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沉思录》,内容简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5:27:22 体裁作文
《沉思录》,内容简介体裁作文

篇一:沉思录

沉思录编辑《沉思录》是公元2世纪后期古代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传下来的一部个人哲学思考录,主要

思考人生伦理问题,兼及自然哲学;是奥勒留所作的一本写给自己的思想散文集。这本与自己的十二卷对

话,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所写,是斯多葛派哲学(斯多亚哲学)的一个里程碑。 [1] 作品名称沉思录外文名称Meditations创作年代公元2世纪作 者马可·奥勒留目录1

6作者简介

1内容简介编辑沉思录《沉思录》来自于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身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摆

脱了激情和欲望、冷静而达观的生活。马可·奥勒留在书中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

、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要摈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

正直地思考。而且,不仅要思考善、思考光明磊落的事情,还要付诸行动。

马可·奥勒留把一切对他发生的事情都不看成是恶,认为痛苦和不安仅仅是来自内心的意见,并且是可以

由心灵加以消除的。他对人生进行了深刻的哲学思考,热诚地从其他人身上学习他们最优秀的品质,果敢

、谦逊、仁爱??他希望人们热爱劳作、了解生命的本质和生活的艺术、尊重公共利益并为之努力。《沉

思录》是一些从灵魂深处流淌出来的文字,朴实却直抵人心。[1] 2作品目录编辑译者前言 一本写给自己的书

[1]

作者简介编辑马可奥勒留马可·奥勒留:(Marcus Aurelius,公元121—180年)著名的“帝王哲学家”

,古罗马帝国皇帝,在希腊文学和拉丁文学、修辞、哲学、法律、绘画方面受过很好的教育,晚期斯多葛

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奥勒留也许是西方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哲学家皇帝。自青年时代起即三度出任执政官,

并在40岁(161年)时成为拥有全权的皇帝。但是,他坚持同养兄维勒斯一道继承皇帝之位,形成罗马帝

国的历史上第一次由两位具有同等地位和权力的皇帝共执朝政。他为帝国夙兴夜寐地勤勉工作,作为体恤

民情的法律实践者,他颁布大量法令,作出诸多司法决定并从民法当中删除不合理的条款,作为统帅,他

为平定兵患动乱而风尘仆仆征战四方,并最终死于军中。利用辛劳当中的片暇,他不断写下与自己心灵的

对话,从而著就了永悬后世的《沉思录》。他是一个比他的帝国更加完美的人,他的勤奋工作最终并没有

能够挽救古罗马,但是他的《沉思录》却成为西方历史上最为感人的伟大名著。

你的心也许会破碎,但人们却依旧会像从前一样生活 ——马可·奥勒留

2、 人们相互蔑视,又相互奉承,人们各自希望自己高于别人,又各自匍匐在别人面前。 ——马克·奥

勒留 《沉思录》

3、 凡是符合本性的事情,就都值得去说,值得去做。不要受责备或流言的影响。如果你认为说得对、做

得好,那你就不要贬低自己。别人有别人的判断方式,有自己的特殊倾向,不要去理会他们。

的路,按照你自己的本性,遵循共同拥有的本性。因为此二者只有一条共同的唯一的路。 ——奥勒留 《

沉思录》

4、 不要为将来担忧。如果你必须去到将来,你会带着同样的理由去的,恰似你带着理由来到现在。一个

人不管别人的言行思想是否正确,只管注意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那么这个人的生涯将是何等丰富!老实

讲,一个好人是不要窥察别人内心的黑暗,而是“目不斜视地直赴目标”。 ——奥勒留 《沉思录》

5、 绝不要去猜测别人的心里在想什么,琢磨别人的心思得的人从来都不是幸福的人。每个人都应该关注

自己的内心的所思所想,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那是很可悲可叹的。 ——马可·奥勒留 《沉思录》

6、 记住:过了今生今世,人就再也得不到什么来生来世。眼前的人生,对谁都无二致。我们浪费或得到

的,恰恰都是正在飞逝的光阴。 ——马可·奥勒利·乌斯 《沉思录》

7、 做事不可迟缓,言谈不可杂乱,思想不可游移,灵魂不可完全倾注于自身,或者过分焦躁不安,生活

中不可始终忙碌不止。 ——奥勒留 《沉思录》

8、 当你做摆在你面前的工作时,你要认真地遵循正确的理性,精力充沛,宁静致远,不分心于任何别的

事情,而保持你神圣的部分纯净,仿佛你必定要直接把他归还似的;若你坚持这一点,无所欲望亦无所畏

惧,满足于你现在合乎本性的活动满足于你说出的每个词和音节中的勇敢的真诚,你就能生存得幸福。没

有人能阻止这一点。 ——马可奥勒留 《沉思录》

9、 一方面能足够强健地承受,另一方面又能保持清醒的品质,正是一个拥有一颗完善的、

魂的人的标志。 ——马可·奥勒留 《沉思录》

10、 你没有闲空或能力阅读,但是你有闲空或能力防止傲慢,你有闲空超越快乐和痛苦,你有闲空超越

对虚名的热爱,不要烦恼于愚蠢和忘恩负义的人们,甚至不要理会他们。 ——马克·奥勒留 《沉思录》

11、 一个人退到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如退入自己的心灵更为宁静和更少苦恼,特别是当他在心里有这种思

想的时候。 ——马可奥勒留 《沉思录》

12、 惟一能从一个人那里夺走的只是现在。如果这是真的,即一个人只拥有现在,那么一个人就不可能

丧失一件他并不拥有的东西。 ——马可·奥勒留 《沉思录》

13、 和我同进入这个世界的人,其中有多少已经离去。 ——玛克斯·奥勒留 《沉思录》

14、 不要不情愿地劳作,不要不尊重公共利益,不要不加以适当的考虑,不要分心,不要虚有学问的外

表而丧失自己的思想,也不要成为喋喋不休或忙忙碌碌的人。同时,也欢乐吧,不寻求外在的帮助也不要

别人给的安宁。这样一个人就必然笔直地站立,而不是让别人扶着直立。 ——马可奥勒留 《沉思录》

15、 丢开你的意见,那么你就丢开了这种抱怨:“我受到了伤害。”而丢开“我受到了伤害”的抱怨,

这伤害也就消失了。 ——马可·奥勒留 《沉思录》

16、 不要去注意别人心里在想什么,一个人就很少会被看成是不幸福的,而那些不注意他们自己内心的

活动的人却必然是不幸的。 ——马可·奥勒留 《沉思录》

17、 当身体依旧健壮时,就已在人生之路上蹒跚踉跄,这是灵魂的羞耻 ——马可·奥勒留

18、 如果你做你生活中的每一个行为都仿佛是它最后的行为,排除对理性命令的各种冷漠

态度和强烈厌

恶,排除所有虚伪、自爱和对给你的那一份的不满之情,你就将使自己得到解脱。 ——马可·奥勒留 《

沉思录》

19、 记住你已经把这些事情推迟得够久了,你从神灵得到的机会已经够多了,但你没有利用它。你只有

有限的时间,如果你不用这段时间来消除你灵感上的阴霾;它就将逝去,你亦将逝去,并永不复返。 —

—马可·奥勒留 《沉思录》

20、 永远记得,你不需要拥有很多,就能拥有一个快乐的生活! ——马可·奥勒留

21、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足够的,但你的生命却已接近尾声,你的灵魂却还不去关照自身,而是把你的幸

福寄予别人的灵魂。 ——马可·奥勒留 《沉思录》

22、 不要对事物抱一种那错待你的人所抱的同样的意见,或者抱一种他希望你有的意见,而是要按其本

来面目看待事物。(www.siaNDian.com 闪$点情 话网) ——马可·奥勒留 《沉思录》

23、 当你不把你的思想指向公共福利的某个目标时,不要把你剩下的生命浪费在思考别人身上。因为,

当你有这种思想时,你就丧失了做别的事情的机会。这个人在做什么,为什么做,他说了什么,想了什么

,争论什么,注意所有这些事情将使我们忽略了观察我们自己的支配力量。所以我们应当在我们的思想行

进中抑制一切无目的和无价值的想法,以及大量好奇和恶意的情感。 ——马可奥勒留 《沉思录》

24、 我们全都是短命人,回忆者和被回忆者全都一样 ——马可·奥勒留

25、 一切遭遇是公平而适度的 ——马可·奥勒留 《沉思录》

26、 你是个老年人了,不要再做奴隶,不要再做被各种私欲所牵扯的傀儡,不要再令他怨

篇二:沉思录读后感

【所读作品内容简介】:

《沉思录》是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所著,这本十二卷自己与自己的对话,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所写,是斯多葛派哲学的一个里程碑。《沉思录》来自于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身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摆脱了激情和欲望、冷静而达观的生活。

【文章内容简介】:

马可·奥勒留在书中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要摈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正值地思考。而且,不仅要思考善、思考光明磊落的事情,还要付诸行动。

马可·奥勒留把一切对他发生的事情都不看成是恶,认为痛苦和不安仅仅是来自内心的意见,并且是可以由心灵加以消除的。他对人生进行了深刻的哲学思考,热诚地从其他人身上学习他们最优秀的品质,果敢、谦逊、仁爱??他希望人们热爱劳作、了解生命的本质和生活的艺术、尊重公共利益并为之努力。《沉思录》是一些从灵魂深处流淌出来的文字,朴实却直抵人心。

【正文】:

“环顾历史,那些赫赫有名的人物都到哪里去了?他们像一股青烟消失了。”这是年11月19日温家宝总理在新加坡访问、会见中国驻新使馆人员和中资机构代表时,道出的意味深长的话。这句话原本出自古罗马著名的“哲学家帝王”马可.奥勒留撰写的《沉思录》。温总理还说:“这本书《沉思录》天天放在我的床头,我可能读了有100遍,天天都在读。”

这是一本写于公元2世纪的书,虽已过去了近2000年,但它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给予人们无穷的力量;这是一本由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所著的书,作者的身份也足以体现出这本书在历史长河中的独特魅力。贵为一国之君,奥勒留没有那与生俱来的霸气和专横,在位的近20年中,他几乎没有在宫殿中享受奢华的生活,而是在军营中度过了劳顿的峥嵘岁月。这本书绝大多数的内容就是在营帐中写就的,它是自己与自己之间的对话,是来自于灵魂的思索与探求。

人,是一种有理性的动物,是一种会思考和创造的动物,但许多人却不能理性的看待世界和自身。何为理性?《沉思录》里说,合乎公共利益合乎自身本性,做一切事情对待任何事物,从容客观冷静的对待,果断迅速的处理它们,对未来保持镇定就是理性!

我想,理性需要克服的是愚昧和固步自封。想要理性,得从许多方面获得经验或者知识,接受和消化它们。而接受和消化需要克服自身许多不良的惰性。没有一个人,与生俱来就是懂得理性的思考问题,也没有一个人,吃过许多苦头经历许多动荡后还愚昧无知。理性需要承受,理性需要历练,理性需要思考。读哲学和心理学是升华思想的一个好办法。在那些理性的书本中,我们会很

轻易的接触那些深刻的经验,耳濡目染也就容易使自己的思想严谨和理性。

人不是一开始就是豁达的人。许多时候,在待人处世中,我们会和很多很多的人打交道,会有所争论。争论即各自坚持自身的观点,表达出来无法和别人的保持同一理念时所产生的互相说服的状况。和朋友争论,和陌生人争论,或者和仇人争论。有些人出于理性的思考,即使面临争论,他所表达的依然坚持事实和正义;也有些人却出于偏激狭隘的理念,猛烈抨击所有与自己相反的观点和说法。

偏激,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为人处世的态度。偏激的人无法全面的看待与自己相违背的事物,固执于自身的理念,不愿改变一丝一毫。同理,偏激的人的思想无法和社会的发展同步。它束缚着人们的思想和眼光,是我们走向光明美好的未来的迷雾,阻碍我们正确的思考自身长远的计划;它是一种极端落后的精神毒药,毒害着人们的思想,让人们的理性掉入黑暗的深渊,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人是有惰性的动物。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可以做更少的工作,而又得到更多的回报,这是人们的惰性。但假如可以客观点的看待,付出和收获总是保持动态的平衡,想得到更多,相应的付出也要更多。有人会觉得自己的人生时常会空虚和烦闷,也有些人的生活充实恬淡美好。从义务的角度来说,这两种不同就是因为两种人是否尽了自己本该尽的义务。尽了自己人生义务的人,他的内心充满了虔诚和期待,他从他的辛苦工作中得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像精神上的积极和饱满,物质上的丰硕和富足等。他们不需要自怨自艾,他们也不会刻意逃避生活赐予的责任。

每个人都需要尽自己的义务。学生需要读好自己的书,工人需要完成自己的工作,医生需要救治应诊的病人??内心淡定的接受上天安排的义务,努力做好我们就可以得到满足和快乐。

作者是“重视整体、重视义务的”。“人不能脱离社会、脱离整体而存在”。“人作为宇宙的一部分、个人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对于来自整体的一切事物就都要欣然接受,都要满意而勿抱怨,因为,如果凡是为了整体的利益而必须存在的,对于个体也就不会有害”。“不损害国家的事情,也不会损害到公民”。“不要以恶报恶,而是要忍耐和宽容??我们要表现得高贵、仁爱和真诚”。“我也可以做在我力量范围之内的事情,这就是按照本性生活,做一个正直、高尚、有道德的人,这是什么力量也不能阻止我的,谁也不能强迫我做坏事”。“德性是不要求报酬的,不仅要使行为高贵,而且要使动机纯正,要摈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不仅要思考善、思考光明磊落的事情,还要付诸行动,行动就是你存在的目的,全然不要再谈论一个高尚的人应当具有的品质,而是成为这样的人”。

总之,作者“所追求的生活是一种摆脱了激情和欲望、冷静和达观的生活,恬淡自足,一方面坚持自己的劳作,并把它看作是自己的应分;另一方面又退隐心灵,保持自己精神世界的宁静一隅”。但其所蕴涵的那种胸襟博大的世界主义,那种有关自然法和天赋人权、众生平等的学说,却

越过了近二千年漫长的时代,对近现代的社会政治理论及实践仍然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费迪曼说:《沉思录》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魅力,说它甜美、忧郁和高贵。而我则更喜爱它的高贵以及作者心灵的安宁和静谧。《沉思录》的最后一段,虽让人感到忧郁,因为这就是人的命运,人难逃此劫。即使你觉得你的戏还没有演完,新的演员已经代替你成为主角了,又使人感到高贵,因为人们可以体面、庄严地退场,因为他们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并给新来者腾出了地方。只要让自己的心灵沉静下来,就能够从这些朴实无华的句子中读出许多东西。这不是一本时髦的书,却是一本经久的书,你一生中会有需要读到它的时候。“近两千年前有一个人写下了它,再过两千年一样也还会有人喜爱它”。

【教师评分】:

篇三:沉思录读后感

一. 图书信息 沉思录

出版发行:中央编译出版社

印 刷 :北京新丰印刷厂

开 本 :880x1230 毫米 1/32

字 数 :180千字

印 张 :13.75

版 次 :2009年2月第一版第三次印刷

经 销 :全国新华书店

二. 作者简介

马可﹒奥勒留﹒安东尼(公元121-180年),原名马可﹒阿尼厄斯﹒维勒斯。著名的“帝王哲学家”古罗马帝国皇帝,生于罗马,幼年丧父,是由母亲和祖父抚养长大的,并且在希腊文学和拉丁文学、修辞、哲学、法律、绘画方面受过很好的教育,他从他的老师那里熟悉和亲近了斯多葛学派的哲学,并在其生活中身体力行,成为晚期斯多葛学派代表人物之一。《沉思录》一书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写成的。奥勒留是一个比他的帝国更加完美的人,他的勤奋工作最终并没有能够挽救古罗马,但是他的《沉思录》却成为西方历史上最为感人的伟大名著。

三. 故事梗概

《沉思录》是奥勒留写给自己的一本书,这本自己与自己的十二卷对话,主要体现了斯多葛学派的思想,即斯多葛派对人的要求:遵从自然而生活,或者说,按照本性生活,而所谓自然、本性,司机上也就是指一种普遍的理性,或者说一种普遍的法。他在《沉思录》中常常讲到一个人的身外和身内的神,讲到身外的神把自己的一部分分给了人的理想灵魂,人凭内心的神,或者说凭自己支配的部分,就能认识身外的神,就能领悟神意。

四. 作品特点

《沉思录》是作者写给自己的,而不是供出版的,而且,这里是自己在同自己对话,字里行间常常出现的不是“我? ?”,而是“你? ?”,并常常用破折号隔出不同意见。既然是自己与自己的对话,自己说服自己,自然也就不需要过分讲究辞藻、注意交代和安排结构,而是注意一种思想的深入和行进。有时话没说完又想到别处并经常看到“但是”这样的转折。我们需要在阅读中牢记这些,不然,也许会因为它不是一个精美的体系而感到失望。只要我们让我们的心灵沉静下来,就能够从这些朴实无华的句子中读出许多东西.这不是一本时髦的书,而是一本经久的书,买来不一定马上度,但一定会有需要读它的时候。近两千年前有一个人写下了它,再过两千年一定也会有人去读它。

五. 读后感

《沉思录》是一本启迪智慧、发人深省、可以促使人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得以纯洁而高尚的哲学自省书,是古罗马皇帝先哲马可.奥勒留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它使人建立朴实的信仰和高贵的道德,在历史的长河中散发出庄严不屈的精神魅力。温总理给予它很高的评价,他说:“这本书天天放在我的床头,我可能读了有100遍,天天都在读。”

《沉思录》中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冗长的说教,却处处闪烁着智慧的火花。书中的许多思想,即使在两千年后今天也能引起我们的共鸣。作者从哲学高度对人生真谛进行思考,深刻、睿智,让人高山仰止。读《沉思录》会让人在高雅思想和纯净心灵中得到慰藉。

《沉思录》非常关注人的修身养性。作者要求自己至少应该做到:其一,意志要坚强。“每时每刻都要保持意志坚定,像一个罗马人、一个大丈夫那样,一丝不苟地、保持尊严去完成要做的事情,始终怀着友爱、自由和正义之情感去行事,心理不要存有其他念头”。其二,贪欲要抑制。“追求不可能的事情便是疯狂,但恶人做事不可能不疯狂”,他认为:“由欲望而引起的过错比愤怒引起的过错更应该受到谴责。因为当一个人愤怒时,他是由于某种痛苦或内心的煎熬而失去了理智,但那些受欲望驱使而犯罪的人却是因为经不住快乐的诱惑,他的过错也就更不道德、缺乏男人应有的自制力”。他告诫自己:“你所没有的东西,不要想入非非,梦想着已经得到了,要从你已经拥有的东西里面挑出那最好的,想想看,这些东西倘若你现在不是已经拥有,你该多么渴望得到啊”。其三,思想要公正。“什么才是值得我们追求的呢?只有一件:思想公正,行为无私,为人诚实。对于所经历的一切都淡然愉快地接受,从不大惊小怪,因为这一切都源于同一个命运的安排”。他在内心里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做事不要违心,不要自私,不要轻率,不要三心二意;不要用华丽的言词来装饰你的思想,也不要喋喋不休,或好管闲事”。

坚强意志、克服贪欲、端正思想。说的多好啊!内心的自由,来自于执着,不是对表象的执迷,而是对内心准则的坚持。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只有不断的自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才会产生坚定执着追求的勇气,才会获得内心自由的幸福。

另外,书中提到我们每天都要准备碰到各种各样不好的人,但由于他们是我的同类,我仍然需要善待他们。不要以恶报恶,而是要忍耐和宽容,人天生就要忍受一切,这就是人的义务。要恶人不作恶,就像想让无花果树不结果一样,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要能完成自己的义务就够了,对于其他的事情完全不要操心,

我们要表现得高贵、仁爱、真诚。我对此表示非常认同!

最后奥勒留谈到:德行是不要求报酬的,是不希望别人知道的,不仅要使行为高贵,而且要使动机纯正,,要摒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要使自己专注于这样的思想:即当你在思考时,别人问你想什么,你任何时候都能立即坦率地说出来。而且,不仅要思考善、思考光明磊落的事情,还要付诸行动,行动就是你存在的目的,全然不要再谈论一个高尚的人应当具有的品质,而是成为这样的人。这不仅是他对自己的期望,更是我们每个人应该懂得并期望自己成为的。《沉思录》是一本只读一遍根本不能完全领悟的书,我会重复读下去。

篇四:沉思录有感 读书报告读后感

沉思灵魂

——读《沉思录》有感

作者:马可·奥勒留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马可.奥勒留.安东尼——斯多亚派着名哲学家。美国一位教授、《一生的读书计划》的作者费迪曼认为《沉思录》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魅力,说它甜美、忧郁和高贵。有人是这样来解释它的:它的高贵,也许是来自作者思想的严肃、庄重、纯正和主题的崇高;它的忧郁,也许是来自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己和自身所处的混乱世界的感受;而它的甜美,则只能是由于作者的心灵的安宁和静谧了。

阅读心得

有人说,人之所以和野兽不同,就是因为人学会了思考,而野兽更多的是按照本能行事。区别于野兽,人类会思考人生,会探寻自我,会研究存在的意义。于是,一代又一代的人类在不断的探寻中进化发展,渐渐形成了如今的人类世界——复杂而瑰丽的世界。无数的实例告诉我们,只有学会反思自我的人,才有可能摆脱庸碌无为,在历史的星河中成为耀眼的恒星。

古往今来,有许多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留给后世众多的著作,里面记载了他们的思想,传播了他们的精神,指引后世人们去理解、效仿,甚至超越。而《沉思录》无疑就是众多闪耀先人智慧的著作之一。

或许,有人会说,写作《沉思录》的作者马可.奥勒留.安东尼——斯多亚派着名哲学家、古罗马帝国皇帝早已消失在时间的洪流中,他的时代也一去不复返,他的思想早已不适合现代社会,我们大可不必如此看重这本书。然而,不可否认,自古以来,我们总能从不同的伟人身上找到某些共通的东西,完全凭借运气而成功的人不可能存在。坚毅、富于探究精神、善于思索、强大的实践精神、善良的内心种种种种美好的品质,都值得我们学习。通俗的说,我们要学习的是他们的精神,但我们自己也要有主见,一味的照搬书本是万万不行的。首先了解著书者的思想,继而从中借鉴我们需要或者认为一定要坚守的思想品质,正是一位合格的读者应当做到的事。当然,一本合格的思想巨著,是肯定不仅仅只是阅读一遍就可以的,反复的理解阅读才更有助益,否则半本《论语》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帮助赵普治天下的。

《沉思录》的第一卷就让我印象深刻。在这一卷中,马可.奥勒留叙述了很多他从他人身上学到的优良的习惯和美好的品质。可以说,有很多甚至是相当繁琐和细小的生活细节——譬如说他从拉斯蒂克斯学会了以朴素的风格写信。他善于看到他们的优点,并且乐于学习这些优点,使之成为自己的闪光点。在第一卷里,你可以找到交友心得,读书方式,大度、友善、简朴、谦虚、善思等等等等的生活经验。看过第一卷,不由得就会想起《论语》里“三人行,必有吾师焉”这句话。虽然我们中国人有很多都能流畅的背诵此句,但事实上,很少有人能够去实践——更多的人会选择注意周围人的缺点,而非关注他人的优点。就这方面来说,显然马可.奥勒留这位古人比我们现代人做的更好。就我来说,马可.奥勒留更令我佩服的不仅仅是关注他人的优点,并且学习它们,而是他在关注他人优点的同时不会单纯模仿他人的行为。他有更好的选择——思索这种行为背后代表的品质并贯彻它们。一般来说,好的行为习惯的确有助于人的成长,但更重要的应该是内心的东西。举一个比较中国化的例子:酒肉和尚。一般来说,酒肉和尚是比较令人讨厌的,因为在传统观念中,和尚应当遵守清规

戒律,保持身心的洁净,因此喝酒吃肉是违反和尚的戒律的。然而,在中国对于酒肉和尚还有一种说法,就是“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这句话大概的意思就是和尚犯了吃荤这一戒律也没什么大不了,只要心怀佛祖,一心向佛就行了。坦白说,我是这种说法的支持者。真正的“佛”应当是精神和灵魂上的,不必太过拘泥于形式,形成食素、朴素生活固然有助于帮助人们摒除俗世,避免被万丈红尘所扰,但太过在意也会成为一种执念。因此,当我们向别人学习的时候,不仅仅是要模仿他们的行为模式等外在表现,而是应当透过现象看本质,学习更深层次的东西。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有那种能力看清楚,所以适当的模仿也是完全必要的,我们所要做的仅仅是不单单满足于模仿而已。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从马可.奥勒留身上学到很多。

对于哲学,我研究并不深,事实上,有时候我很难理解哲学先贤们的著作,因此不得不逐字逐句,反反复复的思索同一个句子甚至同一个词语才能理解他们伟大思想的冰山一角。因此,厚颜的说,在整篇《沉思录》中,我理解最深、感慨最深的就是卷一,至于剩下的十一卷,我只是能够读懂一些皮毛,就整体印象来说,看完《沉思录》,觉得在某些思想上,它和我国古代所有的“道”的思想有一些共同点。马可.奥勒留是斯多亚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斯多亚派哲学主要是一种伦理学,其目的在于为伦理学建立一种唯理的基础,它把宇宙论和伦理学融为一体,认为宇宙是一个美好的、有秩序的、完善的整体,由原始的神圣的火演变而来,并趋向一个目的。人则是宇宙体系的一部分,是神圣的火的一个小火花,他自己也可以说是一个小宇宙,他的本性是与万有的本性同一的,所以,他应该同宇宙的目的相协调而行动,力图在神圣的目的中实现自己的目的,以求达到最大限度的完善。为此,他必须让自己的灵魂清醒,让理性统率自己,正如它统率世界一样。在《沉思录》中,马可.奥勒留的确描述了很多条他思索的有关自身和宇宙关系的内容。所以,斯多亚派对人们的要求是:遵从自然而生活,或者说,按照本性生活(nature有"自然"、"本性"两层意义),而所谓自然、本性,实际上也就是指一种普遍的理性,或者说逻各斯(在某些方面类似于中国的"道"),或者说一种普遍的法(自然法的概念就是由此而来)。自然──本性──理性──法,不说它们有一种完全等价的意义,它们也至少是相通的,并常常是可以互用的。

马可.奥勒留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事实上,身为一名帝国皇帝,他无疑是并不如何成功的。马可.奥勒留在位近二十年,这是一个战乱不断、灾难频繁的时期,洪水、地震、瘟疫,加上与东方的安息人的战争,来自北方的马尔克马奈人在多瑙河流域的进逼,以及内部的叛乱,使罗马人口锐减,贫困加深、经济日益衰落,即使马可.奥勒留以其坚定精神和智慧,夙兴夜寐地工作,也不能阻挡古罗马帝国的颓势。在他统治的大部分时间里,尤其是后十年,他很少呆在罗马,而是在帝国的边疆或行省的军营里度过。《沉思录》这部写给自己的书,这本自己与自己的十二卷对话,大部分就是在这种鞍马劳顿中写成的。这一本书可以说是他毕生思想智慧的结晶,即使作者本人的命运并不顺遂,但在《沉思录》中,我们仍可以看到它其中所蕴涵的那种胸襟博大的世界主义,那种有关自然法和天赋人权、众生平等的学说,就算越过了漫长的时代,对近现代的社会政治理论及实践仍然产生着影响。

然而,《沉思录》中所表现出的思想也并不能说是完全真确的。斯多亚派哲人所追求的生活是一种摆脱了激情和欲望、冷静和达观的生活,他们把一切对他们发生的事情都不看成是恶,认为痛苦和不安仅仅是来自内心的意见,而这是可以由心灵加以消除的。他们恬淡、自足,一方面坚持自己的劳作,把这些工作看作是自己的应分;另一方面又退隐心灵,保持自己精神世界的宁静一隅。我们一方面看到斯多亚派哲学精神的巨大力量,看到它如何泯灭社会环境的差别而造成同一种纯净有德的个人生活;另一方面又看到这种精神的相当无力,它对外界的作用,对社会的影响几近于零,因为它本质中确实含有某种清静无为的因素。尽管我们都承认马可.奥勒留的思想境界的确很高,可他的思想并没有帮助他巩固古罗马帝国的政权,阻止这个伟大帝国的颓势。有时伟大的思想的确可以改变现实,但有的时候,正因为

现实需要,某些思想才能显示出伟大。任何思想,都不应该脱离了现实而存在。在斯多亚派哲学中有令人感动的对道德人格的高扬,但也有令人泄气的对斗争和进一步超越的放弃。它也许永远不失为一条退路,但对于朝气蓬勃、锐意进取的人,尤其是生命力洋溢的青年人来说,走这条路也许还是一件太早的事情

因此,就现实条件来说,在更为快节奏、注重效率的现代世界,《沉思录》能够帮助我们浮躁的心淡定下来,使我们更为冷静的对待自我,思考自己的人生,但在我们这个年纪的青年,大可不必学习其中比较消极的思想,在我们这个年纪,永远都是最有资格说“我要一搏”的!我们可以欣赏“灵魂是一涡流,命运之谜不可解,名声并非根据明智的判断。一言以蔽之,属于身体的一切只是一道激流,属于灵魂的只是一个梦幻,生命是一场战争,一个过客的旅居,身后的名声也迅速落入忘川。”但是,请不要过于在意,在这个年纪,无所顾忌的去闯才是真正的肆意!或许,当一切波涛都归于平静的海湾,当岁月的痕迹爬上我们的脸颊,我们可以再沏一壶热茶,静坐于午后的阳光下,翻开《沉思录》,静赏书中落花,与马可.奥勒留再一次相约书中,到时候,我们或许更能理解当年的罗马皇帝是以怎样的心情,写下这些闪烁着智慧光芒的沉思。

篇五:部分热门学习书目内容简介

部分推荐书目简介

《信心与希望:温家宝总理访谈实录》

收入温家宝总理2009年和2010年两次与人民进行在线交流以及在中南海紫光阁接受新华社记者独家专访的内容,同时收入与这三次活动有关的侧记文章,并配有温总理近期考察调研的珍贵图片31张。极具文献、收藏价值。温总理在访谈中涉及到中国经济走势、民生大计、教育问题、中美关系、反腐倡廉等一系列热点和焦点问题,从容自信,真诚感人。原汁原味的访谈实录,充分体现出泱泱大国总理的风范和亲民爱民的情怀。

《邓小平与外国首脑及记者会谈录》

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精选了邓小平会见各国首脑时的谈话内容,第二部分精选了以小平回答记者提问时的谈话内容。

《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下)

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薄一波的回忆并带有研究性质的有关中国当代史的专著。分上、下两卷。分别论述了1949年到1956年间党和国家有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些重大决策的形成过程,以及一些重大事件的来龙去脉。 《社会主义五百年》

本书采用中国传统文学章回演义的体裁,将中国的社会主义思想史、社会主义运动史、中国共产党历史和中国近现代史的有关内容熔于一炉,既有对重大历史事件客观中肯的阐述,对重要历史人物生动形象的刻画,又有作者精辟深刻的思想评述。形式新颖生动,文笔简洁流畅。

《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1》

紧密联系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对有关问题作了深入浅出、有针对性和说服力的回答,既分析了“怎么看”又阐明了“怎么办”,观点准确、说理透彻,文风清新、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可读性强,是广大干部群众、青年学生进行理论学习和开展形势政策教育的重要辅助材料。

《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无与伦比的北京奥运会,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在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经济依然快速增长,这一系列重大成就和标志性事件,使国际社会刮目相看中国和中国共产党。于是,“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中国经验”等等成了国内外许多人探讨的问题。一些有识之士在思考,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执政成就?为什么这一个政党成立已经90年、执政超过60年,依然能够充满生机和活力?

《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2010》

2009年,面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国文化产业仍然呈现了蓬勃的发展态势,“三网融合”为文化内容的传播方式带来革新与飞跃,文化体制改革进入了全面推进的新阶段,政府与金融机构的合作为文化企业提供了丰富的融资手段,等等。然而,在这些大趋势的背后,对文化产业客观发展规律的探索、对本土化发展特征与路径的把握、数字化浪潮中的利益分割、现代监管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既是呈现在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制定者面前的严峻考验,也是每个文化企业管理者不得不关心的话题。

《中华文化四十七堂课:从北大到台大》

主体内容是余秋雨先生以整整一年时间,为北京大学中文系、历史系、哲学系、艺术学院的部分学生,开设的一门课程,内容是中华文化史。 《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交流》

基于作者丰富公共外交活动的个人经历,凝练了作者对公共外交和跨文化交流的感悟。《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交流》中既不乏理论的深度,又有着生动的案例与实践。

《世界知识年鉴(2010/2011)》

主要介绍2009年的世界政治经济大事和各国(地区)基本情况。

《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第7版修订版)(中文版)(上下册)》

分八个部分,四十四个章节,主要讲述了世界历史的进化,世界文明的发

展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全球化与文化》

本书首次引入了社会理论和文化研究理解全球化问题。本书首先分析了全球化进程和当代文化变迁之间的关系,进而把这种分析同有关社会的现代性和文化的现代性的相关争论联系在了一起。本书的核心,是对全球现代性复杂的、模棱两可的活生生的体验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

《现代美国社会与文化》

《现代美国社会与文化》分为两卷共25个单元,每个单元由3~5篇文章组成。全书共选用各方面,分为美国史地、人口概况、社会价值观、青年与老年人问题、种族问题、政党的作用和政府官员的选举、法律制度、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社会福利等。全书除个别篇章由英国人所写外,均由美国人撰写。这些文章是美国人对自己国家的感受和看法,而非其他人对这个国家作出的评价。可以说是一本美国人谈美国的专集。

《世界主要国家语言推广政策概览》

中国是汉语国际传播的大后方。重视汉语国际传播,更须加强国内汉语教育与研究,树立母语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固本方能强末,根深才能叶茂。语言文字工作有国内、国外两个大局,“外热内冷”为病。和谐发展为智。

《世界语言简史(第2版)》

人类的语言始终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话题。世界上究竟有多少种人类语言?语言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各语言之间有哪些共性、差异和亲缘关系?关于人类在交际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的诸多问题,《世界语言简史(第2版)》提供了简明扼要且翔实可靠的内容来为您解答。从令人兴奋的古埃及象形文字和苏美尔人楔形文字的破译,到各个不同语系、语族和语支的发展和扩大,再到人工语言世界语……《世界语言简史(第2版)》将带您畅游人类语言的斑斓世界。 《金字塔原理: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的逻辑》

金字塔原理是一种重点突出、逻辑清晰、主次分明的逻辑思路、表达方式和规范动作。金字塔的基本结构是:中心思想明确,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先重要后次要,先全局后细节,先结论后原因,先结果后过程。

《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

中国的崛起不是一个普通国家的崛起,而是一个五千年连绵不断的伟大文明的复兴,是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文明型国家”崛起的深度、广度和力度都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见的。这种“文明型国家”有能力汲取其他文明的一切长处而不失去自我,并对世界文明作出原创性的贡献。

《大国的责任》

不仅对当前中国大国责任进行了系统的梳理,还恰逢其时地回应了中国外交和国际形势的迫切需要。今天,西方大国的主流舆论较少公开把崛起的中国称做“威胁”,但是也不肯把中国看做“伙伴”,争论的焦点就在于中国是不是“负责任”的大国。

《信仰的力量:红岩英烈纪实》

通过书信、手稿、文件以及百余张照片等珍贵史料,讲述了江姐、小萝卜头、华子良、许云峰、成岗等十位红岩革命志士,在渣滓洞、白公馆等人间魔窟不屈不挠、可歌可泣的斗争故事。

《人生不设限》

他一出生连四肢都没有,跌倒再跌倒。一直被人嘲笑。经历漫长挫折与黑暗。从失望到绝望再到充满希望,从一无所有到一无所缺。他要告诉你什么叫永不放弃的精神,以及在心灵强大的旅程上如何做一个强者。

《力量》

这是一本汲取宇宙中最强大力量的指南——这股“力量”让你拥有想要的一切。想要马上改变生命,改变人际关系、财务状况、健康、工作和快乐指数,你需要的就是这股“力量”。你梦想中的人生其实比你以为的还要接近你,因为能让你拥有一切美好事物的“力量”,就在你之内。

《没有任何借口》(经典版)》

“没有任何借口”体现的是一种完美的执行能力,一种服从、诚实的态度,一种负责、敬业的精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缺少的正是这种人:他们想尽办法

去完成任务,而不是去寻找借口。

《美国史上三大传记》

遴选了美国最杰出的三大人物传记,融《洛克菲勒自传》、《林肯传》与《富兰克林传》为一书。

《当中国统治世界:中国的崛起和西方世界的衰落》

中国绝对不会走上西方民主化的道路,只会选择一条不同于西方世界的发展模式;中国的崛起将改变的不仅仅是世界经济格局,还将彻底动摇我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

《中共中央第一支笔:胡乔木在毛泽东邓小平身边的日子》

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重大选题备案批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审核,迄今为止最权威、最翔实、最准确、最全面的胡乔木传,从一个侧面系统总结中共中央思想理论、宣传教育、文化科学工作的历史经验。

《1949历史选择了共产党》

从1946年6月国民党依仗优势的兵力和武器发起“剿共”的内战,到1949年10月兵败大陆,短短三年,被迫与共产党进行了政权更替。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结局?国民党人在反省,共产党人在总结,人民也在思考。

回眸60年前的1949年,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历史选择了共产党,是人民选择了共产党!

《沉思录》

《沉思录》是马可〃奥勒留写给他自己如何好好活着的手册,他统治着我们曾经见过的最强盛的帝国,却依然能用如此谦逊和优美的笔调写出这些平实而又发人深省的话语。他提倡纯洁的生活,经常提醒自己要按照最好的方式去生活。 《务实求理(套装上下册)》

《沉思录》 内容简介

选编了李瑞环同志在中央和天津工作期间的重要讲话和文稿117篇,绝大部分内容是第一次正式公开披露。系统而全面地总结了李瑞环同志多年从事领导工作的实践经验和思想精髓,是李瑞环同志思想的全景式展示,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