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简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2:27:48 体裁作文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简介体裁作文

篇一: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意义。

《世界近代史(一)》考试题和答案: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1492年,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开启了世界历史的新时代,有人认为,哥伦布是因为“迷路了”才偶然“发现”了美洲,直到去世时,他依然坚信他到达的是印度;也有人认为,地球是圆的,当时即使没有哥伦布,也必然会有别人“发现”美洲 。另外,有学者对“发现”一词存有异议,认为带有典型的欧洲中心论色彩,不是哥伦布发现了美洲而是欧洲和美洲两种文明的相遇。根据材料并结合MOOC视频所学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上述观点的体会并说明理由

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世界历史中一个标志性的重大事件,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它的价值和历史贡献不可低估,也是不可磨灭的。不管人们对于这个重大历史事件的看法如何,它的历史功勋彪炳千秋万代。至今对于我们还是可贵的,也是奠基性的。

我认为关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问题的认识要澄清几个误区:

一、哥伦布是为了一己私利或西班牙王室的利益而偶然发现新大陆的,因此不要过分解读他的巨大贡献的观点。这显然是错误。人类历史中的许多重大科学发现都是基于最原始的科学家的兴趣、好奇和冲动,而偶然发现的,也是偶然的。但是它的意义却是整个人类层面上的。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也不例外。

二、没有哥伦布,人类也会发现新大陆--美洲。这个也是一个不公正的评论。虽然,从历史的长河中来观察,这一论断具有科学性。但是,如果没有像哥伦布这样具有冒险精神的探险家的贡献,人类还会在黑暗的世界里,摸索更长的时间。人类文明的进程会迟缓得多。所以,在这一点上,哥伦布作出的重大历史贡献也是不可否认的!按照哲学的观点,偶然和必然是相互依存的。必然性寓于偶然性之中的。那么,哥伦布的“迷路”这个偶然性恰巧就是人类必然性的体现和实现的载体。

三、不是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而是两个文明的相遇。我觉得这个论断也是站不住脚的。世界历史的进程充满许许多多的偶然性和必然性。也包含了许许多多的主动性和被动性。但是我们可以这样说,许多的历史事件都是主动性和被动性结合的产物。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事

件中,哥伦布却是一个主动者,是积极创造历史事件的人物。客观上来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两个文明的相遇。但是,是哥伦布这个欧洲文明的使者主动向美洲大陆文明求得婚! 综上所述,我认为断定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和肯定他对于人类文明进程所作做出的巨大历史贡献是客观的、公允的,也是当之无愧的。

哥伦布的巨大贡献可以从黄邦和老先生的《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著作的论述中略见一斑。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我认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历史功勋可以概括为一下几点:

一、开辟了世界航行和航运的新时代和新纪元。

二、第一次揭示了地球是圆的这个真理。

三、为海上贸易打开了一个新的通道,从此,打破了希腊和罗马人对于陆路贸易的垄断,开辟了海上贸易的新时代;

四、为西欧国家海上霸权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五、为西欧的民族国家的兴起、宗教改革的进行、工商业的繁荣和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启铺平了道路。

六、可以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开启世界近代史的新时代。

篇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145l-1506年)是西班牙著名航海家,是地理大发现的先驱者。哥伦布年轻时就是地园说的信奉者,他十分推祟曾在热那亚作过监狱的马可.波罗,立志要做一个航海家。

他在1492年到1502年间四次横渡大西洋,发现了美洲大陆,他也因此成为名垂青史的航海家。

哥伦布是个意大利人,自幼热爱航海冒险。他读过《马可·波罗游记》,十分想往印度和中国。当时,地圆说已经很盛行,哥伦布也深信不疑。他先后向葡萄牙、西班牙、英国、法国等国国王请求资助,以实现他向西航行到达东方国家的计划,都遭拒绝。一方面,地圆说的理论尚不十分完备,许多人不相信,把哥伦布看成江湖骗子。一次,在西班牙关于哥伦布计划的专门的审查委员会上,一位委员问哥伦布:即使地球是圆的,向西航行可以到达东方,回到出发港,那么有一段航行必然是从地球下面向上爬坡,帆船怎么能爬上来呢?对此问题,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的哥伦布也只有语塞。另一方面,当时,西方国家对东方物质财富需求除传统的丝绸、瓷器、茶叶外,最重要的是香料和黄金。其中香料是欧洲人起居生活和饮食烹调必不可少的材料,需求量很大,而本地又不生产。当时,这些商品主要经传统的海、陆联运商路运输。经营这些商品的既得利益集团也极力反对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计划。哥伦布为实现自己的计划,到处游说了十几年。直到1492年,西班牙王后慧眼识英雄,她说服了国王,甚至要拿出自己的私房钱资助哥伦布,使哥伦布的计划才得以实施。

哥伦布的船队

1492年8月3日,哥伦布受西班牙国王派遣,带着给印度君主和中国皇帝的国书,率领三艘百十来吨的帆船,从西班牙巴罗斯港杨帆出大西洋,直向正西航去。经七十昼夜的艰苦航行,1492年10月12日凌晨终于发现了陆地。哥伦布以为到达了印度。后来知道,哥伦布登上的这块土地,属于现在中美洲巴勒比海中的巴哈马群岛,他当时为它命名为圣萨尔瓦多。

1493年3月15日,哥伦布回到西班牙。此后他又三次重复他的向西航行,又登上了美洲的许多海岸。直到1506年逝世,他一直认为他到达的是印度。后来,一个叫做亚美利哥的意大利学者,经过更多的考察,才知道哥伦布到达的这些地方不是印度,而是一个原来不为人知的新的大陆。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但是,这块大陆却用证实它是新大陆的人的名字命了名:亚美利加洲。

哥伦布把装有羊皮纸信的木桶扔入大海

后来,对于谁最早发现美洲不断出现各种微词。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结论是不容置疑的。这是因为当时,欧洲乃至亚洲、非洲整个旧大陆的人们确实不知大西洋彼岸有此大陆。至于谁最先到达美洲,则是另外的问题,因为美洲土著居民本身就是远古时期从亚洲迁徙过去的。中国、大洋洲的先民航海到达美洲也是极为可能的,但这些都不能改变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事实。

哥伦布的远航是大航海时代的开端。新航路的开辟,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它使海外贸易的路线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从那以后,西方终于走出了中世纪的黑暗,开始以不可阻挡之势崛起于世界, 并在之后的几个世纪中,成就海上霸业。一种全新的工业文明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

环球航海的先驱——麦哲伦

麦哲伦画像

费尔南多·麦哲伦,世界航海家之一。葡萄牙人,1480年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1519年9月20日,麦哲伦在西班牙国王的资助下,率领一支由5艘帆船266人组成的的探险队,从西班牙塞维利亚港起航,开始了他名垂青史的环球航行。麦哲伦率领船队详细航行,度过大西洋到达南美洲火地岛,历经千辛万苦,穿过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洋。这是船队已处于缺粮断炊的困难境地,水手们忍饥挨饿,用桅赶上的皮带充饥,但船队始终前进不止。在途径菲律宾群岛时,探险对于岛上的土著人发生冲突,麦哲伦受伤身亡,最后,这支船队只剩下一艘船。这艘船取道南非驶抵西班牙,实现了从西方向西航行到达东方的计划。于1522年9月6日返回西班牙塞维利亚港,完成了历时3年的环球航行。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用实践证明了地球是一个园体,不管是从西往东,还是从东往西,毫无疑问,都可以环绕我们这个星球一周回到原地。

麦哲伦船队用70天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海岸,然后沿岸向南航行,寻找横穿美洲大陆的海峡或最南端的岬角。他们历经千难万险,包括饥饿、严寒、船队内部叛乱、叛逃以及误入河口等,终于在1520年11月28日穿过一个海峡到达美洲西岸的大洋。这个海峡被命名为麦哲伦海峡,即是现在南美洲智利南部、南纬52度,沟通两洋的那个海峡。麦哲伦船队此时只有三条船了。他们在大洋上向西航行110天,一直没有遭遇到狂风大浪,他们便命名这个大洋为太平洋。

麦哲伦环球航行船队

1521年3月,麦哲伦船队到达菲律宾群岛。因参与岛上部族的战争,麦哲伦受重伤而死。余众分乘两条船在埃里·卡诺带领下,逃离菲律宾。他们越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途中,又被葡萄牙海军俘去一船。1522年9月7日回到西班牙时,只剩下一条船(维多利亚号)和18名船员了。

麦哲伦船队完成的第一次环球航行,以确凿的事实证明了地球是圆形的。这在人类历史上,永远是不可磨灭的伟大功勋。

瓦斯科,达·伽马系15世纪未和16世纪初葡萄牙航海家,也是开拓了从欧洲绕过好望角通往印度的地理大发现家。由于他实现了从西欧经海路抵达印度这一创举而驰名世界,并被永远载入史册!1460年,达·伽马出生于葡萄牙一个名望显赫的贵族家庭,其父也是一名出色的航海探险家,曾受命于国王若昂二世的派遣从事过开辟通往亚洲海路的探险活动,几经挫折,宏大的抱负竞未如愿所偿而却溘然去世了。达·伽马的哥哥巴乌尔也是一名终生从事航海生涯的船长,曾随同达· 伽马从事1497年的探索印度的海上活动。为此,达·伽马是一名青少年时代受过航海训练,出生于航海世家的贵族子弟。

达·伽马航行示意图

15世纪下半叶,野心勃勃的葡萄牙国王若奥二世妄图称霸于世界,曾几次派遣船队考察和探索一条通向印度的航道,1486年,他派遣以著名航海家巴托洛梅乌,迪亚士为首的探险队沿着非洲西海岸航行,决心找寻出一条通往东方的航路。当船队航行到今好望角附近的海域时,强劲的风暴使这支船队险些葬身于鱼腹之中。迪亚士被迫折回葡萄牙。从此,欧洲人便发现了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事过不到几年,1492年哥伦布率领的西班牙船队发现美洲新大陆的消息传遍了西欧。面对西班牙将称霸于海上的挑战,葡萄牙王室决心加快抓紧探索通往印度的海上活动。于继父业,葡萄牙王室将这一重大政治使命交给了年富力强,富有冒险精神的贵族子弟达·伽马。

达·伽马到达印度

1497年7月8日,瓦斯科,达·伽马奉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之命,率领四艘船共计140多水手,由首都里斯本启航,踏上了去探索通往印度的航程。开始他循着10年前迪亚士发现好望角的航路,迂回曲折地驶向东方。水手们历尽千辛万苦,在足足航行了将近4个月时间和4500多海里之后,来到了与好望角毗邻的圣赫勒章湾,看到了一片陆地。向前将遇到可怕的暴风袭击,水手们无意继续航行,纷纷要求返回里斯本,而此时达·伽马则执意向前,宣称不找到印度他是决不会罢休的。圣诞节前夕,达·伽达率领的船队终于闯出了惊涛骇浪的海域,统过了好望角驶进了西印度洋的非洲海岸。1497年圣诞节时,达·伽马来到南纬3l°附近一条高耸的海岸线面前,他想起这一天是圣诞节,于是将这一带命名为纳塔尔,现今南非共和国的纳塔尔省名即由此而来,葡语意为“圣诞节”。继后,船队逆着强大的莫桑比克海流北上,巡回于非洲中部赞比西河河口。4月1日当船队抵达今肯尼亚港口蒙巴萨,当地酋长自认为这批西方人是他们海上贸易的对手态度极为冷淡。然而,当达·伽马船队于4月14日来到马林迪港口抛锚停泊时,却受到马林迪酋长的热情接待。他想与葡萄牙人结成同盟以对付宿敌蒙巴萨酋长,并为达·伽马率领的船队提供了一名理想的导航者,即著名的阿拉伯航海家艾哈迈镕·伊本·马吉德。这位出生于阿拉伯半岛阿曼地区的导航员马吉德,是当时著名的航海学专家,由他编著的有关西印度洋方面的航海指南至今仍有一定的使用价值。达·伽马率领的船队依靠经验丰富的领航员马吉德的导航。于4月24日从马林迪启航,乘着印度洋的季风,沿着他所熟知的航线,一帆风顺地横渡了浩瀚的印度洋,于5月20日到达印度南部大商港卡利卡特。而该港

篇三: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影响对比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影响对比

1. 事件简介

1.1郑和下西洋

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郑和率领庞大的二百四十多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组成的船队远航,访问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每次都有苏州刘家港出发,一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他一共远航了有八次之多。最后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时,在船上因病过逝。民间故事《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将他的旅行探险称之为三宝太监下西洋。

郑和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 彭亨、真腊、古里、暹罗、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麦加,并有可能到过澳大利亚。

1.2哥伦布远航美洲

1492年8月3日,42岁的哥伦布率领87名水手,分乘三只船从巴罗斯港出航了。他们同惊涛骇浪搏斗,经历了千难万险,横渡大西洋,到了巴哈马群岛和古巴、海地等岛屿。 在哥伦布首次到达美洲后,又受西班牙国王的委派,于1493年9月、1498年3月、1502年5月,先后三次率领探险船队横渡大西洋,前往新大陆,他几乎走遍了加勒比海海域,并到达美洲大陆的南部。 当时他误认为这就是亚洲,直到他去世时,还不知道这是一个从未被人知晓的“新大陆”。

2. 动机对比

据《明史郑和传》记载:“成祖疑惠帝(建文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跃兵异域,示中国富强。”然而众多叙述郑和下西洋的明代古籍基本上未提到追踪惠帝事,因此这应该不应是郑和下西洋的主要任务。且在亚非各国访问期间,郑和广泛进行文化传播和贸易活动。由此分析,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有以下几点:

1)宣扬明朝国威

2)拓展海外贸易

3)寻找建文帝

4)其他诸如文化传播,消灭海盗等

据哥伦布《航海日记》序文记载:“前往上述印度等地,以便去了解那里的君主、臣民、乡土人情和一切其他事物,以及把那里的人转化为相信我主的教义。”另外就哥伦布个人而言,他认为通往亚洲的最便捷之路是通过横渡大西洋的短期航行,这也是他向各朝廷提出的方案。综上分析,哥伦布远航美洲的目的如下:

1)开拓新的市场

2)进行殖民活动

3)开辟新的航道

3. 影响分析

郑和与哥伦布的航行都发生在15世纪,前者在世纪初,后者在世纪末,从时间上看都属于世界大航海时代(Great Voyage of Discovery),而对当今世界格局影响却各有不同。但无可否认,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远航美洲都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伟大航行,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3.1航行的性质

虽然郑和下西洋的时间,从世界文明发展的角度来看,也属于大航海时代时间范围内。然而细观郑和到过的地方,均在古籍中早有记载。虽然找到了新的贸易地点,有新的开拓,扩大了对印度洋沿岸特别是东部非洲沿岸的认识,但郑和下西洋的主力船队的活动范围没有

超过宋元船家已知的东西海洋世界。因此郑和下西洋因缺少发现性,而不能定义为大航海时代的航行。

3.2经济影响对比

郑和下西洋的航行路线与唐宋年间的高度发展的海上丝绸之路有许多重叠的部分,但有进一步超越海上丝绸之路的范围,到达非洲东岸。在郑和下西洋期间,和各国进行广泛的经贸交流活动,然而这种经贸活动是服务于政治目的的,它不仅没能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反而对中国的经济造成很大的伤害。

郑和出使时,每到一国,就实行“封敕”“赏赐”等活动,经济贸易也贯彻“厚往薄来”的原则,以显示中华帝国之大度和自尊。马欢的《瀛涯胜览》记载“中国宝船到彼(祖法儿国),开读赏赐毕,王差头目遍谕国人,??来换易紵丝、磁器等物”。随行人员巩珍在他的《西洋番国志》自序中说:“所至番邦二十余处,??其所赍恩颁谕赐之物至,则番王酋长相继拜迎,奉领而去。举国之人奔趋欣跃,不胜感戴。”另有1579年成书的严从简的《殊域周咨录》记载:明宪宗(1465-1487)要调阅郑和航海档案而寻不得时,车驾郎中刘大夏说:“三宝下西洋,费钱粮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奇宝而回,于国家何益?”这说明郑和航海官员、将士众多,耗费巨大,而带回的珍宝、香料、布匹和珍禽奇兽则免费提供皇室、贵族享用。此外还要负担护送各国使节往返中国的费用。

事实上,郑和下西洋的终止正是源于这种“赔本生意”。永乐二十二年(1424),洪熙皇帝即位,立即宣告“下西洋诸番国宝船,悉皆停止”。一停六年,到宣德五年(1430)宣德帝下诏遣郑和第七次下西洋,1436年回国以后,再没有派大规模船队出样。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中曾提问:为什么西方的哥伦布之后有无数之哥伦布,在达伽马之后有无数之达伽马,而我国在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矛头直指明朝海禁政策。故虽有海上丝绸之路,民间商船的贸易行为却少之又少,这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哥伦布的伟大发现最初看来象是一个中大失败。数千名冒险家成群结队地前往西印度群岛,只是令人扫兴地找到了少量黄金。但他所不知道的是,开辟的新航路使欧洲贸易范围空前扩大,西欧与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了,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西欧各国和各地区之间经济关系和经济制度发生重大变化。新航路开辟之后,西欧出现了价格革命,使按传统方式征收货币地租的封建主受到损失,而新兴的资产阶级的经济地位得到了提高。促进了西欧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而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又促进了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改变了西欧各国的经济地位。

如果因1519年麦哲伦离开塞维利亚开始著名的环球航行,埃尔南多科尔斯特离开古巴发动对阿兹特克帝国的同样著名的远征而说1500-1520年这前二十年已进入探险者时期,那么我们同样可以称其为征服者时期。埃尔南多征服古巴,弗朗西斯罗皮萨罗征服印加帝国,激励着更多的其他征服者进入南、北美大陆的广大地区,寻找更多的战利品。

西班牙帝国在南北美洲进行的殖民活动掠夺了大量的金银,直接导致了西班牙帝国的崛起,并成为世界上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帝国和殖民帝国之一,也是世界历史上最大的帝国之一,被认为是第一个日不落帝国。

3.2政治影响对比

毋庸置疑郑和七下西洋达成了最初的目的——宣扬国威,并与东南亚各国建立了广泛友好的外交关系。然而,郑和使团访问的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南洋诸岛国,大都处于奴隶制或原始部落状态,往往一个城邦或一个部落即号称一国。在这种社会发展阶段上,其国家礼义刑法和文教的欠缺,习俗的落后和中国相比简直是云泥之别。如马欢记载爪哇“人吃食甚是

秽恶,如蚂蚁及诸虫蚓之类,略以火烧微熟便吃,家畜之犬,与人同器而食,夜则共寝,略无忌惮”,“其国风土无日不杀人,甚可畏也。”其实明朝开国,朱元璋即已提出,在西北边境,因为和境外的部族靠得很近,历代以来,由于外族入侵,不断有战争发生,所以必须选将练兵,随时在这一带地区谨慎防守。而海外诸国,如果为患于中国,不可不讨伐,若对中国没有威胁,且不可随便用兵。在朱元璋看来,“诸蛮夷小国,越山阻海”不足为患。故在“祖训”中,朱元璋就已开列朝鲜,日本,大小琉球,安南,真腊,暹罗、占城、苏门答腊、西洋、爪哇、彭亨、百花、三佛齐、勃泥等15国为“不征诸夷”。 由于南洋国家社会发展程度过于落后,郑和下西洋之宣扬国威等目的并不十分有效,对当地政治制度影响不大。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西欧国家的殖民掠夺开辟了新的场地,使得美洲从一个孤立隔绝的状态成为与世界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欧洲的各类冒险者涌入南北美洲,在当地进行殖民活动,建立经济、社会秩序,使美洲从蛮荒之地成为文明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

处于原始积累时期的资产阶级迫切需要资金以求发展。美洲的“发现”恰恰解决了资金来源问题。殖民者通过种种卑劣手段攫取美洲大量财富。为了掠夺黄金和其他各种财富,他们对印第安人犯下骇人听闻的罪行,当印第安人濒临灭绝之后,他们又变换方式,通过奴隶劳动来掠夺新大陆的富饶资源。殖民者把大量黄金、白银、珍珠以及玉米、可可和土豆等农产品源源运往欧洲。仅以金银为例,1521-1544年均从美洲运往西班牙的黄金达到2900公斤,白银24.6万公斤世纪末世界贵金属开采量的65%为西班牙所占有。据不完全统计,从美洲殖民制度的建立到殖民末期,西班牙从美洲掠夺250万公斤的黄金和1亿公斤的白银??。西方终于走出了中世纪的黑暗,开始以不可阻挡之势崛起于世界,并在之后的几个世纪中,成就海上霸业。一种全新的工业文明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资本主义正式崛起。

3.3文化影响对比

郑和下西洋涉及文化方面的影响主要分两方面,一是在亚非各国进行的文化传播,二是体现了当时航海技术的发展程度。据载,郑和在亚非各国访问时,“所至颁中华正朔,宣敷文教,俾天子生灵,旁达于无外”。努力向海外各国传播中国的文化礼仪、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提高其社会文明程度。所谓“颁中华正朔”,就是颁给明朝的历法,要求海外诸国承认中国为“正朔所在”,奉行明朝政府颁给他们的历法。有一本比较精确的历法,固然可以使不懂历法或历法落后的国家掌握当时最先进的历法,主要还在于使海外诸国借鉴和学习中国的政教礼俗和先进文化,改善其落后的生存状态,发展其社会文明。

郑和使团向亚非各国宣敷文教,传播中国文化,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郑和下西洋时期的中国与浡泥国友好关系的建立,便是一个典型的事例。永乐六年浡泥国王麻那惹加乃来中国访问,以地处“僻壤”,“诞被圣化”向明成祖表示:“天以覆我,地以载我,天子以义宁我。我长我幼,处有安居,食有知味,衣有宜服,利用备器,以资其生,强不敢凌弱,众不敢欺寡,非天子孰使之然也。”

海外诸国为中华文明所吸引,各国都向往来中国访问,使中国与亚非诸国间的交往空前密切。据《明实录》记载,自洪武二年二月至正统十四年八月(1369-1449)的八十年当中,亚非国家(日本、朝鲜等与郑和下西洋历史事件无关的国家不在其内)对华使节的派遣,共约694次之多。尽管这个数字还是不完全的,但从中也可想象当年各国使者纷至杳来,对中国进行友好访问的盛况。 哥伦布首次远航发现了磁偏差,初步测量了磁偏角。在此以前我国已发现了磁偏差。而哥伦布首次发现了由于航海者的位置变化进入西半球而出现的磁针偏西现象,并做了仔细的观察测量记录和初步的有实用意义的解释。因此,哥伦布首次远航在航海天文、地球物理方面也有一定的意义。另外,历时220 多天行程8000多海里的跨洋航行没损失一人,也创造了航海史上的一个新记录,标志着人类的航海术上了一个新台阶。哥伦布的首次远航把大航海时代的近海靠陆的远洋航行推进到远离陆地跨洋航行的新阶段,并以实践证明了地圆

说,为以后的麦哲伦环球航行和发现地球铺平了一段道路,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哥伦布的首航在思想史上也有一定的意义。哥伦布证实了确有传说中的"黄金时代"和处于"自然状态"中的"善良的野蛮人",这对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和后来的启蒙运动都有所影响。托马斯·莫尔和康帕内拉等思想的形成如果没有哥伦布首航开始的地理大发现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后来在美洲考察的维斯普奇正是在那里找到乌托邦国的。乃至于自由主义鼻祖约翰洛克所著《政府论》中的一些观点都在为哥伦布在美洲的殖民辩护。对美洲理想化了的原始共产主义的描写正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一个发明。关于哥伦布首次远航导致的发现美洲,及其随之而来的殖民扩张和对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所起的促进作用,对此马克思恩格斯已论述得很清楚。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藏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4.结束语

东西方两种航海模式反映的两种历史发展模式,值得我们深入研究。郑和船队的东方和平稳定开拓模式,通过郑和庞大船队的航海壮举和国际间和平交往时间以及东方“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等文化观念的根基,造就了伟大航海家,和平外交家,海洋战略家郑和,同时也造就了伟大的郑和精神。这是郑和船队留给中国和世界的宝贵的文化历史遗产。

西方航海开拓模式,则象征着暴力、掠夺与剥削。在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前,当地人过着安静和谐的生活。但是在哥伦布登陆后的几十年,当地的人口和文化受到了极大的摧残。1200万—2000万原住民被杀,或者感染上从西班牙带来的致命疾病。当地的玛雅文化、阿兹特克和印加文明都受到了严重破坏。

历史发展证明世界资本主义起源于掠夺和剥削,也发展与掠夺和剥削。它用资本把人铸造成只讲利益,只讲金钱的经济动物,正像哥伦布说的“有了黄金,可以把灵魂送上天堂”,这就是资本主义的本性。所以,虽然由于种种客观条件,郑和下西洋的影响不如哥伦布远航美洲,但是在今天的世界,我们更需要郑和的和平精神,亟需学习和发扬伟大的郑和精神,谱写中华民族复兴和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王天有,徐凯,万明编.郑和远航与世界文明: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论文集[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7.

[2][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梁赤民译.吴象婴校订.全球通史[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1.

[3]张至善编译.哥伦布首航美洲-历史文献与现代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8.

篇四: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大航海家哥伦布生于1451年,他的父亲是热那亚的纺织工人。他从小就惯于航海做生意。哥伦布未受过正式教育,却在悠闲的海上生活中利用余暇读了很多书,学会了拉丁文,吸收了正在欧洲普及的地理学知识。他还仔细研究了圣经中有关预言的部分。在新旧世界大交替和东西方文明碰撞的历史洪流面前,哥伦布充当了一名时代弄潮儿。他是勇敢非凡而又具有科学头脑的冒险家,是信奉上帝而又掠夺成性的拜金狂。

哥伦布从少年时代起就喜欢看《马可·波罗游记》,而且后来不只是精读,还做了研究。座落在西班牙塞维尔的哥伦布纪念馆中,至今还保存着一部拉丁文的《马可·波罗游记》,书上有哥伦布做过的许多眉批。哥伦布之所以爱读此书,不只因为它象《天方夜谭》那样有趣,更主要的是它合乎一个拜金狂的理想。他看《马可·波罗游记》,非常仰羡中国和印度的金银珠宝,尤其是关于日本的描写,更使他欣羡不已。

马可·波罗并没有到过日本,但在书中他根据传闻写了几章关于日本的情况。他说日本位于距中国海岸2400公里的海上,国内的黄金极为丰富,是取之不尽的。但国王不让黄金输出,因此商人很少到那里做生意。日本国王宫殿的屋顶是用黄金盖成的,宫中的道路和房间的地板也全是用四厘米厚的金砖铺起来的,甚至连窗户框也是金子做的。在日本还到处都能采集到玫瑰色的珍珠,土葬时要在嘴里放一颗珍珠。书中还叙述了元帝国皇帝忽必烈听信传闻而发起对日本的战争。

哥伦布以为他可以达到忽必烈没有达到的目的。他处心积虑地要闯出一条抢先到达东方世界的航路。在一封信中,他曾说自己日夜祈求上帝赐给他产金的土地,“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了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

1476年哥伦布加入了一支法国的海盗船队。在攻击意大利船只的一次战斗中,因所乘船只起火,他跳海逃生,经长时间游泳登上了葡萄牙的土地。哥伦布以为他大难不死,是上帝特意安排他到葡萄牙来的。

哥伦布在这“探险者”的国度里,进一步学习了许多航海知识,参加过多次远洋航行,熟悉了罗盘、海图和各种新航海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了利用太阳、星星的位置确定船位的方法。有一年他抓住了一个机会航行到了冰岛后,又继续航行了160公里。这对哥伦布后来立志西航有很大影响。

挪威的维京人做过许多探险,公元900年前后到达格陵兰,并在西海岸建立了居民点。公元1000年左右,冰岛人莱夫·艾列克逊率领一批人从格陵兰乘船到达北美海岸。因在那里发现了象葡萄样的藤科植物,就称这里为“酒的土地”,音译为“汉兰”,据估计可能是后来定名为圣劳伦斯河的河口一带。他们原打算在那里建立居民点。后因遭土著的袭击而未实现。 对于艾列克逊探险到汶兰一事,许多人只是将它当故事听,而哥伦布却对此深信不疑。他认为横越大西洋可以到达陆地,“汶兰”就是东亚的某一个国家。他从船员的传闻中得知,在连续刮强西风的时候,海上有时飘来既不是欧洲人也不是非洲人的尸体。哥伦布认为那是大洋对面的亚洲人。

古希腊学者波昔多尼倡导关于大地的球形说,并推测从地中海向西航行可以到达东方的印度。中世纪思想家培根关于地球的概念对哥伦布有深刻影响。还有一些神秘的、妄自尊大的灵感也促使哥伦布去冒险。哥伦布以为自己是上帝选定的神舟——载运基督者,要去完成发现“新天新地”的使命。

早年1474年在意大利故乡的时候,哥伦布就曾写信给著名的天文学家兼地理学家托斯康内利,询问他关于从海上通往印度的最短路线。这位学者向他指出:“通过大西洋到黄金和香料王国,是一条比葡萄牙人所发现的沿非洲西海岸的道路更短的途径。”信中还画出了一幅示

意图,推算了路程。不过,哥伦布对地球大小的估计,要比托斯康内利的估计还要小得多,因为据《旧约》经外书中的记载:“到了第三天,你应将水集合于大地的第七个部分,使其余的六个部分干涸。”哥伦布据此认为欧亚非三个大陆块占了地球表面的七分之六,海洋只占七分之一。哥伦布在研究了托勒密、马可·波罗和达伊(1350-1420)的著作之后得出结论:整个地球经度为360度,从西非以东至亚洲的广阔陆地占了280度(按托勒密设想,非洲南端与亚洲大陆相连),从西非向西到东亚岸边的海洋占不到80度。

但是在进一步计算中,哥伦布又犯了错误。托勒密《地理学》译本中的“海里”是阿拉伯的计量单位,哥伦布未经换算就当作了欧洲的“海里”。如果从加纳利群岛朝正西航行,该地的经度比赤道经度的距离短,这样将每个经度的距离减至50海里(合80公里)。就是说,从加那利群岛向正西航行6400公里,就可以到达中国、日本或印度。

正是基于上述推想,哥伦布认为亨利王子及其后继者们几十年来执行沿非洲海岸南航的计划是不可取的。但是,哥伦布本身并没有条件象亨利王子那样实施自己的计划,所以就寄希望于裘安王子,当时裘安王子在葡萄牙掌管航海事业。哥伦布由于出身低微,得不到求见王子的机会。然而,哥伦布却凭英俊潇洒的一表人材,在里斯本常到贵族女儿们住的修道院去做礼拜,大得一位贵家小姐的青睐,两人不久就结为夫妻。这一联姻赢得了接近王室的机会。1478年,他试图说服裘安王子,不过在兜售自己的计划时,可能是怕别人窃取他的计划而将关键部分隐瞒了。他爱说大话,因此很难取得别人的信任,而且要价也特别高:除了要三艘船、船员和一年用的粮食外,还要求获得骑士的封号,担任新发现地方的总督和分得该地所有财富的十分之一。

1482年裘安王子继承王位之后,召开了一次学者评价会审查哥伦布的计划,最后将其否决。1485年,哥伦布的妻子去世,他就离开了葡萄牙,带着独生子来到刚刚成立的西班牙王国。裘安二世怕哥伦布的计划被别国采纳而抢先到达印度,于是又曾召请哥伦布回葡萄牙,但哥伦布拒绝了。

哥伦布在西班牙的巴洛斯港,结交了一些有学识的修士和阔绰的水手。这些人对哥伦布的计划很感兴趣。多明我教会的上层僧侣搞了些幕后活动,使哥伦布有机会向王室献出自己的计划。但是他去的时机不对,当时西班牙正忙于统一,对哥伦布无暇以顾,这又使他拖延了6年。在此期间他也曾上书英、法两国的君主,但也是无结果而终。

西班牙王国是伊比利亚半岛上的卡斯提尔和阿拉贡两个王国于1469年由联姻而联合起来的,由菲南多国王和伊萨伯拉女王做并肩王。这个新王国也象葡萄牙那样,是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国家,远航探险、殖民扩张等都由封建王室直接控制。1492年1月,西班牙消灭了这个半岛上的最后一个穆斯林王国——格拉纳达。统一后的西班牙成为当时的欧洲强国之一,开始了向海外扩张的步伐。就在这时,哥伦布的计划又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国内最大的银行家和王室的财政顾问说服了女王伊萨伯拉,又由女王去说服了国王。

西班牙王室出于对东方财富的向往,并且企望联合“对基督教徒曾表示过极大好感”的元朝大汗(他们还不知道元朝已经灭亡)来夹攻伊斯兰的奥斯曼帝国。在这种背景下,哥伦布的计划得到了王室支持。王室于1492年4月17日与哥伦布签订协议,封哥伦布为他发现土地上的海军上将、总督和首席行政长官;在这些领土上出产或交换所得的一切金银、珠宝、香料等的十分之一归哥伦布,十分之九上交西班牙王室。

这一年的8月3日,星期五的清晨,由哥伦布指挥的三艘卡拉维尔船于巴罗士港顺风启航,国王交给哥伦布一封递交中国“元朝”大汗的信函。

三艘船的大小各不相同,都装有大炮和六个月的粮食以及准备与未开化地区土著们做交易的用品。哥伦布任船长的旗舰“圣玛利亚号”,重130吨,长约35米,甲板长18米,有三根桅杆,都备有角帆。第二艘为“平特号”,重90吨,速度快,船体只为旗舰的一半,船长是马丁·宾森。第三艘是“宁雅号”,重60吨,船长是马丁的兄弟维森特·宾森。宾森兄弟

不仅是有经验的水手,而且是这次航海探险的投资者,探险能否成功与他们的切身利益紧密相关。

当时召募水手的工作是很困难的。探险队员中有不少是哥伦布的朋友、佣人,也有好奇的官员们,还有相当一部分船员则是以这次航海为条件而受到特赦的犯人。这样整个船队才凑成了88人。

9月6日,哥伦布的船队驶过加纳利群岛,进入了当时海图没有记载的大西洋海域。哥伦布根据《马可·波罗游记》的叙述,断定沿北纬二十九度线航行就会到达离中国海岸约2400公里的日本。值得庆幸的是,他的这个错误竟使船队得以一直在“贸易风带”中连续航行。 在从未经历过的大洋上航行,而且一直看不到陆地,这使得船员们个个提心吊胆。似乎只有哥伦布胸有成竹,但他不对船员许任何诺言。为了稳定人们的情绪,他记有两本航海日志,一本是自己看的,一丝不苟的记录实际航程;另一本是给船员们看的,所记航行距离比实行航程少许多。这样,在他到达预计目标之前,可以使船员们忍耐下去。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简介

这时新的问题发生了,习惯于在欧洲的大西洋海岸使用罗盘的海员们,看到的罗盘指针是指着比北极略为偏东的方向。而这个船队离开加纳利群岛四天之后,发现指针指向北极偏西的方向了。由于当时人们并不了解地磁场带来的磁偏角问题,所以都惊慌起来。罗盘失灵,只有靠北极星定航向。

在这水天一色的迷茫世界中,哥伦布不断地做着鼓舞士气的工作。9月16日,在海员们的眼中出现了“万蓝丛中一点绿”,他们兴奋极了,以为马上就要到绿色如茵的亚洲大陆了,拼命地向绿色的地方驶去。等他们到近处一看,顿时大失所望,哪里有什么陆地,原来是浮游在水面上的大片海藻。用绳子测量一下海深,几百米的长绳还碰不到底,说明附近不可能有陆地。后来人们知道,这一海域位于北大西洋的环流中心,风浪小,水流平缓,马尾藻不能飘到远处,就在这里停积下来,繁衍后代,结果就出现了这大约450万平方公里的海上“大草原”,人称“巴尾藻海”或简称为“藻海”。哥伦布一行在这“大草原”中艰苦地航行了三个星期。

离开这讨厌的“草原”后,人们依然见不到陆地的影子。为了分散大家的恐惧和不满情绪,哥伦布让人们注意观察船四周的水草。宾森兄弟看到一些海草很象陆地上的草,不久之后发现有鸟飞翔,又赶上一次无风天下的小雨,这些都是附近有陆地的征兆。9月25日黄昏,马丁·宾森自平特号船尾楼上报告说发现陆地了。于是船队就向那个方向驶去,但第二天曙光初照时,进入人们眼底的依然是大洋与天空。船员们的失望立即转化成对指挥官的不满,甚至一部分人开始醖酿叛乱计划。宾森兄弟获悉后,坚决主张将他们处以绞刑,哥伦布则表示,只要他们能再坚持几天,就可以原谅他们。同时,他也给船员们发了一些钱,借以安顿大家的情绪。

10月7日,哥伦布根据鸟群飞行的方向判断,将航向改为西南,几天之后发现船只周围漂着手杖和芦苇,夜里还发现远方似乎有微弱的亮光。11月12日一大早,忽然听得平特号发出一声号炮巨响,按预先约定,这意味着已经发现了陆地。

从他们驶离加纳利群岛算起,到登上第一块陆地为止,共历时37天。

哥伦布以为自己的梦想快要实现了,因为他终于横渡大西洋并发现了“亚洲”陆地。 实际上,他们到达的地方并不是亚洲,而是西半球的美洲。他们到达的第一站是佛罗里达东南820公里巴哈马群岛中的瓜那哈尼岛(后改名为“圣萨尔瓦多岛”)。

到达瓜那哈尼岛的这天早晨,“总督”哥伦布穿上石榴红的服装,另外两名船长分别扛着绿色的代表国王和女王的“F”和“Y”字旗,举行了仪式。把两面旗帜升在刚刚竖立的木杆上。哥伦布宣布这里是西班牙王国的领土,然后率众匍匐在大地上,感谢上帝给了他们好运气。红棕色皮肤的岛上居民们,则好奇而困惑地观看着这群白皮肤的不速之客的“表演”。 就这样,哥伦布终于率领船队,经过长达3个月的航行,横渡大西洋,到达了美洲,发

现了“新大陆”。

篇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27.(25分)1492年,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开启了世界历史的新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偶然与必然

有人认为,哥伦布是因为“迷路了”,才偶然“发现”了美洲。也有人认为,当时即使没有哥伦布,也必然会有别人“发现”美洲。

(1)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8分) 问题二:发现与相遇

15、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的人和所有的民族都并入欧洲文明”。1984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

(2)“发现美洲”的提法是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待哥伦布远航美洲的?“两个文明汇合”和“两个大陆相遇”提法的合理性是什么?(7分) 问题三:交流与发展

哥伦布 明清时期的中国 世界市场 历史机遇

(2) 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以上四个词语,以“交流与发展”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10

分)

要求:①紧扣主题,观点合理;

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 ④字数在120字左右。

27.(25分)

(1)答案一:考生将哥伦布首航的结果作为一个孤立的事件来思考。 观点:是偶然的。

理由:哥伦布远航的目的地是东方(或印度、中国),结果却到了美洲。 (若答出其它理由,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只答出观点不阐明理由,不得分。) 答案二:考生能将哥伦布远航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思考。 观点:是必然的。

理由:当时已经具备了“发现”美洲的历史条件。具体要点:商品经济的发展;寻金热;陆上商路受阻;传播天主教;科技条件具备等。( 分)

(若能概括地答出“当时已经具备了‘发现’美洲的历史条件”,即可得 分。只答出观点不阐明理由不得分。)

答案三:考生能将偶然因素和必然因素相结合,全面思考问题。 观点: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

理由:偶然性的理由参见答案一。 必然性的理由参见答案二。

(应明确答出“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的观点,若不表明观点,只列举理由,本小题最多得 分。)

(2)以欧洲为中心(或“欧洲人的立场”)。

(若从“欧洲是主动的、优越的、先进的,美洲是被动的、落后的”角度回答,也可得分。) 站在全球的角度看待各种文明;尊重各种文明,平等对待各种文明。 (若有不同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10分) 评分标准:

之间的交流,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而明清时期的中国,没有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逐渐走向封闭,丧失了发展的历史机遇。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