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舞蹈五彩云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21:47:11 作文素材
篇一:2014秋季彝族舞蹈教案
彝族舞蹈《阿西里西》教学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彝族舞蹈《阿西里西》
二、教学目的:
1.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站姿的要领,让学生知道人体美可以在站立的姿态中体现出来。逐渐养成坐姿和走路时保持姿态的好习惯。
2. 要求动作规范,手脚协调,掌握舞蹈的风格特点。
三、教学重难点:
1.引导为主,增强友谊和合作的团队精神。
2.属于活泼、欢快的舞蹈,主要以前踢步为主,步伐要轻快,规范动作,要求标准统一。
3. 时刻把握好自己的位置,要有队形意识。
四、教学过程:
1.上课。(师生互相问好)
2.课前活动。(基本站姿)
3.导入新课,教师示范。
学习第一个八拍。
4.教师带领学生反复练习。
5.请班级中态度认真、动作自然协调的男女组合上台表演,展现优美舞姿的同时也为全班树立榜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6.各组轮流展示并进行比赛,促使学生课后进行自发的巩固练习,既让学生达到一定的休息目的,更能促使老师重视每一个学生出现的问题,充分利用小学生好胜的心理,通过比赛,学生的热情也高了,动作也越来越规范。
彝族舞蹈《阿西里西》教学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彝族舞蹈
二、教学目的:
1.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站姿的要领,让学生知道人体美可以在站立的姿态中体现出来。逐渐养成坐姿和走路时保持姿态的好习惯。
2. 要求动作规范,手脚协调,掌握舞蹈的风格特点。
三、教学重难点:
1.引导为主,增强友谊和合作的团队精神。
2.彝族属于活泼、欢快的舞蹈,主要以前踢步为主,步伐要轻快,规范动作,要求标准统一。
3. 时刻把握好自己的位置,要有队形意识。
教学过程:
一、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1.上课。(师生互相问好)
2.课前活动。(基本站姿)
3.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4.导入新课,教师示范。
二、学习5—6拍。
1. 教师带领学生反复练习。
2.请班级中态度认真、动作自然协调的男女组合上台表演,展现优美舞姿的同时也为全班树立榜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各组轮流展示并进行比赛,促使学生课后进行自发的巩固练习,既让学生达到一定的休息目的,更能促使老师重视每一个学生出现的问题,充分利用小学生好胜的心理,通过比赛,学生的热情也高了,动作也越来越规范。
彝族舞蹈《阿西里西》教学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 掌握每个动作的方位。
2. 让学生们从中获得节奏感、韵律感和美感的培养,促进同学之间的友谊,树立自
信和集体意识。
3. 这个舞蹈不需要高难度的舞蹈技巧,只要合着音乐的节拍,能用肢体去表现发自内心的感受就足够了。
三、教学重难点:
1.引导为主,增强友谊和合作的团队精神。
2.彝族舞蹈属于活泼、欢快的舞蹈,主要以前踢步为主,步伐要轻快,规范动作,要求标准统一。
3. 时刻把握好自己的位置,要有队形意识。
教学过程:
四、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1.上课。(师生互相问好)
2.课前活动。(基本站姿)
3.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4.导入新课,教师示范。
五、再次学习5—6拍。
1. 教师带领学生反复练习。
2.请班级中态度认真、动作自然协调的男女组合上台表演,展现优美舞姿的同时也为全班树立榜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各组轮流展示并进行比赛,促使学生课后进行自发的巩固练习,既让学生达到一定的休息目的,更能促使老师重视每一个学生出现的问题,充分利用小学生好胜的心理,通过比赛,学生的热情也高了,动作也越来越规范。
彝族舞蹈教学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 掌握每个动作的方位。
2. 让学生们从中获得节奏感、韵律感和美感的培养,促进同学之间的友谊,树立自信和集体意识。
3. 这个舞蹈不需要高难度的舞蹈技巧,只要合着音乐的节拍,能用肢体去表现发自内心的感受就足够了。
三、教学重难点:
1.引导为主,增强友谊和合作的团队精神。
2.彝族舞蹈属于活泼、欢快的舞蹈,主要以前踢步为主,步伐要轻快,规范动作,要求标准统一。
3. 时刻把握好自己的位置,要有队形意识。
教学过程:
四、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1.上课。(师生互相问好)
2.课前活动。(基本站姿)
3.导入新课,教师示范。
五、学习7-8拍。
准备动作: 正步位站立,双臂自然下垂。
动作要领: 眼睛平视前方,挺胸收腹,双腿夹紧。
头部动作 :准备动作: 小八字位双手叉腰站立。
动作过程:
1. 教师带领学生反复练习。
2.请班级中态度认真、动作自然协调的男女组合上台表演,展现优美舞姿的同时也为全班树立榜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各组轮流展示并进行比赛,促使学生课后进行自发的巩固练习,既让学生达到一定的休息目的,更能促使老师重视每一个学生出现的问题,充分利用小学生好胜的心理,通过比赛,学生的热情也高了,动作也越来越规范。
彝族舞蹈教学第五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每个动作的方位。
2. 让学生们从中获得节奏感、韵律感和美感的培养,促进同学之间的友谊,树立自信和集体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引导为主,增强友谊和合作的团队精神。
2.规范动作,要求标准统一。
三、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1.上课。(师生互相问好)
2.课前活动。(基本站姿)
3.导入新课,教师示范。
准备动作:动作过程:动作要领:面绷,双膝伸直,腰背直立。
1. 教师带领学生反复练习。
2.请班级中态度认真、动作自然协调的男女组合上台表演,展现优美舞姿的同时也为全班树立榜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各组轮流展示并进行比赛,促使学生课后进行自发的巩固练习,既让学生达到一定的休息目的,更能促使老师重视每一个学生出现的问题,充分利用小学生好胜的心理,通过比赛,学生的热情也高了,动作也越来越规范。
彝族舞蹈教学第六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每个动作的方位。
2. 让学生们从中获得节奏感、韵律感和美感的培养,促进同学之间的友谊,树立自信和集体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引导为主,增强友谊和合作的团队精神。
三、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篇二:关于彝族传统舞蹈的调查
关于彝族传统舞蹈的调查
——以贵州赫章县珠市彝族乡为例
摘要:彝族舞蹈是彝族人民的肢体语言,记载着彝族最古老的文化,它和酒一样,是彝族人民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独特的文化,也是在生产劳动日积月累过程中所产生的精神财富。彝族传统舞蹈主要表现在劳动、祭祀、节日、婚庆等方面,有的表现耕种的劳作;有的表现丰收的喜悦;有的表现节日的快乐;有的表现爱情的甜蜜......彝族舞蹈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带有极具鲜明的民族特点,舞蹈种类繁多,独具特色,情感丰富,表现力强。本文以贵州省赫章县珠市彝族乡为主要调查对象,就彝族传统舞蹈的保存、继承、保护等进行深入调查和了解,旨在了解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体验多彩绚丽的民风民俗,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宣传和发展。
关键词:珠市彝族乡 彝族舞蹈 铃铛舞 撒麻舞 酒礼舞 阿西里西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具特色的民间舞蹈是全国乃至世界舞蹈百花园中一朵流光溢彩、不可多得的奇葩。彝族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学艺术丰富多彩。彝族人民历来酷爱歌舞,舞蹈形式多样,舞姿奔放,情绪活泼,节奏欢快,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彝族聚居的赫章县珠市彝族乡,彝族舞蹈保留了大量原始舞蹈的成份,散发着浓郁的原生态气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阿西里西》、《铃铛舞》、《酒礼舞》、《撤麻舞》《燕麦舞》等。这些舞蹈动作主要表现在脚上,上身动作很少。舞步多以踢脚、踏脚、跺脚为主,穿插一些撩腿、吸腿、勾腿、打脚等动作,简单、形象、直接地表达了彝族人民的劳动生活场景和思想情感。
一、珠市彝族乡简介 珠市彝族乡是贵州省毕节地区赫章县下辖的一个民族乡,位于贵州屋脊韭菜坪山麓,在赫章县韭菜坪风景名胜区里,最高海拔2900.6米,最低海拔1860米,平均海拔2400米。北距赫章县城36公里,南与六盘水市中心相离60公里,西接威宁县,东与兴发乡、雉街乡相邻。全乡总面积160.02平方公里,辖18个村77个村民组,总户数4594户,总人口20979人,其中彝族11956人,占总人口的57%。珠市彝族乡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一直是贵州彝族母语文化中心之一,保留有完整的语言、歌舞、服饰、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尤以婚嫁、丧葬、十月年、花场(青年男女对歌场地)等最为典型,所以,珠市一直有贵州彝族文化之乡的美称。环山而居的彝族同胞们三五户自成一寨,星罗棋布地散居山麓,由于地域偏远,很少受现代文明的濡染,因此彝族文化里许多面临消失的民族传统,在这里却活化石般地保留下来,形成了独特的“阿西里西”文化。
二、铃铛舞
彝族铃铛舞,又称“跳脚”,彝语叫“恳合呗”,意为灵体告别舞,是彝族人民在祭祀场合演跳的一种传统民间舞蹈。此舞在赫章县保留着完整形态,尤其以赫章珠市乡最为典型。铃铛舞没有音乐伴奏,靠鼓点及舞者摇响手中的铜铃声来统一动作,唢呐作间隙的吹奏。在古代,铃铛舞是军事舞蹈,表现的是战斗的场面,舞者以红、白、黑、黄为装饰色而象征四
方将领,手持铃铛以示骑马,同时也用铃声来控制舞步。随后,铃铛舞由表现战争状况的舞蹈演变为安抚战死战士的灵魂和慰藉死者的祭祀告别舞蹈。原始的彝族铃铛舞仅限男性演跳,表现形式雄浑悲壮、豪放粗犷。舞蹈开始时,两队舞者作跃马扬鞭状,手持铃铛,相向而来,纵横有序,变幻无常。舞蹈以鼓声和铃铛声为主节拍,辅以整齐有力的叫喝声,力度轻重不一,节奏快慢交错。铃铛舞里面的很多高难度动作,翩若惊鸿,舞如蛟龙,震慑人心。
铃铛舞与彝族其他舞蹈最为显著的共同特征是在舞蹈中,静态造型多,动态造型少,脚下动作多,手臂造型少,且刚劲有力。跳铃铛舞时舞者以腰部为轴心,腰腹前后左右来回旋动,双手左右上下转腕摇铃并挥舞彩带,时而抬首后仰,时而方步前倾,时而下蹲,时而靠地翻滚,一走一停,缓急有序。男子刚健豪放,女子柔媚舒展,男女精妙的组合使原始粗犷的“恳合呗”更加绚丽多姿。
三、撒麻舞 撒麻舞,彝语叫“木书暑”,是彝族传统的劳动舞蹈之一。该舞没有乐器伴奏,表演时舞者唱着《撒麻歌》,用优美的舞步和悦耳的歌声,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从开垦麻地到织布缝衣的艰辛过程。该舞蹈叙事性强,故事完整,情节细腻逼真,画面感强,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撒麻舞是彝族人民将撒麻、薅麻、砍麻、泡麻、剥麻、绩麻、纺线、织布、量布、剪裁制衣等动作通过舞蹈的方式惟妙惟肖、流畅自然地进行表达,从整地撒麻籽、割麻到染麻、纺线、织衣等一系列动作将欢快的生活劳动场景淋漓尽致地展现在眼前,表达了彝族同胞们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以及对丰收的美好愿望。
撒麻舞是彝族婚礼上常跳的舞蹈之一,表达了父母希望女儿出嫁后要发扬勤劳致富的优良传统,通过辛勤的劳动创造出幸福生活的愿望。在婚礼之夜,接亲客人来了后,新娘和女伴们与前来接亲的小伙子们对歌挑战,盘根究底,你应我合。唱得兴起后,姑娘们就包好纱帕,戴上首饰,穿上镶着花边的长衫,唱起撒麻歌,跳起撒麻舞,温馨快乐,充满青春活力。
四、酒礼舞 酒礼舞是彝族传统舞蹈,彝语叫“阿署恳”,在乌撒地区流行范围甚广,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地理环境和支系的不同,各地酒礼舞的调式、调性舞蹈表现各有差异,表演者的支系也不相同。从性别上看,酒礼舞,一种是由女性跳,以歌为主,舞蹈为辅;另一种是男性青年跳,舞蹈的基本动作是模拟“锄土劳动”的姿态,即以腰为轴心,上步弯腰,踏地,回步,端腿直立,手足上下合拍,一起一伏,自然舞动。
在珠市彝族乡,酒礼舞主要由女性演跳。女舞蹈者列成长龙阵,逆时针方向边舞边歌,缓缓踏步而行。歌词内容丰富,有赞美父母养育之恩的,有表现姑娘与父母难舍难分的,有祝愿姑娘生活幸福的。人们唱一排歌,跳一阵舞,饮几杯酒,辗转轮回,时起时伏,歌、舞、酒深深地融合在一起,,场面十分隆重。直至通宵达旦,酒礼婆唱“鼠果者”(收尾歌),酒礼方始告终。
五、阿西里西
“阿西里西”是彝族语言,其意思是“我们的好朋友”。彝族民歌《阿西里西》发源于贵州毕节地区赫章县一带,是一首边做游戏,边唱歌、边跳舞的快乐歌曲,歌词含义极其简单,大意是“我们都是朋友,大家一起做游戏,一起来跳舞”。阿西里西舞蹈是随着名曲《阿
西里西》产生的,舞蹈动作主要表现在步法上。舞蹈时,大家通常都是手拉着手,唱着《阿西里西》,逆时针边唱边跳边转圈。舞蹈多使用踏步、踢腿、撩腿、勾腿、甩手、抬手等简单的动作,把歌曲《阿西里西》欢快、轻松的内容用舞蹈表现出来。表现了快乐彝乡喜爱交往、喜爱朋友、喜爱游戏、喜爱跳舞的快乐天性,表达了彝族人民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思想情感。
结语: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容博大精深,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智慧和时代精神,尤其是各个少数民族由于处于特殊的历史和自然环境之中,民族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情感和精神,这是构建少数民族和谐社会中必须充分利用的宝贵人文资源。构建少数民族和谐社会,是少数民族在新世纪的一种新的发展实践,民族传统文化无可置疑地成为各个少数民族实现这种社会文化变迁必然立足的现实土壤。审视民族传统文化,我们应当看到其作为少数民族社会变迁的社会历史基础和价值所在。只有大力保护与弘扬这些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中国各民族团结奋进的强大纽带才会得以维系,各民族智慧创造的源泉才会永不枯竭。我们要合理利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重视对优秀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与保护,使其顺应着社会发展得以传承下去。
篇三:彝族舞蹈
教育学院
10级小学教育班
李宇 100840153
彝族舞蹈——三十二步
热情的彝族舞蹈,融合流行的现代舞蹈动作,再配以节奏感强烈的歌曲。
特点:潇洒、热情、自由、奔放
教学过程:
一、 分段学习脚步动作
1.(共六步)左脚往前迈出一歩,接着左脚回原地,然后先出左脚往前走四步。
2.(共八步)先出左脚往右横向移动四步,然后再横向向左移动四步,回到原地。
3.(共八步)向右顺时针旋转,四步完成,再向左逆时针旋转,四步完成。
4.(共八步)向右向左跳转。
5.(共两步)左脚后撤。动作完成.
二 、整体慢速重复全部脚步动作
三 、学习手上动作
四、复习手上动作
五、手脚动作搭配练习
篇四:新平旅游概况(撰国典材料)
新平旅游概况
2012.8.
一、新平旅游业总体概况
新平是中国最大的花腰傣聚居地,全国现有花腰傣7.2万人,80%居住在新平县内,被誉为中国“花腰傣之乡”,花腰傣以服饰斑斓、色彩绚丽、银饰琳琅满目如彩带层层束腰而得名。 县内有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1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陇西氏族庄园,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5个;有国内旅行社1家;全县共有4个国家AA级旅游风景区和一个国家AAA级旅游风景区;共建成初具规模的宾馆、酒店、农家乐206家,拥有床位8159个,餐位30000多个,其中,二星级酒店5个,准备申报三星级的酒店3个。现已开发的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哀牢山生态旅游风景区和戛洒大槟榔园民族文化生态村及戛洒集镇的建设已初具规模,形成以“两山一谷”为主的新平旅游开发格局。潜力县城也建成了一批重要的旅游设施,主要有:民族广场、彝族文化长廊、纳溪湖、五彩云楼、龙泉公园、花山公园等,其中,彝族文化长廊通过中国世界纪录协会认证,获得“世界上最长的彝族浮雕文化长廊”。境内蕴藏着极大的可开发生态游和风情体验游旅游资源。
2011年,全县全年共完成旅游接待人数83.5万人次,同比增长17%;其中接待海外游客数113人次,同比增长22%;实现旅游总收入4.1亿元,同比增长34%。
二、新平风土人情
赶花街——传说古时候有个傣雅妇女阿玉,勤劳善良美
丽。婚后夫妻恩爱,相敬如宾。她每天要做好糯米饭、腌鸭蛋和干黄鳝,装在秧箩里送到田间给勤劳的丈夫吃。有一天阿玉送秧箩饭到田间时,一个龙面人身的妖怪半路拦住她来抢秧箩饭吃,腰挟阿玉嫁给他。阿玉不从护住秧箩饭和妖怪搏斗,呼喊乡亲们来打妖怪。待乡亲们赶来时,阿玉已倒在血泊中。她临死前紧护住秧箩说:把我的秧箩饭送给在田里犁耙田的爱人吃。以后为了纪这位对爱情忠贞不渝的花腰傣女子,花腰傣姑娘们婚前都要到花街上和恋人吃秧箩饭,互赠爱情信物,以托终身。互相吻喂秧箩饭,表示爱情永固,永不分离。吃完“秧箩饭”后便到竹林下或幽会对歌,或集体歌舞,尽情欢乐。花腰傣以其古老的传说、古老的歌谣、古老的舞蹈、古老华贵的服饰和奇异的风情向人们讲述着那一段段远去的历史……
火把节——每年农历6月24日这天,彝家人都会在磨盘山海拔2615米的火源台举行古老而神秘的仪式—钻木取火采集火种。仪式由贝玛诵经祭献山神,宰杀畜禽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用彝族传统的方式进行钻木取火。取到火种后,大家跳起欢快的火神舞来庆祝并感谢火神。随后把火种带到县城,举行点火仪式,点燃县城的神圣之火。火把节是一次彝族烟盒舞的盛会,烟盒舞发源于新平鲁奎山,是传统的自娱自乐性舞蹈,具有浓郁的生产生活气息和古代刀耕火种的劳动场面。烟盒舞舞步细腻、自然流畅、愉悦活泼,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彝族人民的生活面貌和风土人情。火把节这天,彝族同胞都会换上节日的盛装,带上精美的烟盒汇聚在民族广场上欢快起舞,烟盒弹奏的声音
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各民族同胞也纷纷加入,形成了万人自发同跳烟盒舞的壮观场面。
三.新平土特产品
1.新平腌菜
十分讲究颜色的红亮,味道的酸甜,远近闻名;其中腌韭菜、韭菜根、芥辣菜算是几招绝活,本地扁杆青菜腌菜也格外惹人喜爱。新平酸腌菜色泽金黄、块大体长,吃到口中嫩脆滋润、味道鲜美、酸甜适中可谓腌菜中的极品。
2、哀牢山耀南火腿
火(转 载于: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彝族舞蹈五彩云)腿选用本地山猪,饲养时用山草、包谷、米糠、豆类、山地放养等,不喂配合饲料,是吃野菜、喝山泉水长大的,饲养一年半以上,没有任何添加剂,是现代自然生态无公害环保绿色食品。山猪宰杀后用后腿采用古老传统方式,用盐巴腌制15—20天,水压干,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农家楼房上储存3个月以上,充分发酵和吸收日、月、森林空气之精华即成。腊肉切开肌肉呈玫瑰色,脂肪雪白,肉质滋嫩,清香味浓,香气四溢,咬在口中,香彻肺腑,回味无渣,细嚼慢咽,特有滋味,皮酥脆,肥肉入口即化,味尤为鲜香浓郁
3、金笋丝
新平笋丝其制作工艺是将鲜笋切头去笋衣洗净切成细丝,放在沸水中漂煮后,晾干即成。成品色泽金黄保存期长,味道清香鲜嫩回甜,实在是佳肴精品。
4、云冠冰糖橙
云冠冰糖橙,橙子中的皇后!首届中国农业博览会唯一金奖。其肉质细嫩化渣,汁多核少,纤维极少甜而芳香。种于云南省新平县海拔800-900米无污染的哀牢山群上,总种植面积达到2300余亩。拥有了年产4000吨冰糖橙, 如今已是省内最大的民营冰糖橙基地。
5、新平茶
新平县种茶历史悠久,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达3.5万亩,茶叶种植农户6374户,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平掌、建兴、者竜、水塘四个乡镇。凤庆绿茶、长叶百毫、和大叶茶、几个品种,大叶茶是加工云南普洱茶的主要原料,产品远销广州、四川、浙江、日本等。
四.新平县主要风景区
1、哀牢山生态旅游景区
哀牢山位于云南省新平、双柏、楚雄、景东、镇源五县市交界处,面积50660公顷,1986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88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常绿阔叶林及野生动物。哀牢山的地势险峻,山高谷深,海拔在3000米与600米间变化,形成了一个寒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的立体气候。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距省城昆明最近的一个原始生态自然环境,哀牢山峰峦叠障,云蒸霞蔚,气象万千,为世界同纬度生物多样化、同类型植物群落保存留最完整的地区,被联合国列为“人与生物圈”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察站和国际候鸟保护基地,被誉为镶嵌在植物王国皇冠上的一块绿宝石。景区里的主要景点有南恩瀑布、陇西氏族庄园、石门峡、茶马古道、金山丫口。
2、戛洒大槟榔园民族文化生态村
大槟榔园东临戛洒江、西依哀牢山,前临滔滔南流的红河,四周田野肥沃,村头寨尾被水碓、水磨、水解板、水碾等古老的水力机械点缀,充分体现了大槟榔园花腰傣民族的勤劳与智慧。是花腰傣支系傣洒的重要聚居地(国家AA级景区)。不仅具有优美的热区河谷田园风光,而且保留着浓郁的花腰傣风情,浓缩着花腰傣地区独特的生态文化景观。大槟榔园村被列为云南省首批旅游特色村、云南省提名推荐的5个“全国特色景观旅游示范村”之一和云南省10个旅游与城乡统筹发展改革试点建设村。为更好将其打造成为集中展示红河谷田园风光和当代花腰傣文化的窗口。现建成了“花腰宴舞”的表演大厅、大槟榔园旅游文化广场、花街水岸和花腰傣文化传习馆等。大槟榔园既是科考、修学、探秘、寻祖的重要场所,也是旅游观光、避寒度假的理想胜地。
3、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
磨盘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位于云南省新平县县城南面,距昆明市区215公里,过省道218线昆玉、玉元高速公路可直达,仅需3个小时路程。磨盘山1992年被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是美景级风景区。磨盘山因山体形如磨盘而得名,总面积72321.1公顷,南北长15.47公里,东西宽14.8公里,最高海拔2614米。气候垂直分带,森林覆盖率达86%,是一片以中山半湿性常绿阔叶林为主的原生和次生原始森林区。磨盘山上列十二峰,有泉十一溪,有诗赞云“夏晴有玉带宿云,冬霁有雪屏掩映”。四时景观秀美,春天,杜鹃、山茶、含笑、报春等山花相继开放,争奇斗艳,构成了烂漫的“花海”奇观。夏季,
篇五:彝族歌舞进校园
彝族歌舞进校园
王马寨小学:郭磊落
一、彝族的舞蹈历史 彝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一员,拥有渊源的历史、古老迷人的彝族风情。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彝族人民养成了能歌善舞的特性,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舞蹈艺术,民族节目灿烂多姿。此外,他们还拥有独特的服饰,待客及庆典礼仪尽可让人返朴归真,体验古老的文明之韵味。 彝族有着最古老的舞蹈历史,他的人民淳朴热情、能歌善舞,不管什么节日都要用舞蹈来表达他们心中的喜悦,也可以说收以歌会友,跟着彝族特有的弦子就能舞起来。男的弹着弦子,女的跳舞,生活甚是和谐。每一个彝族舞蹈都包含了一种文化特点,一种风格习俗,一种意义。 学习彝族规范舞是一种风俗习惯的传承,一种民族文化的传承。
二、彝族舞蹈的特点 彝族音乐舞蹈艺术种类繁多,风格各异,内容及表现手法也多种多样。柔韧灵活的“烟盒舞”、情绪欢畅的“罗作舞”、浑厚古朴的“彝族打歌”、热情奔放的“阿细跳月”以及韵律独特的“铜鼓舞”、“金竹舞”、“仪式舞”、“冬格夺洛荷舞”等式样民间歌舞、乐舞独具特色。 以彝族烟盒舞为例:烟盒舞包括正弦和杂弦两部分,形成了山区和坝
区两种风格和多种流派,舞蹈套路多达220套,目前仅搜集整理117套,其中正弦62套,杂弦55套。其舞蹈形式有双人舞、三人舞和群舞等,舞者手持旧时盛火草烟的圆形木制烟盒,在四弦的伴奏下,弹击盒底击节作舞,节奏明快,气氛热烈。 正弦为"母弦",杂弦为"子弦",按惯例,必须先跳正弦,然后才能跳杂弦。 正弦又叫"三步弦"、"簸箕弦",这类舞蹈只有乐器伴奏,不唱。参加人数不限,最少二人,最多可达十几人。每套的命名均根据动作而来。如"三步弦"就由登步、过堂步、蹲步剪子口这三种动作组合而得名。正弦中有"三步弦"、"二步半"、"一步半"、"歪歪弦"、"斗蹄壳"等十多套合。"歪歪弦"中有双脚交叉,左歪右歪的动作。"斗蹄壳"( 即斗脚舞)是模拟动作斗蹄的动作,跳时参加者须成双数,两排对舞。
杂弦大多数是载歌载舞的,内容丰富,套数很多,已搜集到的就有八十多套。
舞蹈在彝族人民的文化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彝族舞蹈形式多样,富有浓郁的生活情趣和民族风格。“
三、当地特色文化与学校教育相结合
学校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的摇篮。在大力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今天,将中华传统的孝文化精华融入校园文化
建设中,对于建设特色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王马寨小学位于建水县曲江镇南面的王马寨村委会。那里山清水秀,世代居住在那里的彝族同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勤耕耘着那片神奇多情的红土的。他们能歌善舞,有丰厚的彝族文化底蕴。是彝族山歌——沙莜腔的传承地。我们学校位于这片神奇的土的上,深受当地彝族文化的影响。为了丰富校园文化,传承彝族歌舞。学校积极开展了如下工作。
1、 引进彝族烟盒舞作为我校的课间操。
2、 制作彝族文化生活图片和山歌图片来丰富校园的墙报文化。
3、 邀请当地民间艺人来校传授烟盒舞、沙莜腔。成立烟盒舞兴趣小组和沙莜腔传习班。
4、 利用节假日开展丰富多彩的彝族歌舞表演活动。
四、彝族舞蹈进校园
我们是新一代的小学生,我们的学校本身位于彝族地区,作为彝族地区的学生,应该要继承我们彝族的优良传统和民族特色。
彝族,能歌善舞的民族。学习彝族舞蹈,在别的地方不说,但在我们学校是非常有必要,有好处的。作为我们学校,本身就处于彝族地区,就更有必要学习彝族舞蹈。在学习的
过程中,我们就可以更深一层的了解到关于彝族,学习我们当地的彝族文化,彝族风韵。在学校里推广彝族舞蹈,学习彝族舞蹈,是一种对彝族精神文化的传承,历史文化的发扬,说大一点,也是一种热爱民族的表现。为此,我们学校也要求在学校里推广学习彝族规范舞,组织了一次有关彝族风韵的比赛,让新一代的我们记住这个当地最古老的艺术文化,这是对当地艺术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五、彝族舞蹈进校园的意义
舞蹈和人民的生活有着最密切的联系,它直接反应着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斗争,表现着他们的思想感情和愿望。由于各民族、各地区的生活劳动方式、风俗习惯,以及自然环境的差异,因而形成了不同的民族风格和地区特色。用舞蹈来表达这个民族的灵魂,来表达民族的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再加上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它代表一个民族的魂,民族的精神。因此,做为彝族地区的我们,有责任吧属于我们的文化自资产财富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彝族舞蹈进校园,可以让每一个人丛舞蹈之中了解我们彝族的彝族文化和彝族特色,并可以在学习的过过程中体会并了解到我们彝族人民的淳朴热情,和能歌善舞的特点。开展彝族规范舞学习推广活动,是广大学生了解民族文化、认识民族文化,繁荣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措施和手段,对提高
广大学生的艺术审美水品,推进校园文化精品工程建设,丰富“实践活动与素质拓展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具有重要作用。校园文化与当地艺术文化特色相结合在一起,也是一种弘扬民族文化的表现,这对于我们来说很有意义。
作文素材