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大自然是一本神奇的书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05:13:06 体裁作文
大自然是一本神奇的书体裁作文

篇一:假期我读了一本神奇的书,名叫《大自然的文字》

篇中偶拾

假期我读了一本神奇的书,名叫《大自然的文字》。它用诗一样动听的语言讲述了一个个神秘动人的童话、故事,在娓娓动听的乐音中,含蓄却又深刻地让我领悟到一些道理。在那些美丽的故事中,至今我记忆犹新的是它------《狐狸的窗口》。

这篇文章主要描述的是:我在回我的山中小屋的路上迷路了,在一家小狐狸开的“桔梗染屋”内染了手指,看见了自己久违的人。那份惊喜和留恋无法用贴切的语言来表达,同时任何语言都会破坏那种那瞬间流淌的美。不慎洗掉后又去找小狐狸,此后便从未寻得。初读这篇文章,捏着书页,我仿佛身临其境,置身于那一片片无边花田,在那手指窗中看见了许许多多事物。我仿佛看到了天真调皮的小狐狸,看到了美丽动人的少女,看到了慈祥和蔼的狐狸妈妈……梦幻而奇异,惊诧而甜蜜,数个画面的穿梭和短暂的停驻让我分明感受到人生中真情之美、之纯、之永恒。

我从这篇文章中汲取了很多。有小狐狸对待死亡的坦然与乐观,“即使是这样,我还是想见到妈妈,哪怕只是一次,我也要见到死去的妈妈。这就是所谓的真情吧。”……狐狸露出了高兴得不得了的表情。在谈到妈妈的死后就能很快笑出来,真是豁达明智啊!

怀念过去的万事,珍惜现在的一切。过去的是我们最珍贵的回忆,的确要怀念。但是,最珍贵的是现在的时间,“一寸光阴一寸金”,过去的事可以给人以经验和教训,是前进的动力;然而,光有动力不行,还要有行动,珍惜现在的时间,做出实际的行动来,这两者结合起来

才是成功的一步。

我更深切懂得了这个道理:万物皆有灵!物物平等。此文虽然是童话,把小狐狸写得拟人化了,但也证实了万物都是有灵性的,万物都是平等的,在没有等级尊卑的前提下,和谐相处。

我很意外,这一首平凡的小诗竟告诉了我这么多道理,为整篇文章乃到整本书蒙上了神秘的色彩。我希望我能真正践行这些道理,做一个拥有各种好品质的人。

篇二:大自然是一本书

大自然是一本书

高2015级4班 李佳伟

我们人类都生活在地球当中,地球包含大自然,而我们人类只是大自然当中的一员,大自然是一本书蕴含着无穷的哲理,教导我们进步。

奔流的河水教会我团结,纵横交织的河水汹涌而下,汇合到一起流入大海,它从不自私,没有埋怨,它奔流而下,山间小道遮住了它的脸庞,它没有伤心,没有不甘,它的融合只是为了发挥更大的力量,正是数以万计的河水汇合到一起才形成了湛蓝深邃的大海。它是伟大的,它用它的牺牲换来了大海的宽广。感谢河水教会我团结,团结的力量总是强于个人的力量,一根筷子易折断,十根筷子抱成团。大自然,就是一本充满哲学的书。

荷叶教给我奉献,每当大雨来袭,无私的荷叶总会弯下它那娇瘦的身躯,保护着荷花,雨打风吹年复一年,荷叶总是这么无私,把荣耀留给他人,自己却甘心做一个陪衬。人们总赞扬荷花的美丽,却忘记为它挡风遮雨,无怨无悔的荷叶。感谢荷叶教给我奉献,大自然是一本育人的书。

大自然就是一本书,教会我团结与奉献。它深邃博大只有用心去体会,你才能有所收获。

大自然就是一本书,宁静致远,表面平淡无奇,深处却别有乾坤,只有你用心去感悟,你才会爱上它。

篇三:大自然是一本书

大自然是一本书

大自然是一本书

是一本很厚很厚的天书

是一本我们人类永远也读不完的百科全书

我们每个人都在奋力解读它

从它那里得到灵感、得到智慧、吸取无穷力量

我们人类才能成为天之娇子,宙宇中最有灵性的精灵。

试想:没有掉下地的苹果

怎么会有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没有夜空里那璀璨的繁星

怎么会有伽利略的天文望远镜

没有围绕太阳旋转的行星

怎么会有齐奥尔柯夫斯基的三大宙宇速度

没有那深邃难解之时空

怎么会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试想:没有大地上的山川 李白怎会写出震撼人间的《蜀道难》 没有那皎洁的明月 苏东坡就不会写出“千里共婵娟”的名篇 没有庐山上的瀑布 我们就不可能有“疑似银河落九天”的想象

没有苍茫的天穹

怎么会有发着《天问》的屈原

试想:没有一江春水向东奔流

孔子怎能从灵魂深处发出“逝者如斯夫”的感叹

没有天地万物

老子怎会提出“道”的概念

并殷殷地教导我们: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大自然是一本永远也读不尽的天书

它里面有无穷的奥秘、无穷的智慧、无穷的为什么

我们世世代代都在研读它

哪怕你读懂了一页、一行、一个字

你就是先知先觉、圣贤哲人

你就给人类作出伟大的贡献

促使社会更加文明

读书悦心

茶余饭后,一本好书,对于我来说就是一段美好的时光。无论是“曲水流觞”的风雅,还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浪漫,抑或是“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的豪情,都能带给我一份快乐,一种感动。

年少时喜欢诗词,现在想来可能是因为喜欢诗人的浪漫情怀。最喜欢的是汉乐府诗,一曲《江南》清新如画,一首《燕赵多佳人》温婉多情。也喜欢汪国真的诗,一句“欢乐总是太短,寂寞总是太长”感动了多少年轻的心。后来喜欢上了小说和戏剧,无论是雨果的《笑面人》,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还是汤显祖的《牡丹亭》都尽藏于心。虽然酷爱读书,但自认为不是个认真读书的人,有点像陶潜所说的“好读书不求甚解”,只是每有“会意”也会“欣然忘食”。年轻时一书在手“不舍昼夜”,直到读完最后一页,合上书本时还意犹未尽。此时,常常是夜深人静灯火阑珊。也可以算是“万卷古今消永日,一帘昏晓送流年”。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发领悟到读书的真谛。读书之用不只是增趣益智,更重要的是陶冶心智,尽享身心的愉悦。在阅读的选择上也有所不同,现在更喜欢读一些历史散文。

读书需要一种心境,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读的。只有静下心来的时候,才适合阅读。心无旁骛,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书卷上,唯有此时才能体会到读书的乐趣。我喜欢在临睡前阅读。这时,放下了日间的繁杂事物,打开床边一展青灯,靠在床头上,随手拿起放在枕边的《莱茵河》,在雨果的陪伴下,走进莱茵河两岸波澜壮阔的历史,在时间和空间的碰撞中体会历史的变迁。也许是《诗经》或是《万叶集》,把自己沉浸在诗的意境里。无论是“素衣朱绣,从子于鹄。既见君子,云何其忧?”的欢乐,还是“编发饰,折柳缀;谁使梅花,浮入酒杯。”的纯美,都会让你手不释卷。每晚享受着读书带来的那份轻松和惬意。

对于喜欢读书的人来说,阅读实在是一种精神享受,这种享受不是每个人都能够体会的。因为读书的快乐,纯粹是个人的感悟,古人云:“诗书悦心”想必就是这个道理。一本好书,一杯香茗,兴致所至,便悠然自得。宋末元初的著名教育家翁森在《四时读书乐》中就抒发了读书的快乐心情,“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奏来熏风。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这也许是天下读书人所追求的读书的最高境界吧。

开卷有益,闲暇时读一本好书,添一份雅趣,长一份才智,享一份快乐。

阅读就是阅世

在物质文明发展得近乎于突飞猛进的这样一个时代,我们几乎奢侈得有些不知所措,似乎很多意想不到的东西一下就扑入你怀,让人连拒绝的勇气都没有,于是,我们的精神开始颤栗,甚至顷刻间开始异化变形,面对着这样浮华的物质世界,我们的心灵会变得苍白无奈,难以寻找一个安顿的去处。无论我们身在何时,也无论身在何处,人生在世,总应该有点念想,有一个支撑着生命,从一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精神的生存姿态。我们应该敬畏我们的灵魂,让它有一个栖息的处所,或静默、或聆听、或倾诉,或阅读。试着把灵魂安稳安顿得更加沉稳和舒适,在夜深人静以后,能读一本好书是清涤灵魂的最好方法。

长期以来,我喜欢在宁静的夜里柔和的灯光下,痴痴地捧读书籍,让心灵开始一次旅行,在喧器的城市里,嗅着这散发着淡淡墨香的文字,灵魂闪耀着思维的火花,总能体

会到一种砰然心跳的感觉,忘却烦恼、忧愁。在曼妙的文字中找回自我,超越自我。不管自己是怎样的平凡、平淡,都能从心中收获一份闲适,愉快和轻松,永远保留一份超凡脱俗的心境,见证了精彩世界,升华了灵魂。

当然这已不是读书的年代了,说道读书容易给人一种正襟危坐的感觉,有些深刻,有些沉重,有些假正经,让人不好意思。换一种说法,不说读书,叫做阅读如何?不拿那东西称作书,而叫做读物,随手抄起一件读物,就仿佛随身携带一位朋友,它与你谈心,对你说话,不说帮你排忧解难,起码可以陪你度过一段烦闷无聊的时光。阅读与读物属于自己是你为自己准备的。

这是一个张扬个性的时代,其实阅读就是一种习惯一种个性,个性是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在于能够建立自己的世界。

如果你要拒绝别人,没有比阅读更好的事了,如果你要进入世界,也没有比阅读更好的事了,阅读可以更新自我,适合我们的身体,也适合我们的头脑,假如我们年轻的身体包裹着一个年老的灵魂,没有比这个看起来更加可悲的了。

大自然是一本神奇的书

阅读那是对自己来说,是自由自在的地方:自由的思想和呼吸,自由的做梦和自言自语,悄悄的将自己一部分埋葬掉,为的是诞生出一个新的自我。有时一个情节乃至一个细节,可以乐至沉酣,又转生悲凉,有时对一个人物及其结局,可以忧郁入深,又反为旷达,这种情绪转换带出的刺激和快感,尤难言宣。文字的世界犹如连绵不断的风,强劲有力的风,让你的想象力无拘无束的扩展到极限,尽情的嚼食文字的绿草从中吸取精神的养份,寻觅人生的大乐趣,当文字的嫩草在味蕾上泛出难忘的甘甜时,阅读便上了瘾,能将你带到云深不知处,让你哭笑不能自己,让你反邹,让你思考,我理解它的魅力,我恋上这种感觉,拒绝肤浅,接纳深沉;拒绝虚伪,接纳真诚;拒绝假|、丑、恶,接纳真、善、美。

有的书籍必须把心沉静下来,才能阅读,小孩在旁边哭闹,有人在远处喋喋不休的说话,电话门铃不断响起,只要有纷扰就无法阅读。有的书需要恭恭敬敬地阅读,不敢对其中的内容妄加评论;有些书,是仅仅为我们提供了信息;有些书,其实是可以一览而过的,然而还有的书,是如此长久深情的挚爱着他们,因此是可以最最真实的意义上运用心灵的力量逐字逐句的重温他们。

快乐满足仅是感官,经典满足才是心灵的真谛,每次与经典相遇,其实都是与人性照面,与自己交谈,当个人无力表达纤敏而澎湃的激情时,这些伟大的作家经典创作可以为人们心底无法言说的经验命名。如:只道,是自己心空灵如水,却如何又被风无端的吹乱了青丝?想必是我这红袖尚未脱了尘骨吧。即未脱俗,便将你染如心骨,用我无香的水袖为你轻拭拂尘,你说可好?这是对灵魂的拷问。又如,好想,好想在潭水清浅的水畔,低眉望水,不被讨扰地看曲折如画的长廊同萍藻游鱼一同在水中安闲立影为画、、、、、读这些朴实而安静的文字,会让你浮躁的灵魂立刻安静下来,同游在思想的湖中,洗涤那些身心的疲惫,从心里流淌出来每一行文字都能激起心中的波澜,哪怕是一丝涟漪,都能让生命升起一股庄严神圣的力量!

从青涩的少年到哀乐的中年,由书页上斑驳的日影,我感觉时间的流失与生命的丰盈心怀感激,觉得自己尚有寸进,就在我们人生的中途,许多像我这个年龄段的人都有过

过失,借助种种外力最终都走了出来,我是读着优秀的书籍走出迷途的最好办法,很朴素的道理:因为阅读就是阅世,书生活就是真生活

篇四:大自然,一本最生动的教科书

大自然,一本最生动的教科书

作者:蒋怡

来源:《现代教育实践与研究》2013年第05期

【摘要】大自然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以前孩子们的幼儿园生活是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展开的。然而由于现代经济、工业等的发展,现在的幼儿园充斥着各种人工器械,孩子和大自然之间却少了原有的那份亲密。大自然是一本最生动的教科书,教师应让孩子充分接触自然,体验在大自然中活动的乐趣。

【关键词】大自然;活动;亲近

如果有人问,还记得你的幼儿园生活吗?答案肯定五花八门,然而我相信,这答案肯定和我们的大自然相关。在幼儿园的大树下捉迷藏,趴在泥地上拍洋画、在草地里翻滚、捉蝴蝶。我们的幼儿园生活是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展开的。然而,现在的孩子呢?

一、幼儿园生活需要亲近自然

福禄贝尔将自己开办的学前教育机构命名为“儿童的花园”,他使园内的孩子尽情与大自然的接触:孩子们可以在花园里种花植草、观察昆虫和小鸟,还可以在户外尽情奔跑和玩各种游戏。

但是,现在幼儿园儿童活动大多在室内进行。即使儿童在户外游戏,其游戏场地也是人工设计的、并充斥着人工制造的游戏器械。现在的很多幼儿不喜欢树,害怕虫,不喜欢下雨,不喜欢晒太阳,玩过家家都是现成的塑料玩具,他们不敢挖泥土,不敢在地上打滚,害怕弄脏自己的新衣服。这样的孩子让我们吃惊,我不禁要问:是什么改变了现在的孩子,是什么隔断了孩子与大自然的亲密?

现在的幼儿园追求现代化,在建设或修整儿童游戏场地时,都要花费大量的资金来购买成套的现代化游戏设施。实际上,这样花费庞大却并不能给幼儿游戏带来真正的好处。人工草坪或塑胶场地,单调和浅薄,远不如那野草铺就出的生机和厚实;那些人工的成套游戏设施,大多由钢铁和塑料制成,僵直而固定在游戏场地上,更无从产生天然物体的雄浑与灵动。也许你会反驳说,我发现孩子们很喜欢玩大型玩具啊?是的,相对于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大型玩具是最佳的选择。然而,你会发现,只要时间一长,孩子们便对滑梯失去了兴趣,而躲在某些小角落独自玩耍,或挖着沙子、或摆弄着树叶。孩子和大自然之间的联系是无法被阻隔的。

二、亲近自然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很多老师不是不让幼儿接触大自然,只是怕孩子们在野外磕着碰着了,这对家长不好交代。其实,亲近大自然不仅不会伤害到儿童,反而会保护儿童身心安全并促成其健康成长。人类的进化是在适应大自然的变化中得以实现的。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阳光、空气、食物、遮蔽

物等等,这些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就让我们熟悉和喜爱了。当然,自然界也充满了危险,我们就是在和大自然的交往中,学会如何避开危险。真实的例子也告诉我们,如果孩子受到昆虫的惊吓,他们会愕然片刻,然后就是惊奇和恐怖过后的兴奋。如果孩子在攀爬树木的过程中掉了下来,除非是受到成人的禁止,他们会在以后尝试着再去攀爬。正如孩子们蹒跚学步时摔倒在地一样,没有哪个孩子会因此拒绝继续学走路。

大自然是很仁慈的,她就像一位伟大的母亲,保护着我们的孩子。举个例子,孩子对自然的认知能力是很强的。比如石头或树木,并非是儿童游戏的不安全因素,孩子们在攀爬过程中,因为这些东西是不规则的或凹凸不平的,他们反而会集中注意力、小心从事,不易出现危险,即使真发生了意外,松软的泥土、厚实的草地也会保护他们。

在国外的幼儿园,到大自然中开展各类活动变得很流行,儿童在户外或郊外的自然环境中度过整天或一天的大部分时光。这是因为各种研究证明了自然环境下的游戏对儿童发展有更好的促进作用。幼儿对粗糙不平、变化多端的地形适应很快,他们善于利用场地上的斜坡、石头、树木和灌木丛,开展自发的各种游戏。一般情况下,那些在自然环境下活动的儿童,其体能和运动技巧的发展明显优于在传统的户外游戏场地游戏的儿童。崎岖不平的地形使儿童的体能得到锻炼;枝桠丛生的树木给孩子提供了攀爬机会,改善着他们的运动技巧;灌木丛给孩子提供了隐蔽的个人空间,刺激着孩子的想像力。他们在游戏中变得更有创造性,游戏活动次数和形式都有明显增加。

三、教师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开展活动

儿童的天性是好奇的,喜欢想像的,喜欢变化的。幼儿园的一些自然环境如泥土地面、石头、水洼、野花野草、灌木丛会让他们兴奋不已。毫无疑问,这些自然环境,有生命及其生活过程的奥秘和新奇,有天然的刺激和变化,儿童能在这样的环境中感知春夏秋冬,它吻合儿童的天性,从而更加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和刺激儿童想像力,给儿童的游戏留下充分的想像性和真实性的空间,使孩子的游戏更加丰富化。

现在,《新纲要》指出要保持幼儿至少2个小时的户外运动时间。然而这2个小时是打引号的,就算在户外,孩子们也被安排着这样或者那样的活动,自由活动的时间微乎其微。其实,儿童活动包括的内容极为广泛。比如说是教师组织活动,为什么不可以在大自然中讲故事呢?让孩子坐在草坪上、花坛边、池塘旁听老师讲故事,实在是可能而可行的。再比如,为什么不能在大自然中开展教学活动呢?儿童需要多方面地使用和锻炼自己的各种感官。在大自然中,不只是如同房间里只听到教师和小朋友的讲话声或钢琴声,还可以听到其他各种声音如小鸟的歌唱、昆虫的鸣叫、微风吹拂着树叶的飒飒声。在广阔的自然环境下,儿童能看着、触摸着、闻着各种花木虫草,幼小的心灵会萌发感受自然美和生态美的嫩芽,培养出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与敬畏。

大自然是最好的户外活动场所,是一本最生动的教科书。亚里士多德说过:“大自然的每一个领域都是美妙绝伦的,”在这个物质富足的年代,希望我们能让我们的孩子精神也富足。

浅议中学生物概念教学

董桂春

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第五中学(723500)

概念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属性的概括和总结。生物学概念是人们对生物及其生理现象本质属性的认识,是生物知识体系的基础,是理解基本理论,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石,成功的概念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积极性和学习生物的兴趣。在生命科学中的许多规律、原理和方法都得借助于有关生物学概念,才能得以正确表述。事实上,生物学概念教学贯穿于整个生物学教学的始终,讲授新课、复习旧课、实验操作和做练习,都离不开生物学概念。所以,搞好生物学概念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在生物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准确、深刻地理解概念,掌握概念,不仅是学好生物学的前提,也是发展学生智力的必要条件,更为学生获得更系统的生物学知识奠定扎实基础。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概念教学谈几点做法:

一、应用科学史进行概念教学

事物是发展的,反映生命活动规律的本质属性的生物概念也是发展的。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讲清概念是如何提出来的,与它们相联系的重要实验是哪些,这实际就是了解生物学概念的形成、发展过程。

如基因概念的形成、发展和完善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时间:①1865年遗传学的奠基人孟德尔在其发表的论文《植物杂交实验》中首次提出基因的雏形概念—“遗传因子”,指出生物的每一个性状都是通过“遗传因子”来传递的;②1909年丹麦遗传学家约翰逊在其《精密遗传学原理》一书中提出“基因”概念,以此来代替孟德尔的“遗传因子”;③1926年摩尔根在他的巨著《基因论》中建立了著名的基因学说;④1944年艾弗明用实验证实DNA(基因)是遗传信息的载体;⑤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证明基因成分就是DNA,它控制蛋白质的合成;⑥20世纪60—70年代,科学家揭示了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作用,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中心法则等。这方面还有酶、光合作用、DNA、遗传规律等,都是经典的范例,从这些实例中让学生明了概念的形成、发展过程,同时受到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的启迪。

二、通过探究实验进行概念教学

教师引导学生以课本概念为实验原理,设计实验,然后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加深对概念本质的理解。这是学生理解生命本质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和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本中的“渗透模拟装置”、“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和“红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都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渗透作用这个概念,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简单的材料完成相关的实验设计。

学生可以利用鲜嫩的马铃薯块茎做下面2个小实验,理解渗透作用的内涵和外延:① 将鲜嫩的马铃薯块茎分别放在浓盐水、清水中,一段时间之后测量长度,理解渗透作用的内涵;② 将鲜嫩的马铃薯块茎分别放在一系列浓度梯度的盐溶液中,一段时间之后测量长度,通过与实验前比较,找到马铃薯细胞液浓度的范同,从而理解渗透作用的外延。

三、通过模型、课件等辅助教具进行概念教学

丰富的、典型的、准确的感性材料是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概念的支柱。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设计提供一定的辅助教具,如模型、标本、图像等,能直观形象地把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显示出来;也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多媒体等手段,加强直观教学,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如在讲授质壁分离和复原、矿质元素离子的交换吸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等概念时,可以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演示其变化过程,这样可以使一些抽象、难以理解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丰富了学生的感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突破了学习难点,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构建。

四、使用概念图进行教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只要记住所学的知识,并理解其意义,将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系统进行整合和内化,就能改善学习质量,使知识系统不断生长。在生物学概念学习中,这种“整合和内化”可以通过绘制概念图来实现。概念制图是一种将概念的各种本质属性按照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组织在一起形成的图示或流程,也可以是将一个概念和与其相互关联的其它概念按照概念之间的并列,包容或其它内在的逻辑关系组织在一起形成概念网络。其目的是使粗象概念直观化、形象化,使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可视化,帮助学生梳理所学过的概念,建立良好的概念体系和知识结构。

五、使用比较、图解、表格等方法进行教学

生物学中有许多字面相近、含义相似或属性相关的概念,由于它们之间互相对比度小,往往会相互干扰,容易出现概念间本质属性的混淆。比较的目的是掌握同类概念的共同属性和相关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的重要手段。

如生长素和生长激素虽只有一字之差,都有促进生物的生长作用。但生长素(IAA)是由植物的分生组织产生的植物激素,化学成分为β—吲哚乙酸;生长激素(GH)是由动物脑垂体分泌的动物激素,化学成分是蛋白质,它们有本质的区别。

在生物教学中有些概念由于是相近或是从属关系,用语言描述不清,或是难以记忆,可以采用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合理利用这些图形,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在课堂概念教学中,针对一个概念的讲解,教师也可以采取多种方法结合使用。除上述各教学方法之外,在概念教学中还有许多值得借鉴的方法,如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掌

握概念的定义原则、定义符号、语言文字之间的关系等等。但教师无论采取何种方法,都应基于帮助学生准确掌握概念的本质,减少概念学习中的错误。

篇五:大自然是一本耐读的书

大自然是一本耐读的书

倚在窗前,也有诗中的寒梅着花,但身在高出也没那个心情赏梅了,窝在家里久了,就丧失了野性。我一直觉得人和动物没什么区别,所以在动物园看到关在笼子里的老虎狮子时就有种超然物外的优越感,因为我比它们都自由。但那是小时候的我。如今的我恰恰心甘情愿地窝在家里,看看书,上上网,像老虎狮子一样。

果然,人和动物是没什么区别的。

从盘古开天辟地起,沧海桑田就开始了微妙的变化。然后女娲造人,使这一变化变得更为显着,但那是近百年的事。当中国还是世界最发达文明时,人们安居乐业地生活,没有想过创新,更不会想到用科学改变世界。但西方人不同,他们爱创新爱改造,当自命不凡的中国人让他们的妻子用木制的织布机一针一线地做衣服时,另一个时间的西方已经在批量生产。落后就要挨打,中国开始了百年的战争。有自己打自己的也有外国打自己而反抗的。打来打去,终于打出了新中国成立。这一切江山土地都看着,看着自己身上的人是怎样的发生变化,而大自然仍然是大自然,不会变成小自然。因为它太大,它包含一切。它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每一部分,而它只是任由他们自由变化。但无论什么都是有耐性的,耐性失去了,也就要爆发了。看看近几年来的数据,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这只是前兆,警告人们该注意了。大自然不会说话,因为语言对它来说是低级的。那只是属于人类的东西,相比之下,恐怕动物的语言才是属于大自然的语言。他们处变不惊,几千万年的进化仍是动物,绝不会和人类搭界,这或许也是大自然的高明之处。顽劣的孩子一个就够了。

我总是在幻想,到世界末日那一天,地球上所有的人合体成为一个耶歌华跪在大自然的膝下向他亲切宽恕自己的罪过。我不信教,但我心生畏惧。畏惧这美丽的大自然。若是有一天它让我去陪伴它,我想这也是从一出生开始就注定了的。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