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走进艺术的殿堂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1:27:16 体裁作文
走进艺术的殿堂作文体裁作文

篇一:让学生走进艺术殿堂

让学生走进艺术殿堂

感受和谐的艺术氛围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艺术作品的感染力是非常大的。近年来,我组织初、高中学生在美术欣赏课中走进艺术殿堂,到中国美术馆、中央美院陈列馆、炎黄博物馆等参观学习。在审美的愉悦中,学生一边观看中外美术作品,一边聆听美术家介绍美术作品的内容、历史背景、绘画表现形式。学生被这浓厚的艺术环境气氛所感染,身心处于高度活跃状态。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大殿参观《意大利美第奇家族藏品展》,学生观赏到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原作,其中有着名雕塑家米开朗基罗的素描创作稿和小型雕塑,佛罗伦萨着名画家波提切利的绘画原作和其他画家的风景画、人物肖像作品。使学生领略到大艺术家的情怀和灵性。一次,学生们在美术馆观摩欣赏美术作品时,中国美协主席靳尚谊亲自给他们讲解外国来华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及创作流派,引导学生如何欣赏美术作品。原中央工艺美院院长常沙娜也

曾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大殿为学生们介绍瑞典工艺品。

这些欣赏教学活动的目的在于强调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分析艺术作品,教师鼓励指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在这种开放的学习状态下,大部分学生能够协调画面中的各种关系,把握艺术灵感,汲取艺术作品中的精神养分,陶冶心灵,得到悦目赏心的深层次美感享受,

培养广泛的艺术兴趣和鉴赏能力。

在绘画技法课中欣赏美术作品

增强学生的领悟能力

美术实践是一种创造活动,教学价值在于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审美品格。中国书画这种传统艺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国画课中,学生在美术馆里近距离领略齐白石、黄宾虹、李可染、潘天寿、傅抱石的人物、山水、花鸟水墨画。大自然中的花、鸟、鱼、虫、高山、清泉在大师们笔下汩汩流出,不论是工笔还是写意,都体现了画家对社会、自然及人生的深刻感悟,

给学生以无尽的思索与联想。

篇二:引领小学生走进习作殿堂

引领小学生走进习作的殿堂

摘 要:要想学生乐写作文,会写作文,既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培养学生对习作的兴趣,也需要教师创设各种情境,教给学生习作的方法,同时还要不断鼓励学生,使学生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习作的信心,使他们爱写、乐写,顺利地走进习作的殿堂。 关键词:方法指导 习作 小学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然而在现实的教学中,我们碰到的情况往往是学生一见作文就头疼,老师一布置作文就犯愁。如何使学生能真正地喜欢习作,学会写作呢?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教师范作,培养习作情感

要学生写作文,教师也“下水”,一方面,教师用自己的作文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和启发,使学生有了学习、借鉴的范本,降低了习作的难度;另一方面,从心理情感上来讲,教师写“下水文”可以缩短师生间的距离,融洽师生感情;再者,教师通过写“下水文”,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能从学生的角度、学生的需求出发,更加明晰学生需要怎样的指导。在教学低年级学生作文时,每次指导学生习作后,教师先即兴口头作文。学生听后,开始表现出羡慕敬佩的神色,然后就跃跃欲试了,他们的尝试作业基本上能仿照范作,叙述完整、清楚,语言

丰富流畅。我想,这是因为教师的范文引路,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产生了乐于习作的情感。

二、创设情境,指导习作方法

有习作的兴趣,若不指导习作的方法,学生仍写不好作文,就会使学生感受不到其中的乐趣,觉得习作是一件苦差事。因此,教师要创设情境,指导习作的方法,使学生懂得作文就是要把当时的情景再现出来,并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例如,本人设计了《上课了》这一作文片断的练习,我反复演练从预备铃到上课铃响这一过程,让学生观察。接着让学生说说在这一过程中观察到老师怎么做怎么说,神态怎样;同学们怎么说怎么做。最后让学生有条理地把这一过程写完整写具体。通过创设情景,指导习作方法,使学生懂得了写作文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等内容写下来。

三、抓住时机,引导观察生活

一部分学生对作文望而生畏,是因为他们觉得没有东西可写。其实,现实生活五彩缤纷,习作素材取之不尽。因此,教师要抓住时机引导学生观察,让他们融入生活,以解决“无米之炊”。

有一天早晨发大雾,我骑车来到学校,衣服上、裤子上都粘着一层细细的小水珠,连头发也湿了。我想这是引导学生观察的好时机。于是我不经任何整理便径直走进教室。同学们见我这个样子,都觉得很有趣。有个学生说:“这是发大雾的缘故嘛!”我紧接着说:“是啊,今天的雾好大啊,那么你观察到发大雾时是怎样的呢?”一石激

起千层浪,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发言。有的说:“我上学的时候看见路旁的小草和树叶上湿漉漉的。”有的说:“我看见汽车呀、摩托车呀都开着灯,灯光很模糊,车还开得很慢呢。”也有的说:”我与同学离得很近了,也看不清他是谁。”还有的说:“我早上一开门,看见有‘烟’飘进来。”??我对仔细观察的学生都给予了表扬,然后要求他们把刚才观察到的内容写成一段话。许多学生不到十五分钟就写完了,写得特别顺畅,而且内容也很具体。学生们都很兴奋。趁此机会,我告诉学生要留心观察生活中天气、事物等的变化,这些变化都是习作的好素材。只要善于观察,一定会写出更好的作文。

四、及时表扬,增强习作信心

要克服学生习作的畏惧心理,还要给学生以成功的体验。对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好词好句,特别是好的题材、有创造性的思维等,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

表扬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符号式、评语式、讲评式、展评式等等。我经常在学生的作文本中用嘉奖符号圈出好词佳句,在旁边写上批注:“这句话写得太棒了!”“写得真精彩!”等鼓励性的语言,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在全班讲评时表扬,既让受表扬的学生体验了成功,也激励其他学生写好作文。另外,通过在“学习园地”展出,向报刊杂志社投稿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习作的信心,使他们爱写、乐写,顺利地走进习作的殿堂。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小学语文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 作者单位:浙江省慈溪市坎墩街道宏 展学校

篇三:走进诗歌的殿堂 领略诗歌的魅力

走进诗歌的殿堂 领略诗歌的魅力

作者:刘晓菊

来源:《新课程学习·上》2013年第11期

摘 要: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一颗瑰丽璀璨的明珠。为了培养小学生学习经典古诗的兴趣,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背诵古诗闯关活动,背十首古诗闯一关,发一张喜报。在此基础上,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轻叩诗歌的大门”语文综合性学习,让学生走进诗歌的殿堂。活动中,学生把语文学习的过程延伸到课外和校外,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键词:诗歌;活动成果;意境

一、精心策划分组,制订活动计划

在进行综合性学习之前,我引导学生根据班上的实际情况精心分组,制订计划。

在学生明确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目标、内容和任务后,为继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采用小组比赛的形式进行,把分组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个个争先恐后,七嘴八舌,提出了不少分组的方案。经过激烈的讨论,全班65名学生自愿结合,形成了五个学习小组:诗海畅游组、民歌童谣组、传说故事组、艺术表演组、诗歌创作组。

为了使活动能顺利开展,我建议各小组民主推选组织领导能力和工作责任心强的同学当选组长,负责本组学习活动的组织、分工、监督等,同时对人员进行合理的分工,明确各自的任务职责,这样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序开展。

二、加强合作探究,促进计划实施

成立学习小组后,各小组开始按计划、按分工有序开展活动。如在诗歌搜集的过程当中,诗海畅游组的同学在组长的带领下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翻阅,查询资料,阅读报刊、杂志和相关书籍,多途径搜集诗歌,分工合作。共同整理、筛选、归类后合编一本诗集《诗情之恋》。

诗歌创作组的同学通过阅读诗歌,也尝试着自己写诗,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艺术表演组的同学利用空闲时间,学唱诗歌改编的歌曲,自编自演古诗改编的小品。传说故事组通过查资料、走访调查等方法搜集资料后,按内容进行分类。各小组成员在活动中学习别人的优点,互学、互查、互评,共同提高。不仅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还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的能力。

三、拓展学习空间,展示活动成果

1.尽情表演,体会诗意

艺术表演组的同学把古诗编演成一个个故事,展开丰富的联想,理解诗意。例如:张××和靳××分别扮演古诗《九月九忆山东兄弟》中的“我”和“兄弟”,用打电话的形式表达“我”的思念之情。《春晓》一诗学生表演“花落知多少时,”他们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展开想象进行创造性的表演:有的摸着后脑,大吃一惊;有的举目远眺,若有所思;有的面露惋惜的神态,还在数着落花。最精彩的要数班上的小才女孙××表演的古筝弹奏《战台风》了,她那娴熟的动作,投入的神情,快速强烈的节奏,一下子让同学们感受到台风袭击码头的惊险气氛以及工人与台风博斗的勇气。活动中,表演的学生陶醉诗情,观看的同学神情专注,人人参与其中,收获颇多。

2.畅游诗海,感受魅力

诗歌畅游组的同学将他们搜集整理的诗集通过丰富多样的朗诵形式展现给大家,有个人朗诵,男女对诵,小组合诵,配乐朗诵,诗表演等。如李×同学朗诵《咏鹅》时,他一边伴着悠扬的曲子,一边装作大白鹅的样子,迈着沉重的步子上台了。当背诵“曲项向天歌”时,他伸长了脖子,摇头晃脑地张大嘴巴,好像真的在引颈高歌。

古诗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情画意”的艺术特点,班里的小画家们个个充分展现自己的绘画才能,据诗作画,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童稚的画笔描绘出诗的意境,为诗歌绘出了一幅幅生动活泼的画面,张贴在黑板、墙面、展板等处。不仅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与此同时,还组织了诗歌知识竞赛,竞赛的题目全部由学生准备。选派组员主持竞赛活动,用多媒体出示赛题,选派两名组员当裁判,公布正确答案,并选派两名组员现场发放奖品。由于时间的关系,诗歌知识竞赛还采用分散进行的方式,如“每日一题”,写在黑板或墙报上,每天更换。同学们兴趣浓厚,积极性高,参与面广。

3.大胆创作,提高能力

诗歌创作组介绍本组同学学习诗歌的收获,重点讲了他们如何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感受,还朗诵自己创作的诗歌。如:党瑞同学仿照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天上雨点大如斗,地上水流似蛟龙”“会议室内千万人,喧哗声传八千丈”等大胆、夸张和神奇想象的诗句。刘×同学展开丰富的联想,运用暗喻的手法创作诗歌《妈妈》,把妈妈比作每天早晨叫我起床的闹钟。崔×同学运用假设手法创作《如果我变成风》,写出了美丽的希望和想象……学生体验了一回当“小诗人”的感觉,明白了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只要我们有一颗童心,敢于大胆想象,锤炼语言,就可以写出有趣的童诗。

在这次“轻叩诗歌大门”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中,学生通过搜集和整理诗歌、欣赏诗歌、朗诵诗歌、创作诗歌、举行诗歌知识竞赛、合编小诗集等活动,拓宽了学习空间,提高了语文实践能力。走进诗歌的殿堂,领略了诗歌独特的魅力!未来的日子里,诗歌必将陪伴他们健康成长!

编辑 段丽君

篇四:走进教室殿堂

走进教室殿堂单元测试 第一章 绪论

1

【单选题】(20分)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A)。

A.专业人员

B.知识分子

C.劳动者

2

【单选题】(20分)

教师职业的专业化集中表现在专业精神、专业知识和(B)三个方面。

A.专业伦理

B.专业技能

C.专业人员

D.专业水平

3

【单选题】(20分)

教师专业技能的发展有确定性和(C )两个显著特征

A.稳定性

B.阶段性

C.变异性

D.不可逆性

4

【单选题】(20分)

教师专业技能的形成途径主要有(C)条

A.4

B.5

C.6

D.7

5

【多选题】(20分)

下列哪几个属于教师专业基础技能( ABC)

A.教师语言技能

B.教学演示技能

C.教学设计技能

D.班级管理技能

第二章教学语言技能

2.1教师有声音语言 2.2教师无声音语言

1

【单选题】(20分)

根据教师工作性质和内容不同,有声语言可分为教学工作语言和(C)。

A.系统讲授语言

B.个别辅导语言

C.教学管理工作语言

2

【单选题】(20分)

教师语言要讲求内容美、形式美、音色美、情感美和(B)。

A.幽默美

B.节奏美

C.句式美

D.简洁美

3

【单选题】(20分)

教师无声语言主要包括教师目光语、身姿语、手势语、表情语和(C )

A.符号语

B.书面语

C.示范语

D.服饰语

4

【单选题】(20分)

教学语言包括有声语言和(A )

A.无声语言

B.物体语言

C.形式语言

D.态语言

5

【多选题】(20分)

优雅的蹲式,一般采取下列三种方式(ABC)

A.点地式

B.交叉式

C.高低式

D.垫底式

第三章教学演示技能

3.1教学写作

3.2板书设计

3.3课件开发

1

【单选题】(20分)

写作需要依据课程标准和(C),从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

A.教学计划

B.教学参考

C.教科书

D.教学进度

2

【单选题】(20分)

(A)替代"教案",体现了教学向学生为中心和主体的转变。

A.“学案”

B.“学习”

C.“自学”

D.“方案”

3

【单选题】(20分)

下列不属于板书的功能的是(D)。

A.信息传输功能

B.知识组织功能

C.示范审美功能

D.教学组织功能

4

【单选题】(20分)

教学演示技能包括教案写作、板书设计和( C)

A.PPT制作

B.备课

C.课件开发

D.多媒体运用

5

【多选题】(20分)

教案写作的步骤有(ABCD )

A.研读教材

B.收集资源

C.确定思路

D.扩展充实和调整完善

第四章教学设计技能

4.1教学设计技能概述

4.2教学目标设计技能

4.3评价任务设计技能 4.4学习内容设计技能

1

【单选题】(20分)

一般而言,教学设计与教学活动在时间先后上的顺序是:( A )

A.教学设计在教学活动之前

B.教学设计在教学活动之后

C.两者同时进行

D.无所谓谁先谁后

2

【单选题】(20分)

最适合小组学习的座位安排设计是(D )

A.秧田式

B.矩形式

C.环形式

D.教学(学习)目标

3

【单选题】(20分)

设计期中(末)试题的第一步是(A )

A.编制“双向细目表”

B.确定不同类型试题的比例

C.编写、修订试题

D.试测

4

【单选题】(20分)

非常具体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教育目标是(D )

A.总目标

B.培养目标

C.课程目标

D.教学(学习)目标

5

【多选题】(20分)

请判断如下学习目标表述方式中,哪些是适宜的?(ABD)

A.儿童应该识别出写有类似发音的单词的图片。

B.儿童应该能对诗歌作出评价。

(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走进艺术的殿堂作文)

C.使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

D.儿童应该能做一位数减法。

E.学生应该唱“义勇军进行曲”。

F.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G.学生应该练习乘法表。

第五章课堂教学技能

导入技能

5.1导入概述

5.2导入技能训练

5.3提问技能

讲授技能

5.4讲授概述

5.5讲授形式及技能训练

结果技能

5.6结课概述 5.7结果技能训练

1

【单选题】(20分)

从巩固所学知识出发设计的提问是(A )

A.回忆提问

B.理解提问

C.应用提问

D.综合提问

2

【单选题】(20分)

课堂教学最主要最常用的方式是(B )

A.课堂导入

B.课堂讲授

C.课堂提问

D.课堂板书

3

【单选题】(20分)

下列不属于导入技能训练的原则的是(D)

A.针对性

B.启发性

C.趣味性

D.多样性

4

【单选题】(20分)

“用惯性来解释为什么汽车开动时,人会往后倒?”这一提问属于哪种类型(A)

A.应用性提问

B.理解性提问

C.回忆性提问

D.分析性提问

篇五:让学生走进阳光、快乐的写作殿堂

让学生走进阳光、快乐的写作殿堂

作者:魏华

来源:《读写算》2014年第03期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关键词】写作兴趣积累留心评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但多年来作文难教,作文难写的思想始终困扰着广大师生,严重地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改革作文教学任务迫在眉睫。作为语文教师,笔者也一直积极投身于改革之洪流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乐趣,使学生下笔有神,乐写、善写作文呢?我认为有必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激发写作兴趣 快乐入门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也说过:“只有在学生情趣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氛围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了兴趣,就可以形成一种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在这种欲望驱使下,能够轻松地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自然地由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学习,甚至把艰苦的学习看成快乐的享受。任何形式的教学都必须遵循兴趣性原则,习作也不例外。兴趣是写作最重要的内驱力,调动学生乐于表达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第一步,也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向导。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一)营造宽松环境,引导写熟悉的内容,以趣激趣。

教师要切实转变观念,充分地尊重和信任学生,和学生开展心灵对话,努力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种种恐惧,营造一个宽松、愉悦、民主的教学氛围,营造一个让学生能在习作中“畅所欲言”的环境。在具体的作文指导过程中应赋予学生写作时思想感情上的自由,少罗列各种条条框框的规矩法则。其次,注意从材料入手,选取学生所熟悉、有深切感受的内容为题,让作文训练仿佛回归到学生自己的生活天地。学生触景生情,思想恣意疯长,难免会有一吐为快、率性而作的冲动欲望。

(二)品尝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欲望。

教师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习作活动满足学生爱表现的天性。例如,有些习作并不见得好,但在遣词造句或思路清晰等某方面有亮点,也可为此喝彩。在给成绩时,教师更不应该“一刀切”,对不同水平学生的不同进步给予不同的衡量。对于后进生,更要加倍关爱,耐心指导,稍微有丁点进步,及时鼓励。

二、积累丰富的材料,下笔有话可写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历史的长河里激起过多少朵晶莹的浪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学宝库里有多少脍炙人口的杰作。如《西游记》、《安徒生童话》等文学名著,语言华丽多彩,生动活泼,意义深远,因此值得学生学习、借鉴。引导学生多看适合他们年龄、社会阅历阅读的各种书籍,越广泛越好。教育学生随身准备一个记录本,遇到好的名言、佳句就摘录下来,随时积累写作素材。另一方面,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汲取原始素材,留意身边的任何事,学会评价、鉴赏美丑、善恶、判断是非。尽可能创造条件,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多了解社会,多接触大自然,组织参观、游览,使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这样,使学生不但会学习、能分析,而且见多识广,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

三、留心生活点滴小事,有感而发

文为心声。“文学贵为有感而发,缘事而发。”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文为心声的道理。有许多学生写作时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说明学生对生活缺乏体验,心中缺少对生活真切的感受。因此,常常一节课过后,有的学生作文本上仍然只有一个题目或几句话。怎样改变这种状况,我认为要激发学生的生活联想,形成生活积淀。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做到“日忆”,即每日一忆,对当天发生的事情进行一次回忆,想想有什么事可以成为作文素材。对“日忆”的要求即入睡前,把一天中经历的事情在脑海里演一遍电影——把有意义的事情挑选出来,思考可以把它写成什么作文——这是记得。为了带动全班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日忆,笔者经常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比赛,看看谁说得事数量多,质量高。比赛时,总是以身作则,跟学生一起参赛,说一说今天有哪些事可以写成作文。这就为作文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材料宝库,不再为无事可写发愁了。

四、师生共同评议,写有所成

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新的教育观念提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诚然,学生是一个有意识、有自觉性的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都有自己的独特生活经历以及个性特征、知识水平、人格尊严,学生有其自主作用和独立倾向。因此,作为教师应该与学生平等相处,在课堂上形成平等的朋友关系。讲评时,教师当堂宣读学生写的作文,引导他们仔细聆听,说说那些作文写得较好,为什么?启发学生评价。学生兴趣激发了,都积极踊跃发言,教师再宣读作文评语,学生惊讶的发现自己的评价与教师的有的同出一辙,有异曲同工之妙。教师适当给予表扬、鼓励。教师再给优秀学生提供一个自我表现的舞台,使小作者通过面对全体学生朗读优秀习作,产生一定的成功感。班级里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种喜欢习作的氛围。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相信只要学生持之以恒,做生活的有心人,勤思考、勤练笔就一定能培养出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让学生在写作的殿堂里,阳光、快乐地畅游。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陈晓波 张洪玲:《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4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