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一花独放不是春下一句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0:23:33 字数作文
一花独放不是春下一句字数作文

篇一:一花独放不是春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记焉耆县第二小学红领巾社团活动

今天又是学生们最喜欢的时间,因为有红领巾社团活动。在焉耆县第二小学每周二和周五下午一节课后,活动开始。红领巾社团活动的开展贯彻了新课改的育人理念,促进了教育方针的全面落实,更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学校共有五十六个社团以满足全校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需求,社团中包含室内、室外活动。学校为社团活动创建:国学园、墨香园、棋园、音乐广场等活动空间。社团活动的参与覆盖全校师生。

当社团活动进行时校园中处处洋溢着孩子们的快乐。从课堂教学延伸课外,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足球是学校传统社团项目之一,苗子的选拔,梯队的建构,训练的落实,都基于专门的训练制度予以保障和实施。成熟的培养机制,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学校多名体育教师地辛勤付出。在教练艾则孜老师和阿布杜.外力老师的率领下于历次巴州中小学足球比赛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绘画班描绘七彩世界、跆拳道让学生们强健体魄、花儿方阵传承本土文化、象棋、围棋、五子棋使同学们学会了静心思索,“舞动奇迹”少儿舞蹈队更是让同学们登上更大的舞台,由刘晶老师编排的舞蹈《心中的党》代表焉耆县,参加了“2015年新疆校园春晚”的节目录制,并获得了金奖。科技社团为同学们插上了探索与实践的翅膀,

使同学们爱上发明创造,大大增强了动手动脑能力。腰鼓队、健身操、麦西来普、信息技术……

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为校园增添了活力,正所谓“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焉耆县第二小学教研室

篇二: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作者:于洋

来源:《博览群书·教育》2014年第02期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是目前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但综观日常教学,由于对小组合作学习尚缺少深入研究,许多小组合作学习组织松散,收效不高,有的合作学习活动披上新课改的外衣而流于形式。也有一些所谓的“合作学习”,表面热烈,实际收效甚微,诚如教育专家杨再隋所说“不过是彩色的泡沫”;有的课堂上的合作学习过于格式化,合作学习成了变相的“拉郎配”等。我们认为要让合作学习更有实效,需做好以下几点:

一、合理划分小组,保证任务顺利完成

(1)合理搭配。采用异质分组法。即每个小组都有男女搭配,学习成绩好、中、差搭配,外向与内向搭配。一般来说,每组由4-6位同学组成。

(2)选好小组长。俗话说“鸟无头不飞,兵无将不勇”,没有组长的组织和指挥,学习小组只是徒有其名,学生或盲目行动,或迟疑不动,根本无合作可言。应该选智力水平良好,发言积极,组织能力较强,表现欲望强烈的学生当学习小组的组长。

(3)培训好组长。第一,指导组长必须积极主动地组织合作交流,使组员养成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合作意识;第二,指导组长组织合作交流时,要有序安排,各司其责、鼓励组员大胆发言;第三,指导组长在交流过程中进行灵活协调,当出现冷场现象时,组长应带头先发言,起表率作用;第四,指导组长善于收集组员在交流中对同一问题目所做出的不同答案,并及时准确地向老师汇报。从而培养组长的组织、安排、协调、归纳能力,促进合作交流的有效进行。

(4)制定小组名称、组织机构、组歌、誓词等。中国有句俗语“两军相遇强者胜,两强相遇勇者胜”。可见鼓舞士气是相当重要的。恰当利用小组誓词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改善学生的精神面貌,对教学效果有很大的促进。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欲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缺乏它,教育的任何技巧都无济于事。”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创设情境,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推进,从而激发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去探究。创设问题情境要遵循以下原则:

(1)诱发性原则。激活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为问题的解决形成一个合适的思维意向,从而收到最佳的教学效益是创设教学目标的主要目的之一。因此,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一

定要保证新设情境能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的积极思考。创设教学情境时,要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悬念,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带人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诱发他们产生积极思考的欲望,并积极投身到学习活动中去。

(2)三贴近原则。问题情境设计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杜威曾说:学习即生活。只有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认识到学习的价值之所在,他们才会努力去学。

(3)与教学目标最大关联性原则。教学情境的问题背景、涉及的知识以及学习的组织形式等必须尽可能与本课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的内容相联系。切不可用大量花哨但与学习内容关联不大的情境,冲淡了主要内容的学习和各维度教学目标的实现。如:在讲授尊重文化的多样性这一课时,为更好达成目标,我们可以组织一场辩论赛:正方:主张引进洋节反方:主张抵制洋节。这不仅会极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而且通过辩论,学生会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可谓是一举两得。

(4)突出时政性原则。强调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积极反映当前国内外形势发展中的重点、热点问题,是高中政治课的特定要求和特有形式。体现时代性和思想性,已成为高考命题的发展方向。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恰当地引用一些时政材料,渗透必要的时政信息,是非常必要的。如讲述国家主权,可引用当前中日钓鱼岛争端的相关资料,这必将使学生兴趣大增,思维活跃,从而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保证

要提高合作探究的效率,就必须狠抓“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这一环工作。自主学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就是自己学的过程。经过自主学习,强化了学习动机,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对知识初步进行了探索,什么地方已学懂,什么地方还不会,心中有数,这为合作学习打好了注意定向的基础,促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难于理解的知识上,而加强了合作学习的目的。学生带着问题上课,求知欲更强。变被动为主动。可以大大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和效率。

四、把握合作学习时机

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安排是否适宜,对学习效果会产生直接影响,善于把握小组学习的时机,对小组学习的效益非常重要。因此,围绕教学的重难点,合理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解决学生的质疑问难、问题具有多解性或争议性以及查病补缺等方面适时适度地组织小组讨论或辩论,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起到解决问题,省时高效。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会自学,学会交流,增强团结协作的精神。如我们学习文化生活第一单元,就可安排学生合作辨析一下“人创造了文化,文化有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所以要大力发展各种文化”这一典型例题。

五、“发言人”采取轮流担任的制度

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是凡是交流汇报讨论结果的学生,一定是小组成员中成绩最优秀的那名学生,而小组中的其他成员看起来好像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只是在一旁看着他说,甚至有的人连讨论也不参加。要改变这种情况,我认为可以让“发言人”轮流担任,不要固定一人,这样,无论是谁,他都有机会向全班同学交流汇报本小组的讨论结果。这样一来,无论成绩优秀的学生,还是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还是性格内向都能在合作学习中热烈讨论。久而久之,所有的学生都能完全投入到合作学习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合作学习落到实处。

通过近几年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合作探究式教学方式的实施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教师从前台退至幕后,从“演员”转变为“导演”,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学习的设计者、引导者和帮助者,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达到了互教互学、互切互磋、互相补充、互相订正的目的,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和能力,使每位学生都感到成功的喜悦,呈现出了百花齐放春满园的局面。

我们必须不断对政治教学进行深入思考,克服教学实践中的浮躁现象,发扬求真务实、不断创新的精神,把新课改推向前进。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三五五”教学法,坚持以学生为本,构建和谐高效政治课堂,让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教学中迸发出巨大的生命力,开创学生学习的新天地。

篇三:经典诵读测试题

经典诵读测试题————《增广贤文》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

1. 近水知__________,近山__________。

2. 路遥知马力,________________。

3. 美不美,____________,亲不亲,______________。

4. 长江后推前浪,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冰生于水而寒于水,________________。

6 ________________,今月曾经照古人。

7. ______________ __,坏事传千里。______________,除非己莫为。

8 差之毫厘,____________ 。

9.欲知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_。

10. 知我者谓我心忧________________?

11_________________,事非经过不知难。

12. 山河易改,______________ 。

13“易涨易退山溪水,______________ 。

14. 人无远虑,_____________。 谋事在人______________。

15. 看一个人不能光从相貌上去判断,就好像大海里的水不能斗来量一样,这就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聪明的人考虑问题,也有失误的时候,而愚蠢的人即使有很多缺点,也有点自己的长处,这就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一根篱笆三个桩,_________________.。一花独放不是春,_________________。

18. 口说不如身逢, ________________。

19.______________,无心插柳柳成荫.

20. ____________,用在一时。好曲不厌百回唱,_________________.。

21.为什么在同一个班级,同样的老师教我们,有的同学成绩比较好,而又有的同学比较差呢?老师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花独放不是春下一句

22不论你干哪一行,只要热爱本职工作,都能做出优异的成绩。这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23这道题我想了半天都没做出来,和大家一商量,就得出了答案,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啊!

24.一本好书值得你去读很多遍,每读一次你都会有新的收获,正所谓“好曲不厌百回唱_______________。”同时读书的过程中还要学会从书中发现疑问, 多疑多思才能从书中收益,正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没有记者深入调查,你 们天天坐在办公室,怎么知道地沟油不大可能流向餐桌?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书到用时方恨少,是非经过不知难”这副劝勉联出自谁之口?( )

A. 杜甫 B. 白居易 C. 陆游 D.苏轼

2.“长江后浪推前浪”的下一句是( )

A. 前浪死在沙滩上 B.世上今人胜古人 C.江山代有才人出 D.一代新人胜前人

3.“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意思是我们学习、工作要( )

A. 三心二意 B. 虎头蛇尾 C. 劳逸结合 D.一心一意

4.“山上树木光”的下一句是( )

A. 黄沙满天飞 B. 山下走泥浆 C.山下水长流 D.有土保不住

5.“豆角开花藤牵藤,朋友相处心连心。”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 比喻 B.拟人 C.对仗 D. 比喻和对仗

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诗是出自唐朝谁之口?( )

A. 王勃 B. 白居易 C. 李白 D.杜甫

7.“人心齐,泰山移。”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 比喻 B.夸张 C.对仗 D. 拟人

8.“不入虎子,焉得虎子”这个成语故事出自典故( )

A. 《孔子家语》 B.《后汉书?班超传》 C. 《与傅全美》 D.《吕氏春秋?尽数》

9.“知过必改,闻过则喜”中“知过必改”所包含的意思( )

①不怕别人指出错误 ②知道错了不自欺欺人,自己仔细分析错误的由来③坚决地改正错误

A. ③ B. ①② C. ①③ D.①②③

10.“满招损,谦受益”中“满”的意思是( )

A. 全部充实 B. 全 C. 骄傲 D.满足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1分,共20分)

1.“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中“青出于蓝”用作成语指学生通过刻苦努力,知识 和学问超过老师。 ( )

2.“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今人胜古人。”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 )

3.“植树造林,功在当代,造福子孙”这句话主要讲的是多植树给下一代带来经济效益。 ( )

4.“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意思是遇有急难,远道的亲戚就不如近旁 的邻居那样能及时帮助。 ( )

5.“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喻指我们要团结,人多力量大,不要一个人做事。 ( )

6.读着“学了就用处处行,光学不用等于零”,我们就会想起诗句“纸上得来 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

7.“三人同行有我师” 的原因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别人总会有你所没 有的优点与长处。 ( )

8.“钟不敲不响,话不说不明”意思是我们不要轻易发表自己的想法。( )

9.成语“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就是从魏征劝太宗的话演变而来。这个成语告

诫人们办事要广泛听取意见,不要听信于一人,才能把事情办好。 ( )

10.“满招损,谦受益”和“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两句话的意思是相近的。 ( )

11、“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意思是要相信它是有的,不可相信它是没有的。意在让人们不要相信别人。 ( )

1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两句出自《老子》。 ( )

13、“既堕釜甑,反顾何益。”对加点字注音应是fǔ zèng。 ( )

14、“点石化为金,人心犹未足。”这两句是慨叹人的贪得无厌。 ( )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句子中的“徒”意思是徒弟。 ( )

16、“渴时一滴如甘露,醉后添杯不如无。”意思是:口渴时哪怕一滴水也会甜的像甘露,喝醉后再添上一杯酒,反倒不如不添得好。人们最需要的,才是最珍贵的。( )

17、“凡事要好,须问三老。”“三老”,指工老、农老、商老。 ( )

18、“得宠思辱,居安思危。”意思是教人保持警惕,不要大意失足。后一句话出自孔子《论语》。( )

1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出自《论语?为政》,强调信息的重要性。 ( )

20、“与人不和,劝人养鹅。”因为鹅的性格温顺,这句话说的是为了邻里着想。( )

四.连线题:4分

天有不测风云 虎落平原被犬欺。

龙游浅水遭虾戏 人有旦夕祸福.

树欲静而风不止 几多白屋出公卿

无限朱门生饿殍 子欲养而亲不待

五.简答题: (每题4分,共20分)

1.放假了,小明每天都天早上都很晚才起床,妈妈告诉他早上的时光是最好的,记忆力最好,应该好好珍惜.你觉得妈妈的话可以用<增广贤文>中的哪一句来说明?

2、“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告诉给我们什么道理?

篇四:一花独放不是春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浅谈语文课堂提问艺术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一种经常使用的方法。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中小学教师若不谙熟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是不易成功的。阅读教学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引导学生作答。”巧妙的提问常会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学生,拨逗着他们浓烈的学习欲望。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在实际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不是“一花独放”,而要能诱发学生思维的兴趣,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窍”上,这样才能做到“百花齐放春满园”。

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前课堂出现的提问误区

在实际教学中,有部分教师由于没有抓准提问的契机,或者不懂提问的艺术,出现了不少提问的误区。如:有的提问过于简单,没有思考价值。有些老师喜欢问“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等,这样的提问毫无价值,只会让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训练。有的提出的问题空泛、难度大,让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如一开篇就问学生“课文写的是什么?”、“写作特色是什么?”,对学生只能启而不发,因为他们对课文还没有感性的全面的认识,怎么会回答上呢?有的提问过于急于求成。有些教师发问后,还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就要求立刻作答,这样只会压抑学生的思维训练。还有的提问没有新意,篇篇文章都是雷同的提问,“文章分几段?”、“各段大意是什么?”、

“文章中心是什么?”,长此以往,让学生生厌。更有甚者的是提问对象过于集中,只顾优生,忽略差生,很容易挫伤差生的积极性。以上种种提问的做法,都是不科学的,它不仅收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会扼杀学生积极性,更不用说锻炼思维能力了。

因此,有效的课堂提问应是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学的知识内容与思想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来精心设问、发问;另外,还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心理特点,找出能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来问,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窍”上。

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学生课堂表现的反思

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有这样的现象:要么老师一问到底,唱独角戏;要不学生一味看书自学,信马由缰;光有教师的提问,会导致出现一种“牵牛式”的不良教学现象,即只以教师的目标和思路进行教学,学生没有了自主权;但单单只有学生的提问便会导致“放羊式”的不良教学现象,即没有教学主线,学生想到哪问到哪,这样的课堂呈现一种零散性与无序性,缺乏一种整体构思的主线。有时学生提出与教师不同的观点时,就会遭到白眼甚至遭到同学的讥笑,这也严重扼杀了学生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积极性,不利于形成民主的课堂教学气氛,不利于师生的交流。所以说单单有教师的提问,课堂气氛非常沉闷,单单有学生的提问课堂气氛又过分活跃,只有二者有机结合,才能使一节课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在有序的轨道上进行,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思维才可以发挥到极佳状态,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很好地体现出来,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做为教师要特别注重对学生提问和质疑的态度,教师如果是

为了维护自己课堂说话的权威,就不让同学提出与自己不同的观点,那这种做法是严重错误的,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求异思维,久而久之学生思维便会僵化,课堂气氛就会压抑而沉闷,学生的问题或观点再不成熟,毕竟他思考了,代表了他对某一问题的看法。相反地要让学生敢于提问题,敢于对某个问题或教师的观点质疑,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激活课堂气氛,而且有的同学所提出的问题可能还会给我们一个意外的惊喜,也许是我们过去未曾发现的,这样有利于我们教学过程的改进。

当学生提不出问题时,我们又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呢?这也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课堂学习活动中教师充当着学生课堂学习的合作者、与学生共同探究的对话者及学生学习活动的激励者的角色。要学生在课堂上能提出许多高水平的问题,教师必须在课前对学生做出严格要求,让学生对课文熟悉,然后才能发现问题,毕竟中学生惰性还很强。学生想提问题而提不出,也就是说他发现不了问题,教师就要激发学生的提问,其实学生的思维就像一道闸门一样,你一旦开启了它,它便会一涌而下。教师可以采用点拨法,自己先向学生提出一些重点和中心问题,来激发学生去发现问题,当然有些优秀的学生是可以提出问题的,可以让这些学生先提,提出问题的学生对提不出问题的学生也是一种启发,要让学生能够从无疑处生疑,这就需要教师平时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素质的培养。

三、“取火莫若取燧,汲水莫若凿井”——语文课堂提问的几点有效做法:

(一)、设疑新颖,激发情趣 ,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激发思维,要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力和自主学习意识。因此我们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力求新颖,发人深思,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切忌问题提出平平淡淡,老调重弹。上海的于漪老师在教《孔乙己》一文时,就很注意发问的技巧。她一开篇就问学生,"孔乙己姓甚名谁?"这样一个看似简单却又难以一下子回答的问题,很自然迫使学生认真地研读课文。教者在此基础上,接着顺势利导学生认识孔乙己没有名字的深刻性,解决本文的教学难点,抓住契机。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会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例如:我们在讲《苏州园林》时,教师导入新课时就可以这样设计问题:同学们,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美在山水,苏州美在园林,苏州园林有什么特点呢?它美在何处呢?下面同学们阅读《苏州园林》之后,回答老师的问题。”这样设疑导入,即创设了问题的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问题的指向性非常明确,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值得一提的是,课堂上设置问题的"矛盾",应从实际出发,不能故弄玄虚。

(二)、变直为曲,引人入胜,让学生“顺藤摸瓜”

课堂的提问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启发性就不强,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提问会感到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正如特级教师钱梦龙所讲:“先问一些比较易懂有趣的问题,让

学生尝到解决问题的乐趣,然后逐步加大难度。这样,同学们就好似登山一样,过了一个高峰,又有另一个高峰在自己的面前了,于是他们登高的兴趣会越来越浓,课堂气氛也就越来越活跃了。”假如我们把问题换成“曲问”、“活问”的方式提出,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在思维上“跳一跳”才能回答上。在教学《台阶》一文时,作者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学生一时会觉得很难理解。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分析: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他是怎么造起有高台阶的新屋的?新屋造好后父亲怎么样了?建新屋的过程为什么不做详细说明?让学生在这些有坡度的问题中“顺藤摸瓜”找到答案。又如《小橘灯》一文中写道:我低声问:“你家还有什么人?”她说:“现在没有什么人,我爸爸到外面去了??”如果让学生分析小姑娘话没说完的原因,可以这样问:“小姑娘话没说完就停住,是不是她不知道爸爸到哪里去了呢?”当学生给予否定回答时,又继续问:“既然知道爸爸的去处,为什么不直说?”有的学生会说“怕别人知道”、“当时不方便说”,在这个时候,就可以提出关键的一问:“文章这样写小姑娘,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特点呢?”很明显,因为有了前面第一处的“曲问”,学生是比较容易理解小姑娘在此处“机警、乐观”的性格特点。所以说,这种要拐个弯才能找到答案的问法,不仅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有时甚至产生"投石击破水底天"的教学效果。因此,因势利导、富于技巧性的提问,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各种综合能力,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篇五:一花独放不是春 百花齐放春满园

一花独放不是春 百花齐放春满园

作者:商丽萍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3年第12期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学习中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还有利于帮组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许多教师把小组合作学习用于课堂教学。

但是,我们看到,在相当多的英语课堂教学上,合作学习只流于形式。听课中,我们常常看到: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立即让学生讨论,教室里马上会出现一片热烈讨论的场面。但只要稍加注意,就不难发现:有的小组,小组成员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听谁的;有的小组,始终只有一两个人发言,其他人一言不发,只是心不在焉地坐着;有的小组,成员互相推诿,谁也不发言;有的小组,甚至借此机会闲聊、说笑或干别的事。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活而无序”,是“以肢体的活跃,掩盖了思维的贫乏”。这种活跃用“一锅粥”来形容恐怕一点都不为过。

问题究竟出在何处?笔者以为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对合作学习的效能理解不到位,追求形式上的热闹。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们常常看到:当教学进行到某一环节时(通常是教师的提问无人应答,教学进行不下去时),教师便会要求学生“几个人讨论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表达自己的看法,但是往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有的则利用这个机会说闲话。这样的小组讨论不是在明确的团体目标指引下的群体学习行为,教师使用它,只是为了使教学能顺利地进行下去,其出发点和归宿是完成教师对教学的设计(以教师为中心)。而有时,为了体现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特别是公开课教学时),不顾问题是否具有探究性,把所有的问题都拿来小组合作,问题过于简单(课本能直接找到答案),小组合作只是作为表现形式,这些讨论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

2.小组成员参与合作学习的程度不均衡,少数“精英学生”唱独角戏。

我们常常看到:小组合作学习时,少数“精英学生”频频发言,其它人则成为“看客和听众”,根本没有参与合作学习。小组汇报时,发言的仍是那一两个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参

与合作学习的只是少数几名学生,大多数学生则游离于学习过程之外,达不到共同发展的要求,这样的合作学习必然是失败的。

3.教师对合作学习缺乏必要的有效调控,小组合作放任自流。

就合作学习过程而言,布置完合作学习任务,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有的教师退至教室的一侧耐心等待,有的教师如蜻蜓点水般在各小组间游走。到了教师课前教学设计的时间,教师开始依次听取各小组的汇报,汇报完毕,课堂教学活动便宣告结束。这样的课堂,教师是没能发挥主导作用,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处于一种自由放任状态。

教师通过对合作学习的评价进行有效调控,其主要问题表现在:一是偏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忽略了对学生所在小组集体的评价;二是偏重于对学习结果的评价,忽略了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

如何改进合作学习,使其真正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有利于帮组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合理分组、分工,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二是分组要遵循优势互补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好基础。

由于学生基础不一,水平参差不齐,合作过程中,学习基础较弱的学生势必会丧失自信心,从而在交流中出现或无话可说,或人云亦云,这就失去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我们在编学习小组前,不妨对学生进行摸底调查,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尽量把学习基础较弱的学生编到能使他们得到最大帮助和发展的学习小组中去,使他们在教师和同学的指导下同样能享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信心。

小组成员可以是动态的,可以是学生间的互换,也可以是组内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还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这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即有的学生始终处于控制地位,有的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有时也可以按兴趣、爱好、关系自由组合,每种组合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学习情况、学生个性灵活运用。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仅仅进行分组还远远不够,还应对小组中的每一成员明确分工。小组成员在学习中分工合作,让每一个学生承担其中一份任务,才能更好地体现小组交流的学

习精神。否则合作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而不是学生的真切需求。分工可以“因生而宜,力能所及”,在每个小组中设立组织者、联络者、记录者、汇报者、激励者等角色,当然,这种分工不是固定的,可根据小组人数及教学内容进行增设或合并。实践表明,只有分工明确,职责到位,学生才能借助生生之间的互动,借助集体指挥,寻求最佳效果,真正做到合作中学习,学习中合作,不至于让合作小组成了少数“精英学生”的独角戏舞台。

二、通过指导和评价有效调控合作

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如果不能合理地进行组织和调控,小组合作学习就有可能流于形式。因此,我们必须注意指导学生学会合作的技巧。只有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合作技能才能顺利地开展合作学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合作技能,一方面,可以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或在小组学习中提供适时的指导,如“向同伴清楚地表述自己的观点”、“注意听同伴讲话”、“把握同伴说话的重点”、“鼓励同伴参与”、“阐述自己的理由”、“驳斥和说服别人”等合作学习的技巧。另一方面,可创设情境,促使学生在实际锻炼中学会如何与他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如在开始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时,提供一套共同的学习材料,或布置集体性作业,使学生不得不学习运用合作技巧来解决问题。矫正合作学习中的不良习惯,如让习惯于夸夸其谈占去大部分讨论时间的学生担任记录员,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又懂得自我控制发言时间的必要性;让喜欢给别人出难题的学生担任组织者,既学会协调矛盾和冲突,又能够矫正自己干扰学习的行为。运用这种方法还可以定期调换各种角色,使学生在形成一定的合作习惯的基础上培养全面技能。

指导学生将合作学习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合作学习旨在通过小组讨论,互相启发,优势互补,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但是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学生要参与讨论,参与探究,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和前认知能力作为基础,而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无法由别人或小组来替代的。只有在学生思考到达一定的程度的基础上展开讨论,才有可能出现一点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也只有在此时展开讨论,才有可能出现观点的争锋相对和正面交锋。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或探索之前,一定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时间。

合作学习中,教师还要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在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的过程中,要教育学生,让别人把话讲完,这是对别人的尊重。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假如你在讲话时,被别人打断,你会怎么想?让学生设身处地为发言者着想,尊重发言者。要求学生能控制自己的激动情绪,即使对他人的发言有意见,也得等别人把话讲完以后再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这样,既可以尽量满足学生的表达欲望,又力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发表意见时,要做到以理服人,使交流的内容不断地深入。教师还要及时纠正发言不普遍的现象,进行课堂调控。当个别学生胆小或有自卑心理,要鼓励和教育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激励他们不要怕说错,暴露错误也是有利于进步的。只要突破羞于发言的心理障碍,就能获取与他人平等参与合作的机会。当个别学生过分好胜,惟恐自己落在他人后面,还没有经过认真思考,

就抢先发表意见时,则要教育他们学会照顾和尊重他人。通过学生间的交流达到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在合作交流中求得认识的统一,在争论中求得智能的发展。

仅仅有合作技巧的指导还远远不够,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调控合作学习的过程,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重视通过评价来调控合作学习。一是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二是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

当然,合作学习中还要注意选择那些学生比较感兴趣、解决问题方法多样、有争议、依靠个人力量较难完成的问题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布置一些实践性较强的作业,将学生的合作、探究引向课外、引向深入,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总体来说,合作学习既是一种有效的学习策略,也是一种人生品质,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我们应该加强指导,努力熏陶,不断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湟里初级中学)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