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秋游朱熹公园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05:04:56 作文素材
秋游朱熹公园作文作文素材

篇一:春游人民公园例文

春游人民公园

盼星星,盼月亮,时光的车轮终于转到了星期五,我们的心就像那跳动的音符,美妙极了,因为今天我们要去人民公园一游。

上午第二节课下课后,我们就怀着激动的心情,排着整齐的队伍从学校出发了。

走进人民公园,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那一排排垂柳。一根根柳枝整齐地垂向地面,宛如姑娘的秀发一般飘逸迷人。金灿灿的阳光照射在柳树上,那满树嫩绿的叶子,也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不少柳树已经鼓出鹅黄色的嫩芽,就像雏鸡的小嘴,打了一个大大的哈欠,四处张望,它们都好像在诉说着:“春天真好!”一阵春风吹来,柳树姑娘就情不自禁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来到广场,各式各样的花儿争奇斗艳、竞相开放。迎春花、海棠花、桃花??它们都在和煦的春光里展示出了自己最美的姿态。放眼望去,红的似火,白的若雪,粉的像霞,黄的赛金??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宋代诗人朱熹的诗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才是春。”

沿着弯弯的小路往里走,我们就看到了几个大小不一的人工湖。湖水清可见底,沿岸的花草树木倒映其中,快活的鱼儿在这里畅游。古色古香的小木桥蜿蜒盘旋在湖面上,清

风拂面,我的心就像沉醉于美丽的江南水乡。

登上对面的小山,更是别有一番景致。我们停留在半山腰的亭子里,有的同学追逐嬉戏,有的同学观花赏草,有的同学在草地上悠闲地沐浴着春光。在这里,老师为我们拍下了无数精彩的瞬间。

最后,我们来到了新修的玉龙桥上。那洁白如玉的桥就宛如一条巨龙巍然屹立在水中央。半圆形的石拱倒映水中,仿佛一个圆圆的大饼。桥两边的石栏杆上雕有栩栩如生的“二龙戏珠”“龙凤呈祥”等精美的图案,它们姿态各异,栩栩如生。有的腾云驾雾,飞向天空;有的气势汹汹,杀气腾腾;有的耀武扬威,得意洋洋;有的回首遥望,呼唤同伴??真是妙不可言!

快到中午,我们还乐此不疲。回校的路上,同学们竟然唱起了风靡全球的“小苹果”,我们的心也随着这优美的歌声在荡漾??这真是一次愉快的春游啊!

篇二: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四单元作文:朱熹是怎样读书的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四单元作文:朱熹是怎样读书的

朱熹是南宋时期理学大家,又是着名的教育家。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读书和教书,提出过许多精辟的见解。他死后不久,弟子们将他的读书经验归纳为六条,称为朱子读书法,对于今人,仍有启示和借鉴的作用。

第一,循序渐进。朱熹说: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守而致精。什么是循序渐进?就是说,读书要有个先后顺序,读通一书,再读一书。就读一书而言,则要逐字逐句逐段按顺序读,先读的未弄通,就不能读后面的。这样才不会生吞活剥或杂乱无章。朱熹还进一步指出,读书要从易到难,从浅到深,从近到远,急不得,也慢不得。所谓急不得者,功效不可急;所谓不可慢者,工夫不可慢。这是在告被读书人既不可急于求成,也不可松松垮垮,而要进度适当,方能见效。

第二,熟读精恩。他认为有些人读书收效不大,是由于在熟和精二字上下功夫不够。他还批评那种读书贪多的倾向,一再讲读书不可贪多,且要精熟。如今日看得一板,且看半板,将那精力来更看前半板。

第三,虚心涵泳。朱熹曾批评当时普遍存在的两种毛病:一是主私意,就是以自己的想法去揣测书中的道理,穿凿附会,歪曲了古人本来意思。二是旧有先人之说,就是先前接受的观点不肯放弃,从而排斥接受新的观点。

为了纠正以上这两种不好的毛病,朱熹主张读书必须虚怀若谷,静心思虑,悉心体会作者本意。朱熹强调读书要耐心涵泳,就是要反复咀嚼,深刻体会行中的旨趣。

第四,切已体察。朱熹主张读书穷理,当体之于身。什么叫体之于分?就是要心领神会,身体力行。从读书法的角度来看,朱熹强调读书必须联系自己,联系实际,将学到的理论转化为行动,这个观点是可取的。

第五,着紧用力。着紧用力包含有两个意思:一是指时间上要抓紧,要饥忘食,渴忘饮,始得。二是指精神上要振作.要有刚毅果决,奋发勇猛的精神。如撑上水船,一篙不可放缓。

第六,居敬持志。所谓居敬持志,就是读书必须精神专一,全神贯注,还要有远大的志向,顽强的毅力。这也是朱熹读书之法的最基本精神。

篇三:作文

目 录

二十年后回故乡???????????????????2 游北海公园?????????????????????3 霜花????????????????????????4 写给昨天的我????????????????????5 我的名字??????????????????????6 第一次打羽毛球???????????????????7 爱看书的我?????????????????????8 校园一角??????????????????????9 乡村的早晨?????????????????????10 所有美丽的都有有限期????????????????11

二十年后回故乡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离别家乡多年了,在外留学的我,终于又可以回来看看朝思暮想的故乡—清河。二十年了,家乡肯定会有变化了,我带着激动的心情,飞回了家乡??令我吃惊的是家乡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

家乡湛蓝的天空如水洗过一般。记得以前清河电厂的大烟囱排出的废气污染了一大片天空,天空灰濛濛的,还总是有雾霾天气。如今,烟囱依然耸立,但排出的烟气经过高科技的处理,已经变成能溶解于大气层的保护物质,而且会让天空更清澈透明。

家乡的明渠流淌着清澈透明的水,小金鱼在欢快地嬉戏。两岸杨柳依依,斜坡上是一块块绿毯似的草坪。一阵微风拂过,我心旷神怡。想以前,这明渠是潭死水,长着呕人的青苔,垃圾遍地,如今是天壤之别啊!

沿着令人心醉的明渠,我来到了阔别已久的母校,红绿相间的塑胶操场首先抓住我的眼球。母校里几座高楼林立,有了宽敞的学生食堂,明亮的图书大楼,想以前,爱看书的我多么期盼着母校有个图书馆啊!突然有人说:“您是高源吗?”我定睛一看,天!这不是多年未见的好同窗李明吗?我们相拥、寒暄??原来李明已是母校的校长,他侃侃而谈他的计划与梦想,我听得入迷又振奋,看到了家乡更美好的未来!

我的家乡,我爱您啊!

游北海公园

暑假的一天,爸爸妈妈和我共同游览了历史悠久,风景秀丽的北海公园。

刚进公园大门,远处山顶一座美丽的白塔就吸引了我的视线。我怀着喜悦的心情走过石桥,绕过小亭,一路仰视着它,很快就来到了塔底。近看白塔约有五、六楼高,她是北海公园的标志性建筑,屹立在琼岛的山顶上,她像一位白衣少女般亭亭玉立,她又像一把白色利剑刺向天空。站在山顶向下俯视,碧波荡漾的北海犹如一块流动的碧玉,湖边的参天古树,亭台楼阁交相辉映,真是令人感到诗情画意。

下了上,一眼就可以看见那碧波微漾的湖水,它犹如一面明亮的大镜子,山顶的白塔倒印在水中,水中的白塔四周掩映这弯弯的石桥,柔柔的垂柳,古色古香的小亭??真美!我和爸爸妈妈坐上一条小船,小船荡漾在水中,徐徐的风吹在脸上,绿树红墙、湖光山色尽收眼底,我觉得自己像一只快乐的小鱼在畅游,我被大自然陶醉了??

下了船,我们来到了湖的北岸,见到了闻名的九龙壁,中国现仅有三座九龙壁,而只有北海的这座双面有龙,两面共有红黄蓝白青绿紫七色蟠龙18条,只见它们飞腾戏珠在波涛云际之中,形态各异,色彩绚丽,体态矫健,真是栩栩如生啊!

观赏完了九龙壁,我们一步一回头地离开了北海公园,我会再次造访造访你的,美丽的北海公园!

霜花

什么叫霜花?霜花是气温降到摄氏零度以下时,空气中所含的水汽在窗玻璃上凝结成的白色晶体。冬天的一个早晨,我一觉醒来,终于看见了美丽的窗花

只见一块大玻璃上凝结的霜花犹如一个白色的动物世界。有的霜花像威风凛凛的大老虎,有的像展翅欲飞的雄鹰,有的像正要跳跃的青蛙,有的像欢唱的小鸟,真是栩栩如生。

另外一块大玻璃上的霜花让我仿佛看到了几条壮观的大瀑布。我仿佛看到了清澈的水从上面流下来,不断地抛下万颗珍珠,溅起千多银花。我仿佛看到溅起的水花撒到空中就像下雨一般,我感到清凉的水珠贱湿了我的衣裳,我站在那里听到了浩大的声音,我仿佛嗅到瀑布下面花草树木的香味,我如身临其境一般,感到心旷神怡!太阳出来了,瀑布慢慢地不见了,犹如几条白色的巨龙消失了??

霜花真美丽又神奇!它带给我无尽美好的想象,我喜爱霜花!

写给昨天的我

昨天的我:

你好!

我和你太熟悉了,对你我是了如指掌,我就毫不客气地跟你开门见山吧! 记得昨天练毛笔的事吧!老师说你有了进步,所以你一腔热血地准备把毛笔字好好练练。刚开始你真的是很认真、很投入,每一笔都观察字帖,写出来的字让妈妈啧啧称赞。可当楼下传出小伙伴玩闹的声音,你马上心猿意马起来。你心里盘算着还有6页没完成了,你告诉自己加快速度,因此你根本不看帖子了,随意写了起来,很快就到楼下玩去了。当你大汗淋漓地玩完回来,看着那几篇毛笔字,自己都觉得惨不忍睹。

你明知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可你常常从早上起床就不抓紧,当妈妈喊你起床时,你常说“再睡一会儿”最后,总是在匆忙中赶着去上学,何必呢?同样地,你写作业,也不抓紧,总是先看点课外书才不慌不忙地写作业,你想想:先写作业,在看课外书,那才是合理的安排。最近你们不是学了林清玄的一篇课文《跟时间赛跑》吗?里面一些令人深思的话你还记得吧!比如:“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我知道人永远也跟不上时间,但是可以比原来跑快一步,如果加把劲,有时可以快好几步。那几步虽然很小很小,用途却很大很大。”“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昨天的你,别再浪费时间了,“一天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珍惜时间吧!

哎,说了不少了,昨天的你,愿你把这些缺点扔到荒郊野外,真正地成长起来,期待你美好的未来!

祝健康成长,快乐学习

你的知音:今天的我

2013.4

篇四:作文题(共20题

作文

年级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

总分一

一、 作文题(共20题,题分合计1000分)

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成功的人物描写是一人一个模样,我国古典小说《水浒》就是十分典型的例子。清代著名文学评论家金圣叹在《水浒传序三》一文中说:"《水浒》所叙,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施耐庵以一心所运,而一百八人各自入妙者,无他,十年格物而一朝物格,斯以一笔而写百千万人,固不以为难也。"

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题目自拟,要求从几个方面表现人物的个性,有真实生动的细节。800字左右。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哎,活得太累了!"现今谁没有这样深深的疲惫?

在北京,有位88岁高龄的老太太却轻松悠闲地微笑着告诉我们,不要活得太累。做一个好人其实很容易,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其实也很简单,"第一是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第二是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别人,第三是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请以老太太的三句话中的一句或几句话作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旅程中,有些事情是我想做的,而有些事情是我必须做的"。想必你也许有相同的感受,请以"想做的与必须做的"为话题,就你的理解,可展开联想和想像,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4.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秋游朱熹公园作文

社会上如今以穿名牌为时尚,这股风也刮到了学校里。你看,阿迪达斯T恤、比利牛仔、 乔丹运动鞋等,这些较为昂贵的衣服在中学生中早已不新奇。这股时尚风固然表现出中学生青春活泼的一面,却也包含许多弊端:如影响学习、造成攀比心理、给家庭增加负担等,所以中学生穿名牌的时尚应适可而止。

请以"名牌"或"时尚"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5.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写了这样一篇微型小说:"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忽然响起了敲门声......"小说虽短,却能使读者心中产生无数问号。

《挺进报》中,共产党员陈然将被敌人逮捕,他"听见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他立刻明白了,就轻轻地关上了灯,拉开窗门,随手拿起准备好的扫帚,小心地挂在窗台下的钉子上。"为什么生死攸关的时刻还要将扫帚挂到窗外呢?造成悬念。接着写市委同志走向陈然住的小楼,"忽然发现窗外挂着扫帚,立即转身",摆脱了危险。原来是危险的暗号。通过设置悬念和揭开谜底,充分表现了陈然在关键时刻的从容镇定和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的高贵品质。 请以某个人物、事物,或某种现象、情景等为联想点,用巧妙设置悬念的方法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800字。

6.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句楹联曰:"华岳一峰,黄河三曲。"刘熙载指出:"短至绝句,亦未尝无尺水兴波之法。"朱熹也说:"文须错综见意,曲折生姿。" 林经在《春觉斋论文》中也说:"为文不知用旋绕之笔,则文势不曲。"《三国演义》中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之所以脍炙人口,除了内容外,与它的构思关系甚大,试想,如果刘备拜访孔明不是三次,而是一次,而且一去便见,一见便允,那一定索然寡味流传不远了。的确,平静的湖面固然能给人以美感,而水面的荡漾,荷花的摇曳,游鱼的浮沉,则会给人更多的联想和感受。

请从这段话中得出自己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 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7.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事有大小好坏, 美在能以小衬大,劣中显好;情有喜怒哀乐, 美在能穿插交互,感人肺腑;景有动静荣枯,美在能动静呼应,荣枯相生;物有长短方圆,美在能兼容并蓄,相映成趣。 请以"美"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注意:

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

③题目自拟

④不少于800字

8.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俗话说:上帝对人是公平的,它多给你一分美貌,就会少给你一分智慧;它多 给你 一分智慧,就会让你多经历磨难;它多给你一分财富,就可能让你享受不到真正的幸福与快乐......

请以"公平"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800字。

9.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种子发芽需要等待,幼苗出土需要等待,花蕾绽放需要等待,果实成熟需要等待。孩子长大需要等待,冬去春来需要等待......等待是一种心境,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尽管诗人高喊"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但有些事还是急不得......请以"等待"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注意:

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

③题目自拟

④不少于800字

10.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青年来到绿洲碰到一位老者,年轻人便问:"这里如何?"老者反问:"你的家乡如何?"年轻人回答:"糟透了。"老者听后说:"你快走吧,这里和你的家乡一样糟。"后来又来了一位青年问同样的问题,老者也同样反问他。年轻人回答说:"我的家乡很好,人也好,景也好......"老者也说:"这里也是同样的好。"

旁观者觉得很诧异,问老人为何前后说法不一致呢?老者说:"你要寻找什么,你就会找到什么。"

当你以欣赏的眼光去看人或事物时,你就会看到许多优点;假如你以批评的眼光去看待某一个人或事物时,你便会发现无数的缺点。同一个人或同一件事,它给你的感觉却因你的眼光不同而完全不同。

请以"学会欣赏"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要求:

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②立意自定。

③文体自选。

④题目自拟。

⑤不少于800字。

11.将"我发现--"补充完整,然后以此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思想健康,内容具体,力求有创意 。

除诗歌、剧本外,文体不限 。

不少于800字。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泰国作家克立 ? 巴莫的微型小说《独臂村》,写一位医生在森林中打猎迷了路,走到一个古怪的村庄。村里的男女老幼,都没有右臂。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这一悬念开头就紧紧地抓住了读者。医生进村后才明白,这独臂并非遗传也非因病,而是出于村中一种残酷的习俗,孩子出生后,要砍掉右臂。随情节的展开,结尾才知道,原来村民们曾参与过几次选举,那些政客们来拉选票时,都许愿让普天下的人民共享幸福。而一旦当上议员,便对村民的饥寒死活不闻不问。村民们对这些政客深恶痛绝,决定不论谁家生了孩子都要砍掉右臂,"免得他们成人之后去举手投票,出卖灵魂......" 小说以极度夸张的笔法,表现出人民对那些虚伪政客的切齿痛恨。由于采取了悬念法,让读者从小说开始就以强烈的好奇心关心事件的发展和人物的命运,因而产生了扣人心弦的艺术魅力。

请用"悬念法"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800字左右。

1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类生活在自己的家园之中: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有温馨的,也有惨败的;有让人欣慰的,也有让人无奈的......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去关注自己的家园,追寻并固守自己的家园,建设完善自己的家园,因为它与你的成长、你的发展、你的生命息息相关...... 请以"关注家园"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14.从下面两种作文类型中任选一种,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1)命题作文,参考题目:

①写静景--静夜(可以动衬静) ②写动景--第一场大雪(注意表现景物变化的特征、变化的过程等) ③写春景、夏景、秋景、冬景(注意季节的特征)④雨雪后

(2)情境作文:

选定一处名胜古迹,先看点有关资料,设计出最佳的游览路线并确定写景的重点。游览的时候最好带上相机,给重点景物拍照,或者搜集景物的图片,然后看着照片或者图片写作,写出该处的景物特征。

篇五:朱熹的作文评价观及其教学启示

朱熹的作文评价观及其教学启示

福建省泉州市教科所 纪荣海?

关于作文评价,朱熹并未作过专门系统的论述,其有关论述主要散见于《朱子语类》和《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本文对朱熹作文评价观的梳理也仅局限于此。朱熹对作文评价的主要观点有其历史影响,对改进我们目前的中学作文教学也还仍有现实意义。本文在对朱熹作文评价观梳理的基础上,针对目前中学作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择其要者谈谈朱熹作文评价观对目前中学作文教学的相关启示。

一、朱熹的作文评价观

1.要有“道”要“明理”

朱熹在《与汪尚书》一文中,明确提出“盖道无适而不存者也,故即文以讲道,则文与

[1]道两得而一以贯之,否则亦将两失之矣”。他继承并发展了周敦颐“文以载道”的观点,认

为文章是用来讲“道”的,如果不讲“道”,“文”与“道”就都会丧失。他反对“待作文时,

[2]旋去讨个道来入放里面”,他认为“道”与“文”是一体的,要么“两得”要么“两失”。

朱熹还继承了曾巩“学者应先志乎道”和欧阳修“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的观点,提出

[3]“这文皆是从道中流出,岂有文反能贯道之理”的看法。他说:“道者文之根本,文者道之

[4]枝叶。惟其根本乎道,所以发之于文,皆道也。”他认为文章是从“道”来的,“道”是文章

的根本,而“文”是“道”的枝叶,作文要先有“道”,然后诉诸于“文”,不能本末倒置。由此可以看出他认为“道”在文章中是第一位的,“道”是作文和作文评价的起点,也就是说内容是第一位的,是作文和作文评价的起点。

朱熹还说:“今人学文者何曾作得一篇?枉费了许多气力。大意主乎学问以明理,则自然

[5]发为好文章,诗亦然。”他认为“今人”出不了好文章,原因在于不“明理”,如果“明理”

了,自然就能写出好文章,这强调了“明理”的重要性,告诉人们作文要先“明理”,“明理”了自然就有“道”,也就有了写好作文的基础。

2.要“坦易明白”“有条理”

朱熹认为文章的好坏,首先在于有没有内容,有没有明白正确的“道理”;此外,语言应平易明白,文章的内容即“道理”才能让人理解接受。他继承并发展了韩愈作文要“文从字顺”和欧阳修强调文章要简洁、平易、自然的观点,极力反对文字的艰涩,提出“文章须正

[6]大,须教天下后世见之明白无疑”的主张。他说:“欧公文章及三苏文好处,只是平易说道

[7]理,初不曾使差异底字换却那寻常底字。”还说:“今人作文,皆不足为文。大抵专务节字,

更易新好生面辞语。至说义理处,又不肯分晓。观前辈欧、苏诸公作文,何尝如此?圣人之言坦易明白,因言以明道,正欲使天下后世由此求之。使圣人立言要教人难晓,圣人之经定

[8]不作矣。”朱熹通过“今人”与“圣人”作文的比较,告诉人们作文要“坦易明白”,把“道

理”说清楚,否则不可能得到读者的欣赏并得以流传;另一方面,作文不要把精力放在语言的刻意求新求奇,否则将“不足为文”。

朱熹对“华采之文”可谓深恶痛绝,他认为“华采之文”是外在的,他对追求词藻的“今

[9]人”曾提出严厉的批评,“今执笔以习研钻华采之文,务悦人者,外而已,可耻也矣”。与

此相对,朱熹主张文章要有充实的内容,而且要说得有条理,他说:“作文字须是靠实,说得有条理乃好,不可架空细巧。大率要七分实,只二三分文。如欧公文字好者,只是靠实而有条理,如《张承业》及《宦者》等传自然好。东坡如《灵壁张氏园亭记》最好,亦是靠实。

[10]秦少游《龙井记》之类全是架空说去,殊不起发人意思。”朱熹通过名家之间不同文章的比

较,强调文章要内容充实且有条理,要以充实的内容为主;架空取巧是不足取的,无法引起

读者的思考与共鸣,是没有生命力的。朱熹的这一观点,用方苞的话来说,就是作文要有“义法”,也就是《易经》所说的“言有物”“言有序”。

3.要“依定格本分”“行正路”

朱熹认为文章的好坏,还与有无“定格”有关,他说:“前辈做文字,只依定格本分做,

[11]所以做得甚好。后来人却厌其常格,则变一般新格做,本是要好,然未好时先差异了。”朱

熹通过“后来人”与“前辈”作文的比较,强调作文要依“定格”,也就是要按照一定的写作规范,文章才能写得好;如厌“定格”,一味求新,虽想写好却会事与愿违。朱熹认为作文要“依本分”,就是要实事求是,不要勉强为之,“新格”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而“定格”“常格”却是每个人都必须学会的。他对欧阳修、韩愈、曾巩的文章赞赏有加,但对苏轼的文章却时褒时贬,原因就在于他认为苏轼的文章有时“华艳”不依“定格”。

朱熹主张作文要走“正路”,不走“狭隘邪路”,他说:“大率古人文章皆是行正路,后来

[12]杜撰底皆是行狭隘邪路去了。而今只是依正底路脉做将去,少间文章自会高人。”他认为只

要坚持走“正路”,作文自然会高人一等。所谓“正路”就是正当的途径,他所说的“正路”应该就是建立在“定格本份”和“明理”“坦易明白”之上的;而“狭隘邪路”应该就是他所反对的舍本逐末、重“文”轻“道”、刻意求新求奇求巧之路。

通过以上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出朱熹的作文评价观主要涉及三大问题,一是内容与形式的问题,二是文意与文辞的问题,三是规范与创新的问题。他认为内容与形式是一体的,内容先于形式,内容是第一位的,是基础;内容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语言应“坦易明白”“有条理”,过分追求文采对内容的表达是有害的,不仅难以做到“辞达”,而且往往会以辞害意,甚至辞不达意;内容是通过形式表现出来的,形式应有“定格”“常格”,刻意追求创新会走上“狭隘邪路”。

二、朱熹作文评价观对目前中学作文教学的启示

通过近几年的听课和调研,我们发现目前中学作文教学主要存在三大问题:一是教学以技巧和形式为中心,导致学生片面追求语言技巧、华丽辞藻、形式创新,忽视认知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作文缺乏思想,只会堆砌材料和语言,文风浮华、玄虚,套作比比皆是。这一问题其实由来已久,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已产生,只是至今仍未解决。二是教学忽视基础定位过高,以最高要求(如高考作文中的发展等级)作为教学目标或重点,并以此来要求所有的学生,导致教学主次不分缺乏梯度,学生基础不扎实,甚至有的丧失信心。三是教学随意性大,缺乏规范和序列,导致学生目标意识不清,不明确自己作文的努力方向。后两个问题从话题作文兴起之后,逐渐成风并愈演愈烈。

目前我们的中学作文教学弥漫着应试情结,大多急功近利,缺乏轻重缓急的清醒认识,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对不对”的问题,而不是“好不好”的问题;是内容空洞、缺乏思想的问题,而不是形式不好、缺乏创新的问题;是辞不达意、文风浮华的问题,而不是缺乏技巧、套路不熟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该如何改进与提高,我们试着从朱熹的作文评价观中获取一点启示。

1.注重内容,关注生活

关于文章的内容与形式,朱熹认为内容和形式是一个统一体,作文一定要先有思想内容,不能先有模式然后再来“套作”。他的这一观点对于矫正我们当前作文内容空泛、形式伪饰的弊病,仍有现实意义。他的这一观点与1963年《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的主张是基本一致的,1963年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提出“道”和“文”是不可分割的,“就一篇文章来说,思想内容和语言文字是不可分割的。文章不是任意用不相关的字句凑成的,而是要言之有物、言之成章的,是用来记叙事实、阐明道理、抒发感情、讲述知识

[13]的。??写一篇文章,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和准确地运用语言文字也是分不开的”。作文确

实应该“道”“文”融合,一要有思想,二要有效地把思想表达出来。我们不主张“文以载道”,

但主张作文一定要言之有物;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文章的精髓或灵魂在于它的思想,没有思想的文章就是没有灵魂的文章。注重文章的思想和内容,这不单是我国传统的作文追求,同样也是欧美评定优秀作文的标准,旅美学者祁寿华在《西方写作理论、教学与实践》一书中告诉我们欧美的作文评价标准是这样的:“总的说来,内容是文章的实体,在评价文章时应该占据主导的地位。一篇文章如果很有见地,很有思想,很有独创精神,即使在表达形式上还不够完美,也应该首先肯定它存在的潜力,扶持它,帮助它解决形式上的问题,就有可

[14]能把它改造成为一篇好文章,相反,那种华而不实的东西是不值得我们去费更多笔墨的。”

通过纵向分析和横向比较,我们有理由相信,关注作文的思想和内容应该成为我们教学的重心。

朱熹认为“明理”就能写出好文章,他把“理”看作天地万物的本源,作文的本源。他的这一观点虽然有点偏颇,但可启示我们关注作文的本源问题。朱熹所说的“明理”就是要明白世间的道理,要明白世间的道理,就要进行阅读与生活的积累和思考,而阅读与生活的积累和思考正是作文的基础,阅读和阅历正是作文的本源,也正因如此,《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部分对“表达与交流”提出了“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

[15]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的明确要求。由此可见,

我们的作文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不断丰富阅历,同时加强阅读,提高认知思维水平,以解决作文的本源问题。

2.端正文风,务实本真

朱熹对“华采之文”和“艰涩之文”的批判,告诫我们作文教学不要引导学生务虚猎奇;朱熹反对作文刻意求新求奇求巧而应“有物有序”的朴素主张,告诫我们作文教学应走出浮华与浮躁,应该务实,应该引导学生端正文风,回归作文的本真。

关于文风,《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从1978年起,就明确提出作文教学“培养学生有一个

[16]好的文风,懂得写文章要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言之有物,实事求是,不说空话”。我

们提倡好的文风,并非就要反对创新与个性,创新与个性本来和好的文风并不是对立的;我们提倡朴实的文风,只是因为针对目前的中学作文教学问题和根据中学作文教学规律来说,追求朴实的文风比追求创新与个性来得更合理更迫切更有价值。我们反对为文而造情,同时也反对为情而造文;我们反对作文虚情假意,也反对刻意追求文采和形式的奇特。我们追求朴素而充实的文章,并不反对语言的追求,只是认为语言的追求应该建立在内容的基础上,语言应该和内容融合在一起,这正如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在《高考作文考查目标中“有文采”的含义辨析》一文中所说的“‘有文采’的出现,是在情感充沛和内容真实的基础上自然而然的一种生发。??就文章的情感内容与文采的关系看,文采是语言方面的特征,是文章外化

[17]的形式体现,这种外化的体现应该是围绕着文章情感内容进行的”。

我国作文评价强调辞藻,欣赏技巧,鼓励炫耀,卖弄“文采”,与建国后中学语文教学一味借鉴苏联和教学定位偏差有很大的关系。苏联中学语文教学注重文学,我国加以借鉴,并于上世纪50年代实行汉语、文学分科,导致中学语文教学出现文章教学的缺失和作文评价的偏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课程目标”部分提出了“力求有个性、有创意

[18]的表达”的要求,“实施建议”部分提出了“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

[19]地表达”;要求和建议虽是“力求”和“鼓励”,本是规范之后发展的终极目标,但我们的

教学却往往把它当作起点和重点,把它当作基本要求和共同要求,导致教学出现明显的倒挂。关于这一点,我们的专家有着清醒的认识,倪文锦就认为课标要求的“个性化表达”“创意表达”和“尝试创作”等都是很难教、很难学的,或者说具有“不可教性”。因为人人能学的东西,容易学的东西就不是“个性”的、“创意”的。反观欧美等国,它们的中学作文教学就来得务实,美、英、法、德等国的中学作文教学都注重实用,注重交际;它们欣赏知性,强调理性,尊重独立见解,教学并不重视写作技巧,因为美国的科学实验已经证明“大量的写作

技巧的传授,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效果并不明显”。汉语和英语虽属两种不同的语言,但其写作规律应该是相同的,都是为了表情达意,为了交际,看来我们的中学作文教学应该面对现实,多借鉴点欧美的实验研究成果,走上务实之路。

3.注重规范,循序渐进

朱熹认为作文应依“定格”的主张,对目前我们的中学作文教学具有一定的矫正意义。我们的教学往往忽视“定格”,而对“新格”“升格”重视有加,结果是基础不扎实目标也达不成。更有甚者,我们的教学不清楚应有“定格”,不清楚“定格”是什么,却空谈“新格”“升格”,把所谓的“新格”“升格”建立在海市蜃楼之上。试想如果没有规范,也就是没有“定格”,哪来的“新格”“升格”呢?“定格”“常格”是基础,不存在厌恶与不厌恶的问题,我们的中学作文教学不应好高骛远漠视基础,应该从“定格”“常格”练起,循序渐进;应该从解决对不对的问题练起,循序渐进到解决好不好的问题。

谈到注重作文的规范问题,不禁想起梁启超的主张,他在《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一书的“提纲”中开宗明义地说:“孟子说得好:‘大匠能予人以规矩,不能使人巧。’世间懂规矩而不能巧者有之,万万没有离规矩而能巧者。所能教人的只有规矩。现在教中文的最大的毛病便是不言规矩,而专言巧。从前先生改文只顾改词句不好的地方,这是去规矩而言巧,所以中国旧法教文,没有什么效果。我以为作文必须先将自己的思想整理好,然后将已整理的

[21]思想写出来,这是我的全篇的大意。”梁启超强调了“规矩”在中学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认为中学作文教学中所能教的“只有规矩”,“言巧”是没有效果的,他的观点虽有点极端,但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我们的中学作文教学应先教学生文章的一般规范和要求,先求规范再求新巧。我们认为作文的规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文体的规范,二是语言的规范。文体的规范主要在于内容的表达要与文体相匹配;语言的规范主要在于语言的得体,在于语言的表达要与文体相匹配。

出现话题作文之后,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的中学作文教学逐渐淡化文体,导致非文非白、非驴非马的文章大量出现,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反思,我们的教学与评价已经在有意识地矫正,这始于2009年上海和江苏率先制订实施了高考作文分文类评分标准。关于文体的规范,台湾和香港比大陆重视,也做得更好,这从它们的试卷和评价标准就可以明显看出。美国这一全球创新能力最强的国家,其中学作文教学也一样高度重视文体的规范,方帆在《我在美国教中学》一书中告诉我们:“八股文的写作是美国母语教育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在考试的时候,学生不可以写作其他的文体(比如写成诗歌、剧本、小说、应用文、散文等等)。八

[22]股文的格式非常严格,假如格式错了,不管内容如何,肯定不及格。”相比之下,我们还有

什么理由不抓规范,不重基础呢?

综上所述,希望我们的中学作文教学摒弃浮躁心理,坚守务实之路,努力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提高认知思维水平,回归作文本真;希望我们的中学作文教学有一个合理的定位,注重基础与实用,循序渐进,努力引导学生处理好内容与形式、规范与创新的关系,回归作文正道。

注释:

[1]朱熹《朱子全书·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第1305页,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年。

[2][3][4][5][6][7][8][9][10][11][12]朱熹《朱子全书·朱子语类》第4314、4298、4314、4299、4318、4302、4313、4314、4315、4315-4316、4293页,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年。

[13][16]课程教材研究所编《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语文卷)》第416、439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20]

[14]祁寿华《西方写作理论、教学与实践》第76页,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00年。

[15][18][19]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第9、9、17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17]张开《高考作文考查目标中“有文采”的含义辨析》,《语文学习》2011年第2期。

[20]荣维东《美国的写作策略教学及其启示》,《语文学习》2009年第11期。

[21]梁启超《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第7页,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2年。

[22]方帆《我在美国教中学》第227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地址:362000 福建省泉州市教科所

电话:13600782336

Email:jironghai@163.com

纪荣海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