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初中作文 > 教育资讯

读《师爱之路》感想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6:28:22 初中作文
读《师爱之路》感想初中作文

篇一:读《师者之魂》心得体会

读《师者之魂》心得体会

自从踏上教师这个工作岗位,20年来,我始终热爱着教师这个职业。在工作中,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严格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团结同志、关爱学生、勤奋工作、乐于奉献、严于律己,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家长的尊重,得到了同事和领导的赞许与信任。最近读了《师者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师德修养》后,引发了我更多的感想,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一、敬岗爱业,要热爱教育事业。

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二、加强政治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养。

自己应该系统地学习《义务教育法》、《中华人们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等法律法规文件,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恪尽职守,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

三、需要有爱心。

在教育中,爱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是教育的关键,也是教育的基本要求。爱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彰显学生的个性,放飞学生的心智,启迪学生的心灵,唤醒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努力做到思想上关心学生,感情上亲近学生、生活上关心学生,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师生关系融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需要耐心。

内心如火一般炽热,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为全体学生服务,这样才能燃起学生对知识渴望的熊熊之火。激发学生的斗志也是必不可少的,给他们树立信心,让他们有“克敌制胜”的决心,这样才能在“创新教育”面前打好攻坚战。

五、孜孜不倦,积极进取。

有句话说的好,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就向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时时刻刻准备着用“一眼泉的水”来供给学生“一碗水”。

作为一名基层教师,我把教师职业作为自己毕生追求的事业,全身心的投入。平时注重自身师德修养,业务素质的提高,积极参加各种进修和学习,注重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德为师之本”,做教师首先是做人,做真诚的人、做正直的人、做为人师表的人。不管是在平时的工作中还是生活中,不管是在学生面前还是在同事面前我都注意自身形象,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打动人,感染人。树立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崇高理想和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把对学生的爱,对事业的执着。化为自觉的行动。师德的核心是爱,我对学生的爱是一种把全部心灵和才智献给学生的真诚。我用我的爱心赢得了学生的尊敬,家长的信任。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逐步完善自己,爱岗敬业,爱生如子,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把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作终身奋斗的目标做实做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把学生教好,使学生获得发展。

篇二:读《时间简史》心得体会 读后感 感想

《时间简史》这是一本包含了非常多文字的书,连作者自己都说,这是一本很长很长的书,长到几乎要把整个时间都包含进去。然而,时间又是根本没有始终的,它不可能被任何空间所包含。所以,时间的无始无终也就成了书的作者霍金教授在整本书结束的时候要表达的终极意图。《时间简史》这本书可以说是一部写给普通人看的物理学著作,用最简单的语言阐述最深奥的宇宙原理,同时,它也是一本当代青年不可不读的经典名著。

我读完《时间简史》,获益匪浅,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宇宙有开端吗?如果宇宙有开端的话,在此之前还发生过什么事情?宇宙从何处来,又向何处去?时间的本质是什么?它会有终结吗?过去与将来之间的差别从何而来?为什么我们记住的是过去而不是将来?这是我们很多人都曾经思考过的问题,同时又深深地被困惑,无法解答。对自己存身于其中的宇宙的神秘感却永远潜存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

文中提到宇宙大爆炸发生1秒种后温度降为100亿度,那么爆炸前的温度是多少呢?在网上查找相关资料相结合后知道宇宙大爆炸前的温度为10的32次方绝对温度。这是经近代高能物理学家所证明的温度。虽然这庞(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读《师爱之路》感想)大的数字,特殊的单位我都无法理解,但我感受到自己是多么的渺小。

根据研究发现,宇宙在大爆炸后在10的负23次方每秒,这一瞬间的时间,宇宙就膨胀了10倍,那么这个宇宙膨胀的速度大概是10的31次方米/秒,这是什么概念?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光速是不可超的,除非是在静止的状态,质量为0的光子,才可能达到光速,光速是每秒种30万公里,那么就是3乘10的8次方米每秒,而宇宙膨胀的速度远远的亿万倍地超过光速。在大爆炸开始10的35次方米每秒以内的事情根本没办法知道。

再来说宇宙大爆炸的速度,这个速度既不能快,也不能慢,如果慢的话,所有星球就会被万有引力拉回来,整个宇宙大爆炸要精调到10的55次方分之一才可能达到爆炸所需要的速度。

是我的水平不够,读书不仔细,看了整本书中也只能谈谈宇宙大爆炸,其它诸如“多维弦理论”等更复杂的概念就不敢涉足了,以免献丑。不过,霍金先生在书最后所写的确实挺有意思的:“然而,如果我们确实发现了一套完整的理论,它应该在一般的原理上及时让所有人所理解。那时,我们所有人,包括哲学家、科学家以及普普通通的人,都能参加为何我们和宇宙存在的问题的讨论。如果我们对此找到了答案,则将是人类理智的最终极的胜利——因为那时我们知道了上帝的精神。”

人类需要了解自己,以前的自己,宇宙中的自己,人类渴望了解,在不断了解中不断进步,不断地走向未来。

篇三:师爱之路

《师爱之路》读后感

徐职高 岳梦

徐汇区开展了首届教书育人楷模剪影的活动,在徐汇区这样一个教育文化大区,优秀教师比比皆是,在首届活动中,有十位老师脱颖而出,她们的教育故事都融在了《师爱之路》这本书中,她们来自不同学校,不同教育领域,不同教育学科,但从她们的身上我学到了两样宝贵的东西——爱和责任!

教师总是把自己比喻成渺小的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而人们更愿意把教师比喻成伟大的人类灵魂工程师。但无论是蜡烛还是工程师他们在自己岗位上默默耕耘,默默奉献,怀着强大的责任心,尽心尽责地去上好每一堂课,教育每一位学生,因为社会、家庭赋予了教师责任,她们培育的是祖国的未来,是每个家庭的希望,必须不负重托,这份沉甸甸地责任是教师的使命,也是一份深厚的信任。

但把教育当成事业来做不能只靠责任,更多的是出于爱的责任,爱是一切的动力和源泉。在《师爱之路》这本集子中展现的教师故事,每一篇都透出浓浓的爱,爱学校、爱岗位、爱学生,这份爱让学生感受温暖,让教师变得亲切,也只有在爱的环境中才能培养出出色的人才。

《师爱之路》这本书对我的启迪非常大,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也找到了学习的榜样和标杆,在今后的工作中无论是为学还是为师都应该报着更大的责任心,投入更多的情感来耕耘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我的教师之路还很长,通过自己的努力希望我的路上也盛开师爱之花!

篇四:读《陈独秀大传》和听课感想

读《陈独秀大传》有感

摘要:笔者通过阅览《陈独秀大传》,了解到了陈独秀坎坷叛逆的一生,体会到了陈独秀一代人为中国革命事业奋斗的卓绝品质,对民主追求不懈的优秀思想。同时随着上世纪大量绝密资料的公开,对陈独秀,这个在生前被冠上“汉奸”、“右倾主义”、“反共分子”大帽子的大冤人,有了更加全面客观的了解。通过对陈独秀与笔者自身的比较,得到了许多人生感悟。

关键词:陈独秀,叛逆,功过

看了《陈独秀大传》,不谈作者写作技艺如何,谈谈陈独秀的一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用胡适对他的一句评价:“终身的反对派”,能大概地评价他坎坷叛逆的一生,但也不全面。不可否认,他是一个在黑暗时期挺身而出,追求光明的爱国知识分子。尽管曾犯下了政治思想的错误,但这决不能泯灭他对共产主义革命的忠贞。

叛逆的书生

生于1879年的陈独秀,年少时受传统封建文化的熏陶,学习《四书》《五经》,并参加了科举考试,却多次落榜而归。在目睹了考场种种黑暗后,失望的陈独秀转投康梁的维新派,心中开始萌生民主的思想。很快在五四运动后,他抛弃了康梁学说,转投了更为先进的马克思主义,亲自组织工人运动,随后参与创建了中共。自此,在心中推翻了种种理论后,他毅然选择了无产阶级的革命,叛逆的人生走到顶峰。但随后的领导失误,苏俄、国民党两面的栽赃陷害,使陈独秀脱离了党的核心。随后进出过托派,欲建立“不护国,不阿共”的第三大党,未遂。不久便病逝了。

陈独秀,“终身的反对派”,它自身的话说,他并非相当反对派,是现实逼他做反对派。传统儒家有缺陷,他就反对;共产国际有不妥之处,他当反对;反动势力的猖獗,他必拍案反对。这是他的成功之处,恐怕也是他的失败之处。他凭着勇往直前,傲视一切的铮铮风骨,走在了近代历史前沿,创建了共产党。但亦是由于他的傲慢:身处中共核心时坚持偏见,犯下不少过错;在落寞时拒绝党和人民的帮助,政治、思想上没有再进一步地发展。

功过参半的领袖人物

关于陈独秀,有太多的污蔑贬低之词。那些人紧揪着陈独秀的过错,却忽视了他的功

绩。是作者的忠于史实,才让我们还原了陈独秀真正的面目。

陈独秀被开除党籍一案,现今被一些人成为“中共史上第一冤案”。根据原书作

者记载,当时的党由共产国际扶持,仍处于年幼阶段,缺乏有效的判断能力。而陈独秀当时的思想正代表了多数中国共产党员:对共产国际的方针,只能以为服从。陈独秀犯的是没有识别和抵制住来自莫斯科制定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错误的性质是执行者的错误。错误的根子在莫斯科。

傲骨的陈独秀自然不会接受苏共决议对他的捆绑,曾大发脾气:“摆什么资格,不要‘国际’帮助,我们也可以独立干革命。”他的反抗自然召来了斯大林的栽赃陷害。

陈独秀在托派期间,脱离了工农革命斗争。他曾既反国民党,又反共产党,国共两党都反他。当时掌握中共中央领导权的是以王明为首的左倾冒险主义者,中共中央决议曾指责陈独秀和一切中间势力,是革命“最危险的敌人,应该以主要力量来打击这些妥协的反革命派”。这期间,陈独秀被国民党投入了监狱。事实上,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后,陈独秀提出联共抗日,要求与共产党并肩战斗,共同挽救民族的危亡。他去了抗日战争的中心武汉,他一去便投入抗战宣传,到处演讲写文章,到年底就写了16篇抗战文章(包括演讲),宣传抗战的伟大意义和主张全民总动员,几和中共抗战纲领相似。

这些话不是为了掩盖陈独秀的过错,而是为了证明陈独秀先生,不是一名“汉奸”、 “反革命”。他是一位坚贞的革命者,一生追求民主,坚持共产主义事业。晚年的他曾想重回党内,却遭王明等党领导的阻挠,未遂。

陈独秀的思想与我们

纵观陈独秀的一生,他身上散发的特有的陈氏品质从未退散,足以震撼后人。 陈独秀早年接受了西方的进化论,并在新文化运动中,他主张德先生与赛先生---民主与科学。从中能明显感受到那股“与天竞争”的革新精神,真理探索精神和民权精神。他的思想对当时知识分子的思潮有普遍代表性。

五四运动后,陈独秀反对崇拜,反对孔教,坚定马克思主义。他在不断的汲取先进的政治思想,反对传统落后的思想,凭的是那股叛逆精神。我想这是我们青年学最需要的精神。凭着叛逆精神,他引领了新文化运动;凭着批判精神,他领导了五四运动与工人罢工;凭着叛逆精神,他找到了近代中国的最佳出路---马克思主义革命。

叛逆精神可以当做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一小部分。它能使我们不屈服于权威,独立发现新事物、新观点,对陈腐的事物予以批判、取缔。所以批判精神同时也是创

新---现代大学生必备素质之一的源泉。我想,一个拥有叛逆精神的大学生,将来必会成为某个领域的开拓者,正如陈独秀那般,不管他的功与过,他已确确实实在社会发展之路上,留下了他深深的脚印。

① 《陈独秀大传》,陈利明,团结出版社,第一章,第五章

② 《还陈独秀的本来面目》,胡甫臣,第5页

③ 《给历史一个公正的视角:认识陈独秀》,祝彦 杨玲,《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08年04期,第一页

④ 《中国现代哲学人物评传》,李振霞 傅云龙,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53页, 59页,93页

⑤ 《陈独秀》,百度百科

听课感想

上回听了一节近代历史课,讲到了共产党深入农村建立根据地干革命,给我很多感触。从无产阶级先辈们联系到自身,抒发以下感想。

个人感觉现今的大学奋斗征程仿佛有着当年革命斗争的影子。

记起教授课上说:“为什么共产党选择工农作为革命的主力军?因为他们是被剥削的阶级,一无所有,当然要革命,夺取他应有的东西。就像你们大学生一样?”这句话顿时勾起了我将其与大学生的对比联想。确实,从经济角度来说,我们大学生没有生产能力,没有工作,没有收入,可以称做无产阶级者。但我要说的是知识技能上的“无产”。我们初到大学,除了以前学来的一些薄底子,几乎没有用以谋生、在社会立足的学识技能,正如一张白纸。这种危机感,激发了我们奋起学习,对自身进行“革命”---只要我们在大学这四年乃至更更长时间里不懈努力,学得一技之长,就业之时便能在面试人群中脱引而出,“革命成功后”的我们将开创自己的新人生。

还有,在课件中,我看都了一段文字,大致意思如下:中国效仿苏联在中心城市闹革命失败后,转向边缘农村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以星火燎原之势稳住了阵脚,取得了成功。必须承认,盲目效仿只会得不偿失。大学生在掌握知识,学习技能时,光模仿行不通,必须找到适合自身的方法。正如毛泽东的成功一样,需要分析自身与别人的不同,分析同一事物运用在不同人身上会有何后果。之后根据差异,寻找适合自身的改进方法,这才算是“革命”成功了。

“找到适合自身的独创方法”,这里又涉及到了创新的问题。

不单“农村包围城市”之一思想具有独创性,毛泽东在与侵华日军和国军的各大小战役中总结出的《论持久战》亦独具特色,在战争中发挥得淋漓精致;五十年后的中国领导人,再次与苏联的权威决裂,实施改革开放---当时中国惊世骇俗的大动作,事实证明了它的正确性。大学生若想具备的创新素质,就可以向革命先辈们借鉴。创新不是空想出来的,更不是天生就有的。先辈们在经历了一系列不平凡经历后,做出大量的总结分析,同时也又向他人学习的过程。再将这一切内化为自身的能力后,必然对某一领域的见解达到了相当的深度,创新素质就具备了此时的大胆探索,最终得到的就是创新成果了。

历史课给我们带来了太多人生感悟,大学生的思想“革命”就在历史课上。

篇五:读《教师博览》有感

释怀良心 拯救教育

江西省弋阳县圭峰中学 周志亮

读《教师博览》2013年第七期《呼唤中国教育的良知》有感

释怀良心 拯救教育

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能呼吸新鲜的空气,能喝着甘甜的清泉,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我工作的校园。然而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信息不畅,读《教师博览》成了我课外闲暇之余的乐趣。

《教师博览》让我开阔了视野,提升了教育理论水平,更提高了教学能力。我喜爱它,就如一位亲密的朋友;我感激它,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师。与《教师博览》结识数年,它给我分析当今世界教育的形势,给我阐述科学的教育理论,给我讲生动感人的教学故事。它是我的良师益友,是我的精神食粮,它让我感慨万千。

最近我读了《教师博览》2013年第七期中《呼唤中国教育的良知》一文,感想颇多。文中谈到了中国教育的四点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行政化过度带来教育的不幸。作者认为教育应该由教育家来办,要“去行政化”,行政应该为教育服务。但实际情况是,教育是行政的附庸,是行政的工具。我颇为认同,现在有些地方的教育管理者:教育县长、局长,他们并不是教育出身,对教育工作缺乏经验,为了自己的“辉煌政绩”大搞形式主义、面子工程,结果造成经济资源的流失和教育资源的浪费。这样的教育实在是得不偿失啊!文章指出第二个问题是:应试教育导致学生负担过重,身心受到严重摧残。现在用拉杆书包的学生越来越多,戴眼镜的学生越来越多。据一份调查现示,近视率小学占28%,中学占57%,重点中学高达80%以上。全国有近八成中小学生睡眠不足。据官方统计中小学生自杀全年达到2000多人。这代

价太沉重,让国人痛心疾首。文章指出的第三个问题是:关于新课程。作者指出新课程只是形式上的变化,并未触及本质——就是教育要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设计是不错,但它把可以量化的目标与不可量化的目标纠缠在一起,这就经常会带来实施困境。而且过程评价也只是徒增了教师的工作量,纯粹形式主义。最后还是由成绩说了算。过程再好,方法再好,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影响再好,而考试成绩不好一切都不算数。事实上,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与考查是一个长期地过程,不可能有立杆见影的效果。而成绩的评价是短期内的,谁好谁差,一目了然,分数让老师们谁也伤不起。文章认为不改善教育评价,新课程也是受伤者。第四个问题是:公民教育问题。作者认为体制不易改变,我们就首先改变自己。脚踏实地,学习马小平老师,为教育出一份力,教育需要全社会每一个公民的支持。

读完这篇文章,我深思良久。纠结在我心里多年的问题终于有了答案。作为国家的一位教育工作者,工作在教育一线的人民教师,大家对教育改革无不充满热情,却又倍感无奈。教育改革这么多年,成效却不大,全国如火如荼的新课程改革,虽然形式多样,各有特色,却总是“穿新鞋走老路”,又像是走迷宫。

《呼唤中国教育的良知》一文让我茅塞顿开,耳目一新。作者的观点我感同身受。制约教育改革的因素当然有很多,家长的因素教师的因素都非常重要。

家长的教育观念与功利心。在以往的各类学术论文中对社会、体

制、行政、评价等等因素提得很多,家长的因素却很少有人提及。家庭是构成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家长的因素影响极大。随着社会经济化程度的提高,当今社会物欲横流。家长心目中对孩子学习的目的发生了改变,观念不同啦。过去父母对孩子学习的目的是学习文化知识,长大后为国家做贡献,实现自身价值。而现在的父母对孩子的学习目的是考上好学校,找到好工作,多赚钱有出息过上好日子。教育的功利心越来越强大。“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顾教育的发展规律性急功近利。家长们从幼儿园开始到小学就强迫孩子上各种兴趣班、特长班,到中学时上各种辅导班。为此家长们不惜重金,不遗余力。孩子有特长固然很好,但这使孩子牺牲了多少休息时间?增加了多少学习压力?又有多少项目是孩子真正感兴趣的呢?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可是你有没有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一但孩子考上了大学,还有多少家长会像关心孩子小时候的学习一样,还会再想方设法鼓励孩子学习呢?相反,绝大多数家长认为孩子考上大学就是修得了正果,万事大吉了,他们更关心的是就业与婚姻。孰不知,在大学才是一生中学习的黄金时期,反而不重视了。在家长的教育观念里就形成了一个“金字塔”,小学中学阶段的学习就如“金字塔”的座基,大学是“金字塔”的尖顶。天真的儿童时期却被压迫得抬不起头;而精力旺盛、思想成熟的青年大学生却自由懒散,忽视学习,家长也不在意。为了教育的希望,全社会应该推倒这座“金字塔”还孩子一片快乐自由的学习天地。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金字塔”呢?是家长的功利心作祟。教育发展需要社会合力,当然少不了家长的支持,但是家长的教育功

利心却制约着教育的发展。在家长的眼中只有考得高分,考上名牌大学,孩子才会更有出自,以后生活才会过得更好。为此他们不顾一切、甚至不择手段。他们有冠冕堂皇的理由:让孩子现在多吃苦是为了以后少吃苦。

教师的功利心。在家长的教育功利心驱使下,教师也被拉下马。试想一个学生成绩在班上总是排名倒数,教师对家长说孩子很善良,有爱心,人品很好,就是分数少了点。家长能接受吗?所以教师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分数第一。只有高分,家长才高兴,只有家长高兴,教师才有高收入。渐渐地教师的良心蜕变为功利心,因为现在是经济社会嘛,一切向钱看。据我调查,我们县城的中小学里,有许多的教师都办了课外辅导班带了学生,充分利用晚上和周末给学生补课,收费不菲。每逢节假日,家长还要到教师家拜访。家长乐意,教师开心,可就是苦了孩子们啊!在家长与教师心中道德值不了几个钱,只有分数才能体现价值,功利心无处不在。

教育的潜规则正在形成,教育的悲哀也渐渐到来。救救教育吧!全社会的每一个公民,为了国家的前途,民族的未来,请释怀你们的良心!

周志亮(13576331848)

2013、10、26

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