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不能忘却的纪念手抄报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0:26:20 体裁作文
不能忘却的纪念手抄报体裁作文

篇一:不能忘却的纪念

不能忘却的纪念

七(11)班 孙悦

中国是东方已沉睡五千年的巨龙,就在七十年前,它终于醒来,从此“中国”这个名字响彻五洲,深深地印在人们的脑海里,成为华夏儿女心中不灭的太阳。

今年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上至百岁老人,下至幼小孩童,都记得1937年7月7日发生的“七七事变”。那时,日军在卢沟桥附近演习,借一名士兵“失踪”的原因,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严词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守军奋起抗战,事变震惊中外。“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拉开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序幕。 抗日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甚至影响着世界第二次大战。中国历史上有多次大规模战争,近代也因反对外国侵略多次引起战火,像抗日战争这样的规模、性质和胜利结局的战争,确实可以说前所未有;且那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到了最困难的阶段,中国战场便处于重要战略枢纽地位,抗战的胜败不但决定着亚太战场的命运,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苏联远东的安危和苏德战争的进程。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中国人民力量的空前壮大,是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原因。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民族的胜利,是人民的胜利,宣告了中国的崛起。

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年代,当年的腥风血雨是无论如何都想象不

出来的,但光是史书上记载的数字,就足以让我们知道那是怎样残酷的战争。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遇难者达三十多万人,伤者不计其数,使人心里沉重而压抑。每年各界人士及青少年都会去遇难同胞纪念馆祭奠。战争的硝烟虽已散尽,可人们都不会忘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们用生命浴血奋战换来的。先烈开道为后人,后人继业慰忠魂。

对于日本,我没有什么好感,虽说当年战争的罪魁祸首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狼子野心,但不可否认是日本的军队杀死了数万同胞,伤害了无数人民。古有汉武帝曰:“犯我大汉天威者,虽远必诛。”而今日本侵我中华,即使被打败也拒不道歉,让中国人心中涌起熊熊怒火,还有对日本不可避免的仇恨。

70年过去了,依然为当年的日本侵华感到屈辱和愤怒,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感到高兴和自豪。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历史既有其辉煌璀璨的一面,也有其阴暗屈辱的一面,只有正视耻辱,并从中汲取动力的民族,才是伟大的充满希望的民族。牢记历史、毋忘国耻、奋发图强、兴我中华,这十六个字铭刻在每个炎黄子孙的心中,我们为是一个中国人的骄傲深入骨髓。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在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我相信国内外的华人同胞们心中都充满了对祖国母亲的一片深情和美好祝愿,都会用汗水和拼搏为中国书写更多的辉煌。

(指导老师:姜杨进)

篇二:不能忘却的纪念

不能忘却的纪念

——记抗战老兵方阵

军旗猎猎、铁流滚滚,9月3日,天安门前,当分列式中抗战老兵作为第一方阵出现并接受人民的检阅时,老兵激动了,人们激动了,祖国激动了!是啊,这些平均年龄超过90岁,九死一生的抗战老兵们,岁月的沧桑改变了他们的容颜,但掩盖不住他们那“誓与山河共存亡”的英雄气概,他们那坚毅的目光,仿佛又将我们拉回那山河喋血、民族存亡的峥嵘岁月??

上世纪三十年代,武装到牙齿的日本侵略者们,携飞机、坦克、大炮,叫嚣着“三月亡华”,杀向我中华大地,我中华儿女开始了6年局部抗战、8年全面抗战的救亡图强血泪抗战史。

那时的中国,是一个被列强搜刮殖民近百年,长期军阀混战割据,国内四分五裂,人们流离失所,饱受摧残蹂躏、积弱积贫的农业国家。但在这民族存亡关头,中国人民展现空前坚韧的勇气殊死抵抗——没有排山倒海的火炮,却有数不清的血肉之躯冒着侵略者的炮火奋勇前进!没有坦克装甲车,却有浑身绑满炸药的敢死队,义无反顾地扑向敌人的战车!中华儿女就是这样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对抗侵略者的机械部队,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铸就钢铁长城,真正诠释了“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浩然正气的民族气节,捍卫了我们民族尊严!

在这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中,不论是在上海、武汉、长沙、重庆,还是在莽莽雪原、巍巍太行;不管是国民党部队的正面战场,还是共产党领导的敌后作战,我们的抗战老兵们都是为了驱逐日寇,保家卫国,前仆后继地与侵略者进行针锋相对的浴血奋战,演绎了一幕幕“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悲壮场景,谱写了一幅幅可歌可泣、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华夏脊梁。

今天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中,这些苍髯白首的老人,他们或许再也不能军姿飒爽地正步走过天安门,接受检阅,但他们的军礼依然那么挺拔,脸上依然洋溢着胜利的豪情!今天的纪念,就是为了缅怀先烈,彰敬英雄;就是为了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致敬我们的抗战老兵,伟大的抗战精神永垂不朽!

篇三:勿忘国耻强我中华四开共同参与国家公祭日电子小报成品手抄报模板纪念南京大屠杀简报板报画报海报报刊报纸

不能忘却的纪念手抄报

班级 姓名

1937年日军占领上海后,直逼南 京。国民党军队在南京外围与日军多 次进行激战,但未能阻挡日军的多路 攻击。1937年12月13日,南京在一 片混乱中被日军占领。日军在华中方面

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师团长谷寿夫等法西斯

无寸铁的南京民众进行了长达6屠杀。据统计,在这次屠杀中,有30“日本兵完全像一群被放纵的野蛮人似的来 污辱这个城市”,他们“单独的或者二、三 抢劫、放火”,终至在大街小巷都横 陈被害者的尸体。“江边流水尽为之 赤,城内外所有河渠、沟壑无

不填满尸体”。

周恩来总理说过:

“可以原谅,但是不可以忘却。

”我们永远不能

忘记,是为了以史为鉴,永远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我们不是为了记住仇恨,更没有被仇恨夺取了热 爱和平的心!说的是大屠 杀的那段日子。历史可以 原谅。我们不要日本人 惟有原谅了,我们才 可一门心思地建设我 们的国家。但历史是 不可以忘记的,我们 要以此为鉴,告诫我

约翰·拉贝 纳粹党南京小组代理人、南京安全区主席。在二十年代就已经加入了纳粹党 的前身德国社会工人党,在纳粹分子中属于元老级的人物。他追随希特勒, 但又受到中 国人的爱戴。在“南京大屠杀”期间一手组建 起 “国际 安全区”,挽救了25万中国百姓的生命。南京 大屠杀过后,拉 贝在战时的德国发表了多次演 说,讲述了自己 的所见所闻,并向希特勒递交了 记录暴行的胶片。他被人们称呼为“洋菩萨”。约翰·拉贝被称作“中国的辛 。鉴于在南京时的功绩,他因而得到国民政府每月金钱和粮食接济。国 如果拉贝愿意返回中国,将为他提供住房和终身养老金。1950 《拉贝日记》于1997年出版,并被译为中、英、日、德四种语言。 1号南京大学内,同时建有南京大学拉贝与国际安全 为了纪念拉贝,其在德

国柏林的墓碑也于1997年运抵南京,现保存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

前事不 忘,后事之 师,以史为 鉴,开创未 来。我们期 待尊严和正 义,但是在 当今世界, 民族的尊严 还是需要实

力来支撑,世界的和平还是需要实力来维护。强大自己的国家,是维护民族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前提。同学们,作为中国未来希望的一代,让我们不忘国耻,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刻苦学习,练好技能,将来更好的建设 我们伟大的祖国,让我们的 祖国更加繁荣富强,让南 京大屠杀的历史 永远不再重演!

篇四:不能忘却的纪念

不能忘却的纪念 毛泽东时代几千年来困扰中国人民的医疗卫生问题得以奇迹般解决,那是一个创造世界历史的时代。

毛泽东基于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发出“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号召。于是,几千年来困扰中国人民的医疗卫生问题得以奇迹般解决。这是一个创造世界历史的时代。

早在1928年,毛泽东同志在《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中,就把“建设较好的红军医院”与“修筑完备的工事,储备充足的粮食”列为巩固根据地的必要条件之一;1933年,毛泽东同志在《长冈乡调查》一文中指出:“疾病是苏区中的一大仇敌,因为它减弱我们的力量。”毛泽东同志“关心群众生活”、“发动广大群众的卫生运动”思想,在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的各抗日根据地、解放区,得到了进一步发展。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指示:“应当积极地预防和医治人民的疾病,推广人

民的医药卫生事业”;“所谓国民卫生,离开了三亿六千万农民,岂非大半成了空话?”并主张实行社会保险,保护青年、妇女、儿童的利益等,成为新中国卫生保健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1950年8月,卫生部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卫生会议,在交流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经毛主席同意,确定了“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以及后来增加的“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等四大方针,它是我们党在卫生工作方面开创的红色管理的指导方针。四大方针的第一条“面向工农兵”,明确规定了卫生工作要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在旧中国,长期以来最容易受到疾病侵害的是广大的普通劳动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民群众和广大农村,缺医少药的情况又最为严重。许多流行病、地方病在农村肆虐,危害农民的健康和生命。对此,毛主席给予特别的关注。这在五六十年代他对血吸虫病等流行病和地方病的防治工作的多次指导中 体现出来,人民领袖还特地为江西余江县消灭血吸虫病的报道,写了《送瘟神》著名诗篇。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目标就是使农村“有医有药”。伴随着农村合作化运动的高潮,以农村集体经济为依托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开始兴起。为了推广山西省稷山县“大家集资,治病免费”的合作医疗制度经验,1960年3月16日,毛泽东亲自代中共中央起草了《关于卫生工作的指示》,要求各级党委高度重视农村合作医疗

问题,“立即将中央二月二日批示的文件发下去,直到人民公社”[1]。

由于城乡医疗资源严重不均,1965年1月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期间,毛泽东对卫生部提出批评:“卫生部想不想面向工农兵?”这年6月26日,毛主席接到卫生部关于农村医疗现状的报告:“中国现有140多万名卫生技术人员,70%在大城市,20%在县城,只有10%在农村,医疗经费的使用农村只占25%,城市则占了75%。”毛泽东看后不禁雷霆大发,再次严厉批评卫生部的工作,发表了著名的“六·二六”指示:“卫生部的工作只给全国人口的15%工作,而这15%中主要还是老爷。广大农民得不到医疗。一无医生,二无药。卫生部不是人民的卫生部,改成城市卫生部或城市老爷卫生部好了。”时隔不久,毛主席召见卫生部长钱信忠等人,认真讨论在农村培训不脱产的卫生员事宜。毛主席之所以对当时的医疗制度不满意,其实就是对医疗资源分配的不满,国家医疗资源严重倾斜在城市中,又倾斜向高收入人群;也是对西医排斥中医的不满。根据毛泽东的意见,卫生部党组于1965年9月3日向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上报了《关于把卫生工作的重点转向农村的报告》,提出:“今后要做到经常保持三分之一的城市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和行政人员在农村,大力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办法是:医疗、防疫、教育、科研等机构,均应分出成套的人力、设备,由城市伸延到农村,每个

单位包一个至几个县或区,搞好一片,巩固一片;抽调城市卫生人员,作为‘种子’,长期留在农村工作;继续组织巡回医疗队或其他形式的临时医疗组织,到农村工作,特别是到山区和偏僻的地方去。” 9月21日 ,中共中央批转了这个报告。这个报告贯彻的结果是:“合作医疗遍地开花??大批城市医务人员奔赴农村、边疆,走与工农结合的道路。卫生工作人员中人力、物力、财力的重点逐步放到农村。”到20世纪60年代末期,县、公社、生产大队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在我国绝大多数农村建立起来,基本上形成了农村医疗卫生网[2]。从而基本上解决了农民的医疗问题。根据毛主席“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指示,不脱产的卫生员制度正式迅速进入中央政府的议事日程。不脱产、以学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卫生员也就是后来的赤脚医生从此就诞生了。

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获得真正普及和超常规发展。1968年12月5日,经毛泽东亲自批示(一二·五批示),《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了《深受贫下中农欢迎的合作医疗制度》的调查报告,介绍了湖北省长阳县乐园公社实行的合作医疗制度“解决了贫下中农看不起病、吃不起药的困难”的做法和经验。在文革期间,《人民日报》开辟专栏,从1968年12月8日到1976年8月31日,连续组织了107期“关于农村医疗卫生制度的讨论”,主题是宣

传合作医疗的优越性、交流农村合作医疗的经验,这场历时8年的大讨论,推动了合作医疗的发展[3]。

1968年9月10日 ,经毛泽东批示,《红旗》杂志第3期发表了题为《从“赤脚医生”的成长看医学教育革命的方向》的调查报告,第一次把农村半医半农的卫生员正式称作“赤脚医生”。 9月14日 ,《人民日报》全文转载了这个报告,推动了“赤脚医生”在全国的发展。赤脚医生,是指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公社社员经过一定时间的培训,具有一定的医疗卫生知识和技能,他们一面参加集体劳动,一面为社员治病。他们是中国农村中不脱产的基层卫生人员。伴随这个时期农村合作医疗发展的,是数以百万计的“赤脚医生”的成长壮大,几乎全国每个村庄,都有两、三名边治病、边参加农业劳动的赤脚医生,他们成为这个共和国公共卫生体系伸展到每个村子的神经末梢。到1977年底,全国“赤脚医生”的数量达到150多万名,生产队的卫生员、接生员达到390多万人。“赤脚医生”(人员)与合作医疗(制度)、农村“保健站”(机构)一起,成为解决我国农村缺医少药的“三件法宝”。很多种田的人稍微经过培训就当起了医生,这些被称为“赤脚医生”的人虽然医术不高,但对农村的医疗保障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中国约2500人中就有一名医生(合格的西医),其他低收入国家的比数是9900:1,中等收入国家的比数大约为4300:1。几乎全国每个村庄都

篇五:不能忘却的纪念

不能忘却的纪念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而作

★ 郝峻岭

我漫步在

黄昏的卢沟桥畔

听“七七”事变的枪声

讲述日寇为全面侵华

寻找的拙劣借口

我徜徉在

奔腾不息的黄河岸边

听曾经怒吼的黄河

讲述日寇铁蹄

肆意践踏国土的故事

我伫立在

高高的长城之巅

看祖国的大好河山

曾经遭受日寇的蹂躏

相继沦陷生灵涂炭

我肃立在

人民英雄纪念碑前 向为国捐躯的革命先烈 致以崇高的敬意

沉重的心情久久难以释怀

七十年的风雨沧桑 或许可以淡化 数不清的人间世事 却难以泯灭

镂刻于心底的屈辱记忆

勿忘国耻 珍爱和平 这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声 缅怀先烈 振兴中华 伟大的抗战精神

正在民族复兴路上传承

当血雨腥风远去 举国欢庆不是为了

延续民族间的仇恨 而是为了昭示后人 不能忘却的纪念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