦性、简约性的特点,遵循了以生为本、循序渐进、因势利导、知行并进的原则。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荆门市竹园小学探索总结了一些基本的教学策略:以读为主。读,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导读课程实施的基本路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导读课,应充分体现一个“读”字,将读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以导为辅。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导读课堂上,教师的角色是苏格拉底所说的“助产士”,其主要职责是适时、适当、适度地启导、引导、辅导和指导。教师的导,不能代替学生的读、思、悟。

相观而善。“相观而善”是《礼记·学记》总结的教学方法之一,要求学生之间相互观摩、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借人之长补己之短。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导读课堂上,不仅要求学生自读、自思、自悟、自得,还要求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观摩、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寓教于乐。对于儿童来说,阅读是一种心灵的游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导读课,不能满堂灌、死记硬背,

让学生厌烦。课堂上,应既 “活”又“动”,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力求生动活泼。即便是读和背,也应该让学生饶有兴趣地读、有滋有味地背。

删繁就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导读课,反对过度阐释和分析,应做到教学目标简明、教学方法简朴、教学过程简洁,追求简约的教学风格。当堂完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导读课程的实施,应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避免给学生增加过重的课业负担。有时候可以做少量的练习(包括口头的和书面的),应当堂完成;很多时候需要背诵,一般也应当堂完成。适时温习。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导读课堂上,有不少蒙学经典、古典诗词、古代格言警句要求学生熟读、背诵。如果不进行温习,学生往往记得快也忘得快。因此,教师应根据遗忘规律,引导学生及时温习。这些教学策略,汲取了我国古代教育的精华,吸收了当今教育改革的成果,遵循了汉语学习的规律,不仅是科学的,也是有效的。

加拿大学者马克斯·范梅南认为:教育学是迷恋他人成长的学问。根据这一定义,我们也可以说:学校是迷恋他人成长的地方。荆门市竹园小学便是这样一所学校,该校十年磨一剑,通过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导读课程的探索与实践,促进了学生的语言发展,促进了学生的精神发育,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篇五:以文化人,凝聚力量(石大伟)

以文化人,凝聚力量

——听杨总讲南纤文化有感

小学时,语文老师告诫我们“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凡事都要跟优秀的人学习”,我说“好”;初中时,班主任告诉我们“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说“知道了”;高中时,年级组长告慰我们“希望总是存在的,千万别放弃”,我微笑地点点头;进入大学那天,我看见了学校的校训“明德、沉毅、厚学、笃行”,我在心里默默地记下了。回顾人生,我们会发现价值观的形成跟自己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所以当初来到南纤公司面试时,看见“安全、绿色、创新、共赢”的宣传语时,我感动了,我想拥有这样核心价值观的企业不正是自己所憧憬的么?

有人说:社会是一个大舞台,看谁更精彩;还有人说:竞争是一套有氧健身操,能舒筋活络,谱写跳动的脉搏;我想说,优秀的文化是企业正能量的宝库,放飞激情,也是企业员工人生道路上的良师,可以丰富员工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员工的人生导航,所以认识、理解、传承、践行、升华企业文化是作为南纤公司一员的使命。

此次讲座时间虽短,但杨总饱含深情,系统阐述了南纤企业文化体系建设与形成过程,并简明扼要地概括为“1342”,即“一个体系,”。其中,我最喜欢企业愿景——“成为全球领先的醋纤企业”和企业精神——“务实,重责,聚智,争先”。

“成为全球领先的醋纤企业”,即坚持“管理、技术、文化”持续创新,建立“面向市场,面向用户,面向发展,面向未来”的机制体系,缔造卓越的产品和服务品质,成为能够超越生命周期的国际化、现代化的一流企业。还记得我第一次看见“国际一流”标语时,我感动了,它让我产生了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成为全球领先”其包含的意义非常深远,它不仅体现了企业的的立场和信仰,还是对“我们代表什么?”、“我们希望成为怎样的企业?”的持久性回答和承诺,更是企业强烈社会责任感的重要体现。在以此为愿景的企业里,自己会不由自主地去认同、去努力,为实现企业愿景而奋斗。

“务实,重责,聚智,争先”是南纤的企业精神,也是自己一直坚持的行为准则。它们同时也是最可贵的职业精神,它可以让一个人在所有的员工中脱颖而出,责任重于山,没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不负责任的人。列夫托尔斯泰曾说:

“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所以我认为一个没有责任心、争先心的员工,再有能力也不是个好员工。做好一个员工就要以企业核心利益为己任,企业靠我们发展,我们靠企业生存。企业给了我生存的条件,我就要报之以李,这也是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员工必备的素质。

有这样一种说法:“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过场中流动的血液,为管理制度和管理实施供应足够能量的一个精神支持系统”。什么是“精神支持”呢?我认为应该是能够激发自愿的、激发热情的一种投入和付出,联想到我们投身的企业,应该是一种能够激发团队向心力、创造力和竞争力的推动因素,应该是能与企业员工价值观、人生观产生共鸣,相互促进的一种载体。

在南纤这个团队中,只要我们紧紧地拧在一起,我们就是一道闪电、一束火绳;我们聚在一块儿,我们就是整个太阳,整片天空;我们站在一处,我们就是用心灵结成的铜墙铁壁;我们携手并肩,我们就能屹立群雄,真正做到卓越而无法替代,而这种凝聚力就是企业文化的力量。

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