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青岩古镇图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2:33:04 作文素材
青岩古镇图片作文素材

篇一:贵州贵阳青岩古镇风景图片(20张)

贵州贵阳青岩古镇风景图片(20张) 介绍

青岩古镇,位于贵阳市南郊,距市区约29公里。它是贵州四大古镇之一,一座建于600年前的军事古镇 。古镇内设计精巧、工艺精湛的明清古建筑交错密布,寺庙、楼阁画栋雕梁、飞角重檐相间。悠悠古韵,被誉为中国最具魅力小镇之一。

篇二:贵州青岩古镇

贵州青岩古镇 徐霞客异常迷恋的地方(图)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09-02-02 发表评论

>>

青岩古镇是贵州省著名的历史文化名镇,形成于明洪武年间,历明清两代,迄今6

百余年。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氛围极为浓郁。因附近多青色岩峰而得名,古为屯田驻兵之地。

古镇历史

明清之际商贾云集,寺庙林立,香烟缭绕,盛极一时。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大旅行家徐霞客经过青岩,他在(徐霞客游记)中称:“青岩其城新建,城中颇有瓦楼街市,是贵省南部要害”。

青岩古镇旧城四周有城墙,皆用巨石构筑于悬崖之上,依山就势,巍峨险要,颇

富山寨城堡特色。有东、西、南、北四座城门,现存有建于清代的城南定广门。四门内外原有8座石牌坊,现存3座,皆为白棉石建造四柱三开间牌楼,上有楹联、浮雕、工艺精湛,栩栩如生。其中赵理伦百岁坊一反常规的石狮雕塑,艺术大师刘海粟称赞备至,认为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

青岩古镇方圆3平方公里范围内,祠宇林立,规模宏伟,建有9寺、8庙、5阁、

2祠、1院、1宫,近3O座庙宇祠堂。保存较完整的有迎样寺、慈云寺。赵以炯状元故

居、川祖庙、万寿宜、云龙阁、文岩书院等。这批古建筑布局合理,气势雄伟,雕梁

画栋,重檐飞角,建筑工艺精妙绝伦,令人叹为观止。

青岩古镇的民居特色十分引人注目,古色古香的商业街及大街小巷的青瓦木屋,

保留了浓郁的南方古民居风韵。镇内石砌的围墙、路面、柜台、庭院及石滩、石磨、

石碾、石缸随处可见,极富地方风貌,因此,青岩古镇又誉为青岩石头城。

明清以来,青岩历史上出了几个著名人物。周渔璜是贵州清代康熙年间《1665年一

1774年)著名诗人,官至翰林院学士,曾参与撰修《康熙字典》和《贵州通志》,并著有《桐野诗集》,对拓展中国文化作出过杰出贡献。现建有桐野书屋供人缅怀。清康熙年间(1671年一1763年)举人周钟直曾任台湾诸罗知县,著有《诸罗县志》。清末(1857年一19O7年)状元赵以炯以“状元及第而夺魁天下”第一人轰动华夏。现已恢复“赵以炯状元府第”供人游览。平刚先生是贵州辛亥革命的先驱,曾东渡日本留学,任孙中山先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秘书长。现存平刚先生故居。

古镇景观

镇内还有众多历史文化遗址和自然风物景观。现存1935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作

战指挥所,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邓颖超同志父母曾居地,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震惊全国的青岩教案遗址。有占地2OO余亩,相传为云龙门和尚所植的国内珍稀保护植物青岩油杉林以及全团著名古生物化石山——云上坡。

青岩的民间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每年正月间的舞龙、跳花灯,吸引着成千上万的男女

老幼前来观赏。

青岩土特产颇具魅力,刺梨糯米酒、双花醋、玫瑰糖、豆腐皮、水盐菜、苦丁茶等遐

迩闻名,深受人们喜爱。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09-02-02 发表评论

>>

古镇民风纯朴、待人热情。笔者2002年春节游玩古镇时,多次问路,均得到热情、

详细的答复,甚至向我提供最佳浏览路线建议。

1、交通 青岩古镇位于贵阳市花溪区南郊,距贵阳市区29公里。散客可乘坐中巴

车由贵阳客车站经花溪到达古镇,票价4元,或者,由花溪客车站乘坐中巴车到达古

镇,票价2元。

2、目前古镇尚在开发之中,许多景点还有待修缮,因此,游古镇不要钱,只有两

三个景点收门票,票价3元。

3、名小吃:青岩豆腐、米豆腐

住宿:

回贵阳市区或花溪住宿。

美食:

青岩还有自身特有而远近驰名的土特产品。玫瑰糖(原名"麻片糖")香甜可口,系平正

宽家于1874年首户生产传承至今的百年老字号。青岩双花醋也有百岁高龄,至今不衰,其醋液浓稠持碗,色如酱油黑中带红,酸味适中,曲香回味悠长而略甜,"老贵阳"们对它颇为偏爱。名小吃:青岩豆腐、米豆腐

图文:久负盛名贵州青岩古镇 宛如一首歌

谢广荣

青石板铺就的古驿道,见证了小镇的每一段历史

从贵阳出发,驱车南行不到一个小时,便来到了久负盛名的青岩古镇。步入青岩镇,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扑面而来,古驿道上斑驳的方砖,两旁两重檐的民居,民居檐上朽损的木雕,路边残断的碑石……把人带入古镇那独特的韵味之中。

古镇不大,却有着许许多多的故事。好奇的脚步,轻轻地踏着被岁月磨砺得十分光滑的青石板街,引领着我来到一座四柱三间四阿顶式的石牌坊前。四立柱南北两面护柱是极其少见的下山狮,据说,著名艺术大师刘海粟老先生曾对此给予极高的评价。正细细打量,突然,身后有人招呼我:“进来坐,喝杯茶。”顾不上客气,便循着声音迈进了一户两重檐民居的门坎。坐在一把百龄的木椅上,张姓的主人家便沏了杯当地的青茶,随后就打开了话匣子,将他60多年来生活在古镇所见所闻一一道来。看着杯中的茶叶慢慢张开,一缕清香飘然而出,再有老人在一旁绘声绘色地讲古,好不惬意。

青岩镇隶属贵阳市,迄今已有620多年历史。古镇曾有九寺、八庙、三宫、三阁、一院、一楼,还有石牌坊、城墙等古建筑群。

古镇的建筑依山就势,布局合理,石雕、木雕工艺精湛,蕴含着许多神话传说和浓郁的地方特色,令人叹为观止。一条条纵横四方的青石板路和弯曲狭长的小巷,分列两旁的古老的石柜台和木柜台,门窗间精雕细刻的小棂,石坊上倒立的石狮……无不引人发思古之幽情。信步走进一条叫做“背街”的小巷,立即感到一种强烈的时间和空间的莫大距离,青石板铺的路、青石板垒的墙,仿佛是一条石板制成的时空隧道。小巷的尽头,是青岩三宫之一的万寿宫。万寿宫大门上方的墙上镶嵌着一些泥雕,不难看出,都是民间故事。虽然个中人物无头,却也不失古韵。

篇三:旅游文化青岩古镇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2014年下学期 中国旅游文化

专 业: 艺术与传播学院

班 级: 文化产业管理1班

学 号: 1208090098

年 级: 2012

姓 名: 于子玄

论文

云南古镇——丽江的现状与发展 摘要:蓝天,很近;云彩,很近。水流,潺潺;石板,悠悠;小桥,弯弯。阳光,繁华;空气,低沉。呼吸一下丽江的空气,就好像把完整的丽江揽入胸怀。凝视一下丽江的阳光,似乎就能把纷乱的眷恋藏入心底。你很难不把自己融入进去,很难不觉得自己会是如同往日不一样的自己。这里,时间会是一种很奇妙的东西,快慢总是不合时宜。

关键词:大研古镇;束河古镇;商业化;环境承载量

一、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丽江市,是一个纳西文化和汉族文化的综合体。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接部位,北连迪庆藏族自治州,南接大理白族自治州,西邻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东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攀枝花市接壤。良好的地理位置让丽江的旅游业发展迅速,这里的一个又一个美丽的故事也打动了无数人,不禁想要来到丽江古镇一看究竟。

大研古镇

大研古镇:这是一座没有城墙的古城,光滑洁净的窄窄的青石板路、完全手工建造的土木结构的房屋、

无处不在的小桥流水??这是一座人文的小城,明亮的阳光下,总会有步履缓慢的上了年纪的纳西老人悠闲地踱步,他们身着遥远年代的靛蓝色衣服,头戴红军时期的八角帽,对眼前身后猎奇的目光视而不见、不屑一顾。

坐落在丽江坝子中部,面积约3.8平方公里,海拔2416米,始建于南宋末

年,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大研古城近千年来一直是滇西北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重镇,是元代的路宣抚司、明代的丽江军民府、清代的丽江府的驻地。纳西语称“巩本芝”,意为仓库集镇,由此可知丽江古城是以经济交住为主发展起来的,南宋末年,丽江木氏先祖们将其统治中心从白沙移至狮子山东的“木叶场”营造新居,因木先祖属古代纳西族束、叶、梅、何四大支系中“叶”的一支,故将其营建的新居起名叫“大叶场”,明代又称“大叶厢”,清代叫“大研里”,民国时期才改为“大研镇”。公元1254年蒙古军设三赕管民宝。官,公元1277年改为丽江路通安州,公元1382年通安州知州阿甲阿得归顺明朝,明在此设立丽江军民府,被朱元璋赐姓为木,并封为世袭知府,木先祖在狮子山兴建丽江军民府衙署。此后,古城贸易集市和街道不断扩大,并具相当规模,当时的古城已成为滇西北高原的重镇。大研古城与中国大多数古代城池不同,不筑城墙。大研古城以其独特的风格,为研究我国古代城市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它是珍贵的历史文物,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见证。

大研古城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始建于宋未元初,是中华民族优秀建筑的缩影。古城以四方街为中心沿水源流向呈八卦式网状布局,是我国最科学的古城建筑群布局,许多建筑学专家考察认为:丽江古城的历史比被誉为世界样板的英国翰洛城早数百年,布局比翰洛城更科学。2009年,大研古城荣膺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最科学的古城建筑群。

四方街是这座古城的中心,这里曾是茶马古道上的各路商客们聚首交易的地方。古城中有许多条道路从不同方向通向这里。白天,四方街是丽江的货物交易市场,人流如织;晚上,寂静的四方街被客栈红红的灯笼映衬着,光洁的青石板泛着柔和的微光。

丽江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共经历了四次大规模建设。元初,古城成为察罕章官民管制所后第一次进行大规模建设;明初,丽江木氏土司的先祖将府衙从白沙迁至大研进行了第二次的大规模见证;清朝末年古城内的房屋大都毁于战火,古城第三次大规模建设。第四次大规模重建是在1996年丽江地震后。1997年丽江古镇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后,城市建设进入快车道,特别是2003年设市以来,其城市键入了历史最高峰时间。

古镇内的居民以纳西族人为主,在旅游业尚未开发之前,人们在这里生动地演绎着他们的衣食住行、喜怒哀乐,古镇散发着纯朴低调的人文气息承载着独特的纳西文化。古镇没有城墙,建筑风格随意,没有方方正正的框架,没有太多的规条,是原始大自然的作品。

纳西的男子大多是养花种树的好手,所以家家户户都注重种植,把院落弄得像花园一般。天还没亮,男子散步练剑浇花,妇女则打扫做饭喂养家禽。纳西族保留着的浓厚母系制传统习俗,生活的事情大多数是女人负责打理,男子主要是在家学习琴棋书画。不管是哪家有婚丧大事,或者起房造屋,或者遭遇突发事件,众人都主动前去帮忙,不计报酬。这种良好的传统加强了民族凝聚力,使居民们在各种灾难面前顽强地生生不息。

早年的四方街是形形色色的露天货摊,卖蔬菜、卖糖果、卖布料、卖米的。各种的时蔬小菜,买卖双方讲好价钱,买主就可以任意抓取,卖家并不禁止。卖米的只需要买家说出斤两,卖家凭感觉抓取,双方并不需要斗量计算。

古镇的居民恪守着古老的道德遗风。长期以来,这里的和平和安定靠的是乡规民约,是古老的行为准则。古镇居民的一大水源是遍布各条街道的三眼井,井水涌出后形成相连的三口小塘,第一塘饮用,第二塘用作洗菜,第三塘用作洗衣

物。数百年来形成的习俗,从未有人越轨。清扫各自门前街道也是古镇居民的义务,在他们的细心维护下,古镇成为了外来人士眼里的桃花源,慢慢被发掘成为旅游旺地。

二、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990年以前甚至20世纪90年代早期,丽江地区的地方财政收入主要依靠木材砍伐和农业,属比较贫穷的少数民族地区。1994年以后,丽江地区经济依靠旅游业得到的快速发展,旅游业成为丽江的经济支柱;游客人数和旅游业收入分别从1994年的9万人次和700万元,增加到2011年时至9月的13863.5万人次和893.1亿元。

在丽江古镇内,没有任何的工农业生产活动,自从旅游发展以后,原古镇居民的数量一直处于减少的趋势。据调查,1996年以前约有3万居民居住在古镇内,现在已不足6000人,而且其中的大部分为老年人,有30%的仍然在从事以铜银器制作、皮毛皮革、纺织、酿造业为主的传统手工业和商业活动。居民的大量外迁主要是由于旅游发展以后古镇内生活成本增加以及对经济利益的追求。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古镇内地价和房屋出租价格暴涨,物价也水涨船高,居民在高消费的压力下迁离古镇,并且把房屋出租给别人赚取租金。房屋的承租者绝大部分为外地人,他们到丽江古镇来主要是为了经商,经营项目基本集中旅游产品销售、餐饮业和客栈服务,有数据显示,现时古镇的商铺多达1306家,商人盲目追求利益的最大化,缺乏保护古镇水资源的意识,忽视对自然的爱惜,这导致了丽江旅游业的过度商业化和纳西文化的衰落。

旅游的发展给古镇带来了勃勃的商机,同时引发了种种危机。

1、对古镇公共设施的影响

近几年,古镇平均每年接待上千万的旅客,数量超过了古镇的旅游容量和环境容量,导致本来就陈旧老化的古镇公共设施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古民居、石板路、河道、桥梁、水系统受到了污染。虽然古镇水资源较为丰富,但已经满足不了需求,需要从拉市海调水。水质也不断下降,对游客和居民生活质量造成了负面影响。

2、人口的置换、空间的污染

在现代化生活与商业利益的双重驱动下,大部分原古镇居民已经迁出了古镇,有的把住房改为商店、饭馆、客栈,有的出租给外地人经营、居住。外地人占了总数的60%,从前的纯朴的生活方式、传统的纳西文化受到外来文化和商业化得冲击。

3、过度商业化倾向

随着“黄金周”带来的旅游热,在旅游业的发展直接造成了商业网点的大幅增加,各类商店的开设及现代装修材料的采用,导致了建筑用途的改变和传统风貌的消退。同时,不断膨胀的旅游业正在排挤着大量的有地方特色的小本生意,致使受保护街区的风貌日趋千篇一律,旅游设施的充斥、无特色旅游商品的泛滥以及“人人皆商”的浓重的商业气息都在不知不觉中侵蚀着古镇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氛围。

4、思想污染

旅游业的发展使古镇建立了许多现代的广告牌、标志牌,造成了视觉与听觉的污染。在商业化的影响下,古镇传统的习俗、道德规范、民族特色、乡规民约都受到冲击。

5、无形文化面临冲击

所谓“物似人非”,即在古镇这片有形的环境中,建筑依旧,可是原始居民的行为开始变异,服饰、节日礼俗、宗教、文化、民间艺术的发展已经今非昔比。

三、措施与发展趋势

1、注重人与自然的结合,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旅游发展的过程要重视古镇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和配合,有意识地保护和利用原始的建筑和自然资源,重视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2、科学测量古镇的旅游容量允许的限度,政府联合旅行社规划控制游客数量,避免长期透支古镇资源。

(转载于:www.smhaida.com 海 达 范 文网:青岩古镇图片)

在保持旅游资源质量的前提下,计算一定时间内旅游资源所能容纳的旅游活动量。政府应该联合各大旅行社进行规划,避免在旺季或“黄金周”,各大旅行社盲目竞价追求数量忽略质量,游客数量过多,造成古镇的资源透支。

3、遵循生态经济学适度发展旅游业。

生态经济学是绿色革命中产生的新型经济理论,这一理论可以概括是一个经济发展必须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系统。在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把自然的保护成本计算在内,避免盲目的追求商业利益。

4、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移用,加强管理。

加强对古镇的保护和管理属于社会公益事业,是政府的职责,必须由政府组织实施,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的关系,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对于历史遗存的保护,并不仅仅是对遗址遗迹的原样保护、修旧如旧,更要注重历史传统的保护和文脉的延续。充分调动起居民保护古镇的积极性,让其能够从旅游发展中得到相应的收益,并且乐于生活在世代居住的古镇,为自己的古镇与文化传统感到自豪,古镇的意蕴与文脉才能真正延续下去。

5、大力挖掘当地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资源内涵 。

从理论上分析,古镇旅游的类型是存在梯层结构的,以文化为主要内涵的体验旅游是古镇旅游的最高层次。同时,需要指出,历史城镇的旅游并不是要禁止商业化,而是要控制过度商业化,寻求传统与旅游商品的最佳契合点。旅游商品销售是旅游业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商品销售与古镇旅游的开发和保护不存在本质上的冲突,其关键就在于如何在商品销售中融入古镇所特有的文化气息。因此,古镇旅游商品的开发要求进行准确的规划、协调,要根据每个古镇的特点,大力发展有地方韵味、反映各地风土人情旅游商品。这样不仅能够丰富旅游产品内容,提升旅游产品质量,丰富游客体验。还可以促进当地居民参与当地旅游开发,增加旅游就业,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肖星,严江平.旅游资源与开发[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0年

[2]谢彦君.基础旅游学[M] .中国旅游出版社.1999年

[3]吴必虎 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 .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年

[4]国家历史文化名域研究中心.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保护规划[R]2003年

篇四:青岩古镇景点现状实践调查报告

青岩古镇景点现状与对策研究调研报告

【摘要】

旅游业这个新兴产业是伴随着工业化、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进程而不断发展壮大的,所以它既是经济、文化进步的产物,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经济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居民收入的增长,个人闲暇时间的增多以及人们求新、求知、求乐、求健欲望的增强,人们不再只满足“衣、食、住、行”,旅游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进而推动着现代旅游业的飞速发展。报告通过对青岩古镇旅游地现状分析,发现青岩古镇旅游活动过程中存在问题,从而为旅游市场的开发提供依据和对策。

关键词:青岩古镇 旅游产品

一、调查背景

花溪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以其真山真水,瑰丽多彩的民族风情,丰富的历史文化,四季如春的宜人气候,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根据自身的特色旅游资源,精心打造“青岩古镇”等品牌,以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其他相关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旅游兴区”成为全区三大发展战略之一。青岩古镇开发历史悠久,但近些年来,发展并没有突破,反而呈跌落趋势,所以,作为花溪区打造生态文明旅游区的战略基地之一,青岩古镇急需做出相应的对策带动发展,因此对古镇旅游的青岩做了调查,了解该景区的旅游资源状况以及发展现状,有利于更好地去把握与预测未来旅游的发展方向,虽然青岩古镇有着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可是从整个省旅游业的发展水平来看,依然处于后进的地位。与周边省份相比有着比较大的差距,青岩要想发展自己的旅游市场,就必须立足于当前情况,通过对西部大开展战略时机的利用,有效解决所面临的问题,从而推动全面发展旅游经济。

1、 调查时间:2014年5月30号至2014年5月30号。

2、 调查地点:青岩古镇景区内以及十里河滩湿地公园景区内。

3、 调查人:2011级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专业以及景区规划与管理专业全体学生。

4、 调查方式:进行较为详细的了解和统计,在景区进行口头采访交流、实地走访考察等。

5、调查内容:不同年龄游客对目前景区现状的看法以及改进的建议。

二、总体现状及分析

(一)古镇概况:

青岩古镇地处东经106°14′,北纬26°20′,位于贵阳市南郊29公里,海拔1060-1200

米,是贵阳通往惠水、罗匐、广顺等地的交通咽喉,也是花溪南部的农村商品集散地。青岩古镇总面积92.3平方公里。青岩古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旅游姿源,且具有传统的文化特色,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 青岩始建于明朝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明朝政府为屯田设治,在青岩狮子山下修建青岩堡,距今已有610余年的历史。地处黔中“高原明珠”花溪的腹地,又以其明、清吉建筑保存完好形成独具特色的入文旅游景观而著称。现在的青岩镇北街村仍有以青岩堡命名的自然树寨。现有的青岩吉镇是以甓天启六年(1626年)青岩人班麟贵修建的青岩老城失基础形成携,镇容布局沿袭明、清格局,四条主要街道呈十字纵横,大部分吉建筑1日观犹存。这里山青水秀、人杰地灵、风情独特、历史悠久,于1992年被列为贵州省省级历史文化名镇,2005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二)古镇现有旅游资源

1. 自然旅游资源:包含了山地景观、喀斯特洞穴、局部构景河段、自然泉流、舒适气候、风景林、古树名木、自然地标景段等。

2. 人文旅游资源:包含了遗址、遗迹、军事防御体系遗址、宗教建筑群、名人陵墓、传统民居群、历史街区、殿堂、石塔、牌坊、古桥、古井等。

3. 现代人文吸引物:近两年形成的南街、北街购物旅游地段、青岩特色饮食、土特产;以及观音会、桐木岭跳场等节庆活动。

4. 抽象人文吸引物:民间传说、宗教曲谱、关于青岩研究的有关典籍、书籍等,构成了正统渠道与民间传说相互补充的历史人文资源;以及影视外景拍摄常用场地。

5. 独特的青岩文化:典型代表如四教并存现象,构成与其它地域不同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青岩文化,这是青岩古镇旅游开发的文化支撑。

(三)古镇现有旅游产品

1、食品是青岩旅游“软”产品,名小吃青岩豆腐、米豆腐 卤猪脚,还有玫瑰糖、糕粑稀饭、鸡辣角这些小吃都经过包装成为当地的特有产品。

2、除了寺庙、教堂,镇上最有文化代表性的东西就是保存完好的古代牌坊这样的特色古建筑。“一镇四教”(中国本土盛行的佛教和道教以及西方基督教和天主教)的宗教特色。

3、名人文化:青岩人为之自豪的是历史上为出现过“伟人”,贵州历史上第一状元赵以炯导致如今的“赵状元府第”已成为游客必到的观光点。

4、这里的娱乐活动大多与军事相关,比如射箭,花费很低(三元钱可以射十只箭,如果有两只箭射在十环之内还可以免费再射十只),可参与性非常强。

(四)古镇现有旅游形象

青岩以军事古镇出身,历史文化悠久,独具特色,“四教合一”的兼容并包更是全国少有,这是其主要优势。但是并未做到充分的宣传。

1 青岩古镇的建筑风貌总体上保存相对完整,历史遗迹散布于古镇范围内,建筑类型与风格 多元化,但风格亟待提升,建筑使用功能已表现出与时代的不协调,亟待完善。

2旅游产品可复制性强,“特色”向大众化转变,旅游产品驻足于短期利益,不利于当地旅游产业长远发展。

3食品种类丰富,但是没有形成相应的品牌发展,导致很多都“师出无名”,甚至不被游客所重视。

4景区形象不明,没有明确的、比较有代表性的标志;并且宣传力度小、种类单一。景点负责人以及政府对营销以及管理的不重视。

(五)青岩发展机遇

1是我国经济增速持续在高位运行,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由于逐步提高的人民生活质量与水平,这肯定提供着巨大的客源市场给贵州旅游。

2是如今我国居民主要的休闲消费方式是旅游消费。在蓬勃发展的我国国民经济背景下,如今我国居民的主要休息消费方式已经逐渐发展成为旅游消费。贵州旅游保持着空前速度稳步推进,而更为社会化与大众化的旅游活动,这就展现出极其广阔的发展空间。

3是旺盛旅游需求。由于在发展的旅游业,那么不管是旅游者或者是旅行社,都必须去对新的旅游目的地寻找,从而做到对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满足。这就导致极有可能让贵州旅游逐步发展成为旅游者新的旅游目的地首选之一。

(六)青岩发展劣势

1是交通特别落后。由于贵州处于云贵高原地带,有着众多的山地,在该境内建设公路、铁路有着比较高的成本,而这就导致很多的景区有着比较差的交通条件,有着比较差的易达到性。同样会导致青岩旅游市场出现障碍。游人有着比较高的时间成本与交通成本,比较短时间逗留。

2是滞后的基础设施建设。贵州的很多旅游景区由于受到经济滞后等多方面原因影响,导致有着不够完善的基础设施,导致游人的安全感缺乏,更无从谈及亲切感与舒适感。

3是贵州旅游有着不突出的整体形象,对于青岩旅游特色也没有展现,这样就不能做到强大品牌形成。是尚未完成整合利用资源,与旅游大省相比,贵州旅游业在目的地营销与宣传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尚未完全显现贵州旅游的产业性,而这也只是属于一个经济增长点,尚未真正做到成为一个支柱产业,只有很小的相关产业带动作用,这就使得旅游业发展动力不足。

4是基于吃、住、行、游、娱、购这六个要素来看,这其中的住、行、娱、购这四方面通过和旅游者的需求还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

三.青岩发展的相关对策

1、坚持“修复如旧”,即对于建筑功能的提升、建筑风格的延续以及地域生态适宜技术的采用,使古镇的建筑风貌得到较大程度的保护与恢复,强化对游客的吸引力。

2、旅游产品不仅仅局限于工业和手工业产品,小吃以及当地的土特产都应该包含进去,形成特有的产品高、中、低档特色组合,申请专利,防伪必究维护自身产品的质量问题,形成统一的保护与发展模式,有效的长远的发展当地旅游产业。

3、有关吃法的设计中,应按着特色化、精细化、品牌化来设计。首先是特色化,要挖掘具有当地特色的食品,从食品方面体现文化的吸引力。精细化,是不违背野生动物保护法和相关法律的前提下,尽可能多的采用更多的原料,制作更多的食品种类。品牌化,要通过饮食的发展,形成品牌菜肴、品牌宴席、品牌服务。

4、实施旅游形象战略,完善古镇景区的景点标志、加强古镇的接待设施建设。 开掘新的旅游市场,明确古镇的总体形象与特殊形象,加大宣传力度,做到宣传方式的多样化,内容的新颖化。从旅游者的偏好出发,使得旅游景区更加舒适化。进行全面的市场调查,科学合理地定位古镇的旅游形象。

5、针对旅游附加值低这一问题,在2013年10月,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投入50万对古镇进行升级,正在升级中。值得注意的是,在相应的设施建设过程中要走特色路线,做出青岩风格的模式而不是一味模仿别人,同时也要注意对人才的引进与培训,促进整体实力的提升。 对当前贵州发展旅游业的相关对策

6是必须紧抓机遇,加大宣传力度。随着国发二号文件支持贵州发展的政策逐渐落实,这就为贵州发展旅游提供难得的机遇。贵州青岩必须对这次机会充分利用,将对外宣传旅游的深度与广度加大。由于旅游业有着比较高的投入产出,,这就使得在投入方面舍得花钱,在介绍宣传贵州旅游要利用广告宣传画、新闻电视媒体,将贵州青岩的真山真水、人文景观、风土人情录制成宣传片。将贵州向海内外朋友介绍,以便让他们向往神的贵州青岩,从而来贵州旅游。

7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于贵州省发展旅游业的起着重要制约作用的则是落后的交通设施,要对当前状况进行改变,就必须对交通条件改善,加快建设高等级公路,做好包含餐 饮、厕所、住宿、通讯等设施的配套建设。通过对卫生安全、舒适方便环境的创造,使得良好贵州旅游形象得以树立,真正做到让慕名而来的游客尽兴而归。

8是服务规范,整体意识增强,使得旅游业的服务质量提高。通常来说,旅游业这一行业将吃、住、行、娱、游、购融合为一体,属于综合性的行业窗口。这就必须有着足够的硬件条件之后,相应的还必须要有规范的服务,这才能让来客不留遗憾,让来客满意。这就必须放眼未来,在对行业管理加强的同时,还应该对不正之风纠正。

9是打出自己的特色牌。通过对旅游业进行分析,其涵盖了“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其中不管哪样都缺一不可,这其中最能够对一个地区旅游业附加值直接提升的就是旅游购物,旅游产品的生命就是要具备一定特色。旅游产品如果有着自己的特色所具备的市场比较大,那么就必须找准这一市场,借助于传统手法的表现运用,以便对现代人的审美需要的内容适应,使得旅游商品的文化品位与内涵得到提高。这特色不仅体现在旅游产品上,还应该在旅游线路,要将贵州民族文化与生态旅游所体现的资源优势突出,这样就能够在世人眼前展现贵州独特旅游资源。五是合理开发旅游资源,绝对不能盲从。由于我国有着相当丰富的旅游资源,在对新的旅游景点不断开发的过程当中,还应该做到对旅游资源注意保护,开发合理,永续利用。绝对不应该出于眼前利益断子孙路,要放远眼光,立足长远意识,留给后代青山绿水蓝天,把凝结在旅游资源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留给子孙后代,源远流长,发扬光大。让子孙后代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将自然资源发挥得淋漓尽致,把我们的旅游业搞得更好,经济更发展。

四. 小结

花溪是著名的文化区、风景区、旅游区。贵阳市花溪高校聚集区位于花溪区西南部党武乡思丫一带,一期规划用地约7500亩,建设“两轴、两片、四大功能板块”。这是一个很好的市场挖掘区域,建设中的青岩也正如一个个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一样,奋力准备着,朝气蓬勃的面向未来旅游业发展,

篇五:青岩古镇建筑风格考察报告03

青岩古镇建筑风格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2年12月9日 调查地点:青岩古镇 调查人:潘寿 指导老师:张婧

通过实践考察青岩古镇的建筑风格,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对一些建筑的类型、风格、功能、优点及缺点等进行分析。以此加强自身对本专业在现实生活实际应用的了解,并收集相关素材,为今后的学习及设计积累经验。

青岩古镇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位于贵阳市南郊28 公里,与花溪

区中心城区相距十余公里,210 国道与之相连,也是贵阳通往惠水、罗甸、广顺等地的交通咽喉,交通十分便利。我们乘坐花溪至青岩古镇的小型中巴车,花上了3元钱,近二十多分钟的路程到了青岩车站。

古镇保存了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特别是以明清古街两侧的建

筑最为典型。青岩古镇又是多民族聚集地,移民汉族和当地以苗族、

布依族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汇聚一堂,形成了兼容并包的民俗文化,各民族的民俗节日继承了各自的特点又相互融合。 1、砖石结构

青岩的公共建筑和民居建筑有很多采用当地的石质材料,有用方

整石垒砌的,也有用片毛石垒砌的。寺庙、会馆、专祠以及民居的墙垣多用砖石砌筑,十分规整,普通民居的石垣墙砌筑自由得多,一般基础部位以方整石垒砌,而中上部位则多用片毛石。也有从下至上全用片毛石垒砌的,这种垒砌蕴涵了丰富的建筑工艺和文化内涵。

由于石材造价相对较高,目前在青岩古镇的建筑更新中,已经较少使用,除了部分较为重要的建筑外。现在民居大多采用砖混结构,然后在立面上外饰木门窗、木栏杆等。这一结构建筑隔声性能好,又有一定承载能力,并可就地取材、施工简易、使用普遍。 2、木板结构

青岩民居的内外墙,多用木板墙壁,以1 厘米厚的杉板,镶于木

楞组成的木框内,两面刨光,再涂桐油漆。墙板用几块木板加竹钉镶

成,接缝内涂牛胶粘合。这种结构与构造方式是完全对古镇风貌和特色的延续,但造价较高,不宜于大面积推广,适用于在主体结构改动不大的情况之下,以改造风貌较差的建筑为主。

3、 砖木( 石木) 结构

砖木( 石木) 结构以砖或石为主要承重结构,再以木构件为外皮

作为装饰,延续古镇风貌。这种结构,与传统木结构相比,空间更大,更灵活,能够反映现代建筑功能布局,特别是能塑造布局功能良好的

商业交流空间。这种结构和构造,主要是针对古镇风貌破坏较大,需要完全重建的建筑。 考察总结:

经过这次实践调查,我对青岩的建筑有了一些了解,并丰富了自身的实践经验。此次社会调查活动中,青岩古镇的建筑风格、特点和材质等对我们今后的学习都具有很大帮助和意义。

但此次活动也有很

多不足的地方,考察内容不够丰富不够细致,有些地方分析得不到位;以及对中国古代建筑不够了解,所以只能慢慢摸索,不断改善;上述缺点与不足将成为

我继续努力的动力和参照,将努力做的更好,做的更完善。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