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完璧归赵作文300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6 02:13:59 体裁作文
完璧归赵作文300字体裁作文

篇一:完璧归赵的故事

完璧归赵的故事

战国时代,赵王无意间得到了一块宝玉和氏璧,秦昭襄

王听说后非常想要据为己有,因此就派人到赵国,对赵王说秦国愿意以十五个城与赵国交换这块玉。赵王心里非常舍不得,但是因为赵国国势很弱,因此不敢得罪秦王,怕秦王一不高兴,就派兵攻打赵国。为了这件事,赵王伤透了脑筋。 大臣蔺相如知道这件事以后,就自告奋勇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他心里知道秦王虽然喜欢这块玉,事实上根本不想用十五个城来交换。到了秦国后,蔺相如就抱着和氏璧、大声对秦王说:“如果大王您不顾信用,想要抢我手上这块宝玉,我就一头撞上皇宫里的柱子,相信宝玉一定会粉碎!”秦王听了虽然很生气,但是怕他真的撞上柱子而摔坏宝玉,因此一点都不敢轻举妄动。后来蔺相如更趁秦王不注意的时候,派人连夜把和氏璧送回去。秦王虽然恼怒,但是因为知道自己行事不够光明正大,怕传出去成为笑柄,只好把蔺相如放了。

渑池之会的历史故事

公元前282年,秦国派大将白起攻取了赵国的简(今山西离石县西)和祁(今山西祁县)两块地方。次年,秦国又派兵攻占了赵国的石城(今河南朴县西南);又过了一年,再向赵国进攻,两国交战,赵国损失了两万多军队,但秦军的攻势也被遏止了。

公元前279年(赵惠文王二十年),秦昭王想和赵国讲和,以便集中力量攻击楚国,于是派使者到赵国,约赵王在西河外的渑池(今河南渑池县境内)见面,互修友好。赵王害怕,想不去,大将军廉颇和上大夫蔺相如商议,认为赵王推辞不去不好,就劝赵王去:“秦王约您会议,如果大王不去,那就显得赵国力小而胆怯了,还是去好。”赵王听从了廉、蔺二人的建议,蔺相如也随着赵王一起去了。

廉颇带领大军把赵王送到边境,临分手。对赵王说:“这次大王去渑池,路上来回的行程,加上会见的时间,估计前后不会超过三十天。为了防止意外,要是过了这个日期大王还未回来,请允许我们立太子为王,以断绝秦国扣留大王要挟赵国的念头。”赵王同意了。廉颇还在边境上布置了大量的军队,防备秦国的进攻。到了渑池,见到秦王,双方行过礼,便在筵席上叙谈,酒到中巡,秦王对赵王说:“我听说你喜欢鼓瑟,我这里有瑟,就请你奏一支曲子助助兴吧!”

赵王不敢推辞,只好弹了一曲。这时,秦国的御史走了过来,在简上写到:某年某月某日,秦王和赵王在渑池宴会,秦王命赵王鼓瑟。

蔺相如见此不悦,上前对秦王说:“赵王听说秦王擅长击缶(瓦盆),我这里有个缶,请你敲敲缶让大家高兴高兴。”秦王听了勃然大怒,不肯答应。蔺相如又端起缶走过去,献给秦王,秦王还是不肯敲。蔺相如就说:“现在我离大王只有五步,如果大王不答应,我拼着一死,也要溅你一身血。”意思是要和秦王拼命。

秦王的侍卫看到秦王受到胁迫,慌忙拔出刀来,要杀蔺相如。蔺相如瞪着双眼,大喝一声,吓得侍卫连连后退,秦王心里很不高兴,也只好勉强在缶上敲了几下。蔺相如回头叫来赵国的御史,也把这件事情记下来:某年某月某日,赵王和秦王在渑池宴会,赵王命秦王敲缶助兴。

秦国的大臣们见秦王没有占便宜,就说:“请赵王献出十五座城地为秦王祝寿!”蔺相如也不示弱,说:“请秦王拿咸阳(秦国都城,今陕西咸阳县东)为赵王祝福!” 一直到酒筵结束,蔺相如为了维护国家的尊严,机智勇敢地同秦国君臣进行了针锋相对、不屈不挠的斗争,挫败了秦国的图谋。秦国也知道廉颇率领大军驻扎在边境上,使用

武力也得不到好处,便只好恭恭敬敬送赵国君臣回国。以后,秦、赵间暂时停止了战争。

负荆请罪的故事

战国时候,有七个大国,它们是秦、齐、楚、燕、韩、赵、魏,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这七国当中,又数秦国最强大。秦国常常欺侮赵国。有一次,赵王派一个大臣的手下人蔺相如到秦国去交涉。蔺相如见了秦王,凭着机智和勇敢,给赵国争得了不少面子。秦王见赵国有这样的人才,就不敢再小看赵国了。赵王看蔺相如这么能干。就封他为“上卿”(相当于后来的宰相)。

赵王这么看重蔺相如,可气坏了赵国的大将军廉颇。他想:我为赵国拚命打仗,功劳难道不如蔺相如吗?蔺相如光凭一张嘴,有什么了不起的本领,地位倒比我还高!他越想越不服气,怒气冲冲地说:“我要是碰着蔺相如,要当面给他点儿难堪,看他能把我怎么样!”

廉颇的这些话传到了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立刻吩咐他手下的人,叫他们以后碰着廉颇手下的人,千万要让着点儿,不要和他们争吵。他自己坐车出门,只要听说廉颇打前面来了,就叫马车夫把车子赶到小巷子里,等廉颇过去了再走。

廉颇手下的人,看见上卿这么让着自己的主人,更加得意忘形了,见了蔺相如手下的人,就嘲笑他们。蔺相如手下的人受不了这个气,就跟蔺相如说:“您的地位比廉将军高,他骂您,您

篇二:《完璧归赵》读后感

《完璧归赵》读后感

天我读了《完璧归赵》,内容是赵国的赵惠文王得到了天下闻名的“和氏璧”,强大的秦王想得到“和氏璧”,说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取它,赵惠文王便派蔺相如来处理这件事。秦王拿到和氏璧以后,却不想给赵国那十五座城池了,最后蔺相如用计策把和氏璧得回来,并且完整地带回了赵国,这就是“完璧归赵”的由来。

篇三:作文素材【荆轲】

【生平介绍】

荆轲,喜好读书击剑,为人慷慨侠义。后游历到燕国,被称为“荆卿”(或荆叔),随之由燕国智勇深沉的“节侠”田光推荐给太子丹,拜为上卿。秦国灭赵后,兵锋直指燕国南界,太子丹震惧,与田光密谋,决定派荆轲入秦行刺秦王。荆轲献计太子丹,拟以秦国叛将樊於期之头及燕督亢(今河北涿县、易县、固安一带,是一块肥沃的土地)地图进献秦王,相机行刺。太子丹不忍杀樊於期(fán wū jī),荆轲只好私见樊於期,告以实情,樊於期为成全荆轲而自刎。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临行前,许多人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场面十分悲壮。“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荆轲来到秦国后,秦王在咸阳宫隆重召见了他。荆轲在献燕督亢地图时,图穷匕首见,刺秦王不中,被杀。

【素材运用】

<话题 1:自己的认识与别人的期待 >

材料加工:登山者知道自己的能力,所以"半途而废"也不悔,别人却认为他应该登到山 顶。但是说不定到了山顶这位登山者就会因为缺氧而死去,所以登山者是明智的。

荆柯却不明智,他不能清楚地认识自己。他在卫、在榆次、在邯郸之时,人们对他的期 待很低,卫元君不用他,盖聂"怒而目之",鲁勾践"怒而比之",这些人都看不起他,而他自 己却认为自己不是平凡之人,整日与高渐离饮于市,歌于市,旁若无人,最后还真被太子丹 看中,担负起刺秦的重任。结果,秦王没死,自己这方先死了田光、樊於期,最后自己死了 不算,还加速了燕的灭亡。太子丹开始说他能刺秦时,荆柯还说"恐不足任便",没想到,经 不住太子的"固请",荆柯竟不顾此"国之大事"而接了这个活,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 器活。"他荆柯就被别人的期待弄昏了头。结果,在他死后,鲁勾践笑话他说:"惜哉其不讲 于刺剑之术也!囊者吾叱之,彼以为我非人也。"(2004 年重庆高考优秀作文《自己的认识 与别人的期待》节选)

<话题 2: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

材料加工:感情,似乎是一种十分缥缈的东西,但它却时时刻刻都存在着,时时刻刻都 围绕着我们。亲情、友情、爱情……而我们正是有了感情,生活才更加精彩,我们正是有感 情,才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人。

人在做事时总会受到感情影响。感情是促进人正确认知事物的催化剂,正是有了感情, 人对事物的认知欲更强,更能加深对事物的认知。易水河边那位高唱着"风萧萧今易水寒,壮 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荆柯,正是因为对燕国的感情,使他认知了为国牺牲的意义和人的价值。 在抗击"非典"那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我们多少可爱的白衣天使付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其 中一个就是邓练贤。他说过"选择当医生就选择了奉献",从中我们看到了他对人民、对病人 的那一份真挚的感情。正是这一份真挚的感情,促使他勇敢地战斗在"抗非"第一线;在病房 里,正是这一份真挚的感情,使他不畏被感染的危险,坚守一线抢救照顾病人,最终不幸因 感染病毒而去世。

可见,在感情的推动下,使人在认识上可达到不惜牺牲的境界。 (2003 高考满分作文《感 情与认知》节选)

<话题 3:心灵的选择>

材料加工:我常常怀念远古,那是一个充满人格魅力的时代。那些君子翩翩风度的背后, 是一个用诚实、信用、执著的信念支撑的人的结构。那别萧萧易水而去的壮士,难道他不留 恋自己的家园故国?难道他不知道深入虎穴的险恶与危难?他义无反顾地去了,去得那样坚 定,带着一腔对国君的忠诚和满怀对誓言的忠贞。那手执和氏璧在秦王殿上慷慨陈词的蔺相 如,难道不知秦王的阴险与贪婪?他在出发前已经许下完璧归赵的诺言!他正是循着一条实

践诺言的艰难道路在英勇地捍卫国家的利益和个人心灵深处那份不朽的契约。 (2001 年四川 高考满分作文《守住心灵的契约》节选)

<话题 4:明智>

材料加工:古时,荆轲因勇刺秦正为人称颂。的确,荆轲的勇气是非同一般的,然而, 我总觉得荆轲死得糊涂。记得《三国演义》开篇第一句话是"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纵 观历史,此话可算得至理名言了。战国后期,七个诸侯国再加上七零八碎的许多小国,中国 被分得支离破碎,多年战事,弄得民不聊生。这时候,建立一个强大统一的帝国是民心所向, 可惜,荆轲不知这个理,他一心一意要杀秦王,促成那一批势单力薄的小国。不过,荆柯毕 竟只是一介书生,战国以前的历史也不很长,他不明白分久必合的道理是不足为怪的。荆轲 死了不算,秦王恼羞成怒,下令立刻攻打燕,救燕不成反加速了燕的灭亡,荆轲实在太失算。 所以,荆轲不但没救燕,还加速了燕的灭亡,真是太糊涂了。(《评荆轲》节选) < 话题 5:同情心 >

材料加工:荆轲刺秦王是一个在中国民间流传极广的故事。"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用 今人的眼光去看,荆轲乃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职业杀手,说不定还可能被扣上"恐怖分子"的罪 名呢。依笔者看来,燕太子丹雇佣荆轲去刺杀秦王,以为刺杀了秦王就可以阻拦住秦军的东 进步伐,真是把问题看得太简单了,是一种太幼稚的想法,根本解决不了当年的政治问题。 事实上燕国很快就灭亡了,这与荆轲刺秦失败不无关系。但是荆轲绝不是一个我们所想象的 普通简单的"恐怖分子",更不是一个寄人篱下的亡命之徒,看《史记·刺客列传》 ,似乎又很 难界定其身份:表面上看确为一个杀手,但是却与聂政这样目不识丁只有匹夫之勇的粗人不 同,他"好读书击剑",称其为知识分子也不无道理。在那个分裂割据战争迭起的年代,荆轲 的出现,实为罕见和奇缺,遗憾的是能文能武的荆轲未能实现白己的目标,人们就更对其怀 有无限的同情和哀怜。(《《荆柯刺秦》的现代解读及其他》节选)

< 话题 6:性格 >

材料加工:有一种观点认为,秦王固然该刺,但荆轲的人品行为并不足取,他也不是一 个称职的刺客或侠士。唐代文豪柳宗元就写诗责备荆轲"愚蠢",与东晋诗人陶渊明对荆柯的 盛赞形成鲜明对照。就在今天,很多人对荆柯也有不同看法,甚至同一个人对他的印象也是 一波三折……

有人认为:面对因剑长拔不出的秦王和皆没有武器的群臣,荆柯竟然没有能刺伤秦王, 他被秦王的淫威慑服了,固有的不学无术,整日与高渐离击筑唱歌的消极一面都在这一刻显 露得淋漓尽致……

两千年弹指而逝,荆柯到底是侠士还是刺客其实已不重要。客观地说,他既是崇尚节义 的侠士,也是冷血无情的刺客。历史上多少英雄人物仔细分析起来都具有两面性……(《议成 败》节选)

<话题 7:面对强权>

材料加工:据《史记》所载,燕太子丹嘱咐荆柯:"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地……则大 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这就是说,至少燕太子丹起初是想生擒秦王赢政,胁迫他退还 己侵占的诸侯国领土,如果这一步能取得成功,他们未必想害赢政的性命,倘若赢政不肯, 他们才准备杀掉他。荆轲刺秦体现了一种阻挡秦国继续攻打其他小国的企图。无论是退兵之 计也好,或仅仅是缓兵之计也罢,这应尚是荆轲为解燕国之困,更是为所有诸侯国所做的最 后一次努力。

史为今鉴,至少我们今人可以从中感受到几千年来普通民众对强权的反抗。(《荆轲刺秦的真象》节选)

<话题 8:命运与时代 >

材料加工:有人说,荆轲仅仅为了一个承诺,为了一种方式,为了燕太子丹设置的情感 和

信义的罗网而无法自拔,在身不由己地异化为一把刺秦的匕首中完成了个人的悲剧。也有 人说,荆轲为了去兑现那个时代所崇尚的"士为知己者死"的信条而用生命拥抱信仰,这就注 定了其完成的必定是个时代悲剧。其实,在那个大悲大歌风起云涌的时代,荆轲也犹如一颗 没有决定输赢勇气与权利的棋子,在那个时代,荆轲的选择是二元对立的,同时,他的选择 也是步履维艰的。无论哪个时代,生命与生活都充满了悖论,面对扑面而来的机遇与挑战, 我们也常常走出了一个陷阱,却又陷人了另一个困境。人总是处于一定的时代,我们从一个 时代去反观另一个时代的局限时,往往忽略了自己所处时代的局限。我们不能用白己所处时 代的价值作为标准去衡量荆轲那个时代的信仰价值。因而,荆轲的选择是那个时代的必然, 也是那个时代的无奈。其信仰的成功度己体现在其悲剧行为过程的执著中。(《感受荆柯--浅 析荆轲悲剧结局的无奈》节选)

【成品展示】 刺秦(山东 2002 年高考优秀作文)

太子的身影已在远方消逝成一个"椎悖易水的澎湃涛声还依稀可辨, 毫无暖意的寒风吹着 车上的旗子,车辕因为车子的起伏而吱吱作响,我看了一眼舞阳,他也在望着易水的方向。 高渐离的筑声又在心头响起,我的豪气复在胸间奔涌。

(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完璧归赵作文300字)

如果我的膝沾着秦国的土,那么我是在对着浑厚下跪:如果我的背挡着楚国的歌,那么 我是在为着激昂停留:我的呼吸有齐鲁风的节奏,我的胸怀有吴越水的温;我从风萧萧的燕 国离别,走向苍茫茫的秦国的险途,我此行必死。赢政,你的死期已到!我将以你的人头来 洗刷太子的耻辱,以你的心来告慰樊将军的英灵,以你的鲜血来偿还天下苍生的血债。赢政, 受死吧!

马车驶出燕国边境,驶过满是荒烟蔓草的旷野,驶过高峻险恶的大山,驶进人烟密集的 城镇,驶进物资阜盛的城郭,离秦国越来越近,我的心越抽越紧,心中的怒火也越聚越多。 路旁时常有饿死的尸首,小村中常见兵士劫掠后放火的浓烟,瘦弱疲惫的农人挣扎着在 田间劳作,寒风从颓坏的墙缝吹贫寒的人家,吹在身无完衣的百姓身上。战火、杀戮带来了 无边的灾难。

我买通了秦王的宠臣,秦王要在三天后召见我,我在这个夜晚对皇宫作最后的探查。我 走进赢政的书房,竹简堆满了桌子,桌上摊开着一束竹简,墨迹还未全干,我借手中的火读 了那文字,却是秦王新写的文书,我并未想到,这竹简会改变我的行动。回来后我两天两夜 未睡,思考着竹简上的文字,那些张扬着野心却也满是雄心的文字。我的心被撕扯着:百姓 的苦痛是因为战争,假若秦统一天下可还会有战争?秦的国力乃诸侯之最强,六国自是无与 争锋,杀了秦王于天下苍生何益?太子的个人恩怨与天下生灵的命运哪一个更重要?我是太 子的人,应该如何选择?两天煎熬后,我的心一痛,终于有了选择。

图穷匕现,我用匕首去刺秦王,却给了他逃跑的机会:环柱而走,我有九次机会,却让 他能拔剑伤我:倚柱而骂,我要保持太子的尊严。侍臣杀我时,我想起了天下苍生,他们没 有看见我眼角的那颗英雄泪。

篇四:完璧归赵概括

战国时期,秦国看中了赵国无价之宝和氏璧,打算用15个城邑换取和氏璧,赵国很为难,担心秦国没有诚意,拿了和氏璧却不给城邑。赵相蔺相如携璧入秦,发现秦王果真没有交换的诚意,于是,携璧已死相逼,宁为玉碎,定要秦国先划让城邑,秦王自觉理屈,退殿而去,蔺相如连夜将和氏璧送回赵国,史称完璧归赵。

篇五:完璧归赵(剧本)

完璧归赵

第一幕

旁白:一个小小的晚宴上,秦王正和大臣们享用美味。

秦王:(举杯)咱们秦国日渐强盛,我要感谢各位啊!

臣A:(举杯)不敢不敢!是大王治国有方。(君臣一饮而尽)

臣B:(拱手)对了,听说赵王得了一件无价之宝,叫和氏璧,很是罕见,要不咱们……

(秦王搂着大臣的肩膀,悄悄说着什么)

臣AB:(后退一步,拱手)大王圣明!

第二幕

旁白:这一日,赵王正在上朝。

士兵:(快步上殿,单膝跪地,双手举过头顶,呈上书信)报——秦王书信!

赵王:(疑惑)哦?让我看看?(惊,站起来)什么!(把信掷于桌上)秦王要拿十五座城交换和氏璧!(为难)这,这可如何是好? 臣A:(走出队伍,面向赵王,拱手)大王,秦国国势强盛,光士兵便为我国3倍,岂是我国可以抗衡的?

廉颇:(向殿中迈出一步,手抚宝剑)什么?秦国虽兵力强盛,但我赵国也丝毫不弱!(略顿一顿,坚定地)大王,臣愿领三千精兵,驻守上党,谅他秦国也不敢怎么样!

臣B:(面向廉颇拱手)老将军,斗武可不是上策,只怕两败俱伤啊!不如遣人出使秦国,或可解此困境。

赵王:可有合适人选?

总管:我门下有一门客,名叫蔺相如,智慧过人。

赵王:(大喜,拍手)太好了,快宣此人上殿!

总管:(面向门口,大声)宣——蔺相如——上殿——!、

蔺相如:(快步上殿,单膝跪地,双手举过头顶)蔺相如拜见大王。

赵王:(上前一步,双手扶起)快快免礼,先生可有良策?

蔺相如: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如果秦王真的愿意拿十五座城池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池,我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可能。

赵王:可是秦王狡诈……

蔺相如:大王,我愿立下军令状,我在璧在!我不在,璧也依然在!

赵王:(大喜)太好了!速速为蔺公准备行囊。

第三幕

旁白:秦王殿上

蔺相如:(大步上殿)赵使蔺相如,拜见秦王!

秦王:(双手接过盒子,打开,一脸惊艳)不愧是和氏璧,好!好!

臣A:(频频点头)此璧果然名不虚传!

臣B:(拱手)无瑕美玉,无价之宝啊!

臣C:(双手微举)得见此宝,三生有幸啊!

(时间凝固,众人保持姿势不动)

(蔺相如皱着眉,慢慢踱步,作思考状)

录音:秦王只是观赏、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看来他没有拿城换璧的意思。这可不行!)

蔺相如:(恭敬地拱手)大王,这璧也有点小瑕疵,让我指给您看。

(秦王将璧递给蔺相如,蔺相如将璧举于头顶,大步退至柱子前)

蔺相如:(举着璧,生气地)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如今,璧在我手上,您要逼我,我就让我的脑袋和这块璧一块撞碎在这柱子上!

秦王:(害怕地,着急地)使不得,使不得!有话好说!(大声)来人,拿地图来!(指着地图)这十五座交付你国,可好?

蔺相如:和氏璧乃稀世珍宝,岂能随便交付?大王需举行一个仪式才行!

秦王:(无奈)就依你吧!

第四幕

旁白:蔺相如刚回到住处,便召来童子。

蔺相如:(把璧递与小童)你骑快马把这璧送回赵国,务必交到赵王手上。

小童:是!

第五幕

旁白:举行典礼的那一天到了,秦宫上下,礼乐齐鸣。

秦王:吉时已到,宣蔺相如上殿。

臣:(面向门口,大声)宣——蔺相如——上殿——

蔺相如:(大步走入,拱手施礼)拜见秦王!

秦王:(双手扶案,身体前倾,急切地)快把和氏璧呈上来!

蔺相如:(义正言辞,拱手)和氏璧已送回了赵国。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池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过来,决不失信。不然,你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人都知道秦国不守信用。

秦王:(生气,猛击桌子)你!(想了一会儿,深吸口气)好吧,我们秦国是不会失信于人的。来人,给赵国使者备车!

(完)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