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描写吊水楼瀑布的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0:33:31 体裁作文
描写吊水楼瀑布的作文体裁作文

篇一:谈小学语文作文练笔

谈小学语文作文练笔

作者:牛晓敏

来源:《软件·教育现代化》2015年第02期

[摘要]在实际教学中,作文练笔设计的随意性,练笔的时机、方法、难易度把握不当等,往往导致训练低效甚至无效。如何实施有效的“作文练笔”策略,是我们当前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而在文本教学中找准切入点,是作文练笔练习有效性的重要前提与保证。

[关键词]语文 作文教学 练笔

作文教学就是对学生进行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它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想使学生真正提高写作能力,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一个学期单凭课本上每单元规定的那六七篇作文是远远不够的,平常必须经常进行一些小练笔。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摸索出了一套以课文为凭借,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为目的,以发展思想能力为重点,以读写结合为突破口的切实有效的训练方法,收到了比较明显的效果。下面是我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小练笔的几种形式。

1 精彩篇章,仿一仿

儿童都有着天然的模仿才能,而仿写是小学生学习作文的重要途径和训练形式,是从阅读到独立写作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借助范文指导学生进行仿写,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发展创造思维能力。仿写可分为仿篇和仿片断。

仿篇,亦称为全仿。这种方法是从整体上模仿范文作文的方式。学习了《桂林山水》一文,我要求学生按“总——分——总”的构段方式,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和描写一处景物,在抓特点描写景物的同时展开联想,抒发感情。在句式表达上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仿片断,亦称点仿。这种方法就是从局部上模仿范文的方式。局部模仿,范文较多,主要包括句式表达、段落构成、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抒情联想等。在仿写时,要精心选择具有明显特征且具有价值的精彩片断。如:《第一场雪》的第四自然段主要写了雪后的美丽景色。这一段在构段方式上是从整体到部分,在写法上运用了静态描写和运态描写。学文后,我要求学生按这种构段方式运用这两种描写方法来写一处景物。

2 观察插图,描一描

在教材中,许多文章都配有生动鲜明的插图。有些插图课文中已经作了细致的描绘,就无须再写,如《镜泊湖奇观》一文中的两幅图——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有些插图文中只是一笔带过,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插图上画的是邱少云被烈火烧身的情景。课文中只用“一团烈火把他整个儿包住了”这句话作了描写。学文后,我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然后把画

上的内容,如火苗燃烧的样子、邱少云被烈火烧身时的神态、手抓泥土的动作等仔细描绘出来。最后还要写一写邱少云此刻可能在想些什么。

通过描写文章中的插图,学生更加强烈地感受到邱少云忍受烈火烧身的惊人毅力,而且在把画变成话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移花接木,组一组

所谓“移花接木”是指将课文中的有些句子摘录下来,然后加上自己的语言进行重新组合,从而拓展文章的内容发展学生的思维。如:《鸟的天堂》一文中讲了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景物。第一次是在黄昏,鸟儿们都歇息了,作者只描写了一株美丽的大榕树;第二次是在早晨,鸟儿们都出来活动了,所以作者只描写了活泼欢陕的鸟儿。学文后,我要求学生把作者第二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景物都写下来,包括朝阳下的大榕树、飞行的鸟儿及清澈的湖水。学生在练笔时不仅用到了课文中的句子而且恰当地写进了自己的语言。如“这些鸟儿有的贴在水面疾飞,有的在树枝上飞窜,有的在我们的船头盘旋。”“清澈的湖水倒映着翠绿的榕树,翠绿的榕树点缀着清澈的湖水,再加上疾飞的身影、湖上的小舟、清脆的鸟叫,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画面。”通过这样重新组合,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重点内容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运用能力。

4 欣赏古诗,改一改

语文教材每册都编排有古诗。这些古诗的内容浅显易懂。写景的将景物描绘得细腻生动,叙事的表达的情感真挚感人。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可以要学生将这些古诗改成写景或叙事的现代文。在十一册教材中,《暮江吟》可以改写成一篇写傍晚到夜晚江边美景的文章。《赠汪伦》可以改写成一篇以“送别”为内容叙事的文章。一位同学是这样改写《赠汪伦》这首诗的: 秋天的太阳冉冉升上了明朗的天空,把湖水映得通红。湖边的芦苇在秋风的吹拂下摇曳着。李白独自站在船头,望着无边的湖水,不禁想起那一幕幕欢乐的往事。多少次与汪伦在月下饮酒作诗;多少次与汪伦在庭院赏花舞剑;多少次与汪伦在桃花潭边谈天说地……想到欢乐不再,李白心里一阵惆怅。船夫解开缆绳,正准备起航。突然从远处传来以脚踏地为节拍的歌声:“好朋友啊!愿你一路平安,让我的祝福,伴你万水千山……”听到这熟悉的歌声,李白心里一惊,这不是我的好朋友汪伦吗?他急忙叫住船夫,迫不及待地跳下船,迎上。只见汪伦披着一件红色的披风,像一片鲜艳的红霞从山坡上飞来。他们两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就像握住他们真挚的友谊。这时,汪伦说:

“李兄,今日一别,不知何日才能相见啦!请李兄多保重!”李白朗声笑了笑,说:“汪兄,来日方长,我们一定会再相见的。”汪伦含着泪水,解下披风,给李白披上。此刻,连豪气冲天的李白也禁不住热泪盈眶,激动地说;“汪兄,你对我的情谊真是比桃花潭的水还要深啊!”

在船夫的再三催促下,李白只好依依不舍地上了船,与汪伦拱手作别。船渐渐驶向远处,李白回头看时,只见汪伦还站在岸边向他招手。

以上的种种练笔形式,决不是简单机械的重复练习。这些训练内容为学生的作文提供了生动的材料、鲜明的画面、可以模仿的篇章可以延伸的思维空间,达到了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相结合的目的。通过描一描、仿一仿、组一组、改一改这些丰富多彩的训练形式,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想象和创新能力,丰富了词汇,提高了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通过这种训练,学生的作文兴趣有了显著的提高,作文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

篇二:第十一册——镜泊湖奇观

镜泊湖奇观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领略镜泊湖的美丽景色,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体会静态和动态的描写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镜泊湖的奇观以及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形成的原因。 2.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镜泊湖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二)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三)阅读课文,给课文分段,了解各段段意。

(四)学习课文第1段,弄清镜泊湖是怎样形成的及其有关的传说。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给课文分段,说出各段段意。 (二)了解镜泊湖的形成及有关传说。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我们祖国不仅有辽阔美丽的大草原,而且有许多高山大川,江河湖泊。镜泊湖是位于我国黑龙江省宁安县境内的一个有名的湖泊,那里的景色迷人,今天我们就随作者到镜泊湖去游览一番。“奇观”是什么意思?(题目中的“奇观”是指雄伟美丽而又少见的景象。)

(二)听录音,边听边想:

镜泊湖在什么地方?是个怎样的湖?那里有些什么奇观? (三)学生自学生字、词。

(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消灾弭祸:消除灾祸。弭同“弥”,止息的意思。忌妒:这里指因为别人拥有自己所没有的好东西而心怀怨恨。炽热:极热,炽,是火旺的意思。缤纷:种类很多,五颜六色。绮丽:形容风景鲜艳美丽。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看不过来。胜,能够承受。不胜,接受不完的意思。耸峙:高高的直立。斛:过去的量器,一斛等于五斗。郁郁葱葱:形容森林苍翠茂盛。欣欣向荣:形容林木繁密,生机勃勃。)

(四)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可以先让学生置疑。)

(五)默读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第1段〈第1、2自然段〉:讲镜泊湖的形成和传说。第2段〈第3自然段〉:从整体上描写镜泊湖景色的最大特点——“自然朴实而又绮丽多变”。第3段〈第4自然段〉:重点描写吊水楼瀑布的壮观情景。第4段〈第5自然段〉:重点描写地下森林景色的奇观。)

(六)指四名同学分段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镜泊湖在什么地方?课文主要讲了镜泊湖哪些主要景点?读后让学生回答。

(镜泊湖在黑龙江省宁安县境内。课文主要写了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两个主要景点。)

(七)学习课文第1段。 1.学生轻声自读课文第1段。

2.提出自学中不懂的地方。学生提后给予解答。(可先让其他同学给予解答,然后老师再给予补充纠正。)

3.让学生加上自己的想象,复述课文中的传说故事。

4.说说镜泊湖是怎样形成的? (八)作业。 1.朗读课文。 2.复习词语: 消灾弭祸 炽热 缤纷 黝黑

天廷 阻塞 一望无际 美不胜收

忌妒 绮丽 耸峙 郁郁葱葱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课文第2、3、4段。 (二)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了解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两处景点的具体情景。 (二)了解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点的特征进行静态和动态描写的。 (三)体会文中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三、教学过程

(一)指名读第1段课文,并说说第1段所写的内容。 (二)学习课文第2段。 1.学生自读课文。

2.说出这段话的段式待点是什么?

(总——分段式。先总说镜泊湖景色的最大特点是“自然朴实而又绮丽多变”,然后再具体展开说明它怎样“自然朴实”,又怎样“绮丽多变”。)

索取 别墅 奇幻 欣欣向荣

争执 点缀 俯视

3.课文是怎样写镜泊湖是“自然朴实”的?读出有关语句。 4.课文是怎样写镜泊湖“绮丽多变”的?读出有关语句。

5.“有的直插湖中如屏似壁,有的退避三舍形成水湾,湖心石岛耸峙,湖心倒影奇幻??”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几句话的?

6.仿照这段话,自己组织语言说一段话。(要求运用:“??除了??没有????只有??然而??”这些词语。)

小结:课文第2段,作者是从整体上向我们描述了镜泊湖景色的最大特点即:自然朴实而又绮丽多变。

7.齐读第2段。 (三)学习第3段课文。

1.学生自学第3段课文。边读边思考: (1)吊水楼瀑布在什么地方? (2)吊水楼瀑布是怎样形成的?

(3)“千军万马”、“声闻数里”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4)在冬季气温低达零下三四十摄氏度时,吊水楼瀑布结冰吗?为什么? 2.分小组讨论、交流上面的思考题。

(在学生自学后,分组讨论,启发学生充分发言。)

小结:课文第3段,作者重点介绍了镜泊湖的著名景点:吊水楼瀑布的壮观景象。由于瀑布流水处在剧烈的运动中,即使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严寒下也从不结冰,这是动态的描写,与第2段的静态描写形成鲜明的对照。

3.齐读课文第3段。 (四)学习课文第4段。

1.学生自学课文第4段。边读边思考: (1)地下森林为什么要说“所谓地下森林”? (2)为什么能在这里长起郁郁葱葱的森林?

(3)什么叫“俯视”?游客们爬上火山口的顶部俯视时感觉怎样?

(4)为什么地下森林的树木会“欣欣向荣,充满了活力”? 2.自学后,分小组讨论、交流。

小结:由于土壤肥沃,水分充足、阳光照射,镜泊湖这里的地下森林长得郁郁葱葱,欣欣向荣,充满了活力。

3.指名读第4段课文。 (五)朗读课文。

(六)镜泊湖的景色有静有动,举例说说课

描写吊水楼瀑布的作文

文是怎样描写镜泊湖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

(七)总结(略)。 (八)作业。

1.复习课后练习第1题。 2.填空。

(1)除了镜泊山庄有一些( )别墅外,这里没有多少人工的点缀,只有( )山岩,( )的湖水,( )的花树,( )林海。

(2)本来清澈的湖水静静地( )着,一到陡崖,突然下( ),顿时( )万斛珍珠,( )起千朵银花,水雾( ),势如千军万马,声闻数里,同幽静的镜泊湖形成鲜明的( )。

读写例话

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这则例话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什么是事物的静态与动态。 (二)在作文时学会描写事物的静态与动态的重要性。 (三)了解事物静态与动态之间的关系。

篇三:谈小学语文作文练笔

谈小学语文作文练笔

作者:牛晓敏

来源:《软件·教育现代化》2015年第02期

[摘要]在实际教学中,作文练笔设计的随意性,练笔的时机、方法、难易度把握不当等,往往导致训练低效甚至无效。如何实施有效的“作文练笔”策略,是我们当前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而在文本教学中找准切入点,是作文练笔练习有效性的重要前提与保证。

[关键词]语文 作文教学 练笔

作文教学就是对学生进行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它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想使学生真正提高写作能力,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一个学期单凭课本上每单元规定的那六七篇作文是远远不够的,平常必须经常进行一些小练笔。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摸索出了一套以课文为凭借,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为目的,以发展思想能力为重点,以读写结合为突破口的切实有效的训练方法,收到了比较明显的效果。下面是我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小练笔的几种形式。

1 精彩篇章,仿一仿

儿童都有着天然的模仿才能,而仿写是小学生学习作文的重要途径和训练形式,是从阅读到独立写作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借助范文指导学生进行仿写,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发展创造思维能力。仿写可分为仿篇和仿片断。

仿篇,亦称为全仿。这种方法是从整体上模仿范文作文的方式。学习了《桂林山水》一文,我要求学生按“总——分——总”的构段方式,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和描写一处景物,在抓特点描写景物的同时展开联想,抒发感情。在句式表达上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仿片断,亦称点仿。这种方法就是从局部上模仿范文的方式。局部模仿,范文较多,主要包括句式表达、段落构成、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抒情联想等。在仿写时,要精心选择具有明显特征且具有价值的精彩片断。如:《第一场雪》的第四自然段主要写了雪后的美丽景色。这一段在构段方式上是从整体到部分,在写法上运用了静态描写和运态描写。学文后,我要求学生按这种构段方式运用这两种描写方法来写一处景物。

2 观察插图,描一描

在教材中,许多文章都配有生动鲜明的插图。有些插图课文中已经作了细致的描绘,就无须再写,如《镜泊湖奇观》一文中的两幅图——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有些插图文中只是一笔带过,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插图上画的是邱少云被烈火烧身的情景。课文中只用“一团烈火把他整个儿包住了”这句话作了描写。学文后,我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然后把画

上的内容,如火苗燃烧的样子、邱少云被烈火烧身时的神态、手抓泥土的动作等仔细描绘出来。最后还要写一写邱少云此刻可能在想些什么。

通过描写文章中的插图,学生更加强烈地感受到邱少云忍受烈火烧身的惊人毅力,而且在把画变成话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移花接木,组一组

所谓“移花接木”是指将课文中的有些句子摘录下来,然后加上自己的语言进行重新组合,从而拓展文章的内容发展学生的思维。如:《鸟的天堂》一文中讲了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景物。第一次是在黄昏,鸟儿们都歇息了,作者只描写了一株美丽的大榕树;第二次是在早晨,鸟儿们都出来活动了,所以作者只描写了活泼欢陕的鸟儿。学文后,我要求学生把作者第二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景物都写下来,包括朝阳下的大榕树、飞行的鸟儿及清澈的湖水。学生在练笔时不仅用到了课文中的句子而且恰当地写进了自己的语言。如“这些鸟儿有的贴在水面疾飞,有的在树枝上飞窜,有的在我们的船头盘旋。”“清澈的湖水倒映着翠绿的榕树,翠绿的榕树点缀着清澈的湖水,再加上疾飞的身影、湖上的小舟、清脆的鸟叫,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画面。”通过这样重新组合,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重点内容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运用能力。

4 欣赏古诗,改一改

语文教材每册都编排有古诗。这些古诗的内容浅显易懂。写景的将景物描绘得细腻生动,叙事的表达的情感真挚感人。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可以要学生将这些古诗改成写景或叙事的现代文。在十一册教材中,《暮江吟》可以改写成一篇写傍晚到夜晚江边美景的文章。《赠汪伦》可以改写成一篇以“送别”为内容叙事的文章。一位同学是这样改写《赠汪伦》这首诗的: 秋天的太阳冉冉升上了明朗的天空,把湖水映得通红。湖边的芦苇在秋风的吹拂下摇曳着。李白独自站在船头,望着无边的湖水,不禁想起那一幕幕欢乐的往事。多少次与汪伦在月下饮酒作诗;多少次与汪伦在庭院赏花舞剑;多少次与汪伦在桃花潭边谈天说地……想到欢乐不再,李白心里一阵惆怅。船夫解开缆绳,正准备起航。突然从远处传来以脚踏地为节拍的歌声:“好朋友啊!愿你一路平安,让我的祝福,伴你万水千山……”听到这熟悉的歌声,李白心里一惊,这不是我的好朋友汪伦吗?他急忙叫住船夫,迫不及待地跳下船,迎上。只见汪伦披着一件红色的披风,像一片鲜艳的红霞从山坡上飞来。他们两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就像握住他们真挚的友谊。这时,汪伦说:

“李兄,今日一别,不知何日才能相见啦!请李兄多保重!”李白朗声笑了笑,说:“汪兄,来日方长,我们一定会再相见的。”汪伦含着泪水,解下披风,给李白披上。此刻,连豪气冲天的李白也禁不住热泪盈眶,激动地说;“汪兄,你对我的情谊真是比桃花潭的水还要深啊!”

在船夫的再三催促下,李白只好依依不舍地上了船,与汪伦拱手作别。船渐渐驶向远处,李白回头看时,只见汪伦还站在岸边向他招手。

以上的种种练笔形式,决不是简单机械的重复练习。这些训练内容为学生的作文提供了生动的材料、鲜明的画面、可以模仿的篇章可以延伸的思维空间,达到了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相结合的目的。通过描一描、仿一仿、组一组、改一改这些丰富多彩的训练形式,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想象和创新能力,丰富了词汇,提高了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通过这种训练,学生的作文兴趣有了显著的提高,作文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

篇四: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

单元教材教学整合

小学语文新教材第九册

第七单元

青浦区崧泽学校 丁媛

介绍名胜奇景,抒写赞美之情。

《桂林山水》描写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抒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繁星》通过描写三次观看繁星的不同情景及由此产生的不同感受,抒发对家人、朋友和对祖国的眷恋之情,并由此而流露出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镜泊湖奇观》主要介绍镜泊湖壮丽而又罕见的景观,赞叹自然造物的神奇。

《烟台的海》介绍了由于北面临海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给烟台带来的独特的四季海上景观,在感叹大自然赋予烟台的海无穷魅力的同时,赞美烟台人热爱生活,勇于进取的精神风貌。

《穿越维也纳森林》由描写维也纳森林的优美景色入手,重点介绍了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在这片森林中完成的惊世之作,以及留下的动人故事,使读者感受到正是这苍翠而幽静的维也纳森林触发了音乐家们的创作灵感和热情,赞美了音乐家们对艺术的执著追求和对自然和生活的无比热爱。

本单元共五篇课文,都是借景抒情,所不同的是,《桂林山水》、《镜泊湖奇观》抒发的是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而《繁星》是作者借星天的景色抒发对家人、朋友、祖国的眷恋之情。《烟台的海》这篇课文与《采蒲台的苇》一文表现手法相同,都是借物喻人,借烟台海的特点来赞美烟台人的精神品质。《穿越维也纳的森林》一文重在对人文景观的描写,赞美了音乐家们对艺术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本单元的阅读能力重点训练项目为“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此处的“归纳”,对于单篇课文来讲,是指将文章所含的要点信息归拢,并完整而有条理地表述出来;对于一类课文来说,是指从一篇篇同一类型的文章中提炼出来的一种具有一般意义的、普遍适用的方法。

回顾学生已有的相关学习经历,在四年级第一学期三、四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已接触过根据节意、段意、主要事件、重点词句、记叙要素或线索等方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但还处于对单篇的,并在一定提示下的归纳,还未从具体做法中提炼出归纳相同类文章的方法。在四年级第二学期五、六单元简要复述中,这些方法再一次得到强化,提炼、概括要点的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训练,但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力、要点信息的筛选能力、语言的组织能力,还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仍应为学生设置坡度,更要重视方法的指导、梳理、归纳和运用,为五年级第二学期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训练归纳主要内容的能力作准备。

本单元的五篇文章以写景抒情为主,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特点,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并融入自己的情感的,从而归纳出课文主要内容,及这一类文章的归纳方

法,这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因此,在设计相关的训练内容时,教师应根据教材的特点,集中、系统、有层次性地安排各篇文章在本单元教学中的地位和功能,如,精读一、二课,示范指导,归纳方法或步骤;讲读其他课文,主要是运用方法进行巩固性练习。

须注意的是,“归纳”与“概括”的要求有所不同,概括是把事物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并加以简明扼要的叙述,做到准确、精炼、完整。相对而言,概括的要求更高。因此,教师要把握好要求,不要随意拔高。

⒈根据单元阅读能力重点训练项目的要求,从分析作者的行文思路着手,了解文章的结构和线索,为训练学生归纳文章主要内容,掌握归纳方法作准备。

《桂林山水》是一篇游记。作者先交代“观赏桂林山水”的缘由,然后移步换景,按空间变换的顺序,由近及远(由漓江的水写到桂林的山),先分后总(先分别描述水和山的特点,再综合描述山水交相辉映的画面),进行分类描述,层次清楚地把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展现在读者眼前,同时将自己的欣喜和赞美之情融入字里行间。

《繁星》是一篇抒情散文。本文开篇作者直抒胸臆“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接着围绕“繁星”这一自然景象,按时间顺序(作者选择了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时间段:小时候、南京求学时、赴法留学途中)分别描写了观看繁星的情景,以及由于观看的年龄、阅历、心境和环境的不同所产生的不同意境和感受。但无论在何时何地,“星天”始终寄托着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对家、国的眷恋,因此“爱星天”这一情感线索贯穿全篇。

《镜泊湖奇观》一文,先由传说中镜泊湖的由来导入,接着简要地介绍它的地理位置、形成时间及缘由,然后围绕“奇观”一词,先整体介绍镜泊湖景色的最大特点,再分步介绍两个著名景点。内容介绍全面,但重点突出,结构紧凑。

《烟台的海》是一篇抒情散文。文章第一小节开门见山,以“独特的海上景观”总领全篇。接着分“海”和“人”两条线索,按四季交替的顺序,对烟台海在不同季节的特征和人们随海而变的生活状况展开描述,展现了一个个“人海相依”的动人画面。最后总结全文,含蓄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赞“海”是为了赞“人”。

《穿越维也纳森林》是一篇游记,与前面的文章不同的是,它在描写自然景色的基础上,更侧重于人文景观的介绍。本文开头即点明了维也纳这座城市独具的音乐特质——这里到处蕴藏着音乐的源泉,回荡着动人的旋律。接着,以作者穿越森林的游踪为线索,从美伦娜河——多瑙河畔——海里根斯泰特——欣特布吕尔——卡伦古堡,重点描述了三位音乐家及其惊世之作诞生的故事,让人真切地感受到:景唤起了人的创作热情,人又赋予了景更丰富的内涵。

⒉本单元的文章都属写景抒情一类,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景物特点进行具体描述,并借以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情思,了解这些语言特点,感受其表达效果,有助于学生更有效地感知景物特点,体会作者情感,积累语言材料。

《桂林山水》、《镜泊湖奇观》和《烟台的海》主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在描写特点时,作者采用比喻、排比、拟人、对比等手法,语言优美生动。

《桂林山水》作者从水与山两个方面进行细致描写,紧扣“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甲”字绘出了漓江水的静、清、绿和桂林山的奇、秀、险。文章的二三两节运用了相同的写法。“漓江的水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桂林的山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这种排比的写法,形象地写出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一个“真”字表达了作者对美景的赞叹。句式上的严谨划一,增强了朗读时的语势,也能加强表达感情的力量,给读者以强烈的美学震撼。作者深喑写作之道,写景手法巧妙、灵活。除了运用排比的手法,作者还用对比来衬托桂林的山水之美。在写漓江的水时,作者先写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再写素有西子之称的西湖,但两相对比之后觉得“却从没见到过漓江这样的水”,这既是一种赞美,又点明景色的与众不同;接着,将桂林的山与五岳之尊的泰山、闻名遐尔的香山进行比较,“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赞美之情溢于言表!这充分表达了作者看见桂林山水美景时的惊喜与赞叹之情,也更加引发了读者的兴趣,使人产生一种立刻就想去观赏一番的冲动。这两处都用了一个“却”字,非褒后贬前、厚此薄彼也,而是突出了漓江水自有别处景致难以比拟的独特之风韵。作者还在文中巧妙地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逼真地写出了桂林山水的特点。如作者描绘漓江水绿的特点时,写到“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在写桂林的山之奇时,写到 “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在描述山之秀时,写到“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无不惟妙惟肖。

《镜泊湖奇观》在表达上有以下几个特点,其一,点面结合、动静交融。作者在描绘镜泊湖整体特点时运用了静态描写,在吊水楼瀑布这一段则运用了动态描写,两者形成鲜明的对照,突出了镜泊湖的特点。其二,词语结构多变换有节奏,语句优美。例如在概括介绍镜泊湖景色时作者写道:“这里没有多少人工的点缀,只有峭拔的山岩,清澈的湖水,缤纷的花树,一望无际的林海。然而它并不单调:四周峰峦叠起,湖心石岛耸峙,湖中倒影奇幻,真是美不胜收。”这句话中,作者前面用偏正结构的短语,后面用主谓结构的短语,语言多变,朗读时节奏感强。其三,巧用比喻手法。如描写吊水楼瀑布的句子“本来清澈的湖水静静地淌着,一到陡崖,突然下跌,顿时抛撒万斛珍珠,溅起千朵银花,水雾弥漫,势如千军万马,声闻数里??”这里运用“万斛珍珠”“千朵银花”“水雾弥漫”“声闻数里”等词语,生动地描绘出瀑布飞流直下的样子和气势。

《烟台的海》语言凝练,生动形象,多处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表达力。例如,作者在写冬天海的特点时,写到“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扑向堤岸,溅起数丈高的浪花,发出雷鸣般的轰响,有时竟把岸边数百斤重的石凳掀到十几米远的马路中央。”作者对“涌浪”一物两喻,把“涌浪”比作“小山”,体现浪之高;把“涌浪”比作“暴怒的狮子”,体现了浪之急,浪之猛。这句写出了浪头涌起的时间之长、浪花之高、声音之响和力量之大。作者通过写石凳沉重、被掀之远,让读者形象地感受到了“涌浪”力量之大。又如,“微波泛起,一道道白色的浪花,从北面遥远的地平线嬉笑着追逐着奔向岸边,刚一触摸到岸边的礁石、沙滩,又害羞似的退了回去,然后又扑上来,像个顽皮的孩子。”作者用“嬉笑”“追逐”“奔”

“触摸”“害羞”“扑”等词语把“浪花”当做可爱的孩子来写,写出了喜爱之情。这句同时运用了拟人和比喻两种修辞。再如,“因此,夏日烟台的海常常水平如镜,宛如一个恬静、温柔的少女。作者把夏日烟台的海比作“恬静、温柔的少女”,写出了夏日烟台的海美丽迷人。

《繁星》一文,作者除用丰富的词语描写看到的星天之外,还采用联想和想象的写作方法,运用比喻、拟人,将内心的感受生动而又真切地表达出来,语言极富感染力。

由实到虚,虚实结合,是本文写作上显著的特点。作者描写的对象,一是眼前的景物,二是由眼前的景物产生的联想和想像。例如第3节共10句话,前三句主要写海上每晚观看繁星的夜景,为后面写作者的感受作铺垫。从第四句开始,主要写“我”在舱面上仰望星空产生的种种奇妙的感受:星空越来越低,星星越来越近,它们正对“我”友好地眨眼,同“我”小声地说话,于是,我回到了童年,成为一个小孩子,睡在母亲的怀里微笑着,沉睡着??从中感悟作者的童心、童趣,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课文还运用了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方法。比喻,如“渐渐地我的眼眼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将“我”的眼睛模糊时所见的无数星星摇摇欲坠的情态,比作“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十分生动形象,富有情趣。拟人,如“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在作者的眼里,天上那许多认识的星星都有眼睛、有嘴巴、有思想,它们走近“我”,同“我”交谈。这样写,将“我”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命笔含情,追求意境,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萌其情,产生无穷的遐思。排比,如“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依次从触觉、听觉和幻觉的角度描写海上之夜令“我”产生的种种美感。它们由表及里,由浅到深,一气呵成,充分渲染了海上之夜的柔美、静谧和奇妙,使读者受到强烈的感染。

《穿越维也纳森林》中描写维也纳森林自然景色的语句虽不多,但足以让读者感受其幽静与生机。例如,“这片苍翠而幽静的森林从维也纳市的西南部向南绵延展开,连绵起伏。美丽的美伦娜河悠悠流过,溪泉淙淙,百鸟争鸣。两岸葱郁的树木倒映水中,水清林绿,荡游其间,妩媚万分。”这一句写出了维也纳森林的幽静之美。又如“茫茫森林宛如一片绿色的海洋,在微风吹拂下松涛起伏,就像施特劳斯在《维也纳森林的故事》中所描述的那样:鸟儿的啼唱,流泉的呜咽,微风的低吟,空气的芬芳,使人神往,令人赞叹??”这句话把自然美景与音乐给人的感受融合在一起,让人感受到维也纳森林那扑鼻的音乐气息。

《桂林山水》本文在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时,可根据作者的行文线索,抓住景物特点,归纳文章主要内容。课题“桂林山水”,从题目中就可以知道本文主要内容就是介绍桂林的山和水。文章开头写到人们对桂林山水的评价“桂林山水甲天下”。接着就具体写山和水,一般情况下,作者写景必会写出景物的特点。所以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就可以引导从课文中找出桂林山和水的特点,即桂林水的静、清、绿和桂林山的奇、秀、险。最后作者在畅游漓江后,感受到“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紧扣课题,根据行文线索和景物特点,就能归纳出主要内容了。(参考:课文主要写了作者荡舟漓江,

目睹了漓江水的静、清、绿和桂林山的奇、秀、险,真切地感到“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繁星》本文的写作条理非常清晰,在指导学生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之前,要先帮助他们梳理课文。课文三次描写繁星的美景,按时间顺序来写,第一次是“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第二次是“三年前在南京”,第三次是“如今在海上”。作者三次看繁星的情况和感受是不同的,这可以通过句子的理解来体会。因为作者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周围世界的观察和认识也渐渐细微深切。作者第一次的感受是“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第二次的感受是“好像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第三次的感受是“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他的感受越来越深,越来越细致,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越来越强烈,还融入了对祖国的眷念之情。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按什么时候,什么地点,看到怎样的繁星,有什么感受的思路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参考:这篇课文主要写出了作者爱星天: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看到密密麻麻的繁星,感觉“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而三年前在南京看着星群密布的蓝天时,觉得那些星星好像“就是我的朋友”;如今在海上,看到天空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感觉“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镜泊湖奇观》也是描写自然景观的文章,与《桂林山水》不同的是,《桂林山水》主要描写山和水的特点,而《镜泊湖奇观》是从镜泊湖的由来、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著名景点这几个方面来向我们介绍这个风景奇特、令人向往的地方。在描写镜泊湖、吊水楼瀑布、地下森林时,作者紧紧扣住题目中的“奇”字,写出了这三处景物的特点。即镜泊湖自然朴实而绮丽多变,吊水楼瀑布零下三四十摄氏度但从不结冰断流,地下森林阴暗潮湿却欣欣向荣。本课在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时,就可以从介绍景物的几个方面入手,重点抓住景物特点,尝试归纳文章主要内容。(参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位于黑龙江省宁安县境内的镜泊湖,景色自然朴实而又绮丽多变,著名的吊水楼瀑布零下三四十摄氏度但从不结冰断流,地下森林阴暗潮湿却欣欣向荣,真可谓是人间奇观。)

《烟台的海》学生通过对《桂林山水》和《镜泊湖奇观》的学习,知道了写景的文章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本文亦是如此。不同的是本文是借“海”赞“人”,在语言表达形式上分“海”和“人”两条线索展开,因此在归纳主要内容时应从人和海两方面进行,并指导学生根据课文的重点句子组织语言。关于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可以结合“凝重”、“轻盈”、“浪漫”、“充实与忙碌”等来品读,人们的表现可以结合“观赏”、“播种”、“陶醉”、“出海”等来理解。(参考:课文主要写了烟台的独特景观:冬天的海面凝重,寒流掠过,海浪汹涌壮观,人们顶着寒风赏景;春天的海轻盈活泼,渔民们驾船播下种苗;夏天的海水平如镜,人们享受着海的温情;秋天的海充实而忙碌,渔家出海远航了。)

《穿越维也纳森林》本文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从穿越维也纳的线路入手:“美伦娜河——多瑙河畔——海里根斯泰特——欣特布吕尔——卡伦古堡”,抓住恬静神秘的维也纳森林和音乐家惊世之作诞生的故事之间的紧密联系来理解课文内容,再次基础上,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参考:课文主要写了作者穿越维也纳森林,看到了许多美丽而优雅的小村庄,知道约翰·施特劳斯、贝多芬和舒伯特在这里完成了许多惊世之作,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感受到维也纳森林浓浓的音乐气息。)

篇五:小练笔 大收获

小练笔 大收获

作文教学就是对学生进行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它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想使学生真正提高写作能力,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一个学期单凭课本上每单元规定的那六七篇作文是远远不够的,平常必须经常进行一些小练笔。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摸索出了一套以课文为凭借,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为目的,以发展思想能力为重点,以读写结合为突破口的切实有效的训练方法,收到了比较明显的效果。下面是我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小练笔的几种形式。

一、观察插图,描一描

在教材中,许多文章都配有生动鲜明的插图。有些插图课文中已经作了细致的描绘,就无须再写,如《镜泊湖奇观》一文中的两幅图──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有些插图文中只是一笔带过,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插图上画的是邱少云被烈火烧身的情景。课文中只用“一团烈火把他整个儿包住了”这句话作了描写。学文后,我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然后把画上的内容,如火苗燃烧的样子、邱少云被烈火烧身时的神态、手抓泥土的动作等仔细描绘出来。最后还要写一写邱少云此刻可能在想些什么。

通过描写文章中的插图,学生更加强烈地感受到邱少云忍受烈火烧身的惊人毅力,而且在把画变成话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精彩篇章,仿一仿

儿童都有着天然的模仿才能,而仿写是小学生学习作文的重要途径和训练形式,是从阅读到独立写作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借助范文指导学生进行仿写,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发展创造思维能力。仿写可分为仿篇和仿片断。

仿篇,亦称为全仿。这种方法是从整体上模仿范文作文的方式。学习了《桂林山水》一文,我要求学生按“总──分──总”的构段方式,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和描写一处景物,在抓特点描写景物的同时展开联想,抒发感情。在句式表达上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仿片断,亦称点仿。这种方法就是从局部上模仿范文的方式。局部模仿,范文较多,主要包括句式表达、段落构成、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抒情联想等。在仿写时,要精心选择具有明显特征且具有价值的精彩片断。如《第一场雪》的第四自然段主要写了雪后的美丽景色。这一段在构段方式上是从整体到部分,在写法上运用了静态描写和运态描写。学文后,我要求学生按这种构段方式运用这两种描写方法来写一处景物。

三、移花接木,组一组

所谓“移花接木”是指将课文中的有些句子摘录下来,然后加上自己的语言进行重新组合,从而拓展文章的内容发展学生的思维。如《鸟的天堂》一文中讲了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景物。第一次是在黄昏,鸟儿们都歇息了,作者只描写了一株美丽的大榕树;第二次是在早晨,鸟儿们都出来活动了,所以作者只描写了活泼欢快的鸟儿。学文后,我要求学生把作者第二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景物都写下来,包括朝阳下的大榕树、飞行的鸟儿及清澈的湖水。学生在练笔时不仅用到了课文中的句子而且恰当地写进了自己的语言。如“这些鸟儿有的贴在水面疾飞,有的在树枝上飞窜,有的在我们的船头盘旋。”“清澈的湖水倒映着翠绿的榕树,翠绿的榕树点缀着清澈的湖水,再加上疾飞的身影、湖上的小舟、清脆的鸟叫,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画面。”通过这样重新组合,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重点内容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运用能力。

四、读文有感,写一写

有些文章的内容能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力。如《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文,讲的就是1963年大作家叶圣陶先生为中学生肖复兴认真修改作文并请肖复兴到他家去做客的事。叶老先生一丝不苟的作风和平易近人的品质深深地感动了肖复兴,同时也感染了学生。学文后,我要学生抓住文中感受最深的一两点来写一篇读后感。一位学生写出了这样深切的感受;一个真

正值得尊敬的人是高趣的本领和高尚的品格的完美统一。我感谢肖复兴先生把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也装进了我的心里,而且也会永远绿着??

五、抓住“空白”补一补

文章的有些地方写得或含蓄,或简练,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想象、延伸的空间。学这样的文章时,我找准这些“空白”,让学生把写得简炼的地方写具体,把写得含蓄的地方补充出来。如《草原》一文的第一自然段,作者描写了草原有美丽景色后,又写了自己的感受:“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学完这一段后,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草原的辽阔与美丽。我趁兴问学生:“如果你此刻就在草原上,你会低吟一首什么样的小诗呢?”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了,都想尝试着当一回“小诗人”。半小时后,学生都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其中一位男生是这样写的:

初入草原无边际,小丘之上见羊群,

静寂无声鸟掠空。

点缀绿毯似白花.

一碧千里犹似毯,绿色渲染中国画,

四面起伏与天连、翠绿欲流入云际。一位女同学写下了这样一首小诗:

草原是一首美丽的小诗

河流映出蓝天的笑脸

云朵舞着洁白的轻纱

羊群点缀碧绿的草原

飘在明朗的天空

无需修饰

风儿吟唱着绿色的欢歌

不用雕凿

拂过无边的草地

草原本身就是一首美丽的诗

这两位同学的小诗风格各异:男同学写得粗扩豪放,女同学写得则细腻柔美。这种新颖别致的填补练习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对美的欣赏和领悟能力。

六、欣赏古诗,改一改

语文教材每册都编排有古诗。这些古诗的内容浅显易懂。写景的将景物描绘得细腻生动,叙事的表达的情感真挚感人。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可以要学生将这些古诗改成写景或叙事的现代文。在十一册教材中,《暮江吟》可以改写成一篇写傍晚到夜晚江边美景的文章。《赠汪伦》可以改写成一篇以“送别”为内容叙事的文章。一位同学是这样改写《赠汪伦》这首诗

的:

秋天的太阳冉冉升上了明朗的天空,把湖水映得通红。湖边的芦苇在秋风的吹拂下摇曳着。李白独自站在船头,望着无边的湖水,不禁想起那一幕幕欢乐的往事。多少次与汪伦在月下饮酒作诗;多少次与汪伦在庭院赏花舞剑;多少次与汪伦在桃花潭边谈天说地??想到欢乐不再,李白心里一阵惆怅。船夫解开缆绳,正准备起航。突然从远处传来以脚踏地为节拍的歌声:“好朋友啊!愿你一路平安,让我的祝福,伴你万水千山??”听到这熟悉的歌声,李白心里一惊,这不是我的好朋友汪伦吗?他急忙叫住船夫,迫不及待地跳下船,迎上。只见汪伦披着一件红色的披风,像一片鲜艳的红霞从山坡上飞来。他们两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就像握住他们真挚的友谊。这时,汪伦说:

“李兄,今日一别,不知何日才能相见啦!请李兄多保重!”李白朗声笑了笑,说:“汪兄,来日方长,我们一定会再相见的。”汪伦含着泪水,解下披风,给李白披上。此刻,连豪气冲天的李白也禁不住热泪盈眶,激动地说;“汪兄,你对我的情谊真是比桃花潭的水还要深啊!”

在船夫的再三催促下,李白只好依依不舍地上了船,与汪伦拱手作别。船渐渐驶向远处,李白回头看时,只见汪伦还站在岸边向他招手。

以上的种种练笔形式,决不是简单机械的重复练习。这些训练内容为学生的作文提供了生动的材料、鲜明的画面、可以模仿的篇章可以延伸的思维空间,达到了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相结合的目的。通过描一描、仿一仿、组一组、写一写、补一补、改一改这些丰富多彩的训练形式,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想象和创新能力,丰富了词汇,提高了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通过这种训练,学生的作文兴趣有了显著的提高,作文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湖北教育》2001/11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