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写实与虚构的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0:32:30 作文素材
写实与虚构的作文作文素材

篇一:作文教学的写实与虚构

作文教学的写实与虚构

青海省门源县皇城乡寄宿制中心学校 谢尕梅

在作文教学中,有一种允许学生虚构,记人叙事不必拘泥于真人真事的做法。对此,有的赞成,有的反对,众说不一。

应该说,旨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任何尝试,都是有益的,都有助于研究探讨学生作文的一般过程和规律。但也毋需讳言,并不是任何一种做法,都尽善尽美。就不同的观点,展开讨论,进行研究,这对逐步认识学生作文的“必然王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无疑是有意义的。

基于这种认识,本文就学生作文能否虚构,谈几点浅见。 (一)

学生作文,一般地说,要把写实作为训练的重点。在写实的训练中,扎扎实实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基本能力。而不能如作家一样着力与虚构。

虚构,是文学创作中,为概括地表现生活,塑造形象,突出主题所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即作家用想象和综合的手法,对生活素材进行选择、集中、提炼的艺术加工。作家进行这种创作上的艺术虚构,既要有忠实于生活的深刻认识,又要有高于生活的正确概括,没有敏锐的思想,练达的阅历,广博的知识,熟练驾驭语言的能力,是难以完成这种创造性的劳动的。

学生的思想认识、生活阅历、文化知识、语言技巧都有一定的局限,如果按照作家艺术加工的路数,要求学生进行虚构,显然超越了他们

的能力。能力不及,学生不宜强调虚构。而更重要的是,学生作文训练的目的不需要把虚构作为重点。根据当前的教学实际,学生作文应该做到:能够写人、叙事,所见所闻所感,能用准确的语言完整清晰地表达出来,并做到中心明确、层次清楚。这就需要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生活,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如实反映,切切实实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如果不按照学生作文训练的特点确定训练的步骤和方法是难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的。

(二)

那么,是否可以把虚构视为学生作文的禁区呢?这种绝对化的认识也是片面的。

启发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进行虚构,把文章写得有感情有文采,不仅允许,而且必要。经验证明,在作文教学中,恰当运用想象进行虚构,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不仅能够活跃思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对于发展学生的智力也有重要意义。想象可以促进形象思维,在想象的过程中,必须细致观察、潜心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这一系列的活动,对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也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正如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

记叙真人真事的作文,也不必要求绝对的“真”,百分之百的“实”。可以允许学生进行适当的提炼和概括。只要是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带有虚构成分的练习可以使作文主题更突出,形象更鲜明。而这对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大有裨益。

(三)

既要把写实作为重点,又不排斥虚构想象的练习,那么,将如何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呢?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写实与虚构的练习要有恰当的比例。学生作文要以写实为主。无论大作文,小作文,也无论课内练笔和课外练笔,都要把写实作为重点。在确定以写实训练为主的前提下,也要安排一定比例的虚构想象训练。在教学实践中,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方面,不要无视学生作文教学的目的,不顾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过多的进行想象虚构的训练;另一方面,也不要忽视想象的作用,禁止虚构,而影响学生智力的充分发展。写实和虚构,要按照一个恰当的比例结合起来。

2.虚构和想象的训练,要有一个科学的程序。人的认识,首先是对现实的感知;人的想象,则是在现实事物的作用下,对记忆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的新形象。没有现实材料的储备,想象就不能产生;反之,现实材料感知越多,想象才愈加鲜明。这就要求作文训练,先写实,继而虚构,想象。

当然,训练程序的阶段,并不是一道截然分开、不可逾越的沟坎,在实践中,往往根据需要,将写实和虚构交错进行。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结合,以收的相得益彰的效果。

写实与虚构,是学生作文训练的两项内容,他们有对立的一面,也有统一的一面。在分清主次的前提下,教师应善于把握写实和虚构的内

在联系,把他们统一在作文教学计划之中,使写实和虚构相辅相成,互为促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篇二:作文教学的写实与虚构

作文教学的写实与虚构

在作文教学中,有一种允许学生虚构,记人叙事不必拘泥于真人真事的做法。对此,有的赞成,有的反对,众说不一。

应该说,旨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任何尝试,都是有益的,都有助于研究探讨学生作文的一般过程和规律。但也毋需讳言,并不是任何一种做法,都尽善尽美。就不同的观点,展开讨论,进行研究,这对逐步认识学生作文的“必然王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无疑是有意义的。

基于这种认识,本文就学生作文能否虚构,谈几点浅见。

(一)

学生作文,一般地说,要把写实作为训练的重点。在写实的训练中,扎扎实实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基本能力。而不能如作家一样着力与虚构。

虚构,是文学创作中,为概括地表现生活,塑造形象,突出主题所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即作家用想象和综合的手法,对生活素材进行选择、集中、提炼的艺术加工。作家进行这种创作上的艺术虚构,既要有忠实于生活的深刻认识,又要有高于生活的正确概括,没有敏锐的思想,练达的阅历,广博的知识,熟练驾驭语言的能力,是难以完成这种创造性的劳动的。

学生的思想认识、生活阅历、文化知识、语言技巧都有一定的局限,如果按照作家艺术加工的路数,要求学生进行虚构,显然超越了他们的能力。能力不及,学生不宜强调虚构。而更重要的是,学

生作文训练的目的不需要把虚构作为重点。根据当前的教学实际,学生作文应该做到:能够写人、叙事,所见所闻所感,能用准确的语言完整清晰地表达出来,并做到中心明确、层次清楚。这就需要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生活,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如实反映,切切实实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如果不按照学生作文训练的特点确定训练的步骤和方法是难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的。

(二)

那么,是否可以把虚构视为学生作文的禁区呢?这种绝对化的认识也是片面的。

启发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进行虚构,把文章写得有感情有文采,不仅允许,而且必要。经验证明,在作文教学中,恰当运用想象进行虚构,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不仅能够活跃思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对于发展学生的智力也有重要意义。想象可以促进形象思维,在想象的过程中,必须细致观察、潜心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这一系列的活动,对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也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正如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

记叙真人真事的作文,也不必要求绝对的“真”,百分之百的“实”。可以允许学生进行适当的提炼和概括。只要是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带有虚构成分的练习可以使作文主题更突出,形象更鲜明。而这对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大有裨益。

(三)

既要把写实作为重点,又不排斥虚构想象的练习,那么,将如何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呢?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写实与虚构的练习要有恰当的比例。学生作文要以写实为主。无论大作文,小作文,也无论课内练笔和课外练笔,都要把写实作为重点。在确定以写实训练为主的前提下,也要安排一定比例的虚构想象训练。在教学实践中,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方面,不要无视学生作文教学的目的,不顾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过多的进行想象虚构的训练;另一方面,也不要忽视想象的作用,禁止虚构,而影响学生智力的充分发展。写实和虚构,要按照一个恰当的比例结合起来。

2.虚构和想象的训练,要有一个科学的程序。人的认识,首先是对现实的感知;人的想象,则是在现实事物的作用下,对记忆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的新形象。没有现实材料的储备,想象就不能产生;反之,现实材料感知越多,想象才愈加鲜明。这就要求作文训练,先写实,继而虚构,想象。

当然,训练程序的阶段,并不是一道截然分开、不可逾越的沟坎,在实践中,往往根据需要,将写实和虚构交错进行。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结合,以收的相得益彰的效果。

写实与虚构,是学生作文训练的两项内容,他们有对立的一面,也有统一的一面。在分清主次的前提下,教师应善于把握写实和虚构的内在联系,把他们统一在作文教学计划之中,使写实和虚构相

辅相成,互为促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篇三:写实作文的虚构问题

写实作文的虚构问题

我们强调写实作文要写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写景状物要真实。然而,写实作文不可能把生活中的素材像摄像似的搬进作文中,总要进行一番整理、加工、剪裁,在此基础上进行构思谋篇,这过程中,就少不了虚构。当然,写实作文的虚构自由驰骋的空间狭小,要受到很大的限制。那就是,写实作文的人物、主要事件要绝对真实,不能“无中生有”。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进行。

1.枝节情节的虚构

所谓枝节情节,即非主要情节。在主要情节真实的前提下,个别枝节情节可虚构。这样能使整个故事情节更丰满,更曲折引人、生动有趣,增强故事的可读性、感染性、艺术性。在虚构时,要考虑枝节情节产生的可能性,要合乎情理,要符合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不可乱添枝加叶、画蛇添足。这些虚构,要切实有效地服务于人物形象的塑造,虚构的情节能使人物形象更形象、动人、完善,更具有审美感染力。

2.语言描写的虚构

生活中的人物语言散漫、粗劣、方言词多,需要作者筛选、规范。

对这些语言作者掌握了解的是有限度的,即使是人物专访也只能记住主要的话。对历史人物,作者掌握的第一手资料更少。所以,要想使人物形象丰满,就少不了对人物语言进行虚构。这些虚构必须符合人物性格,说出的话要像是这个人说出的话。能够平添点生活情趣,更好地展示人物性格,闪现人物思想的闪光点。这些虚拟的话必须在以写实话为主的基础上展开,从而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否则,就成了说大话、说空话、说离谱的话,损害真人形象,这是要坚决予以杜绝的。

3.细节描写的虚构

细节描写来自对生活中人物细致的观察,来自生活的积累。细节描写往往能真实地再现人物的面貌、情态、动作,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使人物形象具体、可感、逼真、活灵活现。写实作文无不注重细节描写。然而,作者对真人的观察了解毕竟是有限的。所以,写实作文细节描写的虚构是自然的。要用近似写小说的细节描写笔法来合理地虚构。虚构要注意人物的实际,要自然贴切,使虚构的细节具有典型性、真实性,要使虚构的细节和真实的细节水乳交融。细节描写的虚构,切忌繁庸、累赘、拖沓。要在真实细节唱主调的基础上,当虚则虚,虚构要少而精。

4.心理描写的虚构

我们写作一般知道什么人在说什么、做什么,却难以知道他们在想什么。有些人物我们可能知道他们怎么想;有些人物如舍己救人的英雄、历史人物等我们就无法知道他们怎么想。无论知道还是不知道,都离不了虚构。知道的只知道大概,对于人物复杂的细腻的思想过程难以洞察,为了写作的需要就要适当虚构。不知道别人怎么想,更需要虚构。通过虚构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显示人物的思想品质,塑造人物的思想性格,使人物形象从外在到内在形神兼备地立起来。心理描写的虚构空间相对要大一点,但不是不受限制,即使是梦境、幻境也要受到限制。这些虚构要力求真实,要贴近人物内心的真实思想,要根据人物的语言、行动来揣摩人物的心理从而进行准确的描写。不然,就是想当然、胡思乱想。

单位:湖北枣阳市师苑高中

篇四:写作 写实和虚构(导学案)

写作

写实和虚构

【目标导航】

1.了解写实的方法、技巧及作用。

2.了解写作中想象力的重要,体会在初中阶段写作能力中,写实才是“核心竞争力”。

3.学习从写实向虚构延伸,尝试写一些生活中未接触过的事物,编写一些情节虚构性的作品,学写小小说、剧本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分配】

建议第一课时进行作文指导与写作,第二课时进行批改、评讲、修改。

了解作文文题,熟悉作文要求,搜集相关素材,为习作做准备。

1.从小到大,你可能有过许多邻居、同桌,还有旅途中的同行者??你跟他之间是否产生过一些有趣的故事?你对他印象如何?请以《与你为邻》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500字。

2.初中三年,你有过怎样多彩的经历?在成长的过程中,又有过哪些难忘的感受?回忆一下,以《多味初中》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500字。

3.你喜欢读小说吗?书中那跌宕起伏的情节,性格各异的人物,是否也曾激起过你的创作愿望?自拟题目,创作一篇小小说。不少于500字。

【新课导入】

法国哲学家狄德罗说过:“任何东西都敌不过真实。”高尔基也说过:“应该写得朴素,愈朴素愈好,而且愈能打动人。”文章需要真实,用真实的材料和感

情来打动人,而那些胡编乱造的,夸大歪曲事实的作品往往受到人们的鄙视和批判。说文章的真实又不完完全全地照搬现实,那是机械工,适当地加入虚构可以使你的作文更出彩,如锦上添花。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作文的写实和虚构。

【写作要求】

1.写作时可以记述你与这位“邻”的交往,写写这位“邻”给你的印象或者对你的影响。

2.围绕着“多味”,选取最有意义的事件来写,真实表现自己的经历,抒发自己的感受。

3.可以写实,真实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事件,也可以运用联想和想象,进行合理地虚构。

4.运用一些写作技巧,如顺叙和插叙相结合、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巧设悬念、首尾照应等。

【技法点拨】

写实,指据事直书,真实地描绘事物。作文,一般地说,要把写实作为训练的重点。在写实的训练中,要扎扎实实培养运用语言的基本能力。

虚构,是文艺创作中为概括地表现生活、塑造形象、突出主题而采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即作者用想象和综合的方法,对生活素材进行选择、集中、提炼的艺术加工。运用想象和联想进行虚构,能把文章写得有感情、有文采。

既要把写实作为重点,又不排斥虚构想象的练习,那么,将如何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呢?

1.比例恰当 作文要以写实为主。无论大作文、小作文,也无论课内练笔或课外练笔,都要把写实作为重点。在确定以写实训练为主的前提下,也要安排一定比例的虚构想象的训练。在习作实践中防止两种倾向:一方面,不要不顾实际的写作能力,过多地进行想象虚构的练习,而忽视双基训练;另一方面,也不要忽视想象的作用,禁止虚构,而影响智力的充分发展。写实和虚构,要按照一个恰当的比例结合起来。

2.程序科学 人的认识,首先是对现实的感知;人的想象,则是在现实事物的作用下,对记忆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的新的形象。没有现实材料的储备,想象就不能产生;反之,现实材料感知越多,想象才愈加鲜明。这就要求作文训练,

先写实,继而虚构、想象。当然,训练程序的阶段,并不是一道截然分开、不可逾越的沟壑,在实践中往往根据需要,将写实和虚构交错进行。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结合,以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3.注重实践 无论是写实的还是虚构的作文,都要联系中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中学阶段,是由少年向青年过渡的时期,个人的生活圈子开始突破,继而关注整个社会。又由于知识领域的扩大,志趣爱好的形成,对现实产生了观察的兴趣,好提出种种探究性的问题,人生观正在逐步形成。这就要求,在作文训练中,要结合当前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特征,联系生活实际,用饱醮激情的笔,描绘理想,展望未来,使作文训练中的写实和虚构有机地统一起来。写实与虚构,它们有对立的一面,也有统一的一面。在分清主次的前提下,应善于把握写实和虚构的内在联系,把它们统一在作文实战练习之中,使写实和虚构相辅相成,互为促进,提高写作能力,发展智力。

【范文引路】

与你为邻

你等等,我有话想对你说。

你迟疑地停下脚步,用惊奇的目光打量着我。是的,我喊的就是你,我亲爱的农民工兄弟,虽然你我为邻已久,但我知道你并不习惯被我这样的城市人关注。请恕我冒昧,听我真心实意地讲完这番话。

你来自遥远的农村,为了谋生,来到了这样一座陌生的城市与我为邻。你我并不相识,更从来没有过交往,但你拿着微薄的薪水,起早贪黑地为我建设着我的家,阳光晒黑了你的脸,汗水打湿了你的衣裳,但你从来不喊苦不喊累。在你勤劳的手中,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间间工厂高速运作,一条条马路连南引北,一个个公园横空出世。没有你,这个城市将不再美丽;没有你,我也没有今天的舒适生活!我感激你,我可爱的邻居,我可爱的农民工兄弟!

然而,为什么在人群中我没能看清你的脸?你慢点走,不必躲躲闪闪,城市是我的家,同时也是你的家。你为这座城市做出了巨大贡献,你理应为自己感到骄傲。

我们是邻居,我们应该和睦相处,友好往来的,不是吗?可是,为什么你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中保持沉默,默默忍受着那些化学药剂和粉尘对你的身体和心灵

(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写实与虚构的作文)

的侵害?而直到有一天你发现自己患了病,为什么你不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为什么要用“开胸验肺”那样血淋淋的方式来保护自己?你遇上了不顺心的事,为什么不找我倾诉?为什么要接二连三地用跳楼的方式结束自己宝贵的生命?你我为邻,无法回避,但城市人大多数是友好和善良的,你为什么不试着选择善良的城市人为邻呢?城市是你和我的,城市会保护你和你的家人的,你应该像主人翁一样,昂首挺胸地走在大路上,让我为你喝彩。

与你为邻,我懂得了“奋斗”的含义;与你为邻,我看尽了辛酸和血泪;与你为邻,我为你的伟大而骄傲,为我的渺小而羞愧。你我为邻,你离不开我,我更离不开你。我亲爱的农民工兄弟,但愿你在城市里能找到你真正的归宿,真正对这城市产生归属感,长久地与我为邻。

这是一篇表达作者真情实感的好文章。文中的“邻”不是某个

特定的邻居,而是作者“左邻右舍”的“农民工兄弟”。文章语言平实,没有过多的华丽典雅和言不及义的文字。开头一句“你等等,我有话想对你说”,给人一种亲切感。在表达上,先赞扬了“农民工”的贡献,再表示对其遭遇的同情,最后给予建议,逐步拉近彼此的情感,较有层级感。

多味初中

一抹金灿灿的阳光远远地从碧蓝的天空泻下,盛夏还未走,却已隐隐有了初秋的怡人、高爽。身穿着代表外国语学校的校服,背着沉重的书包,带着复杂的心情,我,踏进了初中的校门,成为了一名初中生。

没错,正如我所预料的,在这“高手如云”的学校、班级里,我真的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压力很大,但是我必须靠我自己,没有人可以一步登天。

送走了蒸腾的夏,迎来了凉爽的秋,在怡人的秋风中,也同时迎来了期中考试。刚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我还没有完全适应这个新的环境。小学里,我们学校没有期中考试,更别说排总分、名次了。所以,就算是面对老师的再三叮嘱,家长的反复催促,心里却怎么也没有紧迫感。

终于,考试来了,又走了。彷徨的我,心中突然浮出“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这样一句名句。

那次考试的失利对我的教训是惨痛的。站在校门口,机械地看着人来人往,有的人脸上写着的,是与我截然不同的喜悦,而有的人,则是与我一样的悲伤。

一阵秋风吹过,把我的发丝吹向一边,地上枯黄的梧桐叶被风吹得四处翻滚,发出与地面摩擦的凄婉的声音。我的心一痛,泪簌簌而下。

在这已有初冬的寒意的秋风中,我品到了,苦。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当寒冷的冬天来临时,我总是这样安慰自己。于是,我顶着寒风去上补习班,利用少得可怜的课余时间去新华书店抱回来一大摞一大摞的练习……汗水不断地淌下来,淌下来,但却充实!那一个冬天,是我人生短短13年里最有意义的一个冬天。因为,在那一个冬天,我尝到了,咸。

凛冽的北风刮过,颇有些悲壮的意味。在这冷漠无情、大雪纷飞的冬天,一场考验即将来临:期末考试。各个科目都在进行紧张的总复习。“屋外飘的是雪花,屋里飘的是考卷”这句话一点也不夸张,这正是复习生活的真实写照。吸取了上一次考试失败的教训,这一次我早早地开始复习迎考。

期末考试我以271分得到了全班第15名的好成绩!与其说这是我学习上的一个飞跃,倒不如说这是我用汗水浇灌的种子开了花。

宣布成绩的那天,我向家里奔去。阳光下,冬雪已渐渐化去,露出已在萌芽的青草。青草上有滴滴雪化成的水,随着我奔跑的脚步,那滴滴的水溅到我的脸上。

在这个迎接春天的季节,我体会到的,是非常可贵的,甜!

其实,生活中有什么不是这样呢?只有付出了,才会有收获,只有有了“苦”,才会收获“甜”!

初中的生活五味杂陈,人生也还有很多很多的味道,需要我用心去品,去尝,去体会。

这篇作文写出了初中生活中的各种滋味,将无形的感受具体生

动化。作者用一些具体的物象将虚无的心情实体化,使其真实可感,达到了虚实结合的效果。全文条理清晰,描写优美生动,情感真挚。

甜甜的泥土

西北风呼啸着,残雪在马路上翻卷。虽已立春了,天还是很冷。她,倚着学校门口的一棵杨树,一动不动,宛如一座雪雕。

一阵电铃的急响。她黯淡的眼神里,射出热切的光。

一群唱着歌儿的孩子,跨出了校门,没有她的儿子;又一群说说笑笑的孩子,

篇五:初中记叙文写作系列训练:虚构与写实

初中记叙文写作系列训练:虚构与写实

知识例话

首先我们来看这样一篇作品:

乞丐与小狗

吴国宝

深秋已过,寒冬即将来临。天气变得越来越寒冷。光秃秃的树枝上偶尔还留着几片残叶。地上的枯叶被风刮得乱窜,街上又脏又乱,一片狼藉。

在一个偏僻而又荒凉的小巷里,乞丐阿狗紧裹看仅有一只袖子、可到脚底的破布衫,蜷缩在一个阴冷的墙角边。他一只脚穿着漂亮的、但足够套上两只脚的花布拖鞋,另一只脚穿着一只无跟的女式皮鞋。 阿狗已几天没讨到可吃的东西了。昨天偷吃狗的剩食,遭到狗主人的一顿痛打,就连前几天偷来的一双花布鞋都跑掉了一只,而一只无跟皮鞋则是从垃圾堆找来的。

阿狗对面有个阁楼,上面不时传来一阵阵嘻嘻哈哈的欢笑声和叮叮咚咚的酒杯碰撞声。有时偶尔也飘下一丝阿狗好久没有闻到过、也即将忘却的香味。记得最后一次与父母在一起,还是三年前的一个春节,那次还杀了一只鸡。那鸡又大又肥……

正当阿狗津津有味地回味时,突然“啪”的一声,楼上小阁楼里不知扔下了什么。阿狗连忙爬过去,用他那瞪得发亮的眼睛,在早已被他翻得底朝天的垃圾堆仔细搜寻着。

突然,他发现了一只没啃完的鸡爪。阿狗喜出望外,连忙用衣服把它擦干净。这顿飞来的美餐,阿狗想都没有敢想过。今天阿狗又可算过了一次春节了。

正当阿狗美美地品尝着的时候,一只又脏又瘦小的、全身毛零乱的小东西正出神地望着他。从它可怜的眼神里,可以看出它是多么想和阿狗共享这顿美餐。哪怕是分到一只小小的脚趾,它也心满意足。阿狗无意识地瞟了小狗一眼,小狗就像触电似的立刻向后退了几步。两只眼睛瞪得大大的,发出极其恐惧的目光。

望着那受惊的小狗,阿狗黯然泪下,“这可怜的小家伙多像自己啊,也许它也有三天没有吃东西了吧?也许它的父母与主人都被日寇飞机狂轰滥炸埋在废墟下了。难道没有好心人收养它吗?也许这就是它流浪街头的原因吧?”

阿狗把那鸡爪慢慢地伸向小狗,小狗只是呆呆地望着,不敢上前。阿狗轻轻地把鸡爪扔在小狗面前,小狗凝视了好久,才慢慢上前……

从此,阿狗与小狗成了亲密的伙伴。他俩白天一起寻食,一起共餐,一起玩耍。晚上阿狗抱着小狗一起睡在墙角边,相互取暖。

寒冬到了,阿狗得了伤寒再也不能出去讨饭。小狗则独自去觅食,运气佳时还能叼些东西回来。夜晚寒风凛冽,小狗则拖了许多破布、废纸裹在阿狗身上。自己也贴在阿狗怀里,帮阿狗御寒…… 没过几天,阿狗死了。小狗呆呆地立在阿狗身边,一动不动,好像失去魂儿似的。

一天,二天,三天……小狗也终于倒下了。它和阿狗贴得仍然那么近,那么紧。

在他俩身边,还有一只鸡爪。这是小狗拖回来的最后一次收获,打算留给阿狗醒来共享的吧?

傍晚,天空飘起了大雪,大地被一层东西笼罩着。在那僻静而又荒凉的小巷里,可以模模糊糊地看到一大一小的两个雪堆。

简评:

这是一篇现实主义风格的小小说,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期间一个乞丐与一只小狗在临死前最后的友谊。作者是一位青年,乞丐阿狗没有后人和人类朋友,那么作者是怎样得来的写作材料呢?答案很简单:虚构。 如果作品不允许虚构,那么70岁以下的人便没有资格写反映抗日战争时期情景的故事了;如果作品不允许虚构,那么童话、寓言也就一同消灭了。虚构,是文学的命脉之一,没有虚构,便没有了文学。正是由于虚构的存在,《乞丐与小狗》才能刻画出在人世的尘角两个挣扎在死亡线上的生灵的相濡以沫。如果一定要作者亲眼目睹这样的情况发生之后才能去写作,一是对人的创造力的禁锢,二也会产生道德上的疑问:作家是可以为了写出作品而见死不救的吗?

这些不过只是引子。真正的问题是,在中学生作文中允不允许虚构?

我们还是先来看两篇初一年级学生的作文。

一个不好不坏的人

金石

要提到“一个不好不坏的人”,在我的脑海里就会立刻浮现出一个瘦长的身影,略略弯着背,走路时向前一冲一冲地……

看到这儿,你也许会提出一个疑问,这个他究竟是谁呢?告诉你,他就是我的外公。

怎么可以说自己的外公“不好不坏”呢?你别急,先听我说。

提到外公,谁都知道他是一个脾气暴躁、不随和、怪癖的老头儿。平时,他甭说对外人,就连对家里人也“懒”得去关心。他和别人的交往很少,也很少和别人说话,自己经常一个人待在楼下的小杂房里,谁也不知道他在于什么。好奇心促使我非要弄个明白不可,于是我悄悄跟在他的身后,他进了屋子,关上门,我从门缝里看见他正从架子上拿下一个大袋子,然后拿出了许多废铁,又拿出秤,一个个称着,想必是要去卖废铁。原来外公一个人躲起来是在搞“小副业”呀,这件事很快被家里人知道了,传播者当然是我了。于是家里人有时也背着他,说他脑子有点“贵恙”,这下轮到我有点为外公打抱不平了,同时觉得自己嘴太快,说出了这件秘密的“大事”。

可是,后来一件不算大也不算小的事情使我感到家里人对他的评价十分有理。那天,外公难得带我上街玩,我想:外公今天这么高兴,一定会像外婆那样给我买好多好多东西,我心里美滋滋的,打算逗着他先买一个变形金刚——听说“六面兽”刚上市,再买个拼装玩具……还没有想停当,烈日当头,我渴得十分厉害,就指着路边一个卖汽水的小摊说:“公公,我要喝汽水,都快渴死了。”我满以为他会给我买一瓶,谁知他却说:“汽水没有开水解渴,喝开水吧!”我心凉了半截,连瓶汽水都不肯买,看来“六面兽”不会有多大指望了。又走了一段,我发现了一个卖开水的老太太,一杯五分钱,这回我想外公一定会不拒绝了,就急忙对外公说:“公公,这儿有开水,买一杯吧,我都渴死了。”谁知他回了一句:“开水家里不是有吗!”一怒之下,我甩开他的手,头也不回地走了。这是我的外公说的吗?他小屋子秤来秤去的钱连五分钱都不肯花在外孙身上。我的第六感觉告诉我,这时,他正呆站在那里。

这件事过后,我就再也没有理睬过他,他也没有正式主动找过我。

我们之间“断交”了一年多,一件偶然的事情却改变了我对他的看法。那是一次为希望工程进行的街头募捐活动。我们不论过往行人捐的是多是少,都记下这些热心朋友的姓名。正忙得不亦乐乎,一个瘦长的身影,略弯着背,一冲一冲地走了过来。怎么,他来了?我倒要去看看,外公这是看看热闹还是捐款,捐一分钱还是捐两分钱。我看着他,没喊他,他看了看我,也没说话。他走到捐款箱前,慢慢从怀里掏出一叠十元的人民币,一改平日的高声大嗓,低沉着声音:“这一千块是我积蓄的一半,想捐给那些没学上的孩子们,让他们能上学。”我想,说的好听,实际上大概是想去出出风头吧。我极不情愿地从嘴里挤出几个字:

“谢谢你对失学儿童的关心和帮助!”然后提起笔,准备记下他的大名和捐款数,谁知他一把抓住我的手说:“别记,还是别记的好!”说完,转身就走了。我呆呆地望着他的背影,眼眶里有什么在转动……

这以后,我又开始叫他外公,但外公还是那样怪癖,对家里人动不动大发雷霆。我想,一个舍得为素不相识的失学儿童大把捐钱却不肯对自己的子孙表示爱心的人,总不能说是一个完全的好人吧。你说呢? “怪老头儿”

杨昊珺

听到这个名字,你一定会认为是孙幼军写的《怪老头儿》中那位神奇的老人。不过我说的可是真人,他呀,就住在我家隔壁。

我很少见到他——他从不出来活动。但他的老伴我倒是见过很多次。就说这段时间吧,我家楼上经常唱卡拉OK,而且他们白天唱,晚上唱,唱完一轮又一轮,吵得我整天心神不宁。怎么办呢?只好忍吧,可房子隔音效果不佳,受影响实在太大。不过,我还没作出反应呢,“怪老头儿”倒抢先一步。那天是周日,我正开门,只见对面“怪老头儿”的老伴买菜回来了。她左手拎着只篮子,篮子下部分是些蔬菜,上面则是厚厚的一筒卷着的报纸。这时,屋子里传出漫不经心的声音:“上面吵死了,你去说一说。”边说,“怪老头儿”好像还用手中的报纸边拍了拍桌子,显得比较气愤。于是,老太太放下篮子上楼去了。我在楼下听见,她上去好像并未敲唱歌那家的门。主人开门后,老太太非常和善地说:“请你们把唱歌的音量放小一点,好吗?”主人诧异地“啊?”了一声,她这才明白“怪老头儿”的意思,发现自己找错了。于是她连忙说:“对不起,对不起……”接着又敲开我的正上方那间房子的门,“肇事”屋主出来后,老太太又送上了那句话:“……”屋主也的确很惭愧,满口答应:“好!好!好!打扰你们休息了。”可好景不长,大概是所有人对自己的过错都会淡漠。不久,那响雷般的歌声又震撼起来,“怪老头儿”又一次不厌其烦地让老伴上楼说一说,似乎他不能忍受一切声响。这使我又一次认为他“怪”。为什么他不自己说呢?非得让老伴一家一家去碰!

不过,他就那么怪。记得从前,我在房间里对着墙打乒乓球,那个房间正是与他家相邻的房间。好像鲜竹折断的球撞击墙面的声音,清脆动听:“嗒、嗒、嗒……”“啪啪!啪啪!”突然,我正击打的墙响了起来,是我把墙,打疼了,它抗议了?再一听,竟是平时不难听到的声音……纸筒撞击的声音,这种声音在老师手下常会有的。这下我终于明白了,原来是我影响到“怪老头儿”了。今天“怪老头儿”的老伴不在家,他只得用这个方式告诫我了。所以,以后与那面墙接触的东西,我都进行“严格审批”,只要是硬东西,决不碰那面墙。但这是我第一次认为他“怪”:为什么老伴不在他就要用与平时不同的方式呢?

但是,一次偶然的机会,使我明白了“怪老头儿”的“怪”。那次,家里来了好多客人,椅子不够用,于是到“怪老头儿”那去借两张。走进他家,我发现这个家里除一台电冰箱外没任何电器,“怪老头儿”正坐在轮椅上,看抓在手上的厚厚的报纸,这使我明白“怪老头儿”为什么从不出门。我对他说明来意,他竟一句话也不说,还是他老伴笑着说:“没关系,你拿吧。”我说声“谢谢”就搬着两张凳子回去了。后来,我才知道,原来“怪老头儿”的腿是曾经一次下楼时,一辆风驰电掣的按着喇叭的汽车经过时,使“怪老头儿”的高血压发作才摔的。这下我可总算明白他为什么那么“怪”了。原来这是一个整天被迫关在屋里,心血管不能受刺激,且家境贫寒的老人呀,他一年又一年过的是什么日子呢?

和“怪老头儿”作邻居,气氛的确和别的邻居间不同,不过我倒喜欢这样,整日轻手轻脚地维护一份对隔墙长者的照顾。

两篇文章,一篇用了虚构,另一篇则几乎全然写实。如果要问大家,哪一篇是虚构的,哪一篇是写实的,大概同学们都会毫不费力地辨认出:《一个不好不坏的人》是运用了虚构,《“怪老头儿”》是写实的。

事实也正是这样,《一个不好不坏的人》是课堂命题作文,作者当场完成;《“怪老头儿”》则是布置课外写一篇记人的随笔时,小作者自我拟题目并完成的。

为什么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认定《一个不好不坏的人》运用了虚构?因为它材料集中,前面的小气与后面的捐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塑造了一个有点怪癖但愿意不求名利克已助人的人物形象,主题突出而有意义。反之,《“怪老头儿”》则写得不精粹,一点一点交代得十分细致,从而把人物形象也塑造完整了。这是一个有病不能上街又不能受惊扰的老人,每当受了惊扰,他就要提出抗议。那么这篇文章有什么思想意义呢?显然说不出什么,仅仅是写一个人写得有点生动而已。作者显然也明白这一点,在文末试图弥补,归结到“我”的从此在家举动放轻,生怕过,我还没作出反应呢,“怪老头儿”倒抢先一步。那天是周日,我正开门,只见对面“怪老头儿”的老伴买菜回来了。她左手拎着只篮子,篮子下部分是些蔬菜,上面则是厚厚的一筒卷着的报纸。这时,屋子里传出漫不经心的声音:“上面吵死了,你去说一说。”边说,“怪老头儿”好像还用手中的报纸边拍了拍桌子,显得比较气愤。于是,老太太放下篮子上楼去了。我在楼下听见,她上去好像并未敲唱歌那家的门。主人开门后,老太太非常和善地说:“请你们把唱歌的音量放小一点,好吗?”主人诧异地“啊?”了一声,她这才明白“怪老头儿”的意思,发现自己找错了。于是她连忙说:“对不起,对不起……”接着又敲开我的正上方那间房子的门,“肇事”屋主出来后,老太太又送上了那句话:“……”屋主也的确很惭愧,满口答应:“好!好!好!打扰你们休息了。”可好景不长,大概是所有人对自己的过错都会淡漠。不久,那响雷般的歌声又震撼起来,“怪老头儿”又一次不厌其烦地让老伴上楼说一说,似乎他不能忍受一切声响。这使我又一次认为他“怪”。为什么他不自己说呢?非得让老伴一家一家去碰!

不过,他就那么怪。记得从前,我在房间里对着墙打乒乓球,那个房间正是与他家相邻的房间。好像鲜竹折断的球撞击墙面的声音,清脆动听:“嗒、嗒、嗒……”“啪啪!啪啪!”突然,我正击打的墙响了起来,是我把墙,打疼了,它抗议了?再一听,竟是平时不难听到的声音……纸筒撞击的声音,这种声音在老师手下常会有的。这下我终于明白了,原来是我影响到“怪老头儿”了。今天“怪老头儿”的老伴不在家,他只得用这个方式告诫我了。所以,以后与那面墙接触的东西,我都进行“严格审批”,只要是硬东西,决不碰那面墙。但这是我第一次认为他“怪”:为什么老伴不在他就要用与平时不同的方式呢?

但是,一次偶然的机会,使我明白了“怪老头儿”的“怪”。那次,家里来了好多客人,椅子不够用,于是到“怪老头儿”那去借两张。走进他家,我发现这个家里除一台电冰箱外没任何电器,“怪老头儿”正坐在轮椅上,看抓在手上的厚厚的报纸,这使我明白“怪老头儿”为什么从不出门。我对他说明来意,他竟一句话也不说,还是他老伴笑着说:“没关系,你拿吧。”我说声“谢谢”就搬着两张凳子回去了。后来,我才知道,原来“怪老头儿”的腿是曾经一次下楼时,一辆风驰电掣的按着喇叭的汽车经过时,使“怪老头儿”的高血压发作才摔的。这下我可总算明白他为什么那么“怪”了。原来这是一个整天被迫关在屋里,心血管不能受刺激,且家境贫寒的老人呀,他一年又一年过的是什么日子呢?

和“怪老头儿”作邻居,气氛的确和别的邻居间不同,不过我倒喜欢这样,整日轻手轻脚地维护一份对隔墙长者的照顾。

两篇文章,一篇用了虚构,另一篇则几乎全然写实。如果要问大家,哪一篇是虚构的,哪一篇是写实的,大概同学们都会毫不费力地辨认出:《一个不好不坏的人》是运用了虚构,《“怪老头儿”》是写实的。事实也正是这样,《一个不好不坏的人》是课堂命题作文,作者当场完成;《“怪老头儿”》则是布置课外写一篇记人的随笔时,小作者自我拟题目并完成的。

为什么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认定《一个不好不坏的人》运用了虚构?因为它材料集中,前面的小气与后面的捐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塑造了一个有点怪癖但愿意不求名利克已助人的人物形象,主题突出而

有意义。反之,《“怪老头儿”》则写得不精粹,一点一点交代得十分细致,从而把人物形象也塑造完整了。这是一个有病不能上街又不能受惊扰的老人,每当受了惊扰,他就要提出抗议。那么这篇文章有什么思想意义呢?显然说不出什么,仅仅是写一个人写得有点生动而已。作者显然也明白这一点,在文末试图弥补,归结到“我”的从此在家举动放轻,生怕惊扰了老人这一“优秀品质”上。这当然无法涵盖全文内容。但是,大家要读书的话喜欢读哪一篇?恐怕大部分读者都会选后一篇《“怪老头儿”》,因为这一篇内容没有多少套子束缚自己,也没有板起面孔说教,显得比较自如;而前一篇则陷入了作文“套子”。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到,运用了虚构手段,可以使文章主题鲜明、集中,但是也会有缺点,就是容易出现模式化,千人一面。像《乞丐与小狗》也仍然没有从套子中摆脱出来。不用虚构手段,文章可能亲切,有特色,但是中心意义会不够明朗,说不出文章有多少思想性。

由此可见,是虚构,还是实录,各有利弊,不能一概而论。虚构有艺术高超的,也有胡编乱造的;写实有鲜活感人的,也有芜杂粗俚的。是虚构还是写实,虚与实占多少比例,都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定。 所谓具体情况,就是写作目的。如果是平时练笔,写一篇《怪老头儿”》作人物特写,是很好的;如果是考试,或者参加作文比赛,就应当在平时材料积累的基础上,对材料作适当加工,在时间较短的情况下,运用某些作文模式,用积累的生活细节加以充实,是可以也应该获得好成绩的。像《一个不好不坏的人》里,外公关在小屋子里秤来秤去,连五分钱一杯开水都舍不得买,捐款时要求不要签名说的那句朴实《而不是矫揉造作》的话,都是不错的细节,所以还不能用“套子”一词一棍子把这篇文章打倒。至于《“怪老头儿”》,如果要用它投稿或参加无命题作文比赛,如何加工?可以用现成的残缺美的套子,把怪老头儿的残疾写得严重一点,奇特一点,再虚构他受伤的光荣经历,这经历也要独特一些,那么作品的主题和心理震撼力就都有了。

在写作中,有一条原则是“写自己熟悉的生活”。虚构,就以此为原则。如果,对于所虚构的东西,在头脑里已经构想得很成熟了,当然可以写。就像《乞丐与小狗》,对于那小巷的角落,脚上不同样式的鞋,被遗弃的小狗,作者已经构思得对之非常熟悉了,所以虽然作者没有经历过抗日战争,却能将这篇作品的一个个细节写得有真实感,那小狗由防范、胆怯到敢于亲近人的一瞬,写得多么动人!“熟悉”的高层次,就是这样的。这种“熟悉”,还是来源于生活,假若让一个从来没有接触过狗的作者去在作品里虚构出一条狗的形象,那他一定写得空洞而苍白,甚至违反生活规律。

我们在前面学习了鉴赏、观照艺术美,我们自己在写作中,技能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应该大胆地创造,向文学艺术方向努力去闯。这时,虚构就尤其要发挥它的威力。

下面我们来看几篇由中学生创作的文学作品。

一只灰鸽

杭旭

六月的天气像一只大火炉烤得人直想往水里钻。明子已和阿爸进城两个月了,这次进城是为了给一户个体户打家具,等凑足了钱好回去上学。

今天阿爸不在,明子一个人孤单地站在小院的中间,顶着那个大火球似的太阳,正在摆弄着那根给锯歪的棍棍。他天天吃的是千馒头喝的是自来水,饿得他头昏眼花,有一次凿子差点儿凿着他的手。今天这根木棍是用来做大衣柜里的木撑的,这种样子的木棍很难找,可他却把它锯歪了。这也不能全怪他,他锯棍的时候正在想着他的好朋友和老师呢!他又想起他刚进城时,那些城里的大姑娘眼里鄙夷的眼光,他又想起了阿妈在家给他烧野味的情景。可他已经当了两个月的和尚,没沾过半点肉腥了。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