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红旗不倒接力赛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9:20:40 体裁作文
红旗不倒接力赛作文体裁作文

篇一:红旗一角

红旗一角的故事

领1:当我戴上鲜艳的红领巾,

我的心啊,总是那样激动; 领2:当我戴上鲜艳的红领巾,

总想把一个故事讲给小伙伴听。

领1:我永远忘不了那天黎明;

妈妈带我来到人民英雄纪念碑前, 领2:啊,碑座上雕刻着多少英雄! 我看见,

齐:浩荡的长江巨浪翻卷,

领1:我看见,

齐:千帆齐发如万马奔腾。

领3:我看见,百万雄师过大江, 齐:像一道钢铁长虹??

领2:妈妈从提兜里拿出一个小包, 轻轻地打开,一层又一层。 领1:忽然,包底露出一角红布,

妈妈轻轻地把它捧在手中,

把我带进炮火连天的抗日战争——

领3:那是一九四五年的一个夜晚, 抗日大军向长江对岸进发,

领4:霎时间,万船争渡,枪炮齐鸣, 男齐:像闪电,像飓风,

齐:像惊雷,像山洪。

领3:最前边那只战船像一把尖刀, 一面红旗在船头飞动;

领4:尖刀船勇敢地冲过火网,

复仇的热血在战士心中沸腾;

领1:突然,那面巨大的红旗“扑”地倒下, 一块弹片炸断了桅杆上的缆绳。

领2:这时,船上跃起一个高大的英雄。 他负伤的巨掌拉紧风帆,

齐:风帆又高高扬起;

领1:他流血的铁臂高举红旗,

齐:红旗又哗哗飞动。

领3:战火硝烟中,

齐:红旗像熊熊的火炬,

领4:枪林弹雨里,

齐:英雄像山顶的青松,

领2:滚滚江面上,

齐:战船像锋利的宝剑, 插向敌人的心胸。

领1:突然,一声巨响,

英雄手捂前胸,

红旗不倒,

男齐:红旗不倒,

齐:红旗不倒!

领3、4:钢铁的臂膀呀,

齐:一直把战旗高擎!

领1:热血,浸透了红旗的一角,

领2:红旗,像热血一样鲜红。

齐:红旗呀红旗,

今天我才知道你为什么这样鲜红。 领3:红领巾呀红旗的一角,

齐:多少烈士的鲜血把你染红,

领4:红领巾呀红旗的一角,

齐:你永远飘扬在我心中。

男领:革命的重担,

齐:我挑起,

女领:革命的传统,

齐:我继承,

领齐:革命的道路,

齐:我走定,

领齐:革命的红旗,

齐:我,高,擎!

领1:每当我戴上鲜艳的红领巾, 我的心啊总是那样激动, 领2:总想把这个红旗一角的故事, 讲给所有的小伙伴听。

篇二:“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由来

“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由来

一部光辉的历史凝聚琼崖革命的辉煌,一个伟大的奇迹让海南人民引以为豪——“二十三年红旗不倒”。

纪念琼崖纵队成立六十周年大会。

海口人民公园,冯白驹雕像。

革命的硝烟已经远去,但英雄的壮举,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一句“二十三年红旗不倒”,凝聚了琼崖革命的辉煌,也叫响了海南人民的自豪。 “二十三年红旗不倒”是一部英雄史诗。1927年9月23日,椰子寨战斗的枪声,掀起了全琼武装总暴动的序幕。从此,琼崖人民革命武装在党的领导下,克服重重艰难险阻,历经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三个时期艰苦卓绝的斗争,最后接应、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野战军渡海登陆作战,于1950年5月1日解放了海南岛。

“二十三年红旗不倒”这一精炼、生动的表述,是在革命胜利30年后才流行的。 “二十三年红旗不倒”这一说法,是从原琼崖纵队副政委黄康于1980年5月为纪念海南解放三十周年而写的一篇文章中。文章的标题就是《二十三年红旗不倒》。此前,原琼崖纵队副司令员马白山等人于1979年12月1日在《人民日报》发表的《巍峨五指山琼南顶天柱——缅怀战争年代的冯白驹同志》一文中,曾有海南岛“坚持二十三年游击战争红旗不倒”的表述。

而“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缘起,可以追溯到海南解放前周恩来同志对琼崖革命的评价。1981年,邢诒孔等人在征集党史资料过程中,拜访了原中共琼崖区委委员、琼崖革命老战士李独清。李独清向邢诒孔介绍了一次难忘的接见。1949年初,李独清受区党委委派向中央汇报琼崖革命斗争的情况。在西柏坡,李独清受到了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的亲切接见。

“当周副主席得知我是琼崖来的干部后,便热情地再次跟我握手。我感到一股暖流注入心田……”李独清在一篇回忆文章中这样描述。汇报是在凌晨一点钟进行的。周恩来的一段话深深地印在了李独清的脑海里:“海南的

斗争坚持了二十多年,红旗不倒,这是很大的成绩。党中央相信你们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坚持到最后胜利!”

1982年,海南党史工作者赴京征集党史资料,拜访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刘澜涛时,再次听到了“红旗不倒”这一评价。刘澜涛说,“红旗不倒”全国只有两面,一面是刘志丹在陕甘地区树起的红旗,一面是琼崖革命的红旗。 1983年,《琼崖纵队史》一书开始着手编写。该书的审稿会,编委会专门邀请了众多琼崖革命老战士参与。大家一致认可了“二十三年红旗不倒”这一提法,并商定将1927年9月23日这一天确定为琼崖纵队的诞生日。 《琼崖纵队史》编纂历时3年。1984年5月,已经85岁高龄的聂荣臻元帅欣然为该书题词:“孤岛奋战,艰苦卓绝,二十三年,红旗不倒”。随着1986年《琼崖纵队史》的出版,“二十三年红旗不倒”得到了党史界的认可,逐渐传遍海南,叫响全国。

说起“二十三年红旗不倒”,人们往往会想到琼崖革命一位卓越领导人——冯白驹。在“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艰苦征程中,他高举这面红旗有21年之久,被周恩来同志誉为“琼崖人民的一面旗帜”。因此,“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流行,也与人们对冯白驹的纪念紧密相连。

在“文革”期间,冯白驹遭到残酷迫害,于1973年7月19日在北京含冤逝世。1983年,中共中央作出平反决定,为他恢复名誉。第二年,冯白驹故居的重建工作便开始启动。1987年9月22日,琼崖纵队成立60周年纪念日前一天,冯白驹故居重建落成。1988年6月7日,冯白驹雕像在海口人民公园揭幕。雕像下方的“冯白驹将军”5个大字,是由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

的。人们在缅怀冯白驹将军时,会很自然地想到琼崖“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丰功(来自:www.sMHaiDa.com 海 达范文网:红旗不倒接力赛作文)伟绩。

邢诒孔说,“二十三年红旗不倒”是一部光辉的历史,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不仅在中国,即便在世界革命斗争史上,也堪称奇迹。在琼崖革命斗争中涌现出的红色娘子军,曾被周恩来同志赞扬为“世界革命的典范”。 省委党史研究室党史编审处处长赖永生说,“二十三年红旗不倒”是海南人民的一种独特精神,这一精神可以概括为“坚定信念一往无前,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真心实意为民谋利、无私奉献不怕牺牲”。这种精神是我们今天建设大特区的法宝,还应该一代一代传承,不断发扬光大。

纪念园里,一杆红旗高高飘扬

篇三:“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研究现状综述

“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研究现状综述

内容提要: 1927年9月23日至1950年5月1日发生在中国海南的琼崖革命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琼崖革命斗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创造了中国人民革命史上的孤岛奋战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光辉范例。文章对琼崖革命“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关于琼崖革命留下的启示进行了概述。 关键词: 琼崖革命 二十三年红旗不倒 研究综述

在艰苦的战争岁月,以冯白驹为杰出代表的琼崖共产党人,团结和依靠各族人民,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孤岛斗争,创造了“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光辉典范,并磨砺出具有琼崖特点的“二十三年红旗不倒”革命精神。琼崖共产党人“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革命精神,是革命先辈给我们留下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长期以来, 对琼崖革命的研究因为海南地域性较强和其他的一些原因没有深入。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来, 我国学者开始对琼崖革命做深入、全面的研究。目前, 国内研究成果比较丰富的学者有赵康太老师、李德芳老师和邢诒孔老师等。学生现对“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精神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一、“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研究的历史(上个世纪末期)

在文化大革命之前和文化大革命之中的时期,由于各种历史的原因使琼崖革命的研究缺乏相关的史文献记载。文革结束以后,琼崖革命的研究开始活跃。学者邢诒孔的专著《琼崖纵队史》(广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出版)是对琼崖革命介绍的较早的书籍,开始从历史的角度对琼崖革命进行介绍,重点叙述了周恩来代表中央鼓励冯白驹“你们琼崖党抓住红军,抓住农村革命根据地,抓住苏维埃政权,这三件大事很好。今后,只要紧紧依靠群众,高举武装斗争的旗帜,坚持斗争,一定能够取得胜利。”这就充分说明了军队、根据地和革命政权的重要性。其论文《对海南革命根据地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初步探讨》(《中共党史研究优秀论文选》,1991年)重点说明了琼崖革命获得胜利的要素,如中共中央的领导,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人民的觉醒,武装队伍和统一战线的作用等。 学者徐冰的论文 《琼崖革命的历史转折点——内洞山会议》(《海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4期)着重介绍了在定安县内洞山召开的琼崖各县代表联席会议,史称内洞山会议。这次会议在中共琼崖地方组织的历史发展中起了重大作用:在政治上,纠正了“城市中心论”的错误,在军事上,认识了游击战的特殊意义,在组织上确立了冯白驹的领导地位。

总之, 20世纪后期海南学者对琼崖革命的研究主要关注于对历史事实的叙述和取得最终革命胜利的要素, 这表明琼崖革命史的研究在中共党史的领域里还是有一席之地的。

二、“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研究的现状(21世纪以来)

21世纪以来, 国内史学界对琼崖革命已经进行了比较全面深入的研究, 很多学者对此问题的研究比较活跃, 相关研究论著也比较多。特别是赵康太老师、李德芳老师不单单是对琼崖革命的论述,还由此引申出对于相关革命精神的研究和解读,使之更具时代意义。 赵康太老师编写的专著《琼崖革命论》(南海出版公司,2005年)和李德芳老师编写的专著《琼崖革命精神论》(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7年) 是对琼崖革命精神的深入研究,特别是“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精神的全面解读。在相同的外部条件下,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实践却有截然不同的结果,有些地区的革命刚兴起就失败,或者半途而废,而海南革命斗争却坚持23年,并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这种海南革命斗争红旗不倒经验的总结研究,在任何时期都是意

义非凡。

赵康太老师的《自然地理环境与中国革命道路的战略选择——兼论琼崖革命斗争“23年红旗不倒”》(《海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4期)一文将琼崖革命“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与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选择结合起来进行研究,说明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中国国情 ,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所走出的道路是正确的道路。赵康太老师的《中共琼崖地方党组织的执政经验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新东方》,2011年第4期)一文将琼崖革命的历史情况和当今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相结合,全面系统的总结了中共琼崖地方党组织的执政经验,对加强海南各级党组织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建设,推动国际旅游岛建设顺利发展,建设“法治海南”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三、“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研究的重点

海南革命斗争“二十三年红旗不倒”,其斗争之艰难卓绝是中国革命史上罕见的。其间有国民党军队的反复进攻,有来自共产党内部“ 左”的或右倾的错误的干扰,还有地理环境条件的制约、自然灾害的频繁、物质供应的奇缺,等等。这些革命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锻炼和考验了海南的共产党人、海南的革命队伍,造就了成千上万的革命英雄,创造了富有海南特色的革命斗争经验。在这样一个主客观条件异常困难的孤岛上,坚持革命斗争使“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原因更成为了当前研究的重点。

学者邢诒孔的论文《“二十三年红旗不倒”: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新东方》,2010年第3期)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表述:一是琼崖革命事业有一个团结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即中国共产党;二是要一切从琼崖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三是紧紧依靠英雄的琼崖各族人民坚持革命斗争。学者林鸿范的论文 《“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经验与启示》(《今日海南》,2006年第5期)讲“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原因概括为五个方面:一是革命斗争的领导核心始终存在;二是革命政权组织始终存在;三是革命武装队伍及武装斗争始终存在;四是革命中心根据地始终存在;五是革命群众团体组织始终存在。“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研究的重点使琼崖革命的宝贵精神在今天仍然散发出夺目的光芒。

四、“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研究的启示

海南革命斗争“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经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海南三百万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通过对“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研究,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 赵康太老师的论文《琼崖革命研究六十年的历史回顾》(《旗帜飘扬——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人物研究论文选》,2010年)和《琼崖革命研究六十年:回顾、反思与展望》(《海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将60年来海南各级各届党组织和党史界广大研究者有关琼崖革命研究的成果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将“红旗不倒”、“孤岛奋战”、“冯白驹精神”、“红色娘子军”、“红毛暴动”、“木船打军舰”等革命史的奇迹进行总结,并将这60年的研究划分为艰难创业、史料整理和理论创新三个阶段,使“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研究真正进入了一个成熟的阶段。

总之,60年以来, 中国史学界对琼崖革命已经进行了比较全面深入的研究, 21世纪以来, 以赵康太老师为首的海南史学界对“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研究更加活跃, 相关研究论著也比较多。特别是目前,海南进入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新时期,“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伟大精神更需要被赋予新的时代色彩,以激发广大人民开拓进取的热情。“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伟大事例,需要我们在进行更加深入研究的同时, 更多的进行宣传和推广。

篇四:大别山(优秀作文)

大别山,红旗不倒的山

历史的烟尘里,曾有多少血雨腥风?

炽热的胸腔里,流淌着永不止息的热血!

幸有机会,与老师同学们免费游览大别山,大别山红安之行,给了我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震撼!

著名的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写过这样的一首诗:“山之南山花烂漫,山之北白雪皑皑,此山大别于他山也!”据历史记载,只是大别山得名的原因之一。大别山位于湖北东北,横贯红安等几个县市。谁也不曾想到,红安的人民,以满腔热血,保卫了他们的亲人,甚至整个国家!

明珠龙井峡,濒临巍巍;别山湖畔,白马尖峰,山峦叠嶂,苍松荫荫。 遥想当年,革命先烈满腔赤诚,英勇挥刀败日鬼。

战士双脚走天下,刘邓挺进大别山,濒临大山逼安徽,鄂豫皖区现光明。 何等气势!即便时间逝去,它还是让后人津津乐于称道。

上午十点,我们来到了红安著名小镇——七里坪的常胜街。站在门前,映入眼帘的便是“常胜街”几个大字,在古老高大的石磊的装饰下,在路旁苍松的点缀下,更显得庄重深沉。大门的右边,是秦邵秦烈士的墓碑,茂密生长的两颗松树,蓊蓊郁郁,那是烈士的生命,是烈士的魂,历史已去,烈士的精神将永存!进入常胜街,两边的红色木门,古老的房屋长廊,把游人引入更深处,慕名而来的游人络绎不绝,曲径通幽。走在青石板小道上,叩响的是历史的足音。在这古老灰白的街道之间,保留着历经战火洗礼的遗迹。红军中西药局、红军第四方面军指挥部、红军银行、七里坪工会、日杂铺等,它们是浓缩的一部史诗,传颂这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古老灰白的房屋,古老的木门和铁锁,飞逝的时间在历史的年轮里,从不停息。但是历史留给红安的,留给常胜街的,却是完全的古风古韵。淳朴的民风,灿烂的文化,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风流人物。红安这块宝地,此谓物尽天华,人杰地灵,大自然的杰作,人民英雄的忠心赤胆,的确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感想与回忆。

伴着大伙,兴高采烈,已经是下午,怀着崇敬,步入红安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碑前,当我在“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碑文前肃立时,我热血沸腾,思绪忽然长出了一双翅膀,带我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在革命年代,一个小小的红安县,就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献出了14万英雄儿女的生命,诞生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位国家主席;走出了韩先楚、秦基伟、陈锡联等223名将军,是全国将军人数最多的县,因此成为中国的举世闻名的“将军县”,在中国工农红军的队列中,曾经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红安人,每四名英烈中,就有一个属红安籍。想想,此是无数红安人的骄傲啊!

继续游览,静静的跟着讲解员,走进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纪念馆。在一幅幅图片,在一件件文物前缅怀先烈,在利用声光电多媒体再现黄麻起义情形的幕布前,聆听黄麻起义的冲锋口号;在共和国将领的肖像前感受他们戎马一生的壮士情怀。那么多的血雨腥风,那么多的前赴后继,每一个牺牲都成为一个火把,他们用生命燎原革命的圣火!站在展厅里,倾听大山的声音,倾听先烈的声音,还有那“打到日本帝国主义”的呼喊。我用我那柔弱的胸怀,去感受先烈的伟大,因为他们有思想,他们会创新,他们要主宰自己的生命;他们会在生存中改变,他们会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战天斗地,他们也用他们的团结协作开天辟地,

他们更会用他们的开拓创新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新中国。他们高举红旗,大呼救国,立誓杀敌。大别山的红旗永远不倒!

他们有无限的勇气和魄力,他们对于大别山太渺小,他们对于大别山又太崇高。他们就像这连绵的大山,经历了无数个昼夜,他们用他们坚定的信念和胸怀,在大别山上留下自己的脚印,经过风雨的洗礼,将永垂不朽!

篇五:冯白驹与琼崖革命二十三年红旗不倒

冯白驹与琼崖革命二十三年红旗不倒

徐四

(海南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海口 570228)

摘要 琼崖革命是在以冯白驹为领导的革命志士的成功探索抗战过程,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冯白驹生平的掠影缩写,得出琼崖革命能够成功的一些重要原因,得出琼崖革命保持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核心在于始终形成并保持以冯白驹等坚强领导核心长期存在,根本在于以冯白驹等领导集体坚持的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作风,保证在于广大革命志士的雄心信心并坚持武装斗阵,优势在于海南岛特有的自然气候与地理位置,动力在于海南人民长期历史和现实中的压迫。

关键词 冯白驹 琼崖革命 二十三年红旗不倒

“二十三年红旗不倒”是一部英雄史诗,说起“二十三年红旗不倒”,人们往往会想到琼崖革命一位卓越领导人——冯白驹。在“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艰苦征程中,他高举这面红旗有21年之久,被周恩来同志誉为“琼崖人民的一面旗帜”。琼崖革命的兴衰与冯白驹紧紧相连,要谈琼崖革命就不能不谈冯白驹。

一、 冯白驹生平简要回顾①

1903年6月7日(农历五月十二日),海南岛琼山县中部的大山乡长泰村(现为海南省琼山市云龙镇长泰村)石匠冯运熙家里传来一阵婴儿啼哭声,一个男婴离开母体,呱呱坠地。石匠给这个男婴取乳名叫公孙,辈名裕球。他就是后来被周恩来誉为“琼崖人民的一面旗帜”、郭沫若喻为“南天一柱”的冯白驹将军。

1916年春,13岁的冯白驹考入南渡江下游东岸的云龙高等小学,在那里接触到鲜活的近代文化知识。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琼崖人民不屈服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不屈不饶的英勇斗争。在云龙小学读书期间,冯白驹与一群以李爱春、李俊庄为代表的志趣相投的同学组织起“同学互助组”,立誓在以后的生活中要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坚决与封建旧习俗和恶人作斗争。

1919年5月4日,中国爆发了开辟历史新时代的五四运动,这一运动在海南岛纷纷得到学生们的响应。正在琼山中学读书的冯白驹与琼崖中学、琼山师范

华美中学和匹瑾女子中学等中学学校约1600名学生一起前往海口游行示威,声援北京学生爱国运动。冯白驹是琼山中学运动的骨干,还担负了府海学生联合会的一部分领导工作,在中学时代,冯白驹在琼崖学联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学生进行爱国宣传教育运动,直至1923年中学毕业。

1925年春,冯白驹为追求自己的理想,开阔视野,掌握更多的现代科学文化,为社会多做实事,成功考入上海大夏大学预科班。这是冯白驹人生的关键时期,在上海,他接触到革命思想的熏陶,懂得许多革命道理,并不断走出学校,与同学们一起同帝国主义和卖国政府做斗争。在上海求学中,冯白驹接触到一批思想先进的共产党人,但是由于家庭经济状况的不断下落,已经不能满足冯白驹继续深造的愿望,只能被迫放弃求学,而这恰好启发了冯白驹——在当时的社会,只有参加改革旧社会旧制度,穷人才有翻身的可能。于是,“回乡参加革命”就成为冯白驹的既定目标。

1925年冬,抱着弃笔从戎抱负的冯白驹回到琼崖,在徐成章的指引下,冯白驹回到了离别一年的故乡海南,并联系上其高小时同学的李爱春。由于李爱春的推荐和介绍,冯白驹在海口市郊农民协会办事处担任办事处主任一职,而这正是冯白驹在漫长革命生涯中迈出的重要的第一步。在担任办事处主任期间,冯白驹领导海口市郊农民进行减租减息反霸斗争。特别是冯白驹亲自领导的仲恺农民协会,因开展农民运动的成绩显著,成为当时琼崖地区农民协会的一面旗帜。1926年,在李爱春的介绍下,冯白驹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标志着冯白驹已经由一个充满救国救民思想的热血青年,成长为一个物产阶级的先锋战士。

1927年4月,蒋介石叛变革命,国民党琼崖守备军司令部在海口、府城开始逮捕和屠杀共产党人、工人和进步青年学生,中共琼崖地委机关被破坏。在琼山县委书记李爱春牺牲后,冯白驹担任中共琼山县委书记。1928年夏天,琼崖特委将冯白驹调到澄迈县任县委书记,以恢复党组织和团结同志。1929年初,特为机关迁往海口市,至1929年夏,由于叛徒的出卖,大多数同志被捕牺牲,革命形势万分危急。就在这时,冯白驹负责并召开了内洞山会议,研究如何挽救党,解除危急,这次会议被成为琼崖革命时期的“遵义会议”,大会选举冯白驹为临时特委书记,自此,冯白驹肩负起领导海南革命斗争的重担。

1932年4月,海南召开党的第四次代表大会,冯白驹选任特委书记,开始

了土地改革的历史脚步。此后,在冯白驹的领导下,迅速打开了海南革命的新局面。国民党保安队兵变成功被策动,三四千人的独立师成立,特色娘子军开始诞生,在苏区建立各级武装队伍以及少年先锋队,劳动童子军,妇女协会等群众组织。经过党的努力,斗争不断深入,革命高潮开始掀起。

1932年8月,陈汉光国民党反动派对海南进行围剿。特委决定,一部分红军在当地坚持战斗,一部分向母瑞山撤退。在母瑞山的抗战阶段,由于敌强我弱和特殊的地理环境,冯白驹等革命志士艰苦奋斗,没有栖身的场所,没有充饥的粮食,十个月没有吃过一粒米,一颗盐,没沾过一滴油,始终保持乐观的革命情操和旺盛的战斗力。经过重重困难,冯白驹偷偷的回到了老家,但是由于坏人告密,冯白驹和其夫人曾惠予一同被捕入狱。

1937年11月,在党中央周恩来、叶剑英等同志多方努力下,冯白驹终于得到获释。此时正值国共两党合作阶段,特委便派他为代表和国民党谈判。谈判中冯白驹始终坚持我党在“政治组织上的独立自主”,使国民党并吞红军阴谋不能得逞,最后还是按照我党提出的原则,将中共琼崖红军改变为“广东省第十四统率区民众抗日自卫独立队”,属我党直接指挥。1938年12月5日,琼山县云龙乡举行了红军改编仪式,冯白驹任为队长。这支队伍在海南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持久抗日战争。

1939年2月二十日,冯白驹同志所领导的琼崖独立纵队在潭口阻击强行登陆海南岛的日军,打响了海南抗日战争的第一枪。接着冯白驹指挥我军在琼山、文昌地区展开一系列游击战,推动了抗日运动的发展。1940年冬蒋介石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在此期间,琼崖党内少数干部对美蒋反动派认识不清,主张琼崖独立纵队可以按照协定等待北撤山东烟台,但是冯白驹等大多数同志却保持着高度的革命警惕性,认为内战不可避免,必须做好战斗准备,立足于打。冯白驹坚持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避实就虚,不断歼灭敌人有生力量。1946年2月,国民党四十六军撕毁停战协议,出动五个团的兵力,分四路向白沙解放区发动大规模进攻,琼崖的内战全面爆发。冯白驹率根据地军民进行浴血奋战。1946年上级党组织口头指示琼崖纵队撤离海南,绕道北上。冯白驹根据判断,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坚决主张在海南坚持斗争到底,最后得到上级党组织的认可并赞扬,解决了琼崖革命生死危机。

八年抗战,打击了敌寇,壮大了自己。全海南除保亭、乐东两县外,其它各县都建立了县、区、乡各级党组织和人民政权。中共控制的地区占有人口一百多万。1949年秋,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强大攻势下,全国解放战争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在中央决定解放海南岛之际,冯白驹积极配合,提供战略方针,指引十五兵团从岛西部海南登陆,歼灭敌军。1950年4月30日,海南岛全部获得解放。

1950年5月1日,海南岛上的军民,在中共海南区党委,冯白驹等直接领导下,又开始了新的战斗历程——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冯白驹贡献了自己的一生,在1973年由于“四人帮”的迫害,身心受到摧残,与7月19日含冤去世。

二、 琼崖革命二十三年红旗不倒之奇迹探索

1980年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刘澜涛曾这样说:“红旗不倒”在中国只有两面。一面是刘志丹在陕甘地区树起的红旗,一面是琼崖革命的红旗。中共共产党领导的海南革命武装斗争,坚持孤岛奋战二十三年不倒,创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奇迹,这个奇迹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有着极其深刻的外部条件和内在原因。笔者认为,海南琼崖革命二十三年红旗不倒,主要是以下原因:

(一)“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核心在于形成并保持着以冯白驹为首的坚强的领导队伍

海南革命斗争二十三年红旗不倒,前后经历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间之长,范围之广,斗争之激烈与复杂,堪称艰难卓绝。琼崖革命武装斗阵二十三年红旗不倒,因素是多方面的,而形成了以冯白驹为首的琼崖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核心,是一最重要的原因。从琼崖革命的先驱杨善集树起革命斗争这面红旗,到王文明保住这面红旗,再到革命中后期的冯白驹支撑起这面红旗。可以看出,在琼崖的革命历史中,这面红旗一直是在交接并牢牢树立着。“正是由于稳定而坚定的琼崖党的领导核心,他们才能在革命斗争中,不断地摸索和总结经验,正确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带领琼崖人民闯过一道道关卡,把革命推向胜利”②。中共琼崖特别委员会这个革命领导核心从1927年6月起至1950年5月海南解放,期间虽然有1929年5月、7月、和1937年10月三次遭到敌人破坏,但都能及时恢复健全。杨善集和王文明分别于1927年9月和1930年1月牺牲,革命重担落到冯白驹肩上二十余年,在这个领导核心中,冯白驹发挥了突出

的作用。

(二)“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根本在于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并加强党的建设

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的根本指导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就必须深入领略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只有坚持正确的马克思主义,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才能不走歪路。纵观琼崖革命战争史,就是一部在冯白驹领导下的马克思主义精髓的实践史。无论是土地革命战争中的母瑞山会议,还是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南撤”与“北撤”的处理问题,始终可以看出,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是冯白驹等一贯坚持的立场和方法。党的建设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在琼崖革命抗战史中,冯白驹领导下的党委党组织,始终注意搞好自身建设,不断加强理论学习。独立队成立以后,立即将政治教育提到与军事训练同样重要的地位。解放战争时期,进行“六查”、“三整”等活动纯洁组织,改造思想。琼崖党组织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下,注重自身建设,提高党的战斗力,这是琼崖革命武装斗争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根本原因。

(三)“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保证在于发动并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并坚持武装斗争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说,“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③海南琼崖革命二十三年红旗不倒,根本保证就是由于得到了广大真心实意拥护革命的群众的支持。冯白驹有一句名言:“山不藏人人藏人”,这就是冯白驹领导琼崖革命所总结出的群众路线观点、海南孤军奋战23年,就是三百万琼崖人民对革命的真心实意的拥护,革命队伍的衣食住行来自群众,革命队伍的兵源武器来自群众,革命队伍一切活动都是群众用自己或亲人的生命保护而进行的,如果没有海南人民真心实意的拥护,就没有海南革命最后胜利。广大人民群众就是被中国冯白驹等共产党同志的革命雄心、革命信心所感染,毅然参加武装革命斗争序列,不怕流血,不怕牺牲。冯白驹第一任妻子冯惠秋被捕期间,怒斥国民党当局,坚贞不屈英勇就义。红军总司令冯平在国民党软硬兼施情况下,坚持信仰,说“要我改变信仰比太阳从西边出来还难”,毫无畏惧。正是这些广大人民群众的坚决拥护,就连女同志也纷纷加入战斗,这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