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五年级下册数学书85页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9:20:21 字数作文
五年级下册数学书85页字数作文

篇一: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分数除法教案(教材74-85页)

第六单元 分 数 除 法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学会了整数乘、除法和四则混合运算,分数乘与加减混合运算、认识了倒数的基础上安排的。主要内容有:分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分数;简单的应用题;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会进行简单的分数除法以及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能用方程解决有关分数除法的简单问题。

2、能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在用方程解简单分数除法应用题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对结论的合理性做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3、能够表达解决简单分数除法实际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结果。

4、体验画线段图分析问题的直观性和用方程解决问题时思维的条理性,认识到许多分数问题可以用方程方法来解决。 教学重点:

会进行简单的分数除法以及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能用方程解决有关分数除法的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

体验画线段图分析问题的直观性和用方程解决问题时思维的条理性,认识到许多分数问题可以用方程方法来解决。 教具准备:直尺、三角板。 教学时间:6课时。 教学过程:

71

72

73

74

75

篇二: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科书85页(找规律)的教案

找规律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科书88页例5(找规律)

2、说学情分析 首先是学生对于规律已有初步的感知基础。他们在生活中、学习中已经多多少少接触到了一些规律性的现象,只是没有把它作为专项知识进行学习和研究,还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在课堂中,只要老师稍加规范和引导,就可以使学生的思路变得清晰。也就是说《找规律》内容是孩子初次正式接触,怎样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探索、领悟、创造规律,将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再者是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精力容易焕散但其又很活泼,思维很灵活。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个性、心理特点扬长避短地进行教学,是我教学设计的重点。

3:教材分析:

“找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是实验教材新增设的内容之一,在新教材中是一个独立的单元,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数学推理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4:教学目标:

(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自主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并能根据

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通过涂颜色、摆学具等活动,增强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3)、在经历寻找规律过程中,体验规律的美和创造的快乐。

(4)、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

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5)、培养学生的动手、观察及推理能力。

(6)、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感受数学,

发现美的情趣,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5: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通过图形或物体的有序排列,初步认识简单的

排列规律,能知道下一个图形或物体是什么。

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活动中

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二、说教法

在教学上体现以学生为主,采用游戏、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引导探究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游戏、探索、操作、练习中悟出找规律的方法。在教学设计上,注意重点内容的处理,使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推理、动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手段上,采用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通过观察、猜测、验证等活动,初步认识稍复杂的图形的变化规律,并能根据规律做出一定的猜想。经历观察、猜测、验证等活动过程,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在教法上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始终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并采用游戏、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引导探究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游戏中,总结出事 物排列方法。

三、说学法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1、实践操作法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教学本节课时,我设计了找规律涂一涂、创造规律摆一摆等操作活动,通过学生动手画、摆,亲身感知、体验事物的排列规律,逐步发展其动手、观察及推理能力。

2、自主探究法 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始终做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素材、创设充分学习的空间、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3、重点以合作探究(注重引导)、动手实践(感悟深化)、对比归纳(锤炼表述)等学习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设计

(一)、复习。

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完成规律,揭示课题,

2、由易到难的层次逐步提高。先在情境中感知规律,深化规律。

3、从而道出规律,板书规律。

(二)、新授。

1、出示情境图。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示情境图并让这一情景贯穿本节课教学的始终,,创设主题图情景,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初步感知规律的美,并掀起了探究规律的高潮。

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并提出问题,你看到了什么?这些珠子是不是乱摆乱放的?接着再让学生进行操作。在操作中解决问题。

3、实践操作法

让学生动手操作,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教学本节课时,我设计了摆一摆,创造规律的操作活动,通过学生动手摆、排亲身感知、体验事物的排列规律,逐步发展其动手、观察及推理能力。

4、自主探究法

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始终做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素材、创设充分学习的空间、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例题中的规律,再让学生进行汇报交流。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所以我让学生独立思考,摆一摆,再讨论这条手链中珠子的规律有哪些?最后面的珠子只有一颗黄色的,说明少了什么颜色的呢?掉了哪2颗珠子呢?通过了一系列的活动,由浅入深,一步一个脚印,层层递进,解决了这个问题。

(三)、联系生活、运用规律。

(1)、寻找生活中有规律的例子;

(2)、欣赏生活中有规律的物品;

(3)、创造规律——小小设计师

(四)、说练习(巩固规律)

摆一摆(设计规律,摆学具“○、△、☆”)(学生动手操作。) 画一画、涂一涂,深化规律。

(五)、说收获,深化理解。

通过看一看,摆一摆、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什么是规律?如何找规律、哪些东西有规律等等,目的是让小朋友们小结出:

按一定顺序重复出现的情况就是有规律的;

篇三:五年级数学三 四单元电子教案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1

2

3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4

5

篇四: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教案全集85页

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教案全集85页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

教学目标:

㈠知识和能力目标:

了解作家作品;积累词语、掌握音形义;体会课文写景的精妙;把握作品主题。 反复朗读课文,理清层次;结合自身实际,用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多角度㈡过程和方法目标: 深思课文的主题。

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了解他人的成长足迹,联系自我实际,思考自己如何走好成长途中的每一步。

1.求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

2.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

教学难点

描写三味书屋的部分难在两点:

1.是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困难;

2.是有些难解的词语。

课文类型:讲读课

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内容的特点、教学的目标、教材重点,选用的教法和预计效果如下: 提问法、讨论法——能精讲、善导、内容要点集中,思维方向集中。 比较练习法——优化训练,突出重点,使难点形象化。

读写结合法——以写促读、突出“应用语文”。

谈话法、演示法——作激趣、引思,突出“与生活密切联系”,创设良好课堂气氛。

学法指导:

1.根据单元的要求,要求学生自觉使用工具书。

2.根据课文内容特点,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和课后练习,会速读(或跳读)、研读相结合。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引入 童年,是一个多么令人向往的快乐岁月,可是,每个人都必须告别童年,成长为一个大人,当一个成人回顾童年时,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今天 教学重点 第 1 页

我们要学习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是一篇此类题材的名篇。

介绍鲁迅生平简历。

介绍本文。选自《朝花夕拾》,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的散文, 写于1926年,当时作者45岁。他在《小引》中写道:“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便是现在心目中的离奇和芜杂,我也还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转成离奇和芜杂的文章。或者,他日仰看流云时,会在我的眼前一闪烁罢。

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存留。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

二、整体把握 揣摩标题含义:

a) “百草园”“三味书屋”点名全文记叙的两个地方。“从??到??”表明文章是按“百草园”在前,“三味书屋”在后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 b) 全文叙写了作者儿时两处的生活片段。第一部分,记叙百草园的生活;第二部分,记叙三味书屋的生活。

c) 表明了作者由幼时玩乐到长大读书的过程

三、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d) 前后两个生活片段各倾注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e) 两个生活片段中各写了哪些好玩的事情?说说你们的印象。 f) 圈出你不认识的或不理解的字词,画出你不理解的句子。

四、强调以下要点:

文章哪一部分写百草园,哪一部分写三味书屋?(一、(1-8)叙述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二、(9-24)叙述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五、学生讨论

g) 结合课后练习一3谈谈作者的感情。(百里草园里有哪些好玩的东西?[1]有趣的动植物(2)[2]神奇的传说(3-6)[3]雪地捕鸟(7-8)你对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印象?你觉得作者笔下的这位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倾向

第三条,最后一段话表现了对儿时生活的留恋)

h) 两个部分之间是如何过渡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感情丰富,符合孩子的心理,突出了对百草园的依恋)

i) 模仿“也许??也许??也许??总而言之??”句式造句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学习“三味书屋”部分,体会文章对三味书屋环境和先生的描写。 第 2 页

2.讨论文章的主题。

教学过程:

五年级下册数学书85页

一、引入

鲁迅先生笔下的百草园给你们什么印象呢? 学生自由回答

二、百草园的景物描写 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a) 作者描写了百草园中的哪些景物?

b) 作者如何将这些景物联系在一起。

c) 这个句式有什么特点?(既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俱全;层次井然,条理分明,由整体到局部) d)模仿这个句式造句

三、教师范读,学生齐读。讨论下列问题

美女蛇的故事作用 童年鲁迅对这个故事是不是很感兴趣?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对描述百草园产生了什么作用?(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

学生单独回答

四、雪地捕鸟 这段描写有什么特点?(动词运用准确)模仿这一段写一段话,也使用一系列动词。

五、文中还写到了作者的老师,从文中找出这些句子,说说这是怎样的一位老师,你喜欢他吗?

点拨:抓住文中关键词语和关键语句去理解

极方正、质朴、博学,和蔼,

A.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

B.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

C.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

D.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3.百草园中有许多趣事,如拔何首乌等,作者在三味书屋有没有?分别是哪些趣事?

点拨:第17段;读书;上课时的画画等。

4.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请提出来?

六、解决疑难的句子

三味书屋:“三味”取自“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的古语。大意是:读四书五经之类味如吃米面,读经典史籍味如吃喝佳肴 第 3 页

美酒;而读诸子百家学说之类的书,则味如酱醋罢了,好比烹调中的佐料一样。

七、拓展:(口语表达)

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童年时美好的记忆,鲁迅先生的百草园肯定也勾起了同学们对童年的美好回忆, 能否说说你心中的那个“百草园“那些趣事呢?(教师鼓励学生自由发言)

作业布置:写一篇随笔《童年趣事》

八、板书设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学后记:提起鲁迅,人们常常会想到他的严肃、庄重,但是打开他的童年之窗,我们会发现,那里却是另外一道风景: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无味的冬天也是童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让学生走进鲁迅的童年,探索一下他成长的足迹。改变以前的教育方式,不再限制学生的思维,表现在对文章的思想理解,不再让学生限制在反封建教育的范围。学生有一个相对宽裕自由空间。

2.爸爸的花儿落了

林海音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了解作家作品,积累词语,理清文章脉落,了解插叙、伏笔手法的运用,正确体会作者的情感。

过程和方法目标:

正确朗读,反复朗读,在读中理解内容,在读中体会情感。 了解他人的成长足迹,正确面对成长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走好自己的人生道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路。

教学重、难点:

第 4 页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从中感受至爱亲情。

教学方法: 学生分组讨论

教学时间: 两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

1.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在学习的过程中,你可能也遇到过类似“我”赖在床上不想上学的经历,你的父亲是如何教育你的呢?也许感受到父爱的事件很多,准备好说给大家听听。 教师:

1.准备好授课内容及多媒体课件。

2.有条件的,可提前为学生播放影碟《城南旧事》。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人生在世,人们夸赞的最多的是母爱,人们最不能忘怀的也是母爱。可是今天我们要为我们的父辈唱一首颂歌,他们同样让我们难以忘怀,他们同样值得我们夸赞。现在我们就一同去认识一位可敬又可亲的父亲吧!

二、整体感悟:

(1)检查预习情况。(利用多媒体课件)

(2)快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朗读中思考问题。

大屏幕技影出示问题组:

a.从全文看,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

b.“花”在全文结构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c.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速读课文后,四人小组讨论回答,学生间互相评论补充。 a.爸爸表面上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

鼓励孩子要坚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7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很重感情,他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 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

b.文章题目为“爸爸的花儿落了”,与题目相映,文章也多处写到花,如开头由衣襟上的夹竹桃引出爸爸生病住院,结尾用“垂落的夹竹桃”回应前文,点出爸爸已不在人间,可以看出“花”是作为线索贯穿小说始末的。

c.表达了作者失去父亲的痛楚与无奈,同时又深深眷念的感情。 第 5 页

篇五:2015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精编同步学习 练习题库(课课练 85页)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作业设计

第1节:复习加减混合(1)

一、算一算。

二、算一算。

4+3-2= 4-2+3= 2+3+4= 9-6+3= 8-2-2= 9+1-5= 4+5-7= 3+7-2= 1+4+5= 10-4-4= 2+7+0= 7-6+5= 8-1-3= 2+6-7= 3+3+3= 7+2-5= 10-6+5= 9-2-2= 9-8+5= 10-4+5=

三、在□填数。

□+5=9 □+7=10 □+3=8

2+□= □+3=7 5+□=10

四、 填空后写出四个算式。 6

□○□=□ □○□=□ □○□=□ □○□=□

复习加减混合(2)

一、算一算。

9-4= 7-7= 10-5= 6+3= 8+2=

10+0= 10-0= 0+9= 5+5= 10-6=

9-9= 0+0= 0-0= 9+1= 10-1=

二、算一算。

3+7-5= 8-6+2= 10-7+0= 9-6+5=

10-6+0= 8-7+1= 3+2+4= 10-3-7=

10-6+2= 8-8+8= 10-9+7= 9+3-8=

8+2-7= 4+5+1= 7-7+6= 2+3-5=

三、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3+( )=10 ( )+2=8 ( )+( )=10 9+( )=10 8+( )=9 4+( )=9

( )+6=8 ( )+2=7 ( )+7=8

4+( )=10

认识图形(1)

一、填空。

(1)长方形有( )条边,正方形有( )条边,三角形有( 条边。

(2)用( )根小棒可以摆一个长方形。

(3)用( )根小棒可以摆一个正方形。

(4)用( )根小棒可以摆一个三角形。

(5)硬币是( )的。

二、 )

有( )

三、给

涂上颜色。

有( )

四、给

涂上颜色。

五、给 △ 涂上颜色。

六、给 ○ 涂上颜色。

七、

八、计算。

如果△=2,○=3,□=5,那么

□+○+△=( ) △+○-□=( )

△+△-○=( ) □+□-□=( )

认识图形(2)

一、用下面的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可以画出哪些图形?连一连。

1、长方形有( )条边,正方形有( )条边,三角形有( )边。

2、用( )根小棒可以摆一个长方形;用( )根小棒可以摆一个三角形。

3、硬币是( )形;红领巾是( )形;课桌面是( )形。

4、长方形相对的边( );( )形四条边一样;平行四边形相对的边( )。 5、

从左往右数第( )个是圆形,第( )个是正方形,一共有( )个长方形。

三、我会判断。

1、两个一样大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 )

3、长方形就是正方形。 ( )

2、两个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四边形。 ( )

四、它们折出来是什么样子?连一连。

知识回顾

一、读一读,想一想,填一填。

①15前面一个数是( ),后面一个数是(

②一个数,个位是7,十位是1,这个数写作(

③和19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④12在11的( )面;8在9的( )面。

⑤18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⑥15的十位是( ),表示( )个(

示( )个( )。 )。 ),读作( )。 ),表 );个位是(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