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墓碑阅读关于战争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4:25:32 体裁作文
墓碑阅读关于战争体裁作文

篇一:鲍尔吉·原野《墓碑后面的字》阅读

鲍尔吉·原野《墓碑后面的字》阅读 墓碑后面的字

鲍尔吉·原野

在额尔古纳的野地,我见到一块特殊的墓碑。

树叶散落乡路,被马车轧进泥里。枝条裸露着胳膊,如同雨水中赶路的精疲力尽的女人。这儿的秋天比别处更疲惫。行路中,我被一丛野果吸引,桔色的颗粒一串串挂在树上,像用眼睛瞪人。我摘下一串看,正想能不能尝尝,脚下差点被绊倒。

——一块墓碑,埋在灌木和荒草间,后边是矮坟。

碑文写道:刘素莲之墓。

荒地之间,遇到坟茔。我想不应抽身而走,坐一会儿也好。这就像边地旅行,见对面来人打招呼一样。坐下,不经意间,看到水泥制的墓碑后面还有一行字: 妈妈我想??

“想”字下面被土埋住,扒开土,是一个“你”字。这个字被埋在被雨水冲下的土里。 我伸手摸了摸,字起凸,是用小学生涂改液写的。字大,歪歪扭扭,如奔跑、踉跄、摔倒。写字的人也像小学生。

我转过头看碑正面,死者生卒年代为1966-1995,活了29岁。碑后写字的人该是她的孩子。

这么一想,心里不平静,仿佛孩子的哀伤要由我来担当。她是怎么死的?她死的时候孩子多大?我想,她如果死于分娩,孩子也没什么大的悲伤,但不像这个人的情况。孩子分明和母亲度过了许多日夜。母亲故去,他在夜晚睡不着的时候,特别在黄昏——人在一天中情绪最脆弱的时候,常常想到母亲。

儿时,妈妈不在身边,我特别害怕呼啸的风声,和树梢夹缠,一阵阵起伏不定;害怕不停歇的夜雨;害怕敲门声、狗吠和照明弹——那时老有人放照明弹。

现在这个孩子比我害怕和忧伤的事情会更多。我和母亲仍然生活在一起,他的母亲远行了。在节日,在有成绩和挨欺负的时候,或者不一定什么时候的时候,他都要想起母亲。我仿佛看到一双儿童的眼睛,泪水沿着眼眶蓄积,满满的,顺眼角流下。他独自一人来到这里,写下:

妈妈我想你

“你”字被土埋住了,让人心惊。的确,“你”被黄土永远埋在这里,这是孩子的家人早已知道却谁都无奈的事情。

我想的是,这几个字力量多么大,把一个人身上的劲儿都卸掉了,对我来说,仿佛如此。 人常说,颜真卿《祭侄稿》字含血泪,说书法家心境和艺境相合之时的惊心动魄。还说司马迁、方苞的文字含恨如石。墓碑后面的这句话,其孤兀也足以把人打倒。

如今词语泛滥,换句话是到了一个不尊重语文的时代。人们在使用汉字——不需要交费、不需要限制——的资源时,尽量挥霍、歪曲、作假,这在网上和官样文章中随处可见。然而尊重文字的人还在,视它为心声,写字的时候会流泪。刘素莲的孩子正是流着泪一笔一笔写下这五个字。

有人这么写字,是汉字的福气。

一位身居海外的中国诗人说:“不知为什么,我一看到‘沧海’、‘中秋’这些汉字就想流泪。”为词语流泪,说明他的血液曾经融化过汉字当中芳香高贵的成分。

大树在风中呼吸,我走进邻近的村子,牧草一堆一堆金黄。农妇直起腰,看我进入哪一家投宿。我想的是,文字和周围的山川草木一样,因为真实而有力量。它们结结实实地钻进人的心里,做个窝呆下去,像墓碑后面那几个字。

(选自《人民日报》)

1.文章第段中说,“我见到一块特殊的墓碑”,请联系全文,分条陈述这墓碑“特殊”在何处?又借“墓碑后面的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与思考呢?(6分)

2.文中第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突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有何作用?(4分)

3.文中第段说墓碑后面的字,“字大,歪歪扭扭,如奔跑、踉跄、摔倒。写字的人也像小学生”,第13段却说,“这几个字力量多么大,把一个人身上的劲儿都卸掉了”,这前后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理解。(4分)

4.在看来,“不尊重语文”的表现是什么?请你联系生活实际举一个例子(文中的除外)。“汉字当中芳香高贵的成分”指什么呢?你曾经体会过这种“芳香高贵的成分”吗?请联系自己的读写实践,也举一例。(6分)

参考答案:

1.说这块墓碑“特殊”,是因为位于荒地之间(或埋在灌木和荒草间);墓碑后面有小学生用涂改液写的一行字“妈妈我想你”;墓碑后面的字“真实而有力量”,“足以把人打倒”。(3分)借“墓碑后面的字”表达了一个孩子对已故母亲真切的思念;批评一部分人对文字的滥用与不尊重;倡导人们重视文字和文化,努力用文字记录人间真情,使之具有感人肺腑的力量。(3分)

2.第段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突出了景物的荒凉、冷落、萧条(1分),其作用是奠定了伤感的基调,引出下文对孩子因“害怕和忧伤”“常常想到母亲”的猜测(1分);为后文抒发“文字和周围的山川草木一样,因为真实而有力量”的感慨作铺垫(1分)。

3.第段说字“歪歪扭扭”,“像小学生”写的,是从字的外形上说的,符合写字人的客观实际(1分);第13段则是从字蕴涵的感情上说的,说文字当中的情感冲击力大(1分)。小孩子把对母亲的思念全寄托在这几个简单、真实而有力的字上,这几个字就是他的心声,是他“流着泪一笔一笔写下”的,感人至深,所以力量巨大(2分)。

4.在看来,“词语泛滥”,人们“尽量挥霍、歪曲”文字就是“不尊重语文”(1分)。如现实生活中滥用成语的现象,服装店广告“衣衣不舍”,蚊香广告“默默无蚊”,鞋店广告“步步为赢”等等(2分);“汉字当中芳香高贵的成分”是汉字折射出的的情感、精神、灵魂,甚至代表着中国的民族文化(1分),如我们读杜甫的诗就能触摸到他那颗滚烫火热的爱国之心;读李白的诗就能感受到他那激昂豪迈的浪漫情怀??(2分)

11.文章开头划线句子所说的“特殊”,从全文来看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

12.文中划线句子“有人这么写字,是汉字的福气”的含义应如何理解?(5分)

13.文中提到颜真卿的《祭侄稿》和司马迁、方苞的文字有什么作用?(6分)

14.文中提到“墓碑后面的这句话,其孤兀也足以把人打倒”,要达到这样的效果,你认为在语言表达方面有哪些要求?请结合本文并联系自己的阅读经验加以探究。(8分)

11.墓碑埋在灌木和荒草间,立在一座矮坟前。

墓碑的背后有一行歪歪斜斜的字。

在歪歪斜斜的字背后,拥有人世间最真挚的忧伤和挚爱。

可以读出汉字的伟大尊严。

(每点2分,答对其中三点即可得满分。)

12.孩子通过它与母亲对话,抒发了满腔的思念和忧伤(1分),真情书写,汉字起到了传达真情的作用,得到应有的尊重(1分)。批判了当今人们不尊重语文,使用汉字资源时尽量挥霍、歪曲、作假(1分),这种现象随处可见(1分)。

13.引用材料衬托(1分)出孩子对母亲的思念字字血泪、含恨如石(1分),说明只要

发自真情,就会心境和艺境结合,产生动人心魄的力量(2分),丰富了内涵,突出了主旨(1分)。

14.语言要有生活有真情,字为心声,心境与意境相通,这样才有惊心动魄的力量。语言要有想象力,要朴实无华。对语言不要任意挥霍歪曲作假,使用要精心精当。(答对两点给5分,答对三点或有独到见解给满分)

篇二:墓碑知识

墓碑知识

目 录

一、墓碑和牌位 ........................................................................................................... 3

二、墓碑文规范 ........................................................................................................... 4

三、墓碑文注记 ........................................................................................................... 5

四、墓碑合生老 ........................................................................................................... 6

五、墓碑的书写注意 ................................................................................................... 6

(A)葬者的籍贯 .................................................................................................. 6

(B)风水的交待 .................................................................................................. 7

(C)造葬、重修或立碑日期 .............................................................................. 7

(D)墓碑常见的月份代称 .................................................................................. 8

(E)墓中人的身份 ............................................................................................... 8

(F)字数的讲究 ................................................................................................... 9

(G)立碑人的排名 ............................................................................................ 10

(H) 树立墓碑有讲究 ......................................................................................... 10

六、碑文种类 ............................................................................................................. 11

七、墓碑例文 ............................................................................................................. 12

八、墓碑对联 ............................................................................................................. 37

九、公共设施碑文 ..................................................................................................... 41

十、公共设施对联 ..................................................................................................... 44

十一、碑图片 ............................................................................................................. 44

十二、七月半袱子 ..................................................................................................... 46

十三、周年袱子 ......................................................................................................... 51

一、墓碑和牌位

墓碑和牌位,现在好多人不会写。因为现代人把中国传统文化丢掉了,所以很多人书写牌位的格式都不规范。书写牌位时,要有恭敬心。我们要对鬼神恭敬,写牌位的时候,不能够写同音字,异体字。名字的每个字都要写准确,不能用其他字代替。所以我们帮人写牌位的时候,名字一定要问准确。中国字很复杂,好多同音字,所以我们要认真,家属提供名字的时候,他不懂、不注意,但我们要注意,一定要一个字一个字地问,每一个字都要问清楚。 其次,书写要工整。有的人写草字,把牌位写的乱七八槽的,这样不行。要怎样呢?要用正楷,一笔一划的写,这是一个。另外一个,不能涂改。

除了写亡者的名字,还要写阳上,阳上是我们阳上人。写阳上人的时候,称谓一定要和亡人的关系对应。比如说亡人是母亲,叫杨淑芳,那么阳上人应该是儿子或女儿。如果不写阳上人,只单独写一个杨淑芳就很麻烦。一提杨淑芳,来一大群杨淑芳,哪一个?还有一个问题,比如杨淑芳的儿子叫李杰。一百个杨淑芳里面,可能有五个杨淑芳的儿子都叫李杰,儿子也同名同姓,这个怎么办?所以牌位后面还要写上两行字:一行写生于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什么时辰;另一行要写卒于,也就是死于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哪一个时辰。这样写不会错了。

现在懂的也不多。墓碑上直接就写亡父,或者父亲大人谁谁谁,这是个错误的写法。有的人是直接写亡父某某某,这也是个错误,最少最少是对父亲不恭敬。

牌位的书写和墓碑的书写,要让别人一目了然,人家不用问一看就知道:这个亡者他的父母或者岳父母、长辈,还在不在世间,一看墓碑就知道。女的死了以后,一看牌位,人家不问就知道,亡者的丈夫在不在世间,有没有孙子辈的,她父母还在不在世间,牌位上一看就明了了。

现在很多人不懂,直接书写亡父某某某之灵位,特别简单,说明不了问题。就是到鬼王哪儿,也给鬼王找很多麻烦,人家找不到,索性不找。所以有时候虽然写了牌位,但是没有效果。我现在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牌位的书写,大家要记着。有机缘最好请一本我们助念团倡印的书,叫《简易快速解脱手册》,是《简易快速解脱手册》、《中阴身自救法》、《饬终须知》、《助念生西须知》四本书合订在一起的。我们助念团大量流通这一本书,在这本书后面,有牌位的书写格式,大家自己去看一看。今天我就依照这个格式,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讲解。 我们按照中国自古以来的写法,父母去世以后,不能写父母,不能再称父母。他们活着时称父母,过世以后,父亲称考,母亲称妣。考和妣,考是父,妣是母。父亲去世了,不能说亡父,那是对父亲最大的不敬,一定要称先考或显考。

如果牌位一开端是先考,外面人一看就知道,这是父亲死了儿子立的牌位。可是他家里面还有老人,也就是亡者还有父亲母亲,最少有一个人在,或者是他父亲母亲不在了,岳父岳母还在世间。只要父母长辈还有一个人在世间,他有长辈在,他死了只能叫先走,。在这个家庭里面,还显示不出他,所以称“先”。

如果他父母、岳父岳母,长辈一个都没有了,除没有长辈外,而且他还有孙子辈,那么他在家里面是辈分最大的一个人,就写显示的显。他在家庭里面地位最尊贵,称显考。如果没有孙子辈,他还不能称“显”,只能称“先”。

妣是母亲,先妣也是亡者还有公婆、父母,至少有一位长辈还在世,称先妣。显妣和显考也一样,都是长辈没了而且有孙子辈,就可以称“显”了。

显和先之分,是一定要没有长辈,而且要有孙子辈,上边没有老人了,自己下面要有孙子辈,才能称“显”,否则称“先”,男女都一样。

写牌位的话就是先写上先考,或者是显考。比如该文作者父亲的牌位:父亲姓程,如果上面还有个爷爷,或者家里面有一个老人,我父亲就称先考。他姓程,叫志忠。写牌位时,要在程下面要写一个“公”,程公,这个“公”是对他的尊称。下面就说讳,要讲名字了,讳志忠,府君生西之莲位,这样写得就很圆满了,全称:先考程公讳志忠府君生西之莲位。如

果长辈没有了,父亲是在家里面最高的辈分了,那要写:显考程公讳志忠府君生西之莲位。父亲的写法,相对简单一些。

而母亲牌位的写法,比父亲的要复杂一些。以母亲为例:母亲姓杜,父亲姓程,母亲的名字叫杜秀珍。母亲去世的时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没有了,而且母亲去世的时候,父亲也已经去世了,所以给母亲写牌位时候,就可以称呼显妣。显妣下面不能说杜秀珍,显妣杜秀珍那就错了。怎么称呼呢?她的娘家姓杜,因为她嫁给父亲了,按照中国传统做法,她姓程,她不姓杜。

她姓程,还要再写上娘家的姓。就是显妣程母,这样称呼。因为她在程家生儿子了,她是程家儿子的母亲。她娘家的姓放在后边,但全称不能说程杜氏。她活着可以称程杜氏,死了以后不能称程杜氏。还要写上名字,但她的名字也不能直接写,她已经嫁到程家了。娘家的名是娘家父母起的名字,她结婚以后活着做人的时候,她叫什么名字呢?她叫程杜氏。但是牌位上只写程杜氏不行,还要把她小时候的名字写上。

所以说程母下面要写杜孺人。孺人是小孩的意思,下面再写“闺名”,就是当闺女时的名字,这样就完整了。就是说她现在嫁到程家了,已经生孩子了,她是姓程的母亲,她的娘家姓杜,小时候当闺女的时候的名字叫秀珍。 在这里,女的比男的还多一个规矩。如果亡者符合显妣的条件,而且丈夫也不在了,她就不称“孺人”,要称“太孺人”。

该文作者母亲去世的时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没有了,而且父亲先于母亲去世,所以母亲她就不称“孺人”,要称“太孺人”。人家一看太孺人就知道了,亡者丈夫不在了,上面长辈也没有了,已经有孙子辈了。所以我母亲牌位全称是:显妣程母太孺人闺名秀珍生西之莲位。 家里面如果老人去世了,要写牌位,一定要儿子儿媳写,儿子儿媳没有了,有女儿的话,也可以女儿写。阳上人是儿女辈,称呼是先考先妣或显考显妣。只有儿子儿媳俱亡,孙子才可以主丧。如果阳上人是孙子的话,这个称呼变了,牌位上就不是显考显妣了,应该是显祖考,显祖妣,也就是我们世上称祖父祖母,称谓一定要对应。

但是大家要记住,有一个条件。如果爷爷奶奶的牌位是孙子来立,在阳上人写孙子的话,那一定是父亲母亲,叔叔婶婶全不在了,爷爷牌位才能轮到孙子去写,孙子才能主事。如果父亲母亲在世,叔叔姑姑在世,就轮不上孙子主事。只要这个老人家有儿女,有儿媳妇,孙子辈的都不能去主事。

如果牌位是显祖考,人家不问了,这个老人家孙子主事了,他的儿女全死光了。你敢吗?你的父亲母亲还没有去世,你这个当孙子的就主事给写牌位了,大笔一挥,阳上人谁谁谁,你把你父亲母亲判死刑了!懂的人一看,你父亲母亲不在人世间了,所以不能随便写,这个一定要明白。

二、墓碑文规范

碑文,是指刻在竖石上的文字。这种文字是专为刻碑而作。有些文章虽刻在碑上,但不是为立碑而作的,就不能叫作碑文。碑文这种体裁有文,有铭,又有序。立题时,看包括哪些形式而定,或直题为某某碑,或题为某某碑铭,或题为碑并序、铭并序之类,没有固定的格式,有的就不题碑铭等字,直书文章题目了.

墓碑,是碑文的一种。这类碑文是赞颂死者的,赞其人,不涉及成神显灵等怪事。写这类文章,往往溢美过誉。中国文学史上有两个写墓碑的大师,一个是汉朝的蔡邕,一个是唐朝的韩愈。蔡邕曾对卢子干、马日碑说:"吾为天下碑文多矣,皆有惭容...

顾名思义,凡是为制各种碑上写的文字都叫碑文。

我国制碑的俗习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碑的出现,当时的碑,如宫馆中的测影碑,宗庙中的系牲碑,墓旁的下棺碑,都不刻文字,后来有人刻上相应的文字,就逐渐形成各种碑文。

碑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碑文,仅指为制作碑刻而写的文字,广义的碑文指的是所有刻在碑上的文字。

我国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立碑,但古代宫馆中的碑没有刻文章,只是用以取日影计时间的;而古代宗庙中的碑也不刻文字,是用来栓系祭祀用的牛羊的;墓上的碑也只是木头柱子,凿有窟窿,以便穿过.

(一)墓碑

墓碑通常有抬头、正文、落款三部分组成。

1.抬头:抬头主要写死者的生前职务、职业等,有的也可以省去不写。

2.正文:正文主要写明立碑者对死者的称谓及死者的姓名。如“先考王君××大人之墓”。

3.落款:落款写明立碑人的身份、姓名。

立碑时间可写可不写。

(二)墓志铭

墓志铭常常由标题,正文和落款三部分组成。

1.标题:标题一般由死者名和文种名组成。如《柳子厚墓志铭》。

2.正文:一般而墓志铭正文内容由三个方面组成。一是要简单介绍死者的主要生平经历;二是要评价死者主要的成就业绩及其社会价值;三是要写出立碑的意义,同时对死者的不幸逝去表示哀悼之情。

3.落款:落款注明立碑的单位名称、撰文者姓名,同时署上成文日期。需指出的是,有的墓志铭立碑单位名称或撰文者个人姓名已写在标题下,所以落款只注明成文日期即可。

(三)功德碑

古代歌颂公德的公德碑在今天已基本绝迹,但今天为了表彰一些先进的个人,比如捐资建校等也会立碑以纪念,这可以称作当代功德碑。这类功德碑通常也有标题、正文、落款三部分组成。

1.标题:标题通常由功德人姓名称谓和文种名称构成。如《某某先生捐资建校纪念碑》。

2.正文:正文叙述在何时、何地、为何原因、何人作了什么好人好事,同时正文也要阐明立碑单位或个人的感激之情。

3.落款:落款署上立碑者名称或姓名,并署明立碑日期。

碑文一般而言要求诗文并茂,读来琅琅上口。叙事简洁,抒情真挚、议论有力,只有如此才堪称上乘。

碑文在都能流传后世,所以歌颂功德,写人记事时,要客观公正,不可虚夸事实,流传谬语。不管褒也好,贬也好,以不失事实为贵,以公允持平为美。

碑文格式并无太多死框框。特别是碑文内容,因撰者而异,所以今天书写碑文要力求出新,以时代需要为念,万不可死拘旧制,作茧自缚。

三、墓碑文注记

在江西赣南、福建霞浦、泉州一带,中间的铭文必须过红黑道。所谓红道是:“生老病死苦,神灵鬼哭哀。”逢生、老、神、灵四字为吉,余字不吉。黑道是:“路遥几时通达,道远何日还乡。”其中字,有“之”旁首的字为吉,即遥、道、达、通、远、还六字为吉,余为凶。 有的必须通过红黑二道,如7字,红道是“灵”字,黑道是“道”字。

11字,红道是“生”字,黑道是“还”字。

17字,红道是“灵”字,黑道是“通”字。均可通过二道。也有通过一道为吉的。

在福建长乐一带,则以“生旺死绝”四字为道,生旺则吉,死绝则凶。

还有一种风俗习惯,在水池内有的放“五谷”,即稻、梁、菽、麦、稷五种,或麻、黍、稷、麦、豆,或黍、秫、菽、麦、稻。长乐一带须放茶叶。在福建连江一带放文房四宝,也有放钱币和三字经的??等等不一。

所谓红黑道是出之于张道陵的道教,是一种迷信的产物,与乘生气是无关的。但深入民心,作为民俗处理。

篇三:墓碑写法

墓碑

1、由来

对于殡葬亲人的坟墓,一两代可以记清,三代以后就不清楚了,特别是经过迁徙、战乱便不知祖坟何处。如何解决,人们想出许多办法。开始时人们从死人下葬,维系棺绳用的园木桩受到启发,在墓前插上木桩竹竿,系上纤维质的东西(纸或帛等),写明死者的生卒年月、时辰,叫做“铭旌”(或“明旌”)。但它却容易,损坏,人们便另想办法:富贵人家用石园柱代替木园桩,在石柱上刻出死者的姓名、出生时间、官级等。

为了多刻字其形体又演变为方形、长方形,开始埋于墓穴内或墓外,参照房屋建筑,碑顶加上碑帽,饰刻动、植物或山水花纹,碑身刻上死者简历。标明是独葬与妻、妾、子、女等合葬。附刻阴宅(即坟墓)风水地理位置朝向.(以天干地支表明)。中产之家立中等墓碑,穷家仅可立上留个姓名的小石碑,或陶砖碑或种植某种长青树为标识。

从而墓碑由实用品逐渐转化为文化艺术品,其功能、形态、质地、文饰也越发多样化了。名人墓碑更加讲究碑身多用花刚岩、大理石等上等石料,碑顶有死者雕像或在碑中心镶嵌死者的烧瓷像。墓碑成为记载死者家族世系及功德行事的“荣誉状”和装饰品了。这很符合国人的光宗耀祖、泽及后代、流芳千古的社会风尚。

为不受风吹、雨淋、日晒等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便把碑表立于墓外,墓志与铭埋于墓内。墓碑盛行于汉、唐,以后成为定势。

2、形式

在墓穴四角或两旁,各立一根木柱,柱上有圆孔,名为“穿”。再在两柱的穿中架一根横木,木上缠以绳索,可用来放绳,如辘轳一样,将棺木牵引入墓穴。入葬完毕,木碑随之埋入地下,或置于墓旁。春秋时期,天子六纤四碑,诸侯四纤三碑,大夫二纤二碑。至周朝,天子开始用石碑,周末诸侯也开始用石碑。周朝的石碑还只是利用穿,来引棺入穴,碑上是不刻文字的。汉代开始将死者的情 1

况,如姓名,生卒年月日,刻在碑上,而有地位的人,则开始了树碑立传,从而形成了墓碑,墓表等礼仪文化。

树碑是造墓的重点,按风水,都以墓碑的朝向来定向,这是墓地吉凶的重要环节。对墓碑的尺寸,文字的大小,树碑动土的时间,都要慎重考虑。一般情况下都是先下葬,后树碑。其理由有二:一,下葬之后,应留出一段雨水与泥土结合的时间,使虚方变为实方,可避免树碑时地面出现凹陷;二,下葬之后,留出一段让家人斟酌碑文内容的时间。尤其是名人的评价,语句的轻重都应深思熟虑.如:清代开国的顺治皇帝,康熙二年下葬,康熙六年立碑。清朝第二代康熙大帝,雍正元年下葬,雍正五年才立碑。诚然,寻常百姓,也有下葬同时立碑者。

墓碑尺度,受传统信仰风水的限制,都应取个吉利。可借助“风水尺”来裁定。南方有用“丁兰尺”来定夺吉凶的。丁兰尺的一尺,约合38.1cm,将一尺分成十格,并注上一个字,即财、失、兴、死、官、义、苦、害、丁等十个字。其中财、兴、官、义、旺、丁属吉祥格,可依尺度选用。而其它不吉利的失、死、苦、害格,则尽量避开。当今“鲁班尺”广为土木工程中所应用,尤其打造古木家具时,更为木工师傅所遵从。鲁班尺上,分上、下两档,上部用于阳宅,下部用于阴宅。在长长的卷尺的每个cm中,都注有风水的吉凶。在现今的陵园中,运用鲁班尺设计、施工,都很注重其中的吉祥数字。如墓碑的尺寸,通常立碑高100cm,宽60cm,厚8cm;卧碑高55cm或者50cm,宽80cm,厚8cm。在鲁班尺上则显示出100cm横财、顺科。60cm进宝、横财。80cm天德。55cm大吉。50cm进宝、纳福。80cm财旺、及弟。

3、材质

通常是天然石材或人工石材,以大理石花岗岩为首选材料。

4、碑文

墓碑上所刻碑文,字的大小也要符合鲁班尺上的吉祥数字。通常大字10cm或10.5cm,小字3cm或4cm之间。10cm进宝。10.5cm纳福。3cm财旺。4cm登科。这些字的大小与碑身比例协调,又寓吉祥之意。墓主的家人,在心理上从中可以得到慰藉。

墓碑的石材选用,过去的大理石汉白玉,经不起风雨,极易风化。而今已被材质精美,有亮度和硬度的花岗岩系列所顶替。在色彩斑斓,材质坚固的花岗岩 2

中,较受客户青睐的有印度红、珍珠白、山西黑。印度红,象征着高贵、华丽、火红的年华,辉煌的事业;珍珠白,象征着纯洁、淡雅、绚丽的人生、不尽的哀思;山西黑,象征着庄严、凝重、不朽的精神、深切的怀念。

墓碑的书写,其内容比较丰富。包括风水情况、籍贯、姓名、身分、生卒年月日、子孙、立碑人、安葬或重葬的日期。

1. 风水情况,墓碑的左边称为龙边,是碑体重要的部位。这里要书写山向及山向线度、分金线。如“立癸山丁向兼子午二分用丙子分金。”其目的,为告示后人,即或遇到自然灾害的洪水冲刷,或战争破坏,后人仍可依碑上的风水情况文字,找到原来风水方向,重新立碑。:“(袁可立)葬之日为崇祯丁丑十二月二十七日,墓在郡城南,去祖茔二里许,即勅建之茔道,旨同隧者也!”

2. 籍贯,在移民较多的公墓里,尤其客死他乡的人,在墓碑的左、右角最显眼的部位,都要刻上原籍的省、市、县名,也有的只刻地区和村名。这是对故乡的眷恋,也为后人及亲友扫祭时,寻找墓位提供了方便。:“按状:公讳可立,字礼卿,别号节寰。先世居凤阳,始祖荣,国初以战功屡调坚城卫百户,即今睢阳卫也。遂徙于睢,代以德望著。”

3. 姓名,写在墓碑中心部位。这里称“中榜”。在书写墓主名字时,其字数多少,与风水吉兆相关联。为尊敬长辈,过去加了许多尊敬的词,如父亲称考、显考,母亲称妣、显妣,男子加公、府君,女子加氏、孺人。而且字数多少依“生、老、病、死、苦”五个字循环应用。其中以落在六、七、十一、十二、十六、十七的“生”、“老”二字上为吉利。落在“病”字上中等,落在“死”、“苦”二字上,则不吉利。所以拟中榜之字时,尽力用吉兆格式的数字。如:“澄新江社十九世诰封奉政大夫考泉源邱府君佳城”,长达21字,正合“生”格,最为吉利。如果夫妻二人名字写在碑上,则按左尊右卑来排列,男左女右。民国二十二年《河南通志〃睢县采访稿〃陵墓》:"袁尚书可立墓在(睢州)城南五里,骆庄南里许,碑刊明资政大夫正治上卿兵部尚书袁节寰(袁可立)墓。"

4. 生卒年月日,写在中榜两旁,仍依男左女右,年月日能写齐全最好。因为日久年深,户口注销,传来传去,隔几代要找到先人生卒年月日,则十分困难。明 王铎《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节寰袁公神道碑》:“皇帝御天下之七季癸酉十月十一日,资政大夫兵部尚书节寰袁公(袁可立)终于家。”

3

5. 立碑人,包括子女、亲友、团体,都应写在碑的虎边,即右边。其子女应全部写上,已故子女可在名字周边加框。仍是依辈份长幼,自左至右排列。也有不愿流露姓名者,可写子女敬立或叩立、百拜敬立。:“大明崇祯十年岁次丁丑十二月二十七日男枢(袁枢)泣血纳石”。

6. 造墓或重建墓时间,刻写在碑的虎边。中国记载时间的文字很多,有公元、农历,时节写冬至、清明者居多。年代日期亦多用干支。天干中的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与地支中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结合起来,用以表示历法上的日子或月份。如甲子、乙丑……。还有些文人将一年四季的春、夏、秋、冬,用十二个月均分,每个月另有名称。如一月称孟春,二月称仲春,三月称季春;四月称孟夏,五月称仲夏,六月称季夏;七月称孟秋,八月称仲秋,九月称季秋;十月称孟冬,十一月称仲冬,十二月称季冬。还有用花木为十二个月命名的,如:一月梅月、二月杏月、三月桃月、四月槐月、五月榴月、六月荔月、七月瓜月、八月桂月、九月菊月、十月檀月、十一月葭月、十二月栎月。在墓碑上还常见“谷旦”、“吉旦”、“吉日”,这些都不是具体的日期。“谷旦”出自《诗经》,谷善也,旦明也,即良辰之意。而“吉旦”、“吉日”,也只是取其吉利之意。都是在排列吉祥字数时,用来凑字数的。还有在记不起或记不清生卒月、日时,往往书写上吉月吉日,墓主的家人心理上则得到慰籍。 墓志铭,包括墓志、圹志及墓表。东汉开始将碑立于墓地正前方。碑上刻有墓主的官爵、姓名、生辰年月。后来,在碑上还刻着墓主的家世和生平业绩,并加以颂扬。到了魏、晋、南北朝时代,官方曾多次禁止立碑。他们认为“汉以来,天下送死奢靡,多作石室、石兽、碑铭等物”。建安十年(205年)曹操下令,不得厚葬,又禁立碑。晋武帝咸享四年(278年)又诏曰“此石兽碑表,既私褒美,兴长虚伪,伤财害人,莫大于此,一禁断之。”由于几次禁止立碑,于是墓碑转入地下,从而产生了墓志铭。从唐代盛行至清初之间,有大量墓志铭出土。

墓志铭是由两块正方形石碑组成,称为一合。上面为墓盖,文字比较简单。一般用楷书或篆体刻写着朝代、官衔和姓氏。如“大唐故张府君墓志铭”、“大唐故雍王墓志之铭”、“宋故杨国公主墓志铭”、“宋宗室永寿县君郑氏墓志铭”。在文字周边线刻着精美的花鸟纹饰。另一面,则刻写着墓主人的姓名.籍贯和大 4

篇幅的叙述其生平事迹的文字,最后还有铭文,大多为四言之韵文。每一合墓志铭上,都有历史、文学、书法、艺术内容,在不不同程度上,都体现出那个时代的文化特色。:“宪宪袁公,命世伟人。应运而出,蔚为宝臣。鸾捷棘署,凤鸣柏府。肺石无宽(觉),衮衣有补。”

神道碑,起自北朝,北朝特注重风水,风水家们以南方为神道。其实神道即是向南的墓道,因而在神道上立碑,即为神道碑。在唐朝称整体为长方形的为碑,而环首形或方圆之间,上小下大的称碣。碑碣的使用,有着等级的区分。五品以上的官,可立碑,七品以上的官,立

墓碑阅读关于战争

碣。到了清代,五品以上官吏用龟趺螭首碑,五品以下官吏用方趺圆首之碣。原则上庶民墓前不许立碑碣。但社会风气是禁不住的,只是庶民所立的碑体小一些,无趺座,而且墓碑上只写姓名及生卒年、立碑人,不写传略及墓志铭。

历代帝王陵的神道碑,没有尺度的限制,其碑高大雄伟。而且设有十分壮观的碑楼,仅以清代的康熙大帝的景陵为例。神道上设有圣德神功碑楼,俗称大碑楼,其中设有龙首龟趺碑。康熙皇帝是中国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因为他的功德隆盛,文章字多,经雍正皇帝批准,在碑楼内并立两统石碑,左刻满文,右刻汉文。碑座下为龙趺,碑头刻双龙戏珠及“大清景陵圣德神功碑”篆字。碑身的文字有序文、叙文及铭文。虽有为帝王歌功颂德的溢美之词,还有当时社会各方面真实的史料,仍有一定历史价值。在帝王的陵墓中还没有神道碑和明楼碑。神道碑设在陵门前的神道上,其碑楼俗称小碑楼。其中所设石碑仍为龙首龟趺,只是形体小于圣德神功碑。其碑文刻写着皇帝的庙号与全部谥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奉祀时,特立的名号。谥号是评定皇帝生前事迹的称号。在神道碑上除了刻有圣祖仁皇帝之外,还有生前死后的一些美溢之词在内,皇帝可享用22个字。明楼是陵区最高的建筑,设在坟头(宝顶)前,明楼内,其龙首方趺碑,也称圣号碑。上面用满蒙汉字刻写着“圣祖仁皇帝之陵”。总之,在皇陵中处处都在突出皇权至上。而皇帝也主张“以孝治天下”。这或许也是皇家的一种孝道吧。

现代的公墓中,大多墓碑上只刻写墓主人的姓名、生卒年、立碑人及立碑时间。也有在墓碑后刻有“福荫子孙”、“恩泽后代”等词句,在墓盖上刻写“怀念”、“哀思”之类的简短词句。在名人墓碑上则有墓主人的生平简介。还有活着的人,用心、用情、用泪、用血、用爱写下的语句。它浓缩了漫长的人生路, 5

篇四:2010年西城模拟试题现代文阅读答案舛误

文字,因为真实而有力量

-----2010年西城模拟试题现代文阅读答案舛误

原文:

墓碑后面的字

鲍尔吉·原野

在额尔古纳的野地,我见到一块特殊的墓碑。

树叶散落乡路,被马车轧进泥里。枝条裸露着胳膊,如同雨水中赶路的精疲力尽的女人。这儿的秋天比别处更疲惫。行路中,我被一丛野果吸引,橘色的颗粒一串串挂在树上,像用眼睛瞪人。我摘下一串看,正想能不能尝尝,脚下差点被绊倒。

一块墓碑,埋在灌木和荒草间,后边是矮坟。

碑文写道:刘素莲之墓。

荒地之间,遇到坟茔。我想不应抽身而走,坐一会儿也好。这就像边地旅行,见对面来人打招呼一样。坐下,不经意间,看到水泥制的石碑后面还有一行字:

妈妈我想??

“想”字下面被土埋住,扒开土,是一个“你”字。这个字被埋在雨水冲下的土里。 我伸手摸了摸,字是用小学生涂改液写的。字大,歪歪扭扭,如在奔跑、踉跄、直至摔倒。写字的人也像小学生。

我转过头看碑正面,死者生卒年为1966—1995,活了29岁。碑后写字的人该是她的孩子。

这么一想,心里不平静,仿佛孩子的哀伤要由我来担当。她是怎么死的?她死的时候孩子多大?我想,她如果死于分娩,孩子也没什么大的悲伤,但不像这个人的情况。孩子分明和母亲度过了许多日夜。母亲故去,他在夜晚睡不着的时候,特别在黄昏——人在一天中情绪最脆弱的时候,常常想到母亲。

儿时,妈妈不在身边,我特别害怕呼啸的风声和树梢夹缠,一阵阵起伏不定;害怕不停歇的夜雨:害怕敲门声、狗吠和照明弹——那时老有人放照明弹。

现在这个孩子比我害怕和忧伤的事情会更多。我和母亲仍然生活在一起,他的母亲远行了。在节日,在有成绩或挨欺负的时候,或者不一定什么时候的时候,他都要想起母亲。我仿佛看到一双儿童的眼睛,泪水沿着眼眶蓄积,满满的,顺眼角流下。他独自一人来到这里,写下:

妈妈我想你

“你”字被土埋住了,让人心惊。的确,“你”被黄土永远埋在这里,这是他家人早已知道却谁都无奈的事情。 我想的是,这几个字力量多么大,把一个人身上的劲儿都卸掉了。

人常说,颜真卿《祭侄稿》字含血泪,说书法家心境和艺境相合之时的惊心动魄。还说司马迁、方苞的文字含恨如石。墓碑后面的这句话,其孤兀也足以把人打倒。

如今词语泛滥,人们在使用汉字——不需要交费、不需要限制的资源时,尽量挥霍、歪曲、作假,这在网上和官样文章中随处可见。然而尊重文字的人还在,视它为心声,写字的时候会流泪。刘素莲的孩子正是流着泪一笔一笔写下这五个字。有人这么写字,是汉字的福气。

一位身居海外的中国诗人说:“不知为什么,我一看到‘沧海’‘中秋’这些汉字就想流泪。”为词语流泪,说明他的血液曾经融化过汉字当中芳香高贵的成分。

大树在风中呼吸,我走进邻近的村子,牧草一堆一堆金黄。农妇直起腰,看我进入哪一家投宿。我想的是,文字和周围的山川草木一样,因为真实而有力量。它们结结实实地钻进人的心里,做个窝呆下去,像墓碑后面那几个字。

17.解释下面的句子在文中的含意。(5分)

这几个字力量多么大,把一个人身上的劲儿都卸掉了。

评分答案: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妈妈我想你”中思念故去亲人的感情的强烈,将人内心对于亲情的深沉感触充分彻底地调动起来,甚至于难以自持。

(三个要点:①“力量大”重在表明几个字所包含的感情的强烈,②“身上的劲儿”指的是内心积郁的情感的调动,③“卸掉了”是内心情感在强烈共鸣之后的难以自持。前两个要点,各2分;第三个要点,1分)

涛哥分析: “这几个字力量多么大”是一种感叹,“这几个字”应该明确其指代:“妈妈我想你”,这点评分答案做的不错。但答案说“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妈妈我想你’中思念故去亲人的感情的强烈”,就叫人困惑了。因为很明显这句话谈的是“妈妈我想你”这几个字对作者情感的强烈冲击,如果说它形象的话,也应该是针对的“把一个人身上的劲儿都卸掉了”,那么其对象应该是作者,显然原答案表述不明确。 “将人内心对于亲情的深沉感触充分彻底地调动起来”在表述上别别扭扭,而且 “甚至于难以自持应为“甚至使人难以自持”。最重要的是命题的答案中显然没有注意作者写小孩子刻字思母的目的,作者绝非为引发自己共鸣而如此写来,因为后面文本清晰的表明,作者旨在强调文字要反映真情实感。 涛哥答案:

这句话写出了作者由“妈妈我想你”所包含的真挚情感所引发的强烈的感慨,形象表达了由此引发的内心的强烈共鸣和震撼及作者对于文字要表达真情实感的强烈感叹。

18.作者借“墓碑后面的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与思考?结合文意作简要概括。(6分) 评分答案:①表达一个孩子对已故母亲真切的思念;②批评一部分人对文字的滥用与不尊重;③倡导人们重视文字和文化,视文字运用为心声抒发。(三个要点,每个要点2分。) 涛哥分析:

这个答案有些荒唐。首先要点①“表达一个孩子对已故母亲真切的思念”属于答非所问,因为问题明明白白是说“作者借‘墓碑后面的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与思考”,不是“孩子”。其次要点②“批评一部分人对文字的滥用与不尊重” 是个病句,缺少“批评”的宾语,而且文章没有批评“对文字的滥用”,细读倒数第三段,不难发现文章批评的是在文字使用上“挥霍、歪曲、作假”的现象,并指出“这在网上和官样文章中随处可见”。最后要点③“倡导人们重视文字和文化,视文字运用为心声抒发”在内容上与文章主旨相悖,因为结合全文,特别是文章最后一段“我想的是,文字和周围的山川草木一样,因为真实而有力量”一句,卒章显志,不难看出文章旨在倡导人们尊重文字,要用文字表达真情实感;而在语言表达上,原答案将“文字”和“文化”并列起来,与原文无据,而“视文字运用为心声抒发”简直不知所云了。

这样看来,尊重文字是否可以从命题做起?

涛哥答案:

作者借“墓碑后面的字”所传递出的一个孩子对已故母亲真切的思念,抒发了作者由此引发的强烈情感上的共鸣,进而思考并批评了在网上和官样文章中挥霍、歪曲、作假使用文字的现象,倡导人们尊重文字,要用文字表达真情实感。

附:

以下是外省市的一个命题,同学不妨思考一下:

1、文章第一段说,“我见到一块特殊的墓碑”,请联系全文,分条陈述这墓碑“特殊”在何处?

评分答案:①位于荒地之间(或埋在灌木和荒草间)②墓碑后面有行字“妈妈我想你”③墓碑后的字像是小学生用涂改液写的④墓碑后的字“真实而有力量”,“足以把人打倒”。(由浅到深,前三点各1分,后一点2分)

2、文章第二段,描写景物有何作用?(6分)

评分答案:

①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再现了野地的荒凉和杂乱(荒芜)②奠定了伤感的基调,自然引出了下文作者对孩子因害怕、忧伤而“常想到母亲”的猜测③为后文抒发“文字和周围的山川草木一样,因为真实而有力量”的感慨作铺垫;否则,山川草木的“真实”就失去基础,“力量”就无处而来。(一点2分)

3、文章第九段作者写自己“儿时,妈妈不在身边”的事,有什么作用?(6分) 评分答案:

①设身处地,以己度人,让人从作者自己身上感受到小孩的思母之情、想母之悲②用自己的感受和小孩作比,我尚且这样想母亲,何况他母亲已故去,衬托小孩之思母之甚;③给“几个字力量多么大”的感受蓄势,打下坚强的基础。 (一点2分)

4、第6段说,“字大,歪歪扭扭,如奔跑、踉跄、摔倒。写字的人也像小学生。”可见力度只小;后面的第十二段却说:“这几个字力量多么大,把一个人身上的劲儿都卸掉了。”这怎么理解?(6分)

评分答案:

第6段说字“歪歪扭扭”“像小学生”写的,是从字的外形上看的,符合写字者的客观实际;(2分)而第12段的说法,却是从字蕴涵的情感上说的,或者说情感的冲击力之大,小孩子把对母亲的思念全寄托在这简单而真实有力的几个字上,这几个字是他的心声,是孩子流着泪一笔一笔写下的,感人至深,所以说力量“大”。(2分)文章由外到内,由显到隐,由表面到深刻,平中见奇,以小见大,深化了主题。(2分)

篇五:读《墓碑》有感(《墓碑》读后感)

言论自由的重要性

——读《墓碑》有感

“墓碑是凝固的记忆。人类的记忆是国家和民族赖以进步的阶梯,是人类航程前进的路标 。我们不仅要记住美好,也要记住罪恶,不仅要记住光明,也要记住黑暗。极权制度下的当权者隐恶扬善,文过饰非,强制地抹去人们对人祸、对黑暗、对罪恶的记忆。因此,中国人常犯历史健忘症,这是权力强制造成的健忘症。我立的这块墓碑恰恰是让人们记住人祸、黑暗和罪恶,是为了今后远离人祸、黑暗和罪恶。”

读完《墓碑》,给我的感触很多。其中,言论自由的重要性最为深刻。下面我就言论自由的重要性说一些自己的想法。

在大跃进与大饥荒的时代,如果人们能有一些自己的言论自由,能够拥有发辫自己意见的机会,那么悲剧是不是可以避免,或者说这样是不是可以减少一些悲剧?言论自由不仅对人价值的全面实现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对于人们发现真理,促进社会的繁荣也有着重要的价值。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应给给人们以言论自由的权利。对于言论自由我们应该加大保护的力度。

在上课的过程中,有的同学曾经提出疑问“在当时人们为什么不反抗?”。从现在看来,在当时的极权主义环境下,他们连反抗的条件都没有,又何来反抗之说呢?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说的那样,那时,党团组织灌输什么,人们没有任何怀疑,都全盘接受。政府既垄断了信息,又垄断了真理。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政权以后,封锁了来自境外的一切理论和信息。中共中央既是权力中心 、真理中心,又是信息中心。一切社会科学研究机构,都全力论证共产党政权的正确性;一切文化艺术团体,都竭尽全力地歌颂中国共产党;一切新闻机构,都发布证实中国共产党英明 、伟大的新闻。从幼儿园到大学,都把树立学生的共产主义世界观当作第一要务。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文艺团体、新闻机构、学校,都成了中国共产党垄断思想、垄断精神、垄断舆论的机器,都在时时刻刻地塑造着青年人的灵魂。在思想和信息封闭的条件下,中央政府利用这些垄断机器,长期灌输共产主义价值,排除和批判其它价值。这样,在无知青年的头脑中造成了一种鲜明而强

烈的是非和爱憎,形成了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强烈渴望。这时,如果有反对这种理想或与这种理想不一致的言行出现,必定受到群起攻击。

再者,中国共产党各级组织都有一批核心人物,核心人物周围又有一批骨干分子,一层控制一层,一层效忠一层。一切与共产党不同的看法,都被消灭在萌芽状态。一次又一次的政治运动,成百上千次的大小会议,表彰和批评,奖励与惩罚,把青年人的思想引上了单一的轨道。在那个时代,全国的一切宣传机器、一切文化教育,都为同一目标服务,都集中地朝一个方向影响每一个人。全国上下,真正做到了舆论一律。一切与共产党不同的看法都被“格式化”,从而实现了全体人民的思想“一体化”,实现了“全体一致地喜笑怒骂”。

我很庆幸自己没有生活在那个年代——一个没有言论自由的年代。

在1942年和1960年,发生了两次严重的大饥荒灾难。自然界的灾难不会因言论自由变小,但它对人类社会的损害会因此而受限或减轻。无论是1942年或是1960年,虽然遭灾粮食短缺,但当时国家甚至扩大到人类社会,都有可能抢救更多生命的粮食。问题是出在大饥荒的信息不能及时公开所以没有及时的救援。无论是1942年还是1960年的大饥荒,都因为言论自由的受限而大大加重了。在我看来,这两次大饥荒在程度上的某种差异,也是因为言论自由程度的差异。

与19442年相比,1960年任何新闻自由的通道也不存在,连写信向外界求救这种通讯自由也被剥夺了。据杨继绳先生调查,信阳地委书记路宪文封锁了各条反映真实情况的通道。农民挨饿,却不让向外面写信,所有的邮局都由公安局控制了。仅邮局就扣压了12000多封反映饥饿和饿死人向外求助的信件。为了封锁饥荒的信息,当年的政府手段超越了历史上一切已知的专制。

与1942年相比,1960年的饥民连逃荒的自由也被绝对剥夺了。当时为了求生,灾民们成群结队外出讨饭逃荒。可信阳地委书记路宪文却下令公安部门限期消灭人员外流,民兵持枪封锁村庄。城镇工厂、企业、机关不准收留农村来人,各县街头不能有一个流浪汉。为了防止饥民外出走漏消息,各县县委常委分片包干,分头布置,严防死守。政府对老百姓自由和人权的剥夺太过分了当老百姓挨饿的信息被封锁,老百姓的活命逃荒权也被剥夺,他们还有活路吗?我觉得,如果有人将来要拍电影《1960》,他遇到与历史上一切大饥荒都不同的最大的特点就是,饥荒到来时,却没有逃荒的人群。人们只是在原地等死。

要避免大规模饿死人的大饥荒,一定要有言论自由,有新闻出版自由。并且,追逐大饥荒的真相也要靠言论自由,追究责任也要靠言论自由。有了言论自由不等于一切都好,但有了这个自由,就不会有最坏的事情发生。问题的根本在制度。没有言论自由,没有宪政民主,就难以避免大饥荒,也不可能追索真相和追究责任。

人的本质就是自由,不自由的人还不是人,还没有资格称其为人。我们追求自由,不仅仅是因为它对于个人和社会有那么多好处,更因为我们要成为那种克服了异化的人。我以为,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取决于生活其中的人的自由程度;衡量一个国家政治文明的尺度,第一就是其公民言论自由的程度。言论自由是一种基本人权。其必须受到保护不仅仅是因为它对于国家社会和统治者有多少好处,更是因为它本来就是属于公民的基本权利,不允许被统治者随意剥夺。

我国自古便没有言论自由的传统。历史留下的诟病,潜藏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并且根深蒂固,不过,人的天性是无法改变与隐藏的,我们热切地呼吁言论自由时代的到来,这不仅需要国家的努力,更需要人们适当地改变观念,冲破思想禁锢,无疑这需要一段颇长的过程。没有传统并不妨碍我们现在去享有她,只要人民够智慧,政府够气魄!我国要实现政治文明就必须先实现言论自由,言论自由是政治文明所必须的基础条件。

首先,言论自由是公民表达思想和见解的基本形式,也是交流思想,传播信息的基本工具,它还是联结人民群众形成人民意志的重要手段。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说言论自由是民主政治的关键,没有言论自由必不可能有民主政治。然而政治文明的本质内容和要求也是要实现民主政治。民主政治要求人民广泛地发表自己的政治意愿和看法从而形成公意,因此,言论自由是政治文明的基础。

其次,政治文明所追求的目标在于保障每个公民的人权和尊严,使社会得以和谐有序的发展和进步。言论自由作为一项基本人权已经被包括我国在内的众多国家的宪法之中,它的基本人权地位是勿庸置疑的。因此,言论自由亦为政治文明所追求的目标之一。

最后,言论自由是推动政治文明向前发展并得意完善的巨大动力。公民的言论自由可以形成一道严密的舆论监督网,从而使政府的行为置于公民的监督之下,促使其不断完善职能,建立各种合适的制度体系,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言论

自由同样可以推动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从而使我们的国家便得更加的民主,使公民表达政治意愿,提出意见的渠道更加的畅通,实现真正的民主从而体现人民意志,使我国人民民主得以真正的实现。

言论自由对于公民个人之人生追求是必不可少的,对社会之文明进步是必不可少的。对于我们追求真理,发现真理更是必不可少的。对于言论自由,政府应勇于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拿出勇气和魄力给人民以言论自由,以自信大度的态度待之。言论自由是一个国家政治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它是一国政治文明的基础,是推动政治文明向前不断发展的巨大动力!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任务是任重而道远的,要实现社会和谐地发展,就要尊重个方面的意见,让人民的意愿都能得到充分的表达。

在我国传统礼教秩序中,全以家族、社会为本位,个人完全依附于宗族、家庭,因而个人人格以及权利意识殊难有成。若无人格之独立,权利意识之觉醒则法律秩序定形成。要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定要觉醒国人的权利意识,更为重要的是要使国人人格得以真正的独立。而要人格独立首先就是要让人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已经能够独立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这就得需要言论自由的保障。立己而觉己,觉己而觉人,则法治可兴也!如此,则社会和谐,民族可兴!

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未来中国政府对公民言论自由的保护将更为充实、更为全面。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