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初中作文 > 教育资讯

拨浪鼓精神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23:31:33 初中作文
拨浪鼓精神初中作文

篇一:拨浪鼓精神历史 拨浪鼓

拨浪鼓精神历史 拨浪鼓

拨浪鼓是我国传统、古老的乐器和玩具,出现于战国时期。拨浪鼓的主体是一面小鼓,两侧缀有两枚弹丸,鼓下有柄,转动鼓柄弹丸甩动击鼓发声。鼓身可以是木的也可以是竹的,还有泥的、硬纸的;鼓面用羊皮、牛皮、蛇皮或纸制成,其中以木身羊皮面的拨浪鼓最为典型。 早期的拨浪鼓是乐器而非玩具。拨浪鼓并不是某一个地方所特有的,我国各地、各少数民族地区都出现过拨浪鼓。拨浪鼓流行于甘肃省卓尼,云南省中甸、维西、丽江,四川省盐源和我国北方广大地区。拨浪鼓在世界各地分布很广,五大洲都有。

历史悠久

说起拨浪鼓的产生,它的历史很悠久。拨浪鼓的产生在鼓之后,早在新石器时期的彩陶中,就曾经发现过疑为鼓的器物。1978年在湖北随县擂鼓墩出土的战国时期的青铜座建鼓,底座上插有一根立柱,柱的中央是鼓,鼓身长形,木制,类似今天的腰鼓。这件建鼓的形态绝似一只巨大的拨浪鼓,只是未装双耳。战国时期,还有一种“架鼓”,鼓身极扁,两面蒙鼓皮,鼓皮用两排互相交错排列的鼓钉固定,类似现代“大鼓书”说唱艺人所用的鼓。鼓身由三只金属环拴挂在鼓架上。鼓架以髹漆木雕工艺完成,双凤背向共挑鼓身,底座是背向的双虎。这些鼓的出现,为拨浪鼓的产生提供了基础。

最早的拨浪鼓被称作“鼗”(táo)。战国时期产生的鼗作为打击乐器,依靠摇动时双耳自击发声,发声的节奏轻重、音律高低、声音大小都不容易控制,不能圆满准确的完成复杂的鼓点。

礼乐之用

拨浪鼓古代称之为“鼗”。鼗本是一种古乐器,多用于历代宫廷雅乐,在演礼仪式中属常用乐器。《书经·益稷》上说:“下管鼗鼓、合止柷敔。”证明鼗经常与鼓、柷、敔等礼乐一起演奏。《书经》注释中又说:“鼗属堂下之乐”,即在乐曲后半部演奏。《周礼·春宫·小师》上说:“掌教鼓、鼗、柷、敔、箫、管、弦、歌”。可见拨浪鼓与箫管弦等乐器具有同等并列的地位。 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流传的卓尼鼓,形制与藏族各地常见的柄鼓相同,只不用钩形鼓棰演奏,是一种形制较大的拨浪鼓。卓尼鼓有大小两种。两鼓的鼓面均绘有藏族风格的彩色图案装饰,鼓腔两侧装有金属小环,环上系有用皮革包而成的鼓坠。演奏时,转动鼓柄,使鼓坠左右敲击鼓面发音,音响洪亮。多用于藏族民间舞蹈伴奏。

在鲁西南的,曾流行一种串鼓,是将多面大小不同的小鼓串于一根鼓柄上,用于演奏传统祭祀套曲拜鼓曲。

现代工业玩具中已停止了拨浪鼓的生产,原因是双耳弹丸如玻璃珠、酸枣核等物极容易被儿童吞食,给孩子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但是,在广大农村拨浪鼓仍很有市场,不同材料、不同式样的拨浪鼓仍在不断制作。

纵观拨浪鼓的古今,自先秦时期鼗鼓诞生直到今天,拨浪鼓这种乐器与玩具的形态居然没有什么变化。历代绘画、图案中的拨浪鼓,与今天的拨浪鼓大都大同小异。一种乐器与玩具经过了两千多年的流传,不改初创之型,真是难以置信。小小拨浪鼓,摇一摇,很轻松,听一听,很清脆,折射着深远的城市文化和经济文化内涵。

廿三里是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发源地,拨浪鼓之乡。廿三里人做生意,几乎都是从鸡毛换糖开始的,鸡毛换糖就是廿三里人的一项传统。改革开放后,肩挑货郎担,手摇拨浪鼓的换糖人,摇身一变成了经营小百货生意的商贩义乌小商品市场最早就是在廿三里上世纪70年代就有了廿三里“山货市”。

换糖歌

百样生意两肩挑,

一副担子四海跑。

东南西北都是家,

酸甜苦辣自逍遥。

母爱(诗)

文章来源:《圣洁的母爱》

母爱,不挑儿的长相

母爱,不分春夏秋冬

母爱,崇高伟大

母爱,无限忠诚

无论你平和、躁动

无论你失败、成功

母爱你失败、成功

母爱无处不在

她,伴随你经历人生

是她,放飞人间的龙凤

是她,架起天际的长虹

拨浪鼓精神

不懂得母爱

你就迷失了生命的真谛

忘却母爱

高官厚禄血冷躯空

一个母亲陷入贫困

一方惦念何以安宁?

用我们的双手点染熔灿的颜彩

用颗颗爱心缩放全面的繁荣

关怀母亲也是你我的升华净化

替母亲试干眼泪共赏绚丽的恢弘!

慈母爱子,非为报也。〖汉〗刘安

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劝孝歌》

一尺三寸婴,十又八载功。《劝孝歌》

母称儿干卧,儿屎母湿眠。《劝孝歌》

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劝孝歌》

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劝孝歌》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劝孝歌》

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儿语》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唐〗韩愈

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锦》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

母亲,人间第一亲;母爱,人间第一情。字严

世上惟一没有被污染的爱——那便是母爱。字严

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经》

父之美德,儿之遗产。字严

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对联》

有子且勿喜,无子固勿叹。〖唐〗韩愈

人见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唐〗王建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格言联璧》

为人父母天下至善;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联璧》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诗经》

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

妇不顺也。 〖南北朝〗颜之推

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吕公著

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 《格言联璧》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费孝通

篇二:拨浪鼓精神代代传

拨浪鼓精神代代传

五(4)李佳倩

手摇拨浪鼓,边放两个货郎担,脸上露出刚毅的神色??屹立在拨浪鼓广场的雕塑 ,为我们展示了艰苦奋斗、诚实守信、不屈不挠的拨浪鼓精神。

我的爷爷也曾经手摇拨浪鼓,去各处鸡毛换糖。当年,我的爷爷个子不高,精瘦精瘦的,为了养家糊口,毅然踏上了鸡毛换糖的道路,开始了他走南闯北的艰苦生活。有一次,爷爷去湖州卖线。因为临近年关,每家每户都在杀鸡杀鸭,忙着准备过年,所以那时的鸡毛、鸭毛特别多。爷爷到湖州的那天已经是晚上了,找了一户人家暂住了下来。

第二天早上,爷爷5点钟就起床,收拾收拾,就出发去换鸡毛了。爷爷脚踏一双破得已经不能再破了的鞋子,身上的衣服也十分单薄。虽然,路上到处都是坎坷,但对爷爷来说也还算轻松,因为货郎担里的线并不是那么重,再加上天气也还好。过了许久,爷爷到达了目的地,一刻都顾不上休息,便挨家挨户地打听,问他们要不要线,可以拿家里的鸡毛来换。到了中午,爷爷货郎担里的线已经越来越少了,而鸡毛却越来越多了。

爷爷随便吃了一点东西,打发了午饭,便继续做生意了。到了下午,爷爷载着收获回去了,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在回去的路上,天突然飘起了鹅毛大雪,再加上货郎担里的鸡毛受潮以后变得越来越重了,瘦弱的爷爷简直寸步难行,晚上9点多了,爷爷才回到了住的地方,头发全淋湿了,还得了重感冒。可第二天早上,爷爷仍然坚持去做生意。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天的努力,爷爷载着成担成担的收获回家了。

每当爷爷讲起这个故事,我就感动得热泪盈眶:如果没有祖辈艰苦奋斗,就没明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爷爷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他们的奋斗史以及他们所付出的汗水与艰辛。正是他们身上的那股艰苦奋斗、诚实守信、不屈不挠的精神带领着我们家乡开创了如今的繁华与昌盛,这股精神必将一代代传承下去并不断地发扬光大。

拨浪鼓精神代代传

何伊静

拨浪鼓精神,指的就是当年鸡毛换糖的货郎们在创业中吃苦耐劳、奋力开拓、敢为人先的精神。正是有这种精神生生不息的相传,才会有那么多斗志昂扬的人出来奋力拼搏创业,也才会有我们今天举世闻名的中国国际商贸城。

我的爸爸也是当年出去闯荡的朝气蓬勃的青年之一。如今,爸爸已在国际商贸城站稳了脚跟。从以前做生意到现在当老板,爸爸不知经历了多少磨难。

曽听爸爸说,他16岁就出去做小生意,夏天卖冰棒,一角钱一根,天气炎热无比,热得汗如雨下,尽管箱子里还有不少冰棒,但就是舍不得吃,净想着多赚点钱。一天走街串巷下来,也能赚个二三十块辛苦钱。

可是夏天一过,冰棒的销路就没有了,爸爸只得另谋生计。偶然有一次,他看见一个女孩戴着发夹很可爱,就在心里盘算着;女孩子都爱美,如果他去卖发夹,生意一定很红火。于是他决定去卖漂亮的发夹,第一次独自一人坐火车去江苏进货。虽然奶奶已经帮他把钱牢牢地缝在裤腰带里了,但他还是不放心,所以一路上他紧紧捂着口袋,整整一夜未合眼。初到江苏,人生地不熟,又舍不得花钱住宾馆,想来想去,没办法,就睡在别人家的屋檐下,冷了,没被子,饿了,身上又没带粮票,一夜就这样随随便便地糊弄过去了。第二天进完货,他拖着两箱沉重的货物踏上了回家的征程,结果他因分不清方向,不知怎么回家,在火车站里号啕大哭起来。他那时绝望到了极点,心想:再也回不了家了,再也见不到亲人了。后来还多亏了解放军的帮助才回到家。

回到家,卖发夹,可是生意却出奇得不好。他心灰意冷,又听说福建有穿棕板的活儿。他的斗志又燃烧了起来,飞快赶到了福建棕板厂,一天穿一张,一张20元,可并不是每天都有活儿干,干完第一次活儿,第二次的活儿遥遥无期,一个月十几天在休息。他觉得这是在浪费他的青春时光,又放弃了这份效益还可以的工作。

最终,他听说有一批气球要低价处理,再三考虑,决定投资气球生意,用奶奶东凑西借来的400元钱和自己的勤劳智慧,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爸爸还说,他平生最感动的事就发生在去江苏第二次进货时:当时刚下火车,又是晚上,大街上没有多少人。他又累又饿,还多亏好心人在角落发现瑟瑟发抖的他,并帮他找宾馆,还带他去吃面,又没要他还钱。在陌生的城市,竟有人这么热心地帮他,他热泪盈眶。

啊,爸爸正是带着这种拨浪鼓精神取得了成功,我要学习爸爸,更要学习拨浪鼓精神,让它在我们这一代发扬光大!

拨浪鼓精神代代传

陈泉平

在我们家阳台上,种着一盆花:叶子长长的,像韭菜;每当到夏末初秋的时候,都会开出一朵朵雪白的花。这盆花来到我们家已经有30年了:每次看到这盆花,我都会想起奶奶和我讲的那一段段艰辛的经商经历。

奶奶年轻的时候是做袜子生意的。那时的诸暨就已经有很多的家庭袜厂,在生意旺季的时候,奶奶几乎每天都要去诸暨贩袜子。以前的交通远远没像现在那么发达,所以奶奶每天早上都要在天没亮之前赶到火车站等车。到了诸暨后,奶奶背着个大包去挨家挨户的收袜子。常常是到了中午都吃不上午饭:有的时候是没空吃饭,有的时候是买不到午饭,只能饿着肚子;只有在特别饿的时候,才到袜厂厂家去“要”点午饭吃。回家已经半夜了,奶奶背着这一大袋袜子回到家时,早已筋疲力尽。可是还要给袜子包装定型呢,奶奶只好拖着这个疲惫的身子连夜干完这些活。

有一次,奶奶坐上火车后,就觉得昏昏沉沉头昏脑涨。下了火车,不知怎么的,脚酸手软的,一点力气力气都没有。原来,奶奶疲劳过度,生病了。可奶奶还是咬着牙,迈着那双像灌了铅一样的脚步,把收来的一大袋袜子弄回了家。等回家放下了东西,奶奶就像散了架一样,躺在床上再也不想起来了—是在是累啊! 有一回,奶奶收完袜子,在前往火车站的路途中,看到一丛花,看着特别招人喜欢,便顺手采了一束,从此,它就“定居”在了我家。每当我看着它,总有些感慨:我想,与奶奶同一辈的人都是一些吃苦耐劳的人,现在,做生意的爸爸妈妈也是一样,他们每天早出晚归,都在为自己的事业拼搏着。

从这些长辈的艰苦奋斗中,我看到了拨浪鼓精神——坚忍不拔,敢为人先。之所以有前辈们的奋斗,才能换来现在的幸福生活。我要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争取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对世界有用的人。

拨浪鼓精神代代传

楼浩

我的家乡在廿三里,这里是小商品城的发源地,也是鸡毛换糖的发源地。鸡毛换糖是指在那个物质缺乏的年代小商小贩走南闯北,走街串巷。以糖、草纸等低廉物品,换取居民家中的鸡毛、鸭毛等废物,获取微利。

爷爷告诉我:“鸡毛换糖在那时是“弃农经商”,“投机倒把”,“资本主义尾巴”,倍受人歧视。他们那时候每天起早贪黑,走过各个村庄,只为换来几根鸡毛,去别人那里换饭吃。有时候运气不好,就会连饭都吃不上。有一次,爷爷像往常一样,大清早就起床了,他挑起货郎担,拿起拨浪鼓,出发了。爷爷翻山越岭,披荆斩棘,走了几十里路,终于走到了一个村庄。爷爷走进了村庄,大声喊着:“鸡毛换糖喽!鸡毛换糖喽!”村里人听见了,纷纷把家里的鸡毛鸭毛都拿出来换东西了。到了下午,人群都散了,爷爷便回了家。每天就只有这么一点收入,每月还要向村里交杂七杂八的费用,余下的,就只有一点吃饭的钱了。如果遇见了文化大革命的红卫兵来搜查,生活就更加困难了。”就这样,爷爷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一天天地挨到了1980年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之后,允许人民做生意了,不用担心红卫兵来抓了,人民的生活好了,小小的货郎担也日渐发展成举世闻名的小商品城。

小商品市场之所以能发展成现在的规模,是因为老一辈人不怕苦,不怕累的拨浪鼓精神,所以我们一定要将拨浪鼓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

拨浪鼓精神代代传

朱佳丽

鸡毛换糖是廿三里农民填补农业不足的一项副业。属草根性商业,它始于清初。随着科技的变化,这已成为一段令人回忆的历史。

听爷爷说廿三里之初,村落繁多,人丁旺盛,而土地却稀少,粮食经常不够吃,再加上1967年的文化大革命,再次的打响,因受各方面的影响,农民日子过得苦不堪言。便决定组织出一队队的敲糖帮。他们百样生意两肩挑,一副担子四处跑。东西南北熟如家,酸甜苦辣也逍遥。

有一次爷爷去开化时,那里的路高低不平。因为鞋子不适合,一不小心摔了

一跤,担子滚下山岭,小百货撒了一地。不好拾,只好捡一小部,继续赶路。

还有一次爷爷从山区换糖回来,发现两名工商人员追来。为了身上的100元不被搜走只好埋于地下,暂时安放。爷爷埋好后走出玉米田时,工商人员要求爷爷去收购站卖,爷爷想:“收购站买卖都很便宜,赚不到,自己还吃亏。”自然不愿意,就装肚子痛。一边苦苦呻吟,一边连连递烟。工商人员一连抽了好几根,见爷爷呻吟不止,浪费时间,就放了爷爷一马??

我想:“现在的小学生、年轻就应该有他们那种吃苦耐劳、奋力开拓、敢为人先、信息敏捷的精神。

拨浪鼓精神代代传

黄铭育

时间:2011年1月27日

地点:浙江省义乌市廿三里我爷爷家

我:爷爷,今天我来当采访者,你当被采访者,好吗?

爷爷(点头,笑):好,那你就问吧。

我:爷爷,听说你小时候去鸡毛换糖过,您能讲给我听吗?

爷爷:好呀,我还记得我是16岁开始学习鸡毛换糖的。早上6点多,天刚亮的时候,我就急匆匆的起床,连饭也顾不上吃,就飞快地挑起担子,冲出家门, 我:难道您不饿吗?

爷爷(笑):当然饿喽,为了挣钱,有时,我连中饭都吃不着。实在饿得受不了了,才停下。在树上找些野果吃,在溪边捧起些山水喝。因为这是在郊区,所以路十分狭窄、陡峭。在路上,我是飞快地跑回村庄,即使摔跤,也总是飞快地爬起来,飞快地清点下货物,飞快地继续赶路。

我:爷爷,您难道不疼吗?

爷爷:当然疼喽,可我要抓紧时间,要是晚些到村庄,鸡毛都要被别人换完的。 我:(点头):哦。

爷爷:当我来到村子,就举起拨浪鼓,边摇边喊:“鸡毛换糖喽!鸡毛换糖喽!”这时,村民就会来换东西了。他们是用鸡毛、鸭毛和又白又长的头发换的。在冬天里是最累人的。刚到村子里,应为已经走的大汗淋淋,所以不怕寒。可过一会儿,脚就会被冻得麻掉,必须一直跳才行。在一个村子待一段时间后,就要立刻离开,奔赴里一个村子了。到了晚上8、9点就回来了,但是还不能休息,需要将换来的毛一堆一堆分好才行??

听爷爷讲过去的事

陈振磊

在过去的历史中,我爷爷年轻的时候,是一位辛苦又勤劳的人,跟别人出去鸡毛换糖,靠这样来赚钱的。今天,我爷爷把这个艰苦的日子讲给了我听,现在我又把这个故事讲给你们大家听,事情是这样的。

在我爷爷年轻的时候,家里非常的贫困,爷爷想找个活赚点钱。爷爷朝思

篇三:拨浪鼓精神代代1

拨浪鼓精神代代传

五(4)李佳倩

手摇拨浪鼓,边放两个货郎担,脸上露出刚毅的神色……屹立在拨浪鼓广场的雕塑 ,为我们展示了艰苦奋斗、诚实守信、不屈不挠的拨浪鼓精神。

我的爷爷也曾经手摇拨浪鼓,去各处鸡毛换糖。当年,我的爷爷个子不高,精瘦精瘦的,为了养家糊口,毅然踏上了鸡毛换糖的道路,开始了他走南闯北的艰苦生活。有一次,爷爷去湖州卖线。因为临近年关,每家每户都在杀鸡杀鸭,忙着准备过年,所以那时的鸡毛、鸭毛特别多。爷爷到湖州的那天已经是晚上了,找了一户人家暂住了下来。

第二天早上,爷爷5点钟就起床,收拾收拾,就出发去换鸡毛了。爷爷脚踏一双破得已经不能再破了的鞋子,身上的衣服也十分单薄。虽然,路上到处都是坎坷,但对爷爷来说也还算轻松,因为货郎担里的线并不是那么重,再加上天气也还好。过了许久,爷爷到达了目的地,一刻都顾不上休息,便挨家挨户地打听,问他们要不要线,可以拿家里的鸡毛来换。到了中午,爷爷货郎担里的线已经越来越少了,而鸡毛却越来越多了。

爷爷随便吃了一点东西,打发了午饭,便继续做生意了。到了下午,爷爷载着收获回去了,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在回去的路上,天突然飘起了鹅毛大雪,再加上货郎担里的鸡毛受潮以后变得越来越重了,瘦弱的爷爷简直寸步难行,晚上9点多了,爷爷才回到了住的地方,头发全淋湿了,还得了重感冒。可第二天早上,爷爷仍然坚持去做生意。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天的努力,爷爷载着成担成担的收获回家了。

每当爷爷讲起这个故事,我就感动得热泪盈眶:如果没有祖辈艰苦奋斗,就没明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爷爷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他们的奋斗史以及他们所付出的汗水与艰辛。正是他们身上的那股艰苦奋斗、诚实守信、不屈不挠的精神带领着我们家乡开创了如今的繁华与昌盛,这股精神必将一代代传承下去并不断地发扬光大。

篇四:民间传统玩具——拨浪鼓的设计美学研究

民间传统玩具——拨浪鼓的设计美学研究 作者:马方 付璐

来源:《设计》2013年第08期

摘 要: 拨浪鼓是民间艺术,是劳动人民创造的艺术,是人们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丰富自己的生活,充满理想和创造力的结晶。“拨浪鼓”拨出了美好童年的回忆,更拨出了中华民间艺术的伟大,这个看似毫不起眼的生活玩具,却凝聚了民间造物朴素的设计美学。

关 键 词:民间传统 拨浪鼓 设计美学

一、拨浪鼓概述

拨浪鼓是我国最传统、最古老的玩具之一,也是人类最早发明的古老乐器之一。作为打击乐器的拨浪鼓曾用于历代宫廷雅乐,流入民间后融入民间劳动者的造物观,在功能上推陈出新,进入宋代之后,拨浪鼓又衍生出叫卖物品者使用的一种鸣响打击的工具以及儿童玩具的娱乐功用。

二.拨浪鼓的设计美学

拨浪鼓作为民间传统玩具中的一种,并且从古至今仍不衰,有它独特的品质和性能。拨浪鼓是千百年来人民劳动创作的结晶,人们在生活创造中赋予拨浪鼓特定的内涵。伟大的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从生活中积累经验,获得灵感,将生活与劳动中的点点滴滴十分细腻准确地折射到劳动产品中。拨浪鼓的设计融入了古代中国民间创造者的造物观和审美观,在外型上没有追寻求新求变,简洁质朴的造型成就了拨浪鼓艺术与实用的结合,美与实用的和谐。在此,从拨浪鼓的功能美、形态美、材料美、人文美四个方面具体分析其设计美学特点。

(一)功能美

产品的功能之美,以物质材料经工艺技术加工而获得的功能结构的价值为前提,以与之相适应的感性形式的统合而确立[1]。功能美体现在产品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的多层次的需要,具有丰富的内涵。拨浪鼓作为古代劳动人民为满足生活的需要按照掌握的客观规律进行创造的娱乐器具之一,其功能美是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是其存在的最本质的审美因素,可分为实用功能、审美功能和认知功能等。

1.实用功能。产品的实用功能表现在它是“有用的”,通过产品和人进行物质与能量的相互交换来直接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也就是产品的物质功能。拨浪鼓发展到宋代,其实用功能已经体现在三个不同的领域:一是礼乐之用;二是商业之用;三是儿童玩具。作为礼乐之用的拨浪鼓曾用于历代宫廷雅乐,也曾经流行于贵族官员出行时的乐队中。商业之用则指流入民间后被货郎作为招徕顾客的器具使用,又被叫做“货郎鼓”。货郎鼓不但代替了货郎的吆喝声,而且其美妙的声音增添了欢快的气氛,给生活以情趣。与此同时,拨浪鼓因能够奏出富于变化的响

动也成为深受儿童喜爱的玩具。拨浪鼓能够让哭泣的婴儿破涕为笑,因此拨浪鼓常常成为母亲哄逗婴幼儿的用具或儿童自娱自乐的玩具,并且在玩的过程中还具有发展婴儿的大肌肉运动和小肌肉运动的动作以及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感官功能。

2.审美功能。产品的审美功能是产品的形态、色彩以及材质等所体现并为人所感受的一种精神功能。拨浪鼓作为中国古代文化观念的物化形式,反映了民间的审美意识,通过其外在形式灌入民族喜悦情感和爱憎观念使其成为有意味的形式给人审美愉悦。拨浪鼓轻盈灵巧,造型简洁大方,浑圆中追求变化,体现了中国传统朴实无华的审美观。外在的造型在美妙的鼓声中唤起了人们的审美感受,在摇晃中拉近了孩子与父母的感情距离。齐白石先生说:“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拨浪鼓的整体造型犹如活泼可爱的孩子,静时彰显憨厚可爱,动时恰似活泼可爱的孩子在向你摇头晃脑。富于智慧的造物者将简单的自然形象转成表达情感的语言符号,增强了其内在的稳健、浑厚。拨浪鼓的形在似孩非孩之间,符合中国古代造物的传神为主、形神兼备的特点,借此传达出造物者的那种朴实无华的关爱,作为玩具传达出那种无以言表的亲情。

3.认知功能。产品的认知功能是其外在形式所实现的一种精神功能,体现在产品的识别功能和象征功能。拨浪鼓流传至今,人们对其认知更多的体现在作为货郎的吆喝工具和儿童的玩具。当拨浪鼓还是街市或流转于乡村间的货郎作为一种打击工具的时候,“嘭-嘭-嘭嘭嘭”……这种清脆悦耳的声音曾承载着孩提时代的我们太多的期盼与喜悦。属于“货郎鼓”的时代深深烙印在人们的心中,对于那个时期的人来说,货郎鼓不仅仅是货郎手里的简单的一个吆喝品,更多的是那个时代的记忆。拨浪鼓作为哄逗孩子的玩具,几乎伴随了我们每个人的童年时光,也就承载了我们的童年的美好记忆。美妙的童年与美妙的鼓声紧密联系在一起,鼓声自然就唤起了我们美好的童年回忆,引起共鸣。

(二)形态美

形是产品塑造的基本语言,存在于任何实在的物品中。形是可视可触的,既包括表面装饰性的形,也包括依据合理的结构而设计的形。产品的形态是外形和内在结构的统一,点、线、面、体是构成形态的基本形式。拨浪鼓的形态美是其最直观的审美因素,可分为功能形态美和装饰形态美。

1.功能形态美。产品自身的功能属性赋予特定的物质结构,即功能形态。拨浪鼓无论是作为乐器还是货郎鼓以及儿童的玩具,都是通过发声来实现其功能的,虽然各时期各地区的拨浪鼓的形态都不一样,然而众多形态的拨浪鼓的基形是一样的,基形主体是一面小鼓,两侧缀有两枚弹丸,鼓下有长柄,转动鼓柄弹丸甩动击鼓发声。鼓的发音与鼓面的大小有关,一般而言,鼓面越小,发音越高昂,鼓面越大,发音越低沉。所以人们根据不同的审美需要以及功能定位,制造出不同形制的拨浪鼓。拨浪鼓在单鼓的基础上又出现了双鼓、三鼓和四鼓。拨浪鼓的物质结构的合目的性和规律性的统一,整体轻盈灵巧,造型简洁大方,浑圆中追求变化,体现了古代人民的审美情趣。

2.装饰形态美。产品的外在形象以及信息是通过特定的形态来传递给审美主体,为其所认识和使用,这种具有外在特征的形态构成产品的装饰形态。拨浪鼓的主体是一个面为圆的小鼓,圆是一个线条优美流畅的几何形。圆,对于汉民族来说有独特的理解,在中国艺术中有深刻的体现,主要是指意蕴的圆,内形式、气韵的圆[2]。拨浪鼓的整体恰似一个天真烂漫的娃娃的形态,符合作为玩具的审美主体——儿童的审美情趣,这种将简练的人物形体与童心世界相交融互渗的艺术表现形式,折射出传统文化中的真、善、美的光辉。拨浪鼓的装饰方法也多种多样,有的在鼓面上绘画花纹,或各种传统吉祥图案;也有的在鼓身上描绘花纹、点线;这些写意和概括的纹样深刻的传达了劳动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渴望,而传统吉祥图案的装饰在作为儿童玩具的拨浪鼓上更是丰富多彩,寄托了长辈们辟邪、祈求孩子健康成长的美好愿望。还有的把手柄加工成竹节或葫芦节,操作更加舒适方便。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里,葫芦是天地的微缩,里面有一种灵气,可以用来擒妖捉怪,表达了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平平安安的美好祝福。

(三)材料美

拨浪鼓的材料是最基础的审美要素,也是决定拨浪鼓的音质的重要因素。拨浪鼓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从最初的伴奏乐器发展到货郎的货郎鼓和儿童的玩具,伴随着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在发展长河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谱系。不仅表现在功能形态的变化,而且在材料的应用上也是比较丰富的。拨浪鼓不但造型精美,制作考究,而且用料也简便。拨浪鼓制作材料大多价格便宜、取材方便、环保卫生、便于回收再利用,符合现代绿色产品设计的特点。常见的鼓面材料是羊皮、牛皮、蛇皮或纸。这些材料取材方便而又经济,并且易于因材施艺。鼓身可以是木的也可以是竹的,还有泥的、硬纸的。鼓耳最常见的则为玻璃珠,其次也可以用薏仁、酸枣核、木珠、瓷珠等材料制作。从使上讲,以木身羊皮面的拨浪鼓最为典型。木料性温,环保经济,加工后触感光滑、亲和而不伤手,耐用不易断裂。从美感上讲,木材的自然之美,清新淡雅的色泽之美,温润坚固的质感之美,羊皮或者牛皮的鼓面上在进行彩绘装饰,形、色、质和谐统一,给人美的感受。

(四)人文美

对于现代的中国人特别是生活的在义乌的人来说,拨浪鼓不仅仅是一种玩具也不仅是一种古老的乐器,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的象征——“拨浪鼓”文化。自清乾隆年间,手摇拨浪鼓的义乌人就开始走村串巷做起了“鸡毛换糖”的小生意,历经几百年,形成了令义乌人情有独钟的“拨浪鼓”文化。“拨浪鼓”文化是一种商业文化,体现了义乌人经商的自力更生的主体意识,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兼容并蓄的开放精神,百折不挠的实干精神以及讲究实力的市场观念。“拨浪鼓”文化成就了义乌人的“义乌精神”,让今天的义乌人能够敢为天下先,为人所不为,走出了一条义乌特色的发展道路。对于今天或者今后的义乌人,它的精神内核永远都不能丢。2003年时拨浪鼓成为消博会的吉祥物。吉祥物"小拨郎",取材本土化、民俗化,设计的时尚化、卡通化,寓意中国外贸发扬艰苦创业传统,以灵活的促销法将日用消费品销往全世界。

三.结束语

拨浪鼓是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产物,它既受到一些上层文化的基本审美取向,又充满了民间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对客观世界朴素的理解。我们从拨浪鼓的产生背景、五行色彩、形态内涵、装饰图案、取材用材上都能看到古代哲学“天人合一”的痕迹。看似不起眼的生活玩具,凝聚了民间造物朴素的设计美学,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拨浪鼓产生于远古华夏民族手中,源于民间生活,是古代人民伟大智慧的结晶。自作为伴奏乐器开始,拨浪鼓就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变迁而生生不息,依据中国劳动人民的审美情趣和功能要求,变换形式给人们奉献着其独特的魅力和风采,传承了优秀的中国文化,它必将伴随着一代代中国人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注释

[1] 李砚祖.产品设计艺术.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 苏连第.李慧娟.中国造型艺术.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参考文献

[1] 李泽厚.华夏美学.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

[2] 凌继尧.徐恒醇.艺术设计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3] 苏连第.李慧娟.中国造型艺术.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4] 李砚祖.产品设计艺术.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5]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篇五:拨浪鼓

拨浪鼓

演唱:赵薇

直到现在我才知道什么是爸爸说的甜蜜的负担, 天晴朗 那花儿朵朵绽放 闻花香 我想起年幼时光, 我的家 那甜蜜好似枫糖

幸福呀 小妹妹一起唱, 我今天 陪爸爸 带着全家去玩耍

池塘边 荷叶下 躲着一只小青蛙, 我快要 长大了 别再叫我小朋友 车窗外 雨好大 青蛙一个人在家, 山青青 水蓝蓝 看日出 看云海 搏浪鼓 咚咚咚 妹妹笑得脸通红, 彩虹桥 路弯弯 牵着手儿不怕摔 爸爸说 你们是甜蜜的负担, 天晴朗 那花儿朵朵绽放

闻花香 我想起年幼时光, 我的家 那甜蜜好似枫糖

幸福呀 小妹妹一起唱, 我今天 陪爸爸 带着全家去玩耍

池塘边 荷叶下 躲着一只小青蛙, 我快要 长大了 别再叫我小朋友 车窗外 雨好大 青蛙一个人在家 , 山青青 水蓝蓝 看日出 看云海 搏浪鼓 咚咚咚 妹妹笑得脸通红, 彩虹桥 路弯弯 牵着手儿不怕摔 爸爸说 你们是甜蜜的负担, 山青青 水蓝蓝 看日出 看云海 搏浪鼓 咚咚咚 妹妹笑得脸通红, 彩虹桥 路弯弯 牵着手儿不怕摔 爸爸说 你们是甜蜜的负担.

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